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地理阻擊手

中國地理阻擊手

發布時間: 2021-02-23 04:08:08

『壹』 中國有真正的狙擊手嗎

有的,練習很殘酷,,只是不能公開

『貳』 中國狙擊手總負重多少

狙擊手分警察狙擊手和軍隊狙擊手,任務不同,攜帶的東西也不盡相同。 警察狙擊手的後勤保障比較可靠,自身也不需要帶什麼其他東西,一支槍,一部通訊器材例如對講機,等等。 軍隊的狙擊手則不同,為了完成一個任務也許要爬上幾天,呆個幾天,放槍以後還要撤退,這個過程中所需要的東西還是很多的。 包里放的有: 1 記事本,筆,做記錄用。 2 數字錄音機 3 面部偽裝用的油 4 驅蚊劑 5 擦拭用的酒精 6 小型手電筒,用於夜間記錄 7 GPS全球定位儀 8 哨子 9 綳帶或止血膠帶 10地圖 11耳塞 12鏡頭清潔紙 13小型望遠鏡 14發信號的反射鏡 15無線電通訊系統 身上穿的: 1 迷彩服 2 偽裝網 3 靴子 4 偽裝帽 5 狙擊手手套,狙擊用 6 飛行員手套,路上用 7 彈匣包 8 腰帶 9 照明手電筒以及濾鏡 10指北針 11狙擊手手錶 12襪子 13兩個水壺 基本用品: 1 雨衣 2 開山刀 3 小鋸子 4 匕首 5 手槍以及備用彈匣 背包里放: 1 折疊鏟 2 睡袋,防水墊 3 凈水劑 4 尼龍繩一捆 5 溫度計 6 保護色膠帶 7 換的衣服 8 冬天毛衣,夏天蚊帳 選擇性偵查工具: 1 數碼相機和鏡頭,電池等 2 夜視儀 3 當地居民的服裝和鞋子 4 少量當地貨幣 5 有氣味的骨頭(遛狗用) 主要武器: 1 狙擊槍和背帶 2 突擊步槍以及背帶 3 4個破片手雷,2個震撼彈,2個煙霧彈 4 槍彈葯 5 寬綠色麻布一塊 6 狙擊步槍保養維修工具 7 測距儀 8 做沙袋的小布袋兩個 9 任務記錄冊 10繪圖筆 11目標資料照片 12射程,彈道數據卡 13計算器 14風速計 所以 相對於警察的狙擊手來說 軍隊的狙擊手 負重更多 差不多要有20KG.... 答案摘抄了些許資料 呵呵 ` 希望能解決了你的問題

麻煩採納,謝謝!

