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沖國家地理
㈠ 中國國家地理中璦琿騰沖線在黑河哪裡
黑河市位於黑龍江省西北部,小興安嶺北麓,北緯47°42′-51°03′,東經124°45′-129°18′之間
㈡ 中國國家地理全套電子書下載
這里是中國國家地理網的網站http://www.cng.com.cn/
下載1
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shen329907&category_id=54&keyword=%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5%9c%b0%e7%90%86
下載2
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646490837&category_id=133&keyword=%e4%b8%ad%e5%9b%bd%e5%9b%bd%e5%ae%b6%e5%9c%b0%e7%90%86
下載3
http://58.61.39.221/down?cid=&t=13&fmt=-
㈢ 哪裡有下載2007年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PDF版
《中國國家地理》2007年合集共12本 PDF電子版雜志百版度雲盤下權載
http://www.zz5100.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61
㈣ 國家地理中國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
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理
孕育出了不同的美景
經常看到有粉絲留言說:
其實不必去國外,此生能把中國走遍
眼睛便已經裝滿了山川大海
心胸自然開闊
這不《國家地理》評選了
中國一生必去的50個地方
每一個都讓人嚮往
不用去國外
中國四季的美景足以令你沉醉
-49-
龍門石窟
-50-
大足石刻
一個人的行走范圍,就是他的全世界,
如果你不走出去,
那這狹小的空間就會是你的全世界。
試著開始旅行吧,走出熟悉的這座圍城,
你會發現,原來外面的世界
每一處都美到心驚,每一處都閃閃發光
這50個美景
歡迎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哦
祖國的大好河山
值得你去邂逅
㈤ 黑河-騰沖線是如何確定的
璦琿—騰沖一線(或作「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一線」)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直為國內外人口學者和地理學者所承認和引用,並且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在地理學(特別是人口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以及人口學上,具有重大意義。
2009年,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地理學會成立百年、我國近現代地理學創立和發展百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起了「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的評選活動。入選的就有:1935年,胡煥庸提出黑河(愛輝)—騰沖線即「胡煥庸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規律。
這條線從黑龍江省璦琿(1956年改稱愛琿,1983年改稱黑河市,今黑河市愛輝區)到雲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線東南方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劃出兩個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關系的角度研究我國人口問題和農業問題。提出中國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璦琿—騰沖一線為界而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基本差異區。
20世紀30年代,胡煥庸就在《地理學報》上發表了我國人口地理和農業地理方面第一批論文。其中,最重要的論文包括《中國人口之分布》。
《中國人口之分布》里,第一次用等值線的方法,繪制《中國人口密度圖》。《中國人口之分布》一文著重分析我國不同地區的人口密度,特別是我國東南部和西北部在人口密度方面的鮮明對比。我國東南部地狹人稠,而西北部地廣人稀。這是人所共見的。
文章中稱:「今試自黑龍江的璦琿,向西南作一直線,至雲南騰沖為止,分全國為東南與西北兩部:則此東南部的面積計四百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36%;西北部之面積,計七百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64%。惟人口之分布,則東南計四億四千萬,約占總人口的96%;西北部之人口,僅一千八百萬,約占總人口的4%。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
文章通過分析對比,找出一條可以顯示兩側人口稀密懸殊的明確界線,那就是自黑龍江之璦琿(今黑河)向西南直到雲南之騰沖的直線。根據作者當時的分析,在此線之東南,全國36%的土地,養活全國96%的人口。反之,在此線之西北,在全國64%的土地上,只有全國4%的人口。這就是說,同全國平均密度相比,東南部高出2.67倍,而西北部僅及其1/16。在二者之間,平均人口密度成42.6與1之比。
很明顯,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直為國內外人口學者所承認和引用,並且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
由於當時的「璦琿」地名的變遷,該線就出現了「璦琿—騰沖一線」、「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一線」等三種表述(另有夾住括弧的寫法)。
在學術上前兩種表述都較多使用,但客觀交流上造成了一定不便。如果從歷史名詞的角度考慮胡煥庸當時提出時官方使用的名稱為璦琿,可按舊稱「璦琿—騰沖一線」。如果從1956年至1983年出版的文獻角度考慮,國務院開始改稱愛輝,表述改稱「愛輝—騰沖一線」也無可厚非。但隨著1983年愛輝改為黑河,很多人仍使用舊稱「璦琿—騰沖一線」,學界暫無定論,幾種寫法同時並存。
詳見http://ke..com/view/1979083.htm
㈥ 為什麼用黑河——騰沖一線為分界線
黑河-騰沖線是一條重要的地理分界線,但是黑河與騰沖這兩個地方是怎麼確定下來的?如果把黑河換成黑河旁邊的一個市那麼這條線的意義是不是會完全不同?為什麼?要詳細說明。
一、
是一條貫穿中國版圖的假想直線段。該線從中國東北邊境的黑龍江省黑河市一直延伸到中國西南邊境的雲南省騰沖縣,大致地劃分出了中國人口在區域上的分布,體現了中國人口東南和西北的分布區域之懸殊差異。
二、
