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曉路地理學報中國住房結構
發布時間: 2021-02-24 13:46:15
Ⅰ 政府對住房問題的改革
中國住房制度改革若干政策的反思
住房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解決群眾住房問題是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方面。經過多年改革,目前我國城鎮住房實物分配的福利體制已經基本終止,貨幣化住房分配、市場化和社會化供給體系也已大體建立。改革在取得一定成績的基礎上,也積累了諸多矛盾,發展到今天,居民住房困難的矛盾反而更為尖銳。不斷攀高的房價雖與加速推進的城鎮化帶來的住房需求和土地供應剛性等客觀因素有關,但房改過程中的某些政策失當也難辭其咎,這不得不引起我們對相關政策的反思。
我國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進程及相關政策
改革之前,我國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分配,以租養房」的公有住房實物分配製度。應該說,這種制度模式在當時較低水平的消費層次上,較好地滿足了職工的基本住房需求。
住房制度改革起始於1980年鄧小平關於住房問題的講話,當時談到住宅問題,鄧小平說:「要考慮城市建築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鎮居民個人可以購買房屋,也可以自己蓋。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後,房租恐怕要調整。要聯系房價調整房租,使人考慮買房合算」。此後,房改大致經歷了試點售房(1979~1985年)、提租補貼(1986~1990年)和以售帶租(1991~1993年)等改革階段,以及全面推進住房市場化改革的確立(1994-1997年)階段。
1994年7月國務院發布《國務院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國發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