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海南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海南島自然地理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5 04:22:36

1. 急急急!!求解答台灣島和海南島的地理區域差異!!(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兩方面答)

我來補充一點吧,台灣一直被殖民很久,從荷蘭到日本,還有就是國民黨遷過專去屬的傳統文化以及國寶,文化多樣性上比海南要豐富的多,從地理位置上講,海南島,沒有腹地的支撐,周邊國家都是發展中國家,而且難以發揮港口的功能。

2. 南北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不同簡潔一些

自然地理有:

1.南方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北方是溫帶季風氣候.

2.南方冬季一月氣溫高於0度,北方低於0度.

3.南方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北方是溫帶落葉闊葉林.

4.南方耕地類型為水田,北方為旱地.

人文地理有:

1.南方屋頂多為尖頂,北方平頂.

2.南方方言眾多,北方多為普通話.

3.南方水陸交通運輸便利,北方陸上交通便利.

4.南方人喜食大米,北方主要以小麥為食.

3. 人文地理學作文 寫三亞的

三亞市地處中國海南省(海南島)最南端.這里四季如夏,可謂三冬不見霜和雪,四季鮮花常盛開,素有"東方夏威夷"之稱。這種氣候最宜旅遊休閑度假。全市面積1919.6平方公里,境內海岸線209.1公里,有19個港灣。主要港口有三亞港、榆林港、南山港、鐵爐港、六道港灣等。主要海灣有三亞灣、海棠灣、亞龍灣、崖州灣、大東海灣、月亮灣等。有大小島嶼40個,主要島嶼10個,面積較大的是西島、蜈支洲島。

三亞古稱崖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據考證三亞落筆洞一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沿海一帶還發現古波斯人的墓群。早在秦始皇時期設置南方三郡崖州是其中之一的象郡。因其遠離帝京,孤懸海外,自古以來一直被稱為"天涯海角"。名僧鑒真,宋代名相趙鼎和紡織家黃道婆等先後來過崖州,現在相關景點都有雕像以示紀念。

三亞市是漢、黎、苗、回等20多個民族聚居的地方。全市總人口45.6萬(城區人口13萬人),其中黎族17.3萬人,苗族0.3萬人,回族0,6萬人。各民族勤勞智慧,能歌善舞,創造了源遠流長的文化藝術。少數民族仍保其特有的文化和風俗。濃郁的鄉土氣息,多姿的民族風情,多彩的民族藝術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探訪。

悠久的歷史和多民族聚居鑄就了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藝術也孕育了極有濃郁鄉土風情的工藝精華、宗教文化。傳統的風俗與文化生活令人怦然心動。三亞文化藝術有神話傳說、民間舞蹈、民族音樂、雕塑、園林、宗教、工藝品等等。體裁多樣,形式各異,美化了三亞,精裝了三亞,使遊客們賞心悅目,嘆為觀止。

黎苗歌舞是三亞舞蹈藝術的代表,其舞姿提煉於狩獵耕作基本動作,其旋律提煉於民間傳統歌謠。每逢豐收,新春佳節,"三月三"黎苗同胞不約而同,攜妻帶子,來到村寨開闊之地燃起火把,敲響銅鑼,舞起"打鹿舞"、"鹿回頭"、"椰殼舞"等歡慶舞蹈,自娛自樂,唱也融融,舞也融融。其中《跳柴舞》被評為全國優秀舞蹈節目,並被定為全國少數民族保留舞蹈之一。

姿態各異的椰工藝品、貝雕工藝品及各種海洋動物標本、蝴蝶標本,是三亞新近崛起於海南旅遊商品市場的工藝美術新品種。民間藝人利用椰殼資源,攝取生活中的神話傳說為表現體裁精心雕刻,再現生活。三亞的民間編織歷史悠久,揚名海內外。大體可分為:布織和竹織。布織主要以黎族織綿為代表,圖案精美,色彩斑瀾。有毯、布巾、腰帶、頭蓋、背包、裙等各種款式;民間竹織以山間竹子為材料,經劈刮、刷亮等復雜工序,製成品種齊全、觀賞實用皆宜的竹器工藝美術品。

天之涯,海之角,千里迢迢路茫茫,「同是天涯淪落人」讓多少謫官貶臣凄楚悲滄,淚灑天涯路。可今日的三亞已非昨日的天涯,「萬丈炎荒無覓處,花映天涯海角新」。三亞以其山海奇觀、陽光沙灘、椰風海韻吸引著無數中外遊客。這座總面積

1919平方公里、人口 44. 5萬、聚居著黎、苗、回等少數民族的濱海旅遊城市,宛如一顆美麗的浮珠鑲嵌在南海碧波之中……

當北國千里冰封、萬里雪飄之時,三亞這片熱土依然綠意盎然,暖風襲人。「海外風光別一家,四時楊柳四時花。寒來暑往無人會,只看桃行紀歲華」。明朝瓊州知府方向的這首詩描寫三亞四季如春、風景秀麗的獨特自然景觀,已被人們廣為流傳。這里集中了陽光、海水、沙灘、空氣、森林

