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描寫中國地理的散文

描寫中國地理的散文

發布時間: 2021-02-23 08:07:53

⑴ 寫一篇關於中國的地理文章(3000字)

詞語不是很難!但是要求的字數有點嚇人!還是搜索點資料自己寫吧!望採納!謝謝你!

⑵ 中國文化地理賞析有感500字文章

寫作思路:圍繞《中國文化地理》的內容和意義來進行展開描寫。

賞析:《中國文化地理》不僅全面探討了中國文化在太平洋西岸這一特殊地理環境中形成、發展和文化中心轉移的過程與規律,從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研究的角度,闡釋了中國文化史上的諸多疑案,而且首次進行了中國文化的地理分區,逐步展現了祖國各地異彩紛呈的文化風貌。

最後研究了中國文化在時間一空間方面的傳播與輻射過程,討論了漢文化圈的形成,闡明了中國文化何以成為東方文明的靈魂。不僅適合高等院校地理、旅遊專業師生選用,而且對文、理各類專業師生和廣大文化工作者都是一部很有價值的參考書。

(2)描寫中國地理的散文擴展閱讀

《中國文化地理》的地理知識對於培養幼兒熱愛家鄉、熱愛國家的美好情感有著天然的、不可替代的優勢。愛家鄉、愛祖國是一個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也是衡量一個人情感發展的重要方面。

讓幼兒了解一些簡單的地理知識無疑具有天然的優勢。通過地理這個直觀的窗口可以讓幼兒對家鄉、對祖國有了切身的感受和了解,進而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樹立建設家鄉、建設祖國的遠大志向。

地理可以極大地豐富幼兒的感性經驗,激發幼兒的情感體驗,通過認識、了解家鄉和祖國的名勝古跡、名山大川、富饒物產等。激發幼兒認同家鄉、認同祖國的內在感受,激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潛移默化地培養起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積極的、牢固的情感。

⑶ 描寫中華地理位置的句子

從東西半球來看,中國位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來看,中國位於北半球,中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毗鄰俄羅斯印度等國家,與東南亞陸上相連,與日本隔海相望。