『叄』 中國什麼時候有狙擊手的

百步穿楊狙擊手(中國古代)
《北齊書》記載,斛律光和斛律羨兩兄弟,自幼練習射箭。每天一早,小哥倆吃完飯就被老爹撒出去打獵,晚上帶著獵物回來交賬。不論是走兔跳鹿,還是山雞野豬,每次都是斛律羨帶回的獵物多。結果卻是,斛律光在老爹的一片贊揚聲中洗洗睡了,斛律羨卻得脫下褲子,撅著屁股等著挨板子。
面對正義群眾的質疑,老爹斛律金解釋說,別看小兒子斛律羨獵物多,他是隨處下手,得哪射哪,而斛律光的箭全射在獵物後背上,所以斛律羨「其數雖多,去兄遠矣」,數量雖然多了一些,但是射箭的水平和他哥哥比可差大發了,打他屁股那是毫無懸念。
在獵物多少與射箭的精確度之間,斛律金這桿天平明顯地沉向了後者,這與弓箭在軍事領域里的重要地位是分不開的。
據南宋華岳在兵書《翠微北征錄》中的記載,兵器有三十六種,弓為老大。武藝分一十八般,弓為第一。明朝人茅元儀在《武備志》中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弓者,器之首也。故言武事者,首曰弓矢。」
早在西周時,人們就非常重視射箭,學校里有射箭課,男人們自幼練習,以不會射箭為恥。到了戰國,戰爭更是射箭蓬勃發展的助推劑。為了激發百姓習射熱情,有誰犯了罪過,不拿刑具拿弓箭,往懷里一塞,射吧,射中回家過年射不中從嚴治罪。這樣一來,老百姓像瘋了一樣練習射箭,沒日沒夜。這事記載在《韓非子·內儲》里。
在冷兵器時代,射箭是最有效的狙擊方式,遠距離隱蔽攻擊,保證了自身的安全,而且成本低廉,可以回收再利用。對於箭手來說,要精確命中目標,和現代狙擊槍手一樣,既要考慮距離、風速,又要考慮溫度、濕度的影響,可惜很難在史書里找到如此專業的記載,這與時人的認識有很大關系,許多箭手能夠在復雜的環境條件下射中目標,憑借的並不是多麼科學的數據計算,而是多年實踐積攢下來的經驗。《三國志》卷四十九記載,大將太史慈「猿臂善射,弦不虛發」,一次討賊時,賊在屯子里的樓上叫罵,手扶著樓棟,太史慈引弓射之,箭穿透其手掌狠狠釘在樓棟里,史載「矢貫手著棼」。遠距離射中手掌這么小的目標,而且還是在不斷移動的過程中,其難度可想而知。
為了盡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 為了盡可能降低不可控制的外力對射箭精度的影響,提升箭射出的初始速度是最簡便可行的辦法,這需要力氣,按史書的說法就是要「有膂力」。《魏書》對某射手有「有膂力,鐵厚一寸,射而洞之」的記載,充分驗證了大力出奇跡的道理。絕對力量能夠最大限度地彎弓,把箭最穩、最狠地射出去,從而減少了外力對行進在空氣中的箭的干擾,避免其偏離目標。
《金史》記載有一神箭手郭蝦蟆,在一次守城戰斗中,城外一敵遠遠坐在胡床上,認為該處「箭力不及」,以此對守軍表示鄙視。郭蝦蟆奉命幹掉這廝,於是手持弓箭等待時機。平日里蝦蟆射箭,專攻敵人腋窩,因為那裡沒有甲胄掩護,因此「無不中」。這次依樣畫葫蘆,只是力道要加大,不一會兒不知是舉杯喝酒還是打哈欠捂嘴,「坐者舉肘」,蛤蟆眼疾手快,將其射死。對於神射手,獎勵是多種多樣的。像前文提到的斛律光,長大後因射中大雕被皇帝和宰相譽為落雕都督,得到的是名聲。太史慈一箭穿敵手掌,得到的是敬仰。《北史》記載,魏孝武帝將銀酒杯懸掛於百步之外,「命善射者十餘人共射,中者以賜之」,這大概是最早的獎杯。最幸福的應屬唐高祖李淵,憑借兩箭射中畫里孔雀的雙眼,贏了個老婆。這段故事記載在《舊唐書》里,讓人看後好生羨慕。
宋朝民間射箭風氣頗盛。北宋時期,民間有「弓箭社」,有數十萬成員,他們「帶弓而鋤,佩劍而樵」,或訓練或競技或娛樂,培育出相當多的神射手。《宋史·兵志》記載,有官員對於「射中者,視暈數給錢為賞。」暈,就是圈,類似現在靶子上的環,當時為考核射箭精準與否,在靶子上畫出大小不一的同心圓為目標,然後召集士兵在距離二十步的地方引弓射箭。除了沒有說出八環、九環這樣的術語,與現如今的評比方法沒什麼分別。
到了元朝,射箭不再受政府支持。元朝一統江山之後,政府即刻把射箭列為限制級活動。據《元史·刑法志》記載,除了給類似刑警等幾類特殊職業配置弓箭,其他人等一律禁用。而且不只是不能用,就是私藏也不行,當時以一張弓三十隻箭為一副,凡家有私藏,不足一副者鞭打五十七;四副以下,鞭打七十七,勞改二年;五副以上,杖打九十七,勞改三年;私藏十副者,二話不說直接處死。
就這樣,本該廣受贊譽的神射手,在王朝更迭的漩渦中眨眼間就換了角色。

『肆』 中國最厲害的阻擊手是誰啊!

