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澳大利亞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

澳大利亞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

發布時間: 2021-02-25 01:19:34

㈠ 有誰可以告訴我,日本、印度、德國、俄羅斯、美國、巴西、澳大利亞、埃及的主要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啊。

額,這個是書本上的東西吧,日本:日本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數內千個島嶼組成,眾列島呈弧容形。日本東部和南部為一望無際的太平洋,西臨日本海、東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別和朝鮮,韓國、中國、俄羅斯、菲律賓等國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漁場之一——北海道漁場,其成因是千島寒流與日本暖流交匯。 ,太多了,不好回答啊,你網路不就行了

㈡ 日本、巴西、美國、印度、俄羅斯、德國、埃及、澳大利亞八個國家的自然、人文地理、河流水文、植被、氣候

俄羅斯地形以平原、高原為主
地勢特點:西低東高、北低南高
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河
伏爾加河是俄羅斯最重要的內河航道,承擔了全國河運總量的2/3。
伏爾加河歐洲最長,世界最長的內流河。
貝加爾湖-世界最深的湖泊
貝加爾湖總容積23600立方公里,佔全球淡水湖總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科學家們曾作過假設: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貝加爾湖注入,則約需1年時間才能灌滿,該湖的水可供50億人飲用半個世紀。
俄羅斯的氣候
1.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1)特點: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2)原因:①緯度高:大部分在某種程度50°N以北;②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受北北冰洋寒冷氣流的影響很大,並阻擋了太平洋暖濕氣流的深人,全年受極地氣團控制,造成氣候嚴寒
2.東西氣候差異大
①東歐平原:受大西洋影響為溫和的溫帶大陸性氣候。
②西伯利亞地區:受極地寒冷氣流影響,屬於寒冷的亞寒針葉林帶
③太平洋沿岸:為溫帶季風氣候,屬於溫帶混交林和溫帶落葉闊葉帶
④北冰洋沿岸:是終年氣候寒冷的極地氣候,屬於苔原帶。
美國
世界農業大國
1.地位:世界上最大的農產品出口國
2.突出特點:農業生產地區專門化
從美國本土農業帶分布圖上,我們可以看到美國農業生產可分為棉花帶、玉米帶、小麥區、乳畜帶、畜牧和灌溉農業區、亞熱帶作物帶等主要農業帶。
(1)乳畜帶:分布在美國東北部五大湖附近,由於氣候溫涼,熱量條件差,不適宜種植糧食農作物,但可以種植牧草。東北部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城市眾多,對乳畜產品的需求量大,是乳畜業的主要分布地區。
(2)小麥區、玉米帶:分布在美國中央大平原,發展商品穀物農業優越的自然條件:①這里地形平坦,②土壤肥沃、深厚,③氣候溫和濕潤,降水豐富,④密西西比河和五大湖提供充足的水源;
從社會經濟方面看,這里:①地廣人稀,②交通便利,③為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提供了條件(機械化水平高);④農業技術先進,農業產量大,商品率高;⑤市場廣闊(進20世紀,世界人口猛增,世界農產品市場迅速擴大,糧價大幅度上漲,促進美國農業現代化。)
(3)棉花帶:分布在美國的南部,這里緯度低,熱量條件好,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雨熱同期,適宜棉花的生長。
(4)畜牧和灌溉農業區:分布在美國西部山區,這里有許多高原、盆地,由於地形閉塞,氣候乾旱;在中央大平原的西部,由於位於西風的背風坡,又離東部的大洋較遠,降水較少。乾旱的氣候,使農業生產離不開灌溉;草場資源比較豐富,是美國主要的畜牧業區。
(5)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地中海氣候區,冬雨夏干,是美國主要的水果和灌溉農業區,這里盛產亞熱帶水果和蔬菜;
(6)太平洋沿岸的北部溫帶海洋性氣候區是小麥和林牧業區;
(7)墨西哥灣沿岸由於緯度低,熱量條件好,是亞熱帶作物帶。
3.美國農業現代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①美國農業十分依賴國際市場,經常面臨農產品過剩的問題。
②過去由於大量施用化肥、農葯,以及濫墾耕地,造成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美國曾多次爆發「黑風暴」災難。目前,許多農場實行輪作制度和免耕法,以保護耕地。
③消耗能源過多。美國這種現代農業,耗能太多,投資太大,被稱為「能量密集型農業」或「石油農業」。隨著石油人格不斷上漲,家業生產成本不斷提高農場主難以承擔。
巴西
1.世界最大的熱帶國家
資源:林、水、水能、鐵錳等
2.迅速發展的經濟
(1)農業:咖啡、甘蔗、香蕉、劍麻產量居世界首位
農業地域類型:熱帶種植園農業;帶遷移農業;牧場放牧業
(2)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多分布在東南部
(3)能源:缺少煤、石油、水能豐富,90%來自水電
3.人口城市多分布在東部沿海
原因:
(1)海上交通便利
(2)殖民者首先到達這里,開發較早
(3)氣候比較溫暖濕潤
(4)經濟較發達
澳大利亞四面環海,為何卻沙漠氣候廣布?
①受來自海洋的東南信風影響
②迎風坡,多地形雨
③受曖流影響,增溫增濕
①在大陸東岸,形成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與此氣候類似的地區還有美國東南部、南美東南部。熱帶雨林氣候一般形成於南北緯10°之間,緯度接近20°的
