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方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壹』 南方和北方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方面的不同
首先,對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地形、氣候、河流流量和自然景觀(主要體現植被)做對比描述來體現。從地形圖上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都位於地形地勢的第二級和第三級階梯上。北方地區的西部是黃土高原,東部是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南方地區西部是雲貴高原和四川盆地,東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和東南丘陵。南方地區和北方地區以秦嶺—淮河為界。第二,區域內自然地理要素仍然存在差異。哈爾濱和北京的氣候條件也有所不同。同屬北方地區的東北地區與華北平原在自然景觀上有顯著的差異:表現出即使是在同一區域——北方地區,自然條件仍然存在巨大差異。同理,我們可以看出同屬南方地區的武漢和廣州的氣候條件也有差異,從中反映出的海南島與長江流域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景觀也有明顯的不同。所以首先要找到南北方兩大區域各自地理事物的共性,即區域的明顯特徵。從氣候來看,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在25℃左右,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年降水量較少,主要集中在7、8月;而南方地區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接近30℃,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年降水量較多,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第三,分別就上述自然地理要素在區域間進行比較。從氣候上講,北方地區與南方地區的不同之處:北方地區的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下,而南方地區1月的平均氣溫在0℃以上;北方地區的年降水量明顯少於南方地區,北方地區降水季節變化比較明顯,南方地區的各月降水都比較豐富。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1月平均氣溫(高於0℃/低於0℃) 低於0℃ 高於0℃
年降水量 少 多
主要地形 高原、平原、山地 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繼續進行活動1,分別可以比較河流流量和植被類型。教材中用長江代表南方地區的河流,用黃河代表北方地區的河流,通過分析河流流量過程線,比較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河流水文特徵的差異。通過圖5.9中的兩幅景觀圖可以看出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植被類型的差異。 秦嶺—淮河以北地區 秦嶺—淮河以南地區
河流流量 小 大
典型植被類型 溫帶落葉闊葉林 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其他
第四,分析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自然差異的主要原因,突出自然地理要素之間的聯系。繼續完成活動2。從植被類型來看,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落葉闊葉林和針葉林,南方地區主要分布有常綠闊葉林,表現為植物的生長要受到氣候條件的制約。從河流流量來看,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小,南方地區河流的流量大,主要原因是與當地的降水量有關。因此,形成北方和南方自然差異的主導因素應當歸結為氣候的影響。
『貳』 東北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1.位置: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三省,位於我國東北部,與朝鮮和俄羅斯兩國接壤,大部分處在中溫帶。
2.地形和氣候: 山環水繞、平原遼闊的地形特徵。氣候特點是:冬季漫長而嚴寒,夏季短促而溫暖。冬季大面積分布的積雪和凍土改變了全年水分的分配,保證了土壤有較好的墒情,有利於農業生產。但熱量條件不足,早霜冷害影響農業收成。
3.重要的農林生產基地: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春、冬小麥,雜糧,春小麥產量居全國第一位。主要經濟作物有:大豆、甜菜、亞麻,東北甜菜產量佔全國的一半以上。遼東半島是國內外著名的蘋果產地。東北平原西部的防護林是我國目前最大的防護林,長達800千米,被譽為「綠色長城」。東北山地有『凍北林海」之稱,森林資源豐富,是目前我國最大的森林採伐基地和世界著名的紅松林區。林區出產的貂皮、鹿茸、人參素稱東北「三寶」。
4.礦產資源:豐富的石油、煤、鐵資源東北是全國生產石油最多的地區。主要油田有大慶、吉林、遼河。大慶油田是我國目前最大的原油供應基地。著名的大煤礦有撫順、雞西、鶴崗。聞名全國的鐵礦有遼寧的鞍山和本溪。
5.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東北三省已基本形成了以鋼鐵、機械、石油、煤炭、化學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體系。
6.稠密的鐵路網:主要鐵路干線有濱洲線、濱綏線、哈大線。沈陽是東北地區最大的城市。大連港是東北最大的海港。松花江是東北最主要的內河航線。現在已建成我國最長的沈陽至大連的高速公路。
『叄』 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四川位於我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差懸殊,西高東底的特點特別明顯。川西貢嘎山海撥7556米,為省內第一高峰;川東巫山附近的長江河谷,海撥僅80米左右,兩者相差7000餘米。東西差異大,是四川地貌的總特徵。大致經龍門山、大相嶺、大涼山為界,以西為高原山,海撥都在3000米以上;經東為四川盆地,由海撥750米以下的盆地底部和2000米左右的盆周山地組成。
簡 稱: 川或蜀
面 積: 約48萬平方千米
人 口: 8323萬
省 會: 成都
民 族: 有漢、藏、回、羌等民族
地 形: 本省東部為海拔約5OO米的四川盆地,這里有富饒的成都平原。四川西部為高原山地,屬青藏高原東緣,海拔3000-4000米。邛崍山、岷山一帶設有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多處。氣候:復雜多樣,盆地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暖夏長。西南山區干濕度分明。川西北高原長冬無夏,較為干寒。年降水量約一千毫米
工 業: 四川省是我國內地綜合性工業基地。成都電器、量具刃具,攀枝花鋼鐵、川中油氣田、自貢鹽化工、內江製糖、瀘州和宜賓等地的釀酒工業等都很有名
農 業: 四川農業發達,號稱"天府之國"。是我國水稻、小麥、油菜籽、甘蔗、黃紅麻、桑蠶、茶葉、水果的重要產區。川西高原、山地分別為本省重要牧區和林區
地理位置: 地處我國西南地區、長江上游。春秋戰國時為蜀國地。秦代置蜀郡。漢屬益州。唐屬劍南道。宋置川陝四路。元置四川行省。明清起為四川省
管轄范圍: 設重慶直轄市後四川省轄12地級市、4地區、3自治州,18縣級市、124縣、3自治縣。其中有50餘個市縣對外開放
『肆』 中國各省市等我自然地理特徵
根據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的不同,可以將我國劃分為四大地區區域,即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青藏地區.根據題意.
