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人文地理對印反擊戰

人文地理對印反擊戰

發布時間: 2021-02-23 13:22:56

『壹』 對印反擊戰的詳細情況我想了解 詳細的了解 包括最後的戰況

中印戰爭 中印邊境戰爭是1962年6月或10月至11月間發生在中國和印度的藏南邊境的戰爭。在中國被普遍稱為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 【背景】 中印邊界全長約1700公里,習慣上分為東、中、西三段:東段長約650公里,從中國、印度、緬甸三國交界處至中國、印度、不丹三國交界之處的底宛格里;中段,長約400公里,從西藏普蘭縣的中國、印度、尼泊爾三國交界處至札達縣的6795高地;西段長約650公里,從札達縣的6795高地至新疆的喀喇昆侖山口。整個邊界從來沒有正式劃定過,但根據雙方歷史行政管轄所及,形成了一條傳統習慣邊界線,東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南麓,中段是沿喜馬拉雅山脈,西段是沿喀喇昆侖山脈。中印邊境戰爭的爆發不是偶然的,它有著深刻的歷史根源和復雜的背景。 一、英國種下中印邊界糾紛的禍根 西藏、新疆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國與印度在歷史上有著長期的交往和傳統友誼,過去中印兩國的地圖均按照傳統習慣線標畫邊界,兩國人民亦遵守這條傳統習慣線。只是在英國統治了印度以後,英屬印度當局以印度為基地,把侵略擴張的矛頭指向中國的西南和西北邊疆地區,這才逐步使中印邊界發生了分歧。英印政府利用中印邊界從未正式劃定的狀況,對中國西藏和新疆進行侵略擴張活動,從而埋下了爭執的種子。 1911年,中國發生辛亥革命,西藏地方處於混亂的局面,英國殖民主義者認為這是向中印邊界東段——從阿薩姆平原的邊緣向喜馬拉雅山進行侵略擴張的大好機會。於是,英印政府除了派遣「討伐隊」向中國這部分地區的部落種族進行武力鎮壓、金錢引誘以及所謂訂立契約外,還派大批測量探險隊,化裝成僧人、商人、探險旅行者,竄入西藏東南部中印邊境地區,偷偷地進行大量的偵察、測繪(偷測)等活動,為英印政府外務大臣麥克馬洪畫一條侵佔中國西藏大片領土的所謂印藏邊界線作技術上的准備。 1914年3月,英國侵略者為了實現其侵略企圖,施展陰謀手段,趁「西姆拉會議」之機和辛亥革命鼎革之際,策劃中、英、藏三方會議,於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印度西姆拉召開,企圖把西藏從中國領土分裂出去,由於中央政府代表未在正式條約上簽字,英國陰謀未能得逞。英國代表麥克馬洪及其助手貝爾誘惑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背著中國中央政府代表在德里進行私下秘密交易。麥克馬洪等人以贈給西藏5000支槍、50萬發子彈,支持西藏「獨立」,幫助西藏趕走漢軍等條件為誘餌,脅迫夏扎在秘密換文上簽字,騙奪中國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1914年3月24日,麥克馬洪在德里交給夏扎秘密換文,換文的附件以粗略紅線劃了一條劃分印藏邊界東段邊界線的地圖,要求夏扎在上面簽字蓋印。麥克馬洪在換文中,對此圖既沒有文字上的描述,也沒有說明是依據什麼原則,條件畫出的,而僅劃在比例頁為1英寸等於8英里的地圖上。當夏扎在簽字時,表現推諉、遲疑不決,貝爾馬上變了臉色,發脾氣,夏扎在威脅利誘之下,在「麥線」圖上簽字。牛津大學高級研究員內維爾 馬克斯韋爾曾指出:所謂「麥克馬洪線」是一九一四年西藏一個代表團與印度政府外交秘書亨利麥克馬洪爵土在德里所作的一樁未經授權的秘密交易的產物,麥克馬洪以威逼利誘(表示願意支持西藏反對中國中央政府)的手段,說服西藏人同意了一種邊界線的劃法——把邊界線向北推移了大約一百公里。1987年5月英國《南方》月刊,載《中國藏學》1989年第2期。麥克馬洪劃的這條粗略紅線,西起不丹邊境,向東伸延至西藏察隅。其范圍包括西藏在南之門隅、珞瑜和下察隅三大地區,把歷史上長期屬於中國的9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有著豐富的礦物、生物和水利資源)劃歸英屬印度。劃定後的印度東北邊界,就從喜馬拉雅山足向北推到了喜馬拉雅山的山嵴。對於這條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中國歷屆政府從未承認。後來,英國給西藏提出的兩個承諾並未能實現,因此西藏地方政府對「麥線」也不承認。英國知道炮製這條「麥線」的非學性,所以英國政府長期對此保密,不敢公開。然而,英國侵略者既做賊心虛,又貪婪成性,在時隔20多年後,於1938年又故態復萌,干起偷偷模模的不光彩勾當來,採取偽造證據、偷梁換柱的手法,重新出版1929年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4卷,篡改該卷中關於西姆拉會議的原始記錄,偽造有關「麥線」內容,塞進該卷的西姆拉公議內容之中,重新出版該卷,而出版日期仍用1929年原版日期。這樣,1938年印刷的標明1929年出版的《艾奇遜條約集》第14卷偽本中,出現了「麥線」秘密的非法文件。偽版本出版後,英印政府即下令把1929年的原版本大量銷毀了。與此同時,英印政府在出版《西藏高原與周圍國家的地圖》中,第一次改變過去同中國主張的傳統習慣邊界線相同的畫法,用「未經標定」的符號,畫出了「麥克馬洪線」。這樣,臭名昭著的「麥克馬洪線」就炮製出來了。由此可見,「麥線」是非法的,失效的,但從此埋下了中印邊境東段爭端的禍根。 在中心邊境西段,1846年英國吞並查漠——克什米爾後,聲稱拉達克(原本屬中國西藏地方政府管轄的地區,是克什米爾的一部分,應歸英印政府統治。在未等清朝政府同意的情況下,便悄悄佔領拉達克地區。後來,在標定拉達克和西藏的邊界中,英國侵略者為了尋找一條侵略我國新疆腹地的捷徑,於1865年派遣印度測量局官員約翰遜潛入新疆南疆地區,通過「勘察」,繪制地圖,把阿克賽欽、摩河谷及喀喇昆侖山以北廣大地區劃入英屬印度的克什米爾版圖,即所謂「約翰遜線」。阿克賽欽是中國的領土,中國政府從不承認,英印政府的勢力從未進入該地區,也未在該地區行使權力或建立行政機構。 英帝國主義在中印邊境東段秘密炮製的所謂「麥克馬洪線」,在西段圍繞所謂阿克賽欽問題提出的邊界方案,是英帝國主義侵略西藏和新疆的產物。正如周恩來指出的;「英國企圖抹煞中印之間長期形成的傳統習慣線,用割裂中國領土、擴大英屬印度領土的辦法,來達到它的帝國主義的侵略目的。」

