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滕州的人文地理

滕州的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4 10:29:51

① 滕州的地理,風景,物產,歷史,風俗

滕州市,簡稱「滕」,又稱「善國」、「滕國」等,古為「三國五邑」之地,素有「滕小國」之稱,是古代東夷炎族後裔 ── 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搖籃和商代始祖的發祥地。古為泗水流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滕始於黃帝,周武王封其弟滕錯叔於滕,乃稱滕國。滕州古為三國五邑之地,素有善國之美譽。唐朝,李元嬰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被貶南昌,因思念故地在南昌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南昌和閬中滕王閣都淵於滕州。公元1184年,金朝設滕州,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滕州還是鐵道游擊隊的發生地和中國滕姓的發源地。
2010年末滕州市公安戶籍總人口170萬人,其中,男性90萬人,女性80萬人。人口出生率13.67%,死亡率6.25%,自然增長率7.42%。[5]

民族
截至2010年,滕州市共有29個少數民族,人口有4050人,過百人的有滿族、藏族、彝族、回族、蒙古族、朝鮮族六個民族。
墨子
墨子是墨家學派的創始人,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 、政治家,自然科學家。墨子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墨子創立了墨家學說,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並稱「顯學」。他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墨子在戰國時期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在當時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墨子死後,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其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完成了《墨子》一書傳世。[10]
魯班
魯班,大約生於周敬王十三年,卒於周貞定王二十五年。發明了鋸、風箏、曲尺、墨斗、刨子、鑿子等各種木作工具,還發明了磨、碾、鎖等。由於成就突出,建築工匠一直把他尊為「祖師爺」。[10]
奚仲
奚仲,造車鼻祖,是奚姓、任姓、薛姓的祖先,也是古薛國的祖先。奚仲發明了車,奚仲是古薛國地面上出現最早的,也是最大的發明家、政治家,過世後被百姓奉為車神。
毛遂
戰國時薛國人,趙國平原君的門客。身為趙公子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居平原君處三年未得展露鋒芒。公元前257年,他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振,並獲得了「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的美譽。毛遂後卒於薛,葬於北門外(原滕州官橋火車站處),民國初年,修建津浦鐵路(今京滬鐵路)時,遷葬官橋車站西,現遷葬墓址尚存。相關典故:說楚合縱 ,毛遂自薦 ,楚廷約縱 ,真人難識 ,三寸之舌,脫穎而出,因人成事,一言九鼎。
滕文公
滕文公,戰國時滕國的賢君,名宏,滕定公之子,當時世稱元公。滕文公做國君後,根據孟子的意見,在國內推行仁政,實行禮制,興辦學校,改革賦稅制度等。
孟嘗君
孟嘗君,姓田名文,田嬰之子,戰國時期四君子之一,田文繼位後,他輕財下士,廣招八方誌士仁人。不久,門下食客達3000餘人,境內百姓達6萬余戶。
洪振海
洪振海,1910年生,1942年犧牲時任八路軍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山東滕州人,自幼隨父親在路礦謀生,因生活所迫經常與火車打交道,練就了飛登火車的本領,人稱「飛毛腿」。抗日戰爭時期,洪振海在黨的領導下,發動路礦工人組建了一支活躍在山東魯南的滕州、臨城、棗庄和微山湖一帶,威名遠揚的人民抗日武裝,魯南鐵道大隊即鐵道游擊隊,他是第一任大隊長。
王學仲
王學仲 ,1925年生於山東滕州。書畫家、教授。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中國書法家協會顧問。當代中國書畫網藝術顧問。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學術委員會主任,天津書法家協會主席。1953年起在天津大學任教,創立天津大學王學仲藝術研究所,兼任南開大學、廣州美院及築波大學客座教授,王學仲藝術研究所榮譽所長,中國文聯第八屆、九屆全委會榮譽委員,文化部中國畫創作組畫家。是一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精通書法、繪畫、文學、哲學;是一位宏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教育家,創立「黽學」學派。一代大家王學仲先生於2013年10月8日晨7:17在天津武警總醫院病逝,享年88周歲。
李元嬰
李元嬰,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被封為滕王,非滕州人。滕王李元嬰先後任滕州(今山東滕州)、洪州(今江西南昌)、隆州(今四川閬中),並在這三處築有三處滕王閣,貞觀年間,李元嬰曾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調任江南洪州(今江西南昌),因思念故地滕州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此閣因王勃一首「滕王閣序」為後人熟知,成為永世的經典。據史書記載李元嬰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熏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有一定的造就,其藝術的修養為日後修建滕王閣打下了基礎。