②為什麼仍然能形成熱帶雨林氣候呢?暖流影響;受來自海洋東南信風影響; 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與此氣候成因類似的地區還有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巴西東南部、西印度群島。
③熱帶草原氣候,熱帶草原帶(自然帶);
④地降水特徵是全年降水少,原因是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地處內陸,熱帶沙漠因此形成熱帶荒漠帶氣候(自然帶);
⑤地中海氣候,亞熱帶常綠硬葉林帶(自然帶);
⑧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自然帶);
據氣候分布分析,該區降水量分布是從北、東、南三面向中部、西部呈半環狀遞減,植被由森林逐漸過渡為草原、荒漠。
自然帶沿120°E的變化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四、發達經濟
「騎在羊背上的國家」(綿羊),羊毛、牛肉是重要出口商品
小麥——牧羊帶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和西南部的地中海氣候區。
小麥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區位條件分析
優勢: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地廣人稀,適合機械化生產;近海港,交通便利,市場廣闊。
限制性因素:水源不足。
解決措施:東水西調
墨累—達令盆地混合農業的優點
1、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有利於保持土壤的肥力
2、有效地利用時間安排農業活動(小麥耕作與牧羊交替進行)
3、對市場的適應性強
生產特點
①良性的農業生態系統
A.農場的土地交替種植小麥、牧草或休耕,充分保持麥田的肥力
B.秸稈和種植的飼料飼養綿羊,羊糞可成為麥田的肥料。
②有效合理的農事安排
小麥的耕作活動和牧羊活動在一年內交替進行
③靈活面向市場的生產選擇
農民可根據市場需求決定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農業生產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對市場的適應性
「坐在礦車上」的國家
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鐵、煤、鋁土、錳等礦產儲量居世界前列。二戰後,澳大利亞的采礦、冶金、機械、化學、紡織等工業發展較快,工礦業出口的收超過農牧業,特別是煤和鐵礦的出口。
20世紀70年代以來,澳大利亞的服務業得到迅速發展。目前,服務業已經大大超過農牧業和工礦業,成為澳大利亞的經濟支柱。
五、人口、城市分布
澳大利亞的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
原因:A、氣候溫暖濕潤,適於人類居住,並有利於農牧業的發展;B、沿海有優良港口,對外交通便利;C、英國移民最先到達的地方,建設了城市,發展了工農業。
日本
(一).自然地理特徵
1、東亞島國,地狹人稠
日本東部瀕臨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與俄羅斯、中國、朝鮮及韓國相望。
日本主要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
面積比較狹小,人口稠密。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人口約1.2億。人口單一,99%以上為大和民族。
2、境內多山,平原狹小
(1).日本地形有何特點?
地形以山地、丘陵為主,平原狹小
境內多山,山地、丘陵占國土總面積3/4以上。平原面積狹小,多分布在各島的沿海地帶。東京灣附近的關東平原是面積最大的平原。
3、火山之國,地震之邦
為什麼日本多火山、地震?
由於日本地處亞歐板塊和太平洋板塊交界處,地殼比較活躍,因此多火山、地震。
4、氣候特點:季風顯著,海洋性強
日本位於溫帶,有亞熱帶季風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類型。表現為海洋性的季風氣候。
冬季較為溫暖
夏季較為涼爽
降水比較豐富
夏季,全國氣溫普遍較高,降水充沛,大部分地區6月中旬到7月中旬是梅雨季節,8—10月多台風.
冬季,南北溫差大.
5、海岸曲折,港灣優良
6、礦產貧乏,林水豐富
日本境內大部分為森林所覆蓋,森林、水力資源豐富。
日本礦產資源貧乏,工業所需的原料、燃料,絕大部分依賴於國外進口,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進口國。
原料 國產% 進口%
石油 99.7
天然氣 94.3
煤炭 90.9
鐵礦石 99.8
棉花 100
原料來源
石油:西亞、東南亞
煤炭:中國、澳大利亞
鐵礦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亞
棉花:中國、美國
(二)、日本的發達的經濟
1、經濟發達的條件
日本經濟發達(GDP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想一想哪些因素致使日本經濟在二戰後飛速發展?
發展條件
有利條件:①豐富且高素質的勞動力;②科技力量雄厚;③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有便利的海運條件
不利條件:①資源、能源貧乏;②國內市場狹小
3、工業分布及工業區
為什麼日本工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瀨戶內海沿岸?
因為日本國內資源缺乏,需大量進口,這些地區多優良港灣,交通便利,利於進口原料、燃料,出口工業產品。
主要工業部門:鋼鐵、汽車、造船、電子等
4.農業、漁業
(1)思考:日本的農業有何特點?為會出現此特點?
農業用生物技單產高
日本由於土地資源貧乏,耕地面積少,地塊小,農業採用小型機械,注重運術和水利建設,精耕細作,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2)日本漁業非常發達,魚的捕撈量名列世界第一,約佔世界的15%。
5、主要城市
首都:東京
科學城:築波
宇航中心:種子島
硅島:九州島

