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航拍中國海南地理位置

航拍中國海南地理位置

發布時間: 2021-02-24 11:14:17

❶ 航拍中國都有哪些城市

航拍中國第一季中的景點
航怕中國第一季: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
1. 新疆:
天山天格爾峰、博格達峰冰川、天池、天山草原、開都河倒影、天鵝自然保護區、烏魯木齊國際大巴扎、石河子棉花田、番茄地、曬辣椒、安集海大峽谷彩色砂岩和泥岩;伊犁河谷杏花、熏衣草、特克斯八卦城、哈薩克金雕、賽果高速、賽里木湖環湖自行車賽;吉力湖東岸海上魔鬼城、准噶爾盆地魔鬼城、克拉瑪依油田、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沙漠的東側卡拉麥里蒙古野驢、普氏野馬;阿爾泰山三號礦坑、古老岩畫、喀納斯湖哲羅鮭魚、福海池沼公魚、雪嶺雲杉;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胡楊林、駱駝、鵝喉羚、羅布泊鹽湖、戈壁灘、樓蘭古城遺址;吐魯番盆地火焰山、葡萄園、坎兒井;帕米爾高原「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天門;喀什巴扎、艾提尕爾清真寺。
2.海南:
馬鞍嶺火山、跨海輪渡、南渡江入海口、海口騎樓、臨高角燈塔、木蘭頭燈塔、海南島東部椰海長廊、紅樹林海灘「跑海鴨」、博鰲、南灣半島獼猴、海南的坡鹿、蜈支洲島、三亞南山海上觀音、天涯海角、尖峰嶺原始森林、船型屋、采檳榔、牙胡梯田、萬泉河、古鹽田、文昌航天發射場、大洲島沉船、潭門鎮、。「三沙一號」交通補給船、永興島、七連嶼趙述島、永樂群島藍洞。
3.黑龍江:
漠河北極村、庫爾濱水電站、霧淞奇觀、滑雪、大慶市奧園牡丹江冬泳、哈爾濱冰雪大世界雪雕冰燈、太陽島國際雪雕博覽會、牡丹江市雙峰林場雪鄉、鏡泊湖吊水樓瀑布溫泉、火山口地下森林;黑河市老黑山火山口、石海、五大連池、筆架山、葯泉山、蘭格拉球山、伊春市嘉蔭恐龍地質公園;大興安嶺火車、漠河縣松苑公園「五六」火災紀念館、伊春市五營國家森林公園、小興安嶺紅松、火車、金山鹿苑梅花鹿、哈爾濱市東北虎林園、海林市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黑龍江松花江匯合三江口、三江平原(北大荒)、八五六農場、興凱湖、大慶市連環湖冬捕、大慶油田、鐵人紀念館、龍鳳濕地、大沾河濕地公園、扎龍自然保護區恐龍、丹頂鶴、南瓮河自然保護區;龍江第一灣、黑河市中俄冰球賽、中俄雙子城;林海市威虎山影視城、橫道河子鎮機車庫、火車站、哈爾濱松花江特大橋、濱州鐵路橋、陽明灘大橋、防洪紀念塔、中央大街、聖索菲亞大教堂、哈啤廠、老道外、大劇院。
4.陝西:
秦嶺太白山朱䴉、漢中市佛坪自然保護區大熊貓、安康市皇冠鎮金絲猴、羚牛、秦嶺中部終南山、華山青龍背長空棧道、西安市涇河與渭河交匯處、渭河匯入黃河處、西安市兵馬俑復制廠、秦始皇兵馬俑、秦始皇陵、榆林市明長城遺址、榆林市建安堡、延安市富縣秦直道遺址、咸陽市乾陵、西安市大雁塔、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城牆、鍾樓、漢江、安康市旬陽縣旬河、江漢平原、漢中市南鄭縣油菜田、漢陰縣鳳堰古梯田、銅川市哭泉梯田、寶雞市隴山關山草原、黃土高原、延安市黃帝陵、合陽洽川黃河濕地、延安市寶山塔、黃土高原窯洞、咸陽市地坑院、榆林市苟池鹽田、榆林市沙漠農業、榆林市統萬城遺址、無定河、延長油田、風電場、光伏電站、榆林市紅鹼淖遺鷗、陝晉黃河大峽谷、榆林市蓮花辿、延安市·黃河蛇曲國家地質公園、乾坤灣太極圖、壺口瀑布。
5.江西:
廬山開先瀑布、五老峰、牯嶺鎮西式別墅、美廬別墅、白鹿洞書院、廬山西海、柘林湖心形島;婺源縣油菜花、徽派建築、馬頭牆、菊徑村+秋溪村板凳龍、寧都縣石上鎮幫燈、婺源縣鴛鴦湖、曉起村白腿小隼、篁嶺村曬樓曬秋、南昌市安義古村、吉安市釣源村古樟樹、渼陂村、撫州市南豐縣儺神廟;三清山女神峰、玉靈觀、上饒市鉛山縣竹海;龍虎山丹霞地貌、絕壁懸棺+采葯表演;井岡山朱毛會師廣場、大井毛澤東故居;長江+贛江、湖口縣石鍾山長江下游、鄱陽湖國家濕地公園、饒娥女神、落星墩、水中永吳公路、大湖池候鳥東方白鸛、長江江豚;上饒市余干縣鸕鶿捕魚;景德鎮市古窯民俗博覽區龍窯、清代鎮窯;贛州市崇義縣上堡客家陡峭梯田、龍南縣燕翼圍屋、烏石圍、關西新圍、贛縣白鷺村打轎、燒瓦塔火焰;贛州市贛江、東津浮橋、南昌八一大橋、八一起義總指揮部舊址、滕王閣、秋水廣場、紅谷灘新區。
6.上海:
吳淞口燈塔、長江入海口、黃浦江外灘、信號塔、海關大樓、匯豐大樓、南京路;蘇州河外白渡橋、河口水閘;上海當代藝術博物館(發電廠)、外高橋造船廠;朱家角古鎮(小蘇州)放生橋、龍華古寺、龍華塔;豫園九曲橋、燈會;石庫門老房子、新天地北里、中共一大舊址、長陽路摩西會堂舊址、猶太難民名單牆、「風雨同舟」紀念雕像;上海影視城;秦皇島路渡口碼頭、楊浦大橋、盧浦大橋;浦西陸家嘴、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上海證交所、金茂大廈雲中步道、環球金融中心大廈(開瓶器)、中海中心大廈(632米)風力發電機組、雨水收集系統;人民廣場相親角、上海市博物館、市政府大樓;迪士尼樂園奇幻童話城堡、野生動物園、浦南林地獐子;奧迪國際賽車場、新江灣城SMP滑板、澱山湖、東方體育中心月亮灣、上海體育場;東灘濕地、中國商飛飛機樓、大場基地總裝、浦東基地大飛機;佘山天文台、天馬射電望遠鏡;東海大橋、洋山深水港區。

