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惠城區人文地理
❶ 介紹惠東人文地理的ppt
人口
編輯
2000年,惠東縣轄22個鎮。總人口713141人,各鎮人口:平山鎮118466、大嶺鎮105674、白花鎮57757、梁化鎮40736、稔山鎮64338、鐵涌鎮30312、平海鎮32259、港口鎮24414、巽寮鎮6997、吉隆鎮41066、黃埠鎮36436、鹽洲鎮14194、增光鎮20590、多祝鎮47635、新庵鎮5203、安墩鎮25495、松坑鎮6768、石塘鎮5016、高潭鎮9450、馬山鎮7094、寶口鎮5785、白盆珠鎮7456。(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截止2012年底惠東縣總人口92.03萬人,戶籍人口84.5萬人。惠東籍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華裔18萬餘人。[6]
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民族分布。(2000年人口普查)
交通
編輯
水路
惠東縣地處西枝江中上游,有河道通惠州、博羅、東莞、廣州、河源、龍川。沿海港口可通香港、澳門、汕尾、汕頭、福建等地。[7]
公路
明、清時期,境內設有2個驛站:平山驛、平政驛。這條驛道由惠州經平山、平政(今吉隆)至海豐。[7]
民國時期,境內有5條沙土公路,總長143.9公里。大部分路基彎曲,路面狹窄、橋多木造,並且由於缺乏養護和戰亂的破壞,至建國前夕通車里程只有10.2公里。[7]
惠東LNG公交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人民政府重視交通建設,特別是在1978年中共第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惠東公路建設迅速發展,各種車輛迅速增加,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共有公路221條,可通車里程1612.8公里,養護里程1552.1公里,公路密度達每100平方公里47.7公里。陸路已形成以縣城平山鎮為中心四通八達的交通運輸網。連結惠州市5個縣(市、區),有班車可通廣州、河源、梅州、深圳、香港、汕頭、汕尾、福建、湖南、湖北、江西、貴州、四川等地。縣內22個鎮277個管理區除鹽洲鎮西涌管理區外,全部實現通車。1995年惠東縣擁有各種機動車輛32704輛,其中客車2756輛,貨運汽車2653輛,其它機動車27295輛。海上運輸發展也很迅速,自1950年以來先後建成海運碼頭500噸級2個(鹽洲、半洲)、1000噸級2個(港口、鯉魚洲)、3000噸級2個(碧甲、亞婆角)。貨輪可直航全國沿海主要港口及港澳等地,有運輸船舶856艘,載重噸位9022噸。[7]
惠東范和港跨海大橋
縣城平山街道距深圳市90公里,距惠州市38公里,距廣州市153公里;距惠州機場17公里,距京九鐵路惠州站38公里,距汕頭特區240公里,海路距香港46海里。G15瀋海高速深汕段(深汕高速)、S20潮莞高速公路(廣汕公路)、S30惠深沿海高速公路及S21廣惠高速公路均穿境而過;海上運輸可直達閩、港、澳。國家級漁港港口港,有海關二類監管碼頭。距縣城15公里的惠州機場,可直航北京、杭州、無錫、徐州等大中城市。縣城每天有多班豪華巴士直通香港,僅需2小時車程。惠東已形成了以港口、高速公路為主體的立體交通網路,為貨物集散、與國內外大市場對接提供了優越條件。
鐵路
惠東火車站
廈深高鐵2013年12月28日正式通車,惠東作為沿途兩個縣級站點之一,同時啟用惠東火車站,火車站地址在惠東縣稔山石井村,距離稔山鎮鎮街約1.5公里,惠東站是一座客貨兩用車站,設置了2個站台:基本站台和2站台,還有一個貨車平台。連接一樓進站大廳的,是一個地下通道,可供乘客穿行至軌道的另外一側。因地下進、出通道合二為一,所以整體較寬,達到12.36米。佔地總面積將達400餘畝,站舍建築面積將達到8000多平方米,建築總高度20.7米。惠東縣開通3條公交線路與廈深鐵路惠東站實行無縫銜接,分別是「惠東站至鹽洲」、「惠東城南客運站至惠東站」和「惠東站至大嶺烏塘」公交線路。
經濟
編輯
概況
惠東縣農業經濟全面發展,糧食連年豐過時收;工業生產快速增長,初步建立起以電子、機械、建材、服裝、製鞋為重點,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交通、通訊、能源和市政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投資環境不斷優化,對外開放水平明顯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初具規模,以黃埠、吉隆兩鎮為代表的個體私營製鞋業已發展成為惠東的支柱產業。
