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地球國家地理
⑴ 觀看以前的國家地理頻道的寰宇地理節目(原名叫神奇的地球)
我也挺喜歡看的抄,但是現在好像不怎麼播了。
我也找了很久,但是我聽說,美國國家地理和中國的華夏地理合作了。所以不播放了,在播出不就沖了華夏地理的生意了。呵呵。
我現在買國家地理雜志,但沒有美國原版的。都是經過刪減的因為上面的有些言論不太和諧!呵呵(這是中國特色啊)現在國家地理雜志有3種版本
1.美國原版的(你基本買不到)
2.台灣版的(也不好買)
3.華夏地理(比較好找)
建議你來這看看http://www.huaxia-ng.com/可能有你想要的。
⑵ 國家地理頻道 bbc 地球探索 哪個好
國家地理和Discovery是美國的,國家地理是官方的,比較權威點,探索是私人的節目, BBC是英國的,版也比較權權威,如果你想增加興趣的話你可以看看Discovery,因為它比較適合大眾的口味~~~~~~~~~~~+ing
⑶ 求CCTV9的《國家地理:撤離地球》視頻或者在線播放地址
|ed2k://|file|[國家地理:撤離內地球容].National.Geographic.Evacuate.Earth.2012-PDTV.x264-TViLLAGE.mp4|704757093||/
⑷ 能發下國家地理.地球研究.揭開地殼看內部的種子或下載鏈接么
國家地理抄.地球研究襲.揭開地殼看內部種子下載地址:
⑸ 用哈勃望遠鏡看地球,是不是看到地球15
哈勃可以來看到的可不止源幾百萬光年,數十億光年外的星系發出的光信號也能夠被捕獲。一般哈勃不會去觀測太陽系內行星,這個任務由地球上的望遠鏡來完成(實際上地球上也很少有望遠鏡來觀測系內行星,可能美國軍方會有一些),但確實不會像國家地理上看到的那麼精美。以冥王星為例,其反射率僅有4%,相當於一塊木炭,而這塊木炭在幾十億公里以外,所以其清晰程度可想而知。
⑹ 有沒有介紹全世界各個國家人文、地理、風光的視頻或記錄片
藍色星球 冰凍星球 地球最壯觀的景色 地球的力量 紐西蘭:神話之島 黃石公園 太陽系的奇跡 大堡礁 美麗中國 人類星球
⑺ 有什麼關於世界地理或國家地理的游戲(中國和外國的最好)
大型游戲貌似沒有。QQ寵物上有個地理達人的游戲,很簡單,不過也很好玩。
⑻ 凝視地球的光芒作者在太空中看到了哪些國家
晚上,從太空中望一眼日本,就發現人類文明顯然集中在水邊。日本島的形狀被一圈燈光很好地勾勒出來。晚上,東京灣是如此燈火輝煌,以致於我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向海中延伸的船塢。
作為在「和平」號空間站上的美國科學項目的組成部分,我得給地球攝影。盡管費時費力,地球觀察研究是我喜愛的工作。
與我其他的實驗器材一起,我從亞特蘭蒂斯號帶來了滿滿幾包膠卷和照相機。大多數時候,我使用低速的正色膠卷。我的前任宇航員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進行的早期膠卷試驗表明,高速膠卷曝露於射線之下極易受損,底片也容易呈霧狀。另外,我也帶來一些水果罐頭大小的金屬罐頭,裡面裝滿了各種其他商標與速度的膠卷。
作為我在「和平」號空間站上進行的最不具挑戰性的試驗,我僅需要在任務期間保存好這幾罐膠卷,然後等到我在空間站五個月的工作結束,就把先前保存的所有膠卷帶回地球。在地球上,這些膠卷會被分析,從而判定那種類型的膠卷能以最小的質量耗損勝任持久的太空旅行。根據評估結果,我們就能確定在以後任務中使用的最好類型的膠卷。