⑷ 尋求一篇關於中國的地形的文章

1.地形 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周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布,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多種多樣的地形為我國農業生產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也使工業生產的發展有了一定基礎。
2.山區 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產、礦產、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3.地勢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布。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分布有昆侖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是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分布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東面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布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過北緯32°線,自西向東作一幅中國地形剖面圖,從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東部平原,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地勢特點十分明顯。
即使在北方或南方地區內部,在自然環境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1.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滾滾黃河、滔滔長江,自西部青藏高原發源,向東流經九、十個省、市、自治區後,分別注入渤海和東海。中國主要河流的流向大體上反映了中國西高東低的地形大勢。中國的地形不僅西高東低,而且各種地形類型大致圍繞被稱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階梯一樣作半圓狀向著太平洋逐級降低。由兩條山嶺組成的地形界線,明顯地把大陸地形分成為三級階梯。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 4000米以上,面積達23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之一,也是中國地形上最高一級的階梯。它雄踞西南,在高原上橫卧著一列列雪峰連綿的巨大山脈,自北而南有昆侖山脈、阿爾金山脈、祁連山脈、唐古拉山脈、喀喇昆侖山脈、岡底斯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在高原的山嶺間則鑲嵌有許多牧草豐美、湖光瀲灧的大小盆地。這里還蘊藏著各種豐富的資源,有待我們去開發利用。
越過青藏高原北緣的昆侖山—祁連山和東緣的岷山—邛崍山—橫斷山一線,地勢就迅速下降到海拔 1000~2 000米左右,局部地區可在500米以下,這便是第二級階梯。它的東緣大致以大興安嶺至太行山,經巫山向南至武陵山、雪峰山一線為界。這里分布著一系列海拔在1500米以上的高山、高原和盆地,自北而南有阿爾泰山脈、天山山脈、秦嶺山脈;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雲貴高原;准噶爾盆地、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等。
翻過大興安嶺至雪峰山一線,向東直到海岸,這里是一片海拔 500米以下的丘陵和平原,它們可作為第三級階梯。在這一階梯里,自北而南分布有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長江以南還有一片廣闊的低山丘陵,一般統稱為東南丘陵。前者海拔都在200米以下,後者海拔大多在200~500米之間,只有少數山嶺可以達到或超過千米。
從海岸線向東,則是一望無際的碧波萬頃、島嶼星羅棋布、水深大都不足 200米的淺海大陸架區。也有人把它當作中國地形的第四級階梯。
從陸地地形來說,兩條界線,三級階梯,自西向東逐級下降,大致可以勾繪出中國地形的總輪廓。而這種階梯狀的地形形勢,從中國東經 89°線的地形剖面和北緯30°線的地形剖面中都可以得到反映。
中國這種西高東低、面向大洋逐級下降的地形特點,不僅有利於來自東南方向的暖濕海洋氣流深入內地,對中國的氣候產生深刻而良好的影響,使中國東部平原、丘陵地區能得到充分的降水,尤其是最多的降水期和高溫期相一致,為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水、熱條件;而且也使大陸上的主要河流都向東奔流入海,既易於溝通中國的海陸交通,也便於中國東西地區之間經濟貿易的交流;同時,這種階梯狀的地形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河流,使之形成較大的多級落差,從而蘊藏著有利於多級開發的異常巨大的水力資源。【2.形態多樣,山區面積廣大】中國的地形類型,無論是從成因來看,還是從形態來看,都是多種多樣、豐富多彩的。有被內力推移而高高抬升的高原和山地,也有被撓曲下降的低窪盆地和平原。在溫暖濕潤的東部和南部,有各種各樣以流水作用為主的侵蝕和堆積地貌;在乾旱的西北,有以風力作用為主的沙漠景觀;在西部高山上,有別具風格的冰川作用的地貌;在西南部石灰岩分布地區,則有景色迷人的喀斯特地貌……。
青藏、雲貴、內蒙古和黃土高原,是中國著名的四大高原。塔里木、准噶爾、柴達木和四川盆地,是中國著名的四大盆地。長江、黃河、珠江和黑龍江等大河流,在遼闊的大地上奔流,造成了許多廣大而肥沃的平原。在平原上點綴有蔥郁秀麗的低山丘陵,而在西部更有無數高大崎嶇的山地。多種多樣的地形為中國農、林、牧、副、漁的多種經營和綜合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據統計,中國的山地丘陵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 43%,高原佔26%,盆地佔19%,平原佔12%。如果把高山、中山、低山、丘陵和崎嶇不平的高原都包括在內,那末中國山區的面積要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2/3以上。山區雖然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也不利於交通運輸以及經濟文化的交流,但卻埋藏著豐富的礦藏,生長著茂密的森林和珍貴的動、植物資源,它們都是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不可缺少的寶貴財富。【3.山脈縱橫,具有定向排列】中國是一個多山的國家,不僅山區面積廣大,而且大小山脈縱橫全國,它們的分布規則有序,按一定方向排列,大致以東西走向和東北—西南走向的為最多,西北—東南走向和南北走向的較少。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三列:最北的一列是天山—陰山,中間的一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的一列就是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在東部,山勢較低,這種走向的山脈主要也有三列:最西的一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即前面提到的第二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中間的一列包括長白山、遼東丘陵、山東丘陵和浙閩一帶的東南丘陵山地;最東的一列則是崛起於海上的台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多分布於西部,由北而南依次為阿爾泰山、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縱貫中國中部,主要包括賀蘭山、六盤山和橫斷山脈。
弧形山脈主要有喜馬拉雅山脈,呈一向南凸出的弧形,平均海拔6000米。位於中尼邊境的珠穆朗瑪蜂海拔8844米,是世界第一高峰。
上述這些山脈構成了中國地形的骨架,它們把中國大地分隔成許多網格。分布在這些網格中的高原、盆地、平原以及內海、邊海的輪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這些山脈的制約。
橫亘全國的東西向山脈,又是一些大河的分水嶺。秦嶺山脈是黃河和長江的分水嶺,南嶺山脈是長江和珠江的分水嶺。河流的流向明顯地受著山脈的制約,如西南部的雅魯藏布江、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等,它們的流向都受到岡底斯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與橫斷山等山脈的控制。長江、黃河總的流向是自西向東,但許多河段也受山脈走向的制約,時寬時窄,時而向東南流,時而向東北流,最後東流入海。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⑸ 介紹中國地理的作文,不少於1000字