動物、溫泉、岩洞、風情和田園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並形成了山、城、沙、海、港自然結合在一起的奇特景觀。到處可見山巒翠綠。碧波環抱、椰林掩映,呈現著一派旖旎的熱帶海濱風光,置身其中,猶如仙家境地。聞名中外被稱為「東方夏威夷」的「天下第一灣」亞龍灣,享有「三亞歸來不看海,除卻亞龍不是灣」的美譽。日間看雲觀潮、縱情碧波,夜裡聽濤入眠、夢系蓬萊的大東海,沙平水暖,是冬泳勝地。鹿回頭山頂公園上的巨型石雕,在默默地訴說著黎家獵手和鹿女的美麗動人的愛情故事。被國外遊客稱為「北覽萬里長城,南遊天涯海角」的天涯海角風景區,巨石突幾,驚濤拍岸。以「縹緲雲天外,海際樹千帆」而著稱的海山奇觀旅遊區。以佛教文化為主的南山文化旅遊區。古崖州城、伊斯蘭古墓群、羊欄清真寺……獨具一格的人文景觀,讓遊人撫古思悠,駐足留連留戀。玩海面、住海邊、吃海鮮,充分展示了這座濱海旅遊城的特色。寬闊潔白的沙灘、清澈湛藍的海水、多姿多彩的海底世界,使三亞成為日光浴、潛水、帆板和沙灘體育活動的最佳去處。賓館酒店鱗次櫛比,凱萊度假酒店、南中國海大酒店、珠江花園酒店等傍海而立,占盡海水沙灘、陽光空氣之優勢,東方大酒店、三亞國際大酒店等則身居鬧市,爭得便客之利。生猛海鮮都是現撈現做,令遊人大快朵頤。在濱海路一帶的裝飾別致的海鮮店,遊人頭頂澄澈藍天,身沐習習椰風,坐看漁帆點點,品嘗美味海鮮,旅途又憑添了一番情趣。

漫步街頭,隨處可見各種熱帶佳果、熱帶海產干品和琳琅滿目的貝雕、椰雕等旅遊工藝品。「一去一萬里,千之千不還」是古人對瓊崖遠離中原的慨嘆。

4. 關於海南的人文地理趣聞

海南省陸地面積由海南島及西、南、中沙群島等島嶼組成,海南島佔了99%的陸地面積,並劃分為海口市、三亞市、五指山市(原通什市)等18個市縣。海南島的中部地區集中了海南省的主要山脈, 由六百多座海拔千米以上的山峰和部分低山組成,而這些山脈被萬泉河一昌化江自中間分了東西兩半,東部已開發為旅遊區的有海南島的最高峰五指山(海拔1867米)、吊羅山(海拔1250米),七仙嶺(也叫七指嶺,海拔1107米)等,西部則有黎母山(海拔1441米)、尖峰嶺(1412米)等。這些山峰阻擋了從太平洋吹來的水汽,因而山中常常積聚霧,形成山區溫涼濕潤的氣候,無論你在什麼季節到山區旅遊,這里給你的感覺始終是清涼的。高聳的山體還削弱了暴虐的台風及偶然襲島的寒流,這使海南島西部的多個市縣成了無台風、無寒流的地區。
中部的水資源和天然林資源都非常豐富,海南三大河流南渡江、萬泉河、昌化江都發源於此。林中有許多珍稀樹種,對保持海南西部的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
海南省擁有長達1617.8公里的海岸線,沿岸灘塗面積廣闊,海南省所轄的18個市縣中有13個均屬臨海市縣,這些市縣環島分布,臨海的地方許多已經開發成海濱旅遊區,如三亞的亞龍灣、大東海,海口的帶狀公園,瓊海的博鱉,萬寧的石梅灣等。更多的則開辟為碼頭、漁港、鹽田等, 由於海南處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是日本、朝鮮、越南等國之間航運的必經之地,本島的海洋捕撈業也依靠這些港口得到發展,也正是因為漁業的蓬勃,才使遊客有機會品嘗到經濟鮮美、品種豐富的海鮮,海南的港口可說是海南經濟騰飛的跳板之一。
海南島豐富的溫泉資源是不可忽略的,島上已發現34處大大小小的溫泉群,分布在島的東南部及西北部,已開發的有七仙嶺、藍洋及興隆等8處。海南島上的溫泉大多都依山傍海地融合在大自 然之間,其中以七仙嶺溫泉最為天然。
海南島上天然湖泊較少,但河流眾多,人們利用這些河流建起水庫電站,開發水利及水電事業,不僅具有防洪供電的社會經濟效益,而且形成了海南島另類的島湖風光,較出色的有松濤水庫、大廣壩水庫、南麗湖、雲月湖等。
海南省是全國冬季溫度最高的省份,嚴格來說海南省並沒有冬季,只有零散的冬日。最冷的時候是1月份,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在17℃以上, 3~11月平均氣溫超過20'C,海南島南部沿海地區及西、南,中沙群島氣溫則還要更高一些。海南省每年的最高氣溫大多出現在4~5月春夏之交的時候,往往讓人不能察覺暑熱的來臨。7月份是海南省的盛夏,然而由於周圍有海洋的調節,也並不會使人覺得悶熱難熬,再加上盛夏時節常有雷雨臨島,陣雨過後的涼爽會讓人覺得特別的舒適。盛夏時節的海南中部山區最高溫度也只有大約27℃,許多森林公園便成了天然的避暑山莊。因為海南島四面環海,風力資源非常豐富。另外,海南省還是世界上同一緯度中雨量最多的地區,風雨相夾之下,使台風成為海南的「常客」。海南省的雨季在每年的5~10月,台風也發生在這期間,其中7~10月是台風最活躍的時候。台風來臨時的那種天昏地暗的景觀是長期生活在內陸的人所少見的。要得知最確切的海南省天氣預報,不妨收聽在1952年就開始播音的海南省人民廣播電台。

