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

中國地理學會黃河分會

發布時間: 2021-02-23 21:02:20

❶ 林培的人物生平

林培,1928年9月17日生於湖北公安縣申津渡附近的農村,6歲於農村家族私塾受啟蒙教育,13歲於申津渡小學畢業後考入公安縣初中。1943年日本侵略軍侵佔公安縣,於1944年冬與幾位同學赴重慶學習,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回武漢繼續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考入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系(1952)年合並為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1953年畢業後到北京農業大學土壤農化系作研究生,由學部委員李連捷教授指導,從此開始了他的土壤地理學的研究生涯。1955年參加中國科學院黃河中游水土保持綜合考察隊,其研究生論文「呂梁山山地土壤垂直帶地理結構」就是由李連捷教授委託當時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所長馬溶之教授指導的,所以深受兩位土壤地理大師學術思想的熏陶。1956 年參加中蘇兩國科學院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連續3年(1957-1959)的大型綜合考察,是其學術思想成長的重要階段。1963-1966年協助李連捷教授組織北京山區綜合考察,並開始山區找水打井及改土豐產實驗,取得較好成績而受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好評。1972年與李連捷教授一同參加榆林地區毛烏素沙漠的研究。1973年開始參加由國務院指定的河北省曲周縣鹽漬土改良實驗,他主要負責執行農田建設規劃與農作物豐產實驗,由於成績突出,被授予了國務院「黃淮海農業開發試點獎」。1980年參與(後期主持)農業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農業遙感技術合作,成立了「北京農業大學農業遙感應用與培訓中心」及南京、成都和哈爾濱三個應用分中心。「六五」、「七五」主持「黃淮海平原低產土壤遙感調查」及「黃土高原遙感應用研究」,分別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1985年參與水利遙感中心的全國土壤侵蝕遙感調查,創立了土壤侵蝕的多因子定量組合制圖,1994年獲水利部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科委科技進步二等獎。1988年主持我國「尖兵一號」衛星和美國陸地衛星的TM影像對黃河三角洲的應用比較研究,分別獲農業部及航天工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1980年開始參加全國土壤普查的技術領導(華北區)和指導,1994年獲農業部「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先進工作者獎」。1980年和1982年先後指導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的北京順義縣冬小麥遙感估產項目及中央氣象局農氣所的全國冬小麥遙感估產項目研究,其成果獲中央氣象局科技進步二等獎。1992年開始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95年相繼入英國劍橋和美國世界名人字典(ABI)。他還編寫了《現代土壤調查技術》專著,主編了《區域土壤地理學》、《農業遙感》和《土地資源學》等部級統編教材,發表論文50餘篇。
林培曾任中國土壤學會及中國土地學會理事,中國地理學會遙感分會副理事長,北京農業大學全國農業遙感應用與培訓中心主任等職。

❷ 中國地理學會的會員信息

1.普通會員:具有中級職稱(或相當技術職稱)的地理工作者、與本會專業有關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地理科學愛好者。
2.資深會員:年齡在65歲以上,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曾(現)任本會理事或二級組織的主任、副主任職務的教授、研究員(或相當技術職稱);從事地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具有博導資格的教授、研究員;為我國地理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地理學家。
3.港澳台會員:居住在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永久居民,從事地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具有相當中級職稱以上或與地理專業有關的科技工作者。
4.外籍會員:從事地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學者,對我國友好並具有相當國內高級職稱的外國籍的地理科技工作者。
5.學生會員:大學地理專業及與地理相關專業的在校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關科研院所的在讀研究生。 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對本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3.優先參加本會舉辦的學術活動和取得有關學術資料;
4.擁有平等發表學術觀點的權力;
5.會員擁有退會自由。
具體內容:(1)會員每人每年可以免費獲得6期《中國地理學會會訊》;(2)有資格參加中國地理學會組織開展的各項評獎活動,包括「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等;(3)優先優惠參加中國地理學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包括組團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等;(4)優先優惠在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刊物上發表論文;等等。 1.提交入會申請表一份,須有二名會員介紹或本會秘書處、專業(工作)委員會、分會、省市自治區地理學會推薦;或加蓋本單位公章後,報請中國地理學會秘書處審核、組織推薦。
2.交納一寸照片一張,黑白、彩色均可;
3.首次申請須一次性繳納4年的會費;
4.由學會理事會(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按本會章程規定的會員條件審批;
5.由學會秘書處辦理收繳會費、製作發送會員證等手續。

