中國西北部地理
㈠ 中國西北部地區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的特徵是什麼
1 、中國歷史地襲理環境的基本特徵包括:疆域、政區、民族、人口、地形、地貌、氣候等。
2 、中國歷史上只有月氏族的主體在公元前2 世紀遷到中亞了,其他各民族都沒有完全離開過中國。
3 、從境外遷入中國的民族是朝鮮族、俄羅斯族、塔塔爾族。
4 、中國歷史上,除漢族以外,匈奴、鮮卑、羯、氐、羌、契丹、女真、蒙古、滿族都曾經建立過統治中原地區的政權,其中蒙古、滿族還統治過整個中國。
5 、商和西周時期實行分封制,從上到下「分土而治」。秦以後,郡縣制基本上推行到了全國。
6 、元朝的中央政府稱為尚書省。
7 、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形成地形上的三級台階,慣稱為三大階梯。
8 、我國最低的內陸盆地是吐魯蕃盤地。
9 、中國疆域的基礎是在乾隆年間最終確定的。
10、中國的氣候有三個特點:一是季風氣候明顯;二是大陸性氣候強;三是氣候類型多種多樣。
㈡ 中國西北部都有哪些省份
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
西北地區是自然區劃概念下,指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地區,是四大自然區之一(青藏地區、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
其他地區:
華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東北(遼寧、吉林、黑龍江)
華東(上海、江蘇、浙江、江西、安徽、福建、山東)
中南(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
西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
港澳台(香港、澳門、台灣)
(2)中國西北部地理擴展閱讀:
一、中國西北地區:
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西北地區,又稱西北、中國西北、西北地區、西北五省,是當今中國七大地理分區之一。
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西北地區深居中國西北部內陸,具有面積廣大、乾旱缺水、荒漠廣布、風沙較多、生態脆弱、人口稀少、資源豐富、開發難度較大、國際邊境線漫長、利於邊境貿易等特點。
中國西北地區與蒙古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國相鄰。本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7.3%。
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3,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藏族、蒙古族、俄羅斯族等。
二、西北地區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西部地區地形包括天山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陰山山脈、昆侖山脈、阿爾泰山脈、河西走廊、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吐魯番盆地等山地、盆地、沙漠、戈壁。
西部地區從東到西自然景觀按照大類可分為黃土高原、戈壁沙灘、荒漠草原、戈壁荒漠。
2、氣候環境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致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
西部地區僅東南部少數地區為溫帶季風氣候,其他的大部分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寒氣候,冬季嚴寒而乾燥,夏季高溫,降水稀少,自東向西呈遞減趨勢。
由於氣候乾旱,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都很大。西北地區大部屬中溫帶和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局部屬於高寒氣候。吐魯番盆地為全國夏季最熱的地區。托克遜為全國降水最少的地區。
㈢ 中國西部的地理
西部包括重慶、四川、貴州、雲南、西藏、陝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回、內蒙古、廣西答等1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面積685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的71.4%。資源豐富,市場潛力大,戰略位置重要。西部多為高原、盆地、山川、河流。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我國最大的盆地
。以及准格爾盆地,和
盆地。山川有:天山、
、祁連山。河流有:中國最大的
:
。
㈣ 中國西北地區的分布范圍和溫度帶
西北地區 西北地區
①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是中國四大地理區域之一。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
西北五省區包括:
