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根據所學的關於極地地區的知識,解釋下列地理現象:(1)南極大陸被冰雪覆蓋,為什麼會被稱為「白色沙漠
(1)南極大陸被冰雪覆蓋,之所以會被稱為「白色沙漠」,原因是南極地區氣候寒冷,降水稀少,終年被冰雪覆蓋; (2)南極洲比北冰洋地區更冷的原因是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 (3)我國的南極考察站如長城站和中山站,建站都選在2月份的原因是該季節是南極洲的暖季,且又極晝現象,便於考查. 故答案為: (1)氣候寒冷,降水稀少,終年被冰雪覆蓋; (2)南極地區以陸地為主,北極地區以海洋為主; (3)該季節是南極洲的暖季,且又極晝現象,便於考查. |
② 地理知識南極洲紅硅藻事件爆發反映了什麼
生態的脆弱性
③ 中國國家地理美麗的地球系列一套有幾本
目前只有五本.分別為:亞洲、非洲、歐洲、北美洲和南極洲。
望採納~
④ 運用你所學過的地理知識,說說探險者為什麼選在一月在南極洲進行活動,而不是七月
我們生活在北半球,一月是冬季,而南極在南半球,季節和我們正好相反,一月是夏季,有陽光照射,較溫暖,所以探險者選擇在一月進行南極活動。
⑤ 去南極旅遊能坐游輪嗎在南極坐游輪得多少錢
從交通工具上區分,南極的行程分為全海行程,空海行程,空陸行程。
正常的是全海游輪;船票價格從五萬到十幾萬不等,具體要看你選擇的行程天數,船的載客量,豪華程度等
空海行程給怕暈船的人准備,比全海行程貴出一倍左右,土豪可以不在意;
空陸行程一般在50萬左右費用,主要是為了圓夢南極點的土土豪胖友打造。
不定期有優惠船票放出,可以跟我互動,了解最新的南極北極旅行咨資訊~
從旅行目的地上區分,常規的南極旅行主要集中在西南極洲,有兩種主要線路——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和南極三島。另一種是從紐西蘭出發的羅斯海域行程(前面提到過)。
南極半島
經典高效的線路,一般從烏斯懷亞或蓬塔阿雷納斯出發,穿越德雷克海峽後,抵達南設得蘭群島(South Shetland Islands,我國的長城考察站就設在這里)和南極半島,其間沿岸巡航及登陸,結束後仍經由德雷克海峽返回。這條路線能夠欣賞到南極的代表性風光,接觸到企鵝、海豹和鯨等野生動物,在時間上比較節約,從國內出發開始到返回的全程,一般需要15-17天左右,非常適合初探南極風貌的旅行者。
南極三島
在半島的基礎上,增加南喬治亞島(South Georgia Island)和福克蘭群島(Falkland Islands),可以讓旅行者飽覽更加豐富的動植物以及特色風光,真正的旅行時間比南極半島游多出兩倍,但是費用卻只多一倍。總耗時一般需要23-25天,費用也更高,適合時間充裕,希望看到更多野生動物種類的旅行者。
南極圈
小地球探險號郵輪有一條國家地理線路,在上述兩類線路的基礎上,包含進入南極圈的承諾,可以滿足對儀式感的需求,會增加時間和錢。但是本身的風景並沒有太大區別。
4. 羅斯海域
一般從紐西蘭出發,主要游覽東南極的羅斯海區域,活動范圍更接近南極大陸,行程差不多30天左右;但僅往返就要在海上航行超過10天時間,耗時較長,費用也十分昂貴。
5. 南極點
從智利飛往聯合冰川(Union GLacier)再飛往南極點的直達式旅行,或中途安排露營的極地徒步探險,費用是常規旅行的數倍。
⑥ 南極洲所有的冰如果都融化了,哪些國家會被水淹沒
首先這些國家是最嚴重的,有孟加拉國,卡達和巴林,新加坡汶萊馬爾地夫巴哈馬,土耳其,開曼群島和古巴百慕大丹麥和荷蘭塞內加爾,甘比亞和幾內亞。但是除了危險以外,如果你問哪個國家最安全,我可以告訴你,幾乎所有的內陸國家都是安全的,例如,蒙古是絕對安全跟正確的,至於這一切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發生,你可以放鬆一下,氣候變化的過程通常相當緩慢。

如果這種情況再次發生,美國整個大西洋海岸將消失,佛羅里達和墨西哥的墨西哥灣海岸將不復存在。舊金山山將成為島嶼,聖地亞哥的話可能會永遠消失,在地球東部,中國和孟加拉國的大部分地區將被洪水完全吞沒,根據目前的人口,大約7.6億人將失去家園,印度海岸線也將萎縮。
關於南極洲所有的冰如果都融化了哪些國家會被水淹沒的問題,今天就解釋到這里。
⑦ 怎麼去南極旅遊啊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啊
