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片挽救國家地理
『壹』 誰知道這張圖片的出處
出自斯洛維尼亞攝影師Jure Kravanja的作品。
Jure Kravanja
斯洛維尼亞攝影師
攝影作品曾被《國家地理》等版雜志收錄,並權獲得多個FIAP獎項。
此圖出現在「Jure Kravanja:鏡頭里的正方世界」的報道里。
『貳』 請問這張圖片出自哪裡(巨人圖片)
可能是巨人族.科學家認為巨人種族包括直立猿人和大型猿人,但是這兩種生物都已經絕跡了。不過也有專家認為,有可能在地球的某一角落,巨人族仍繼續生存著。
例如前幾年,巴西的一位名叫奧蘭多·維托里奧的科學家,在這個國家北部羅賴馬山附近的蓋亞那高原原始森林中探險時,發現了六群平均身高二米五的巨人。維托里奧本來打算接近他們,可那些人向他投擲石塊,迫不得已,維托里奧只好放棄了接近他們的企圖,逃了出來。
當然,持巨人種族已經滅絕這種觀點的學者仍占絕大多數。在爪哇、非洲東部和南部、蒙古、中國南部和印度等地發現了直立猿人和大型猿人的遺骨。進行這項考察的人類學家不承認它們是人類,而只認為是類人猿的一種,並非是人類的直系祖先。蘇聯的人類學家雅基莫夫博士根據這些骨骼的大小,推算出它們的體重在五百公斤以上。大概是由於頭蓋骨和大腦的生長跟不上軀體的發達程度,所以它們的進化停止了。
有專家認為,有兩種原因可能造就巨人,一種是因為基因的關系,他們很正常,但基因使他們長得很高;另一種是機能失常,最常見的是肢端巨大症,這種疾病由於生長荷爾蒙過多引起,它不僅使人長得過高,也可能導致骨骼、內臟出現問題。那麼他們是否源自遠古的巨人呢?科學家馬文安提曼博士認為,如果我們的基因都來源於第一個人類,我們之中會有巨人也不足為奇,因為第一個人類身上可能會有造成巨人的隱性基因。例如現代瓦圖西部的人都非常巨大,他們的男性平均身高將近2米,高得驚人。
然而,也有些學者持懷疑態度,認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巨人族。
1613年,法國南部的採石廠挖出一批巨大的骨骼和一顆牙齒。法國的佩羅和英國的泰森等學者開始解剖活的動物,並把它們同採石廠同類骨頭做了對比,證明這些化石並非來自巨人,而是來自動物。1966年,印度生物學家在離首都新德里近百公里的地方發現了酷似人類骨骼的骨頭,其身長竟有4米,肋骨長達1米,經科學鑒定後,發現這是100萬年前的大型猿人骨骼。
『叄』 這張圖片我記得是一個攝影師在一個地方拍下來的
這張圖片的拍攝者查克-奧利爾(Charles O'Rear)回憶稱,在1996年駕車前往位於加州女友家的途中,一片起伏的葡回萄園將答他深深震撼。
之後,這位前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看著翠綠起伏的丘陵和加州湛藍的天空便決定停下車來,並用相機記錄下了這幅美景。
「當時正處於一年的冬季,並下了好幾場雨。在一個月後,草坪變的異常碧綠,而暴風雨的即將來襲同時也為我們帶來了許多雲塊。我在開車前往達芙妮(Daphne)家途中時暴風雨正好即將襲來,但暴風雨來臨前的美景也令我感到深深震撼,因此我便下車拍了幾張照片。」奧利爾在之後接受CNET采訪時時說道。
事實上,在到了女友家後,奧利爾並未考慮太多關於照片的事,在那之後不久兩人就結婚了。直到有一天,他接到考比斯圖片公司經紀人打來的電話,該經紀人告訴他微軟想要買斷奧利爾原始圖片版權。於是,奧利爾便以200萬美元的價格將其賣給了微軟,同時也成就了這張Windows XP的經典桌面。
不過,如今這一Windows XP經典桌面拍攝地點的風景恐怕會讓你大跌眼鏡
『肆』 尋找一張美國國家地理的壁紙
不知道是不是這張,圖片地回址:答http://s14.sinaimg.cn/orignal/50e032fag722379cac8ad&690
『伍』 誰能告訴我怎麼保存這個網站上的圖片,是《國家地理》攝影照片
在空白處右擊查看原代碼,有.jpg尾綴的鏈接,復制,用迅雷下就行,或者右擊選用迅雷下載全部鏈接,除圖片去除其它,點確定就下載了.