海南島是中國第二大島,位於祖國領土的最南端,形成於約100萬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紀中晚期, 由於地殼斷塊作用瓊州海峽下沉,海南成為脫離大陸的島嶼。1988年建省後,全省陸地面積僅有35351平方公里,佔全國陸地面積的0.35%,是全國最小的省份, 然而卻是全國最大的海洋省。 包括海南島及其西沙、南沙、中沙群島等島嶼,所轄海洋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 海南省轄9市、10縣(自治縣)和西沙、南沙、中沙群島辦事處, 其中省會城市海口市和三亞市、瓊山市、儋州市等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海南島北隔瓊州海峽與雷州半島相望,西臨北部灣與越南相鄰,東瀕香港、台灣省,東南是菲律賓,南部與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新加坡相接,是我國與日本、朝鮮、東南亞各國交往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海南地處亞熱帶,屬季風熱帶氣候,年均氣溫23.8攝氏度,涼爽的椰風吹散了盛夏的炎熱,明媚的陽光溫暖了冬季的大海,沒有真正的酷暑和寒冬。是冬泳和避寒的勝地。島上四季長青,空氣清新,被譽為「回歸大自然的好去處,未受污染的長壽島。」
椰樹是海南標志樹,因而海南有椰島之稱,「椰風海韻」 是海南最好的寫照。在海南女人勤勞善良的口碑之下,海南男人不可避免地推進了另一個話題。有人將海南男人框進了老爸茶館,有人認為創業奔忙中的海南男人也不容小覷,而有人更將海南男人按地域逐一圈點品評嫁娶。南國都市報記者就此進行一番了采訪。

一方水土一方人

即便同為「離太陽最近的男人」,但一方水土一方人,海南男人在不同的風俗人情地質物化的熏陶之下,勢必特質不一。其中文昌男人、澄邁男人、萬寧男人則因個性鮮明,褒貶不一,而時常被人分門別類,一一說道。

遊走在全國各地最多的要數文昌男人,就連遠赴南洋的木船上,擠得最多的也是文昌男人,所以文昌成了著名的僑鄉。文昌男人不懼遠游,因此「大男子主義」自然名聲在外。用符姐的話來說,文昌女人的勤勞賢惠基本是被文昌男人「熏陶教育」出來的。符姐兩口子都是文昌人,丈夫老林在機關上班,盡管工作並不繁忙,但家務卻極少沾手。符姐說,自古文昌屬於文化之鄉,文昌男人多因儀表俊朗談吐得體而被海南女人青睞,而且文昌男人事業在外,在他們心裡大事和小事區分很開,男人和女人該做的事也分得很清楚,瑣碎家事自然屬於小事,這些他們幾乎不聞不問就丟給了妻子,文昌男人家裡很懶家外很勤,而且喜歡牢牢掌握話語權,所以文昌男人行走仕途的比較多,因此「文昌倌」屬於事業心較強的海南男人。

而對於現代女性而言,「文昌倌」並不像想像中那麼吃香。吳小姐說,如果讓她擇偶她不會考慮文昌男人。她說都市女性大多自立,已不需要通過婚姻通過丈夫的前途改變命運,相反她會更實惠地考慮夫妻之間的感情和生活質量,她希望丈夫是個體貼細致,懂得疼惜女人照顧家庭的人,而這點上她所認識的文昌男人普遍表現不佳。

同扛「大男子主義」大旗的萬寧男人則相對要實在一些。話未說出就吼上兩嗓子罵上兩句的萬寧男人很多,但和妻子一同下地耕田、卸貨開店的萬寧男人也不在少數。劉先生是萬寧女婿,也與很多萬寧男人結交了朋友,關系都很鐵。他說,從地域而言,萬寧地理特點為大鎮小村,居住在小村落的萬寧男子喜好廣交朋友,重情重義。他認為萬寧男人算海南男人中最為勤勞的。行走各市縣,都會看見萬寧男人的足跡,高至居官,低至廢品收購、踩三輪車,只要能掙錢,再辛苦也無所謂。劉先生說,從萬寧男人身上有人還真能看到一股子平地拔樓的闖勁,挺可貴,有人還曾戲稱萬寧人算是海南的「猶太人」。

萬寧男人的缺點和優點同樣鮮明,脾氣暴躁的萬寧男子沒少讓女人望而卻步,但熟悉他們的人都知道這也許是紙老虎。劉小姐說父親就是萬寧人,脾氣急噪發起火來誰都害怕,但父親最疼兒女。她覺得,兒女和家庭永遠都擺放在萬寧男人心裡最重要的位置,父親辛苦奔波一輩子,全心全意都是為了兒女。

在張小姐看來,澄邁男人是最溫暖可親的,光從那口軟綿綿的澄邁方言便可見一斑。張小姐說,今年9月底她准備回家完婚,丈夫小王就是澄邁人。通過她和小王家人的接觸,她覺得澄邁男人脾氣很好,熱情誠懇,沒有太多男人的架子,做事也很細致。而作為即將成為丈夫的小王,體貼就是最讓她滿意的地方。她覺得質朴熱情不僅是澄邁男人的優點,也是大多數海南男人的優點。

茶里的海南男人

在很長久的印象中,「海南男人」是和「老爸茶」捆綁著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的,甚至在一些外鄉人眼裡,他們成了等同意象,可以相互詮釋。

