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學中的空間行為

人文地理學中的空間行為

發布時間: 2021-02-24 10:19:55

人文地理學行為矩陣的概念

行為矩陣:由信息水平軸和信息利用能力軸構成,各個決策者均位於這一行為矩陣之上。信息回水平軸表示在某答種區位決策時,各個決策者擁有的信息的質與量;信息利用能力軸表示決策者運用信息的各種能力。
普雷德行為矩陣模型的主要觀點:企業家個人素質越高,掌握的信息數量越大、質量越好,運用信息的能力越強,企業的區位就越接近最佳區位。反之,所選擇的區位便越差。

②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學研究中的空間性特徵

1、人文地理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對未知區域的探索和描述構成了古代人文地專理學的主要內容屬。
2、西方人文地理學的近代時期的研究是不斷探索的時期,這一時期相繼產生了從不同角度探討人文地理學的學派。3、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

③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學研究中的空間性特徵

一、人文地理復學研究的調查研製究方法 地理社會調查 科技文獻資料 地理調查和信息獲取的新技術與新方法 區域地理方法:描述、比較和歸納 二、人文地理學研究的空間模型方法 (一)人文地理學研究的主要數學模型 統計分析模型規劃與管理模型系統分析

④ 人文地理空間的現狀評述

從某種程度上講,人文地理學是一門應用科學,其生命力就在於應用性,在於能對社會發展和國家建設實踐發揮作用。認為地理學的研究主題包括仁弟關系的傳統,區域研究的傳統以及空間分析的傳統,這些都促使人文地理學在社會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人文地理學的傳統實踐領域主要集中在國土整治、區域規劃、生產力布局、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城鎮體系布局、旅遊規劃和投資環境規劃等領域。人文地理學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起著極大的作用,從最初的選擇最佳居住環境到如今的企業區位選擇,人文地理都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人文地理學對於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也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如最佳居住城市的選擇,企業最佳布局等。人文地理學的社會性、區域性、綜合性的特性更加促進了社會的發展。人文地理學在我國的發展歷程並不像其他學科一樣順利,在建國之初,人文地理學被認為是為帝國主義服務的偽科學,所以在這一時期人文地理發展緩慢,主要體現在經濟地理學的發展,社會主義建設者在此期間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針,促進了中國的社會主義發展,而從1980年以後,人文地理學全面發展,在研究的廣度和深度上有課較大的進展。人文地理學作為一種知識體系和認識活動,不僅具有科學認知的價值,而且還能直接知道和參與社會實踐。人文地理學對中國社會的貢獻和價值,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科學地促進經濟健康發展人文地理學作為一門科學,它的存在肯定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當今地理學的研究始終離不開地球表層,離不開人類環境,離不開人與地理環境之間的關系。在中國社會不斷發展的時候,以人居環境為例,人們不再像以前那樣認為只要是大城市就適合居住,而是認為當今最適宜的居住環境是綜合各方面來看的,如近幾個月進行的中國十大宜居城市的評選以及幸福城市的評選,這些都體現了人文地理學對科學認知的貢獻。在如今人文地理學的范圍已經不僅僅局限於起初的經濟建設方面,而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擴展到了環境保護民族關系等方面,以環境保護為例,中國飛速發展的GDP有一部分是建立在以犧牲環境的代價上的,有了環境保護等政策的陪伴,經濟會更加健康的發展。(二)、為國家政策的制定提供信息和技術方面的作用人文地理學的發展需要通過社會實踐,其發展形成的理論是對社會經濟建設實踐的總結,這些理論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決策者正確進行決策。以土地資源開發利用為例,一個區域的決策者應該根據該地的自然條件如水源,日照植被等判斷該地區是否適合土壤開發,並根據以往開發的歷史確定該地區適合進行何種類的開發。(三)、為文化及教育發展做出貢獻作為一門科學的學科,人文地理學研究各國和地區的人文地理特徵,是一門基礎學科,為了揭示全國各地人文現象的分布的規律性,從中總結經驗,協調好人地關系,更好的為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服務,就必須積極而有計劃的向社會宣傳和普及人文地理學及其主要分支學科的知識。通過人文地理學的學習了解各地的不同文化掌握當今世界特別是我國的人文現象的分布特徵及其演化規律,使他們正確理解人類活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認識本國國情,充分不同地區發展的優勢和劣勢,在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過程中,趨利避害,和諧發展。總而言之,人文地理學在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它在我國經濟,政治及文化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知識經濟時代人類對於自然和社會的關系有了較為全面的科學的認識,要求以智力資源為依託,充分考慮資源利用的環境效應,科學、合理、綜合、高效地利用現有資源,從而使知識經濟時代高科技產業支撐下的可持續發展又有了新的內涵。由於可持續發展一直是人文地理學的重要研究領域,所以知識經濟時代人文地理學將繼續並深化可持續發展研究。