❷ 從《航拍中國》紀錄片中提出幾個地理問題並回答。

1.形成鏡泊抄湖、五大連池等獨特景觀的岩石所屬類型?
答案:噴出型岩漿岩
2.海南省主要的氣候類型,和形成的原因。

答案:熱帶季風氣候,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3.新疆地區主要的流水補水類型?
答案:季節性積雪融水

❸ 央視紀錄片《航拍中國》之海南島,你喜歡嗎

《航拍中國》是抄中國有史以來航拍規模最大,

第一季共6集,選取了上海、新疆、黑龍江、江西、陝西、海南六地作為拍攝對象。全部拍攝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里,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

(1)海南篇:瓊州海峽的成因


❹ 航拍中國哪些地方出現了經緯度

《航拍中國》共五季,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涉及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個特別行政區。無論你來自祖國的天南海北,在這部片里或許都能找到家鄉的影子。 2016年11月30日,《航拍中國》宣傳片登上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在納斯達克巨型屏幕上,連續播放三天。江河、湖海、密林、莽原、山的脊背、海的瞳孔……無數海外遊子含淚感嘆:美哭了,真的美哭了。目前播出的第一季,包括黑龍江、上海、江西、海南、陝西、新疆6集,讓觀眾震撼於祖國自然山川的神奇與美麗。在片中,天山的雪水,靜靜地流淌;大片的胡楊林,在沙漠中層林盡染;霧凇在陽光中綻放,林間透著暖暖的光;億萬年前的藍洞,猶如大海的瞳孔……在這里,天鵝拖家帶口地飛翔在比大海更藍的湖泊上;一隻東北虎狂奔而來,騰空躍起抓向鏡頭;草原中駿馬賓士,呼嘯而過…… 第一集:海南拍攝的旅程從海南北部開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島嶼。從古老的漁村到度假天堂博鰲鎮,不斷變化的風景里, 蘊藏著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離開現代都市,進入中部山區,除了藍天碧海,海南還有現代的色彩…… 第二集:陝西這一集展示了華山、渭河、乾陵、大雁塔、大明宮、古城牆的風貌,更介紹了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許多珍稀動植物。有意思的是,由於視角夠高,攝制組竟然拍到了一群野生羚牛——當地向導20多年都沒有見過的動物。 第三集:新疆該集的空中旅程從海拔超過5000米的天山開啟,然後向西飛進新疆最大的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從烏魯木齊到石河子,飛越一片色彩豐富的土地;在峽谷地帶,看河流如何在大地上繪畫;進入卡拉麥里,追蹤比狼跑得還快的蒙古野驢,尋找地球上僅存的野馬種群;從空中一探傳說中水怪生活的喀納斯湖,也前往福海見識了漁民高超的捕撈技術,更跟隨哈薩克牧民踏上轉場的旅途…… 第四集:黑龍江該集展示了黑龍江億萬年地質變化,火山運動塑造出鏡泊湖、五大連池等獨特景觀。在700多萬公頃的大、小興安嶺上,見證了東北虎、梅花鹿等動物的廣闊家園,也展示了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的生存之地。此外,該集還有充滿極光驚喜的北極村、「九曲十八彎」的漠河、有著最肥沃黑土的三江平原,等等。 第五集:江西節目組帶觀眾飛越廬山,1600多座島嶼散落湖面;婺源古鎮里,油菜花和粉牆黛瓦格外古樸。三清山上,品味奇峰怪林;鉛山之中,見證竹子生長的奇跡。而在鄱陽湖上,碰上了一場70多萬只候鳥匯聚的盛大派對。第六集:上海從空中俯瞰擁有20多棟西式建築的外灘,以及入夜後燈火璀璨的濱江路、南京路。攝制組還從全新角度拍下了東方明珠、證券交易所、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把這座大家熟悉的城市拍出了不一樣的風韻。