『貳』 對印自衛反擊戰

有對印自衛反擊戰戰史,軍事科學院主編。

『叄』 對印自衛反擊戰是哪年

19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

『肆』 詳解61年對印自衛反擊戰的過程

中國贏了

『伍』 對印反擊戰:印度做了什麼讓中國忍無可忍

對印反擊戰:印度做了什麼讓中國忍無可忍
1962年,中國在中印邊境上發動了自衛反擊戰,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一場戰爭的爆發絕不是簡簡單單的事情,兵不可輕動。中印戰爭的爆發是中國兩國矛盾長期積累的結果,印度已經作死10多年了。那麼在這十幾年的時間里,印度究竟對中國做了什麼,以致於中國不得不還以顏色。
一、1947年建國以後,就開始染指中國問題

早在1947年,印度剛剛獨立時它就在作死。印度總理尼赫魯在舉行國會會議時,背後懸掛有一面亞洲地圖。但是這幅亞洲地圖上卻把西藏畫在了中國領土之外,當時中國國民政府表示強烈的抗議。但是由於此時中國內部的內戰正處於高潮期,因此對於印度找死的行為,中國當時無力教訓它。解放軍進入西藏之後,西藏上層的那些貴族們一直很不滿,但是迫於解放軍的戰鬥力強悍,他們選擇了蟄伏下來。而印度一直在秘密的聯絡這些貴族,別供給他們武器,鼓勵他們進行武裝叛亂,然後建立自己的國家。望採納

