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學院人文地理
㈠ 宿遷的歷史,人文環境怎麼樣建市多少年了經濟發展怎麽樣
宿遷位於江蘇省北部,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被譽為地球上的「生命聖地」。境內發現的長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萬年,是亞洲迄今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在淮河岸邊,5萬年前便有先人臨水而居,稱為「下草灣人文化遺址」。相傳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國在此建都,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秦代置下相縣,東晉設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改稱宿遷至今。在綿延的歷史長河中,宿遷培育了無數光照史冊的傑出人物,西楚霸王項羽及其夫人虞姬、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等,都是宿遷人民的好兒女。北宋科學家沈括曾任沭陽主簿、代縣令,清末詩人袁枚曾任沭陽知縣。宿遷風光秀美,景觀眾多。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宿遷,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
全市耕地面積659萬畝,人均佔有耕地1.28畝。農業生產條件得天獨厚,農作物、林木、水產、畜禽種類繁多。
宿遷是優質農副產品產區,盛產糧食、棉花、油料、蠶繭、木材、花卉等,所轄3縣均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宿遷是著名的「楊樹之鄉」,所轄4縣均為全國平原綠化先進縣,以意楊為主的木材成片林133萬畝,活立木蓄積量達700萬立方米。沭陽縣是遠近聞名的「花卉之鄉」,各種花卉苗木品種繁多,爭奇斗妍。
宿遷是聞名中外的「水產之鄉」,水域面積350餘萬畝,境內有兩湖(洪澤湖、駱馬湖)四河(大運河、淮河、沂河、沭河),其中兩湖水質達國家二類標准,盛產銀魚、青蝦、螃蟹等50多種水產品。泗洪縣還被原國家農牧漁業部命名為「中國螃蟹之鄉」。
宿遷礦產資源豐富,非金屬礦藏儲量較大,目前已經發現、探明並開發利用的礦種主要有:石英砂、藍晶石、硅石、水晶、磷礦石以及黃砂等。有待探時和開發利用的礦種有雲母、金剛石、銅、鐵、石油、鉀礦石等。
㈡ 描述宿遷的風景作文
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湖泊之一,歷史上駱馬湖又名樂馬湖、洛馬湖、馬樂湖。《宋史·高宗本紀》載:「紹興五年(1131)四月金將度淮,屯宿遷縣駱馬湖。」《淮安府志》載「舊作落馬,受沂蒙諸上之水匯為巨浸。」駱是「樂」與「落」的同音,取古代大金兵曾在此屯紮得名。