❺ 航拍中國中哪些地方出現了經緯度

《航拍中國》共五季,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涉及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無論你來自祖國的天南海北,在這部片里或許都能找到家鄉的影子。 2016年11月30日,《航拍中國》宣傳片登上了美國紐約時代廣場,在納斯達克巨型屏幕上,連續播放三天。江河、湖海、密林、莽原、山的脊背、海的瞳孔……無數海外遊子含淚感嘆:美哭了,真的美哭了。目前播出的第一季,包括黑龍江、上海、江西、海南、陝西、新疆6集,讓觀眾震撼於祖國自然山川的神奇與美麗。在片中,天山的雪水,靜靜地流淌;大片的胡楊林,在沙漠中層林盡染;霧凇在陽光中綻放,林間透著暖暖的光;億萬年前的藍洞,猶如大海的瞳孔……在這里,天鵝拖家帶口地飛翔在比大海更藍的湖泊上;一隻東北虎狂奔而來,騰空躍起抓向鏡頭;草原中駿馬賓士,呼嘯而過…… 第一集:海南拍攝的旅程從海南北部開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島嶼。從古老的漁村到度假天堂博鰲鎮,不斷變化的風景里, 蘊藏著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離開現代都市,進入中部山區,除了藍天碧海,海南還有現代的色彩…… 第二集:陝西這一集展示了華山、渭河、乾陵、大雁塔、大明宮、古城牆的風貌,更介紹了朱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等許多珍稀動植物。有意思的是,由於視角夠高,攝制組竟然拍到了一群野生羚牛——當地向導20多年都沒有見過的動物。 第三集:新疆該集的空中旅程從海拔超過5000米的天山開啟,然後向西飛進新疆最大的草原——巴音布魯克草原。從烏魯木齊到石河子,飛越一片色彩豐富的土地;在峽谷地帶,看河流如何在大地上繪畫;進入卡拉麥里,追蹤比狼跑得還快的蒙古野驢,尋找地球上僅存的野馬種群;從空中一探傳說中水怪生活的喀納斯湖,也前往福海見識了漁民高超的捕撈技術,更跟隨哈薩克牧民踏上轉場的旅途…… 第四集:黑龍江該集展示了黑龍江億萬年地質變化,火山運動塑造出鏡泊湖、五大連池等獨特景觀。在700多萬公頃的大、小興安嶺上,見證了東北虎、梅花鹿等動物的廣闊家園,也展示了赫哲族、鄂倫春族、鄂溫克族的生存之地。此外,該集還有充滿極光驚喜的北極村、「九曲十八彎」的漠河、有著最肥沃黑土的三江平原,等等。 第五集:江西節目組帶觀眾飛越廬山,1600多座島嶼散落湖面;婺源古鎮里,油菜花和粉牆黛瓦格外古樸。三清山上,品味奇峰怪林;鉛山之中,見證竹子生長的奇跡。而在鄱陽湖上,碰上了一場70多萬只候鳥匯聚的盛大派對。第六集:上海從空中俯瞰擁有20多棟西式建築的外灘,以及入夜後燈火璀璨的濱江路、南京路。攝制組還從全新角度拍下了東方明珠、證券交易所、金茂大廈、環球金融中心、上海中心大廈……把這座大家熟悉的城市拍出了不一樣的風韻。

❻ 航拍中國第一季都拍了哪些地方

航拍中國第一季選取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地為拍攝對象。

《航拍中國》體量巨大,計劃拍攝中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34集。

已經播出的第一季,僅六集,拍攝用時一年。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里,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積累了大量珍貴的4k空中影像。

六集里,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兼顧了中國東西南北的地域特點。每一集的拍攝都盡量捕捉最有代表性的畫面,展示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