2014年惠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440.2億元,增長14.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1.1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增加值216.2億元,增長18.4%;第三產業增加值182.9億元,增長9.5%。人均GDP首次超過全國平均水平,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47503元,增長13.7%;三次產業結構從上年的10.1:48.6:41.3調整為9.3:49.1:41.6。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0.2億元,增長30%。
2013年,惠東製鞋業經受住了各種不利因素,製鞋業保持平穩發展勢頭:惠東縣6293個鞋企產鞋9.2億雙,總產值達到了278億元,鞋業稅收1.9億元。[8]
2013年惠東縣各鎮街固定資產投資情況:
1、稔山鎮 51.87億元,增長23%;
2、平山街道 30.83億元,增長14.8%;
3、巽寮管委會 28.68億元,增長35.4%;
4、大嶺鎮 17.25億元,增長50%;
5、平海鎮 17.07億元,增長11%;
6、黃埠鎮 10.6億元,增長11%;
7、白花鎮 9.6億元,增長13%;
8、吉隆鎮 9.2億元,增長11%;
9、港口管委會 5.5億元,增長35%;
10、鐵涌鎮 4.9億元,增長50%;
11、多祝鎮 3.4億元,增長13%;
12、梁化鎮 2.2億元,增長35%;
13、安墩鎮 6283萬元,增長11%;
14、白盆珠鎮 5740萬元,增長11%;
15、高潭鎮 5556萬元,增長11%;
16、寶口鎮 4163萬,增長11%。
農業
農業在惠東縣國民經濟中居主要地位。民國38年(1949),農業總產值為2755萬元(按1980年不變價),占工農業總產值的86.9%。50年代前,境內農業經濟以種植糧食(水稻、甘薯)為主,經濟單一。農業生產由於受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束縛,加上水利設施缺乏,抗災能力差,耕作制度和生產技術落後,因而生產水平低下。民國38年(1949),水稻總產量5.18萬噸,平均畝產78.5公斤。[9]
1950年後,經過土地改革,開展農田基本建設,興修水利,推廣耕作新技術和良種,治理水土流失,改良土壤,使糧食生產有了較大發展。1956年,水稻總產量比1949年增長83.04%。[9]
1958—1965年,由於搞「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刮「共產風」,農業生產在管理上強調集中統一,農業生產強調「以糧為綱」,分配上實行平均主義。「文化大革命」期間,開展農業學大寨,農村大搞「割資本主義尾巴」,視多種經營為「走資本主義道路」,不允許農民發展家庭林、牧、副、漁業生產,嚴重挫傷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致使農業生產下降,農村經濟一度萎靡不振。[9]
1979年以後,實施經濟體制改革,全面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步調整農業結構,發展「三高農業」(高產量、高產值、高效益)。198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結構中,種植業比重由1980年的59.3%降至48.1%。90年代初重點發展商品蔬菜基地,1995年,種植業商品率76.58%,比1988年的48.62%增加了27.96個百分點。農村經濟由自給半自給逐步向商品化、社會化、基地化轉變,惠東縣農業總產值和主要農產品的年產量都有較大幅度的增長。1995年,惠東縣農業總產值達10.67億元,比1949年增長37.7倍;水稻總產量18.83萬噸,平均畝產317公斤,總產比1949年增加35.3倍。[9]
工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工業主要有:制鹽、製糖、釀酒、采礦、燒石灰、榨油、加工竹木、鐵器、造船等行業,均由私人開設,小型、星散,手工操作。除食鹽、礦產品、石灰銷往省內外,其它產品均在境內銷售。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廣東大埔縣人張氏在平海碧甲建廠開採石英砂,製造日用玻璃運銷香港。民國27年(1938),白花謨嶺人練義之與香港英商合夥開辦凌坑石礦公司,開採石灰石、燒石灰運銷香港,這是惠東中外合資辦工業的開端。[10]