對於所有的地球觀察研究,我使用70毫米的膠卷。為了配合超過一萬張的標准ASA 100,70毫米的正色膠卷,我還帶著70毫米的紅外線膠卷。紅外線膠卷對從地球軌道穿透叢林地區上空的薄霧特別有用,因而能夠顯示雨林砍伐及惡化的程度與進程。
大多數的艙內攝影都採用35毫米的可視膠卷。我也帶了專用膠卷以滿足特定的科學實驗的要求。舉例來說,盡管我們充分考慮到膠卷在軌道上會降低一些質量,我仍使用了一種較快速度的膠卷,在空間站低亮度的條件下拍攝火勢蔓延實驗。兩台攝相機和足夠數量的隨地記錄活動情況的HI-8膠卷則擴充了我的照相器材。
考慮到這大量的膠卷以及不想在臨近飛行結束時膠卷不足,我從任務一開始就規劃我的膠卷使用。舉個例子,我知道我要拍攝任務結束時太空梭抵達「和平」號空間站接我的情景。這一景象除了具有純粹的美感之外,對地球上的工程師們也會有可操作的重要性。研究這些照片,並將其與太空梭著陸後進行的檢查結果相比較,專家們就能確定在飛機再次進入大氣層之前或之時,是否發生不可解釋的微小變化。舉例來說,如果發現機翼表層下的精細瓦片被破壞,專家們能夠通過檢查照片,精確指出破壞發生的時間段。具備了這一額外信息,對將來飛行中出現此種情況的預防就前進了一步。
盡管在飛行中保留一定數量的膠卷很重要,我不希望在任務結束時我手頭還有多餘的膠卷。
在亞特蘭蒂斯號上存儲空間很寶貴。地球上的科學家們理應得到他們想要的照片。我決心每卷膠卷都拍到最後一張。從起飛時規劃膠卷的用途開始,我就意識到一萬張照片是很大數量,我得勤奮地工作,不僅要拍一萬張照片,而且要一萬張有價值的照片。
因此,我不應該僅僅是一個挎著照相機和帶著獨特眼光的觀光者。幸運的是,在密歇根當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沒有疏遠過地圖。全家度假時,通常是去加利福尼亞,然後一家七人擠在爸爸的福特汽車里返回的整整三周的旅行中,我是當仁不讓的領路員。家裡我的書架上擺滿了《國家地理》。遙望窗外,目睹地球的種種奇觀,在我看來是難得的特權。
實際上,在被指派去「和平」號空間站後,我就確立了一個個人目標,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地理學家。我要利用這個機會給予我的優勢——在全世界上方觀察。在起飛前,我仔細研究地圖,瀏覽先前太空梭拍攝的照片。一有機會,我就會拜訪地理學家、海洋學家和其他一些地球科學方面的專家,以便獲悉他們最新的研究成果。我研究那些用圓點標明已經被拍攝過太空照片的地點的散點圖。
散點的分布證明了被注意的程度。美國像一團墨汁那樣顯眼——圓點是如此的集中。然而這一點並不奇怪,主要由美國宇航員組成的機組人員,當然會給美國拍攝比世界其他地區都多的照片,這種偏愛的程度說明了世界各地的差別是很巨大的。根據個人經驗,我知道不從太空拍攝自己的國家和家鄉是很困難的……不,是不可能的。家就是家。盡管我竭力剋制,我還是偏好五大湖。密歇根的下半島,真像是由一個帶手套的巨人,推倒了那部分的土地而形成的。我毫不羞愧地斷言,我給家鄉密歇根州——包括上下半島拍了一些最好的照片。
另外,大多數人了解美國地理,但如果我們有人曾聽說阿拉木圖就很幸運了,更別提能在地圖上指出它的位置。同樣,大多數人都知道地中海地區的地理情況,如散點圖所示,它也是飛機攝影所鍾愛的目標。吸引宇航員按下快門的一大優勢是,地中海通常是萬里無雲的天氣,使得該地區一貫易於觀察。義大利這只靴子,說實在的,真像只靴子。整個地中海地區的歷史重要性對西方人而言,是有實質意義的。是的,我也無法抑制拍攝尼羅河三角洲、希臘半島和HOLY LAND。有誰能不這么做呢?