『陸』 求外國的62年對印自衛反擊戰資料

1962年11月21日24日,中印邊境中國邊防部隊接到了毛澤東簽署的命令。 總參謀部用特急電報下發到各部隊。電文如下:西藏軍區前指、軍 區、丁指、康指、新疆軍區並成都、蘭州、北京軍區:為進一步爭取政治上的主動,中央決定我國政府發表聲明,宣布為了促成中印邊界問題的和平解決 ,我軍決定於11月22日零時起,主動停火,並於12月1日開始,主動撤回到1959年11月7日雙方實際控制線的內側20公里地區。 1962年11月22日零時。中國軍隊遵照毛澤東的命令,在中印邊界 全線停火。 1962年12月1日,中國軍隊主動後撤。到1962年3月1日全部後撤到1959年9月7日的實際控制線20公里以內。這是中國政府出於保持中印友好關系的願望,再一次用實際行動 表示中國主張通過和平談判而不是通過武力來解決中印邊界問題的誠意。 中國邊防部隊奉命將在反擊戰中繳獲的大批武器、車輛進行擦拭維修,將繳獲的其他 軍用物資進行整理包裝,於12月中旬交還給印度。對被俘人員,一律不殺、不打、不罵、不侮辱、不沒收私人財物。生活上給予優待,受傷者給予治療。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作戰是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發生的,它不同於國內進行的民族解放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也不同於抗美援朝戰爭。中印戰爭的五個基本特點:第一,這場戰爭是由印度企圖以武力解決邊界爭端引起的,是政治軍事仗。中國政府一貫主張以平等協商,互諒互讓,和平談判解決邊界爭端,而印度尼赫魯政府則堅持擴張主義立場,執意以武力實現其領土要求。這就決定了這場戰爭具有很強的政治性。軍事、政治、外交斗爭融為一體,交織進行。軍事斗爭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政治,外交斗爭。這個特點,不僅制約著這場戰爭的形式,進程和結局,而且影響著雙方的戰略指導。中國政府一貫主張,通過談判解決邊界爭端,反對訴諸武力。即使在印軍蓄意挑釁,打死打傷中國邊防部隊官兵的嚴重事態下,仍克制忍耐,這就在政治,外交斗爭和道義上處於主動地位。只是在印軍完全拒絕和平解決邊界爭端,發起大規模進攻的情況下,中國邊防部隊才後發制人,實施反擊。而在首戰告捷後,中國政府卻發表聲明,申明大義,仍堅持和平解決中印邊界問題。印度政府蠻橫拒絕和平談判,再度發起進攻,中國邊防部隊再次被迫反擊並取得反擊作戰的決定性勝利,為進一步開展政治,外交斗爭贏得了主動,得到了世界人民廣泛的同情和支持。這場邊境局部戰爭,決定了軍事斗爭必須服從政治,外交斗爭,三者要緊密結合,政治,外交斗爭的需要,決定軍事行動的打、停、進、撤;軍事上的勝利,又為政治,外交斗爭創造了有利條件,進而爭取以打促談,以打促和及相對的和平穩定。 第二,這場戰爭,中印雙方力量對比雖互有優長,但從整體上看,中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防實力大於印度,中國軍隊的整體素質,特別是政治素質高於印度軍隊。這和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敵強我弱的情況是不盡相同的。 印度軍隊,原屬英國殖民主義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德、意、日法西斯軍隊作過戰,號稱「打遍歐、亞的勁旅」.其參戰部隊主力印① 《毛澤東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第2版,第173頁。軍第四師系"王牌部隊".印軍技術水平好,後方運輸線短,後備兵團機動快,補給便利。但印軍又是資產階級的僱傭軍隊,帶有濃厚的封建和殖民主義色彩,沿襲英軍的基本制度,進行的是非正義的侵略戰爭,失道寡助,士氣較低,內部矛盾重重。且戰術思想比較保守,害怕近戰、夜戰。而中國邊防部隊,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久經考驗的人民軍隊,具有很高的政治覺悟,嚴格的組織紀律,英勇頑強的戰斗作風和吃苦耐勞的革命精神,戰略戰術機動靈活,指揮有方。多數部隊具有高原地區作戰經驗,而且系正義之師,得道多助。這個特點為中國的勝利奠定了客觀基礎。 第三,這場戰爭,是在喀喇昆侖山和喜馬拉雅山地區的特殊環境下進行的。該區屬於"世界屋脊"的一部分,地勢險峻,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人煙稀少,經濟落後。東段作戰地區,山高谷窄,路險林密,氣候多變。西段作戰地區,平均海拔4500米,主要山峰在6000米以上,地表裸露,終年積雪,嚴重缺氧,氣候酷寒。這些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地理環境,嚴重影響著軍隊作戰行動,部隊集結,機動,指揮和協同困難,戰場容量較小,容易發生非戰斗減員,武器技術性能難以正常發揮,後勤補給十分艱難。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成為奪取作戰勝利的關鍵。 第四,這場戰爭,是在地處祖國西部邊疆主要為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進行的,群眾工作,民族和宗教政策,對戰爭有重大影響。只有高度重視和切實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取得邊疆各族人民群眾和愛國僧侶的支持,才能取得戰爭勝利。西藏,新疆邊防部隊正是在嚴格執行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經過長期艱苦和卓有成效的民族工作,緊密團結邊疆少數民族的基礎上,取得戰爭勝利的。 第五,這場戰爭,中國邊防部隊的後勤補給基本來源於內地,路線長、道路少,運輸手段落後,難度大。這對戰役規模和持續時間有極大制約。而印度軍隊後勤補給基地距戰場較近,交通方便,利於持久作戰。這些特點,規定著戰爭的復雜性,影響著戰爭的規模,進程和結局。這些特點,是雙方指導戰爭的客觀基礎,必須在客觀條件的限度之內,能動地爭取戰爭的勝利。在這方面,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深諸這場戰爭的特點,把握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運籌謀劃,作出一系列符合戰爭實際的決策,實施正確的戰略指導;戰區指揮員堅持實事求是,一切從戰場實際出發,發揮主觀能動作用,發揚軍事民主,作出了正確的部署,進行了周密的戰役指揮;參戰部隊揚長避短,依靠政治優勢,吃苦耐勞,英勇善戰,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從而在中印邊境這一戰爭的舞台上,演出一幕幕,威武雄壯的活劇,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譜寫了新的光輝篇章。

