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邊地理形勢
❶ 中國的地理形勢
1.位置
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我國東西跨越經度60度多,最東端的烏蘇里江畔和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高原時差4小時多。
2.遼闊的疆域
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差不多同整個歐洲面積相等。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135ºE多),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73ºE),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南端在曾母暗沙(4ºN)、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53ºN)多,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
3.疆界和鄰國
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東鄰朝鮮,北面是俄羅斯、蒙古,西北和西南面同哈
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不丹接界。南接越南、寮國、緬甸。
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和印度尼西亞六個國家。
4.行政區劃
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香港、九龍、澳門是我國領土的一部分。中英兩國政府於1984年12月簽署有關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我國政府於1997年7月1 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在香港設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
我國同葡萄牙政府於1987年4月在北京共同簽署了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聲明重申,澳門是中國領上。我國政府已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在我國行使主權下的澳門實行「一國兩制」。
❷ 中國周邊地區形式及安全
我國的周邊安全還是比較嚴峻的。在東亞,美日、美韓聯手打造軍事基地,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利用日本對歷史的仇恨情緒,日益抬頭的軍國主義勢頭,饞涎中國優越豐富資源的渴望和韓國的獲求民族肯定的心理,在中國東北的陸地疆域和東部海域形成一道實力強大的軍事包圍圈。也許,日後這一軍事集團以朝鮮核問題為借口,在陸地和海洋上造成我國的不利局面。在我國的北部邊陲,俄羅斯的大國復興之夢重新燃起,加之有大國沙文主義、強於對外擴張的傳統和蒙古國限於資源的貧乏以及地理上的缺陷和大民族主義傾向,給這一地區的穩定增添了無形但巨大的隱患。俄國的東部資源極其豐富且開發遠遠不足,隨著世界能源不斷地枯竭和各國在新能源尚未占據完全統治地位及對石油、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的情況下,這一地區很有可能成為俄國復興的生命線,也可能遭到資源貧乏的日本和資源需求巨大的美國的搶奪,一旦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北部插手,就更加劇了這一地區本來就不安穩的局勢,讓我們無法安心睡覺。在中亞和南亞,我國的兩大分裂勢力、地區恐怖勢力和不想看到中國的強大,覬覦我國西南邊陲優勢資源的印度有著見不得人的密切勾當。再加上俄國控制中亞國家的力不從心給美帝提供了便利的缺口和美國在中東地區居心叵測地長期盤踞,在我國廣大西部邊疆形成了又一個關乎命脈的弧形鏈。在我國的海洋上,特別是在我國南部的海域,嫉妒已久的小國如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今天,一次次獅子大張口,放肆,毫無顧忌地侵吞、蠶食中國南部海域和部分島嶼,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從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更掠奪了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如果這些國家在美帝的支持下占據這片地區,那麼我國的南部即將形成又一條枷鎖,那時我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會完全直接或間接地陷於在美國軍事包圍中,那麼中國的強大、崛起將遙遙無期!顯而易見,當前我國的周邊環境不容樂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加深對危機和苦難的理解,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站得住腳,才能應對各種撲面而來的挑戰,才能把握時局的最終方向。不外乎一個國家。有國就有防,國無防而不立。國防是國家生存、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國防強弱直接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興衰榮辱。 既然我國周邊地區依然存在著不安全、不穩定因素,那麼做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繼續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唯有這樣的充分准備,才能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才能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才能說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樣猶如「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驚天地,泣鬼神的恢宏氣魄!
❸ 怎樣面對中國周邊安全形勢
我國的周邊安全還是比較嚴峻的。在東亞,美日、美韓聯手打造軍事基地,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利用日本對歷史的仇恨情緒,日益抬頭的軍國主義勢頭,饞涎中國優越豐富資源的渴望和韓國的獲求民族肯定的心理,在中國東北的陸地疆域和東部海域形成一道實力強大的軍事包圍圈。也許,日後這一軍事集團以朝鮮核問題為借口,在陸地和海洋上造成我國的不利局面。而且,台灣和釣魚島這兩個火 葯 桶隨時都能爆 發,又因為這兩個地區和他們有著天然的戰略地位優勢,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所以一旦發生劇烈的沖突,勢必美日兩國會不惜一切捲入戰爭,那樣的話中國將非常被動。這樣一條弧形鏈的形成,像一把枷鎖卡主我國的喉嚨。盡管我們以大局為重,保持忍讓,可是這一軍事集團依然變本加厲地維持現有的局面。可此局面如果長期僵持,一是妨礙民族的統一大業,二是阻擋我國崛起的步伐。我國東面的形勢十分險峻!