過去航天攝影的散點圖上,美國和地中海地區的圓點密集程度最高,然而,亞洲的內陸區域卻看似一片空白,只有這里或那裡幾個零星散落的點。實際上,所有的內陸,即各洲的內陸區域,按比例而言都是拍攝不足的,而海濱地區卻是拍攝過度的。
毫無疑問,如果有人除去散點圖下原來的地圖輪廓,幾乎沒有什麼會遺失。各洲可以憑借海岸線上密集的點來劃分界限。白天,從軌道上看,藍色海洋與黃褐色陸地之間的反差,很有視覺上的吸引力,這種對照也提供了容易分辨的陸地標志。舊金山海灣一眼就能被找出來,而尋找處於心臟地帶的得梅因,愛阿華就困難得多。因為舊金山更容易確認,所以宇航員們就更頻繁地將相機對准海灣地帶。
晚上,從太空中望一眼日本,就發現人類文明顯然集中在水邊。日本島的形狀被一圈燈光很好地勾勒出來。晚上,東京灣是如此燈火輝煌,以致於我甚至能用肉眼看到向海中延伸的船塢。神秘、神聖、因而未開發富士山,在燈海的包圍中像個黑色的圓圈一樣突出。加拿大和中西部城市的燈光,則為五大湖鑲了一道邊。美國東部海港,從巴爾第摩到紐約城到波士頓,光亮度更強更集中。密西西比河沿岸的居住點,就像一串珍珠,穿過美國中部,被包圍在內陸的黑色夜幕之中。
與阿波羅號的宇航員不同,他們在往返月球的途中,能夠觀測到地球的整體,而我在任何一個特定時間都僅能看到地球的某些部分。隨著「和平」號空間站的軌道在距離地球200英里至300英里的范圍內變動,可視范圍也發生變動。當我們飛行高度降低接近地球表面時,我能看到更多細節,但視野較窄;飛行高度增加時細節少,視野寬。但無論怎樣,任何時候,我都是處於地球某一點的正上方。
通常情況下,我能夠清楚地看見相當於美國本土面積一半的區域。舉例來說,在一個無雲的夜晚,當「和平」號空間站的軌道使我處於波士頓正上方時,我向北能看見新大陸,向南能看見佛羅里達,並且能看到燈火勾勒出的整個佛羅里達半島。五大湖岸邊的多倫多、克利夫蘭、底特律、密爾瓦基和芝加哥都顯而易見。明尼阿波利斯、聖路易斯、孟菲斯和新奧爾良在偉大的密西西比河畔熠熠放光。科珀斯克里斯蒂,休斯頓、木比耳和彭薩科拉則勾畫出墨西哥灣。那一刻,我卻看不見倫敦的燈火。我必須再等待十分鍾左右才能看見歐洲。
盡管是匆匆一瞥,我還是能看到微小的細節:偉大的橫跨上下密歇根半島海峽的和平橋,蘇伊士運河,金字塔,在英吉利海峽晝夜穿梭的船隻。遺憾的是,我從未見過中國的長城,因為中國總是籠罩在某種霧氣當中。城市過度擁擠造成的嚴重污染以及處於蒙古利亞下方的不利位置是造成霧氣的原因。在蒙古,連續幾個月中,我目睹了幾百場大火,都是人們為了將林場變成農場而在燒毀森林。那煙幕如果沒有上千英里,也有幾百英里,向東一直蔓延到中國海。我懷疑就算空氣是潔凈的,由於城牆的顏色與周圍環境的反差很小(它大部分是用當地材料建成的),要將長城與環境區分開來也很難。
透過250毫米的照相機鏡頭,我能看見州際高速公路,彷彿黑色的帶子在白雪覆蓋的大地上蜿蜒。通過從南到北拍攝全景,我能回顧曾經沿著I-75從密歇根開車到佛羅里達的路線。真是難以置信!
除了軌道高度,另一個決定觀測區域大小的重要因素與飛船的軌道傾斜度,或者是其飛行路徑相對於赤道的傾斜度有關。傾斜度在發射時就已經確定了。從佛羅里達正東發射,飛船的傾斜度是28度。28度傾斜相當於覆蓋從北緯28度至南緯28度的地表狹長地帶。以這個傾斜度起飛的飛船決不會直接位於超過這個狹長地帶的緯度的地表的上空——不會比埃及更北,也不會比巴西更南。盡管向一個更北的方向發射能夠提高傾斜度,這必須付出代價:提高軌道速度需要額外推力。
使火箭的發射地點盡可能地接近赤道,然後向正東發射,可以提高初始速度。這樣做的話,火箭就從地球的自轉中獲得一些自由速度。那就是說,旋轉的天體能幫助將火箭送入太空。
因為任何旋轉球體的赤道地帶的點運動速度最快,能比更北或更南的點產生更多的自由速度,所以美國宇航局將發射地點選在佛羅里達而非緬因州,並不是一種巧合。同樣的,俄羅斯的發射地點在哈薩克而非俄羅斯正中,也不是巧合。這種自由初始速度降低了對火箭引擎自身製造全部速度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