② 關於滕州的歷史故事

在這來塊土地上,幾千年來涌現出許源多重要的歷史人物。戰國時,齊貴族田文,號孟嘗群,受封於薛,門下有食客3000,先後出任齊相、秦相和魏相,是當時名揚四海的顯赫人物。薛人毛遂,為趙國平原君門下,自薦出使楚國,說服楚王聯合抗秦,「毛遂自薦」被歷代傳為佳話。漢初薛人叔孫通才智過人,被漢高祖劉邦拜為博士,後為太子太傅,為漢王朝的建立和鞏固起了重要作用。西漢曾縣人匡衡,自幼勤奮好學,曾流傳「鑿壁偷光」的故事,在朝遷中官至太子太傅、丞相等職,被歷代推為名人。明隆慶進士賈三近學識淵博,曾兩次出任現南京光祿寺卿,據考證《金瓶梅》作者即為此人。另外,墨子(一說河南魯山)、滕文公、疏廣、疏受等都是享有千古盛名的歷史人物

③ 滕州的詳細地理位置

1、滕州市,簡稱「滕」,是山東省人口最多的縣級市,位於山東省西南部.
2、詳細的地理版位置看地權圖
滕州市位於山東省南部,俗稱魯南,地處北緯34°50′至35°17′,東經116°48′至117°23′,東依沂蒙山區,南臨棗庄市薛城區,西瀕微山湖、與微山縣相連,北靠孔孟之鄉、和鄒城市接壤.

④ 滕州市是哪個省的城市

滕州市是山東省棗庄市滕州市。地處山東的南大門

⑤ 滕州的風俗

一、祝賀

( 一) 賀婚嫁
賀娶。接喜帖即備賀禮。親戚多贈衣料或床上用品。至親還須拿見面禮,俗稱「磕頭禮」。好友致賀,多贈實用生活用品,另備少數室內飾品為紀念。一般相識、同事,多集資同賀。
賀嫁。得嫁女喜訊,親友攜禮相賀,俗謂之「填箱」。親戚—般贈送衣物或床上用品、盒裝糕點。或者以現鈔為賀禮。朋友以關系 親疏而定,或單送或湊份子。50年代後,壁鏡或工藝掛匾已成為必贈之物。60年代後,嫁女好友常結伴相送,男方筵後常饋贈小禮物相謝。
(二) 賀生育
得知喜信,產婦叔伯姐妹(已嫁)各備紅糖、雞蛋、澱粉、衣料、飾物、玩具。於送粥米 之日,由小兒姥娘一並送往。如今生育,嬰兒父母好友及同事,皆有賀禮,多為衣物、玩具、童車之類。主人回以喜糖、喜煙或紅雞蛋,以示同喜。生男者,則多設酒宴待客。
(三) 賀痘愈
麥收前所,小兒種痘落痂,親友備禮探視,稱為「看花」,俗稱「掉疙疤」。禮品為衣料、糕點、鮮果、玩具等物。其中大燒餅油條為必備之物,並以此為大宗。民間最重此俗,雖無種痘之事,鄉民亦備禮物循例以往,仍稱為「掉疙疤」。
(四) 祝壽
鄉俗,人不過6旬不為壽。過6旬,也只在66歲生日,方有慶壽之舉。一般不驚動親友,只在家中接受親人拜賀,稍事改善飲食,喝長壽面而已。上有尊長,雖逾66歲,也不慶壽。舊時代,唯有名流紳士慶壽,擺大席,唱大戲。
嫁女特別重視為父母慶壽。有「六十六,閨女送一刀肉;七十三,送白面蒸的老闆犍;也有吃兒女送的鯉魚的說法;七十七,送只老母雞;八十八,閨女送只鴨;九十九,閨女送條狗」的說法。至今,老人6旬後,每逢數九,嫁女都送一隻雞或鴨,用以「撫勞」,每遇閏月,嫁女為父母送閏月鞋襪。老母高齡,閏月之時,女兒要為其母綉制壽靴。
現在,城鎮小家庭,對小孩生日極為重視。屆時,親友常備禮物致賀。家庭備置蛋糕、壽面。依循古俗在新年闔家團聚之際,人們要舉杯為老人祝壽。
(五) 送節禮
逢節,親友互贈禮品,俗謂之送節禮。民國年間,富裕人家送禮常備四葷四素四樣餜子。姻親特重,一般人家稍有變通,數量常擇以偶數,魚肉必備。
1949年後,節日饋贈仍以鮮魚為主。80年代以後,贈禮變化較大,多送煙酒。關系深厚者,多以土特產品或時令果蔬賀節。
(六) 賀新居
搭膳。每有建房,親友常攜酒肉食品為賀,俗稱「搭膳」。饋禮多少,依親疏遠近而定。70年代以前,多送粉條、麵粉、肥肉、鮮魚、瓜干酒和中低檔紙煙之類。70年代後,鄉村仍以魚肉煙酒為主,完工,設酒宴酬謝工匠,常邀親友與之同歡,以示感激相助之情。謂之「社匠」。
喬遷。喬遷新居,多在凌晨。屆時,親友常攜煙酒魚肉祝賀,主人設宴款待,俗謂之「溫鍋」