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孕育了我們祖國燦爛的歷史文化,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刻出了神州大地山絕石險的自然奇觀。我們的祖國寬廣博大、秀麗天成、歷史悠久。
在這本書中,我知道了許多關於中國地理知識,也領略了祖國的名勝古跡。我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到桂林山水,黃山雲海,蓬萊仙境,玉宇瓊樓等景地的奇妙與美麗,我彷彿來到了祖國的各個地區、省來欣賞景色。
翻開這本散發著淡淡清香的書,我便開始了中國之旅。它向你介紹了中國概況、近海、地貌、水系、氣候、自然資源,再介紹了地區,省。第一個是東北地區,這兒是指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這里的自然資源極為豐富,同時它也是中國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重要木柴生產基地,經濟實力雄厚。「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是對東北地區的真實寫照。這里有一條鴨綠江,因為江水清澈,水聲似鴨頭頸而得名。鴨綠江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長白、集安、寬甸、丹東等地。向南注入黃海,全長795公里,是中朝兩國的界河。區內碧綠的江水蜿蜒,江中翠島棋布,沿岸群山疊翠,鶴鳥翱翔,景色十分秀美。
在這個地區里,有兩種必須要提的動物:東北虎和丹頂鶴。東北虎又稱滿洲虎、烏蘇里虎。體色夏毛棕黃色,冬毛淡黃色。而它身上背部和體側具有多條橫列黑色窄條紋,通常2條靠近呈柳葉狀。這些條紋赤褐色,較窄且稀疏,被毛豐滿,毛色較淺。丹頂鶴,也就是俗稱的「仙鶴」,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北特產珍禽,大部分生活在黑龍江省。因體態優雅、顏色分明,在這一地區的文化中具有吉祥、忠貞、長壽的寓意。
離開東北地區,我們又來到了各個省,如: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河北省、山西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福建省、廣東省、四川省、貴州省和雲南省。在這些省份中,有幾個省里的風景名勝吸引了我,它的旁邊還附著插圖呢!
第一個是吉林長白山。長白山景觀神奇秀麗,巍峨壯觀,原始自然風光無限,鄧小平曾感嘆:」人生不上長白山,實為一大憾事!」在這里有「東北三寶」,即人參、鹿茸、貂皮,有長白虎、梅花鹿、黑熊、白天鵝等珍禽異獸,是一個聞名世界的風景區。天池是長白山風光最優美的地方,它是東北地區最高的高山湖。在它的四周,聳立著16座千姿百態的山峰,構成了綺麗的自然風光。
第二個是江蘇周庄。周庄是一個具有900多年歷史的水鄉古鎮。這里環境幽靜,建築古樸,雖然歷經數百年的滄桑,仍完整地保存著原來水鄉集鎮的建築風貌。怪不得著名大畫家吳冠中撰文說「黃山集中國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國水鄉之美。」
第三個是雲南玉龍雪山地處麗江城區西北約15千米處。山頂終年積雪,宛如白色玉龍橫卧山巔,故名玉龍雪山。各種植物依不同海拔和氣候分布,這里是經濟林木、葯用植物和觀賞花卉的著名產地,有」植物寶庫」之稱。
看!大千世界,無奇不有。我們祖國果然是一個景色之國,山河錦綉、鳥語花香。如果你有空,一定要去看看哦。我相信,中國的大自然是最美的。我們因生在這兒而驕傲、自豪!