20世紀50-60年代建立國營和集體所有制工業,同時組織恢復私營工業和個體手工業生產,發展了電力、機械、冶金、建材、製糖、化工等現代工業。至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惠東縣工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582萬元增至7078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的13.0%,占工農業總產值的19.8%。1979年後,貫徹執行「改革、開放、搞活」的方針,工業生產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大批外國和港澳台商人進入惠東辦工業,鄉(鎮)、村辦工業迅速崛起,私營工業和個體工商戶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惠東縣已形成行業較齊全的工業體系。至1995年年底,惠東縣工業企業有7189家,工業總產值451923萬元,占惠東縣社會總產值66.1%,占工農業總產值80.9%,其中重工業總產值91825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20.3%,輕工業總產值360098萬元,占工業總產值的79.7%;在工業企業總數中,鄉及鄉以上工業企業452家,總產值248552萬元,其中國有工業企業36家,產值17322萬元,集體工業企業336家,產值188331萬元,其他工業80家,產值42899萬元;村及村以下工業企業6737家,總產值203371萬元,其中村辦349家,產值30103萬元,聯戶390家,產值19981萬元,個體、私營5998家、產值153287萬元。在全部工業總產值中,有外商投資工業總產值173107萬元,其中「三資」(中外合資、中外合作、外商獨資)工業企業69家,產值40126萬元;「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補償貿易)工業企業698家、產值132981萬元。[10]
1958年掀起全民大辦工業、全民大煉鋼鐵高潮,惠東縣鋼鐵師司令部調動城鎮居民、機關幹部、學校師生和農村主要勞動力4萬多人,上山挖鐵礦、砍樹燒木炭、砸鐵鍋、撬鐵門窗,在惠東縣各地壘高爐3744座,進行土法煉鋼鐵,大幹3個多月,產品全是廢品,勞民傷財,損失嚴重。[10]
商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前,惠東境內的商業均為私營,多為個體經營,少數為合股經營。1949年以後,才出現集體商業和國營商業,至1956年,對私營商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後,沒有了私營商業。1980年又開始出現私人經營商業。
❷ 惠城區自然地理
惠州市位於廣東省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北端,南臨南海大亞灣,與深圳、香港毗鄰,是中國大陸除深圳市外距離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屬珠三角經濟區,現轄惠州市、惠陽區兩區和博羅縣、惠東縣、龍門縣三縣,設有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和仲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兩個國家級開發區。陸地面積1.12萬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經濟區面積的1/4。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23.6公里,是廣東省的海洋大市之一。常住人口321萬。市花是紅花紫荊,市鳥:畫眉,勒杜鵑。惠州是廣東省的歷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嶺南名郡」、「粵東門戶」之稱,簡稱鵝城。從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間,有480多位中國名人客寓或履臨惠州,其中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孫中山、周恩來曾在此進行過革命活動,廖仲愷、鄧演達、葉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惠州與深圳、香港毗鄰。惠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惠州的華僑和港澳台同胞超過80萬人。惠州的自然資源尤其是旅遊資源非常豐富。