二、嫁娶
(一)傳統婚禮
議婚。民國年間,男女十幾歲,父母即托媒說合,為兒女求親。只要年齡合適,門當戶對,生肖相合,便由家長作主,相約吉期,通啟定婚。

定婚。男送禽鱗、糕點、美酒、布帛、首飾為彩禮,女回以鞋帽(或《尚書》與文房四寶)、禽鱗等物回聘。
請期(俗稱要「八字」)。至婚齡,男家先期遣人往女家索取女方生辰,非數往而不得。既得庚帖,便請人擇定婚期、進門時辰。

嫁女。嫁前,多由姑嫂操持擺盒、裝櫃,交待婚儀事項,傳授新婚之道。屆時,嫁女梳網頭,裹棉衣、扎褲腿、赤襪底,外罩鳳冠霞帔,頭頂蒙臉紅子。嗚咽上轎出門。放炮啟程、兄弟扶轎,送至村外。
迎親。娶日,男方門庭掛紅結綵,親朋好友登門志賀。民國時,有錢人家多採用大娶儀式。新郎披紅戴花,穿緞靴,戴禮帽,乘坐綠網官轎,前有旗鑼傘扇喝道,後有人馬相隨。或迎親於途,或迎於女家。一般人家小娶,只新娘乘轎至夫家。新郎或迎於村口,或迎於門前。花轎到,放鞭炮,去轎頂,進大門,跨馬鞍,到院中。迎女客扶新娘出轎,坐於椅上,抬到香台前。