⑤ 人文地理學中,分析村落的類型與空間結構的特徵。

分析村落的類型與空間結構特徵。
(一)一般類型的鄉村
1.密集型農村聚落(不規則密集型村落):村落格局大而緊湊,各戶住房排列雜亂無章毫無條理,村中道路彎彎曲曲,發展缺乏指導,大方塊形團聚狀。
2.分散型農村聚落:地形條件不好的地方,如山區,相對集中,特殊出現獨家村,形成排列鬆散的不規則村落。分布於特殊的生產地區,最典型是水稻種植區的村落,若干農家住在地勢較高之處。西方殖民地區孤立的家庭農場。政府調整地塊、合並土地使村落趨於分散。
3.半集聚型農村聚落:最典型的是山區小村,各家排列不太靠近、村落小。法國式村落(類似街道式村落),村落沿著一條交通線排列,每戶彼此保持距離,相互不聯結,長條式鬆散村落。
(二)活動型村落:出現在草原半乾旱地區、牧區、少數山區。牧區房屋為帳篷式,可拆遷。少數以農、獵為主要經濟活動的山區,住房多為茅草棚,極易搭建。上述兩種村落規模很小,甚至單戶成村。
(三)特殊類型:1.美國單戶型:非自然形成,單戶構成一個聚落,出現分散型單戶型聚落形態,有完善的設施。聚落出現社會基礎是土地私有制。
2.集體農場型:非自然形成,建立聚落時做了規劃,各種設施齊全,儼然一個小集鎮。
3.經營性農場:非自然形成,生活服務設施較差,農場的經營性較強,居民的社會組織程度較低。

⑥ 高一下學期人文地理中的空間聯系是什麼意思!!!!

同學 只要你不打算學文 研究他根本沒有意義 因為會考的及格率是百分之98

⑦ 地理學中的空間轉向思潮指的是

人文地理學空間思想的幾次重大轉折
葉超
(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科學學院,南京 210046)
有這樣的文章,你看看有用沒

⑧ 求人文地理學中「時間-空間收斂」的名詞解釋

區域經濟理論和大量實證研究結果的基礎上研究了空間收斂的一般特性版.研究結果表明:(1)空間收斂一權般規律存在兩大特徵,即空間收斂第一規律和第二規律;(2)空間收斂第一規律是指子集收斂,從純經濟理論角度來看,子集收斂是短期性的,但許多實證研究表明了子集收斂的長期動態性;(3)空間收斂第二規律是指空間收斂的動態性和長期性,短期呈現空間收斂,長期出現空間收斂的波動.以往有關區域經濟不平衡的理論不能夠解釋新的不平衡的出現,空間收斂第二規律解釋空間不平衡的演變過程.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來看,空間收斂第一規律是指空間與收斂的關系,空間收斂第二規律是指時間與收斂的關系。

⑨ 如何理解人文地理學研究中空間/區域的典型性

1、人文地理學的產生是一個漫長的階段,對未知區域的探索和描述構成了古回代人文地理學答的主要內容。
2、西方人文地理學的近代時期的研究是不斷探索的時期,這一時期相繼產生了從不同角度探討人文地理學的學派。
3、隨著社會經濟與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西方人文地理學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世紀50年代出現計量地理學,60年代引發理論地理學,70年代傾向於人本主義。
由於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空間科學的發展以及自動化制圖的進步,現代人文地理學進一步加強了地理學學的理論創新及其實踐應用能力。研究趨向傾向於以下幾點:
(1)科學理論與方法論的建立,如可持續發展觀的提出等等。
(2)新的研究方法,如計量方法的應用、心理學分析法的引入、信息資料收集手段的變革。(3)新的研究內容和研究方向,如注重生態觀點且傾向於社會化、人文化、實用化。而邊緣學科的分支也顯示出勃勃的生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