⑹ 求用地理知識寫我愛中國的文章 800字以上 主要關鍵是地理知識 不需要那麼優美

你到官網上去看看,或者到論壇上吼吼,那高手多,有人幫你
問老師吧,更可靠
這個不屬於我的領域,不敢亂答,祝你早日找到答案!

⑺ 介紹中國地理的作文

地中海,溫和濕潤的冬季,在這12月,悄無聲息的下了一場雨.檸檬樹,在雨後的空氣里氣定神閑的吐納呼吸,海岸線,給斑斕卻不張揚的地中海風格建築增添了幾分神秘.來不及去拜訪薩丁島上沉默如岩石的會看手相的老人,來不及去傾聽水城威尼斯的靜謐與喧囂的交響,沒有任何理由,就乘一葉扁舟,順著水流,從高鹽度到更高的鹽度.就從這里開始.
蘇伊士運河,悠久的繁華,不是那海風吹拂下發出清脆樂聲的貝殼小風鈴,而是遠處傳來的陣陣渾厚的鍾聲,與河水默契的一唱一和,歌頌著忙碌,閑談著心事,嘮叨著一個多世紀前數十萬勞工的雞毛蒜皮,交流著東西兩塊大陸各自的歌舞昇平.
回頭遠望尼羅河,一路奔流著匯入地中海,滄桑的河流,一聲嘆息,擦肩而過,邁向相反的方向.就讓小船義無返顧的駛向紅海吧,舀一勺這最鹹的海水,一路向南,追不上太陽直射點的匆忙足跡,路過聖城麥加的穆斯林安詳虔誠的表情.
穿過曼德海峽,拐進亞丁灣,逆著印度洋上的季風環流,沿著海岸線,航行一道弧,到阿曼,完成第一站.
阿拉伯半島是一隻巨大的靴子,小船從鞋尖一躍而下,一路的舟車勞頓做成一隻漂流瓶,漂向未知的充滿期待的遠方.就沉醉在這印度洋冬日的逆時針暖流里吧,是魯賓孫的小木筏,是五光十色旋轉木馬,享受著低緯的傾城日光,讓悠閑把航線劃成一個圈.當然,這不是句號.
向東,沿著印度半島的輪廓,輕聲呢喃著陌生的名字,像一個個古老失傳的咒語:卡提阿瓦半島,訥爾默達河...西高止山脈阻斷了好奇的視線,那些幾乎穿過了整個半島的河流,終究要從德干高原順勢奔騰,更早的擁入孟加拉灣.不妨,穿過保克海峽,揮別斯里蘭卡,繞過半島東側的河流入海口,去看望久不得見的老友.一一拜訪,沿海北上,直到恆河口.
最後轉身,混跡在萬噸巨輪的龐大身影中走進馬六甲,蘇門答蠟,爪哇等島,是一條光彩奪目的翡翠項鏈,馬來半島,加里曼丹,蘇拉威西是這漫長游記最末的匆忙痕跡.
就到這里.
收起地圖,這是"處心積慮"用航線編織的小情緒:
L-O-V-E
我愛上地理