曾有人總結:「海南女人在地里,海南男人在茶里。」從此海南男人被打上懶散的印記。雲者紛紛,但極少人會問津老爸茶的淵源,殊不知這半碗涼茶水還曾經成就了海南男人的驕傲。

老爸茶最初起源於海甸溪邊的得勝沙。民間仍有一說,老爸茶的興盛和漁民有關。過去出海捕撈的漁民中多為男人,連續數月在海上作業,面對不可預測的風浪侵襲,一旦滿載而歸安全登陸,這些疲憊不堪的打著赤腳的打漁男人們則圍坐在小茶館里,隨手在褲管上擦去魚腥味,一壺熱乎乎的老爸茶,信馬游韁天南海北地神侃,把幾個月憋在海上的話都倒出來。他們自信滿滿,滿船漁利就是實力證明。而這樣說來,老爸茶反倒成了海洋文化的派生品。總之,喝茶成了島民的一種生活。

曾經,喝茶的男人也是「幹事業」的人,而當時海南男人喝老爸茶無論在自己眼裡,還是在女人眼中都是那麼和諧自然的一件事兒。在那個經濟不甚發達的年代,閉塞遲緩的海島沒有外來沖擊,沒有參考速度,任何事情都可以閑散經營,連時間都富餘得無處揮霍,喝一天茶任日頭劃下西天又算得上什麼?

老甘居住在南渡江東,世代漁民,但他和兒子現在都摒棄了祖業在鎮上做起了修理生意,生活十分殷實。年過一年兒子快20歲了,他認為得給兒子在海口張羅一份「正業」,很快便從朋友有了線索。

「出來喝個茶,到時再說。」老甘放下電話心裡美滋滋的,第二天天不亮就起了個大早,擺渡過江,在長堤路的茶樓里請朋友喝了個早茶。

一種思維習慣已經深深嵌進海南男人的骨子裡,要談事,先喝茶。事情成不成都先把茶砌上,茶桌是醞釀事業的地方。而茶桌文化所帶來的閑散、庸懶也被一代又一代海南男人帶著上路,雄心和意志被漸漸掩埋。而在市場嘶殺節奏迅猛的當下,這樣的閑散狀態,顯然已淪為桎梏。

文先生是典型的老海口,但除了應酬性的早茶外,他幾乎不踏足街邊茶坊。他說,海南男人多愛喝茶,這是好習慣,但上茶館喝的則分為兩種,業務繁忙的和無業遊人。而現在業務繁忙的為了講求效率,也無暇以茶為幌,所以剩下的大多為無業的人。這些人去茶館並不為喝茶,只是為了說話。更讓他生氣的是,茶桌上的男人還迷上了彩經,寧願坐等餡餅,也不願拼闖耕耘,其中不乏年輕人。一些海南男人時常說的想的都比做的多,正是因為這樣,事業難有起色,讓人痛心,最後人們將厭惡歸咎於「老爸茶」。 海南是僅次於台灣的全國第二大寶島,有迷人的海濱風光。從海口到三亞的海南東線上有博螯(紅色娘子軍塑像、博鰲水城、博鰲亞洲論壇會址、萬泉河入海口)、興隆(興隆植物園、興隆熱帶花園)和陵水猴島三個主要區域旅遊景點,如果在海口休息一晚,早晨早點出發可以在一天時間內游遍三處,傍晚到達三亞。博鰲比較有特色的是萬泉河的入海口,可以在此同時腳踏河海兩邊,博螯會址也很有氣勢。
海南中線是以五指山市為中心,包括保亭、瓊中、屯昌等縣在內的海南中部旅遊區。五指山為海南島主峰,氣勢格外磅礴。瓊中的瓊崖縱隊舊址則為現代革命紀念地。保亭的七仙嶺溫泉以熱帶雨林和野溪溫泉為特色,環境幽靜小資。此外,中線一帶是黎苗族的世代聚居區,黎苗風情是當地特色,農歷的「三月三」是黎族最隆重的節日。

5.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

首先,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自然景觀(主要體現植被)做對比描述來體現。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位於地形地勢的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上。北方地區的西部是黃土高原,東部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南方地區西部是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第二,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仍然存在差異。哈爾濱和北京的氣候條件也有所不同。同屬北方地區的東北地區與華北平原在自然景觀上有顯著的差異:表現出即使是在同一區域——北方地區,自然條件仍然存在巨大差異。同理,我們可以看出同屬南方地區的武漢和廣州的氣候條件也有差異,從中反映出的海南島與長江流域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景觀也有明顯的不同。所以首先要找到南北方兩大區域各自地理事物的共性,即區域的明顯特徵。從氣候來看,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較少,主要集中在7、8月;而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較多,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第三,分別就上述自然地理要素在區域間進行比較。從氣候上講,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不同之處:北方地區的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而南方地區1月的平均氣溫在0℃以上;北方地區的年降水量明顯少於南方地區,北方地區降水季節變化比較明顯,南方地區的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繼續進行活動1,分別可以比較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教材中用長江代表南方地區的河流,用黃河代表北方地區的河流,通過分析河流流量過程線,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河流水文特徵的差異。通過圖5.9中的兩幅景觀圖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植被類型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河流流量 小 大
典型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其他
第四,分析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差異的主要原因,突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繼續完成活動2。從植被類型來看,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常綠闊葉林,表現為植物的生長要受到氣候條件的制約。從河流流量來看,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小,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大,主要原因是與當地的降水量有關。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應當歸結為氣候的影響。