比如新疆的春天,漫山遍野的杏花開放,絢爛如彩雲;到了夏天,薰衣草花田綻放出清雅的紫色;秋天,陽光下的胡楊林閃耀著金色光芒,華美醉人;冬天,天池藍色的山、藍綠色的水和皚皚白雪,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6)航拍中國海南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航拍中國第一季》是中央電視台推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製的航拍紀錄片,共6集,余樂任總導演。

該片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的紀錄片,以前所未有的航拍視角給觀眾視覺上的滿足,無論是高空拍攝還是近地拍攝全部使用航拍,無任何地面攝像機進行補拍,真正達到了「俯瞰中國」。

最初選擇拍攝點時,導演組按照「大、美、奇、變」的創作原則,從每個省級行政區選出100多個適合航拍的拍攝點,然後從空間、季節等方面都做了相應的考慮,逐一進行討論調研,最後每個省篩選出40多個拍攝點。在50分鍾的片子里,時長方面長點的可以出現一分半鍾,短的僅有三十四秒。

此紀錄片贏得了極高的口碑贊譽,並因此獲得了如下獎項:

1、2017年 第十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 優秀作品獎

2、2018年 中廣聯合2017年度中國最具影響力十大紀錄片 最具影響力紀錄片

3、2018年 第二十五屆電視文藝「星光獎」 電視紀錄片獎

❼ 航拍中國第五季哪些省

6位粉絲
航拍中國第一季選取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六地為拍攝對象。
《航拍中國》體量巨大,計劃拍攝中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共34集。
已經播出的第一季,僅六集,拍攝用時一年。動用了16架載人直升機、57架無人機,總行程近15萬公里,相當於環繞赤道4圈,積累了大量珍貴的4k空中影像。
六集里,新疆、海南、黑龍江、陝西、江西、上海,展現了截然不同的地形地貌、氣候環境、自然生態,兼顧了中國東西南北的地域特點。每一集的拍攝都盡量捕捉最有代表性的畫面,展示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
比如新疆的春天,漫山遍野的杏花開放,絢爛如彩雲;到了夏天,薰衣草花田綻放出清雅的紫色;秋天,陽光下的胡楊林閃耀著金色光芒,華美醉人;冬天,天池藍色的山、藍綠色的水和皚皚白雪,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
(7)航拍中國海南地理位置擴展閱讀:
《航拍中國第一季》是中央電視台推出,央視紀錄國際傳媒有限公司承製的航拍紀錄片,共6集,余樂任總導演。
該片是一部以空中視角俯瞰中國的紀錄片,以前所未有的航拍視角給觀眾視覺上的滿足,無論是高空拍攝還是近地拍攝全部使用航拍,無任何地面攝像機進行補拍,真正達到了「俯瞰中國」。
最初選擇拍攝點時,導演組按照「大、美、奇、變」的創作原則,從每個省級行政區選出100多個適合航拍的拍攝點,然後從空間、季節等方面都做了相應的考慮,逐一進行討論調研,最後每個省篩選出40多個拍攝點。在50分鍾的片子里,時長方面長點的可以出現一分半鍾,短的僅有三十四秒。