璦琿—騰沖一線(或作「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一線」)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直為國內外人口學者和地理學者所承認和引用,並且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在地理學(特別是人口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以及人口學上,具有重大意義。
2009年,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地理學會成立百年、我國近現代地理學創立和發展百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起了「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的評選活動。入選的就有:1935年,胡煥庸提出黑河(愛輝)—騰沖線即「胡煥庸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規律。
這條線從黑龍江省璦琿(1956年改稱愛琿,1983年改稱黑河市,今黑河市愛輝區)到雲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線東南方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劃出兩個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關系的角度研究我國人口問題和農業問題。提出中國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璦琿—騰沖一線為界而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基本差異區。
㈦ 黑河—騰沖一線以東的地區,人口稠密的社會原因(注意 社會原因)
一、
是一條貫穿中國版圖的假想直線段。該線從中國東北邊境的黑龍江省黑河市一直延伸到中國西南邊境的雲南省騰沖縣,大致地劃分出了中國人口在區域上的分布,體現了中國人口東南和西北的分布區域之懸殊差異。
二、
璦琿—騰沖一線(或作「愛輝—騰沖一線」、「黑河—騰沖一線」)是我國著名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在1935年提出的劃分我國人口密度的對比線。璦琿—騰沖一線,在中國人口地理上起著畫龍點睛的作用,一直為國內外人口學者和地理學者所承認和引用,並且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田心源教授稱為「胡煥庸線」。在地理學(特別是人口地理學與人文地理學)以及人口學上,具有重大意義。
2009年,值新中國成立60周年、中國地理學會成立百年、我國近現代地理學創立和發展百周年之際,《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與中國地理學會共同發起了「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的評選活動。入選的就有:1935年,胡煥庸提出黑河(愛輝)—騰沖線即「胡煥庸線」,首次揭示了中國人口分布規律。
這條線從黑龍江省璦琿(1956年改稱愛琿,1983年改稱黑河市,今黑河市愛輝區)到雲南省騰沖,大致為傾斜45度基本直線。線東南方36%國土居住著96%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和丹霞地貌為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為經濟基礎;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游牧民族的天下。因而劃出兩個迥然不同自然和人文地域。
地理學家胡煥庸(1901~1998)引進西方近代地理學理論和方法,從人地關系的角度研究我國人口問題和農業問題。提出中國人口的地域分布以璦琿—騰沖一線為界而劃分為東南與西北兩大基本差異區
㈧ 什麼是國家地理公園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地質公園,可簡稱為中國國家公園,由中國行政管理部門組織專家審定,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授牌的地質公園。中國國家地質公園是以具有國家級特殊地質科學意義,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的地質遺跡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簡史
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的計劃其實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機構推動的「全球地質景點計劃」的試點計劃。該計劃是首先在1972年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17屆大會被提出的。1989年正式啟動。中國大陸國務院的國土資源部在2000年8月正式建立國家地質公園的申報和評審機制。到目前為止,中國大陸已批准建立國家地質公園85個。
一、什麼是地質公園?
地質公園是以具有特殊地質科學意義,稀有的自然屬性、較高的美學觀賞價值,具有一定規模和分布范圍的地質遺跡
景觀為主體,並融合其它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而構成的一種獨特的自然區域。
二、建立地質公園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建立地質公園的主要目的有三個:保護地質遺跡,普及地學知識,開展旅遊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三、地質公園按管理層次分為幾個等級,它們的名稱是什麼?
分四級:縣市級地質公園、省地質公園、國家地質公園、世界地質公園。
四、什麼是世界地質公園?
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組織專家實地考察,並經專家組評審通過,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的地質公園,稱世界地質公
園。
五、中國國家地質公園的標徽含義?
標徽的主題圖案由代表山石等奇特地貌的山峰和洞穴的古山字和代表水、地層、斷層、褶皺構造的古水字、代表古生
物遺跡的恐龍等組成,表現了主要地質遺跡(地質景觀)類型的特徵,並體現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一個簡潔醒目、
科學與文化內涵寓意深刻、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圖徽。
六、世界國家地質公園的標徽含義?
該徽由約克 . 佩諾先生設計,圖案上部的「UNESCO」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英文縮寫,下部的「GEOPARK」是新創
造的英文名詞,譯為「地質公園」。中部的圖案象徵著地球,是一個由已形成我們環境的各種事件和作用構成的不斷變化
著的系統。整個徽志的寓意是在UNESCO的保護傘之下,世界地質公園是地球上選定的,其所含地質遺產已受到保護,並為
可持續發展服務的特別地區。圖案抽象色彩濃厚。
七、為什麼要設立地質遺跡景點?