6. 閱讀材料和地圖,回答下列問題.材料:2012年6月21日,國務院批准海南省設立地級三沙市,下轄西沙、中沙

讀圖可知,(1)數碼抄表示的海峽和島嶼的名稱是:①瓊州海峽②西沙群島.(2)海南島的河流流向是從島中心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由此可知其地勢特徵是中高周低.(3)某影視單位擬在海南島建「影視拍攝基地」,有三亞和五指山兩種選址方案.會選擇三亞,理由是:藍天碧海、沙灘椰林,海灘風光秀麗.(4)多年來,「三沙」海域受到周邊某些國家的侵擾,其原因是:三沙」海域資源豐富;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重要.(5)開放「三沙旅遊觀光」需要進得廣告宣傳.假如是編劇,「三沙」風光的設計場景和畫面是:椰風海韻,遊人如織;晚霞滿天,漁船歸港.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1)瓊州;西沙;(2)從島中心呈放射狀流向周邊海洋;中高周低;(3)三亞;藍天碧海、沙灘椰林,海灘風光秀麗;(4)「三沙」海域資源豐富;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上交通要道,戰略位置重要;(5)椰風海韻,遊人如織;晚霞滿天,漁船歸港.

7. 中國三十四個省級行政區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 簡短概括 然後最好有表格

1、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西北部,是中國的首都,也是全國的對外交往中心,中國最重要的陸路交通樞紐和航空交通樞紐之一。戰國時為燕國都城,故也稱「燕京」。
2、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是中國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約有一百六十六萬平方公里,佔了整個中國面積的六分之一。它位於中國的西北部,其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烏魯木齊市,簡稱為「新」。
3、陝西省,春秋戰國秦國的所在地,故簡稱「秦」。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安市,絲綢之路起點,世界歷史名城,鍾馗劉海故里,華夏精神故鄉之一。古長安,古代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是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陝西臨潼是秦兵馬俑的故鄉。延安是著名的革命聖地。
4、山西省,西臨黃河,東臨太行山脈,位處黃土高原,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有著「煤海」之稱,因位於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因在戰國時代為晉國領地,故簡稱「晉」,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太原市,是中國重要的能源重工業基地,也是中國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山西文物眾多,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
5、河北省因位於黃河北邊而得名,在戰國時期,河北的南部屬於趙國,北邊屬於燕國,所以河北又成為燕趙之地,在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屬於冀州,故簡稱「冀」,人民政府所在地是石家莊市,北戴河與承德均為避暑勝地,唐山是新興的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河北省是中國非常重要的農業大省、資源大省、交通樞紐、工業大省。
6、河南省大部分地區位於黃河南邊,它是中國古代「九州」中的「豫州」,故簡稱「豫」,因居於天下之中,又稱「中州」和「中原」。河南自古是兵家必爭之地,「逐鹿中原」,方可「鼎立天下」。洛陽市、開封市、安陽市和鄭州市是中國八大古都中的四個。 河南是中華民族和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又是一個前進中的農業大省、人口大省和新興的工業大省、經濟大省。
7、內蒙古自治區橫貫我國東北、華北、西北,簡稱「內蒙古」,人民政府所在地呼和浩特市,意思是「青色的城市」。是蒙古族的發源地,煤炭儲量居全國第一、稀土偖量世界第一。
8、遼寧省因省內有一條遼河而得名,簡稱「遼」,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沈陽市,另有計劃單列市--大連市。有「鋼都」鞍山。
9、吉林省位於東北平原的中心,簡稱「吉」,人民政府所在地長春市,是中國的「汽車城」,也是中國的「光學之都」。
10、黑龍江省有著「北大倉」(糧倉)之稱,是中國最北和最東的省份,簡稱「黑」。人民政府所在地哈爾濱市,又稱「冰城」,每年的元旦到春節期間,這里舉辦冰雕藝術節。
11、甘肅省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蘭州市。簡稱「甘」或「隴」,古所轄地為甘州(現張掖市)和肅州(現酒泉市),是故甘肅。
12、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北部,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銀川市。簡稱「寧」。
13、青海省因青海湖在其境內而得名,青海湖古代叫「西海」,是我國最大的內陸湖和鹹水湖,蒙古語稱「庫庫諾爾」,意思是「青色的湖」。也是中國唯一以湖泊而得名的省,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西寧市。簡稱「青」。
14、西藏自治區位於中國的西南邊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即位於本區。從公元七世紀開始就與內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經常往來,促進了藏族、漢族兩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簡稱「藏」。人民政府所在地拉薩市,在藏語中是「聖地」或「佛地」的意思。又因這里一年四季晴空萬里,日照時間長,人們把它叫做「日光城」。
15、雲南省是中國西南邊疆省份,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相鄰,簡稱「滇」或「雲」。雲南省有五十二個民族,是中國民族最多的省級行政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所在昆明市,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聞名中外的「春城」。雲南省大部分地區冬暖夏涼,氣候溫和,四季如春。
16、貴州省簡稱「黔」或「貴」,人民政府所在地是貴陽市。中國最大的瀑布也是聞名於世界的黃果樹瀑布位於離貴陽一百五十公里處的安順市鎮寧布依族自治縣。仁懷市出產的茅台酒被列為世界三大蒸餾名酒之一,也是中國的國酒。
17、四川省因物產豐富而被稱為「天府之國」,簡稱「蜀」或「川」,人民政府所在地是成都市。
18、湖北省因地處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簡稱「鄂」,人民政府所在地武漢市。水陸交通便利,被人們稱為「九省通衢」和「江城」,夏季氣溫高,是「四大火爐」之一。
19、湖南省因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內最大的河流湘江縱貫全省,故簡稱「湘」,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長沙市,夏季氣溫高,是「七大火爐」之一。
20、江西省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因從唐代開始設江南西道而得名,又因為贛江是省內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南昌市,南昌是「四大火爐」之一。 景德鎮是中外聞名的瓷都。上饒的三清山、圭峰則是世界自然遺產,九江有舉世聞名的廬山即世界文化遺產。
21、安徽省出產「文房四寶」中的紙、墨、硯,簡稱「皖」,古有徽州和安慶二府,各取一字,乃為安徽。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肥市。
22、山東省因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在古代是齊國和魯國的所在地,故簡稱「魯」。人民政府所在地濟南市,是中國著名的「泉城」。 另有一計劃單列市--青島市。
23、江蘇省位於中國華東地區 。江蘇建省始於清代初年,取江寧(現南京)、蘇州兩府的首字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南京市,是著名的「六朝古都」,也是副省級城市。 江蘇的經濟,建築和服務在全國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24、浙江省位於中國東南部沿海的中段,簡稱「浙」(Zhè),境內最長的河為錢塘江,錢塘江曲折多彎,又名「折江」, 「折」與「浙」諧音,是為「浙江」。人民政府所在地杭州市,風景優美,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寧波市。
25、福建省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南段,簡稱「閩」,因境內第一大河閩江而得名。人民政府所在地福州市,又稱「榕城」,因城中榕樹多而得名。另有一計劃單列市--廈門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境內有「海上花園」與「鋼琴之島」之稱的鼓浪嶼是著名的旅遊景點。而古老的泉州市是多元文化寶庫,海峽西岸名城。
26、廣東省位於中國南部沿海,簡稱「粵」。人民政府所在地廣州市,有「羊城」之稱,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迅速。廣東三大民系是指廣東漢族人里的廣府人、客家人、潮汕人,他們佔了廣東漢族人的大多數。廣東集中了深圳,珠海,汕頭三個經濟特區 ,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廣東GDP一直保持全國第一,成為改革開放的領頭羊。
27、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因桂林在歷史上長時間為省會,故廣西的簡稱由此而來。人民政府所在地南寧市,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會議所在地。由南寧、北海、欽州、防城港四市轄區組成的北部灣經濟區是連接中國與東盟的橋頭堡。
28、海南省是僅次於台灣島的中國第二大島,簡稱「瓊」,人民政府所在地海口市。是中國最南端也是最年輕的省份。
29、台灣省與福建省隔海相對,是中國的寶島,簡稱「台」,島上居民以漢族為最多,他們的祖先大部分是從福建和廣東遷居過去的,通用普通話、閩南話和客家話,風俗習慣和閩南差不多。最大城市為台北市,高雄市則是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