在我國的北部邊陲,俄羅斯的大國復興之夢重新燃起,加之有大國沙文主義、強於對外擴張的傳統和蒙古國限於資源的貧乏以及地理上的缺陷和大民族主義傾向,給這一地區的穩定增添了無形但巨大的隱患。俄國的東部資源極其豐富且開發遠遠不足,隨著世界能源不斷地枯竭和各國在新能源尚未占據完全統治地位及對石油、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的情況下,這一地區很有可能成為俄國復興的生命線,也可能遭到資源貧乏的日本和資源需求巨大的美國的搶奪,一旦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北部插手,就更加劇了這一地區本來就不安穩的局勢,讓我們無法安心睡覺。
在中亞和南亞,我國的兩大分裂勢力、地區恐怖勢力和不想看到中國的強大,覬覦我國西南邊陲優勢資源的印度有著見不得人的密切勾當。再加上俄國控制中亞國家的力不從心給美帝提供了便利的缺口和美國在中東地區居心叵測地長期盤踞,在我國廣大西部邊疆形成了又一個關乎命脈的弧形鏈。
在我國的海洋上,特別是在我國南部的海域,嫉妒已久的小國如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今天,一次次獅子大張口,放肆,毫無顧忌地侵吞、蠶食中國南部海域和部分島嶼,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從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更掠奪了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如果這些國家在美帝的支持下占據這片地區,那麼我國的南部即將形成又一條枷鎖,那時我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會完全直接或間接地陷於在美國軍事包圍中,那麼中國的強大、崛起將遙遙無期!
顯而易見,當前我國的周邊環境不容樂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加深對危機和苦難的理解,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站得住腳,才能應對各種撲面而來的挑戰,才能把握時局的最終方向。不外乎一個國家。有國就有防,國無防而不立。國防是國家生存、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國防強弱直接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興衰榮辱。 既然我國周邊地區依然存在著不安全、不穩定因素,那麼做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繼續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唯有這樣的充分准備,才能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才能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才能說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樣猶如「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驚天地,泣鬼神的恢宏氣魄!
❹ 中國周邊國際形勢分析
日本想成為正常的國家,就是可以正常參與國際軍事行動擁有自己的合法軍隊,目前日本回由於是戰敗國,自己的答憲法規定日本只能擁有自衛隊,就是只能是被動防守的軍隊,但是隨著國家的實力增強日本日漸希望可以成為「正常的國家」,日美同盟是日本外交的基石,但是由於不同的國家領導有著不同的經歷和認識,所以不同的日本首相會採取不同的對華政策和態度。日本和中國有領土糾紛和俄羅斯韓國也都有,而且相對而言和韓國俄羅斯的貌似更難以解決,所以日本的對華政策應該是在美日同盟的基礎上發展對華友好關系。
韓國和日本一樣把與美國的同盟關系作為外交政策的基石,但是由於歷史上中國和朝鮮半島有著長久的裙帶關系,所以韓國對中國比日本要更有親近感。韓國前首相盧武鉉曾提出希望韓國可以成為各大國發展關系的紐帶,尤其是中美之間。但是由於韓國這身的影響有限,所以最終沒有向著盧武鉉的理想方向發展。
韓國對中國的態度是比較矛盾的,既有一種傳統的親切感,又有一種不想存在於中國或美國的陰影當中的逆反心理,比如韓國的首都以前叫「漢城」但是韓國人覺得這個名字太有「中國特色」了,所以改成了首爾,應該說韓國自身的力量對我國和周邊國家的安全不構成威脅。
❺ 中國周邊形勢對中國發展有何影響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之一,維護中國的利益,處理好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消除危及國家安全隱患,加強對戰略安全的研究,為中國和平崛起,成為世界強國創造條件。我國周邊關系發展可具體分析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朝鮮半島