⑻ 關於中國山水的詩歌散文

山水散文

東晉時代,是一個對自然山水覺醒的時代。人們在與大自然相親、相近的悠遊中,培育了對自然山水的審美意識和創作熱情,中國山水文學從而走進一個興盛的時代。
廬山的山水勝境,是文人寄託情志的理想之地,由對自然審美而產生的審美觀照,折射出中國山水散文的光燦。
山水小品,正是在晉宋之際勃興起來的。山水小品,與山水詩的成長幾乎同步,是一種表現山水之美的特殊散文。
山水與散文的關系,愈來愈密切,從地誌、山水小品、山水記的山水描寫,以至後來的山水游記的大量出現,生動地反映了山水與散文結合,從量變到質的飛躍的全過程。而廬山,卻鮮明的留下了這一文學現象的歷史印跡。
晉宋之際的山水小品,主要有詩序類山水小品、書信體山水小品。詩序類小品,具有代表性的有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慧遠的《廬山諸道人游石門詩序》、陶淵明的《游斜川詩序》等。其中,尤以陶淵明隱居廬山時所寫的《游斜川詩序》,受到人們的推崇:
辛酉正月五日,天氣澄和,風物閑美。與二三鄰曲,同游斜川。臨長流,望曾城,魴鯉躍鱗於將夕,水鷗乘和以翻飛。彼南阜者,名實舊矣,不復乃為嗟嘆。若夫曾城,傍無依接,獨秀中皋,遙想靈山,有愛嘉名。欣對不足,率共賦詩。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各疏年記鄉里,以記其時日。
文章短小優美,點明出遊的日期和地點,以游覽斜川、觀賞山水為題旨,著意刻畫了近觀遠眺之佳景,突出贊美了獨秀於澤畔的障山,抒發了對山水美景的濃厚情趣和愛戀,並由此引發出「悲日月之遂往,悼吾年之不留」的慨嘆。
以書信形式來表述山水之美,在晉宋之際相當盛行。其中,鮑照的《登大雷岸與妹書》是佼佼者。這是鮑照被擢為國侍郎,隨臨川王劉義慶出鎮江州時,途中寫給其妹鮑令暉的信。信中所寫內容,幾乎全是作者所見的美妙景緻,尤以遙望廬山奇麗壯觀的描寫,最為生動出色。
「西南望廬山,又特驚異。基壓江潮,峰與辰漢相接,上常積雲霞,雕錦縟,若華夕曜,岩澤氣通,傳明散彩,赫似降天。左右青靄,表裡紫霄。從嶺而上,氣盡金光,半山以下,純為黛色。信可以神居帝郊,鎮控湘,漢者也。......」
此文本雖為一封家書,內核卻是一篇山水游記。此本作者是雖未以游記為題,卻可稱之為游記的先驅,因而近人劉師培在《耀采篇》中,將此稱之為「游記之正宗」。
唐代,以序,書形式記述山水,依然在文壇上盛行。李白的《送從侄李遄游廬山詩序》,清新流動直抒胸臆,是一篇值得欣賞的山水小品。李白在此序中對廬山的描述,實際上是他游廬山的見聞和美的感受,其中最令人品味的是:
「方告我遠涉,西登香爐。長山橫蹙,九江卻轉。瀑布天落,半與銀行爭流,騰虹奔電,射萬壑,此宇宙奇詭也。其上有方湖、石井,不可得而窺焉。」
雖然只是片言短語,卻將廬山的俊秀奇偉描繪得生動傳神,並洋溢著一種偉大的愛國主義激情。李白的這篇山水小品,與他的《望廬山瀑布水》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們創造了美好的遐想,藝術的享受。
在山水小品勃興之時,山水記的地位也日益突出。山水記,同以序、書為題的山水小品相比,表現出更符合山水散文的藝術規范,變體現出社會進步、文學發展的歷史軌跡。山水記,顯露出明確的審美意識,更集中更真實可信的描寫自然山水的地理位置、地域環境、地形地貌及其天然之美。
在東晉南北朝時期的山水記中,以記述廬山山水的山水記,有著顯赫的地位,不僅數量可觀,而且值得稱道的是不乏上乘之作。如收錄於《太平御覽》卷四十一中的慧遠《廬山略記》、張野《廬山記》,收錄於《藝文類聚》卷七中的周景式《廬山記》、王彪之《廬山記》等,均是這一時期的著名的山水記。
慧遠以精煉、形象的語言,在《廬山略記》中敘述了廬山所處的方位,廬山之名的解釋,山體的形態,雲霧瀑布的奇異景象,並極富渲染廬山這座「神仙之廬」。