故答案為:地理;人文;北方;南方;西北;青藏.
『伍』 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域的輪廓並描述其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中國地理概念上的六大區劃分如下:
東北大區: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
華北大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東、河南
西北大區: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
東南大區:安徽、江蘇、江西、浙江、上海、福建、台灣
華南大區: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香港、澳門
西南大區:四川、重慶、雲南、貴州、西藏
『陸』 簡述世界13個區域的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
13個自然地理區域:寒帶冰原氣候(南極,沒人住),寒帶苔原氣候(格林專蘭島,少數人)屬,溫帶大陸性氣候(俄羅斯的大部份地區,少數人居住),溫帶海洋性氣候(歐洲西部,人口密集),溫帶季風性氣候(我國北方,人口密集),亞熱帶季風氣候(我國南方,人口密集),地中海氣溫(地中海沿岸人口密集),亞熱帶草原和沙漠氣候(阿拉伯半島人口少),熱帶季風性氣候(印度,人口密集),熱帶雨林氣候(赤道沿岸,人口少),熱帶疏林草原氣候(雨林兩側,人口少),熱帶沙漠氣候(撒哈拉沙漠,居本沒人居住)。
『柒』 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又什麼區別
自然地理特徵一般包括氣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人文地理特徵一般包括人口,城市,工業,農業,交通,商業,人地關系等。
『捌』 廣東自然地理環境特徵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一、自然地理環境特徵:
1、廣東省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東鄰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連廣西,南臨南海,珠江口東西兩側分別與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島隔瓊州海峽與海南省相望。
2、全境位於北緯20°13′~25°31′和東經109°39′~117°19′之間。全省陸地面積為17.98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陸地面積的1.87%;其中島嶼面積1592.7平方公里,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0.89%。
3、全省沿海共有面積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759個,數量僅次於浙江、福建兩省,居全國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個。全省大陸岸線長3368.1公里,居全國第一位。
4、廣東省山脈大多與地質構造的走向一致,以北東―南西走向居多,山脈之間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還有高要、清遠、楊村和惠陽等沖積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島―電白―陽江一帶和海豐―潮陽一帶分布較多。
5、廣東省屬於東亞季風區,從北向南分別為中亞熱帶、南亞熱帶和熱帶氣候,是中國光、熱和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洪澇和乾旱災害經常發生,台風的影響也較為頻繁。春季的低溫陰雨、秋季的寒露風和秋末至春初的寒潮和霜凍,也是廣東多發的災害性天氣。
二、人文地理環境特徵:
1、1978年以來,廣東在全國率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促進了經濟快速協調發展,已成為中國第一經濟大省,經濟最發達、具市場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珠江三角洲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知名的加工製造出口基地,是世界產業轉移的首選地區之一 。
2、廣東文化源遠流長,是嶺南文化的主體。在中華民族文化的發展史上居於重要地位,起著重要作用。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中最具特色和活力的地域文化之一。
3、嶺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語言認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遷的中原漢文化)、海外文化(即舶來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組成,其內涵豐富多彩。