駱馬湖是江蘇省四大湖泊之一,地跨徐州、宿遷兩市結合部,湖區北起堰頭村圩堤,南至揚河灘(宿遷市)閘口,直線長27公里余:西連中運河,東臨馬陵山南蘼--嶂山嶺,平均寬13公里,總面積375平方公里。湖底高程18-21米,當蓄水位23.0米時(古黃河基地),平均水深3.32米,最深等深線東南部水深5.5米,庫容量為7.5億平方米。《邳州志》對駱馬湖的形成記載:「川莫於河,侵莫於沂,而河,故泗道也,自泗奪河徒沂不南往、運既開,齊魯諸水挾以東南莒、武、沂一時截斷。堤閘繁多,而啟閉之務殷,東障西塞而川脈亂矣」。明代後期萬曆年間黃患對泗運壓抑和蹂躪愈演愈烈,為保障漕運,明採取避黃開 之舉,自河開挖後,運北沂武諸水由於失去了泗通道,被迫尋找出路,由於自然條件,最後壅於今新沂市境西南部低窪地帶.因東去有嶂山嶺阻塞,就把原有的周湖、柳湖、黃墩湖、嶼頭湖等幾個小湖連成一體,形成里駱馬湖。
馬陵山下的駱馬湖,從高處看,形狀象一匹大馬的脊背,它的尾巴掃著運河。正因為如此,在這里出現一個古老的傳說:很久以前,天宮中有一匹小龍馬,長得美麗無比,它叫起來驚天動地。老龍馬生下它的時候,它高興地叫了一聲,這一聲闖下了大禍,把正在做壽的王母娘娘嚇了一跳,二郎神查清後報王母,王母勃然大怒。說這是一種不祥之兆,命二郎神快把小龍馬斬了。老龍馬聽說小龍馬將要受斬,決定替子贖罪,保全小龍馬的生命。老龍馬在受刑之前,被押到天庭,王母娘娘指著老龍馬的鼻子,惡狠狠地說?它甘願替子去死,就把它打下人間,永遠不許回天宮。"就這樣,老龍馬被罰到人間。四條腿深深地陷入泥中,身子把地面壓了幾丈深。後來玉皇大帝赦免了老龍馬的罪,把它召回天宮。這里就只剩下一個馬脊背形的窪塘,常年積水,人們稱之為駱馬湖。這個傳說,反映了人間權勢壓人的社會現象,當然不會是駱馬湖形成的真正的原因。
駱馬湖,在明代以前,只是沂水人泗瀦於直河口以東、泗水以北、馬陵山西側的一片窪地上,形成四個互不相連的小湖,屬典型的地殼運動的構造湖。位居中間的叫大江湖,西北部的叫禺頭湖,東北部的叫埝頭湖,南部的叫駱馬湖,人湖河流集中在西北側,以沂水為主。黃河侵泗奪淮以後,泅水河床逐漸淤高。至明代後期,原入泅水的沂水嚴重受阻,被迫滯瀦於此,致使4個小湖連成一片,統稱駱馬湖。清朝及其以前,沭水西支曾會沂入駱馬湖。泅水在徐州以北形成南4湖,洪水亦下注駱馬湖,從而使駱馬湖水域逐漸擴大,成為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15至20公里的大型湖泊。從明清到建國初期,駱馬湖還是滯洪的過水湖。共和國成立後,導沂工程為解決沂沭泗流域的洪水出路,將駱馬湖建成臨時水庫,汛期盛水,汛後種麥。1958年1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決定,並報國家水利部批准,將駱馬湖改為常年蓄水庫,汛後蓄水興利。從此,駱馬湖勃發生機,譜寫新的篇章。它成了防禦沂、泗洪水,確保下游數百萬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主要屏障,也成了這個地方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資源寶地。
駱馬湖水多來自沂蒙山洪和天然雨水,沿湖又無工業污染,常年水體清澈透明,湖灘淺水中生長密密扎扎的蘆葦和眾多浮游生物,為魚類生產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水資源。湖中魚類多達56種,尤以銀魚、青蝦、螃蟹、龍蝦最佳。駱馬湖銀魚,通體潔白透明如美玉,形狀如根根銀條,肉質細嫩鮮美,有"水中白銀"、"水中人參"的美譽。金梅牌冷凍銀魚等遠銷亞、歐、美洲和我國港、澳、台地區。駱馬湖生產的大青蝦,色青、個大、皮薄、肉飽,名聞遐邇。以此為主要原料製作的"醉蝦",別有一番風味,對食客頗具誘惑力。駱馬湖螃蟹,個體碩大,雄者脂白如玉,雌者脂黃似金,是一種難得的風味佳餚。