「其山大嶺凡有七重,圓基周回,垂五百里。風雲之所攄,江山之所帶,高岩仄宇,峭壁萬尋,幽岫窮崖,人獸兩絕。天將雨,則有白氣先搏,而纓絡於山嶺下;及至觸石吐雲,則倏急而集。或大風振岩,逸響動谷,群籟競奏,其聲駭人,此其化不可測矣。」
周景式的《廬山記》,以介紹自然山水為目的,顯示山水勝境的魅力,吸引人們的游覽情趣,更加註重山水景物的展現。
「登廬山,望九江,以觀禹之跡。其茲峰乎,東南隱諸嶺,不得駢矚,自廬山人跡所暨,回望處無復出此者。又甚高峻,每雨,其下成潦,而上猶皎日。峰頭有大盤石,可坐數百人。......」
這些山水小品、山水記,是人們認識廬山其面目最原始、最真切、最權威的文學史料,亦是展示中國古代人類崇尚自然、認識自然、寄情自然的歷史記錄,同時展現出由山水記向山水游記的演進,由刻意追求自然山水外部形態之美,到著意創造物我渾然的藝術境界的躍動。
唐代白居易的山水游記,尤顯自我的風格,享有盛名的《廬山草堂記》,即是其個性的顯現。白居易以嫻熟的文筆和技巧,充分表達了自己酷愛山水癖好,並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滄桑感,使山水別具內涵與風韻。
「匡廬奇秀甲天下山」。白居易在記文開篇對廬山發生這樣的贊嘆,此後這就成為對廬山眾口一詞的評判。「春有錦綉谷花,夏有石門澗雲,秋有虎溪月,冬有香爐雪。陰晴顯晦,昏旦含吐,千變萬狀,不可殫記。」作者對廬山草堂的四周景物環境,落筆悠悠,卻傾吐了真誠的愛戀和審美情趣。「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廣袤豐殺,一稱心力。洞北戶,來陰風,防徂暑也。敞南蔑,納陽日,虞祁賽也。木斫而已,不加丹;牆圬而已,不加白。鹼階用石,冪窗用紙。竹簾幃,率稱是焉。」作者對廬山草堂建築的率真寫實,成為人們研究中國古代園林的重要史料,而《廬山草堂記》亦被視為中國園林學的奠基之作。
宋代山水游記,在唐人已創輝煌的基礎上再創輝煌,並將人生的種種思考移植到山水的描繪中,從而大大增強了山水散文的理性光芒。蘇軾的《記游廬山》、《石鍾山記》,陸游的《游東林記》,朱熹的《卧龍庵記》等,正是這一時期山水散文的重要體現,也是對廬山區域的美學價值和史學價值的重要體現。
蘇軾在《記游廬山》中,以揮灑之筆,暢述游覽所見的山水氣勢,由此而興遐思冥想,使本無生命亦無思想的客觀景觀,獲得理念的靈魂,閃動思辯的光澤;從「發意不欲作詩」開始,至「余廬山詩盡於此矣」結篇,中間敘述游山觀感和題詩經過,展示自己心靈感受的天窗,闡發出「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絕唱。
蘇軾的《石鍾山記》,之所以被稱為名作,則因為富於獨創,別開生面。從「鍾」字發揮,說明石鍾山的由來,對前人的解釋提出質疑,從而記敘親臨石鍾山的考察的經過,由此提出「事不目見耳聞,則不能臆斷」的見解。並將理性的思維,同大自然的妙境天衣無縫地糅成一體,而石鍾山也因名家名作的張揚而名噪。
明、清兩代,山水散文的創作,盛行不衰。文學史家評論這一時期的山水散文,認為沒有更大的開拓和創新,只有在原來的框架上有伸展,但在「獨抒性靈,不拘格套」的創作主張大旗下,展示出了清新流暢,活潑自由的山水散文,在美學觀上產生了重大轉機。
廬山隨著日益遠播的盛名,加上交通便捷,慕名而來的文人絡繹不絕,從而為廬山創作了數量可觀的山水散文。明清兩代,馳名的文學家、學者,如袁宏道、王思任、王世懋、徐宏祖、宋之盛、查慎行、袁枚、惲敬、張維屏等,游歷廬山,放歌山水,抒發情懷。
袁宏道的《廬山游記》,別致,情真、飄逸,反映出追求個性解放的審美情趣,因而他筆下的廬山自然景物擬人化,雲霧呈「人物鳥獸狀」,峰岩「危身卻立,摩牙裂髭而望」,澗水「啕號呼激」......正是「獨抒性靈」的藝術體現,亦喻山水可以豐富,補充人們的「性靈」。
