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中國瀵泉
A. 渭南的地理環境
截至2002年底,查明有資源/儲量的礦種共51種。其中儲量大、易開採的20多種。煤、鉬、金、石為優勢礦種。素有「黑腰帶」之稱的渭北煤田綿延200千米,年產煤炭千萬噸以上,開發利用規模居陝西省之首;鉬礦已探明儲量1,000,115金屬噸,居中國第二位;金礦石探明儲量21.7萬金屬噸,占陝西省48.4%;地熱水和醫飲兼用礦泉水資源豐富,其中大荔礦泉水日出水5.6萬噸,被譽為「中國之冠,世界罕見」。能源礦產4種,金屬礦產8種,稀有、稀散、稀土元素8種,非金屬礦產31種,礦產地238處。已探明並列入儲量表的礦產38種,產地221處。鉬、鉛、銅、鈮、硒5個礦種儲量居陝西省第1位,其中鉬居中國前3位;鐵、鋁土礦、錸儲量居陝西省第2位;金礦儲量居陝西省第3位;煤、大理石和石墨儲量居陝西省第4位。 煤層氣分布在澄合、韓城礦區1000平方公里范圍內,預測韓城礦區煤層氣資源總量2080.27億立方米,預測可開采儲量為1907.66億立方米。
金屬礦產
黑色金屬礦產主要是鐵礦,具有規模小、品位低、埋藏淺、組分單一的特點。礦區3處:韓城市陽山莊鐵礦、潼關太要鐵礦和華陰市鐵岔溝鐵礦。中型礦床1處,小型礦床2處。截至2002年底,保有儲量3312萬噸。
有色金屬礦產資源有銅、鉛、鉬、鋁土礦和鎢礦共5種,產地13處,前4種礦產有探明儲量。
銅礦:礦區1個,即金堆城鉬礦之伴生銅礦,截至2002年底,保有儲量18.7萬噸,是陝西省最大的銅礦。
鉛礦:礦產地3處,華陰市華陽川大型鈾鈮鉛共生的鉛礦1處,潼關縣蒿岔峪金礦伴生鉛礦產地2處。截至2002年底,保有儲量61.9萬噸(鉛金屬量)。
鉬礦:產地6處,大型1處,中型2處(與鈾礦共生1處)、礦點3處。陝西華縣金堆城——洛南縣黃龍鋪鉬礦田位於小秦嶺西北端華山南坡,面積約100平方公里。華縣金堆城鉬礦床、桃園鉬礦床為礦田的重要支柱。截至2002年底,保有資源儲量88.25萬噸。
鋁土礦:產地2處,截至2002年底,資源量59.9萬噸,分布在渭北韓城市、澄城縣一帶,均為小型礦床。貴金屬礦產主要是金、銀礦。金礦是渭南市優勢礦種之一,截至2002年底,礦產地26處,有砂金1處。岩金主要分布在小秦嶺金礦田西段,以潼關縣分布最多,華陰市和華縣也有分布。截至2002年底,保有資源/儲量約23噸(金屬量)。金礦大多伴生有銀、銅、鉛、鋅、硫等礦產。銀礦資源主要以伴生礦形式出現,保有資源儲量為15噸(金屬量),獨立銀礦點僅2處,位於華縣白花嶺及木子溝。
非金屬礦產:冶金輔助原料礦產主要是耐火粘土和熔劑白雲岩等。
耐火粘土:有中型礦產地1處,為澄城縣三眼橋礦區;礦點1處。截至2002年底,保有資源儲量339.5萬噸。
熔劑白雲岩:中型礦1處,為韓城市陽山莊熔劑白雲岩礦區;礦點1處,為蒲城堯山白雲岩礦。化工原料礦產共有5種,分別是硫鐵、磷、鹽、泥炭、腐植酸煤,產地15處,僅有硫和腐植酸煤有探明儲量。
硫鐵礦:分單一硫礦和伴生硫礦。單一硫礦主要分布在澄城縣、蒲城縣,有小型礦床1處和礦點1處。截至2002年底,澄城縣三眼橋硫礦黃鐵礦資源儲量134萬噸礦石,停采。伴生硫礦有3處,截至2002年底,保有資源儲量2206.1萬噸硫,金堆城鉬礦中伴生硫礦佔2204.1萬噸硫。
磷礦:礦點1處,為潼關縣玉石峪磷礦點,含礦層西起潼關李家村鄉的玉石峪,向東經桐峪,延至河南境內。另外,韓城市陽山莊鐵礦中的磷灰石亦可綜合利用。
鹽礦:礦點4處,主要分布在富平、蒲城、大荔,以富平鹵泊灘為主。
泥炭:礦點2處,分布於渭南市城區南約13公里~15公里處。臨渭區奓寺、嚴琛坡一帶泥炭礦資源遠景儲量為681.72萬噸,另外還有臨渭區大王鄉泥炭礦。
腐植酸煤:礦點2處,蒲城縣蔡鄧腐植酸煤礦探明儲量211萬噸,地質工作程度低。建築材料及其他非金屬礦產有20餘種,探明儲量的主要有水泥用灰岩、飾面用大理岩、石料片麻岩等。另外還有花崗岩、蛭石、石墨、硅石、高嶺土等。
水泥用灰岩:礦區9處,截至2002年底,資源儲量5394萬噸,主要分布在中、北部的韓城、蒲城、白水、富平一帶。
