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斷續線劃定的地理學依據
A. 為什麼中國海上的國界斷斷續續
中國領海長度為12海里,沒有島嶼的地方由於海域長度超過12海里,所以被算作公海,這也就是為什麼美國艦船可以肆無忌憚的航行在南海海域里。
B. 為什麼說南海是中國的歷史依據有哪些
中國南海疆域是在歷經兩千多年歷史,在中國人民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經營開發並最早由歷代中國政府行使連續不斷的行政管轄的基礎上而逐步形成的,這一發展過程擁有充分、確鑿的歷史依據。
根據史料記載,早在秦漢時期,我國人民已經開始了在海上的航行活動。最晚在漢代,我國人民首先發現了南海諸島,並對南海有了初步認識。在中國早期史籍中關於「漲海」的記錄頻繁出現,可以確定,在古代以「漲海」泛稱南海已被人們普遍接受和採用。至隋唐兩代,「焦石山」和「象石」兩地名的出現,更加明確表明中國人民在南海的生產經營活動范圍已遠至西沙群島。
至宋代,始以石塘、長沙等若干專用名稱明確指稱南海諸島。宋代繼承前朝行政設置,將南海列入「瓊管」范圍,這標志著南海諸島納入中國版圖初現端倪。至清代,中央政府將南海諸島正式列入中國版圖並明確置於廣東省瓊州府萬州轄下。值得注意的是,從宋代起南海諸島及其附近海域不僅成為中國人民經常性生產、經營活動的區域,而且更成為水師巡防的重要海域。
1933年,法國殖民者侵佔我南沙「九小島」,中國政府予以嚴正交涉。1934年,「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礁中英島名,並公布「關於我國南海諸島各島嶼中英地名對照表」,正式將南海諸島分為4個部分:東沙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今中沙群島)和團沙群島(亦稱珊瑚群島,今南沙群島)。1935年,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出版《中國南海各島嶼圖》,圖中較為詳細地繪出了南海諸島,並將南海最南端標繪在大約北緯4度曾母灘。
1946年9月,中國政府發布了關於收復西南沙群島的訓令,順利接收了西沙和南沙群島,並分別豎立「太平島」、「南沙群島太平島」、「南威島」、「西月島」等石碑,重申中國對南海諸島的主權。
1947年4月14日,國民政府內政部召集各有關部門就《西南沙范圍及主權之確定與公布案》予以討論,會議決定:「南海領土范圍最南應至曾母灘,此項范圍抗戰前我國政府機關學校及書局出版物,均以此為准。」12月1日,內政部重新審定東、西、中、南四沙群島及其所屬各島礁沙灘名稱,正式公布了南海諸島新舊地名對照表,其中東沙群島3個、西沙群島33個、中沙群島29個、南沙群島102個,合計167個島礁沙灘洲。此外,在圖中西起北侖河口,南至曾母暗沙,東至台灣東北共標繪11段線,構成了呈「U」型的斷續線。1948年2月,內政部公布《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其附圖即《南海諸島位置圖》,該圖標志著以曾母暗沙為中國最南端、以斷續線標示南海疆域四至范圍的格局基本形成,中國南海疆域得以確立和固定。
新中國成立後,延續了業已形成的中國南海疆域,只是在1953年刪減了北部灣的兩條斷續線,最終形成了目前的南海「九條斷續線」。
與中國南海疆域逐步發展形成明顯對照的是,在漢、唐、宋、元乃至明、清時期,南海周邊國家對南海諸島幾乎一無所知。因此,中國南海疆域的逐步形成具有唯一性和連續性。在斷續線公布之後相當長的時期,不僅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對此提出異議,且多數國家在各自地圖的標繪上沿用了中國南海斷續線的標示方法,反映出各國對中國在南海的疆域范圍和主權地位的承認。
但近年來,南海周邊國家對我國南海「斷續線」提出質疑,甚至極力否認南海「斷續線」所具有的效力。隨著1982年《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頒布以及國際海洋新秩序的逐步建立,賦予「九段線」新的法律地位是必要的。但用後來締約的國際海洋法去衡量兩千年以來所形成的中國南海疆域以及近代以來即已形成的南海斷續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國際法的要求,甚至對中國南海疆域、南海斷續線予以斷然否定,顯然是站不住腳的。
C. 南海問題
是中國的沒錯,處在相關的方面那就變得復雜起來,美國的重返亞太的戰略勢不可阻回,日本為了答分散中國在釣魚島的注意必然會於航道及能源安全為由介入,印度為了抵消中國北面的威脅及在印度洋愈加的影響力,東擴的的趨勢明顯,俄羅斯等相關的西方大國也表示相當的「關心」也想插上一手分一杯羹,在加上菲佣跟越南極力的拉攏西方勢力介入,問題越變得更加的復雜,但是南海的問題拖不得,也沒有太多的時間等待中國實力強大到可以解決的那天,越南侵佔的島嶼到了2020年的時候必須解決,因為越南從1970年開始占據這些島嶼,按照相關的國際的海洋法的規定,一旦爭議的島嶼被一方實際的控制達到五十年的時間,那便默認其擁有該島嶼的實際主權,所以現在的局勢是一種危機,也是一種變相的機遇,我們把巡航變為一種常態,我們的主張得到伸張,但是國人認為這種的力度還未夠,我們的海軍需要發展,我們海軍需要擁有一個可以保障國家主權的完整及能源運輸航道安全的需要的實力,未來的十年是一個挑戰的十年,也是一個機遇的十年。其最深層的博弈變為中美在亞太的博弈。