王思任的《游廬山記》,以畫家的眼光審視廬山的自然山水,充溢著色彩和動感。五老峰「五大垛鐵雲皆紫青融鑄,從天崩下,現壽者相,是名五老」。五老峰「海綿素鋪幾萬里,拋彈松稱,光絲耀然。覺霜雪死白為呆,凹凸不等,小家數耳......綿俱縮入湖江,漸覆四宇,作開辟以來一大供」。不帝為人們開辟了新的審美領域。
徐宏祖(徐霞客)卻以旅行家、地理學家的身份,對廬山進行了6天的旅遊和考察,他留下的《游廬山日記》,涉及地理、地貌、地質、水文、植物、歷史、名勝等諸方面,具有不可低估的科學價值、藝術價值。他是從石門澗攀登百丈梯上廬山的第一人,他是實地考察大漢陽峰的第一人。
惲敬,是清代山水文學中較有名氣的文學家,他曾先後兩次登廬山,寫了《游廬山記》、《游廬山後記》,文筆洗煉生動,善於描繪景物特徵,抒發感受最深切之處,因而成為他的藝術成功之作。
「廬山據潯陽、彭蠡之餘,環三面皆水也。凡大山得水,能故其大以盪譎之,則靈;而江湖之水,吞吐夷曠,與海水異故並海諸山多壯郁,而廬山有娛逸之觀。」惲敬在《游廬山記》中形勝特點,由此點畫「有娛逸之觀」旨趣,然後著意描述含鄱口俯覽鄱陽湖上風卷的雲障奇觀,仰望香爐峰白雲團涌的雲海幻景,闡發出雲霧是山之靈,詭變的雲霧是娛性逸情之最。在《游廬山後記》中,再度記述在不同山形地貌中瞻雲觀霧,展現雲霧幻變的玄妙,挖掘山水美學的真諦,拓寬了山水美學的領域。
山水,在中國文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種十分重要的意義有一大半應屬藝術,歸屬於美學。廬山,自古就被人們當作一個藝術觀照的對象,一個審美愉悅的對象。它所產生的山水文化,從地誌、山水小品、山水記的山水描寫,到後來的山水游記、山水散文的大量出現,真實地記錄了人與自然的親和愈來愈密切,山水與散文的

⑼ 求一篇地理文章,要帶有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

《徐霞客游記》中找一篇。其是以日記體為主的中國地理名著。明末徐弘祖(徐霞客)經34年旅內行,寫有天台山容、雁盪山、黃山、廬山等名山游記17篇和《浙游日記》、《江右游日記》、《楚游日記》、《粵西遊日記》、《黔游日記》、《滇游日記》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遺有60餘萬字游記資料。死後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世傳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數種。主要按日記述作者1613~1639年間旅行觀察所得,對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均作詳細記錄,在地理學和文學上卓有成就。

⑽ 急求介紹中國地理的文章

.地理頻道 >> 網站首頁
http://www.dlpd.com/Index.html

2.世界地理頻道
http://www.21page.net/world_geography/

中國國家地理:http://www.cng.com.cn
國家地理雜志-中文版:http://www.ngm.com.tw
CCTV國家地理:http://www.cctv.com/geography/index.shtml
國家地理頻道(簡體中文):http://www.natgeo.com.cn/home_index.htm

這里有很多功能!
http://www..com/s?cl=3&wd=%B5%D8%C0%ED%CD%F8%D5%BE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