飾面用大理岩:在富平、華縣、潼關有分布,富平縣老廟蘭山大理石礦屬中型礦床。潼關—華縣一帶太華群中的大理岩易於露天開采,遠景較好。截至2002年底,保有資源儲量533萬立方米。 以溫泉形式出露地表,已知的有蒲城袁家坡溫泉,水溫27℃~31℃;湯里溫泉,水溫26℃~34℃;常樂溫泉,水溫43℃;合陽洽川瀵泉,水溫29℃。20世紀90年代以來,通過勘探與開發結合,獲得了一些成果,如:渭南市迎賓館、煤田129隊、兵工051基地地熱井。
境內地熱水水面高程在海拔380米左右,故被稱為「380」奧陶系灰岩水,分布在合陽、澄城、蒲城、大荔、韓城、白水、富平7縣(市)境內。據省煤炭和地質部門勘探資料,年可開采量1.25億立方米~1.57億立方米。位於合陽縣洽川鎮附近黃河岸邊的瀵泉,是一個有7處出水的上升泉群,分別呈南北向北東向排列,出露於黃河心灘及漫灘上,總流量達3485.78立方米/小時,高程為348米~352米,水溫29℃~31℃,礦化度小於1克/升,流量穩定,水化學類型屬重碳酸—硫酸氯化物型,與區域奧陶系灰岩地下水的水質相同。1986年洽川鎮農民利用地處瀵泉附近的地下水資源,自籌資金打成9眼自噴地熱水井,出水量150立方米/小時,澆地333公頃。1990年10月在獨店鄉秦南村鴻溝打成1眼機井,井深480米,涌水量80立方米/小時,經省有關部門檢測屬天然礦泉水 。
位於澄城縣交道鄉西塘村西坡下洛河幹流東側的溫泉,涌流量1.43立方米/秒,年涌水量達4508.65萬立方米,水溫29℃。同時,礦區也有出露。權家河煤礦年涌水量770萬立方米,董家河煤礦年涌水量310萬立方米。三處合計年涌水量5589.65萬立方米。蒲城縣沿洛河的東陳鎮袁家坡、永豐鎮溫湯村和平路廟鄉常樂村都有溫泉出露,水溫26℃~43℃,總流量2.2立方米/秒,水化學類型屬重碳酸—鈉鎂型,礦化度0.9克/升。水位高程360米~375米,屬奧陶系灰岩斷層裂隙水。大荔縣洛河南岸段家鄉育紅村北一級階地打成自噴溫水井4眼,水溫41℃,單井涌水量239.9立方米/小時~588.5立方米/小時,日涌水量5.4萬噸,自噴水壓高出地面29米,礦化度0.97克/升,水化學類型屬碳酸、重碳酸—鈉鈣型。經國家鑒定為醫、飲兼用型優質天然礦泉水。2002年,大荔洛北已有18個鄉鎮240個行政村的40萬人飲用上優質礦泉水。渭南市政府招待所地熱井,井深2451米,水量55立方米/小時,實測井口水溫為92℃,水質屬C1-Na+型水,為優質醫療保健熱礦水 。 野生動物300多種,受國家保護的丹頂鶴、黑鸛、青羊、大天鵝等23種珍禽珍獸馳名全國。人工飼養的畜禽20多種,其中秦川牛、關中驢、奶山羊等量大質優。
渭南市植被區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林木區系成分主要為華北和西北的溫性、寒性樹種。全市有野生維管植物190多科800多屬2500種。栽培植物150種,其中糧食作物17種,經濟作物7種,蔬菜作物39種。中葯材215科931種。野生動物360種。家畜家禽48種。農業昆蟲12目109科1800餘種。各種微生物125種。喬灌木61科147屬389種。藤木植物主要有柴藤、葛藤等。草木植物繁多,野生果樹17種22個品種。人工栽培干鮮果樹20種226個品種。四旁綠化樹種20多種。觀賞植物50科120屬400種1000多個品種。據統計,全市具有價值較高或有發展前途的植物631種。這里所選錄的種類,僅以現階段利用價值較高的野生植物為主;對少數價值高的特種經濟作物和一般栽培作物而有新用途者也適當選入;同時,也收錄了一部分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種類。 渭南除黃、渭、洛三大過境河流外,還有發源於秦嶺的沋河、赤水河、羅夫河、潼河等。
主要還有千河、漆水河,石頭河及發源於北部山區的大峪河、滹水河、白水河、盤河、芝水河、孔走河等。 渭南市水資源總量20.06億立方米,佔全省水資源總量的4.4%。其中分布於黃龍山區0.74億立方米,渭北高塬溝壑區2.55億立方米,渭北台塬區4.57億立方米,渭河平原區6.63億立方米,渭河南塬區1.32億立方米,秦嶺山區4.25億立方米 。