D. 為什麼中國的海南諸島邊界不是封閉的,而是斷斷續續的虛線
因為以前條件的限制海洋的邊界無法確定,如今就變得很有爭議了,再說沒有確定邊界,也給中國的邊界擴張預留了一定空間!
E. 哪一版地圖確認南海九段並為標准國界線樣圖
在中國出版的世界或中國地圖上,人們可以看到南海區域上面有一條由九條短線組成的U形斷續線,俗稱「U形線」或「九段線」。有心人可能會注意到,類似的線不但在中國的黃海、東海並不存在,在世界其他地區也極少看到。那麼,為什麼在南海會有這樣一條九段線?它意味著什麼?是我國在南海的國界線嗎?要弄清楚這些問題,還得從一個世紀以前說起。
一.歷史由來
中國自古以來就對南海諸島進行管轄,但進入近代,西方列強不僅屢屢入侵中國,還霸佔越南等周邊各國,進而覬覦地處邊陲的中國海島。1909年,清朝廣東水師提督李准前往西沙群島巡視,每到一島即勒石命名,豎黃龍國旗,以示該島為中國領土。佔領越南的法國當時並未抗議,多年後卻又宣稱中國對西沙的主張「從未得到正式的承認」,公開顯露其窺伺之意。除西沙群島外,法國還企圖染指南沙群島。1933年4月,法炮艦「阿美羅德」號和測量艦「阿斯德羅拉勃」號侵入南沙群島「考察」,以示「佔領」。同年12月,交趾支那(在越南南部)總督克勞泰默簽署法令,把南沙群島的這些小島合並到安南的巴地省。
面對法國的侵略,當時的民國政府感到有必要固我主權。 1934年12月21日,在民國政府「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舉行的第25次會議上,審定了中國南海各島礁的中英文地名。1935年1月,該委員會編印了第一期會刊,上面較詳細地羅列了南海的132個島、礁、沙、灘的名稱。同年4月,該委員會又出版了《中國南海島嶼圖》,確定了中國最南的疆域線至北緯4度,曾母暗沙被標在疆域線之內。這就是中國地圖上最早出現的南海疆域線,也就是今日中國南海地圖上U形斷續線的雛形。
日本侵略中國後,強行佔領了南沙群島,並將其改名為「新南群島」,劃歸台灣(當時台灣為日本殖民地)管轄。1943年12月,中美英三國簽署的《開羅宣言》,規定「三國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滿洲、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華民國。」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規定:「開羅宣言之條件必將實施,而日本之主權必將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宣言》和《公告》雖然沒有明確指出日本應將南海諸島歸還中國,但在明確限定日本的主權范圍後,其所侵佔的領土當歸還原擁有國,南海諸島自應歸屬中國。此時,重返越南的法國亦圖謀重新佔有南沙群島。剛從美國統治下獨立的菲律賓亦蠢蠢欲動,也想對群島實行有效的控制。
當時的中國政府為了維護南海諸島的主權,除與法國進行交涉外,還及時採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首先,對南海諸島各島群的名稱做了調整,將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將原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第二,派兵艦前往接收。1946年秋,由中華民國海軍宿將,民族豪傑林則徐後人林遵率領的太平、永興、中建、中業四艦前往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並在太平島(以太平艦命名)設立了南沙群島管理處,隸屬於廣東省政府管轄。第三,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范圍具體化,當時的內政部方域司於1947年印製了《南海諸島位置圖》,正式在南海海域的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四周標出了U形的斷續線。1948年2月,這幅圖被收入《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中,由商務印書館公開對外發行。新中國成立後,經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只是原來的11段斷續線被改為9段斷續線,這就是俗稱的九段線。
二.法律地位
那麼,九段線究竟意味著什麼呢?概括起來,國內外學者有關九段線法律地位的認識主要集中在如下4個方面:
1.國界線
該主張認為九段線劃定了中國在南海的領土范圍,線內的島、礁、沙、灘以及海域均屬於中國主權管轄范圍,線外區域則屬於其他國家或公海。這一主張認為,九段線是一條用國界線符號在圖上標繪的線,當然應將其視作國界線。而且,民國政府剛開始規劃這條線時,也是將其作為國界線來看待的,因為斷續線畫在中國南海諸島的外緣島礁與周邊國家海岸線之間的等距離中線上,這是明顯的國界線畫法。反對者則認為,九段線是一條斷續線即未定國界線,與正常國界線的法律地位是不相同的。從事實而論,歷屆中國政府從來沒有宣布過線內整個海域是中國的領海,也從來沒有對它行使過領海權。從法理來說,國際海洋法有一條基本原則,即陸地統治海洋。沿海國有權在其海岸外選定一條領海基線,將這條線作為起始線來劃定本國的領海,但不能脫離陸地,在地圖上標繪一條線來圈定領海范圍。當然,有人也指出,九段線劃定在先,而海洋法制定在後,不能以海洋法的原則去套歷史上的情況。在海洋法制定過程中,未能把九段線為國界線這一體現中國國情與利益訴求的情況考慮進去,是一個重要的遺憾。