駱馬湖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該湖位於宿豫縣、宿城區西北部,今天的曉店鎮東北部,有青蓮崗文化遺址。秦漢時期,這里設縣,東晉稱郡,唐太宗寶應元年改縣名為宿遷。萬世傳頌的抗秦英雄西楚霸王項羽,就出生在駱馬湖東南七八公里處的宿城梧桐巷,故里建有項里公園。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乾隆行宮,坐落在駱馬湖西岸的皂河鎮內。清朝乾隆皇帝六次巡遊江南,有五次到敕建安瀾龍王廟祭祀,並在此留宿,故此廟稱為乾隆行宮。當年乾隆皇帝在此留下了"第一江山春好處"的名句。當你游覽乾隆行宮後,就會覺得她象北京故宮的縮影。駱馬湖中的小島戴場,四面環水,島上風情美,魚宴味道鮮,人們稱它為"東方小威尼斯城"。駱馬湖東岸的馬陵山上,古有秦漢時期的"霸王扳倒井",唐朝名將薛仁貴東征的"藏兵洞",宋朝名將韓世忠屯兵抗擊金兵的宋營等古跡,今有宿北大戰許多遺跡,如宿北大戰指揮部遺址"三仙洞",著名峰山戰斗遺址,馬陵山公園陳毅題寫塔名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土紀念塔"等。
駱馬湖四周的一座座巨大水利工程,雄偉壯觀。嶂山閘屹立駱馬湖畔,共36孔,全長429米,最大排洪量8000-10000立方米/秒,為國家一級水工建築物,江蘇省大型水閘之一。皂河抽水站位於駱馬湖西大堤,是國家特大水利工程,出水口通人駱馬湖,進水口接連邳洪河,在皂河閘下接轉中運河,為國家南水北調第六梯級工程。水泵直徑6米,兩輛五噸載重汽車能在泵內對開,單泵流量每秒100立方米,兩台泵同時啟動開足,每天可抽排水2億多立方米。黃砂、石英砂、陶瓷土是駱馬湖及周邊的主要優質礦藏。湖東岸白馬澗出產的優質石英砂總儲量在5億噸以上。從曉店至井頭的60平方公里內,蘊藏著質優量豐的陶瓷土,它是生產高品位陶瓷牆地板磚、硫璃瓦、陶瓷器具、陶瓷工藝品的理想原料,總儲量在20億噸以上。
遊客們在駱馬湖游湖觀景,訪古論今,嘗鮮品味,參觀多項工程建設,無不產生熱愛祖國的情懷與愉悅忘歸的感受。登上馬陵山頂向西眺望駱馬湖,水天相連,風光秀麗,令人心馳神往。清晨,一輪噴薄而出的紅日躍出東方地平線,籠罩在駱馬湖面的乳白色曉霧,如輕盈飄逸的絹紗,緩緩地輕輕地揭開,湖面露出少女般嫵媚的笑靨,敞開慈母般博大的胸懷,那樣充滿靈氣,那樣富於魅力。倏然,一群群水鳥從蘆葦叢中沖出,振翅飛向藍天,一艘艘機帆船啟動,張網捕魚撈蝦。駱馬湖騷動起來了。
傍晚,夕陽慢慢地向湖底墜落,灑下千絲萬縷金線,給湖面塗上一抹抹金輝。湖面如懸立在天邊的巨幅風景畫屏,那望不到盡頭的蘆葦灘,葦花隨風飄盪;滿載而歸的漁船,鮮魚活蝦在艙中蹦蹦跳跳;勞作一天的人們哼著小曲,向溫馨的湖中小島靠去。駱馬湖開始靜下來了,甜甜地睡了。然而,當他揉著惺忪的眼睛迎接噴薄而起的朝陽的時候,整個湖上的喧笑又開始震撼雲天了!
駱馬湖將有更加繁榮美麗的明天。在西起楊河灘、北至曉店的湖濱,一個"北戴河式"的度假村,正在由規劃走向現實,它將吸引四面八方的遊客,讓更多的人飽覽這一帶湖光山色之美!
