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瑞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瑞典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發布時間: 2021-02-23 06:27:39

Ⅰ 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四川位於我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差懸殊,西高東底的特點特別明顯。川西貢嘎山海撥7556米,為省內第一高峰;川東巫山附近的長江河谷,海撥僅80米左右,兩者相差7000餘米。東西差異大,是四川地貌的總特徵。大致經龍門山、大相嶺、大涼山為界,以西為高原山,海撥都在3000米以上;經東為四川盆地,由海撥750米以下的盆地底部和2000米左右的盆周山地組成。
簡 稱: 川或蜀
面 積: 約48萬平方千米
人 口: 8323萬
省 會: 成都
民 族: 有漢、藏、回、羌等民族
地 形: 本省東部為海拔約5OO米的四川盆地,這里有富饒的成都平原。四川西部為高原山地,屬青藏高原東緣,海拔3000-4000米。邛崍山、岷山一帶設有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多處。氣候:復雜多樣,盆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長。西南山區干濕度分明。川西北高原長冬無夏,較為干寒。年降水量約一千毫米
工 業: 四川省是我國內地綜合性工業基地。成都電器、量具刃具,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自貢鹽化工、內江製糖、瀘州和宜賓等地的釀酒工業等都很有名
農 業: 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是我國水稻、小麥、油菜籽、甘蔗、黃紅麻、桑蠶、茶葉、水果的重要產區。川西高原、山地分別為本省重要牧區和林區
地理位置: 地處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唐屬劍南道。宋置川陝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
管轄范圍: 設重慶直轄市後四川省轄12地級市、4地區、3自治州,18縣級市、124縣、3自治縣。其中有50餘個市縣對外開放

Ⅱ 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有什麼區別

人文地理就是風土人情、城市規劃之類的。而自然地理就是季風、海陸、地形、氣溫之類的!總的來說,人文地理就是有人左右的嘛,而自然地理卻是大自然什麼的。

Ⅲ 挪威的人文地理條件和自然地理條件給挪威當地的文化,人,習俗帶來了什麼影響

挪威王國(挪威語:Kongeriket Norge或 Kongeriket Noreg),簡稱「挪威」(挪威語:Norge 或Noreg), 意為「通往北方之路」,是北歐五國之一,位於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挪威領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漫長曲折,沿海島嶼很多,被稱為「萬島之國」,領土與瑞典、芬蘭、俄羅斯接壤,屬地還包括斯瓦爾巴群島和揚馬延島。首都為奧斯陸。包括斯瓦爾巴群島(斯匹次卑爾根群島)、(布維島-挪威自然保護區)揚馬延島等屬地。地處北歐斯堪的納維亞半島西部,東鄰瑞典,東北與芬蘭和俄羅斯接壤,南同丹麥隔海相望,西瀕挪威海。
9世紀形成統一王國,8~11世紀進入維京時代的北歐海盜全盛時期。14世紀開始衰落,從1397年起是受丹麥控制的卡爾馬聯盟成員。1814年起成為瑞典屬國,1905年宣布獨立。
挪威是高度發達的工業化國家,石油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挪威也是西歐最大的產油國和世界第三大的石油出口國。自2001年起挪威已連續六年被聯合國評為最適宜居住的國家,並於2009年—2018年連續獲得全球人類發展指數第一的排名。
挪威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北約成員國之一,經濟是市場自由化和政府宏觀調控成功結合的範例。挪威還是創建現代福利國家的先驅之一。此外,造紙,造船,機械,水電,化工,木材加工也是挪威的傳統發達產業。挪威目前還不是歐盟成員國,不使用歐元。
2017年,挪威被聯合國評為世界上最幸福的國家。

海岸線長2.1萬公里(包括峽灣),多天然良港。是南北狹長的山國,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縱貫全境,高原、山地、冰川約佔全境2/3以上。南部小丘、湖泊、沼澤廣布。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內部山區氣候寒冷。挪威是世界重要的海事國之一,其海岸線曲折,近海島嶼達15萬多個,既是優良港口,又是風景優美的游覽區。
挪威境內最高峰為格利特峰,海拔2470米。
挪威本土屬亞寒帶針葉林氣候,南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斯瓦爾巴群島、揚馬延島屬苔原氣候。首都年平均氣溫7℃,年降水量740毫米左右。