2.歷史性水域線
這一主張認為,中國對於九段線內的島、礁、沙、灘以及海域均享有歷史性權利,線內的整個海域是中國的歷史性水域。歷史性水域線最初是由我國台灣方面提出來,1993年台「立法院」通過《南海政策綱領》,其「前言」部分聲明:「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及東沙群島,無論就歷史、地理、國際法及事實,向為我國固有領土之一部份,其主權屬於我國。南海歷史性水域界線內之海域為我國管轄之海域,我國擁有一切權益。」但有專家指出,迄今為止,歷史性水域一直沒有像領海、專屬經濟區、大陸架等一樣成為國際社會普遍承認的國際海洋法律制度。而且,歷史性水域即使成立,必須同時具備有效管轄、長時期管轄和其他國家默認三個條件,中國在南海並不具備這些條件。還有學者認為,歷史性水域一般是近岸的海灣,通常被認為是內水,在國際法上被列在領海基線的規則之外。對於內水而言,外國船舶未經准許是不容許航行和通過的。所以,很難將准許外國船隻自由通行的南海確定為歷史性海域。鑒於這些爭論,台灣方面後來放棄了「歷史性水域」的提法。
3.歷史性權利線說
在歷史性水域線主張被台灣方面放棄後,一些大陸和海外學者提出了「歷史性權利」的主張。根據該主張,中國擁有對九段線內的所有島、礁、沙、灘的主權和對於線內內水以外的海域和海底自然資源的主權權利,但承認其他國家在這一海域內的航行、飛越、鋪設海底電纜和管道等自由。較歷史性水域而言,歷史性權利這一概念更能與當代海洋法相銜接。《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雖然沒有為歷史性權利一詞下過定義,但在公約的第15條承認了這個法律名詞,上面寫道:「……如因歷史性權利或其他特殊情況,而有必要按照與上述規定不同的方法劃定兩國領海的界限,則不適用上述規定。」但也有學者提出,上述歷史性權利說所主張的實際上是對於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的特定主權權利,而在國際實踐中,歷史性權利概念一般都是在「歷史性所有權」的意義上使用的,它意味著主權或所有權,這兩個概念在質和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區別,不能夠混淆在一起。
4.島嶼歸屬線或島嶼范圍線
該主張認為,九段線內的島嶼及其附近海域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受我國的管轄和控制。我國著名的南海問題專家李金明即持此說。他提出,斷續線這種畫法實際上是一種地理速記的簡單方法,即以群島最外緣的島礁為界,把眾多島礁全部包括在一條界線之內,省得逐一羅列出來。這種方法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曾在國際間廣泛使用,而南海九段線就是在那之後出爐的。李金明還認為,1947年民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最初印製有這條斷續線的地圖就命名為《南海諸島位置圖》,其意就是線內群島的歸屬圖。此外,內政部在主持編繪出版《南海諸島位置圖》的同時進行的兩項活動,也可以進一步證明九段線是為標明南海諸島的范圍而專門設置的一條線。一是1947年4月14日內政部同有關部門討論了「西、南沙群島范圍及主權之確定與公布案」,並就「南海領土范圍最南應至曾母暗沙」等事項做出了決定。二是同年同月,內政部又為了「西、南沙群島的范圍和主權的確定與公布」事由,專門向廣東省政府發出公函,商請後者「查照辦理」。這些活動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向,即確定和公布南海諸島的范圍和主權。
三.中國主張
1947年中國在南海地圖上標出U形斷續線後,當時的國際社會並未提出異議,周邊的東南亞國家也從未提出過外交抗議。然後,進入20世紀70年代之後,南海爭端開始升級。而海洋法頒布之後,南海周邊國家都宣布了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主張,與中國九段線海域有很大的重疊。對於線內諸島特別是南沙群島,一些周邊國家也積極侵佔。在這種情況下,如何界定九段線的法律地位,捍衛我國領土領海主權與合法權益,就成了一件非常迫切的事情。
從文字上看,新中國成立後,中國政府一直沒有對南海九段線的法律地位和涵義作過正式說明。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縱覽中國政府有關南海問題的一系列聲明、法規和談話,就可以發現中國主要是把九段線作為島嶼歸屬線或島嶼范圍線來對待的。如1958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關於領海的聲明》規定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12海里領海寬度,並宣布此項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在上一世紀70年代一些國家挑起南海爭端以後,中國政府的慣常表述方式也是:南海諸島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這些島嶼及其附近海域享有無可爭辯的主權。但1998年6月26日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法》第14條也指出,「本法的規定不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的歷史性權利。」可見,中國政府對於九段線的法律主張實際上是島嶼歸屬線與歷史性權利線的結合。