㈢ 宿遷學院怎麼樣
我是初中的畢業生來 宿遷學院自在我心中的印象不是很好哦 我們老師曾經說過:「 你們要不想上學了 告訴我一聲 我幫你們弄一張宿遷學院的畢業證書」 這句話一看就是開玩笑的 但在我心裡就不是了啦 呵呵--------我覺得上那學校 就是去「養身體的啦」出來沒有什麼作為的啦 現在中國缺少的就是技能型人才 宿遷學院 唉!!! 難吶--------
㈣ 江蘇的人文 地理環境咋樣
基本概況 江蘇省地處中國大陸沿海中部和長江、淮河下游,東瀕黃海,北接山東、西連安徽,西北與河南接壤,東南與上海、浙江接壤,是長江三角洲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介於東經116°18′-121°57′,北緯30°45′-35°20′之間。海岸線長1000多千米。江蘇,得名於清朝江寧府和蘇州府二府之首字,簡稱「蘇」。省會城市為南京。
江蘇傍江臨海,是中國人口密度最高的省份之一,總面積10.67萬平方公里----佔全國總面積的1.11%的土地上,全省常住人口7600.1萬人。連綿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擁抱著約980萬畝的黃金灘塗。江蘇境內平原遼闊,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江河湖泊密布,五大淡水湖中的太湖、洪澤湖在此橫卧,歷史上素有「魚米之鄉」的美譽。
江蘇歷史悠久。這里是中國吳文化的發祥地,早在數十萬年前南京一帶就已經是人類聚居之地。6000多年前,南京和太湖附近出現了原始村落,開始了原始農業生產。3000多年前,江蘇青銅器的冶煉和鍛造,已達到很高的技術水平。公元3-6世紀,南京成為中國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公元7-10世紀以後,全國經濟重心南移,有所謂「天下大計,仰於東南」的說法,揚州成為全國最繁華的城市。公元14-17世紀中葉以後,蘇州、松江和南京等地,成為我國資本主義萌芽的發祥地。19世紀末葉,繅絲、紡織、麵粉、採煤等近代工業, 在無錫、南通、蘇州、常州、徐州等地陸續興起。此後,江蘇的經濟、社會發展在中國一直名列前茅。
江蘇人文薈萃。以著名詩人李白、白居易、劉禹錫、王安石為代表的歷代詩人,在江蘇留下了許多不朽的詩篇。這里還產生過眾多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如書畫家顧愷之、龔開、米芾、唐寅、邊壽民、鄭板橋、龔賢,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施耐庵、《西遊記》作者吳承恩、《紅樓夢》作者曹雪芹,以及近現代散文家朱自清、詩人柳亞子、當代作家蘇童、黃蓓佳、范小青、畢飛宇。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周信芳、江其虎等。以劉田依(劉田一)、徐悲鴻、劉海粟、陳之佛、李可染、程大利、亞明、言恭達、湯永、宋文治、傅抱石、錢松喦、林散之、徐培晨、劉繼青、肖嫻為代表的書畫藝術大師享譽世界;源於江蘇的中國最古老的劇種----崑曲更有「百戲之本」的稱譽;蘇州刺綉、南京雲錦、無錫惠山泥人、淮陰剪紙年畫、揚州漆器玉器、南通風箏、宜興紫砂陶器、常州梳篦、蘇州和揚州的盆景等都是在海內外享有盛譽的工藝精品。
江蘇省正式建制始於清康熙六年(1667年)<原江南省析分為江蘇,安徽兩省>,自1983年起實行市管縣的行政體制。現設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揚州、鎮江、連雲港、徐州、鹽城、淮安、泰州、宿遷13個省轄市,下轄52個縣和縣級市,54個市轄區。
㈤ 宿遷學院
宿遷學院是2002年6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建立的全日制公辦普通高等學校。校園環境優美,設施先進,學風濃郁,學科齊全,是一所集文、理、工、農、教、經、法、管於一體的多科性大學。學院現有39個本科專業和10個專科專業,涵蓋8大學科門類。建院以來,學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高舉教育創新的旗幟,實現了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外延拓展突飛猛進,內涵建設步履堅實,僅用三年,就建成為一所萬人大學,走出了一條超常規、跨越式的發展之路,創造了高等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
目前,學院佔地1210畝,校舍面積36萬平方米,在校生15100餘人,其中本科生13400餘人。教學設施完善,生活設施齊全。館藏圖書110餘萬冊。儀器設備總值1億多元,建成5個實驗中心、6個獨立實驗室以及其他各類實驗室77個,校外實習基地85個。校園布局科學合理,建築造型現代新穎,一個融自然景觀和現代人文精神於一體的「現代化、數字化、園林化」的「四美」校園已經建成。