挪威油氣、水力、森林、漁業資源豐富。20世紀70年代興起的近海石油工業成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挪現為西歐最大產油國、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國。截至2007年底,原油及天然氣已探明總儲量為130億標准立方米(石油當量),已開采35%。水力資源豐富,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漁場。
挪威水力資源極為豐富。由於分水嶺過於接近海岸,因此河川都很短促,瀑布落差較大。挪威境內還有很多冰川和湖泊,由於冰河溶解的水量豐富,十分適合水力發電,可開發的水電資源約1870億度,已開發63%。
其他礦產資源有:煤2-5億噸,鐵0.3億噸,鈦0.18億噸。北部沿海是世界著名漁場。
截至2012年,挪威總人口達到500萬。96%為挪威人,有薩米族約3萬人,主要分布在北部。官方語言為挪威語。90%的居民信奉國教基督教路德宗。

文化
由於廣大的國土有1/3位於北極圈內,因此挪威飲食離不開魚類和水產品。首屈一指的是熏鮭魚、新鮮鱈魚、鯡魚和蝦。肉類有羔羊肉、小牛肉、牛肉,駝鹿肉和馴鹿肉也比較常見。在奧斯陸的家常菜,秋季有肉丸、燉羊肉,冬季有雪山鶉等。好吃的還有乳酪,尤其是塗了甜味羊乳酪的麵包片或蜂窩餅。奧斯陸有許多餐館,風味多樣,質量上乘,可惜的是價格比較貴,不分檔次。在卡爾約翰街附近,各種風味的餐館應有盡。阿克碼頭商場一帶夏季熱鬧非凡,很多小巧迷你的露天咖啡座都是滿座。挪威人最愛喝啤酒,葡萄酒和威士忌,但價錢很高。

習俗
挪威人非常喜歡握手。無論何時,當陌生人相會,總要握手及互道姓名。同樣地,當以後遇見了不怎麼熟的人,你也得在招呼時及道別時握手。

挪威官方語言為挪威語,英語為通用語言。
挪威語挪威通行兩種相似的官方語言,學校也教授這兩種語言。波克默爾語(Bokmal)是主要語言,因為由丹麥文演變而來,所以又稱丹麥式挪語(Dano-Nolwegian)。通用於80%的人口。另一種語言則是新挪威語(New-Nolwegian或Nynolsk),因為是從丹麥統治時的舊挪威語演變而來,包涵許多日常方言的特色,具草根性。二次大戰後,由於都市化的影響,新挪威語明顯少用了,所以波克默爾語還是占優勢。觀光區的挪威人也普遍說英文,但鄉村地區的人們幾乎不說英文。

信仰
挪威全國人口中95%為挪威族,北部有薩米族約2萬人。挪威90%居民信奉國教基督教路德宗。
挪威海運業發達,主要港口有奧斯陸、特隆赫姆和卑爾根,奧斯陸港年吞吐量約1000萬噸。主要機場有奧斯陸、卑爾根和斯塔萬格。

挪威的大眾運輸系統相當便利,火車公車及渡輪班次彼此密切銜接。在火車站可免費索取《NSBTogruter》,內容詳載了火車時刻表及與公車的轉乘信息,非常實用。船與公車的出發時間會因季節甚至假日而變動(例如周六的運輸班次特別少)所以不妨到各地的旅遊服務處索取最新的時刻表。

挪威是創建現代福利國家的先驅之一。福利國家的基礎是一套旨在保障社會和經濟安全的經濟體系。每個公民都是國家福利與勞保組織的成員,享有醫療、退休金、殘廢金等一整套廣泛的經濟資助。

在過去的幾年裡,國家將重點放在改善有孩子家庭的生活水平上,除了每個家庭都可以得到兒童撫養費之外,與婦女生產有關的假期條例也訂得非常寬泛。90%以上的兒童都在公立學校免費上學,規定必須接受的期限是九年,但每個人都有繼續求學深造的權利。跨入新世紀挪威經濟活動的很大一部分是以利用自然資源為基礎的。同時,挪威也是最依賴其國際貿易的國家。為了迎接未來的挑戰,企業和政府都非常重視研究與發展。