中國的主張有著充分的歷史與法理依據,但有些問題還需要澄清。第一,「附近海域」的范圍是多少?是12海里?還是幾十海里?抑或是200海里?第二,歷史性權利究竟包括哪些?是傳統捕魚權?還是包括對更廣泛資源的權利?仍然需要明確。不管如何,在南海地圖上存在達半個多世紀之久的九段線是一個客觀存在,並得到世界上不少國家的認可。無論其法律地位最後如何認定,我們都要充分發揮它在實踐中、法律上的作用,更加有效地維護我國主權與合法海洋權益。
F. 中國九段線哪年開試的
九段線
九段線是中國在南海海域國界線的一種叫法。1947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在其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而只是將11段斷續線改為9段斷續線。
一、前世今生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根據1943年12月簽署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簽署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開始收復台灣,隨後則正式收復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范圍具體化,1947年12月1日,中國民國政府內政部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172個,並進行公告。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同時還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在南海標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島,並採用四群島的最外緣島礁與鄰國海岸線之間的中線在其周邊標繪了11條斷續線,線的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這就是在中國南海地圖上正式標出的U形斷續線。
1948年2月,中國民國政府將此圖收入《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公開發行。因該線的形狀像英文字母「U」,故稱其為「U形線」。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政府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上這條斷續線,只是在1953年將11段斷續線去掉北部灣、東京灣2段,改為9段斷續線。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其關於領海的聲明中規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宣布此項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至此,就中國立場而言,涉及南海的「九段線」的法律地位已經明確了。
二、被「架空」的九段線
在1947年民國政府最初的11條斷續線公布之時,當時的國際社會並未對此提出任何異議,周邊的東南亞國家也從未提出過外交抗議。許多國家包括南海周邊國家以及蘇聯、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出版的地圖上也畫上了11條斷續線,並註明歸屬中國。
但在簽署《舊金山對日和約》時,情況發生了變化。美、英應法國的要求,把西沙和南沙群島的處理包括在條約之中,並同意法國將其盟國———寮國、柬埔寨和越南都帶到會議上,而中國大陸和中國台灣卻沒有被邀請參加會議。
在1951年《舊金山對日和約》草案中,美、英故意不提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的主權歸還問題,為以後的南海領土爭端埋下了禍根。更嚴重的是,和約僅寫日本放棄對西沙和南沙群島的一切權利,而沒有明確指出將其歸還中國。
《舊金山對日合約》為南海周邊新獨立的東南亞國家提供了爭奪南海領土的機會,為以後的南海爭議埋下了禍根。
三、為何十一段線變成了九段線
1947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在其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線。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由於與越南關系友好讓出北部灣、東京灣兩條線 ,將這11條改為9條,「九段線」因此而得名。此外各段線的位置和各段線的弧、直也有調整。