拜天地。香台上燃香燭,置糧斗,擺托盤。司儀贊禮,新人拜天地,拜畢,迎女客邊唱歌謠邊撤棗、栗入洞房。 坐帳入洞房,新人拜過床公床母,升床朝一定方向坐下。迎女客唱著歌謠,挑蒙臉紅子。隨後,新人飲交心酒,喝同心面。
鬧房。鄰里少年,群入洞房,戲謔喧鬧,俗謂之「吵喜」。子夜,仍有童稚潛伏窗下竊聽,人稱「聽房」。
上拜。翌日晨起,新人拜謁公婆。爾後,近門嫂輩用紅絲線為新人縛臉,俗謂之「開臉」。
叫對月。民初,此俗已大變,僅近日回門而已。婚後月內,娘家接送兩趟。接送時間,均由公婆決定。
現行婚俗
戀愛。50年代以來,青年人多自由戀愛,但大都需經人介紹相識,雙方通過接觸、觀察、了解,徵得家庭意見,最後自己作主。
定婚。農村青年男女一旦認為合適,雙方進城照一半身合影相,各執一張。即算相愛定情之物。此後,男方逢年過節,則向女方送節禮。女方即可出入男家,—般在婚儀前夕領取結婚證書,擬定婚禮日期。城鎮青年自由戀愛的較多。許定之前,男女要分別去對方家庭非正式做客。若無異議,婚事即定,叫人便到所在地政府領取結婚證書准備婚禮。
婚儀。60年代以前,農村婚儀仍循舊制,而後稍有變通。1966年以後數年,迎娶送嫁皆步行,使用紅旗和鑼鼓迎送。新人進門不拜堂,向毛澤東主席畫像鞠躬、致禮、祝禱、背語錄、合唱《東方紅》。隨後,撒喜糖、入洞房。婚禮若由村「文化大革命」小組包辦,新娘不得入洞房,要下地參加勞動。城鎮婚儀,多於「五一」或「國慶節」舉行,並多去北京上海旅遊結婚。此時,無論城鄉,嫁妝必備「紅寶書」。1970年以後,鄉村送嫁用排車、花席為棚。送親婆另坐排車隨後,兒童挎雞的習俗仍存。拜堂仍以敬毛主席像為先,再敬公婆。坐帳、拜上一如舊儀,婚事尚儉。城郊婚儀,新娘坐人力三輪車,戴墨鏡。送女客、挎雞童隨後而行,婚禮漸復舊儀。城鎮青年雖旅遊結婚,但歸來仍大宴賓客,吵喜遵循舊俗。1980年以後,城鄉迎娶競以乘小汽車為榮,少則二三輛,多則四五乘。搭彩棚,懸音箱,宴賓狂飲,喧囂達旦。結婚競尚奢侈。儀式漸趨繁瑣。
( 二) 再 婚
新中國建立前,婚後再嫁,主要是為貧困生活所迫的寡婦。寡婦再婚,事先秘密議婚、定婚、屆時,攜包袱悄悄回娘家。夜晚,或坐男方的大車。或步行去男家結婚。進門時,放火鞭、焚香、祭祖、拜堂、吵喜。一般除攜帶隨身換洗的衣服外,絕大部分財產由於前夫家族的干涉不得不放棄。離異再婚,亦由娘家出門。婚禮視男方而定,若為初婚,比續弦婚禮較為隆重。
新中國建立後,絕大部分喪偶的中青年婦女,都能再次組成家庭。城鎮再婚,也要經歷介紹相識了解過程。 中年再婚,請幾天婚假,把家庭布置一番,帶喜糖、喜煙向各自單位分散分散,以告成婚。農村再婚,仍循舊俗。
70年代以後,喪偶老人再婚,多為有經濟收入的老人。定婚後,男方兒女回家,團圓聚餐,以此致賀。兒女稱繼母為姨,稱繼父為叔伯,一般不改口。孫輩稱謂如親出。
( 三)特殊婚姻
女娶男。舊俗謂之「倒插門」,為貧困所迫,無力婚娶的男子方走此路。婚後沒社會地位,備受歧視。1970年以前,娶男仍以招贅為主。此後,政府大力提倡女娶男,並從住房、生育、升學招工等方面加以照顧。婚煙由青年人自己做主。婚禮如常,子女隨父姓。老人謝世後,歸留自主。
娃娃媒。山區盛行。男女尚幼,父母即議婚、下啟,為其訂下婚姻。日後,節日慶吊相互來往、女亦以婚後稱謂稱呼男方親人。至婚齡,方定婚、請期、成禮。此俗延續至今。但是,棄約抗婚事件漸多,男方違約,聽任女方咒罵吵鬧,女方棄約,退賠彩禮了事。
私奔男女。多為本村近鄰,他們自由戀愛,—旦遭到家庭干涉,緩和無望,兩人便結伴逃往他鄉。或藏匿親友家中。成婚後請人說和,再歸故里,或在外謀生,數年後,抱孩子回來謝罪認親。
換親。多發生於窮鄉僻壤。男子或年齡大,或醜陋,或無力支付彩禮,則由家長作主包辦,雙方以妹換妻。亦有三方轉換。建國後,此舉雖為社會輿論和法令所不容,但至今未絕。逼親、抗婚事件屢有發生。
童養媳。俗謂之「團圓兒媳婦」。貧困之家,有女無力撫養,便寄養於男方家庭。待成人後,擇日成禮相配。1946年以後,此類婚姻消失。
中表親。俗謂之」親上親」。即姑舅親和姨娘親。50年代以前,較為普遍。60年代城鄉仍以為常,多是家庭原因或貧困所致。80年代,已十分少見。