❸ 哪些人可以加入中國地理學會

中國地理學會關於會員重新登記和吸收新會員的通知
為了建立健全會員檔案和管理制度、掌握會員人數,及時做好為會員的服務工作,在中國科協及國家民政部的要求下,1999年,中國地理學會第七屆常務理事會研究決定,對中國地理學會會員進行重新登記工作,在中國地理學會秘書處建立會員個人檔案,同時收取會費,並重新核發會員證。到2006年10月,已有6000多名會員辦理了重新登記或新入會手續,同時交納會費、辦理新會員證。但這與中國地理學會原有近20000名會員和全國20萬地理工作者(包括中學地理教師)相比,還有絕大多數會員沒有辦理重新登記手續以及90%的地理工作者沒有加入到自己的學術組織中來。為此,希望還沒有辦理重新登記手續的中國地理學會會員,盡快來中國地理學會學會秘書處辦理;同時,我們也歡迎符合條件的地理工作者或地理科學愛好者,以及在校高年級學生加入本會。

2004年5月在天津召開的「中國地理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對本會會員、會費等事宜作了新的調整。具體內容如下:

一、會員種類

個人會員,其中包括普通會員、資深會員、港澳台會員、外籍會員和學生會員。

二、會員條件

1.普通會員:具有中級職稱(或相當技術職稱)的地理工作者、與本會專業有關的科技工作者和管理人員、地理科學愛好者。

2.資深會員:年齡在65歲以上,滿足下列條件之一者:曾(現)任本會理事或二級組織的主任、副主任職務的教授、研究員(或相當技術職稱);從事地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具有博導資格的教授、研究員;為我國地理科學事業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著名地理學家。

3.港澳台會員:居住在香港、澳門和台灣的永久居民,從事地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具有相當中級職稱以上或與地理專業有關的科技工作者。

4.外籍會員:從事地理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的學者,對我國友好並具有相當國內高級職稱的外國籍的地理科技工作者。

5.學生會員:大學地理專業及與地理相關專業的在校高年級本科生、研究生,以及有關科研院所的在讀研究生。

三、會員權利

1.有選舉權、被選舉權和表決權;

2.對本會工作有批評建議權和監督權;

3.優先參加本會舉辦的學術活動和取得有關學術資料;

4.擁有平等發表學術觀點的權力;

5.會員擁有退會自由。

具體內容:(1)會員每人每年可以免費獲得6期《中國地理學會會訊》;(2)有資格參加中國地理學會組織開展的各項評獎活動,包括「全國青年地理科技獎」、「全國優秀中學地理教育工作者」等;(3)優先優惠參加中國地理學會組織的各項活動,包括組團出國參加學術會議和考察等;(4)優先優惠在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的刊物上發表論文;等等。

四、會員義務

1.執行本會的決議;2.維護本會合法權益;3.完成本會交辦的工作;4.積極參加本會的有關活動;5.按規定繳納會費;6.向本會反映情況,提出有關建議。

五、會費標准

1.普通會員:每人每年50元人民幣(中學教師每人每年可繳納30元人民幣);

2.資深會員:不規定繳納會費標准,會員可自願繳納或捐贈;

3.港澳台會員:每人每年50元人民幣;

4.外籍會員:每人每年50美圓;

5.學生會員:每人每年10元人民幣。

六、入會程序

1.提交入會申請表一份,須有二名會員介紹或本會秘書處、專業(工作)委員會、分會、省市自治區地理學會推薦;或加蓋本單位公章後,報請中國地理學會秘書處審核、組織推薦。

2.交納一寸照片一張,黑白、彩色均可;

3.首次申請須一次性繳納4年的會費200元/人(中學教師須一次性繳納5年的會費150元/人);

4.由學會理事會(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按本會章程規定的會員條件審批;

5.由學會秘書處辦理收繳會費、製作發送會員證等手續。

請將上述申請表、照片和會費一同寄到中國地理學會秘書處(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大屯路甲11號;郵編:100101;電話:(010)64870663、64889598;E-mail:[email protected])。

我會接到上述材料後,隨時將會員情況存入資料庫,並製作身份證樣式的帶有效期的會員證,連同會費發票一起交給會員本人會。

❹ 中國地理學會

中國地理學會(英文名: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縮寫:GSC)是由全國廣大地理工作者自願組成、在中華人民共和專國民政部屬依法登記注冊、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全國性、公益性、學術性的社會團體,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發展地理科學事業的重要社會力量。
學會掛靠在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理學會擁有全國會員2萬人,學會下設16個專業委員會、7個分會、6個工作委員會,聯系地方學會31個(未含台、港、澳),學會理事會設有分會:沙漠、冰川凍土、環境遙感、山地研究、長江流域開發、沿海開放地區研究分會。專業委員會: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地貌、氣候、水文、化學地理、歷史地理(附古地理組)、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世界地理、人文地理(附數量地理組)、海洋地理。此外,還有教育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對應國際地理聯合會委員會和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這些分會和委員會開展的工作,對地理研究和科學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❺ 如何加入中國地理學會

入會程序
1.提交入會申請表一份,須有二名會員介紹或本會秘書處、專業(工作)內委員會、分會、省市自治區地理容學會推薦;或加蓋本單位公章後,報請中國地理學會秘書處審核、組織推薦。
2.交納一寸照片一張,黑白、彩色均可;
3.首次申請須一次性繳納4年的會費;
4.由學會理事會(理事會閉會期間,由常務理事會)按本會章程規定的會員條件審批;
5.由學會秘書處辦理收繳會費、製作發送會員證等手續。