地表水資源:渭南市多年平均徑流量8.88億立方米,佔全省地表水資源量的2.11%。平均徑流深67.6毫米,較全省204毫米平均徑流深低136.4毫米。境內因受降水的地域分布與地形、地貌等下墊面因素的綜合影響,年徑流與年降水的分布規律基本一致。南北呈帶性差異,徑流深由南、北山地向渭河平原遞減。秦嶺山地年平均徑流深325毫米;渭河南塬年均徑流深103毫米;北部黃龍山區年均徑流深85毫米;渭北台塬區年均徑流深37毫米;渭河平原平均徑流深20毫米。
地下水資源:渭南市地下水和總補給量為15.08億立方米。其中降雨入滲補給10.69億立方米,河流滲漏補給0.81億立方米,渠道滲漏補給1.50億立方米,農田灌溉滲漏補給0.92億立方米,井灌回歸補給0.61億立方米,庫塘滲漏補給0.18億立方米,山前側向補給0.37億立方米。從年總補給量中剔除潛水蒸發量1.72億立方米,礦化度大於2克/升水量1.73億立方米,全市地下水有效資源量為11.63億立方米。分布於黃龍山丘區2.12億立方米,渭北台塬區2.71億立方米,渭河平原區4.51億立方米,渭南塬丘區1.14億立方米,秦嶺山嶺區1.16億立方米。境內地下水可開采量為埋深小於100米,礦化度小於2克/升,井深小於300米等條件下的水量,選用平均開采系數0.571,全市地下水可開采量為6.56億立方米,佔地下水有效資源量56.4%。 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349.01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02.38億元,增長4.7%,占生產總值的15.0%;第二產業增加值743.23億元,增長15.3%,佔55.1%;第三產業增加值403.40億元,增長9.6%,佔29.9%。人均生產總值25327元,比上年增長11.7%。
全年非公有制經濟增加值623.43億元,占生產總值的46.2%,比上年提升0.6個百分點。 渭南市已形成了糧食、棉花、蘋果、烤煙、花生、秦川牛、奶山羊、籠養雞、生豬、漁業10大商品基地。2013年糧食播種面積520千公頃,比上年下降0.3 %。其中,夏糧293千公頃,下降1.6%;秋糧227千公頃,增長1.5 %。糧食總產量211.17萬噸,下降5.9%。其中,夏糧97萬噸,下降13.9%;秋糧114.16萬噸,增長2.3%。
2013年渭南市蔬菜面積113.40萬畝,比上年增長2.0%,產量225萬噸,增長5.0%;水果面積260.4萬畝,增長4. 7%,產量283.10萬噸,增長0.4%;瓜類面積52.70萬畝,增長11.9%,產量130.99萬噸,增長11.4%。
2013年大牲畜出欄8.32萬頭,較上年增長0.1%,其中牛出欄8.28萬頭,增長0.2%,豬、羊、家禽分別出欄251.64 萬頭、60.26 萬只、968.80萬只,同比依次增長5.0%、4.6%、4.1%;年末大牲畜存欄28.56萬頭,較上年增長0.6 %,其中牛存欄28.45萬頭,增長0.6%,豬、羊、家禽存欄依次為216.30萬頭、102.70萬只、1199.93萬只,分別下降0.1%、4.7 %、5.9%。肉、蛋、奶產量分別為21.57萬噸、10.52萬噸、39.26萬噸,依次增長4.6%、4.8%、3.8%。 2013年實現工業增加值656.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03.30億元,增長16.3%。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總產值1728.47億元,比上年增長8.1%。其中,重工業1514.26億元,增長8.6%;輕工業214.21億元,增長4.2%。八大支柱產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687.05億元,增長8.0%。其中,能源工業572.03億元,增長11.1%,化工工業127.70億元,增長11.1%;裝備製造業93.58億元,增長1.6%;有色冶金工業631.98億元,增長4.1%;食品工業157.07億元,增長3.4%;非金屬礦物製品業90.56億元,增長39.0%;醫葯製造業4.13億元,增長4.5%;紡織服裝工業10.00億元,下降19.5%。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455.51億元,同比增長1.0%;實現利稅65.05億元,下降8.2%;實現利潤19.71億元,下降23.3%;虧損企業虧損額29.22億元,下降8.7%。