高消費國家
如果你要去那裡玩,一定要多帶錢。據有關人士調查,奧斯陸已經超過英國首都倫敦,澳大利亞悉尼,成為全球物價水平最高的城市。奧斯陸的26種日常消費品的價格要比國際平均水平高出83%。

教育
1998年起實行十年制義務教育。學校多數為公立,中央負責高等教育,地方負責中等和初等教育。有高等院校71所。

著名人物
阿蒙森(1872-1928)是人類中第一個到達南極的,也是第一個駕船通過加拿大以北的西北通道的人;
弗里德持喬夫·南森(1861-1930),科學家和極地學者,又是藝術家和政治家,曾滑雪穿越格陵蘭,駕駛帆船「弗拉姆」號穿過北冰洋,1922年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圖勒·海耶達爾(1914-),探險家,曾駕駛木筏「康提基」號從南美洲抵達玻里尼西亞群島,證明早期印第安人有可能用同樣方法橫過太平洋,還駕駛蒲草船「拉號」證明人類可能早已穿越過大西洋。
亨里克·易卜生(1828-1906),戲劇家,《群鬼》和《玩偶之家》,但在紐約、倫敦、巴黎或柏林看到易卜生戲劇的機會大概同樣多。易卜生給歐洲戲劇增加了莎士比亞以來一直缺少的心理深度和社會效果。
比昂斯提爾納·比昂森(1832-1910)於1903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寫作民間傳說、小說、詩歌和戲劇並創作了挪威國歌和歌詞。

亨里克·易卜生
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1920年因《土地的成長》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有《飢餓》、《潘神》和《維多莉亞》等著作。
西格里德·溫賽特(1882-1949),在1928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獎。她的名著是有關克麗斯汀·拉芙朗斯達特的三部曲,該書已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出版。[10]
作家愛德華·蒙克(1863-1944),畫家蒙克是現代繪畫表現主義的開創人,作曲家愛德華·格里格。
索尼亞·海妮(1912-1969)曾獲得十次花樣滑冰世界冠軍和三次奧運會冠軍。格萊特·維茨(1953-)是最熟悉的紐約柏油馬路的挪威婦女,她曾獲紐約和倫敦馬拉松的冠軍,還多次榮獲馬拉松和野外長跑世界冠軍。格萊特·維茨已作為婦女長跑的先驅載入史冊。

Ⅳ 請問 人文地理 和 自然地理 的概念是什麼

人文:關於人類活動而形成的地理現象;如:農業,工業,交通,人口的分布不同而回形成的大小城市等。答自然:因地球內部(內力外力)外部的運動而發生的地理現象,像大氣運動,星體運動,水運動等、如有不明,追問!採納

Ⅳ 十個國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資料

我去...

美國:http://ke..com/view/2398.htm
澳大利亞:http://ke..com/view/3692.htm
日本:http://ke..com/view/1554.htm
巴西:http://ke..com/view/5399.htm
印度:http://ke..com/view/2174.htm
英國:http://ke..com/view/3565.htm
南非:http://ke..com/view/2535.htm
沙特:http://ke..com/view/19546.htm
新加坡:http://ke..com/view/3593.htm
中國:http://ke..com/view/61891.htm

具體結合你自己結合把,我們這屆高中畢業學生和你們初中的不一樣!!!你們課改學的地理和我們的學得不一樣.我們不能結合我們高中的!!!你自己參考著找一些!!自己寫!!印象深,對自己沒壞出.多了解一些有好處的!

Ⅵ 歐洲西部的區域地理,包括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謝謝各位啦……下午就考試啦啦啦~~~~~~~~~~