全市具有旅遊開發潛力的景點有900多處,屬景點高密度分布區,並具有資源多樣性的特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澗、島為一體,融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於一身,其中被列入國家級、省級風景名勝及自然保護區有6處,擁有「嶺南第一山」--羅浮山,「北回歸線上的綠洲」--南崑山,「東方夏威夷」--巽寮灣,「薴蘿西子」--惠州西湖,還有全國唯一的海龜自然保護區等。惠城區境內自然資源主要有鉭鈮、石灰石、石英砂、花崗岩及鐵、鎢、高嶺土、黃石等礦產。 按栽培植物和野生植物分類,在惠城常見的栽培植物中,除牧草、草皮植物和蔬菜外,主要有:蘇鐵、龍柏、圓柏、羅漢松、含笑、綉球、月季、九里香、米仔蘭、木芙蓉、懸鈴花、茶花、海棠、紫薇、石榴、變葉木、紫茉莉、芍葯、茉莉、狗牙花、雞蛋花、夾竹桃、夜來香、蔦蘿、綠蘿、龍吐珠、吉慶果、梔子(栽培種主要是黃蟬和白蟬)、菊花、散尾葵、佛肚竹、觀音竹、棕竹、龜背竹、萬年青、花葉芋、吊蘭、虎尾蘭、朱頂蘭、美人蕉、富貴竹、海桐、寶巾花(葉子花)、紅背桂、福建茶、榆、一品紅、稀茉莉、南洋杉、陸均松、池杉、落羽杉、側柏、竹柏、白蘭、樟、陰香、紅花紫荊、南洋楹、鳳凰木、槐樹、楝、麻楝、桃花心、重陽木、石栗、木棉、大葉紫薇、蒲桃、木麻黃、白乾層、細葉榕、橡皮榕、大葉榕、木菠蘿、銀樺、盆架子、水翁、黃梁木(團花)、黎蒴、魚尾葵、王棕、假檳榔、馬尾松、濕地松、杉、新銀合歡、大葉相思、台灣相思、木荷、檸檬桉、大葉桉、細葉桉、隆緣桉飛赤桉、尾葉桉、勒竹、黃竹、青皮竹、廣寧竹等。 主要野生植物有:芒萁、蕨、含羞草、排錢草、葫蘆茶、鐵馬鞭、酢漿草、算盤子、楊草、地稔、野牡丹、水蓼、馬齒莧、酸果藤、鬼燈籠、龍葵、玉葉金花、勝紅薊、金盞銀盤、懸鉤子、紅背菜、蔓生莠竹、鷓鴣草、牛筋草、雀稗、芒、野青茅、鴨嘴草、春花、黑面神、薔薇、勒攪、山杜鵑、油甘子、土密樹、鹽膚木、漆樹、梅葉冬青、雀梅藤、翻白葉、 黃牛木、桃金娘、崗松、馬纓丹、梔子(野生種主要是野梔和水橫枝)、龍船花、金剛藤、山蒼子、鴨腳木、水楊梅等。
❸ 惠城區的旅遊景點
惠城區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旅遊資源。主要自然景觀有西湖、紅花湖、高榜山、湯泉等。
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面積遼闊,湖岸彎環曲折,湖上洲嶼點綴、三面青山環抱。湖泊東西最寬處達10公里,南北最長達8公里,面積最大時有10平方公里,湖區面積約80平方公里。在煙波浩淼的湖面上,堤橋如帶,把湖面分割成五大部分,素有「五湖六橋」之稱。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贊惠州「山川秀遽」。這里是廣東著名的風景區和旅遊勝地。
元妙觀和准提閣
元妙觀在芳華洲北面,始建於唐代天寶七年(公元748年)千餘年來幾經興廢,經歷代建設,具有一定的規模。觀內原有殿、樓、亭、閣和許多石碑、木刻、古柏、及幾十尊神態各異、栩栩如生的塑象,觀的建築也獨具風格。准提閣在孤山北面山坡上,是明末清初的建築。閣內原有玉佛及十八羅漢等精美雕塑,在建築上也有其特色。准提閣依山傍湖,環境幽靜「准提遠眺」是西湖名景。元妙觀和准提閣是惠州的重要文物古跡。
紅花湖
紅花湖位於石埭山,是以自然山水資源為主體,以自然生態野趣為內涵,以人文度假遊憩為外延,依據風景資源的特徵性,自然景觀與生態環境及天然瀑布於一體的景區。面積9.80平方公里,庫區水面1.62平方公里,水深27米,庫容1900萬立方米,集雨面積6.85平方公里。是惠州西湖古八景之一的水簾飛瀑,有觴詠亭等景點。
高榜山
高榜山是紅花湖景區北面最高山。高榜山地理位置得天獨厚,南可觀紅花湖秀麗山水,北可望惠州城璀璨美景,是市民重陽登高、郊遊健身、觀光覽勝的首選之地。高榜山植被茂密,以本地鄉土樹種為主,屬生態風景林。北面從小新村電視轉播台辦公場地有步行道通往山頂,從新聯路至山頂有車行便道。高榜山是西湖十八景之「榜嶺春霖」所在地,山上有民國碉堡群和陳九成墓(高榜山鳳棲洞)。 文筆塔
位於惠城區橋西東城基3號,建於清初,是一座五層樓閣式磚寶塔。平面八角形,高20.29米,塔身各層設假平座,較能反映清代塔的形制特點。1990年,列為惠州文物保護單位。
鄧演達故居
位於惠城區三棟鎮鹿頸村,建於民國,二進四合院布局。
東征陣亡烈士紀念碑
位於惠城區五眼橋,建於1930年。1925年10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攻打惠州,在五眼橋附近犧牲官兵241人。
中山紀念堂
位於惠城區中山公園,民國26年(1937)為紀念孫中山而建。惠州是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基地之一。辛亥革命前夕,曾兩次派幹部到惠州組織發動三洲田起義和七女湖起義。1923年,孫中山親自督師赴惠州,指揮攻打困守惠城的楊坤如叛軍。中山紀念堂坐北向南,歇山式屋面,朱紅色牆,面寬36.60米,進深25米,高16.50米。堂內設有舞台和888個座位的觀眾大廳。堂前面是公園廣場。
