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劃分什麼時候開始
㈠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1)中國地理劃分什麼時候開始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㈡ 中國現在省的地理劃分是根據歷史什麼原因演變的
中國的省制始於元代。現在的省域劃分基本上繼承了元代的劃分,經過明清的細化調整,形成現在的狀況。
傳統上,中國地方行政區域劃分,堅持兩個原則,即山川形便,犬牙相入。「山川形便」,即是根據大山大河的走向劃分地界。「犬牙相入」,正好與「山川形便」的原則相背,是統治者有意打破大山大河的天然自然界限,形成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該地方難以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之區,以免造成獨立、尾大不掉之勢。
從秦時,中國就執行此兩大原則,之初,以山川形便為主,比如唐代的十道或十五道,基本嚴格按照山川形便原則。
宋代時,因宋與金、蒙古長期對峙,利用山河形勢,形成了南北縱向的戰略防衛體系。而且歷史證明,是有效的防衛體系。元統一後,為了防止南方與中央的對抗,形勢南北向打破按地理界限劃分一級政區的作法。比如,陝西向南突破,跨有秦嶺,陝西擁有黃土高原、關中平原和漢中盆地三個自然單元,最重要的是,秦嶺南北歸同一政區管轄,使秦嶺不能成為軍事的陣地。宋依靠秦嶺淮河長期與金蒙對峙,元朝吸取了教訓。
明代進一步深化了這一作法,比如,江南省跨淮北、淮南和江南。
清代基本上是在明基礎上對大的政區進行了切割和細化。比如以岳陽府北界橫劃北為湖北,南為湖南;以西安鳳翔延安府西界豎劃,分陝西和甘肅。對於江南省,本應該橫切,按自然單元劃分,但當時淮北淮南江南發展程度不一,為了政治穩定,豎切一切,形成現在的安徽和江蘇,目的即是抽肥補瘦,不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狀況。
民國也有微調,但整體上沒有改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又有意如此劃分,形成如今的格局。
㈢ 中國地理區域劃分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抄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我國的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在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等方面均有明顯差異;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人們,在生產方式、生活習慣、文化傳統等方面也有很大差異。
㈣ 中國地理區域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中國區域地理,其劃分從各個時代、研究重點、綜合性與可比性考慮,存在多種多樣的內劃分方式,容每種方式主題和重點各不相同。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把我國劃分為四大地理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其中,秦嶺、淮河一線是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我國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分界線,大致以第一級階梯和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㈤ 誰知道正確的中國地理區域劃分
中國地理區域分抄為四部分: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高原地區.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是淮河---秦嶺,南方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的分界線是橫斷山脈,北方地區和西北地區的分界線是興安嶺賀蘭山脈,祁連山脈,西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區的分界線是昆侖山脈``
㈥ 中國地理區域怎麼劃分
中國具體的區域劃分: 1、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2、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3、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4、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5、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6、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7、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8、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華北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的一部分 華中地區:中國中部地區的簡稱。包括: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華東地區:中國東部地區的簡稱。