1.自然環境
⑴位置范圍:歐洲西半部,北臨北冰洋,西臨大西洋,南臨地中海。
⑵海岸線曲折:世界上最曲折的一洲,多半島、島嶼和海灣。主要半島北部有斯堪的納維亞、南部有巴爾干、亞平寧、伊比利亞,主要島嶼有不列顛群島和冰島,主要內海有北部的波羅的海、南面的地中海、東南面的黑海,邊緣海有北海,比斯開灣是著名的海灣。
⑶地形:平原、山地為主,世界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
平原:北海、波羅的海沿岸,萊茵河以東波德平原、以西西歐平原。
山地: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南部阿爾卑斯山脈,博朗峰本區最高。
〔補充〕冰川對西部歐洲的影響
冰川運動時對地面的強烈刨蝕作用,造成角峰、寬谷、冰蝕湖、峽灣等冰蝕地形。冰川消退後,又形成冰磧丘陵、冰磧湖等冰磧地形。第四紀冰川在歐洲有兩個中心,一個是以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為中心的大陸冰川,一個是以阿爾卑斯山脈為中心的山嶽冰川。第四紀冰川對歐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蘭、瑞典眾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峽灣,東歐平原波狀起伏的冰磧丘陵,阿爾卑斯山脈高山帶峰巒挺拔、谷地寬闊、兩側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紀冰川塑造的結果。
⑷深受大西洋影響的氣候
特徵:海洋性特徵顯著
氣候:成因
緯度位置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35°-60°之間,屬溫帶,大部分地區盛行西風
海陸分布西臨大西洋,大陸輪廓曲折,使海洋影響深入內陸
地形中部為平原,山脈東西走向,有利於海洋濕潤氣流深入內陸
洋流北大西洋暖流經過,對沿岸地區起到增溫增濕作用

東西差異:西部為溫帶海洋性氣候,東部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南北差異;北部是極地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⑸河湖
河流特徵及成因:本區多平原,降水量較多,河網較密,水量充沛,因大陸輪廓曲折,又受山嶺的限制,不利於長河的形成,河流短小。
主要河流:多瑙河世界流經國家最多(德國、奧地利、斯洛伐克、匈牙利、克羅埃西亞、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烏克蘭等9國)。
萊茵河世界航運最繁忙,貨運量在世界上僅次於密西西比河。
湖泊:北歐和阿爾卑斯山脈兩側(多為冰川作用形成)
2.國家和居民
⑴國家和地區:有世界最小的國家梵蒂岡。
⑵居民:白色人種為主,人口稠密區沿著煤礦和工業地帶分布,略呈「十字型」,人口自然增長率低,匈牙利、德國等出現零增長或負增長。
⑶經濟發達地區:大多數國家屬於經濟發達國家,對外貿易發達,其中德國居第一位。
⑷發達的旅遊業。
3.英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簡稱「聯合王國」
⑴西歐的島國
領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顛島和愛爾蘭島的東北部。大不列顛島分為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三部分,其中英格蘭是政治、經濟中心地區。
⑵工業化最早的國家
第一次工業革命形成了曼徹斯特的紡織和伯明翰的鋼鐵工業(煤炭產地)。二戰後,出現的汽車、飛機、電子工業分布在倫敦周圍以及英格蘭中部、蘇格蘭南部,石油加工業在北海沿岸地區,原油自給有餘。
⑶農業
西部——不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乳畜業發達(降雨較多,日照較少,多汁牧草生長好)。
東南部——種植業(小麥、大麥)集中地區(降水較少一些,日照較多,氣溫較高,生長季節較長)。
⑷首都倫敦:跨泰晤士河兩岸,最大城市和港口。曾是著名的霧都。
4.法國
⑴自然地理環境
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西部北部為丘陵平原、東部南部山地高原(阿爾卑斯山、中央高原、洛林高原),北部有著名的巴黎盆地,塞納河流經巴黎盆地,注入英吉利海峽,水量豐富航運便利。
⑵工業、農業都發達的經濟
世界上重要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
農業有利條件:平原丘陵為主的地形、溫和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
巴黎盆地是法國最重要的工業區、農業區。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
礦產:里爾煤礦區——北部;洛林鐵礦區——東北部。
煤、石油不足,大力發展水電和核電,核電比重達70%。
⑶重要城市
首都——巴黎;地中海沿岸——馬賽(港口、福斯的東側)、福斯;福斯敦刻爾克(臨海型鋼鐵工業——日本福山、義大利塔蘭托、中國寶山)
5.德國
〔讀圖識記〕1.北海、波羅的海、基爾運河;2.萊茵河、多瑙河、易北河、多瑙—萊茵運河;3.三大地形區,自南向北依次為:巴伐利亞高原、中德山地、波德平原;4.柏林、漢堡(最大海港、造船中心)、波恩、法蘭克福(最大航空港)、斯圖加特、慕尼黑(新興工業區中心)、魯爾區(德最大工業區);5.歐洲西部陸路交通十字路口。
⑴歐洲大陸上「十字路口」,本區鄰國最多的國家(9個)。
⑵北部和南部的地形差異:地勢南高北低,呈階梯狀。
北部是北德平原,地勢低平,氣溫較低,冬冷夏涼、土壤較貧瘠,主要發展畜牧業,粗放經營,人口較稀;中部谷地和寬廣的山地,宜於農耕和放牧;南部巴伐利亞高原和阿爾卑斯山脈,廣布森林和草地。
⑶發達的工業
現代化工業高度發達的國家,歐洲經濟實力最強,貿易額居世界前列。
有利條件:豐富的煤炭、鉀鹽;便利的水陸運輸條件、雄厚的科技力量。
不利條件: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進口,產品一半依賴國際市場。
分布:萊茵——魯爾區:埃森、杜伊斯堡是中心,南部慕尼黑宇航、飛機、微電子。
分布特點:工業布局大分散小集中,分布較為均衡,工業由北向南發展。
〔注意〕魯爾區的興衰(必修內容)
a.區位優勢
①豐富的煤炭資源。
②離鐵礦區近,靠近法國東北部洛林鐵礦區。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陸交通:歐洲中部陸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運方便並直通海洋。
⑤廣闊的市場。
b.衰落原因
①生產結構單一:集中於煤炭、鋼鐵、電力、機械,煤炭、鋼鐵是基礎。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氣的廣泛應用,使煤的比重減少、新技術煉鋼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鋼鐵過剩:產量增加,經濟危機及替代品廣泛使用,使用量減少。
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傳統的生產和組織形式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用地緊張、環境污染嚴重。
c.綜合整治
①發展新興工業和第三產業,改造煤炭、鋼鐵工業,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數量減少、規模擴大,新建遷移的以技術精良的中小企業為主。
②調整工業布局,保證各行業平衡發展:如鋼鐵工業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爐建到荷蘭海邊。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網:有德國最稠密的鐵路和高速公路網,航運繁忙,運輸的一半是鐵礦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環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裝置和污染處理系統和植樹造林。
⑷主要城市
柏林:德國首都,位於東部,是全國最大城市
漢堡:位於易北河下游,最大港口城市和造船中心
法蘭克福:德國最大航空港,鐵路樞紐和化學工業城市,世界重要金融中心
慕尼黑:南部工業中心,德國宇航、飛機、微電子工業中心,啤酒之都

