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國家地理探險失落Z城看到了降落傘,手電筒gps也提示就在那裡,可就是揀不起來
bbb
⑵ 求國家地理探險失落之城第八個場景伸縮望遠鏡在哪裡
字母N在Z城的西面。 你想像一下站在字母Z的左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即左邊)看一下,Z就變成N了。
⑶ 「失落之城」的黃金是什麼
在血與火的戰爭中,古老的文明曾經一度消失;在探險家和旅遊者的踐踏下,美麗的古老又面臨新的危機。如果黃金和財富是自詡文明的殖民者所追求的唯一目標,那麼現代社會的文明人們,應該更多地反思一下關於自然環境和歷史文化的許多問題了,畢竟那才是真正的人類生存之「根」。在那「古老的山顛」
馬丘比丘古城遺址位於今秘魯境內庫斯科城西北112千米處,整座遺址巍然高聳在海拔約2280米的瓦納比丘山顛,而馬丘比丘在當地人的語言里,正是「古老的山顛」的意思。美國探險家海勒姆·賓海姆最初發現它的時候,因為無法知道它的確切名稱,只好以山的名字來命名。古城的兩側都是高約600米的懸崖,崖壁下是飛流急湍的烏魯巴姆河。因為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景觀,1983年時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成為旅遊勝地。
考古學家證明馬丘比丘始建於1440年左右,當時在位的印加帝國國王是帕查庫蒂(意為「地球震撼者」),但是他為什麼要在如此險要的地方建造這樣一座古城,卻至今是個謎。有人認為這是一座軍事堡壘,但敵人不會進攻這樣一座險而無用的城市;如果作為本國的據點,又沒有可靠的糧食和水源供應。也有人認為這是一座印加貴族的鄉間休養所,是貴族們度假或休閑的地方;但考古發現的規模龐大的宗教設施證明這更可能是一處宗教祭祀場所。那裡沒有大規模的生活設施,並不適合居住;而在墓葬區出土了大量的女性遺體,她們可能是印加人為太陽神獻祭的犧牲品,因為女性被認為是太陽的貞女,這更說明馬丘比丘是一座進行祭祀的大祭壇。
馬丘比丘古城共有建築遺址140餘處,包括三個作用不同的城區:神聖區、通俗區和祭祀、貴族區。神聖區是太陽神的建築,包括神像、神廟、神殿和拴日石等;通俗區是維護城市建築的人所居住的地方;祭祀、貴族區則是主持祭祀和過往貴族的臨時住所。城中有100多處階梯,都是由整塊的巨大花崗岩鑿成;還有大量的水池、水道和溝渠等,以及一大片蔬菜田。
馬丘比丘依山起勢,是一個建築學上的奇跡。據說馬丘比丘一帶的山勢像一張仰望天空的印第安人的臉,而馬丘比丘所在的最高峰瓦納比丘峰正是這張臉上的鼻子。建造城市的人沒有從「鼻子」上取用一塊石料,都是從周圍山間撿來碎石加以切割,然後築成。當時的切割技術已經非常高明,現存城牆上的石塊間縫隙還不到一毫米寬,連鋒利的匕首都插不進去;石塊與石塊之間連灰泥都沒用,純粹的堆砌而成。找回「失落的城市」
自馬丘比丘建城到16世紀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侵入印加帝國,馬丘比丘一直有人居住,但人數不多,熱鬧的時候也就是1500人左右,除了維護城市建築的人,就是過往的貴族遊客。早在1532年時,西班牙人弗朗西斯科·皮薩羅卑鄙地抓獲並殺害了印加帝國的最後一位國王阿塔瓦爾帕,然後攻入首都庫斯科,四處燒殺劫掠,戰火波及到馬丘比丘,這座邊遠的山城也難逃劫數,隨著印加帝國一起毀於戰火。馬丘比丘從此破敗,此後400年間無人問津,甚至沒有人知道。直到1911年,美國探險家海勒姆·賓海姆在一個銅板雇來的向導的帶領下,再次發現了這座已經沉睡了400年的古城。1913年4月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對此進行了專題報道,馬丘比丘由此名聲大振。
1911年,印加帝國末代國王的失蹤寶藏正在攪擾著尋寶者的美夢時,海勒姆·賓海姆也在此時踏上了尋寶的旅程。起初他是為了尋找傳說中一座叫做維爾卡班巴的城市,據說那裡是曼科的最後據點,印加人的寶藏就藏在了那裡,但他徘徊數月未能如願。正在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哪知柳暗花明又一村,在烏魯巴姆河的河谷中,他遇見了一位當地人,只出了一個銅幣,就在那位當地人的帶領下找到了這座舉世震驚的印加古城。雖然這里沒有發現黃金寶藏,但他已經心滿意足了。回國後他以「失落的印加城市」為名出了一本專著,介紹了他的發現和這座古城遺址的概況。截至1915年,賓海姆又數次來到馬丘比丘,他始終不確定自己找到的是維爾卡班巴還是馬丘比丘,但他的大作還是一路暢銷,引起轟動。人們理所當然地認為他是發現馬丘比丘的第一人。
但在2002年的時候,另一位長期研究印加文明和庫斯科遺址的學者西蒙·韋伯聲稱最早發現馬丘比丘的另有其人,他在城中某處岩石上發現了幾個簽名,「Enrique Palma,Gabino Sánchez」和「Agustín Lizárraga」,簽名的時間是在1901年7月14日。這可能是幾個秘魯的當地人,無意中在遊玩時發現了古城,韋伯由此認為賓海姆為了搶頭功掩蓋了當時的事實。但這種爭論其實是沒有必要的,即使有人先賓海姆一步來到馬丘比丘,但是並沒有留下任何有關的記述或研究成果,人們還是通過賓海姆的著作才開始了解這座古城,真正的發現者應該說是他。拯救「空中花園」