㈢ 13個地區及8個國家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徵

1)位置和范圍:
①亞洲主要位於東半球和北半球,四周分別被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地中海包圍。
②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東北以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界;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世界第一大洲
世界上面積最廣、跨緯度最多、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按照地理方位,亞洲可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和中亞6個地區。
2、地形與河流
(1)地形: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地勢起伏大,四周高,中間低。
(2)河流:發源於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圍的海洋,形成眾多的長河。
3、復雜的氣候
亞洲地跨寒帶、溫帶和熱帶,東、北、南三面臨海。亞洲氣候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同時大陸性氣候分布廣。
4、眾多的人口
地廣人多,人口約佔世界總量的61%,東亞、東南亞和南亞是人口稠密區。其中中國、印度、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6個國家人口過億。
5、多樣的文化
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多個,約佔世界民族總數的1/2。不同地區的不同民族,分別各自創造了各自的文化。其中:亞洲的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河流域、美索不達米亞平原是三個重要的人類文明的發祥地。
6、經濟發展差異
日本是唯一的發達國家;東亞、東南亞的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先後大力發展出口加工工業,推動了本國的經濟發展;西亞波斯灣沿岸國家因石油出口而成為富裕國家。

㈣ 學習國家地理,常用比較法.通過對不同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的對比、分析,了解國家的差異.(1

(1)巴西最大的城市是聖保羅,澳大利亞的首都是堪培拉,最大城市是悉尼;圖中代號分別為①、E;
(2)巴西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亞馬孫平原氣候濕熱,為未開發的熱帶雨林,生物資源豐富;
(3)看圖分析,巴西地處西半球,澳大利亞地處東半球;澳大利亞大陸的地形明顯分為東、中、西三部分,巴西地形分兩部分;兩國城市分布的共同特點是都集中於東南沿海地區,兩國儲量都很豐富且大量出口的礦產資源是鐵礦;首都不是最大城市;
(4)巴西境內有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亞馬孫河,其流域內覆蓋著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其光合作用製造的氧氣,至少可佔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
(5)熱帶雨林正遭受不斷的破壞,被毀的主要原因是外國公司的濫砍亂伐和雨林地區原始的遷移農業;
(6)澳大利亞自然環境單一,生物進化緩慢,動物較多,如袋鼠、鴯鶓、鴨嘴獸等.
故答案為:(1)聖保羅;堪培拉;①;E;
(2)C;A;
(3)巴西地處西半球,澳大利亞地處東半球;巴西地形分兩部分,澳大利亞地形分三部分;人口都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首都不是最大城市;
(4)亞馬孫河流域的熱帶雨林光合作用製造的氧氣,至少可佔地球氧氣供給量的20%;
(5)遷移;
(6)鴨嘴獸.

㈤ 澳大利亞和巴西【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的相同點是什麼 分開回答

(1)臨海國(2)南回歸線穿過(3)熱帶面積廣大(4)草原資源豐富(5)人口集中分布在東南版沿海
(1)地形方面:權兩國平原較多。
(2)氣候方面:兩國均有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季風氣候。
大概就這么多吧。希望對你有幫助。

㈥ 澳大利亞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1、自然地理:

澳大利亞處於熱帶和亞熱帶,南回歸線穿過中部,約有三分之一的地區屬於熱帶,其他部分則屬於溫帶,因此各地氣候懸殊北部為熱帶,南方溫和。最冷的地區在塔斯馬尼亞的高原地帶及台地和大陸的東南角。

受到熱帶高氣壓帶和東南信風影響,沙漠半沙漠地區佔35%,西部高原和中部沙漠地區屬熱帶沙漠氣候,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北部半島和沿海區屬熱帶草原氣候,年降水可達750~2000毫米;東部新英格蘭山地以南至塔斯馬尼亞島屬溫帶闊葉林氣候,年降水500~1200毫米;

墨累河下游及大陸西南角屬夏熱乾旱、冬溫多雨的地中海氣候,年降水500~1000毫米。總的氣候特徵是炎熱乾燥,降水從北、東、南向內陸及西部遞減,氣候類型和植被呈半環狀分布。