❻ 中國地理學會的組織機構

中國地理學會擁有全國會員2萬人,學會下設16個專業委員會、7個分會、6個工作委員會,聯內系地方學會容31個(未含台、港、澳),學會理事會設有分會:沙漠、冰川凍土、環境遙感、山地研究、長江流域開發、沿海開放地區研究分會。專業委員會: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地貌、氣候、水文、化學地理、歷史地理(附古地理組)、地圖和地理信息系統、世界地理、人文地理(附數量地理組)、海洋地理。此外,還有教育工作委員會、科普工作委員會、對應國際地理聯合會委員會和編輯出版工作委員會。這些分會和委員會開展的工作,對地理研究和科學普及起到很大作用。

❼ 對於中國地理怎麼學習

1.學會使用課本
教科書既是掌握知識、技能的工具,又是培養自學能力的依據。目錄提示著全書的要領和前後的聯系,要經常翻閱,以便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常看深思,抓住要點,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重視地理觀察
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怎樣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3.善於地理想像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像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4.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是地理信息的載體,它能將我們不能親眼見到的廣大地理環境變得一目瞭然。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徵、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於世界地
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5.要善於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①學什麼?如黃河及其水文特徵。
②在哪裡?如黃河流經的省區和流域范圍。 ③為什麼?如黃河的水文特徵是怎樣形成的。
④有何利弊?如怎樣評價黃河對我國北部地區提供的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
⑤怎樣協調好人地關系?如怎樣使人類與黃河的關系協調起來,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6.要勤於動手
經常用手寫,動筆畫,動手製作學具,這不僅使你心靈,還能使你手巧。 方法對頭,事半功倍,你將越學越愛學。
7.多看地圖
可以買一張世界地圖,一張中國地圖(特大的那種)分別掛在房間里,每天用心看看,
比如想一想到地圖上的某個地方去玩,那裡會是什麼氣候啊,首都在哪,都盛產什麼,什麼時候去氣候最合適,為什麼會形成那種氣候,以及那裡會有什麼著名的自
然景觀,怎麼形成的,這樣慢慢的就很有興趣啦,而且還可以擴寬自己的知識面。

❽ 《中國地理學會》 知識論文比賽

首都
北京

地形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各類地形佔全國陸地面積的比例是:山地33.3%,高原26%,盆地18.8%,平原%,丘陵9.9%。

島嶼
在中國海域上分布著5400個島嶼。最大的島嶼是台灣島(面積約3.6萬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島(面積約3.4萬平方公里)。

山脈
喜馬拉雅山
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國境內和國境線上的就有7座,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著許多高大山脈。喜馬拉雅山,平均海拔6000米。它的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最長的河流
長江
長江是中國第一大河,全長6300公里,僅次於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為世界第三長河。黃河系中國第二大河,全長5464公里。

最大的峽谷
西藏高原的雅魯藏布江上,有全長504.6公里、深6009米的大峽谷,它是世界第一大峽谷。

最長的人工河
京杭大運河,全長1801公里,始鑿於公元前五世紀,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

湖泊
鄱陽湖
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面積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鹹水湖,面積4583平方公里。

氣候
中國大部分地區處於溫帶和亞熱帶,南部部分地區處於熱帶,北部部分地區則靠近寒帶。
地理位置
中國位於東半球,亞洲大陸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國土面積
960萬平方公里,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

最大的城市
上海
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一條人工河道。

大運河北起北京,南達杭州,流經北京、河北、天津、山東、江蘇、浙江六個省市,溝通了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全長1794公里。從公元前486年始鑿,至公元1293年全線通航,前後共持續了1779年。在漫長的歲月里,主要經歷三次較大的興修過程。

京杭大運可是由人工河道和部分河流、湖泊共同組成的,全程可分為七段:(1)通惠河;(2)北運河;(3)南運河;(4)魯運河;(5)中運河;(6)里運河;(7)江南運河。京杭大運可作為南北的交通大動脈,歷史上曾起過巨大作用。運河的通航,促進了沿岸城市的迅速發展。

清朝末年,自京漢、津浦等鐵路修建以後,清朝政府不關心運河的命運,任其荒廢。運河河道越來越窄,最窄處不足10米,運輸能力大減,不少河段不能通航。山東境內的部分河段已淤成平地;即使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內河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

新中國成立後,制定了改造大運河的計劃,對運河很多區段進行了疏浚、擴展,沿河建設了不少航閘,兩岸改建和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目前,大運河全程雖不能通航,但季節性通航里程已達1100公里,對分擔津浦鐵路的貨流,特別是承擔煤炭、建材、鹽、日用工業品、糧、油和其他農副產品的中短途運輸任務,對發展地區經濟,加強南北交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今天,大運河將作為南水北調的主要路徑,古老的大運河必將重新煥發出青春的活力。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