東江人民革命烈士紀念碑
位於惠城區豐山,建於1987年,碑文由聶榮臻元帥題寫,碑前、碑後有6組浮雕和6組圓雕,分別反映出鴉片戰爭以來東江人民的革命斗爭史。
❹ 風水寶地不二城,兵家必爭血成河.說哪個城市
中國凡是建過都的城市都有類似說法。
實用、方便、舒服、安全、衛生、美觀就是好風水,用這些標准去衡量,即實在,又便於掌握。和以上觀點吻合,風水正面解讀;和以上觀點相背,風水反面詮釋。現代小區成套的房戶是按實用、方便、舒服、安全、衛生、美觀的理念構思、設計、修建,就只能按這種構思、理念評判。用古「羅(騾)馬」的理念套評,只能是牛頭不對馬嘴。
如何選擇、購置房屋,以各人的心向為主。心向最重要的標志就是「喜好」。各人喜愛不同,喜愛就是好風水。不喜愛,走到哪個地方,心情就壓抑,甚至不舒服,這樣的地方再好也是別人的好地方,不是當事人需要的好風水。
什麼是最好的風水?——最好的風水就是心態平衡;無貪、無欲、無奢望、無意外企求就是好風水。
養孩子和風水有關嗎.懂房屋問題的大神進?——養孩子肯定與風水有關。風水的主觀條件是人的思想基礎;風水的客觀條件是周邊環境。這二者相輔相成,定然影響到孩子的身心成長。
風水就是正確選擇居住地形。本人在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認為:那裡大多數有風水理氣、羅盤用事跡象特徵,應明顯有一定的羅盤文化含義,但基本是一票否決,是地形和條件局限,沒有留下延續的種群。本人在現實中找到的事例是,地形不合法,生活、生產條件欠缺,風水理氣、羅盤用事如同兒戲,毫無意義。所以本人才有:「實用、方便、舒服、安全、衛生、美觀就是好風水,什麼叫風水?多從科學角度思考更有益」的結論。過去很多地段無法建房,現在有鋼筋、水泥、玻璃、自來水、電、氣,可建、可造房屋,優質的建築材料克服了劣質地形的局限。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和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決對是兩種風水含義,也代表時代在進步,科學給人類帶來前所未有的新天地。木頭、泥土、紙糊窗、提水吊水挑水、茅草、松木火光的時代,只能選擇背風向陽的低窪地段,房屋不能高,只能矮。低窪、低矮有一基本缺陷就是昏暗潮濕,通風條件差、潮濕而乾燥性能差和空氣質量差,易霉變,易病變。鋼筋、水泥、玻璃牆、自來水、電、氣,完全有可能使房屋建築向高處走,高大建築成為可能,高大、高處明顯明亮、通風乾燥性能好。比如台形高台地段,過去由於建材的限制,不適合建房,現在有建材的優勢,不僅可以建房,而且從某些方面如明亮、空氣流通和防水患性能的角度考慮,比窪地更好,更有利於人類的身心健康。
一個城市的風水優劣,不決定於某一狹小地段的自然風水,而決定於在整體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佔主導地位的、主宰這個城市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而其中政府就是最典型的政治風水特徵。比如:上世紀的八十年代,在某地原來有一個鄉級政府在河流的對岸。由於政府機構存在的原因,僅商業網點一項,河流對岸就有十幾家在當地認為是最大的商店,形成了一條小小的熱鬧街市。由於種種原因,鄉級政府機構搬遷到別處,那裡立即出現了「驟冷」的狀況,十幾家最大商店,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全部維持不下去,後來留下的三家小店,每家的狀態也僅僅是保持一個小攤櫃的場面,再無往日的繁華興隆。一個小小的鄉級政府,沒有獨立的財政功能基礎,其影響能力帶來的風水效應反差就能如此巨大,更何況更大的帶有獨立決策功能和財政功能的政府機構,其影響力的風水效應可想而知就更大。由此事例也可以推論:決定一個城市風水的是那些在自然地理風水基礎上形成的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和人文地理風水。政治地理風水、經濟地理風水、人文地理風水和自然地理風水的緊密結合,才是完整意義上的風水。
城市,明顯在更大層度上已擺脫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發達的交通,天空、地下、地上,像蜘蛛網一樣密布的道路,已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形成了網路式的交通便利,不存在象古代對單純水力的依賴和利用的局限。自來水的實現,完全克服了逐水草而居的事實。電、氣的實現,克服了對單一自然燃料——柴、草的依賴。如此等等,包括其它人為因素的實現,這些條件的實現,完全擺脫了人類對自然地理風水的依賴,也有力地證明科學更神奇的事實。