Ⅶ 跪求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歐洲【概況】名稱 歐羅巴洲,簡稱歐洲。位置:位於東半球的西北部,亞洲的西面。北臨北冰洋,西瀕大西洋,南隔地中海與非洲相望,東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博斯普魯斯海峽、達達尼爾海峽同亞洲分界,西北隔格陵蘭海、丹麥海峽與北美洲相對。范圍:大陸東至極地烏拉爾山脈(東經66°10′,北緯67°46′),南至馬羅基角(西經5°36′,北緯36°00′),西至羅卡角(西經9°31′,北緯38°47′),北至諾爾辰角(東經27°42′,北緯71°08′)。面積:1016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地理區域:歐洲有44個國家和地區。在地理上習慣分為南歐、西歐、中歐、北歐和東歐五個地區。南歐指阿爾卑斯山以南的巴爾干半島、亞平寧半島、伊比利亞半島和附近島嶼,包括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斯洛維尼亞、波士尼亞赫塞哥維納、馬其頓、羅馬尼亞、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希臘、義大利、梵蒂岡、聖馬利諾、馬爾他、西班牙、葡萄牙和安道爾。西歐狹義上指歐洲西部瀕大西洋地區和附近島嶼,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和摩納哥。中歐指波羅的海以南、阿爾卑斯山脈以北的歐洲中部地區。包括波蘭、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德國、奧地利、瑞士、列支敦斯登。北歐指歐洲北部的日德蘭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一帶。包括冰島、法羅群島(丹)、丹麥、挪威、瑞典和芬蘭。東歐指歐洲東部地區,在地理上指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白俄羅斯、烏克蘭、摩爾多瓦和俄羅斯西部。 【居民】 人口 7.2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2.5%,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人口分布相對均勻。絕大多數國家人口密度為50人/平方千米,僅北歐地區相對稀疏。民族:歐洲絕大部分居民是白種人(歐羅巴人種),在各大洲中,種族構成相對比較單一。全洲大約有70個民族,絕大多數民族的人口均達到一定數量,小民族和小部落較為少見。多數國家的民族構成也較單一。民族構成較復雜的國家有俄羅斯、瑞士等。語言:歐洲各國語種很多,主要語言有英語、俄語、法語、德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等。宗教:居民多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自然環境】海岸線 大陸海岸線長37 900萬千米,是世界上海岸線最曲折的一個洲。多半島、島嶼和港灣。半島和島嶼的總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1/3(其中半島面積約240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面積的24%;島嶼面積約75萬平方千米,約佔全洲總面積的7%)。此外還有許多深入大陸的內海和海灣。地形:歐洲地形總特點是以平原為主,冰川地貌分布較廣,高山峻嶺匯集南部,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40%,其中海拔在500? 000米的僅佔15%,海拔2 000米以上的高山僅占約2%;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全洲平均海拔300米,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歐洲平原西起大西洋岸,東至烏拉爾山,綿延數千里,形成橫貫歐洲的大平原。阿爾卑斯山脈橫亘南部,是歐洲最大的山脈。東南部大高加索山脈的主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為歐洲最高峰。歐洲北部斯堪的納維亞山脈地勢比較平緩,沿岸多深入內陸、兩岸陡峭的峽灣。裏海北部沿岸低地在海平面以下28米,為全洲最低點。