1981年秘魯政府將馬丘比丘古城遺址及其附近地區約326平方千米劃為「歷史保護區」。這里的自然生態環境也是別具一格的,矗立的山峰和深邃的峽谷,以及漫山遍野的蘭花,都與神聖的古城建築一起成為人們旅遊觀光的重要內容。當純白的蘭花開滿古城的街頭巷尾時,人們感慨地說這才是真正的「空中花園」,於是馬丘比丘又多了一個新的外號。前來朝聖或觀光的旅客絡繹不絕,據說每年都有大約6萬名朝聖者沿著傳說中的印加古道,從庫斯科徒步趕來禮神,那大概需要三天三夜的艱難跋涉,所過之處皆是崇山峻嶺。2003年秘魯政府公布的數字顯示,僅此一年中馬丘比丘的遊客即達40萬人。繁榮的旅遊事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益,馬丘比丘每年帶給秘魯政府的是至少310萬英鎊的財政收入。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大規模旅遊帶來的對遺址的嚴重損壞表示擔憂。大量的遊人踩踏造成了對馬丘比丘古建築的破壞,公共旅遊車和私家車所排放的污染性氣體也影響了周圍一帶的環境,並對古建築造成了很大程度的腐蝕。同時,隨著旅遊業的興旺,周邊的城鎮開發造成的商業喧囂已經使馬丘比丘不像是一座懷古城市,更像是一座商業集鎮了,到處充斥著各種食品和紀念品的叫賣聲。
而最嚴重的還是,由於周圍植被的破壞,在雨季雨水泛濫的季節,馬丘比丘面臨著致命的山體滑坡危險。這已經在其附近的一座叫做阿瓜卡連特(意為「熱水」)的小鎮發生過一次,並且造成了十幾人死亡。並且馬丘比丘所在瓦納比丘山體的裂縫也越來越嚴重,這都使得馬丘比丘隨時可能毀於一旦。地質學家在馬丘比丘及其周圍地區共發現了7處地質缺陷,根本原因即在於地層松動和斷裂,隨著越來越多的遊人踩踏,馬丘比丘也面臨著緩慢移動、下陷和坍塌的危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秘魯政府提出了嚴重警告,如果不盡快設法解決這些問題,馬丘比丘將被開除出《世界遺產名錄》。
秘魯政府最關心的當然還是經濟效益,但如果不能夠保護旅遊資源實現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這種經濟效益是盲目和短暫的。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督促和世界人民的熱情呼籲下,秘魯政府最近終於決心拿出7000萬英鎊用於對古城遺址的修繕和保護工作。我們希望這座在戰火中淹沒過一次的古城,不要再在本國政府的手中重蹈覆轍,也希望這座奇跡般的「空中花園」能夠永遠矗立在人類歷史的天空中。
⑷ 國家地理探險:失落Z城 字母N在哪
字母N在Z城的西面。
你想像一下站在字母Z的左邊(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即左邊)看一下,Z就變成N了。
⑸ 求國家地理探險失落之城攻略
失落之城攻略:
一、水晶石獲取攻略:
在《失落之城》游戲中,進入失落之城返回場景18游戲界面之後,看見左邊牆上的碎石板拼圖,點擊放大。
接著,我們看見拼圖上面已經有了三塊石板,首先將左下角的物品欄打開,選擇物品欄中的碎石板,將碎石板裝在拼圖上。發現中間少了一部分,好像是一把鑰匙,又好像是一條魚的圖形,好像跟物品欄中的魚形鑰匙一樣的圖形,選擇魚形鑰匙,將魚形鑰匙放入石壁拼圖上。
將碎石板拼圖完成之後,我們看見牆上裡面有一塊水晶石,接著點擊獲取水晶石。
二、獲得銀獅子鑰匙攻略:
在《失落之城》游戲中,進入場景14後,哇!怎麼連石瓮都冰住了,還有出現裂縫了,首先選擇物品欄中的錘子,然後在點擊石瓮,使用錘子將石瓮打破;
接著,我們將石瓮打破之後,接著我們點擊石瓮,將石瓮畫面放大;
接著,我們會看見石瓮裡面有一把銀獅子鑰匙,接著點擊獲取銀獅子鑰匙。

(5)國家地理探險失落之城箭頭在哪擴展閱讀
游戲背景:
冒險進入未知之地,對於那些大膽和熱愛冒險的人來說,有許多失落之城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和探索。人們的探險足跡將輾轉喜馬拉雅山脈、巴西熱帶雨林、荒蕪的沙漠、古火山甚至是海神尼普頓的領地。
當然,人們不可能在有限的資源下去到所有的地方,所以玩家必須選擇其中一些展開冒險而把其他的留給玩家的對手。那些有這充足信心的人將有可能獲得更多回報,但同時也會承擔更高的失敗風險。玩家需要做好平衡資源與探險之間的平衡,探險太多會導致資源不夠,太少的話會承擔較小的風險,但卻不會獲得勝利!
⑹ 單機游戲國家地理探險:失落的Z城那長笛怎麼找啊
在船邊上,點點就找到了
⑺ 國家地理探險:失落Z城吉普車怎麼修啊
不會啊
⑻ 國家地理探險:失落Z城 螞蟻在哪
在空地上
⑼ 國家地理探險:失落Z城 7把鑰匙最後兩把撿不起來~誰知道
滑鼠焦點在手電筒最左邊,多試幾次就好
⑽ 國家地理探險:失落Z城那個被蛇咬傷的男孩怎麼救啊每次都沒他復發的快
先用紗布擦,再用消炎要擦紅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