什麼叫風水?第一是能供人類生存的條件。第二是更優良的人類生存條件。第三、營利、生意,也就是選擇生意上的優良條件。多用科學頭腦思維。比如:惠州嘉逸園風水如何?——回答是:就是現代科技的看點,也就是現代科學技術的風水,比如:沒有鋼筋、水泥?能造那麼高的房屋嗎?沒有自來水,那裡有水嗎?沒有水,那裡能住人嗎?沒有水,風水再好,也就只是水中月,鏡中花。風水,風水,能滿足人的生存、生活條件是關健。又比如:有管道橫穿自家院上方影響風水嗎?——回答是:有管道橫穿自家宅院上方,如果處理不合理,影響視線和美觀。管道經過有妨礙今後空間再利用的可能(比如房屋再造加高就存在障礙),還有一個管道技術性問題(如管道技術性能不足,有安全隱患),這些都是屬於影響到風水的一種因素。其它意義層面上的風水影響不存在。多用現代科學思考更能說明和說清問題。
風水的實質用現代漢語表達就是:創造、選擇具有更優越的生存條件、生存優勢;合理利用自然客觀條件和規律;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要點;合乎力學、科學原理;合乎常識、邏輯,就是好風水。不存在令人費解的特別神秘風水!古代風水,實質就是正確選擇優越的自然條件,適應人類生存。不適合人類生存的地方,本人從見過的上百處遺址中的結論是:人類在那裡已被徹底陶汰,沒有再延續種群到今天。風水強調的就是有利、方便、實用,是更好地適合人類生存和生活。用傳統風水理論,切入現代建築設計領域,只怕是盲人摸象,用現代高科技術設計理論切入傳統風水領域應游刃有餘。對風水要有正確認識:比如植物,可以凈化空氣,美化環境,這些能促進人的身心健康,也就是植物有旺風水作用。身體健康,精力充佩,能掙大錢,不需要耗費醫葯費用,也就是植物有旺財的效果。從科學、正面認識更能說明問題。比如高層空氣好,衛生好,這是主要的。頂層,防滲漏,防雷擊的措施要有力,當然還存在其它需要注意的事項。風水只能提醒從多角度思考,技術層面的事,現代科技更精準。傳統建築是以中心中軸對稱理論為主。現代建築,以實用、功能為主。二者基礎不同。打個比方,在傳統古老建築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古老風水理論基礎,就象老式馬車駕駛技術,能用於指導駕駛現代汽車嗎?古代以自然風水為主,現代城市以人為風水為主,二者基礎也完全不同,怎麼能固守舊教條呢?如:服裝店收銀台吧台下想接個水管放個水糙便於洗杯子、在風水上不知有沒有什麼講究?——回答是:方便、舒適、衛生、安全就是好風水。反之就是壞風水。
又如:過門磚斷裂影響風水嗎?——回答是:引起房屋牢固性變化和結構性損害,就會影響到房屋風水。房屋的風水,首先就是房屋的實用性、耐用性和安全性,也就是房屋的使用壽命。
陽台前放消防水箱會影響風水嗎?——凡是對人類社會有益的事情,不會影響風水;只有對人類社會無益的事情,甚至有害的事情,才會影響風水。陽台前放消防箱,不妨害各類活動,是對房屋安全起保駕作用的,不可能會妨礙風水,是有益於風水。
用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的標准去分別評估考量各類事物。符合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就是好風水。相反,就會壞事,就是壞風水。風水布局再合理,談不上規整、對稱、必須、合理、舒服、實用、方便、有利、安全、美觀、衛生等條件,那隻能認為是怪論。風水再好,核心必須是要更好地適合人類的居住生活和生產活動。如:主卧的門開在背景牆上在風水上有什麼說法?——回答是:主卧的門開在背景牆上寓意、像征性的說法,到了現場可以臨機發揮。正大的道理為:合理、美觀、實用、方便、安全是正大道理。反之為邪門歪道。又如:風水學,門關應該安門左右邊哪個位置?——以方便、實用為准。如果左邊實用、方便就安左邊,右邊實用、方便就安右邊。如果門關安上不方便、不實用,就不要安裝門關,叫多事,自找麻煩。凡是不方便、不實用、礙手礙腳、自找麻煩的事物,都是風水大忌。
規整:規整的含義是:合理謀劃布局,在繁復中見精神。就是要有統一整齊規范標准,整齊劃一,不能七零八亂。現代城市和農村中,那些混亂建築,相互抵消,互相矛盾,從風水的角度論,零亂無序,從事實上看,哪裡存在更多貧窮和貧困。如:我家原來是東大門,現在改為南大門,但是西邊地勢高,一到下雨天,雨水就從門前過流,而且還沖刷西南牆角,這是什麼風水,求解——回答是:地形不整齊、不規范。要對地形進行必要整理,使下雨流水規范有序。現在的狀況是流水似無頭的蒼蠅,亂竄。為水流無序,或為流水亂竄。風水如此,人事會相因如形。
對稱:對稱的核心實質內容是要有中心和重點;由房屋的有中心和重點,誘道人文、行事、為人要有中心和重點,也就是人性要有主心骨,不能是糊塗蒼蠅。傳統風其實就是對稱理論,是受自然和人體美的啟發而建立起來的一種風水美學觀。從圓、方、正這些角度思考,人體其實是一不規則的凹凸形體,但人體有一主要美學特徵就是左右對稱,作為天人合一的風水觀,在傳統建築中體現的基本核心就是:左右對稱,前後對稱,在對稱中求取平衡。