進入21世紀後,美國政府對朝鮮採取強硬姿態,最終導致朝美第二次核發機的爆發,半島局勢再度趨緊。在東北亞地區,朝鮮半島的局勢發展始終牽動著大國利害關系,影響著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朝鮮半島問題是東亞地區最大的冷戰遺產,朝鮮半島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緣意義,是各大國利益的交匯點,半島兩國的戰略選擇,將與大國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雖然朝鮮和韓國都在竭力謀求統一,但是雙方存在的理念與利益沖突,造成了一種一致謀求統一卻又堅持對抗的局面。近些年來,雙方的各項交流合作逐步邁出了實質性的步伐,朝韓關系的發展已成大勢所趨。但是新時期初期的半島局勢仍將呈現出復雜多變的發展態勢。一方而,促進和解、推動談判、制約戰爭的內外因素繼續存在和發展。特別是「六方會談」進程的繼續為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重要機遇,半島和平進程有可能在曲折中前進;另一方面,朝鮮與美國、朝國之間的矛盾根深蒂固,各自的國家利益和政策目標大相徑庭,半島局勢的發展仍存在較大的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不排除出現武力對抗和軍事沖突的可能性,朝鮮半島是中國東北部安全的戰略緩沖,半島局勢的緊張將破壞本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也將影響中國現代化建設的進程,綜合而論,新世紀初期的半島局勢仍將呈現出時起時伏、復雜多變的發展態勢。半島南北雙方真正走向和解,只有在中美等大國的支持下,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二、日本
2009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37周年。中日關系呈現改善和發展的良好勢頭。但是日本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並且目前正處於轉型過程,其走向將直接牽涉到我國的東部安全。而近幾年日本在對外政策上加快謀求政治大國或「正常國家」的步伐,強化日美同盟,防範和牽制我國的行動不斷升級,使日中關系在發展中卻有存在著許多隱患。人本政府對周邊國家尤其是中國的強硬態度,嚴重影響地區的穩定,在歷史問題上的錯誤態度也引起眾多亞洲國家的不滿,釣魚島問題也激化了中日兩國在東海問題上的矛盾。雖然我國政府從大局出發,採取了理性和負責任的態度,但伴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中日關系重新定位的過程中,矛盾和摩擦不可避免。進入21世紀後,日本不斷突破向海外派兵的限制,擴大對美軍事支援的范圍。日本實施海外軍事干預意志和能力的增強將成為東亞地區的潛在威脅和中日沖突的隱患。
三、美國
中美關系保持總體穩定並有新的進展。雙方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雙方在一些熱點問題上加強溝通,雙邊關系的戰略內涵更加豐富。兩國軍事交流與互信得到增強。在我國的周邊政治格局中,美國是最具影響力的大國因素,也是對我國構成最大威脅的國家。蘇聯解體後,其繼承者俄羅斯對我國周邊格局的影響回縮到我國北部方向,而美國作為全球惟一的超級大國,對我國周邊格局的影響力進一步上升,已成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美國的影響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全方位性,在性質上具有根本性,在程度上具有嚴重性,在時效上具有長期性。美國的影響在手段和方式上亦具有多樣性,一是保持直接的軍事存在,二是發展同我國周邊國家的軍事合作,三是介入和干預地區熱點問題和危機。當然,目前美國對我國周邊安全的威脅大都是間接和潛在的,而且其對華政策具有明顯的兩面性,在遏制我國的同時,也同我國進行「接觸」與合作。中美建設性合作關系的發展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或延緩但無法從根本上消除美國對我國的威脅。
四、中亞
與中亞國家關系不斷深化。2009年是我國與中亞國家建交17周年。17年來,中國與中亞國家成功解決邊界問題,不斷增進互信,共同建立「上海五國」機制和上海合作組織。中國與中亞國家關系已成為新型國家關系和區域合作的典範。中亞地區面臨著顏色革命的沖擊,國家政局動盪不安。中亞地區毗鄰我國西部邊境,自古以來就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中亞五國作為蘇聯解體後出現的國家,地理上位於大陸心臟地帶,是大國政治勢力和地區政治勢力緩沖區和交匯區。在經濟上,其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文化上,中亞是伊斯蘭文明,基督教文明和儒教文明的結合部。我國和中亞各國是長期睦鄰友好的關系,並應繼續保持良好的關系,成為長期的政治、經濟貿易夥伴,以保證邊疆地區的穩定。
五、俄羅斯