4、廣東文化涵蓋嶺南建築、嶺南園林、嶺南畫派、戲曲音樂、工藝美術、民俗節慶、宗教文化、飲食文化、語言文化、僑鄉文化等眾多內容。從地域上又分為廣府文化、廣東客家文化和潮汕文化。
5、廣東語言狀況復雜,除粵北、粵東、粵西有瑤語、壯語、畲語、標話及歸屬不明的漢方言舊時正話、軍話、韶州土話(粵北土話)等,主要流行3種保留了豐富的古漢語特點、又各有特色的漢語方言廣東本土漢語方言粵語(包括能古話)、客家語(包括涯話)、閩語。
(8)中國北方自然地理特徵和人文地理特徵擴展閱讀
廣東省行政規劃特徵為:
1、廣東省下轄21個地級市,劃分為珠三角、粵東、粵西和粵北四個區域,其中珠三角:廣州、深圳、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江門、肇慶、惠州;粵東:汕頭、潮州、揭陽、汕尾;粵西:湛江、茂名、陽江、雲浮;粵北:韶關、清遠、梅州、河源。
2、廣東省轄市當中,廣州是國家中心城市 ,深圳為計劃單列市,深圳、珠海和汕頭為經濟特區,廣州和湛江為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
3、廣東省下分122個縣級行政區,包括65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4個縣、3個自治縣。其中佛山市順德區被廣東省為省直管縣試點,對順德區實行省直接管理縣財政體制。順德區享有地級市的行政執法許可權,並將接受廣東省的直接考核,分數單列。
『玖』 我國南方地區與北方地區的人文地理特徵差異
A、西北地區復氣候乾旱,適合發展畜牧制業.故A不符合題意;
B、在降水豐富的平原地區,發展糧食生產.故B不符合題意;
C、西北地區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區,適合發展林業.故C符合題意;
D、在河網密布的地區,適合發展漁業.故D不符合題意.
故選:C.
『拾』 根據我國劃分的四大地理區域,說出各地區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點有何不同
我國四大區域各有不同:
。北方【即東北、華北和淮河以北的地區】
北方地理特徵:地勢較為平坦,主要是平原和山地丘陵,以華北、東北平原為代表。
氣候條件:溫帶落葉闊葉林【季風、濕潤氣候】
華北地區屬於典型的溫帶季風氣候,夏季受海上副熱帶高壓的影響,呈現出炎熱多雨的景象;冬季受蒙古高壓和極低大陸氣團的影響,呈現出寒冷乾燥的景象。
地方文化:東北文化、華北文化和陝北文化
東北文化:以二人轉為代表 食物以腌制食品和麵粉加工食品為主
華北文化:四合院、胡同【北京】 食物以麵粉加工食品為主
陝北文化:安塞腰鼓 食物以麵粉加工食品為主
。南方【即淮河以南、華南地區】
南方地理特徵:以山地丘陵為主,長江流經地區屬於平原區,以東南丘陵、雲貴高原、長江中下游平原為代表。
氣候條件: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季風、濕潤氣候】
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屬於典型的亞熱帶季風氣候,是熱帶與溫帶氣候的過渡帶,季風影響較為明顯,夏季受副熱帶高壓氣團控制,呈現高溫多雨;冬季受北方冷空氣的影響,呈現溫和少雨。
地方文化:東南文化【又稱閩南文化】、江南文化、港澳文化和西南文化
東南文化:閩南客家閣樓、普渡 食物以海鮮類和肉類為主【特色:海蠣、肉粽】
江南文化:水鄉、樓閣 食物以肉類為主【特色:小籠包、東坡肉】
港澳文化:中西方文化交融處 食物以海鮮魚肉類為主
西南文化:又稱少數民族文化 民族特色有:傣家竹樓等 食物各有不同【我就不一一介紹了】
。西北【指新疆、內蒙古中西部、甘肅西北和青海西北地區】
西北地理特徵:地勢起伏較大,多盆地、高原和山地,以塔里木盆地、昆侖山脈和內蒙古高原為主。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又分為: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高原山地氣候】
西北地區氣候條件極差,塔里木盆地呈現溫帶沙漠氣候,氣溫年較差大;內蒙古高原呈現溫帶草原氣候,溫度較低、雨水稀少;昆侖山脈和天山山脈呈現高原山地氣候,溫度較低,不適合人居住。因而西北地區無人區較多。
地方文化:維吾爾民族文化、蒙古文化和西北漢族文化:
維吾爾民族文化:維吾爾舞蹈 食物:哈密瓜和葡萄等耐旱水果
蒙古文化:草原文化【騎射等】 食物以牛羊肉和乳製品為主
西北漢族文化:敦煌莫高窟 食物:麵粉加工食品
。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地理特徵:以高原、山地為主,代表為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
氣候條件:高原山地氣候
青藏高原海拔較高,這里只生長著極少的苔蘚類植物,到了一定高度,植物已不能再繼續生長,山地地區終年積雪,十分寒冷。高原地區降水稀少,多數地方難以生存,為高原無人區。
地區文化:藏族文化
藏族人信仰大乘佛教 民族禮儀是獻哈達 食物以牛羊肉和乳製品為主
謝謝採納【純手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