宿遷學院現有39個本科專業和10個專科專業,涵蓋8大學科門類,以培養本科應用型人才為主,同時培養部分專科層次的實用型人才。所有本科專業均由各聯建高校安排招生計劃,按聯建高校的教學計劃實施教學。系、部主任由聯建院校選派,主幹課程的主講教師由聯建院校的教授、副教授擔任。師資力量強,教學管理規范,教學質量有充分保證。本科學生的畢業文憑和學士學位證書由聯建學校頒發。
學院本科專業均由蘇大等聯建高校舉辦:
蘇州大學舉辦法學、公共管理類(行政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新聞傳播學類(廣告學)、財務管理專業;
揚州大學舉辦漢語言文學(師范)、漢語言文學(文秘)、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信息與計算科學、小學教育(師范)、園林、園藝專業;
江蘇大學舉辦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屬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材料加工)、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軟體工程專業;
南京工業大學舉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測繪工程、交通工程專業;
徐州師范大學舉辦英語(師范)、英語、教育技術學(師范)、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地理信息系統、美術學(師范)、美術學、音樂學(師范)專業;
南京財經大學舉辦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專業;
南京工程學院舉辦機械電子工程、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製造技術)、自動化(數控技術)、自動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模具設計)、工業工程、藝術設計專業;
南京師范大學負責指導各本科專業公共基礎課程的教學。
以上各本科專業均為該專業舉辦高校的優勢專業,其中蘇州大學的法學、揚州大學的漢語言文學和數學與應用數學、江蘇大學的金屬材料工程、南京財經大學的會計學等專業為江蘇省高等學校品牌專業;南京工業大學的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江蘇大學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和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南京財經大學的金融學和市場營銷、南京工程學院的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等專業為江蘇省高等學校特色專業。所有本科專業均用舉辦高校的計劃招生(招生計劃性質為公辦統招)。本科生畢業時頒發舉辦高校一樣的畢業文憑與學位證書,含金量高,擇業競爭力強。
學院另有部分專科專業,包括文秘、計算機應用技術、建築工程技術、建築設計技術、應用日語、數控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工商企業管理(中外合作辦學)、會計(中外合作辦學)等。
㈥ 宿遷的地理環境怎麼樣,人文環境呢
宿遷位於江蘇省北部,是世界生物進化中心之一,也是人類起源中心之一,被譽為地球上的「生命聖地」。境內發現的長臂猿化石,距今1000多萬年,是亞洲迄今發現最早的古猿化石之一;在淮河岸邊,5萬年前便有先人臨水而居,稱為「下草灣人文化遺址」。相傳夏、商、周三代,古族徐夷在此生息。公元前113年,泗水王國在此建都,傳五代六王,歷時132年。秦代置下相縣,東晉設宿豫縣,唐代宗寶應元年改稱宿遷至今。在綿延的歷史長河中,宿遷培育了無數光照史冊的傑出人物,西楚霸王項羽及其夫人虞姬、抗日保台英雄楊泗洪、炮軍司令朱瑞以及京劇表演藝術家宋長榮等,都是宿遷人民的好兒女。宿遷風光秀美,景觀眾多。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五次駐蹕宿遷,贊嘆宿遷為「第一江山春好處」。
宿城區面積 866平方千米,人口 85萬人。郵政編碼223800。區人民政府駐宿城新區。
宿豫區面積1236平方千米,人口 68萬人。郵政編碼223800。區人民政府駐順河鎮。
沭陽縣面積2297平方千米,人口180萬人。郵政編碼223600。縣人民政府駐沭城鎮。
泗陽縣面積1213平方千米,人口 95萬人。郵政編碼223700。縣人民政府駐眾興鎮。
泗洪縣面積2808平方千米,人口 105萬人。郵政編碼223900。縣人民政府駐青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