三、喪葬

(一) 傳統喪葬

人將死,移明間,兒女為之梳洗穿衣。逝後,停屍靈床,頭南腳北。墊白枕,束雙腳,白紙蒙身。燃長明燈,擺打狗餅,盛倒頭飯,立「影身草」。長子於扶擔登椅喊路,眾孝子放聲舉哀。繼以白紙封門、豎紙幡於戶外。請族人,跪尊長,乞議喪事。遣執事,赴親友送信報喪。當晚,孝子趨於野,登椅喊路,火焚「倒頭轎」。

將盛殮,先整容。含飯,綴錢,將死者生前喜愛玩物放置棺內,爾後蓋棺。若女喪,須娘家來人,敘死囚,稟貴囑。述喪儀,概無異議,方可成殮。

入殮後,漆棺木,男黑女紅,孝子晝夜守於側,早晚舉哀。親友接喪信,攜紙箔弔唁,撫慰喪主,孝子叩頭謝紙(給弔唁人行禮)。並為親友破孝。擇期出喪,再遣人散帖。

殯葬前兩日,報廟請魂。吹鼓樂前導,孝子擎幡隨行。又有專人潑灑漿水於後。故又謂之「攉湯」。

前一日夜,冥餞送魂。入夜客盡,鼓樂引路,孝子依次緩行。至村外路口,長子呼喚著死者,送靈位於紙轎中、登椅喊路,撒歲數燈,焚燒所備社耗。男喪,女兒出資扎紙轎;女喪,則扎一紙牛。

出殯上午,親友如期攜香燭、紙箔、葷供、帳條、輓聯、賻儀致吊。中午,宴賓、謝客。午後發引,家祭已畢,移棺於街。親友依次行禮祭。禮成,長子頂「老盆」,摔於棺首。棺起,哀聲大起。儀衛前導,鳴鑼開道,孝男隨棺緩行,孝女、孝眷頂「搭頭」,就地舉哀。

棺至族林墓前,孝子繞穴、親自清掃,下棺入穴。放長明燈、倒頭飯於穴內,立紙制金童玉女於棺前兩側,簇哀杖於棺後。而後,拱磚砌石成墓,築上為墳。

翌日,兒女眷屬上林祭掃,俗謂圓墳。五七、百日前,再祭掃於墓前。子女三年後除孝。其間,男穿白鞋,帽沿白邊;孝女穿白,扎白帶,衣鑲白邊。

喪葬因貧富有別,以上所述為中等之家發喪儀俗,富戶還要奢侈,講排場;舊社會貧窮人家無力富葬,人死後,只給至親報喪,三日後即行埋葬,如無力購置棺木,僅以席簿卷埋。

(二) 現行喪葬

「文化大革命」初期,傳統喪葬儀式被禁行,一般薄棺簡葬。親友多送花圈、輓聯。孝子穿白鞋,戴孝帽、佩黑紗,單位(或生產隊)開追悼會。會後,抬棺木於族林,掘穴深葬,不砌墓,不築墳。但圓墳、五七、百日祭奠一 如舊俗。此時,境內林地夷為平地,人們仍循族林舊制,依序土葬。數年之後,鄉村喪葬漸漸復舊,但「報廟」、扎「社耗」等舊儀式廢除,規模也小。

70年代初,推行火葬。公職人員及鄉村幹部帶頭力行,普通居民也逐漸響應。火葬前,穿衣、停屍、招魂、守靈、啟靈、報喪、祭儀,服孝、弔唁,一如舊儀。三日後火化,骨灰仍葬祖林。70年代後,人們仍把骨灰重置靈堂,罩以彩扎的樓閣,然後冥餞、發引、出殯,舊時葬禮儀式逐漸恢復。

1985年後,鄉村土葬舊習俗日趨恢復。人死後,連夜抬屍於族林,掘土墓深葬之。山鄉僻壤,更有築土為墳者。城鎮葬禮簡單、停屍三日即火化。骨灰葬於故土,或寄火化廠存放處,一般仍以入土為安。