「九段線」所包含的南中國海域是世界上最復雜的水域之一,周邊有包括中國在內的9個國家。斷續線內島礁與水域,除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及周邊水域無爭議外,西沙群島及南沙群島存在一定的爭議。其中屬南沙群島爭議最為顯著。在南沙群島中,屬於中國控制的只有9個,其中大陸佔8個,台灣佔1個。而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汶萊所佔的卻多達45個。另外一些較小的島礁也有許多處於他國的控制之下,「九段線」已名存實亡。
四、在南海劃界的問題上,對中國最有利、最關鍵的證據就是"九段線"。
當時中國國民政府內政部成立了一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於1934年12月召開了第25次會議,專門審定中國南海中英名的對照。1935年1月,他們將南海各島礁的中英名對照表予以公布。
實際上,它只是公布了名稱,並沒有劃線。但這是中國政府官方第一份公開的標准命名。它把北緯4度的曾母灘作為中國的最南端。其實這個名稱表裡有很多跟現在不一樣的地方。比如當時的'南沙群島'實際上是現在的中沙,現在的南沙當時叫'團沙群島'。實際上,這也是今日中國南海地圖上'九段線'的雛形。
1934年12月21日,中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作出了審定中國南海諸島中英文地名的決議。
1935年1月,中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公布了審定後的《中國南海各島嶼中英文對照表》,詳細地羅列了南海諸島132個島、礁、沙、灘的名稱,第一次將南海諸島劃分為四個部分:東沙島(今東沙群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今中沙群島)和團沙群島(今南沙群島)。
1935年4月,中國「水陸地圖審查委員會」出版了《中國南海島嶼圖》,確定了中國南海最南的疆域線至北緯4°,把曾母暗沙標在疆域線之內。這幅地圖1936年被收入由地理學家白眉初主編的地圖集———《中華建設新圖》,另名為《海疆南展後之中國全圖》,圖中在南海疆域內標有東沙島、西沙群島、南沙群島和團沙群島,其周圍用斷續線標明,以示南海諸島同屬中國版圖。這就是中國地圖上最早出現的南海疆域線,也就是九段線的雛形。
抗日戰爭時期,南海諸島淪陷。1939年,日本強行佔領了中國南沙群島,劃歸台灣總督管轄。南沙群島被改名為「新南群島」,西沙群島也改名為「平田群島」。隨後正式收復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中國海軍收復南海諸島期間,實測和繪制了南海諸島地圖,包括《南海諸島位置圖》、《西沙阿斯蒂芬群島圖》、《中沙群島圖》以及《南沙群島圖》等。
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范圍具體化,1947年12月1日,中國民國政府內政部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172個,並進行公告,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團沙群島改名為南阿薩德沙群島。 同時還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作為現代中國南海地圖的重要藍本。
1948年2月,中華民國內政部公開發行《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向國際社會宣布了中國政府對南海諸島及其鄰近海域的主權和管轄權范圍,其附圖即《南海諸島位置圖》,標明了這條斷續線。這條斷續線既經中國政府審定,標繪在中國官方地圖上,是中國政府對外主張的一種權利。南海周邊國家以及蘇聯、日本、法國、德國、英國出版的地圖上也畫上了11條斷續線,並註明歸屬中國。據《鳳凰周刊》考證,最初並無「十一段線」這一說法,台灣至今較多以「U形線」稱之。
G. 我國南海的邊界怎麼劃定的
1947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在其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版》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權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線。新中國成立後,經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而只是將11段斷續線改為9段斷續線。這一條線通常被稱為傳統疆界線,因其形狀為「U」形,所以也被稱為「U」形線。
H. 請幫忙解釋一下中國地圖上中國南海九條斷續線的法律意義,請專業准確一些~~謝謝咯
沒有任何法律意義,因為其不符合國際公認的領海線的原則。
所謂回當時聯合國各成員國都承認答,請問相關的文件出處?