❽ 《航拍中國》第二季中的海南是怎麼描述的

你見過什麼樣的中國?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輪轉的天地,還是冰與火演奏的樂章?當你像鳥兒一樣離開地面,沖上雲霄,前往平時無法到達的空中,你會看見專屬於空中的奇觀……春節期間,央視1套和9套播出了紀錄片《航拍中國·海南》,讓觀眾驚奇於空中海南的美麗。1月31日至2月2日,海南廣播電視總台多個頻道重播該片,本報今日刊發該片解說詞,以幫讀者進一步領略片中海南風采。
1
海南省位於中國版圖的最南端,它帶著南海眾多島嶼貢獻了相當於中國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廣闊海域。南部的南沙群島,界定了中國最南的國界;北部的瓊州海峽,隔開了海南島與內陸。我們的旅程從北部開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島嶼,前往一座洋溢著闖盪精神的城市。沿著北部海岸線,邂逅三座風格迥異的燈塔。
這是一條30公里寬的海峽,它的南岸是中國第二大島——海南島。海南島本來是內陸的一部分,6000萬年前,地殼運動讓部分陸地下陷,海水淹沒了這里,形成了古瓊州海峽。伴隨著塌陷和海峽形成,火山開始噴發。火山噴發物不斷堆積,海南島北部的面積隨之擴大。
在海南島的北部,火山運動的痕跡隨處可見。這片面積僅有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著40多座火山。
馬鞍嶺火山是其中的明星,它由一座主火山、一座副火山和兩座小巧的寄生火山組合而成。就像父母帶著自己的一雙兒女。如今,植被已經把火山層層覆蓋,人們在這里建造了公園,沿著火山缺口處的步行通道,可以一直走到69米深的底部。大約在13000年前,馬鞍嶺火山完成了最後一次噴發,隨後陷入沉寂。但不能小看它的威力,這是一座休眠火山,沒有人知道它會在什麼時候醒來。
輪渡是往返於內陸和海南島之間的班車,只需要50分鍾就能橫渡瓊州海峽。這是一艘載重量超過4000噸的輪船,除了汽車和旅客,船艙之中還有一列跟隨它渡海的火車。跨海前,火車被拆分開裝入船艙。輪渡靠岸後,首先完成鐵軌的對接,接著列車車廂被拉出船艙,重新組接成完整的火車。海口是它們在海南島旅程的第一站。
海口是海南島離內陸最近的城市,90%的進出島貨物都在海口中轉。
全島最大的淡水河南渡江從這里入海,「海口」因此得名。
在海口,有一條盛極一時的騎樓商業街。一樓是店鋪,二樓以上是人們居住的地方,一部分向外探出,就像騎跨在人行道上,所以叫做「騎樓」。這是海南人從東南亞帶回來的建築樣式。對於他們來說,大海並不意味著阻隔,而是通往遠方的道路。從清代開始,這里就有下南洋的熱潮。出海闖盪的人們捎回不少新奇玩意兒。小到咖啡,大到騎樓這種設計,甚至連造房子的水泥都是從南洋運回來的。闖盪南洋的人們腳步未遠,從內地駛來的輪船已經響起靠岸的鳴笛。1988年海南建省,並成立了中國最大的經濟特區。自由與夢想激勵十萬闖海人橫跨海峽,從海口登陸,踏上這座充滿無限可能的島嶼。如同「闖關東」、「走西口」,當年的闖海人勇於冒險,走在了開放的前沿。「下海」是他們貢獻給那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詞。
即便是最靠近陸地的地方,海洋的力量也不可小覷。北部是海南島最凶險的海岸線之一,燈塔成為航海人最願意看到的老朋友。
這是海南燈塔中最年長,相貌也最出眾的一座,它守望臨高角已經120多年,紅白條紋是它最明顯的標識。臨高角燈塔見證了不少歷史。1894年,法國人為了控制瓊州海峽而修建了它。50多年後,解放軍在臨高角艱難登陸,解放了海南。激戰過後,燈塔如舊,但海南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世界。
木蘭頭燈塔守衛著一片危險的水域。因為水流速度極快,不少船隻在這里遇險。破損的木板被沖到海岸上堆積起來,這片水域被稱為「木爛頭」,後來人們將其改名為「米蘭頭」,期望海難不再發生。真正發揮作用的,是這座74米高的亞洲第一燈塔,它如同茫茫大海中的路牌,為遠道而來的船隻指引方向。
2
追尋一座島嶼和樹木之間的奇妙緣分,平凡的椰子有著最傳奇的身世。貌不驚人的紅樹林,在絕境中力挽狂瀾。退潮後,加入螃蟹和鴨子的隊伍,與它們一起重新發現海灘。
在海南島東部,有一條綿延15公里的椰海長廊,200萬棵椰樹,演繹了極致的椰島風情。椰樹和海南島的親密關系眾所周知,可關於它們相識的經歷,卻始終是個謎。有一種說法比較盛行,海南島上原本並沒有椰樹,最早的椰子來自馬來半島。數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從馬來半島的椰樹落下,被潮水帶入海中開始漂泊。搭乘洋流的班車,它們必須在兩個月之內遇見陸地,否則等待著它們的就是死亡。這樣艱險的旅程失敗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顆椰子率先登陸了海南島。這是倖存者的勝利,一顆椰子最終繁衍出一片椰林。
告別椰林,繼續向前,海水逐漸接管陸地,我們驚詫地發現,一片樹林生長在海水之中。這片樹林聚集了不同品種的紅樹科植物。它們或許是自然界最名不副實的樹木,明明是綠色,卻叫做紅樹林。其實,這些樹木富含一種叫做單寧酸的特殊成分,樹干或樹枝斷裂以後,便會氧化成紅色。更不可思議的是,紅樹林已經習慣了海水的包圍,為了活下來,它們進化成一座座海水淡化器,除了樹根能從鹹水中過濾出淡水,它們還能將多餘的鹽分排出體外。對人類來說,紅樹林是最好的海岸衛士,當台風來襲,它們消解了風浪的力量,保護著身後的農田和村莊。