省級行政區名稱由來及簡稱
1、北京市初稱薊,春秋戰國時為燕都,遼時為陪都,稱燕京,金、元、明、清至民國初期為都城。1928年設市,簡稱京。 2、天津市明初取天子津渡之間稱天津並設衛,清為天津府治,1928年設市,簡稱津。 3、河北省因位於黃河以北而得省名。元屬中書省,清為直隸,1928年始稱河北省,簡稱冀。 4、山西省位於太行山以西,春秋時為晉國,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簡稱晉。 5、內蒙古自治區 清為內蒙古地區,1947年成立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 6、遼寧省因境內有遼河而得名,清初為盛京,後改奉天省,1929年改遼寧省,簡稱遼。 7、吉林省因境內吉林城得省名,唐為渤海地,明為女真地,清末置吉林省,簡稱吉。 8、黑龍江省因邊境大河黑龍江得省名,清初為黑龍江將軍轄區,清末置黑龍江省,簡稱黑。 9、上海市相傳吳淞江近海一段古稱滬瀆,宋設鎮,始稱上海,1920年設市,簡稱滬或申。 10、江蘇省清初屬江南省,後取江寧(南京)和蘇州各一字,置江蘇省,簡稱蘇。 11、浙江省境內有大河錢塘江(舊稱浙江)得省名,唐置浙江東西兩道,始稱浙江,清為浙江省,簡稱浙。 12、安徽省西周時皖山(今桂山)附近為皖伯封地,清初取安慶和徽州各一字置安徽省,簡稱皖。 13、福建省唐代從福州、建州各取一字,設「福建經略使」,南宋置1府5州2軍,故稱八閩,因境內最大水系閩江,故稱閩。 14、江西省唐屬江南西道,宋屬江南東西兩路,元置江西行省,清為江西省,因其境內有大河贛江,故簡稱贛。 15、山東省位於太行山以東而得名, 明字置山東布政使司,清為山東省,簡稱魯。 16、河南省大部分位於黃河以南,古屬豫州,元代置河南省,簡稱豫。 17、湖北省位居長江中游,洞庭湖之北,清置湖北省,古代部分地區屬鄂州,故簡稱鄂。 18、湖南省大部分在洞庭湖之南,清置湖南省,因境內有大河湘江,故簡稱湘。 19、廣東省春秋戰國時為百越(粵)地,宋為廣南東路,明清為廣東省,簡稱粵。 20、廣西壯族自治區秦置桂林郡,宋為廣南西路,清為廣西省,1958年成立廣西壯族自治區,簡稱桂。 21、海南省三國時始稱海南,明設瓊州府,清為瓊崖道,1988年由廣東省分出獨立建立海南省,簡稱瓊。 22、四川省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北宋置川峽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簡稱川或蜀。 23、重慶市隋唐屬渝州,1997年從四川省分出後,設中央直轄市,簡稱渝。 24、貴州省秦置黔中郡,唐置黔中道,明置貴州布政使司,清為貴州省,簡稱貴或黔。 25、雲南省舊以雲嶺以南得省名,戰國楚時為滇國地,元代置省,簡稱雲或滇。 26、西藏自治區1965年成立西藏自治區,簡稱藏。 27、陝西省清為陝西省,簡稱陝或秦。 28、甘肅省秦置隴西郡,清置甘肅省,簡稱甘或隴。 29、青海省因境內有青海湖得省名,隋置西海,河源等郡,1928年建青海省,簡稱青。 30、寧夏回族自治區1928年置寧夏省,1958年成立寧夏回族自治區,簡稱寧。 3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簡稱新。 32、台灣省清初置台灣府,屬福建省,1885年置台灣省,簡稱台。 33、香港舊以運送莞香得地名,清代屬廣東省新安縣(今深圳市)。1842年後被英國佔領,1997年7月1日歸還中國,並設香港特別行政區,簡稱港。 34、澳門舊屬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6世紀被葡萄牙佔領,於1999年12月20日歸還中國,並設澳門特別行政區,簡稱澳。