要知道當時南海周邊不是法國的殖民地,就是英國或荷蘭的殖民地或者是美國的保護國。請問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會腦子進水到承認這種違背起碼的領海劃線原則,把領海線劃到他們的家門口的劃法嗎?至多隻不過是在聯合國備案而已。要知道聯合國是沒有裁決各國領土或領海的權利的。你和別人的領土和領海只能是和相關的國家,當時是英國,法國,荷蘭和美國去談。就像當年台灣政府很牛的宣布當年和蘇聯簽訂的《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作廢一樣,有些人也說這是得到聯合國承認的。要知道這是中國和蘇聯之間的條約,只有中蘇兩國一致才能宣布其作廢。否則我們現在就宣布從1840年以來的所有不平等條約作廢,豈不是更痛快。請問聯合國會承認或有這個權利承認嗎?要知道聯合國在60年前就宣布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都有建國的權利,請問為啥到今天巴勒斯坦還沒有真正的建國?
I. 請教南海九段線劃分的溯源,以及相關國際法或慣例的依據是什麼
九段線是中國對本國南海海域權益邊界的一種叫法。1947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內政部方域司在其編繪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十一段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而只是將11段斷續線改為9段斷續線,取消中國海南島與越南之間的兩個線段。
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政府根據1943年12月簽署的《開羅宣言》和1945年7月簽署的《波茨坦公告》,1945年10月25日開始收復台灣,隨後則正式收復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
為了使確定的南海領土范圍具體化,1947年12月1日,中華民國政府內政部重新審定南海諸島地名172個,並進行公告。原南沙群島改名為中沙群島,團沙群島改名為南沙群島。同時還出版了《南海諸島位置圖》,在南海標出東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群島,並採用四群島的最外緣島礁與鄰國海岸線之間的中線在其周邊標繪了11條斷續線,線的最南端標在北緯4°左右。這就是在中國南海地圖上正式標出的U形斷續線。
1948年2月,中華民國政府將此圖收入《中華民國行政區域圖》公開發行。因該線的形狀像英文字母「U」,故稱其為「U形線」。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政府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上這條斷續線,只是在1953年將11段斷續線去掉北部灣(原也稱東京灣)2段,改為9段斷續線。1958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其關於領海的聲明中規定,領海寬度為12海里,並宣布此項規定適用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領土,包括中國大陸及其沿海島嶼和同大陸及其沿海島嶼隔有公海的台灣及其周圍各島、澎湖列島、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以及其他屬於中國的島嶼」。至此,就中國立場而言,涉及南海的「九段線」的法律地位已經明確了。
J. 南海九段線劃分是怎麼回事
九段線是中國在南海海域國界線的一種叫法。1947年,當時的中國政府內政部方內域司在其編繪出版的容《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未定國界線標繪了一條由11段斷續線組成的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政府有關部門審定出版的地圖在同一位置上也標繪了這樣一條線,而只是將11段斷續線改為9段斷續線,取消中國海南島與越南之間的兩個線段。
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界線叫做國界線,包括已定國界、未定國界以及特殊的政治、軍事分界。在地圖上這三種國界是用不同的符號標注的,不可混淆。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版圖中,在中國南海中存在一條由9條斷續的線組成的U形線,通常稱為「九段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