必須:一、是指這些結構和設置必須要,不是多餘,是不可缺少的結構和設置。不是可要可不要;有,實質意義不大;沒有,對正常生活沒有影響的事物。這些結構和設置,是人類必須,服務於人類。二、把這些結構和設置換位置也不適合,也就說,必須是這樣。比如,鋪雙席,為什麼要鋪雙席?需要、必須、實用、舒服、喜愛、欣賞,風水必好。
家中磨砂玻璃隔兩間卧室影不影響風水?——回答是:此類問題以是否需要、必須作為衡量風水優劣的標准。家中磨砂玻璃是家中房屋和傢具的必要配置構件,不是有毒、有害物質,安裝牢固、安全,不影響風水。只有磨砂玻璃不是家中房屋和傢具的必要配置構件,是多餘配置構件,是有毒、有害物質,安裝不牢固、不安全,才會影響風水。
實用:比如窗戶只能在哪裡,採光效果好,就是好風水。放別的其它位置採光效果差,或根本就不採光,其實就是壞風水。又如:打井水井位置選取,用風水理氣的方法位置選得再好,但如果不出水,徒勞無功,完全失去意義,因此打井必須首先選擇保證能出水的位置,這就是實用。又如:床頭靠窗,化解掛銅葫蘆、五帝銅錢好嗎?————沒有實用價值。如果沒有防盜安全網或窗,床頭不能靠窗,不安全。把古今中外歷代所有皇帝的錢都找來掛上也不解決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安裝防盜安全窗,可抵除掛一萬個皇帝的風水錢。又如:卧室內放個浴桶風水有什麼不好? 回答是:物品能放在它應該放的地方,肯定最好。卧室內放個浴桶,肯定不是浴桶該放的地方。但事情總是有常就有變,在變通行事更合適的情況下,只要不影響、妨礙正常通行和活動,不影響風水,也可以放在卧室內。又如:坐北向南的兩進鋪位,我想一邊封玻璃,一邊安裝玻璃門,請教大師,封那邊,留那邊做門好?——回答是:我不在現場,不能肯定回答,只能原則回答:一、方便出入。二、根據房屋空間和房屋用途(也就是根椐房屋准備做什麼),本著合理利用空間、方便實用的原則,二者綜合考慮門安裝那一邊。
最後關於什麼叫風水?還可以從其它不同的方向去理解和定義:
為了不傷害失敗、受災的當事人的自尊心,為了不往失敗、受災的當事人的傷口上撒鹽,為了不往失敗、受災的當事人的心頭上扎針,給予這些人合理的心理安慰,風水學又可稱為「退步台階學」。很多明顯是主觀失誤造成的悲劇,很多明明是主觀「無可奈何」的悲劇,如果再從主觀上找原因,無疑對當事人的心理是一種再次傷害,而悲劇當事人往往對悲劇的發生總是耿耿於懷,不能釋疑,這時風水術總是會導引人們從客觀外界找原因,就是客觀外界中找不到原因,也可以從「無形的風水術語」定義中找到合理的解釋,其實也就是誘導當事人找一找合理「下台階」的理由,排解當事人心頭的痛傷。風水的這種替人「找台階」方式,從客觀上評估,也可以起到一定層度的對某種心理釋懷的作用,但從風水學發展的角度論,具有極大的負面消極作用,嚴重妨礙、干擾個人主觀努力和奮斗,導致風水學的後果總是失敗。
為了將主觀責任歸罪於客觀,風水術又可以稱為「潑皮無奈術」。如明明是貪污受賄而獲罪,風水術可以定義為「財星犯刑沖而帶天羅」;明明是因財而生災,風水術可定義為「財殺並見而遇鬼」。總之,當事人「無過」,而是風水「出錯」。這種把主觀責任導演歸罪於客觀,其有利方面可以從客觀上起到緩解思想包袱、滿足某種虛榮心的作用;但從另一方面思考,它誘使人們不從個人主觀方向找原因,不從個人主觀方向努力,而把責任向其它方向推卸,這也正是風水術的最大缺點、錯誤和軟肋。
由此又聯想到另外別的場景。一個天高氣爽的秋天,一位可愛的母親帶著自己心愛的寶貝在室外遊玩,寶貝不慎,重重跌了一跤,大聲嚎哭,這位可愛的母親迅速將寶貝扶起來,心疼地愛撫著又輕輕拍了拍寶貝身上的灰塵,然後,這位可愛的母親對著地頭,用雙腳狠狠的連蹬帶踏了數次,邊蹬邊說:「這該死的地頭,害得我的寶貝摔跤,回家拿鋤頭來將這塊地頭挖掉,免得寶寶再摔跤」。這時,那位心愛的寶貝睜開淚眼,抽氣了幾聲,也答話了,邊哭邊說:「快回家拿鋤頭來,一定要挖掉」。於是那位可愛的母親帶著心愛的寶貝回家找鋤頭去了。這就是風水的某些作法的真實寫照和縮影。
我家祖墳坐北朝南, 西北方十米內有口井中間有條路 , 這口井影響祖墳嗎?——對於一定能出「天子帝皇」的風水寶地,墓地西北十米遠有井肯定風水有影響。原因是對於天子帝皇來說,天天處在高危、眾矢之鏑的位置,任何地方少有差錯,都會萬箭穿心,掉入萬世不竭的無底深淵,慘像肯定目不忍睹。對於平民百姓來說,墓地那怕隔二、三米有井或無井都無所謂,因為平民百姓不怕掉入萬世不竭的無底深淵,也從來不耽心怕摔得粉身碎骨,原因是平民百姓本身就身處淵底,再也不怕往更深處掉,因此再也不會發生粉身碎骨的事。所以人們又將風水術稱為「帝皇術」;風水學稱為《帝皇學》。
要想真正懂得什麼是「風水」這二字的含義,最好去中國的西北大沙漠和高原去親身體驗一段生活,親身感悟,才能感觸到什麼叫風?什麼叫水?西北大沙漠,千里無人煙,草木不生,找不到水源,氣溫偏低,人類和一切生物均無法生存;對比之下,中國的東南方的濕潤、溫暖氣候條件下,一顆種子放在石頭上都能生根發芽,生長出可愛的植株,你就會知道,什麼是生命成活的真正動力——那隻有水;現在的那些大沙漠,只要水源蓄藏達到一定飽和層度,在極短的時間內,沙漠就會變綠洲,生機勃勃。到了高海拔地區,高原反應嚴重,呼吸困難,就會想到,低海拔地區的空氣是多麼的宜人,也就會想到空氣——即風的存在是多麼的偉大。
