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五帶劃分
㈠ 地理上的五帶是按緯度劃分的嗎
以回歸線度數:23°26′ , 極圈度數:66°34′來劃分,熱帶分布在南北回歸線專之間,溫屬帶分布在回歸線至極圈之間,寒帶分布在極圈至90°之間
北回歸線的緯度:23°26′N,北極圈的緯度:66°34′N,南回歸線的緯度:23°26′S,南極圈的緯度:66°34′S。
熱帶分布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即23°26′N~23°26′S之間,北溫帶分布在北回歸線至北極圈之間,即23°26′N~66°34′N之間,南溫帶分布在南回歸線至南極圈之間,即23°26′S~66°34′S之間,北寒帶分布在北極圈至90°北緯之間,即66°34′N~90°N之間。南寒帶分布在南極圈至90°緯度之間,即66°34′N~90°N之間。
分為四種大氣候類型。具體如下:
一、熱帶氣候:
熱帶雨林氣候
熱帶草原氣候
熱帶季風氣候
熱帶沙漠氣候
二、溫帶氣候: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地中海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海洋性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
三、寒帶氣候。
四、高原山地氣候。
㈡ 中國五帶的劃分和世界上五帶的劃分有什麼區別
呃,總的來說,一個是總的劃分,一個是部分的劃分,我國溫度帶的劃分比世界溫內度帶的劃分比起來容就詳細些,像有些過渡帶的溫度帶都有劃分開來,比如說我國南部在世界五帶中是溫帶,但是我國溫度帶劃分里把南部劃分為熱帶與亞熱帶等
亞熱帶也是氣候概念,和五帶無關,就象溫帶也有熱帶氣候一樣.
最冷月溫度在0C以上為亞熱帶
㈢ 中國分為哪五帶!
溫度帶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其實還有一個終年寒冷的專青藏屬高原區。
秦嶺是我國熱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
暖溫帶與中溫帶的分界線是長城一線。即400mm等降水線。
寒溫帶主要位於在黑龍江與內蒙古北部。
青藏高原區主要位於青藏高原與柴達木盆地。
㈣ 五帶怎麼劃分
地球上的五個基本氣候帶是怎樣劃分的?它們各有什麼特點?關於氣候帶的劃分原則和方法,是隨著氣候學的發展歷史而不斷演進的。最早古希臘學者亞里斯多德曾以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為界,把地球上分為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等五個氣候帶。它是完全按照天文因素,即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也就是根據地球表面各地獲得太陽光熱的多少來劃分的。因此,這種分法通常稱之為天文氣候帶。但它的名稱是氣候名稱,可見天文五帶是氣候帶的基礎。另外,以回歸線和極圈四條緯線劃分的五帶,都是一定的緯度地帶,所以又可以說五帶是緯度帶。熱帶:在南、北回歸線之間,這是地球上唯一陽光能夠直射的地帶,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多。熱帶地區氣候終年炎熱,四季和晝夜長短變化都不明顯。寒帶:南、北極圈以內的地區。北極圈以北的地區是北寒帶,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是南寒帶。寒帶地區,太陽斜射得很厲害,一年中有一段時間是漫長的黑夜,因此,獲得的太陽光熱最小,故稱寒帶。這里氣候終年寒冷,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有極晝、極夜現象。溫帶:是南、北回歸線和南、北極圈之間的廣大地區。北回歸線和北極圈之間為北溫帶,南回歸線和南極圈之間為南溫帶。溫帶地區,地面陽光斜射,寒暖適中,得到的光熱比熱帶少,但比寒帶多;冬冷夏熱,四季分明;夏季晝長夜短,冬季晝短夜長,晝夜長短變化明顯。天文氣候帶沒有考慮下墊面的性質和大氣環流與洋流的熱量輸送,顯然是不妥當的。而氣候學上通常用等溫線為劃分氣候帶的界線,這叫溫度帶。早在1879年蘇潘就提出以年平均氣溫20℃和最熱月10℃等溫線劃分三個氣候帶。1953年發表的柯本氣候分類法,以氣溫和降水兩個氣候要素為基礎,並參照自然植被的分布,把全球分為五個氣候帶,即A熱帶,B干帶,C溫暖帶,D冷溫帶和E極地帶。以等溫線作為劃分氣候的界線,比起天文氣候帶的劃分來,前進了一步。
㈤ 五帶如何劃分各帶有何特點
地球五帶的劃分、特徵和成因
(1)地球五帶 地球上的熱帶、南溫帶、北溫帶、南寒帶和北寒帶的總稱.