8. 海南島和夏威夷相比 那個地方更好

夏威夷比抄較好

夏威夷(襲Hawaii)地處北太平洋,由130多個島嶼組成。「夏威夷」一詞源於波利尼西亞語。夏威夷地處熱帶,但受海洋環抱,氣候並不炎熱,四季如春,雨量豐富,陽光充足,林木茂盛,各種熱帶植物爭奇斗艷。由於沒有大工業污染,所以空氣格外清新。優美的海灣,起伏的青山,組成了一幅幅層次分明、景色秀麗的畫卷,成為世界上罕見的休憩風景勝地。夏威夷給人深刻印象的還有遐邇聞名的夏威夷衫,那色調鮮艷而濃郁的襯衫正好配合著夏威夷亮麗熱烈的南海風光。而當地婦女套穿的拖地長裙,既無曲線,又無紐扣,但卻顯得別具風情。夏威夷草裙舞是最令人念念不忘的了,跳舞的女郎,掛著花環,穿著金色的草裙,配合音樂旋律和節奏、表現出優美的姿態。純潔的感情,如畫的情調,令人陶醉,流連忘返。

9. 人文地理,自然地理分別包括什麼我上初

初一初二地理人教版來以章節源為單位,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個版塊歸納主要內容:
人文地理: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科技水平,工農業基礎,歷史傳統, 宗教信仰;
自然地理:地形,氣候(即氣溫與降水),土壤,水文,植被,動物。