中俄關系取得長足發展。 兩國高層互動頻繁。我成功在俄舉辦「中國年」活動,舉行300多項活動,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科技、教育文化等諸多領域。橫跨歐亞大陸的俄羅斯,從沙俄時期到至今,一直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鄰國和影響中國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從地緣政治上,中俄之間有漫長的邊疆線,我國北部地緣方向僅有俄羅斯和蒙古兩個鄰國。俄遠東地區和蒙古的形勢相對穩定,不存在重大現實熱點和安全隱患。同時,我國與俄羅斯的睦鄰友好關系處於良好狀態,並且在近期內不會發生動搖。因此,該地區的政治格局是比較穩定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持續性。從綜合國力上看,俄羅斯仍是世界性大國,並有可能再度成為「世界超級大國」,作為俄羅斯的鄰居,中國尤為關心,俄羅斯擁有雄厚的軍事技術實力的豐富的石油氣資源,是中國實現國防現代化可以藉助的力量,盡管俄羅斯處於經濟持續恢復階段,但對華能源戰略已透露出俄羅斯未來的戰略運籌信息。俄在對外政策上,其作為歐亞大國的地緣政治決定其外交政策的平衡性,實施歐亞並舉的雙頭鷹外交。西部,把外交重點放在獨聯體地區,對歐盟簽署「通往未來路線圖協議」。對美,雖存在根本性的矛盾和分歧,但短期之內不會發生。
❻ 中國現如今周邊形勢怎樣呢
我國的周邊安全還是比較嚴峻的。在東亞,美日、美韓聯手打造軍事基地,其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利用日本對歷史的仇恨情緒,日益抬頭的軍國主義勢頭,饞涎中國優越豐富資源的渴望和韓國的獲求民族肯定的心理,在中國東北的陸地疆域和東部海域形成一道實力強大的軍事包圍圈。也許,日後這一軍事集團以朝鮮核問題為借口,在陸地和海洋上造成我國的不利局面。而且,台灣和釣魚島這兩個火 葯 桶隨時都能爆 發,又因為這兩個地區和他們有著天然的戰略地位優勢,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所以一旦發生劇烈的沖突,勢必美日兩國會不惜一切捲入戰爭,那樣的話中國將非常被動。這樣一條弧形鏈的形成,像一把枷鎖卡主我國的喉嚨。盡管我們以大局為重,保持忍讓,可是這一軍事集團依然變本加厲地維持現有的局面。可此局面如果長期僵持,一是妨礙民族的統一大業,二是阻擋我國崛起的步伐。我國東面的形勢十分險峻! 在我國的北部邊陲,俄羅斯的大國復興之夢重新燃起,加之有大國沙文主義、強於對外擴張的傳統和蒙古國限於資源的貧乏以及地理上的缺陷和大民族主義傾向,給這一地區的穩定增添了無形但巨大的隱患。俄國的東部資源極其豐富且開發遠遠不足,隨著世界能源不斷地枯竭和各國在新能源尚未占據完全統治地位及對石油、礦產資源的需求日益增大的情況下,這一地區很有可能成為俄國復興的生命線,也可能遭到資源貧乏的日本和資源需求巨大的美國的搶奪,一旦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帝國主義國家在我國北部插手,就更加劇了這一地區本來就不安穩的局勢,讓我們無法安心睡覺。在中亞和南亞,我國的兩大分裂勢力、地區恐怖勢力和不想看到中國的強大,覬覦我國西南邊陲優勢資源的印度有著見不得人的密切勾當。再加上俄國控制中亞國家的力不從心給美帝提供了便利的缺口和美國在中東地區居心叵測地長期盤踞,在我國廣大西部邊疆形成了又一個關乎命脈的弧形鏈。在我國的海洋上,特別是在我國南部的海域,嫉妒已久的小國如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今天,一次次獅子大張口,放肆,毫無顧忌地侵吞、蠶食中國南部海域和部分島嶼,嚴重影響了我國的國際形象,也極大地影響了我國從中東地區的石油運輸,更掠奪了我國豐富的海洋資源,如果這些國家在美帝的支持下占據這片地區,那麼我國的南部即將形成又一條枷鎖,那時我國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會完全直接或間接地陷於在美國軍事包圍中,那麼中國的強大、崛起將遙遙無期!顯而易見,當前我國的周邊環境不容樂觀。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只有加深對危機和苦難的理解,才能在這個世界上站得住腳,才能應對各種撲面而來的挑戰,才能把握時局的最終方向。不外乎一個國家。有國就有防,國無防而不立。國防是國家生存、發展與安全需要的產物,國防強弱直接關繫到國家的生死存亡、興衰榮辱。 既然我國周邊地區依然存在著不安全、不穩定因素,那麼做好的,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繼續建設一支強大的國防力量,唯有這樣的充分准備,才能做到「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才能做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才能說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這樣猶如「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驚天地,泣鬼神的恢宏氣魄!
❼ 當前中國周邊國際形勢
現在中國國內外的形勢非常嚴峻.國內社會問題堆積如山,國外敵對國家到處都是.首先是美國,然後是世仇小日本,還有韓國,蠢蠢欲動的越南和印度.還有一個我們所忽略的敵人--俄羅斯.其實俄羅斯一直在堤防中國,而且隨著國家的掘起,慾望也會極度膨漲,別望了斯拉夫民族的對外擴張的性情,從二戰時他們與德國在波蘭的分贓就可以看出.其實這裡面很多問題就像諸葛亮退六路大軍一樣簡單.對內要全面改革,提高國民的素質,發展科技,這樣會變的越來越強大,美國的走狗就會成為中國的盟友.對外政策還是要寬容,但是對與侵犯國家主權的國家,要一次出手,打到他的痛穴上.到那時中國在政治舞台上就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但是最主要的一步是對內改革,需要很多的人才來協助,但是按照現在中國的制度,別想找出人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