五帶是個天文氣溫帶.所以,五帶的劃分只考慮天文因素,而不考慮地理因素.劃分五帶的天文因素是太陽高度和晝夜長短.因此,五帶實質上是天文帶.五帶的劃分,是根據兩條天文線:回歸線和極圈,即南北緯23°26′和66°34′兩條線.前者是太陽回歸運動的南北極限,為熱帶與溫帶的分界線;後者是極晝極夜的界線,是溫帶和寒帶的分界線.這兩條線之和為90°,具有互補性,取決於現代的黃赤交角值.
(2)各帶的特徵
熱帶:天文上的低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之間,跨緯度46°52′,佔地表面積的39.8%.有直射陽光,終年常夏無冬,晝夜長短變化小,白晝長為10時35分~13時25分.
溫帶:天文上的中緯地帶,在南北緯23°26′與南北緯66°34′之間.南北溫帶各跨緯度43°08′,合佔地表面積的51.9%.這里既無直射陽光,也無極晝極夜現象,四季分明,晝夜長短變化大,白晝長的變化幅度為2時50分到24時.
寒帶:天文上的高緯地帶,在南北緯66°34′到90°之間.南北寒帶各跨緯度23°26′,二者合佔地表面積的8.3%.太陽高度角小,終年無夏.有極晝極夜現象,其持續時間在極圈為一日,在兩極為半年.
(3)五帶的成因
五帶的形成,是由於地球公轉,公轉時地軸與軌道面的鉛垂線有23°26′的傾斜,而且傾斜方向不變,因而導致太陽直射點徘徊於南北緯23°26′之間.這樣,一方面,世界各地(赤道除外)產生晝夜長短變化,在極圈內出現極晝極夜現象;另一方面,產生了氣溫高低變化,使氣溫從赤道向兩極遞減,這是太陽高度角從赤道向兩極逐漸變小的結果,最後形成了地球五帶.
㈥ 看看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五帶中的哪一帶
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
北溫帶的緯度位置在北緯66.5度到北緯23.5度,即北回歸線回和北極圈之答間。包括亞洲、歐洲、北美洲的大部。北溫帶區域的四季變化明顯,人口眾多,終年受極地氣團影響,雖然冬季表層水溫較低,但鹽度小,含氧量多,水汽團垂直交換強。
(6)中國地理五帶劃分擴展閱讀:
中國的陸地面積主要位於北緯20--50度,其中心緯度約為北緯35度,基本上與中國的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線秦嶺--淮河線一致,在這條線以北為北方,這條線以南為南方,它也是我國一條重要的氣候分界線。
由於我國領土遼闊、地形復雜、各地距海遠近差異很大,形成了氣候復雜多樣的特點,如黑龍江省北部全年無夏,海南島長夏無冬,淮河流域四季分明,雲貴高原南部四季如春,青藏高原西部終年積雪,西北以及內陸地區夏熱冬冷,日溫差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北溫帶
㈦ 中國五帶的劃分圖
從五帶的劃分看,我國大部分地區位於北溫帶,小部分位於熱帶,沒有寒帶.
故選:A.
㈧ 地理:人們劃分五帶的依據是
地球天文五帶劃分的依據是
有無太陽直射,有無幾晝夜現象
。
五帶:熱帶、北溫專帶、北寒帶、南溫帶、南寒帶。有太屬陽直射的地區屬熱帶,有幾晝夜現象的地區屬於寒帶,溫帶即無太陽直射,也無幾晝夜現象。
主要依據是地表接受熱量的多少
㈨ 地理五帶劃分
南北回歸線、南北極圈為界劃分為熱帶、南北溫帶、南北寒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