紅樹林還有一批忠實的擁護者。每天落潮後,鴨子們便浩浩盪盪湧向紅樹林旁的灘塗。海灘上滯留的小魚蝦,是它們摯愛的食物。大自然的饋贈,給鴨子提供了免費的天然飼料。這種趕海覓食的鴨子,有人稱呼它為「跑海鴨」。尋求美食的道路從不孤單,退潮後,和尚蟹也開始掃盪海灘。並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只能橫行,和尚蟹就很擅長向前直走。平均重量只有兩克的身體,讓它們能夠迅速移動。它們喜歡集體出行,這樣看起來更像是一隻龐然大物,可以嚇唬一些膽小的捕食者。
大海在每一次漲落之間將大自然的禮物饋贈給海邊的人們。落潮時分,到海灘上就可以撿拾最新鮮的海產。潮水退得越遠,留給趕海人的沙灘就越多。熟悉地形的漁民,甚至可以下到數百米外的海灘上采貝。以海為田,靠海吃飯,他們就這樣過了數千年的趕海時光。
3
從古老的漁村到度假天堂,不斷變化的風景里蘊藏著海南更新迭代的故事。和海上人家打個照面,探訪不遠處的南灣半島,那裡是獼猴的天堂。飛往中國頂級的旅遊勝地,體驗花樣玩海的無窮樂趣。
這里原本只是一個小漁村,博鰲,正是魚多魚肥的意思。2002年,第一屆亞洲論壇在博鰲舉行,亞洲各國的政要、商人和學者齊聚於此。
之後這里被確定為亞洲論壇的永久舉辦地。博鰲一夜成名的傳奇至今為人樂道。從漁村一步跨入現代城市,海南的許多地方都經歷了急速的升級換代。
讓我們去看看在此之前這座島嶼童年的模樣。海南的大多數旅遊地原先都是這樣的小漁村。新村港是疍家人世代居住的港灣,疍家人是沿海地區水上居民的統稱。數千年來,他們靠海為生,以船為家,從不上岸生活。這一個個木質方格,當地人稱為魚排,魚排之下是養殖海產的網箱。今天的疍家人,以養殖和出海捕魚謀生。他們在魚排上搭建木屋,魚排連成片,木屋連成村。祖輩們留下來的傳統勞作方式依然在延續。只是如今,一些疍家人不再漂泊海上,他們上岸建了房子,過上了海上勞作,岸上生活的日子。
疍家人的鄰居,住在不遠處的半島上。眼前這座山,就是獼猴的樂園。南灣半島生活著上千隻獼猴,它們分成24個群落,每群猴子都有自己的專屬領地。每天下山,不同的猴群路過對方的地盤時,總要打上一架。南灣的獼猴個頭較小,體重一般不超過10公斤。小個頭更容易散熱,這是他們為了適應炎熱的海島氣候,在進化過程中做出的改變。中午時分,獼猴們紛紛下水避暑。猴王擔負起教練的職責,它只在岸上觀望,從不下水是它的原則。畢竟,濕漉漉的毛發有失猴王的威嚴。
為適應環境而進化,這是大自然不變的法則,海南的坡鹿就是最好的例子。從名字上看,很多人會以為坡鹿生活在山坡上。可是在海南方言中,坡是平地的意思,這是一種生活在平地的鹿。它們擁有敏銳的視覺和聽覺,坡鹿奔跑迅速,還特別善於跳躍,一米多高的灌木叢,都能輕松地一躍而過。
往南飛行,逐漸靠近海面上的一座海島,熱帶島嶼的風情撲面而來,嚮往蜈支洲島的人們,很多是潛水愛好者。這是擁有極為透澈的海域,海水的能見度有時能達到20多米。初學者經過培訓之後,下潛到十幾米的深處,海底的世界便一覽無余。見風使舵是帆船運動的關鍵,海上的風,隔二三十米就迥然不同。
有人喜歡風力條件上乘的岸邊環境,有人願意縱向深海以躲避大浪。在探索海洋的過程中,人類不斷迸發出享受海洋的新靈感。玩海的方法層出不窮,海面之上可以隨心所欲地繪畫。遼闊的海沒有束縛,玩家們可以體驗最快的速度,人們以不同姿勢投入海水柔軟的懷抱。
一些前往三亞的航班,在降落前會在這里繞行。108米高的海上觀音,是全球最大的觀音像。在環繞飛行之後,飛機將停在往東23公里的鳳凰國際機場。
三亞市是人們常說的天涯海角,在古代,它是貶謫官員、流放囚犯的荒涼之地。千年後,人們看到它炙手可熱的未來。旅遊業的發展,重塑了人們對邊遠之地的浪漫想像。今天,三亞已經被打造成中國頂級的度假天堂。俯瞰三亞,這座城市正演繹著自己的快與慢。在快速發展的時代,變化無處不在。人們需要加快腳步,才能抓住涌動的財富契機。同一片土地上,另一群人卻慢得出奇。他們不遠萬里來到這里享受假期,只為了尋得片刻寧靜。這就是屬於三亞的雙城記。
4
離開現代都市,進入中部山區,除了藍天碧海,海南還有另外的色彩。尋找第一批拓荒者的足跡,前往南渡江,參加一場夏日盛會。來到東部,看萬泉河如何滋養一片生命的樂土。海南的中部,分布著大片山脈,它們占據著島嶼四分之一的土地。
蒼茫的山林正在向我們靠近,這是一片由次生林和人工林組成的森林海洋。
尋找真正的原始森林,可以前往尖峰嶺。這里保存著中國為數不多的原始熱帶雨林。凶險的地形,阻隔了熱切的探索,中部山區的有些山峰,一百多年來很少有人踏足。與世隔絕未嘗不是好事,這讓大自然能以自己的節奏繁衍生息。
山林深處,生活著海南島的第一批拓荒者,數千年前,黎族先民乘船渡海而來。據說在海南上岸後,他們把船反過之後一扣,底下用四根柱子支撐起來就成了船型屋。傳說寄語的是美好想像,船型屋更像是黎族人為了適應環境而做出的精心設計。屋頂邊緣盡可能向外探出,既可遮陽,又可擋雨,十分適合海南炎熱多雨的天氣。
采檳榔是黎族人擅長的高超技藝,人們常說,黎族的阿哥爬樹比猴快,爬的就是檳榔樹。檳榔樹一般十幾米高,最高的可以達到30米。為了采檳榔爬這么高的樹,看來人們真的很喜歡檳榔。
黎族人原先以採集、狩獵為生,漫長的歲月中,他們學會了精耕細作。牙胡梯田見證了這種生活方式的轉變。海南氣候濕熱,一年可以種植三季水稻,第一季水稻成熟的時節,正是端午前後。
賽龍舟算得上此時海南島最熱鬧的水上盛會,澄邁當地參賽的龍舟手大多是漁民,他們將和專業運動員同場競技。賽龍舟不是花哨的表演,速度是它的最大看點,最快的龍舟,每秒可以前進4米。想要取勝,龍舟手的動作必須整齊,只有當兩側的劃槳同時用力,龍舟才能保持直線前進。