2013年建築業實現增加值86.40億元,比上年增長12.4%。資質以上建築業累計總產值213.81億元,下降35%,其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140.48億元,下降46.7%。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共簽訂合同額373.40億元,下降4.1%。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370.73萬平方米,下降1.9%。 2013年完成郵政業務總量2.69億元,增長10.0%;電信業務總量8.60億元,增長6.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69.97萬戶,其中城市家庭28.93萬戶,農村家庭37.92萬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64.01萬戶,其中3G行動電話用戶35.92萬戶;年末固定及行動電話用戶總數133.98萬戶,比上年末增加9.43萬戶。電話普及率25部/百人。互聯網寬頻用戶數42.17萬戶。
201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7.23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其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消費品零售額226.60億元,增長22.3%。
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274.94億元,比上年增長17.8%;鄉村消費品零售額92.29億元,增長8.3%。 按消費形態分,商品零售額42.59億元,增長9.1%;餐飲收入324.64億元,增長16.1%。
2013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102.8%。八大類價格指數中,食品類價格上漲5.9%,居住類上漲1.3%,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8% ,衣著類上漲1.6%,煙酒及用品類上漲1.0%,交通和通信類上漲0.5%,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價格上漲2.6% ,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0.6%。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102.1%,生產資料價格指數101.9%。
2013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1522.40億元,較年初增加174.67億元,增長13.0%,其中儲蓄存款余額990.62億元,增加114.19億元,增長13.0%。金融機構貸款余額726.02億元,增加103.49億元,增長16.6%,其中短期貸款323.22億元,增加59.74億元,增長22.7%,中長期貸款361.21億元,增加59.71億元,增長19.8%。
2013年渭南市保險業保費收入40.57 億元,比上年增加5.16億元,支付賠款6.97億元,較上年多賠1.30億元。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1.19億元,賠付6.22億元;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9.38億元,賠付0.75億元。
B. 宋一丹的人物經歷