2、人文地理:

澳大利亞70%是英國及愛爾蘭後裔;18%為歐洲其他國家人後裔, 6%為亞裔,華人、華僑約56萬人(2003年10月);土著居民佔2.3%,約46萬人。通用英語。居民中有70%信奉基督教(其中28%信奉天主教,21%信奉英國國教,21%信奉基督教及其他教派),5%信奉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和猶太教。非宗教人口佔26%。

(6)澳大利亞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擴展閱讀:

澳大利亞聯邦(英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簡稱「澳大利亞」(Australia)。其領土面積7692024平方公里,四面環海,是世界上唯一國土覆蓋一整個大陸的國家,因此也稱「澳洲」。擁有很多獨特的動植物和自然景觀的澳大利亞,是一個奉行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

澳大利亞原為澳大利亞土著居住地。17世紀初,西班牙、葡萄牙和荷蘭殖民者先後抵此。1770年淪為英國殖民地,1901年組成澳大利亞聯邦,成為英國的自治領。1931年成為英聯邦內的獨立國家。

地形地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東部山地,中部平原,西部高原。全國最高峰科修斯科山海拔2228米,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東北部沿海有大堡礁。

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Sydney)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㈦ 巴西.澳大利亞相同的人文地理特徵有哪些

①大部分領土位於南半球
②都有熱帶草原氣候分布
③都有豐富的煤礦和鐵礦資源
④人口城市都分布在東南部沿海地區
⑤曾經都是英國的殖民地.

㈧ 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四川位於我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差懸殊,西高東底的特點特別明顯。川西貢嘎山海撥7556米,為省內第一高峰;川東巫山附近的長江河谷,海撥僅80米左右,兩者相差7000餘米。東西差異大,是四川地貌的總特徵。大致經龍門山、大相嶺、大涼山為界,以西為高原山,海撥都在3000米以上;經東為四川盆地,由海撥750米以下的盆地底部和2000米左右的盆周山地組成。
簡 稱: 川或蜀
面 積: 約48萬平方千米
人 口: 8323萬
省 會: 成都
民 族: 有漢、藏、回、羌等民族
地 形: 本省東部為海拔約5OO米的四川盆地,這里有富饒的成都平原。四川西部為高原山地,屬青藏高原東緣,海拔3000-4000米。邛崍山、岷山一帶設有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多處。氣候:復雜多樣,盆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長。西南山區干濕度分明。川西北高原長冬無夏,較為干寒。年降水量約一千毫米
工 業: 四川省是我國內地綜合性工業基地。成都電器、量具刃具,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自貢鹽化工、內江製糖、瀘州和宜賓等地的釀酒工業等都很有名
農 業: 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是我國水稻、小麥、油菜籽、甘蔗、黃紅麻、桑蠶、茶葉、水果的重要產區。川西高原、山地分別為本省重要牧區和林區
地理位置: 地處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唐屬劍南道。宋置川陝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
管轄范圍: 設重慶直轄市後四川省轄12地級市、4地區、3自治州,18縣級市、124縣、3自治縣。其中有50餘個市縣對外開放

㈨ 關於澳大利亞的人文地理

澳大利亞的首來都是堪培拉。自
在地理上有兩個世界之最: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陸地,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島嶼。澳大利亞位於南半球,面積770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六,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和巴西,約相當於五分之四個中國。它東臨太平洋,西臨印度洋,海岸線長達37000公里。
澳大利亞的地形很有特色。西部和中部有崎嶇的多石地帶、浩瀚的沙漠和蔥郁的平頂山巒,東部有連綿的高原,在靠海處是狹窄的海灘緩坡,緩斜向西,漸成平原。沿海地區到處是寬闊的沙灘和蔥翠的草木,那裡的地形千姿百態:在悉尼市西面有藍山山脈的懸崖峭壁,在布里斯本北面有葛拉思豪斯山脈高大、優美而歷經侵蝕的火山頸,而在阿德雷德市西面的南海岸則是一片平坦的原野。

㈩ 湄公河三角洲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徵

湄公河三角洲位於越南的最南端、柬埔寨東南端,又稱九龍江平回原,是越南最富饒的地方答和越南人口最密集的地方,也是東南亞地區最大的平原。這里河網密布,乘一條小舟,徜徉在縱橫交錯的河渠,一望無際的稻田,四季飄香的果園,欣賞改良樂曲,品嘗熱代水果的香甜和南方民間美食,感受越南南部真摯的風土人情,您更加可以聽到許多世代相傳的民間故事,勾起翩翩聯想。

湄公河三角洲的自然地理特徵: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豐富、氣候濕熱;

湄公河三角洲的人文地理特徵:人口稠密、物產豐富、農業發達、城市集中、交通便利、 、勞動力豐富、經濟較發達。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