風水,也就是某種禁忌。中國人有中國人的特定禁忌,外國人有外國人的特定禁忌,各民族有各民族的特定禁忌。中國人的特定禁忌叫風水,外國人的特定禁忌不一定叫風水,但不等於外國人就沒有特定禁忌。禁忌的起因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形成,起因於習俗,起因於對某一事項的看法,起因於對某些動植物的忌諱,起因於某些文字、文化含義、寓意的忌諱……等等,比如由「困」字「囚」字解釋出來的圍牆院內不能有「樹」有「人」就是典型的戲說;門窗要小,不能太大,太大漏財,這是由缺少木材的地方演進出來的一種禁忌習俗;紅色化煞,是源於某些動物對紅色特別畏懼而演進過來的禁例;床頭不能向西,源於佛、道文化的「人死是超度解脫,超度到西方極樂世界,西方是人的死亡歸屬地」等等。「西方是人的死亡歸屬地」,又源於對日出日落的現象的演譯思考,既然日落是一天中太陽的歸屬,人的一生也像太陽一樣光輝,歸屬於西方極樂世界。其它附會此禁例的說法是圍繞這一禁例,做更進一步的闡釋而存在的……等等;源於神話,如桃木能避邪就是典型的由神話傳說而流傳;源於酷暑難熬,西曬房就有許多「煞」的編排;源於天寒難敵,西北門、窗禁忌頗多……如此等等。為了能更好地「從客觀外部」找原因和答案,而「不從主觀內在傷痛的心上撒鹽」,門、窗外,視野能見到的尖、角、獨豎、交叉、弓射物體,石頭、破碎山體,自然而然就是犯「煞」犯「邪」的實物例證。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門、窗外視野能見的尖、角、獨豎、交叉、弓射物體,石頭、破碎山體,找到一兩處這些特徵肯定十分容易,人們在最困難的時刻,找到了一兩件不屬於自身主觀而屬於客觀存在的危害物,心中的平衡、舒服感是必定有的。
禁忌,有些是合理、科學的,有些是相因成俗,不代表全部是合理、科學。如:迷信的說法,懷孕了不能定做衣櫃?——這種習俗,只能認為在極少數地方和人群中有這種禁例,不能代表普遍。懷孕期間要以安靜為主,家中不宜搬動物件和進行修建等,是有現實實例為證;但不代表在外定做衣櫃都不可以,定做後不立即搬入家中是可以的。有這類禁例,要區別對待,理智處理,用現代科學知識和日常生活常識去思考和解釋更合理
❺ 惠州城區環境好的餐廳求推薦
惠州。請相信我這個在惠州住了5年的四川朋友。惠州,有三好。一好,人文地理好;二好,發展潛力好;三好,生態環境好,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還有,,,,,已經夠了吧!我以後就要把家安在惠州,到時我們還可以成為鄰居哦!
❻ 廣東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一、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1、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4、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5、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1、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 。
2、廣東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語言認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遷的中原漢文化)、海外文化(即舶來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其內涵豐富多彩。
4、廣東文化涵蓋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又分為廣府文化、廣東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能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
(6)惠州惠城區人文地理擴展閱讀
廣東省行政規劃特徵為:
1、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梅州、河源。
2、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3、廣東省下分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