(三) 特殊喪葬

中年人死亡,上有尊親,喪事從簡。停於偏房。僅送信不發帖,三日便葬。舊時,也有侯尊親故後合並發喪者、謂之「發老喪帶少喪」。

嬰兒夭折,稱之為」殤了」。俗以為催索前輩薛帳的「討債鬼」以穀草裹屍,於夜間拋至亂屍崗或荒郊野外。踅身疾走,須繞道輾轉回家。

少亡,也無停屍喪葬之儀,於午後由叔伯埋葬於林地角落,亦無棺木。

作姦犯科,死於非命者,俗以為恥,無葬禮,不弔唁祭奠。族人拒之入林,多葬於荒郊。

⑥ 滕州的介紹

滕州(Teng Zhou),因境內泉水騰涌而得名,東臨沂蒙山,南望蘇北徐州,西抱微山湖,北依孔孟之鄉。滕州為中國76個四線城市之一,面積1485平方公里,總人口170萬,城市位於山東省南部,地處黃淮沖積平原,遙望龍山,荊河穿城而過與美麗的微山湖相連,京滬鐵路、京滬高鐵、京台高速、嵐曹高速、104國道、京杭大運河貫通境內。滕始於黃帝,周武王封其弟滕錯叔於滕,乃稱滕國。滕州古為三國五邑之地,素有善國之美譽。唐朝,李元嬰被封於滕州故為滕王,且於滕州築一閣樓名以「滕王閣」(已被毀),後滕王李元嬰被貶南昌,因思念故地在南昌修築了著名的「滕王閣」,南昌和閬中滕王閣都淵於滕州。公元1184年,金朝設滕州,這是滕州名字最早的起源。滕州還是鐵道游擊隊的發生地和中國滕姓的發源地。1912年京滬鐵路築成通車,沉睡了千年的古滕開啟火車時代。改革開放後滕州站擔負著滕州市及周邊地區近500萬旅客客運、貨運任務,極大了方便了市民的出行,2009年滕州站迎來首班動車組,滕州進入動車時代。2011年時速達350公里的京滬高鐵全線貫通,滕州東站為全線23個客運站點之一,滕州駛入高鐵時代。2015年滕州全市GDP突破1010億大關,其中地方財政收入達70億,固定資產投資過600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升自350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萬元。滕州還是國家園林城市、中國文化旅遊名城,境內著名景點有龍山、蓮青山、龍泉廣場、墨子紀念館、魯班紀念館、微山湖古鎮、微山湖濕地紅荷風景區。

⑦ 滕縣志的內容

此志系統地記述了滕縣自古以來的人文地理,歷史變遷,風土民情,禮儀風俗。為滕州市和後世人留下了寶貴並且豐富的史實記載。內容包涵廣泛,如
政治:秦始皇二十六年,秦置滕縣、薛縣。
金大定二十二年,金置滕陽州,金大定二十四年改為滕州,轄滕、沛,鄒縣和陶陽鎮,州駐地為滕縣,屬山東西路。
經濟:清雍正八年,大水災,米價暴漲。
清光緒二十七年,設郵政局,開辦國內外信函、印刷品、貿易契、商務傳單等業務。
文化:光緒三十四年,建官橋火車站站房發現毛遂墓址,遂遷葬於鐵路西。
宣統三年,滕縣設勸學所、通俗圖書館。
教育:民國14年,縣政府下令改私塾為學堂。
民國20年,楊士元捐地13頃充當辦學基金,在城隍廟、呂祖廟舊址創建滕文中學。
文學作品:《謁車服祠》:初閱車服祠,雲巒楚楚長。岩根堆雁塔,溪角架虹梁。 好鳥巢危樹,孤猿叫斷崗。雨過聞幽磬,雲開見上方。
《浮屠峙玉》:久隨韋肇映題名,卓立龍泉奠此氓。 翠挹群峰齊毓秀,影浮七級獨含清。 凌雲更作孥雲勢,就日應同捧日情。 風過金鈴音鳧鳧,頓教俗耳洗琶箏。
地理:昌慮城,南,陶山後薛河上,有陶朱公廟。
薛城:在薛河北、縣南四十里,周二十八里,蓋古奚仲所封國,城則田文增築。薛城內有奚仲廟,孟嘗君廟。
民生:唐中和三年,大飢,滕縣餓死人甚多。
明隆慶元年,大水壞廬舍。
此外,還有氣候,金石,軍事,戰爭等等方面的記錄。