『柒』 對印自衛反擊戰和中越西沙海戰中,蔣介石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蔣介石一生中最閃光的一句話
西沙海戰
過程簡述:1974年1月18日,越南政府不顧中國一再警告,派兵侵佔中國西沙永樂群島,並與守島民兵發生沖突。從而展開了西沙海戰的序幕。
南沙海軍火速支援,無奈越南艦隊噸位和火力都有絕對優勢,雖然中國海軍浴血奮戰,但是漸漸力不能支。緊要關頭,中央火速調動東海艦隊支援。然而,東海艦隊必然要通過台灣國民黨海軍封鎖的台灣海峽,如何安全通過,成為了中國海軍的一個難題。
中國人民海軍通過台灣海峽的消息很快被台灣國民黨得知,當台灣海軍司令唐x林向蔣介石請示如何應對時,蔣介石說了他一生中最閃光的一句話:「你不知道西沙吃緊嗎?」畢竟蔣介石明白,國共之爭屬內斗,在外地入侵的時刻,中國人還是會團結一致的。唐x林欲領命而去,蔣介石又指示說:「你們要一路護航,保證艦隊安然通過。還有準備補給船,給前線送給養。」
結果,出乎東海艦隊意料。國民黨海軍不但大開綠燈放東海艦隊過海峽,而且一路護航,保證了艦隊的安全。此外,幾十艘台灣補給船開赴西沙前線,為前線的解放軍戰士運送食物和淡水。
1月20日,東海艦隊如期抵達前線,雙方兵力對比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海軍形成絕對優勢,將入侵越軍幾乎全部殲滅。
西沙海戰是中國海軍戰史上最光輝的一戰,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國共精誠合作的結果。而蔣介石在此事件中的表現讓人感動,也讓我們對他有了一個全新的評價。

『捌』 人民日報說了什麼話後中國就發動了對印自衛反擊戰

是可忍孰不可忍。對越南也是這話。之後就打了。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