中國的海島超過7000個,但具備居住條件的海島,不到500個,因為缺乏淡水,大多數海島無法居住,海南島的幸運在於,它擁有充足的淡水水系。
從中部山區發源的四條大河,分別流向島嶼的四個方向,其中,萬泉河在海南東部,沖積出一片片沃土,造就了海南最大的糧倉。上天並非總是眷顧這里,偶爾它也會發發脾氣,因為處於台風走廊的入口,海南東部一年要接受台風兩三次正面襲擊,得益於河流的滋養,這里依然成為僅次於海南北部的人口稠密區。
5
海南島前進的每一步,都是充滿挑戰的智力游戲,為溫飽開辟的鹽田,為速度而飛馳的列車,為探索而升騰的火箭,古老和新興的科技輪番登場。
1200年前,人們發現海岸邊的許多石頭,有天然形成的凹槽,退潮後,海水被留在了凹槽里,經過風吹日曬,殘留的海水蒸發,留下了潔白的鹽。這個現象啟發了人們,他們搬來更多的石頭,在石頭上鑿出鹽槽,密密麻麻地排列在海邊。這是古代儋州人取鹽的好方法,潮水漲落之間,智慧的光芒閃現。
現代海鹽場的規模,比古鹽田要大得多,海水被引入蒸發池中,濃縮成含鹽量極高的鹵水。為了加快水分蒸發,人們需要常常翻動鹵水。經過一周左右,鹵水就能結晶成鹽。
陽光和溫度是最好的加速器,熱帶氣候讓海南的植物飛速生長。在內地,培育一個農作物新品種需要八到十年;在這里,周期節省了三到五年。今天,我們食用的農產品里,有5000多個品種,是在海南問世的。
這片土地,從來不掩飾對於快的熱愛。這里的人們,也繼承了快的基因。這是全球第一條環島高鐵,只需要3小時,就可以繞島一周。海南島中部高,四周低,人們多數生活在靠近島嶼邊緣的平原上,沿著最外圍的平原,海南建立了環島交通系統,快速的交通網路,將分散的城市和鄉鎮串聯起來,並覆蓋了全島大約90%的人口。
跟隨環島高鐵前往文昌,文昌擁有中國最接近赤道的航天發射場,在這里發射的火箭,可以更輕松進入軌道。總裝廠房是發射場的核心區域,用來組裝不同量級的火箭。准備發射前,火箭被推送到發射塔架,塔架四周有避雷塔,塔架下是深達20多米的導流槽,用來導流火箭發射時產生的巨大熱量。這是目前中國最開放的航天發射場。2016年,兩萬多人近距離觀看了「長征七號」火箭升空,2017年「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也將從文昌登天。
6
南海的旅程令人嚮往,在大洲島發現年代久遠的沉船,跟隨潭門鎮漁民,前往南海,俯瞰汪洋上的翡翠,凝視大海的瞳孔,在旅程的終點,我們將邂逅經驗之外的震撼。
大洲島的兩側,有著截然不同的風景,一面波濤洶涌,一面風平浪靜,這正是所有航海者夢寐以求的天然良港。海南島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補給站,在它漫長的海岸線上,曾經有過不少像大洲島這樣的停靠站。沉沒在大洲島附近的古船,是那段歲月留下的標本。南海之下,還沉睡著許多比它還要大的船隻,它們曾經是這片海域上勇敢的開拓者。
這從來不是一片寂寞的海洋,幾千年前,中國人就開始了對南海諸島的探索。潭門鎮的漁民把南海叫做祖宗海,從宋代起,他們的祖先僅憑一個羅盤,就敢闖盪南海,依靠世代積累的經驗,先人們總結出最佳航行路線。600多年前,潭門鎮人就擁有了一本南海超級地圖,天氣好的時候,潭門鎮的漁民會帶著家中的男孩,到附近海域練習潛水。和其他地方的漁民不同,潭門鎮人出海捕魚,還有一項特殊的本事,他們可以潛到面之下的珊瑚礁中,捕撈海珍品。據說,最厲害的漁民能下潛到10多米深的海域,等到男孩們練成這個本領,他們跟著父輩們到南海捕魚的日子也就到了。
「三沙一號」是一艘交通補給船,每月4次往返於海南島和三沙之間。海水顏色由淺變深,意味著輪船進入深海。當深藍褪去,海水再次變回淺色,西沙群島就在不遠處了。經過大約13個小時的航行,「三沙一號」到達第一站——永興島。
永興島是三沙市人民政府駐地。
三沙市管轄著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南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永興島上,中心主幹道長約300米,兩旁分布著銀行、超市、醫院等生活服務設施。
永興島北面的這幾座小島,看起來並不完全相連,但它們被稱為七連嶼。這是因為,在水面下有一個巨型礁盤,托住了這些小島,這是它們共同的基座。西沙群島的島嶼,大部分都由珊瑚蟲的遺骸累積而成,在新陳代謝中,珊瑚蟲會分泌石灰質變為自己生存的外殼,它們聚居在一起,一代代生長繁衍,石灰質不斷黏合壓實,就成為如今我們看到的珊瑚礁。
七連嶼中的趙述島,綠樹蔥蘢,島上的居民主要是來自潭門鎮的漁民。趙述島的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人們安居樂業,並於2009年成立了趙述島居民委員會。
離開七連嶼,前往永樂群島。從高空看,這彷彿是大海的瞳孔,人們稱它為藍洞,這是一種形成於億萬年前的自然奇觀。冰川融化後,海水灌滿了曾經的溶洞,形成了一個藍色的深淵。這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深海洋藍洞。它的深度超過300米,未知領域激發著科學家探索的興趣,想要接近藍洞,需要等待合適的時機。藍洞四周島礁密布,人們只有在潮水最高的時候,才能乘坐小船進入,沐浴著和煦的陽光,往日起伏的海面彷彿被熨平,大海變得安靜。
飛行在這片蔚藍之上,我們可以聽到大海平緩的呼吸。面向海洋,更能感受到風的來向。一個新的時代正乘風破浪而來,海洋,愈加成為中國聯通世界的橋梁。