『陸』 是什麼救活了《國家地理
挽救《國家地理》
1904年末,美國一本名為:《National Geographic》的科學小雜志,由於讀者量稀少,正面臨資金短缺、關門倒閉的尷尬境地。這本由美國國家地理學會出資,創刊於1888年的雜志,因為內容過於「專業+裝逼」,從誕生之日起就銷量平平。
此刻,它的主編吉爾伯特霍維格羅夫納正在為新一期剩餘11頁的內容發愁。雜志社現在已經窮瘋了,早已支付不起外包作者的稿費,所以他只能自我消化缺少的部分。
吉爾伯特霍維格羅夫納
(*論老丈人的重要性:吉爾伯特除了自身的優秀能力與品德外,他還擁有一項成功的秘籍!他的老丈人是電話的發明者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貝爾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創始+贊助人之一。在女友的推薦下,無任何經驗的他成為《國家地理》的第一位全職編輯。婚後他迅速成為主編,一直工作到1954年)
就在這時,吉爾伯特看到了幾天前收到的一份神秘郵包。它來自於俄羅斯帝國地理學會。當他無聊的打開包裹後,老伙計震驚了!這是該學會捐贈給美國國家地理的一批來自遙遠西藏的50張珍貴照片。
吉爾伯特第一次見到了這個傳說中神秘雪國的真實面容。他決定抓住機會,打算在新一期雜志的第27-38頁出版這些圖片資料。
他後來回憶,自己當時已經做好了被炒魷魚、打包回家的准備(有老丈人護體,誰敢得瑟......)。因為這與《國家地理》長期枯燥、呆板的學術風格不符。
由於發刊時間緊迫,以及這些照片對他的強烈吸引,吉爾伯特選擇一試!他在每頁大版面附上照片,並在空白處配以兩位神秘攝影師的考察筆記,以全新的方式進行出版。
1905年1月,No.1期《國家地理》雜志原稿掃描
該期雜志:P27-P38關於西藏的內容。可以看到P27右下:英文標題「VIEWS OF LHASA」拉薩的美景
1905年1月,新一期《國家地理》出版,雜志大賣、內容倍受讀者好評。當吉爾伯特走進華盛頓第十六街的宇宙俱樂部吃午飯時,被在場的國家地理會員圍住,大家集體向他表示祝賀!
這是這本雜志公認的轉折點,他在美國刊登了拉薩的第一張攝影照片。人們最真實、直觀的看到了西藏神秘的人文景緻。同時,也為《國家地理》找到了今後延續百年的雜志方向。從此,攝影成為它的靈魂標志。
然而,對於這批西藏照片的神秘拍攝者至今卻少有提及......
神秘的蒙古香客
19世紀末,俄國為了在對中國西部的滲透中搶佔先機,開始培養國內信奉藏傳佛教的少數蒙古族裔,為其對中國進行情報搜集工作。由於在語言、外貌、以及信仰上的相通,他們在潛入中可以更好的隱藏身份。
1899年,俄羅斯帝國地理學會授命布里亞特人(布里亞特人:屬於蒙古部族的分支)貢博扎布采別科維奇崔比科夫前往西藏。崔比科夫,1895年畢業於彼得堡大學東語系,他是一個比較有抱負的年輕學者。協會為他配備了由法國盧米埃爾兄弟公司生產的攜帶型相機(盧米埃爾兄弟就是發明電影的那哥倆)。
貢博扎布采別科維奇崔比科夫
崔比科夫偽裝成前往西藏朝聖的布里亞特香客,於11月跟隨蒙古商隊從烏蘭巴托出發,中途混過清政府邊檢的盤查,從蒙古、青海方向於1900年5月進入拉薩。(*為了防止西方間諜對西部邊疆地區的潛入。19世紀末,清政府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設置多處關卡,巡邏、檢查過往人員)
與此同時,另一名受俄國派遣的卡爾梅克人(卡爾梅克人:蒙古衛拉特部族後裔,明代被稱為「瓦剌」)奧夫舍諾爾祖諾夫也在積極的行動當中。他在1898年曾作為俄國與十三世達賴喇嘛的中間人,從蒙古秘密到達過拉薩。此人是極力鼓吹西藏地方政府親俄路線的煽動者。
奧夫舍諾爾祖諾夫
1900年3月6日,諾爾祖諾夫准備開始第二次潛入西藏,但沒想到這次旅程卻令他極為蛋疼!