設立地質遺跡景點是營造地質公園氛圍、保護珍貴的地質遺跡、發揮地質公園科學普及功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地質公
園有別於其他公園的關鍵所在,它在提升地質公園科學內涵、增加游覽項目、吸引更多的遊客、增加綜合的旅遊收入等方
面都有重要的價值。
第一批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廬山世界地質公園
雲南石林世界地質公園
湖南張家界世界地質公園
黑龍江五大連池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嵩山世界地質公園
雲南澄江國家地質公園
江西龍虎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自貢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龍門山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翠華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漳州國家地質公園
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黃山世界地質公園
河南雲台山世界地質公園
廣東丹霞山世界地質公園
安徽齊雲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淮南八公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浮山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劉家峽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克什克藤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騰沖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海螺溝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大渡河峽谷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安縣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大金湖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內鄉寶天幔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嘉蔭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石花洞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延慶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常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臨海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秦皇島柳江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阜平天生橋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棗庄熊耳山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山旺國家地質公園
陝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西藏易貢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郴州飛天山國家地質公園
湖南莨山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資源國家地質公園
天津薊縣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湛江湖光岩國家地質公園
第三批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王屋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九寨溝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雁盪山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黃龍國家地質公園
遼寧朝陽古生物化石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百色樂業大石圍天坑群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西峽伏牛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
廣西北海潿周島火山國家地質公園
河南嵖岈山國家地質公園
浙江新昌硅化木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祿豐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布爾津喀納斯湖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晉江深滬灣國家地質公園
雲南玉龍黎明老君山國家地質公園
安徽祁門牯牛降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景泰黃河石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北京十渡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興義國家地質公園
四川興文石海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武隆岩溶國家地質公園
內蒙古阿爾山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福鼎太姥山國家地質公園
青海尖扎坎布拉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河北淶水野三坡國家地質公園
甘肅平涼崆峒山國家地質公園
新疆奇台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
長江三峽(湖北、重慶)國家地質公園
海南海口石山火山群國家地質公園
江蘇蘇州太湖西山國家地質公園
寧夏西吉火石寨國家地質公園
吉林靖宇火山礦泉群國家地質公園
福建寧化天鵝洞群國家地質公園
山東東營黃河三角洲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織金洞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佛山西樵山國家地質公園
貴州綏陽雙河洞國家地質公園
黑龍江伊春花崗岩石林國家地質公園
重慶黔江小南海國家地質公園
廣東陽春凌宵岩國家地質公園
㈨ 國家地理評選50大中國必去的地方
香格里拉、九寨溝、西雙版納、陽朔、西湖、洱海、稻城、婺源、伊犁、扎龍、大專興安嶺、卧龍、屬呼倫貝爾草原、黃果樹瀑布、壺口瀑布、鳴沙山、烏爾禾魔鬼城、石林、泰山、黃山、廬山、納木錯、青海湖、阿里、珠穆朗瑪峰、喬戈里峰、貢嘎山、梅里雪山、雅魯藏布大峽谷、神農架、騰沖、四姑娘山、長江三峽、怒江大峽谷、麗江古城、烏鎮、平遙古城、周庄、鳳凰古城、安徽民居、福建土樓、開平碉樓、萬里長城、北京故宮、都江堰、蘇州園林、布達拉宮、雲岡石窟、龍門石窟、大足石刻。
㈩ 雲南25個與東南亞接壤的邊境縣,你知道幾個,又去過幾個呢
雲南,中國面向南亞和東南亞的南天門,西接緬甸,南鄰寮國、越南,邊境線總長4060公里。
有8個州市的25個邊境縣市分別與寮國、越南和緬甸接壤。
這25個雲南邊境小城,你知道幾個,去過幾個呢?
怒江州
貢山縣
松山戰役抗日戰場遺址
著名景點:松山戰役抗日戰場遺址
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日軍切斷了中國沿海所有的對外交通線,滇緬公路成為了當時中國唯一的國際援助交通線。
中國所需要的各種戰略物資都要通過滇緬公路來補給,為了守住中國抗戰的生命線,中國遠征軍在雲南松山展開了一場慘烈的戰役松山戰役。
德宏州
瑞麗市
瑞麗市與緬甸接壤,是中國唯一按照“境內關外”模式實行特殊管理的邊境貿易區,縣境內生活著6個少數民族。
瑞麗是中國西南最大的內陸口岸,是重要的珠寶集散中心,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
瑞麗還是中國17個國際陸港城市之一,也是中緬油氣管道進入中國的第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