10. 自然地理過程和人文地理過程的區別與聯系

自然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復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說,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復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戰略決策——精確1.研究高考地理試題,把握復習重點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題,有助於同學們准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鎖定復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高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整體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慶(2008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海南(2009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安徽(2010年):地理環境的整體性及表現 差異性山東(2008年):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判斷?
寧夏(2008年):緯度地域分異規律的表現?
上海地理(2008年):從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櫻花開放時間的差異)?
北京(2009年):某地區山地降水量的垂直變化、山地自然帶的垂直變化規律?
上海地理(2009年):地理環境的地域性差異(南美洲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從沿海到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垂直地域分異規律)
全國新課標卷(2010年):據雪線分析地形分布特點、雪期與降雪量的成因差異、丘陵區融雪侵蝕嚴重的原因?
福建(2010年):雪線高度變化趨勢、成因?
江蘇(2010年):山地垂直帶譜、山體位置判斷經過這樣的整理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①該專題往往以自然帶為切入點,綜合考查自然地理要素的非地帶性分布及其主要影響因素、山地垂直地帶性規律(不同山脈或同一山脈的不同坡向自然帶數量、基帶,同一自然帶在山體不同坡向的高度、雪線高度等)②相比較而言,差異性比整體性在高考中出現的頻率更高。復習時可將差異性作為本專題的重點。③整體性會以熱點作為背景,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異常事件,以及大型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等都可成為命題切入點。2.考綱是高考復習的綱領和指南在復習過程中應該注意:①明確考綱對知識范圍的要求;②明確考綱對能力方面的要求;③明確近幾年考綱的變化;④仔細研讀考綱中的試題範例。復習過程——科學1.夯實「雙基」,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1)夯實「雙基」高考以能力立意,但能力源於知識,雖然高考考查的知識點只是全部知識點的一部分,這有限的內容僅僅是對學科內容的抽取,但這種抽取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且每年高考試題都是變化的、求新的、不可准確預測的。因此地理備考要夯實基礎。在夯實基礎的過程中,對知識的掌握要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可將復習方式由結論性知識的獲取轉移到對知識形成的分析上來,以學習過程的探究性達到學習成果的前瞻性,培養思維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一是分析知識形成的情境,情境材料有文字,也有各種圖表等,同學們可通過分析各種情境材料推導出結論,從而自己發現知識,如觀察分析圖表,據「圖」明「理」,統計分析地理數據,以「數」說「理」,在豐富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形成鮮明、准確而深刻的知識。二是分析知識形成過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大氣環流形成變化等,同學們在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分析並綜合概括,推導出概念、原理和規律的過程中,能形成思路清晰、因果關系明確的條理化知識。這樣在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既夯實了「雙基」 ,體驗到了學習的過程,掌握了學習方法,又能培養邏輯思維能力。這也為後面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形成自然地理知識骨架打下基礎。(2)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建立知識間的聯系線索,是對知識的加工和重組,需要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明確聯系途徑和方向,這樣在遇到新問題時,才能提取應用。舊知識在新的指導思想下,經過重新組合、歸納、聯系、遷移,就成為「有組織的」新知識。例如:空間分布的接近聯系或對比聯系如:世界大洲的分布—板塊的分布—世界火山、地震帶的分布—年輕的褶皺山脈的分布—年輕的高原的分布—某些有色金屬礦的分布—古老的高原的分布—主要平原的分布—與沖積平原有關的大河的分布。地理事物間因果關系的聯系如:太陽輻射在地球上的不均衡分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洋流的分布—氣候類型的分布—植被的分布—自然帶的分布。地理事物間平行並列關系的聯系如:各種外力作用,共同影響或共同作用於同一地理事物的各種因素(如影響氣候的因素)。地理事物間主次從屬關系的聯系如:外力作用與其包含的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自然資源與其包含的土地資源、大氣資源、水資源、礦產資源等。地理事物間大小包含關系的聯系如:總星系—銀河系—太陽系—地月系及其他行星系統;地球上的水—海洋水及陸地水—地表水(河流水、湖泊水、冰川)、地下水(潛水、承壓水)等。 (3)形成自然地理知識的骨架知識具有系統性、關聯性,就像一棵大樹枝繁葉茂,且有縱橫交錯的根。構建網路可以使零散孤立的知識系統整合,既有利於同學們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又使同學們從宏觀上整體把握該部分知識。2.深刻理解自然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1)掌握地理基本概念熟悉地理概念是學好地理的基礎,是掌握地理規律的關鍵,也是正確解答地理問題的前提。建立自然地理知識結構要把握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建立概念群體系,既要了解它們的內涵,還要理解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系。例如,地質作用與地質構造、生長邊界與消亡邊界、自然資源與能源、水文特徵與水系特徵等。(2)重視地理原理和規律的歸納如通過分析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三大洋的洋流系統,根據洋流的分布和成因,可歸納出:①每個大洋都有完整的洋流系統;②除印度洋北部外,各洋流在北半球熱帶、副熱帶海區呈順時針方向流動,南半球呈逆時針方向流動;③每個環流系統的西部都是暖流,東部都是寒流。上述結論,就是通過對三大洋洋流分析,推理出來的普遍規律。又如海水鹽度的成因分析思路和方法一般為:①若兩地的緯度位置不同,靠近回歸線的地區鹽度高,遠離回歸線的地區鹽?度低;?②若兩地的緯度位置相同,寒流流經地區鹽度低,暖流流經地區鹽度高;有河流徑流匯入的地區鹽度低;③高緯度海區結冰量大或融冰量小的海域鹽度高,而結冰量小或融冰量大的海域鹽度低。(3)突出基本原理、規律的實際運用理論聯系實際是地理學科復習的基本原則,復習中要把學到的基本原理、規律等應用於實踐中,以此來解釋社會現象和自然現象,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從多角度、多層面、運用多種知識和方法去分析和解決相關的實際問題。復習自然地理知識首先要理解運動規律,如地球運動、大氣運動、水循環、生物循環、地殼物質循環、地殼變動規律等,要搞清楚「為什麼會運動」「怎麼運動」;其次要掌握分布規律,並將其與自然現象緊密結合,如正午太陽高度的時空分布規律,晝夜長短的時空分布規律,降水的時空分布規律,氣候類型的分布規律,自然帶的分布規律,火山、地震帶的分布規律,要搞清楚「為什麼這樣分布」「怎樣分布」。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待這些運動規律和分布規律,如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與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有聯系,也和氣候的成因等有聯系。下面以「熱力環流」的復習為例來說明這一復習思路和方法。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繪制相關的熱力環流圖,並據圖正確解釋現實生活中的相關地理現象:繪制城市與郊區之間的熱力環流圖,並進一步分析熱力環流對城市工業(有空氣污染的工業)布局的影響,或解釋「城市雨島」的成因;繪制山谷風的熱力環流示意圖,並分析山谷或盆地地區多夜雨的原因等。運用熱力環流的基本原理和規律分析三圈環流的形成原因及其對氣候的影響,分析氣旋、反氣旋的形成原因及其對天氣的影響等。3.正確處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關系地理試題多以區域地理為載體,以自然地理為基礎,以人文地理為主要切入點,以人地關系和可持續發展為主線。所以,在復習中要把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區域地理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與大氣單元結合的世界各大洲氣候要點:亞洲三種季風氣候的形成原因、特徵比較、分布地區;非洲氣候帶沿赤道呈對稱分布的原因、非地帶性因素對非洲氣候的影響;溫帶海洋性氣候和地中海氣候的分布地區及其在歐洲分布廣,而在其他大洲分布范圍小或無分布的原因;北美洲氣候的主要類型及其分布地區,地形對北美洲氣候的影響;安第斯山對南美洲氣候類型形成和分布的影響;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呈半環狀分布的特徵及其原因;南極洲的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等。每個高三的學生都是一顆種子,蘊含著無限希望,在高考試卷發入手中之前一切都是有可能的,關鍵看你現在如何想、如何做,是否能將希望孕育成傳奇。祝同學們來年高考取得喜人的成績!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