氣候:歐洲絕大部分地區氣候具有溫和濕潤的特徵。大陸南北跨緯度35°,包括附屬島嶼也只有47°,除北部沿海及北冰洋中的島嶼屬寒帶、南歐沿海地區屬亞熱帶外,幾乎全部都在溫帶。是世界上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面積最廣的一洲。歐洲西部各地方距海洋均不超過700千米,而東部距海洋最遠的地方可達1 600千米,因此歐洲從西向東由海洋性氣候過渡到大陸性氣候。又由於平原遼闊,從浩瀚的大西洋吹來的濕潤西風能無阻地深入內陸,濕潤的空氣調節了氣溫,北大西洋暖流使整個西歐及北歐西部沿海地區更為溫暖。最冷月廣大地區在0?16℃之間;最熱月平均氣溫多在8?4℃之間。降水量的多少及其分布情況是由於距大西洋的遠近和盛行風向的不同而有差別。你好近大西洋的向風坡,年平均降水量達1 000毫米以上,廣大的低山、丘陵、高原和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在500? 000毫米之間,南歐三大半島的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區,冬季降水約佔全年降水的30?0%。水系:歐洲河網比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豐沛的河流,不少河流之間有運河連接。外流區域約佔80.5%,其中流入大西洋的河流(包括流入地中海、黑海和波羅的海)流域面積約佔全洲面積的68%;流入北冰洋的約佔12.5%;內流區域約佔19.5%,大多注入裏海。主要河流是伏爾加河、多瑙河、烏拉爾河、第聶伯河、頓河、萊茵河、羅訥河、泰晤士河等。歐洲落差最大的瀑布是挪威的奧爾默利瀑布,落差563米。歐洲湖泊眾多,且是一個多小湖群的大陸,但分布很不均勻,主要分布在北部和阿爾卑斯山地區。歐洲湖泊多為冰川作用形成。阿爾卑斯山麓分布著許多較大的冰磧湖和構造湖,山地河流多流經湖泊。【自然資源】礦物 歐洲的地質勘探進行較早,大部分地區已勘查。目前,石油的探明儲量約124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約37萬億立方米(多集中在原蘇聯,其次在荷蘭、英國和德國);硬煤探明儲量4.7萬億噸(烏克蘭的頓巴斯、波蘭和捷克之間的西里西亞、德國的魯爾和薩爾、法國的洛林和北部煤田、英國的英格蘭中部等皆有世界著名的大煤田);鉀鹽儲量約640億噸(多集中在原蘇聯、德國);鐵礦儲量3 400億噸(主要集中在原蘇聯、法國、瑞典、英國和德國);銅礦金屬儲量約7 100萬噸(其中50%以上集中在原蘇聯,其次分布在波蘭);鉻礦儲量約3.5億噸。褐煤、鉛、鋅、汞、硫磺也較豐富。阿爾巴尼亞盛產瀝青,世界馳名。森林與草原:歐洲森林面積達8.74億公頃,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其中以原蘇聯森林面積最廣大。草原面積約佔世界草原總面積15%。水利:可開發的水力資源估計年可發電量為18 000億度,約佔世界可開發水力資源的18%。海洋漁業:歐洲沿海漁場面積約佔世界沿海漁場總面積的32%。盛產鯖、鯷、鱈、鮭、鰻、沙丁魚和金槍魚等。著名漁場有挪威海、北海、巴倫支海、波羅的海、比斯開灣等。歐洲捕魚量約佔世界30%,捕魚量最多的國家為俄羅斯和挪威,其次為西班牙、丹麥、英國和冰島等。【經濟簡況】歐洲經濟發展水平居各大洲之首。工業、交通運輸、商業貿易、金融保險等在世界經濟中占重要地位,在科學技術的若干領域內也處於世界較領先地位。歐洲絕大多數國家屬於發達國家,其中北歐、西歐和中歐的一些國家經濟發展水平最高,南歐一些國家經濟水平相對較低。 工業 歐洲煤、鐵開采量佔世界總開采量的30%以上,汞、鉀鹽均佔60%以上,其主要工業部門是鋼鐵、機械、化學、食品。汽車、船舶、飛機、發電設備、農機、電子器材等產量佔世界40?0%,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等國家的生產規模巨大。此外瑞士的鍾表和精密儀器、捷克與斯洛伐克的重型機器、德國的光學儀器、西班牙的造船、瑞典的造船和礦山機械等在國際上素有盛譽。農業:歐洲農業為次要生產部門。農牧結合和集約化水平高為重要特點。主要種植麥類、玉米、馬鈴薯、蔬菜、瓜果、甜菜、向日葵、亞麻等,小麥產量約佔世界總產量的50%,大麥、燕麥約佔60%以上。園藝業發達,主產葡萄和蘋果。畜牧業以飼養豬、牛、綿羊為主。歐洲已形成了龐大的綜合運輸網路,各種運輸方式高度發展,鐵路、公路、海運、航空等都非常發達。運輸業居世界各洲之首位。
很不錯哦,你可以試下
rydizaggth1282161774
2013/2/28 4:41:23