2002年,進入傳媒行業,擔任中央電視台電視紀錄片《萬古渭河》製片人導演。
2003年,參加拍攝國家科技部中央電視台科技農業《星火科技》欄目。
2005年,參加拍攝中央電視台農業頻道專題節目《每日農經》。 12月28日,出席「2005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
2006年3月15日,參加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3.15晚會。
2007年,為漢中市第四屆及第五屆諸葛亮文化旅遊節做現場報道,並出演中央電視台《直播訪談》欄目。2月4日,出演CCTV2公益特別節目《春暖》。
2008年1月27日,出席「2007CCTV 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盛典」。3月15日,參加CCTV-2經濟頻道3.15晚會。6月,錄制中央電視台國際頻道《國寶檔案》紀錄片。 9月25日,出席「2008年第二屆貢獻中國高峰會」。10月30日,參加《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年全國巡講》活動。12月5日,參加第八屆中國管理100年會頒獎盛典。
2009年,聯合香港鳳凰衛視,負責經濟話題欄目《大政商道》的媒體運營工作,並擔任香港鳳凰衛視中國業務(廣告)發展及合作部運營總監。2月14日,主持2008CCTV公眾調查社會活動和電視欄目《經濟生活大調查》。3月,參加拍攝鳳凰衛視財經評論性訪談節目《財智全攻略》。3月15日,出席中央電視台3.15晚會。4月1日-4日,參與拍攝CCTV經濟頻道特別節目《直擊G20》。6月,參加鳳凰衛視網路視頻聯播欄目《中國名片》。
2010年11月,參加CCTV年度《三農人物》評選活動。同年,出席年度中國農業銀行杯CCTV2010年度三農人物頒獎典禮,獲候選人提名。
2011年1月15日-16日,擔任CCTV年度中國三農問題高峰論壇的運營工作。同年,出任中央電視台《聚焦三農》兩會特別報道工作。隨後,擔任中央電視台紀錄頻道跨年度紀錄片總策劃。
2012年,擔任中央電視台CCTV-12《見證》電視紀錄片《大長慶》的製片人兼總導演。
2013年,策劃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電視紀錄片《中國之路》。隨後策劃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地理中國》欄目2集《神奇的瀵泉》。6月,擔任CCTV-10科普類電視欄目《地理中國》欄目組導演及拍攝工作。 同年,策劃人民網《品牌強國》30分鍾人物訪談。
2014年,擔任電視紀錄片《滻灞長歌》的總導演。
2015年,中央電視台策劃CCTV10《凝固的風景·千年龍首之謎》、《凝固的風景·「龍眼」探源》、《赤水疊橋》、《無魚的河谷》。
C. 渭南有哪些旅遊景點
光陵,是唐穆宗李恆墓,位於蒲城縣。
橋陵,為唐睿宗李旦之墓,位於蒲城縣城西北15公里版的豐權山。
泰陵,是唐玄宗李隆基之墓,位於蒲城縣蒲城縣東北十五公里處。
韓城的文廟、司馬遷祠和墓、黨家村民居,合陽的洽川、處女泉,華陰的華山、西嶽廟(陝西故宮),華縣的少華山、潛龍寺、郭子儀祠堂,白水的倉頡廟,白居易故居,寇準故居等。
D. 謂南有什麼好地方能避暑
悠久的歷史、燦若星漢的文化與壯麗 的山川河流交相輝映,風景名勝薈萃,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
