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山脈經過的省份
Ⅰ 八上地理人教版各大山脈分別經過哪些省份
橫亘於
的中部!
位於
南省、江西省、廣東省、
4省(區)邊境。狹版義的
指
、
、
、
、
5個山嶺,故又稱
。
巫山權 山脈位於川鄂交界區,北與
相連,呈東北西南走向,主峰烏
海拔2400米。長江由西向東橫切巫山
,出現了百里
。由於巫山是我國著名暴雨區之一,
多,又系
地區,在長期風雨侵蝕和河川深切之下,形成了氣勢崢嶸、
的座座奇峰秀巒,
就是巫山
中
的
。
分別坐落於重慶市
東部的長江兩岸,江南江北各有6峰,各距縣城10-30公里不等。
湖南省東西兩部不同
及
和資水之間的
。位於省境中部偏西,中國第二級地勢階梯的南段轉折帶,
東坡過渡到
的東側
;是較獨特的
。
屬「原始
」的
,呈向北西突出的
位於福建省
的南部,有「奇秀甲東南」之美譽;景區以
為特色,有三十六峰,又有蜿蜒的
,徊旋與山間,故有「溪曲三三水,山環六六峰」之說。
中國最長、最寬和最典型的南北向
,唯一兼有太平洋和印度洋水系的地區。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通常為川、滇兩省西部和
東部南北向山脈的總稱。
、中國、
和蒙
佔有部分
,其中
占較多。主要位於
的
地區。中國境內的
,包括
峰、
至東經92°間的蒙古
山南坡部分等。
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
4000米以上,
山主峰海拔5547米。
Ⅱ 中國有幾大山脈,都在哪些省份
一個山不一定在一個省份!眾多高大雄偉的山脈按照不同走向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並形成許多山系。中國著名的大山脈有:喜瑪拉雅山、昆侖山、天山、唐古拉山脈、秦嶺、大興安嶺、太行山、祁連山、橫斷山等。
喜馬拉雅山脈:呈弧形分布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的邊境上,綿延2400多公里,平均海拔6000米,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中國四川省西北部,長達2500多公里,平均海拔5000-7000米,最高峰公格爾山海拔7719米。
天山山脈:橫亘在中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中部,平均海拔3000-5000米,最高峰托木爾峰海拔7455.3米。
唐古拉山脈: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6000米,最高峰各拉丹冬峰,海拔6621米,是中國最長的河流?D?D長江的源頭。
秦嶺:西起甘肅省東部,東到河南省西部,平均海拔2000-3000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67米。是中國南北之間一條重要的地理界線。
大興安嶺:北起中國東北部的黑龍江省漠河附近,南至老哈河上游,南北縱長1000公里,平均海拔1500米,主峰黃崗梁海拔2029米。
太行山脈:自北向南橫亘於黃土高原東部邊緣,南北長400多公里,平均海拔1500-2000米,主峰小五台山海拔2882米。
祁連山脈:綿亘於青藏高原東北邊緣,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祁連山主峰海拔5547米。
橫斷山脈:位於青藏高原東南部,西藏、四川和雲南三省區交界處,平均海拔2000-6000米,最高峰貢嘎山海拔7556米。
台灣山脈:縱貫台灣島東側,平均海拔3000-3500米,主峰玉山海拔3952米。
此外,還有黃山、泰山、華山、嵩山、衡山、恆山、峨眉山、廬山、武當山、雁盪山等名山。
Ⅲ 怎樣記住中國地理的地形、山脈、省份
第一就是多看地圖 讓自己慢慢對地圖有熟悉感 第二就是學會自己編一些口版訣的東西方便記憶第三權就是找規律 比如哪些山可以練成一條線 是什麼的分界之類的 聯想到別的地理方面的知識 省份的特殊地形或者是省份想什麼圖案 這一類的其實歸結到一點就是多看多記多背 你可以和同學兩個人互相背這樣比較快
Ⅳ 怎樣記住中國地理的地形,山脈,省份
結合行政圖記比較好。注意山脈和河流比較好記,熟悉分界點是以哪座山哪條河,它們是屬於哪個地區的。
Ⅳ 中國各省的分界線是哪些山脈
(1)南疆與北疆的界線(流動沙丘與固定、半固定沙丘界線):天山。
(2)湖北省與重慶市的界線:巫山。
(3)福建省與江西省的界線:武夷山。
(4)廣東省與湖南省的界線:南嶺。
(5)西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界線:昆侖山脈。
(6)甘肅省與青海省的界線:祁連山脈。
(7)四川省與陝西省的界線:大巴山脈。
(5)中國地理山脈經過的省份擴展閱讀
地形區界線
(1)內蒙古高原和東北平原界線:大興安嶺。
(2)黃土高原和華北平原界線:太行山脈。
(3)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界線:巫山。
(4)雲貴高原和青藏高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青藏高原界線:橫斷山脈。
(5)准噶爾盆地和塔里木盆地界線:天山山脈。
(6)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界線:昆侖山脈。
(7)黃土高原和漢水谷地界線:秦嶺。
(8)河西走廊和柴達木盆地界線:祁連山脈。
(9)四川盆地和漢水谷地界線:大巴山脈、米倉山脈。
(10)內蒙古高原和黃土高原界線:古長城。
(11)長江中下游平原和華北平原界線:淮河。
(12)雲貴高原與東南丘陵界線:雪峰山
大海分界線
(1)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以老鐵山角、廟島群島與蓬萊角連線為界。
(2)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以長江口北岸(啟東角)與濟州島的西南角的連線為界。
(3)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南澳島經台灣淺灘至台灣島南端鵝鑾鼻的連線為界。
(4)如果不需要這么精確的話,也可以記個大致的位置:
(5)渤海與黃海的分界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頂端連線為界。
(6)黃海與東海的分界線——長江口北岸為界。
(7)東海與南海的分界線——台灣島南端和閩粵兩省交界處的連線為界。
Ⅵ 有哪幾個地理山脈是省的分界線
1、大興安嶺是黑龍江和內蒙的界山。
2、雁盪山是浙江和福建的界山。
3、賀蘭山是寧夏和內蒙的界山。
4、祁連山是甘肅和青海的界山。