Ⅷ 俄羅斯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俄羅斯區域位置

位於30°~180°E,50°~80°N,地跨歐亞兩洲,位於歐洲東部和亞洲大陸的北部,其歐洲領土的大部分是東歐平原。北鄰北冰洋,東瀕太平洋,西接大西洋,西北臨波羅的海、芬蘭灣。

陸地鄰國西北面有挪威、芬蘭,西面有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白俄羅斯,西南面是烏克蘭,南面有喬治亞、亞塞拜然、哈薩克,東南面有中國的黑龍江省、蒙古和朝鮮。海岸線長37653公里。

同時,俄還與日本、加拿大、格陵蘭、冰島、瑞典和美國隔海相望。

面積1709.82萬平方公里(占原蘇聯領土面積的76.3%,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1.4%),水域面積佔13%,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為9000公里,橫跨11個時區;南北寬為4000公里,跨越4個氣候帶。隨著克里米亞共和國和塞瓦斯托波爾市加入俄羅斯,俄羅斯版圖新增加2.55萬平方公里。


俄羅斯地形地貌

以平原和高原為主的地形。地勢南高北低,西低東高。

西部幾乎全屬東歐平原,向東為烏拉爾山脈、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高原、北西伯利亞低地和東西伯利亞山地、太平洋沿岸山地等。西南聳立著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厄爾布魯士山海拔5642米。