張桃芳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冊上,中國人民志願軍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版譜寫了一曲權曲英雄的贊歌,刷新著現代戰爭史上從沒有過的記錄,編織著一個個別驚心動魄的故事。這個年僅22歲的年輕戰士,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朝鮮前線我軍冷槍殺敵的最高記錄。

『伍』 中國史上10大狙擊手是

1.志願軍214團8連狙擊手張桃芳,就是他在金化郡上甘嶺狙擊戰中,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創造了內朝鮮前線我軍冷槍容殺敵的最高記錄。 2. 吳志林 2004年10月10日上午8時許,順德區均安鎮發生一起搶劫案,事情敗露後,一名歹徒將一名女子劫持到樓頂與警方對峙。警方與他進行了多次談判,未果。凌晨1時,聯合指揮部決定:公安正面牽制,武警實施隱蔽襲擊。當時在武警佛山支隊機動中隊當排長的吳志林的步槍里只裝了一顆子彈,解救人質必須是一槍中的,不可能有第二次機會。借著4樓一小燈打開的瞬間,他抓住稍瞬即逝的時機扣動扳機,子彈不偏不倚擊中歹徒後頸部,人質獲救。當年,這一事件被評為「全國十大驚心動魄事件」。找不到了

『陸』 有沒有關於狙擊手的電視劇或電影或紀錄片或視頻或短片

電影:生死狙擊 雙狙人 兵臨城下 狙擊精英
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紀錄片:國家地理的狙擊手:身在瞄準鏡

『柒』 中國的狙擊手能打多遠

這涉及多方面的來原因。國外源在狙擊步槍和對狙擊子彈的開發上向來比較重視。也包括狙擊理論和系統等等方面的研究也比我國要早。在這些方面我們的確需要也正在向國外學習。但問題是,長久以來我國都並未就狙擊進行過相關的理論研究。或者說有,但僅限於內部,作為軍事愛好者的我們並沒有辦法知道。還有就是對狙擊槍和子彈的研究也不如國外那麼重視。就像88狙一直被軍隊士兵所詬病那樣。我國也無自研的專用狙擊子彈。就各方面的原因來看,主要原因是我國的軍事戰爭理論不一樣。以前在我國,狙擊手僅僅處於比較雞肋的地步。主要是協同地面部隊作戰。其作用很像美軍作戰班中的「精確射手」,還不能稱之為狙擊手。當然,現代狙擊手標准都是國外製定的。對於西方國家來講,我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的確比較落後。但這不是人得問題,而是不同的軍事理論,體制所決定。單單就狙擊手的素質來講,我國並不落後於國外,在某些方面甚至還具有優勢。我想,只要之後的裝備,理論跟上了。那追上或是超越外軍並不難。
舉個例子吧,同為中華同胞的台軍狙擊手,在這次的國際狙擊手大賽上就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績。

『捌』 關於中國阻擊手的電影有那些

狩獵者,主演:王文傑、王勇泉、靳東、崔凱 精彩視點:

本片根據獨孤手網路版小說《抗戰權狙擊手》改編而成。《抗戰狙擊手》是風靡2006年網路的一部原創軍事小說,小說以其流暢的文筆、真實的故事、新穎的手法、鮮活的人物區別於過去其它的抗戰文學作品。本片選取其中一個故事,以「太行抗戰」為歷史背景,以「戰壕真實」為寫實手法,從一個普通抗日戰士的角度,再現了偉大抗日戰爭的慘烈與悲壯。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關於狙擊手的描寫和戰斗場面的反映,很有一些《兵臨城下》中狙擊手「瓦西里·澤索夫」的味道。

『玖』 中國什麼時候開始有阻擊手

據考證:在1935年德國顧來問就自建議國軍應配置狙擊手這一編制,隨後中國於1935年11月從德國購買120支配置有光學瞄準鏡的1924式重槍管型獵槍,其實這就是二戰時德國大量使用的98K型狙擊步槍的前身,只不過當時是以獵槍的名義生產的。從國民政府1935年財政部開支列表中看到他的存在,有一項「購毛瑟24獵槍120支,配望遠鏡式瞄準鏡,每支配彈2000發,另配備用槍膛30支,望遠鏡式瞄準鏡30支」。

1936年中央教導隊挑選300名優秀射手,在德國教官的指導下開始進行狙擊訓練。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