5、阿爾金山是新疆和青海的界山。
(6)中國地理山脈經過的省份擴展閱讀:
一、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黑龍江省西北部,是中國保存較完好、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
大興安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地理坐標介於北緯43°至北緯53°30′,東經117°20′至東經126°之間,全長1400多公里,均寬約2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總面積32.72萬平方公里。
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主要樹木有興安落葉松、樟子松、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
二、雁盪山
雁盪山以山水奇秀聞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絕勝」之譽,史稱中國「東南第一山」,主體位於浙江省溫州市東北部海濱,小部在台州市溫嶺南境。
雁盪山形成於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是環太平洋大陸邊緣火山帶中一座日至紀流紋質破火地。
三、賀蘭山
賀蘭山脈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與內蒙古自治區交界處,北起巴彥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銅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此說疑有誤,唐代韋蟾有詩雲:「賀蘭山下果園成」,蒙古人在13世紀才崛起,說源於蒙語只是通用說法)。
四、祁連山
祁連山脈,位於中國青海省東北部與甘肅省西部邊境,是中國境內主要山脈之一。由多條西北-東南走向的平行山脈和寬谷組成。東西長800公里,南北寬200-400公里,海拔4000-6000米,共有冰川3306條,面積約2062平方公里。
西端在當金山口與阿爾金山脈相接。東端至黃河谷地,與秦嶺、六盤山相連。長近1000千米。屬褶皺斷塊山。最寬處在酒泉市與柴達木盆地之間,達300千米。
五、阿爾金山
阿爾金山是中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一山脈。東端綿延至青海、甘肅兩省界上,為塔里木盆地和柴達木盆地的界山。東北東方向延伸,平均高度3000~4000米。
西段較高,最高峰6161米。有小型冰川發育。若羌河、米蘭河等發源於此,但水量不大;山麓的若羌、米蘭等綠洲面積很小。
Ⅶ 中國主要山脈的行政區劃分布
中國地形,特點,各主要山脈、水系、高原、平原、盆地
Ⅷ 中國山脈和省份的對應圖
中國山脈和省份的對應圖,中國山脈有很多呀,比如說這個長白山在吉林省,比如說這種五台山西省
Ⅸ 中國山脈在省市分布圖
這幅圖上的都是我國比較大的,比較重要的山脈。我國的山脈走向不同,構成地形的骨架成為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Ⅹ 中國山脈分布圖
中國主要的山脈圖如下: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
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昆侖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布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布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10)中國地理山脈經過的省份擴展閱讀:
一、山脈走向
1、東北—西南走向:台灣山脈、長白—武夷山、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2、東西走向:天山—陰山、昆侖山—秦嶺、南嶺
3、西北—東南走向:阿爾泰山、祁連山
4、南北走向:橫斷山脈
5、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唐古拉山
二、主要山脈的重要意義
1、秦嶺——淮河,是中國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 是中國 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地區; 是中國一月均溫 0℃等溫線經過地區,是中國積溫 4500℃經過地區,是中國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分界線。
中國南方水田農業與北方旱地農業界線; 中國河流有無結冰期界線,江漢谷地與渭河平原界線,四川盆地與黃土高原的界線;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界線;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制、水稻和小麥雜糧的界線; 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2、大興安嶺,半濕潤地區與半乾旱地區分界線,4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分界線,第二級階梯與第三級階梯分界線,內蒙古高原與東北平原分界線,內流區域與外流區域的分界線,傳統放牧區與傳統農耕區分界線,森林景觀與草原景觀界線,黑龍江省與內蒙古自治區界線。
3、昆侖山,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與塔里木盆地界線,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界線,青藏地區與西北地區界線,西藏藏族自治區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界線。
4、祁連山,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第一級階梯與第二級階梯分界線,青藏高原(柴達木盆地)與河西走廊界線,青藏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界線,青海省與甘肅省界線。
5、天山,准噶爾盆地與塔里木盆地界線,暖溫帶與中溫帶界線界線,冬小麥與春小麥界線 南疆與北疆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