俄羅斯的河流

河流和湖泊

①歐洲第一長河,全長3685千米(俄羅斯母親河,五海通航:黑海、亞速海、裏海、波羅的海、白海)——伏爾加河;第聶伯河、頓河、阿穆爾河(黑龍江)、烏拉爾河等。

②西伯利亞地區的鄂畢河、葉尼塞河(俄羅斯第一長河)、勒拿河。

③貝加爾湖(世界最深湖泊,由地殼斷裂下陷而成)、奧涅加湖

Ⅸ 丹麥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徵

【國花】 紅三葉草(豆科)【國鳥】 白天鵝 【面積】 4.31萬 平方公里(不包括格陵蘭和法羅群島)。 【人口】 541.1 萬人( 2005 年 1 月),丹麥人約占 95 %,外國移民約占 5 %。 官方語言為丹麥語,英語為通用語。 86.6 %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 0.6 %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 【首都】 哥本哈根( Copenhagen , Koebenhavn ),人口 50.2 萬( 2005 年 1 月)。 【國家元首】 女王瑪格麗特二世( Margrethe II ), 1972 年 1 月 14 日 即位。 【貨幣】丹麥克朗簡況】 位於歐洲北部,日德蘭半島上。南同德國接壤,西瀕北海,北與挪威、瑞典隔海相望。海岸線長 7314 公里 。地勢低平,平均海拔約 30 米 。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平均氣溫 1 月- 2.4 ℃ , 8 月 14.6 ℃ 。年均降水量約 860 毫米 。 【政治】 2004 年丹麥政局穩定,執政兩黨自由黨、保守黨合作良好。政府繼續在醫療衛生、養老、移民及稅收等領域深化改革,推出地方行政改革方案,並於 10 月調整內閣成員。主要反對黨社民黨力量有所恢復,民調支持率止跌,但政治主張缺乏新意,無法對現政府的執政地位形成有力挑戰。 2005 年 2 月 8 日 ,丹麥舉行全國議會選舉。在極右的人民黨支持下,自由黨和保守黨再次組成兩黨聯合政府。 【資源】 自然資源較貧乏。除石油和天然氣外,其他礦藏很少,所需煤炭全部靠進口。北海大陸架石油蘊藏量估計為 2.9 億噸,天然氣蘊藏量約 2000 億立方米。 1972 年起開採石油, 2000 年產油 1773 萬噸,為歐洲第 3 大石油輸出國。探明褐煤儲量 9000 萬立方米。森林覆蓋面積 48.6 萬公頃,覆蓋率約 10 %。北海和波羅的海為近海重要漁場。 【工業】 工業在國民經濟中佔主導地位。 2003 年工業總產值達 5423.7 億丹麥克朗,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 38.9% 。從業人數 42.3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15.3 %。主要工業部門有:食品加工、機械製造、石油開采、造船、水泥、電子、化工、冶金、醫葯、紡織、傢具、造紙和印刷設備等。產品 60 %以上供出口,約占出口總額的 75 %。船用主機、水泥設備、助聽器、酶制劑和人造胰島素等產品享譽世界。企業以中小型為主。主要工業部門產值如下(單位:億克朗): 農業】 農牧業高度發達。近年受歐盟共同農業政策影響較深,農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份額逐年下降,但在外貿中仍占較大比重。 2003 年農牧業總產值(包括漁業、林業)為 644.93 億克朗,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的 4.6 %。農牧結合,以牧為主,蓄牧業、林業產值 606.12 億克朗,占農業總產值的 94 %。有耕地 265.8 萬公頃,農場 4.86 萬個,從業人員 10.1 萬,占就業總人數的 3.6 %。農業科技水平和生產率居世界先進國家之列。農畜產品除滿足國內市場外,約 65 %供出口,占出口總額的 10.6 %,豬肉、乳酪和黃油出口量居世界前列。丹是世界上最大的貂皮生產國, 2003 年有貂場 1998 個,產貂皮約 1220 萬張。

Ⅹ 瑞典自然地理特徵

瑞典位於北歐來斯堪滴那為亞半島源

西北與挪威交界的漫長國界分布的是斯堪地那為亞山脈,總長度超過2000公里

東南部波羅地海沿岸為狹長的沿海平原,多湖泊

中部為山地與淺丘

屬於北歐文化

北美大陸大致地理面貌是西部為以洛基山為代表的山地,中部是以密西西比河平原為代表的大平原,平原從南部的墨西哥灣一直延伸到北部的哈的孫灣沿岸.東部是以阿巴拉契亞山和??(加拿大東部的高原忘記名字了)的高原的低山

屬於北美文化

南美西部為安第斯山脈,北部加勒比沿岸為低山和淺丘向南一點為廣闊的亞馬孫河平原

東部為世界第一大高原——巴西高原

南部為拉埔拉塔河平原

屬於拉美文化和印第安文化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