❾ 看了《航拍中國》海南篇有什麼樣的讀後感

看了《航拍中國》海南篇有什麼樣的讀後感:

  • 《航拍中國》是2016年中央電視台的重點項目,同時也是中央電視台有史以來拍攝難度最大、單集投資最高的紀錄片。

    1月28日那天是大年初一,央視《航拍中國》節目第一季第一集聚焦大美海南。以空中視角俯瞰美麗海南,立體化的展示了海南歷史人文景觀、自然地理風貌及經濟社會發展,全景式俯瞰一個大家既熟悉又新鮮的美麗海南、生態海南、文明海南。

    海南省位於我國版圖的最南端,它帶著南海眾多島嶼貢獻了相當於中國陸地面積四分之一的廣闊海域。南部的南沙群島,界定了中國最南的國界;北部的瓊州海峽,隔開了海南島與內陸。旅程從北部開始,探索火山如何塑造島嶼,前往一座洋溢著闖盪精神的城市。沿著北部海岸線,又邂逅三座風格迥異的燈塔。

    在蔚藍的天空下我看到了:

    瓊州海峽:這是一條30公里寬的海峽,它的南岸是我國的第二大島——海南島。海南島本來是內陸的一部分,6000萬年前,地殼運動讓部分陸地下陷,海水淹沒了這里,形成了古瓊州海峽。伴隨著塌陷和海峽形成,火山開始噴發。火山噴發物不斷堆積,海南島北部的面積隨之擴大。海口市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在海南島的北部,火山運動的痕跡隨處可見。這片面積僅有10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坐落著40多座火山......

    飛行在這片蔚藍之上,透過電視屏幕我彷彿聽到大海平緩的呼吸。面向海洋,更能感受到風的來向。我感受到一個新的時代正乘風破浪而來,海洋,愈加成為我國聯通世界的橋梁。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