此次,他沒有走蒙古、青海方向入藏的傳統路線,而是從聖彼得堡先到達法國馬賽,再乘船前往印度加爾各,計劃從喜馬拉雅山南側的商路進藏。
令諾爾祖諾夫意外的是,他剛到印度就被英國邊檢以涉嫌俄國間諜為名給抓了!此時英國與俄國在西藏問題上的博弈相當尖銳,誰都不想讓對方先佔到便宜。所以,當有蒙古裔的俄國人出現在印度時,英國佬會極度敏感。
在被扣留期間,諾爾祖諾夫暫居在大吉嶺的一所寺院,殖民地警察要求他不定期的到警局報到。經過幾個月的交涉與調查,雖然英國人沒查出什麼證據,但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決定讓他滾蛋。
1900年10月3日,諾爾祖諾夫沮喪的回到俄羅斯。這次遠行除了在大吉嶺附近拍攝了幾張照片外,一無所獲。
1900年12月5日,諾爾祖諾夫開始第三次進藏。他老老實實的選擇了傳統的「北線」。這一次他受到了幸運之神的眷顧。在烏蘭巴托與六名隨行人員匯合後,他們僅用了兩個月零24天就穿越了中國西部的廣闊戈壁(正常需要6個月時間),在1901年2月28日抵達聖城拉薩。
諾爾祖諾夫在拉薩停留期間,見到了早已到達近1年之久的崔比科夫,他們一起拍攝了那張著名的布達拉宮照片。由於拉薩城外就有清軍駐扎,這哥倆在拍攝時都十分謹慎。
諾爾祖諾夫在拉薩停留1個多月後,從尼泊爾返回俄國。他在用法語撰寫的回憶錄《TROIS VOYAGES A LHASSA1898-1901》中記錄道:「我把照相膠卷放在一個小盒子里,將它縫在一塊布上,並用繩子系在我的褲腿下面隱藏。另一部分被放在一個裝有青稞干糧的罐子里。至於我的俄國護照,我把它藏在了鞋底。由於這些巧妙的措施,我順利騙過了印度邊境的英國海關。」
崔比科夫則前往西藏其他地區考察,於1902年回到俄國。
布達拉宮在歐洲
他們在拉薩拍攝的首批照片,由俄裔法國人類學家約瑟夫丹尼克,在法國巴黎一本名為《地理》的雜志1901年十月刊出版。這絕對是布達拉宮的第一張照片有史以來第一次向公眾發布。不到4年後美國的《國家地理》也刊登了這批影像。
瑟夫丹尼克
我們十分幸運的找到了這本100年前的法國雜志影印件。
法國《地理》雜志1901年10月刊
P43- P47為關於拉薩的內容
可以看到大標題的最後一個單詞:Lhassa 拉薩
左頁:根據1660年,法國傳教士在遠東與印度聽聞有關拉薩的傳說後,想像繪制出的布達拉宮
左頁:崔比科夫與諾爾祖諾夫繪制的拉薩地圖
關註:20世紀研究所
我們探索那些像破爛一樣被丟棄在角落中的人文現象與時代騷動,用裝B的目光重新審視荒誕不經的「過去」與「現在」
『柒』 急需一張祈禱的圖片,要清晰,我要做死亡人數報告需要的
國家地理雜志中有幾張和疾病死亡專有關的圖屬片www.southcn.com/nfsq/mtsl/hx/200412310638.htm
『捌』 這張圖片是什麼地方環球國家地理精華(圖說天下)/國家地理系列的封面
北愛爾蘭的巨石台階,也叫賈恩茨考斯韋海岸的專巨人之路。屬
Giant's Causeway near Bushmill's in Northern Ireland.
http://www.funcrystal.com/forum/viewthread?thread=441
『玖』 他因一張站長城喝可樂的照片火遍世界,40多年過去,近況如何
網路上有這么一段靈魂拷問:“甜豆腐腦還是咸豆腐腦?吃香菜還是不吃香菜?甜粽子還是肉粽子?”以及最容易造成朋友情侶們“分道揚鑣”的:“可口可樂還是百事可樂?”
當然這也只是個段子,不過從側面反映出了中國人講究一個民以食為天,這要是口味不合適,那吃個飯說不定得打起來。不過在今天這個故事裡,看起來還是可口可樂更勝一籌。
回去後的詹姆斯將這些照片寄給了《國家地理》雜志社,這張被命名為“紅色中國的第一罐可樂”就這么出現在了全世界眼前,這個小男孩也因為喝可樂被大眾所認識。
如今41年飛逝,當初那名在長城上喝可樂的小男孩如今過得怎樣?那名小男孩名為黑建濤,如今已經是國際商務中心的CEO,他自己似乎已經完全忘記了小時候的這段經歷,直到最近大家重溫老照片將這張照片翻出,他才意外地發現自己也有這么一張老照片,跟母親確認後才反應過來原來那個喝可樂的小男孩就是自己。
『拾』 求一張圖片出處。
肥版國家地理 2013年第20屆斯圖加特國際動畫節宣傳動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