奇險峻秀的西嶽華山,傲居五嶽之首,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飛架,是馳名中外的融休閑、度假、娛樂、游覽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集山河川塬自然景觀與元明古建人文景觀之大成的黃河龍門旅遊景區,有 「北國小三峽」之稱;聞名全國的洽川風景名勝區,有160多平方公里的河灘濕地,有丹頂 鶴、黑鸛、天鵝、鴛鴦、灰鶴等11種國家一、二類珍稀鳥,成群繁衍棲息,被國家科委列為珍稀鳥類重點保護區。還有處女泉、瀵泉、福山翠柏以及現代宏偉的抽黃一、二級站等,是沐浴、療養、釣魚和旅遊的好地方。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的山川河流,使渭南的旅遊資源斑斕多姿,得天獨厚。著名的西嶽——華山風景區譽滿中外,奇險峻秀居五嶽之首,目前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已經建成,初步成為融休養、度假、娛樂、游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築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遊客可瞻仰、謁拜司馬遷祠墓,欣賞元代建築「禹王廟」,觀賞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築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別是全國重點文物---唐睿宗橋陵、唐玄宗泰陵,令遊客為修復了的盛唐石雕慨嘆不已,引發思古之幽情,激起振興中華之豪情;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名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大唐代國長公主碑》和《華山碑》、《蘇孝慈墓誌》,《大唐故金仙長公主志石之銘》、《高力士碑》、《義門王氏先塋碑》、《蒲城王氏祠堂碑銘》等,都是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為保護、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
E. 渭南哪些旅遊景點
悠久的歷史、燦若星漢的文化與壯麗 的山川河流交相輝映,風景名勝薈萃,形成了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奇險峻秀的西嶽華山,傲居五嶽之首,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飛架,是馳名中外的融休閑、度假、娛樂、游覽於一體的旅遊勝地;集山河川塬自然景觀與元明古建人文景觀之大成的黃河龍門旅遊景區,有 「北國小三峽」之稱;聞名全國的洽川風景名勝區,有160多平方公里的河灘濕地,有丹頂 鶴、黑鸛、天鵝、鴛鴦、灰鶴等11種國家一、二類珍稀鳥,成群繁衍棲息,被國家科委列為珍稀鳥類重點保護區。還有處女泉、瀵泉、福山翠柏以及現代宏偉的抽黃一、二級站等,是沐浴、療養、釣魚和旅遊的好地方。 優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歷史文化,壯麗的山川河流,使渭南的旅遊資源斑斕多姿,得天獨厚。著名的西嶽——華山風景區譽滿中外,奇險峻秀居五嶽之首,目前進出道路暢通,高空索道已經建成,初步成為融休養、度假、娛樂、游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勝地。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韓城,琉金映彩的古建築與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交相輝映,遊客可瞻仰、謁拜司馬遷祠墓,欣賞元代建築「禹王廟」,觀賞中國目前保存最為完整的元、明古建築群和被譽為「東方民居村寨活化石」的黨家村。宏大的渭北帝王陵墓群,特別是全國重點文物---唐睿宗橋陵、唐玄宗泰陵,令遊客為修復了的盛唐石雕慨嘆不已,引發思古之幽情,激起振興中華之豪情;全國第一批書法藝術名碑《雲麾將軍李思訓碑》、《大唐代國長公主碑》和《華山碑》、《蘇孝慈墓誌》,《大唐故金仙長公主志石之銘》、《高力士碑》、《義門王氏先塋碑》、《蒲城王氏祠堂碑銘》等,都是彌足珍貴的藝術珍品,為保護、傳承中華文化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