⑧ 滕州在古代叫什麼有沒有什麼歷史知道的請說說·

滕州素有「滕小國」之稱。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涌」而得名。周滅商後,武王封其異母弟叔綉於滕,乃稱「滕國」。秦統一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於今滕境置滕縣、薛縣。漢初,高祖撤小邾置蕃縣,西晉仍襲漢制。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升滕陽軍為滕陽州。大定二十四年,改滕陽州為滕州(州治滕縣),轄滕、沛、鄒縣三縣和陶陽鎮。明初(1369年)撤銷滕州。建國初,曾為滕縣專署駐地。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尼山專區和台棗專區合並為滕縣專區(駐滕縣),轄滕縣、薛城縣(原臨城縣)、嶧縣(今棗庄市南部)、鳧山縣等13個縣和兩個市。1953年9月,滕縣專區和湖西專區合並為濟寧專區(駐濟寧),滕縣改屬濟寧專署;同時撤銷白彥縣,將其所轄原屬滕縣的5個區劃歸滕縣;建立微山縣,將滕縣所轄湖區劃入微山縣。1956年3月,撤銷薛城縣和鳧山縣,把其所轄部分地區劃歸滕縣。同年12月,山東省調整縣的等級,滕縣由甲等縣升為特等縣。1960年3月,把滕縣臨城公社(今棗庄薛城區全境)的164個自然村劃入棗庄市。1979年1月1日,滕縣改屬棗庄市。1983年11月,棗庄市齊村區撤銷,設立山亭區(駐山亭),將滕縣東部的店子、馮卯、辛庄、徐庄、辛召、山亭、桑村、城頭8個公社劃入棗庄市山亭區。1988年3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滕縣,建立滕州市(縣級);同年5月1日,全市舉行了熱烈、隆重的建市慶祝大會。

⑨ 山東省滕州市屬於哪裡的管轄

滕州市,山東省管縣,棗庄市代管。東與山亭區毗鄰,南與薛城區交界,西與濟寧市微山縣相連,北和鄒城市接壤。介於東經116°49′—117°24′,北緯34°50′—35°17′之間,總面積1495平方千米。

截至2017年末,滕州市常住人口167.85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150.3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75.45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578.56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96.36億元。

滕州是中國最美生態旅遊示範市,境內有景點微山湖濕地紅荷風景區、古滕八景。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以、中國中小城市網。

(9)滕州的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滕州的地理環境

1、地形地貌

滕州市地處魯中南山區的西南麓延伸地帶,屬黃淮沖擊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從東北向西南傾斜,依次為低山、丘陵、平原、濱湖。海拔最高點596.6米(滕州市東郭蓮青山),海拔最低點33.5米(滕州市濱湖湖東村),市駐地海拔65.4米。低山丘陵區面積454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30.5%;平原區面積914平方千米,佔全市總面積的61.6%。

2、氣候特徵

滕州市地處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南部,季風型大陸性氣候明顯,大陸度為66.4%。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383小時,年平均氣溫13.6℃,年平均地溫16.3℃。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6.9℃;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1.8℃。

3、水文概況

滕州市屬淮河流域京杭大運河水系。大都發源於滕州市東、北部的山丘地帶,由東北流向西南,注入微山湖。共有大小河道近100條,其中流域面積在20平方千米左右的有22條,市內有5條較大的山洪河道,主要有界河、北沙河、城河、郭河、薛河,從北到南分布均勻,擔負著排澇任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滕州

⑩ 滕州市的地名來歷

滕州素有「滕小國」之稱。滕始於黃帝,因境內泉水「騰涌」而得名。周滅商後,武王封其版異母弟叔綉於滕,乃權稱「滕國」。秦統一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於今滕境置滕縣、薛縣。漢初,高祖撤小邾置蕃縣,西晉仍襲漢制。金設滕陽州,後改稱滕州,轄滕、沛、鄒縣和陶陽鎮。明初廢除滕州。建國初,曾為滕縣專署駐地。1953年撤銷滕縣專署,滕縣改屬濟寧專署。1979改屬棗庄市至今。1988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滕縣,建立滕州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