從交通工具上區分,南極的行程分為全海行程,空海行程,空陸行程。正常的是全海游輪;空海行程給怕暈船的人准備,比全海行程貴出一倍左右,土豪可以不在意;空陸行程一般在50萬左右費用,主要是為了圓夢南極點的土土豪胖友打造。
從旅行目的地上區分,常規的南極旅行主要集中在西南極洲,有兩種主要線路——南極半島(Antarctic Peninsula)和南極三島。另一種是從紐西蘭出發的羅斯海域行程。
1/南極半島
經典高效的線路,一般從烏斯懷亞或蓬塔阿雷納斯出發,穿越德雷克海峽後,抵達南設得蘭群島(South Shetland Islands,我國的長城考察站就設在這里)和南極半島,其間沿岸巡航及登陸,結束後仍經由德雷克海峽返回。這條路線能夠欣賞到南極的代表性風光,接觸到企鵝、海豹和鯨等野生動物,在時間上比較節約,從國內出發開始到返回的全程,一般需要15-17天左右,非常適合初探南極風貌的旅行者。
2/南極三島

4/南極點
從智利飛往聯合冰川(Union GLacier)再飛往南極點的直達式旅行,或中途安排露營的極地徒步探險,費用是常規旅行的數倍。
5/羅斯海域
羅斯海域一般從紐西蘭出發,主要游覽東南極的羅斯海區域,活動范圍更接近南極大陸,行程差不多30天左右;但僅往返就要在海上航行超過10天時間,耗時較長,費用也十分昂貴。
⑧ 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
對地球形狀的認識大致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
古時候的人,由於活動的范圍很小,只看到自己生活地區的一小塊地方,因此單憑直覺,就產生了種種有關"天圓地方"的說法.例如,我國早在兩千多年前的周代,就有"天圓如張蓋,地方如棋局(棋盤)"的蓋天說.古代埃及人認識,天像一塊穹窿形的天花板,地像一個方盒.俄羅斯人則認為,大地像一塊盾牌,由三條巨鯨用背馱著,漂游在茫茫的海洋里.印度人也有類似的傳說,不過他們認為馱著這塊大地的,不是巨鯨,而是站在海龜背上的三頭大象.大象動一動,便引起地震
地球的形狀與大小
著生產技術的發展,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和各種知識的積累,人們逐漸認識到,大地在大范圍內不可能是平坦的,而應該是彎曲呈弧形的.因為在海邊看離岸的船,先是船身隱沒,然後才是桅帆.在陸地上旅行的人,如果向北走去,一些星星就會在南方的地平線上消失,另外一些星星卻在北方的地平線上出現.如果向南走去,情況就相反.這些現象,只有大地是弧形的才好解釋.
古希臘著名的科學家,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才第一次對大地是球形作出了論證.他觀察天象,從月食時地球在月球上的投影等現象中,推斷大地的形狀為球形.當時,一些持反對意見的人便提出:如果大地真是圓球狀的,為什麼住在地球另一端的人,沒有掉向下面的空中呢 那時候,由於人們還不懂得有地心引力,要回答這個問題是很難的.
15,16世紀的地理大發現,特別是1519-1521年,麥哲倫率領的一支船隊,環繞地球航行一周成功,這為大地是球形提供了有力的證據.明朝末年,西方傳教士利瑪竇,湯若望等來到我國,介紹了天文,地理,數學等科學知識,我國才出現"地球"這個譯名
隨著測量技術的不斷進步,特別是人造地球衛星的利用,現在測得的地球赤道半徑為6378千米,極半徑為6356千米,兩者相差為21千米,赤道周長4萬千米.
如果我們把這個龐大的地球,縮小製成一個直徑1米的地球儀,赤道半徑只比極半徑長1毫米多,這點微小差別,在地球儀上是表示不出來的,所以我們使用的地球儀都還是正圓形的.
51
下一條回答
中國國家地理圖書伴月伴星共生美麗地球亞洲非歐洲南北美洲南極洲
¥12 元
得力學生用初中生小號大號中學生中國世界地圖創意20cm地球儀擺件
¥12.8 元
童
⑨ 人們在南極大陸發現豐富的煤層是否與地理知識有關
當然了,盡管南極煤層的發現時偶然。。。
.豐富的煤層說明歷史上南極大陸的氣候曾經溫暖濕,潤適合植物大規模生長. 也就是說歷史上南極大陸曾經位於低緯度地區,從而支持了大陸漂移理論.
⑩ 中國國家地理全集多少錢一套
國家地理雜志社已經創刊57年了,以前叫地理知識雜志,到了2001年左右,改名中國回國家地理,而且國答家地理雜志社也未曾出過所謂的國家地理全集,市面上看到的,只是近幾年,每年的全集,要想收集齊自2001年以來的全套國家地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我從2003年就開始購買國家地理了,到現在還沒收集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