「華東六省一市」包括:山東省,江蘇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西省,福建省(台灣省)和上海市。 華南地區:中國南部地區的簡稱。華南三省(區)包括:廣東省,海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廣義上的華南地區還包括福建省中南部,台灣、香港、澳門。 西南地區:中國西南地區包括中國西南部的廣大腹地,地理上包括青藏高原東南部,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大部。西南四省(區)一市包括:四川省、雲南省、貴州省、西藏自治區和重慶市。 西北地區:中國西北地區是中國西北內陸的一個區域,地理上包括黃土高原西部,渭河平原,河西走廊青藏高原北部內蒙古高原西部,柴達木盆地,和新疆大部的廣大區域。通常簡稱「西北」。西北五省區包括: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㈦ 中國按地理劃分應該有幾個時區從哪裡隔開
按地理緯度劃分中國共分五個時區:
(1)中原時區:以東經120度為中央子午線。
(2)隴蜀時區:以東經105度為中央子午線。
(3)新藏時區:以東經90度為中央子午線。
(4)昆侖時區:以東經75(82.5)度為中央子午線。
(5)長白時區:以東經135(127.5)度為中央子午線。
一個時區的「標准時」,只是一個大地區的統一時間,大家共同遵守的「人工」時間而已,並不是該時區內每個地點的「本地時間(LMT)」——真正的經度時。要用出生地的經度與出生大地區的標准時來加減,全球任何地點都用這個原則。
㈧ 中國現在省的地理劃分是根據歷史什麼原因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現在省域劃分是不合理的。之所以不合理,是有意為之,為的就是使中央更有效地控制地方。
省制始於元代。而現在的省域劃分就是繼承了元代的劃分,經過明清的細化調整,形成現在的狀況。
傳統上,中國地方行政區域劃分,一般堅持兩個原則,即山川形便,犬牙相入。簡單地說,「山川形便」,即是根據大山大河的走向劃分地界,這是最直觀最方便,也是較為科學的。而「犬牙相入」,或曰「犬牙交錯」,正好與「山川形便」的原則相背,有意打破大山大河的天然自然界限,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該地方難以成為一個獨立的行政之區,以免造成獨立、尾大不掉之勢。
從秦時,中國就執行此兩大原則,之初,以山川形便為主,比如唐代的十道或十五道,基本嚴格按照山川形便原則。
但這一形勢在宋代之後被打破。
宋與金、蒙古長期對峙,利用山河形勢,形成了南北縱向的戰略防衛體系。而且歷史證明,是有效的防衛體系。元統一後,為了防止南方與中央的對抗,形勢南北向打破按地理界限劃分一級政區的作法。比如,陝西向南突破,跨有秦嶺,陝西擁有黃土高原、關中平原和漢中盆地三個自然單元,最重要的是,秦嶺南北歸同一政區管轄,使秦嶺不能成為軍事的陣地。宋依靠秦嶺淮河長期與金蒙對峙,元朝吸取了教訓。
明代進一步深化了這一作法,比如,江南省跨淮北、淮南和江南。
清代基本上是在明基礎上對大的政區進行了切割和細化。比如以岳陽府北界橫劃北為湖北,南為湖南;以西安鳳翔延安府西界豎劃,分陝西和甘肅。對於江南省,本應該橫切,按自然單元劃分,但當時淮北淮南江南發展程度不一,為了政治穩定,豎切一切,形成現在的安徽和江蘇,目的即是抽肥補瘦,不造成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狀況。
民國也有微調,但整體上沒有改變。
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因之。至今。
網上經常有重新劃分省界的爭論。其實,雖然從歷史上看,目前省域劃分雖不盡合理,但也無重劃必要。因為,雖著交通和通信條件的改善,以前的弊端基本上不復存在。
更重要的是,基於省域的文化認同已經形成,更沒有必要了。
㈨ 中國的地理,東西南北是如何劃分的。具體依據又是什麼謝謝
沒明白你到底指哪一方面的劃分。若要說省份的話,就是:1、第一種:按順序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
東部:河北、北京、天津、山東、江蘇、上海、浙江
東南:福建、台灣、香港、澳門、廣東、海南
西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
西北:新疆、青海、甘肅、寧夏、陝西
中部:內蒙古、山西、河南、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2、第二種:按區域
東北:黑龍江、吉林、遼寧
華北:河北、北京、天津、山東、山西、河南、陝西
東部: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東南:福建、台灣、香港、澳門、廣東、海南、廣西
西南:雲南、貴州、四川、重慶、西藏
西北: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還有就是:中國的南方和北方是按照氣候來劃分的,一般上是以秦嶺、淮河一線來分的,因為這條線以北的地區,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下,而以南的地區,一月份的平均氣溫在0度以上。如西安和漢中都屬於陝西,但西安在秦嶺以北,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是-1度,屬於北方;而漢中在秦嶺以南,一月份的平均氣溫是0.8度,屬於南方。
東部和西部是按照經濟發展的程度來劃分的,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迅速,而西部地區發展較慢。但由於經濟發展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造成東西部的劃分總在變化之中,如廣西壯族自治區,在1979年的時候被劃歸東部,可現在又被劃歸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