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北地區東以賀蘭山為界,南以昆侖山、阿爾金山、祁連山北麓為界,西界、北界均為國界。全區包括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大部分,甘肅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的西部,青海省河湟一帶,以及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北部。全區面積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5。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四周多高山,來自海洋的濕潤氣流很少能夠到達,因而形成我國最乾旱的地區。境內大部分屬於干荒漠。東西兩側邊緣地區屬於荒漠草原。境內高大山地的迎風坡面可以獲得較多的降水,形成荒漠中的「濕島」,高山上孕育了眾多的冰川積雪,山坡上還有綠色的草原和蒼翠的森林,發源於高山冰雪區的河流,在山前平原又形成了大片綠洲沃野,改變了荒漠地區的單調景色。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自東向西遞減。
地形:高原盆地為主;內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格爾盆地。
主要城市;西寧 蘭州 西安 烏魯木齊 銀川 等。
㈤ 中國西北地區的地理位置和范圍
西北地區分布在黃土高原一黃河中上游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一祁連內山一秦嶺以北容,國境線以東,國境線一蒙古高原以南,西北地區國境線漫長,與蒙古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國相鄰。
行政區劃上的西北地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5個省、自治區。
(5)中國西北部地理擴展閱讀:
西北地區主要城市有西安、蘭州、西寧、銀川、烏魯木齊等。
西北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30%,人口約佔全國的7.3%。西北地區是中國少數民族主要聚居地區之一,少數民族人口約佔全國少數民族總人口的1/3,主要少數民族有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藏族、蒙古族、俄羅斯族等。
西北地區深居內陸,距海遙遠,再加上高原、山地地形較高對濕潤氣流的阻擋,導致本區降水稀少,氣候乾旱,形成沙漠廣袤和戈壁沙灘的景觀。
西北地區富含石油、煤炭、天然氣、鎳、鉑、鉀鹽等礦產資源,著名的有克拉瑪依油田、榆林煤礦等。
㈥ 中國的地理位置怎麼分東南西北的
中國的地理位置沒有嚴格意義上的東西南北之分,一般說的南北是以秦嶺淮河為回界,而東西是沒有界限答的,現在說的西部是國家在提出西部大開放之後才有的。
㈦ 中國西部的地理位置
甘肅 青海 寧夏 陝西 新疆 四川 雲南 貴州 重慶 廣西 西藏 內蒙古
㈧ 西北地區人文地理
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廣義上的西北地區還包括內蒙古自治區西部的阿拉善盟、烏海市、巴彥淖爾市和鄂爾多斯市等四盟市。
西北有大量的歷史遺跡,有遼闊的草原、浩瀚的戈壁沙漠、雄偉的冰川等,世居在這里的漢、回、藏、維吾爾、哈薩克、蒙古等各族人民熱情好客、能歌善舞、風情各異。各種土特產品、手工藝品、風味食品都別具特色。陝西有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有黃土特色濃厚的《信天游》;甘肅有被稱為「東方雕塑館」的麥積山石窟、有綿延幾里的黃河水車、有亞洲最大的卧佛、有瑰麗迷幻的丹霞地貌、有固若金湯的嘉峪關長城防禦系統、有響譽世界的敦煌莫高窟、有浩瀚無邊的瀚海黑戈壁;寧夏有「塞上江南」的景色,有著名的西夏王陵,有中國最大的西部影視基地;青海有被稱為「中華水塔」的三江源,有高原風光特色的青海湖;新疆有低於海平面的吐魯番「火洲」,有美麗的天山等等。西北的每一個地方都充滿著神秘和驚喜,每一個景點都讓人流連忘返。
西北人熱情好客,西北小吃美味可口。熱情、豪放是西北的特色。比不得南方的精緻小巧,在這里可以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大聲的說話。也許只有這樣才能體現出西北的獨特魅力。
西北地區是中國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由於地處亞歐大陸腹地,大部分地區降水稀少,這里分布著全國最大的沙漠戈壁,也因此吸引無數探險家,攝影家以及旅遊愛好者。
西北民歌區包括甘肅、青海、寧夏的黃河上游地區,有漢、回、土、撒拉、保安、東鄉、藏、裕固等民族聚居的區域。自古以來屬於半農半牧文化范疇。歷史上曾經是「絲綢之路」必經之地,東西文化交流較早,由於長期的多民族交化交融,產生了八個民族並有的歌種——「花兒」。該區民歌可分「家曲」,「野曲」兩大類,「家曲」包括各種酒麴、宴席曲、小詞、秧歌等;「野曲」包括「花兒」在內的各種山歌、牧歌等。野曲只能在室外唱。「花兒」為代表性歌種,曲調高亢悠長,格調深沉婉轉,氣質粗擴、淳樸。不論哪個民族都使用漢語演唱,而各民族有自己的襯詞,
㈨ 中國西部的地理概況
西部多為高原、盆地、山川、河流。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我國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以及准格爾盆地,和柴達木盆地。山川有:天山、昆侖山、祁連山。河流有:中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