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理地道風物
⑴ 皮厚餡少的月餅
一塊小小的月餅,不斷打破月餅市場的邊界,被賦予了更多的時尚元素和文化創意。面對今年市面上爭奇斗艷的各種網紅月餅,你准備「翻牌」哪一款?
2020年9月,《消費者報道》對比測評了12款網紅月餅。
測評品牌
肯德基六星繁花月餅禮盒、
李子柒我愛北京天安門月餅禮盒、
故宮食品 朕的心意錦盒國色天香中秋禮盒、
星巴克 星情月餅禮盒(台式月餅)、
迪士尼快樂明星月餅禮盒、
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定製款明月來相照·野生菌月餅禮盒、
鋒味月餅禮盒、
三隻松鼠不亦月乎好物流心禮(8枚裝)月餅禮盒、
良品鋪子留香經典月(中秋禮盒)、
許個願吧流心奶黃星球月餅、
味BACK 那麼大月餅(芋泥鹹蛋黃味)、
諾梵巧克力月餅(國潮聯萌)
測評指標
主觀試吃(外觀、氣味、口感、味道)、價格、能量、餡料含量、包裝。
測評結果
1. 星巴克、李子柒、三隻松鼠、肯德基、良品鋪子脂肪含量較低,諾梵脂肪含量一款遠超傳統廣式月餅;
2. 能量方面,三隻松鼠、李子柒相對較低,最高的是諾梵;
3. 良品鋪子餡料含量最高,李子柒、星巴克、味BACK相對「皮厚」;
4. 從單價看,味BACK、良品鋪子最實惠,故宮食品最昂貴;
5. 包裝評價上,李子柒、故宮食品、許個願吧備受青睞,良品鋪子、味BACK、肯德基不受待見;
6. 主觀試吃中,良品鋪子、味BACK表現較好,諾梵、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口碑墊底。
⑵ 江西省長信箱
江西,簡稱贛,省會南昌。江西位於中國東南部,長江中下游南岸,屬於華東地區,界於東經113°34′36″-118°28′58″,北緯24°29′14″-30°04′41″之間,東鄰浙江、福建;南連廣東;西靠湖南;北毗湖北、安徽而共接長江。
江西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地處江南,自古為「干越之地」「吳頭楚尾、粵戶閩庭」,乃「形勝之區」,素有「文章節義之邦,白鶴魚米之國」之美稱。
江西部分地區屬海峽西岸經濟區,境內有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鄱陽湖,也是亞洲超大型的銅工業基地之一,有「世界鎢都」、「稀土王國」、「中國銅都」、「有色金屬之鄉」的美譽。
江西的紅色文化馳名中外,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南昌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誕生地,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1],安源是中國工人運動的策源地[2]。
截至2020年6月,江西轄11個設區市、27個市轄區、12個縣級市、61個縣,合計100個縣級區劃;164個街道、827個鎮、569個鄉、8個民族鄉,合計1568個鄉級區劃;常住人口4666.1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4757.5億元。[3][4][5]
中文名
江西
外文名
Jiangxi
別名
江右、江南西道
行政區類別
省
所屬地區
華東地區
精品薦讀
忽然,想去江西了
作者:另一半星球
富甲兩宋的江西後來為何衰落?
作者:朝文社
快速
導航
行政區劃地理環境自然資源人口政治經濟社會交通運輸文化地方特產風景名勝所獲榮譽著名人物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江西因公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古為干越之地和省內最大河流為贛江而簡稱贛。
江西省11個地級市的名字是怎麼來的,有何歷史?
地圖帝
贊54
閱讀1.2萬
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後面還有一句 是什麼呢
勇哥讀史
贊999+
閱讀174.7萬
建制沿革
江西開發的歷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萬年以前的舊石器時代。
江西地圖
江西境內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勸學篇》註:「邗越古國名」。春秋戰國時期,吳、越、楚三國分爭江西[8]。
秦設三十六郡,江西屬九江郡,置廬陵縣、新淦縣、南壄縣。而江西作為明確的行政區域建制,則始於漢高帝初年。時設豫章郡(贛江原稱豫章江),郡治南昌縣,下轄18縣。
漢武帝時劃全國為13個監察區,稱13部州,江西屬揚州刺史部。
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時,孫策分廬陵、雩都等縣置廬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置彭澤郡(旋廢)、鄱陽郡。嘉禾五年(236年),孫權置廬陵南部都尉,隸揚州。
隋時曾作行政區劃調整,州的級別降與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區設有7郡24縣。至唐時增加到8州37縣。
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劃全國為10道監察區,江西屬於江南道。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時增為15道,屬江南西道,其監察區下轄8州,治洪州(南昌市)。
江西人文地圖
江西地區先轄於吳後轄於南唐。在這個時期出現了相當於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區劃6州、4軍、55縣。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決定建南都於洪州,並因此升洪州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為路,初設江南路,天禧四年(公元1020年)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區被置9州、4軍、68縣,其大部分隸屬於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隸屬於江南東路[9]。
元朝開始確立行中書省制度(簡稱行省)。江西行省轄區大於今江西省區。除包括了今江西絕大部分地區外(原江西東北地區隸屬於江浙行省)和今廣東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轄13路、2直隸州以及48個縣、16個縣級州。
明朝雖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區建制,但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為府和改州為縣。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轄13府78縣[10],地域基本等同如今的江西省區[11]。
清代改江西布政使司為江西省,行政區域基本承襲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設蓮花、南昌府增設銅鼓、贛州府增設虔南等3個縣級廳,同時升寧都縣為省轄直隸州。巡撫成為全省最高行政長官,下設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財政與司法監察。
民國時期的江西地圖
民國時期,江西省共轄81縣。1934年從安徽劃婺源縣入江西省,1947年劃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劃歸江西省[10]。
2014年,江西省列入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12]。2016年6月,贛江新區成為第18個國家級新區[13]。
富甲兩宋的江西後來為何衰落?
朝文社
贊39
閱讀3542
輝煌千年的江西,為什麼卻在近代快速衰敗,成為最沒存在感的省份?
看鑒
贊8
閱讀746
誰敢說江西菜不值一提?
地道風物
贊3
閱讀646
曾經發達的江西如今是怎麼落後於湖南的?
地緣谷
贊238
閱讀7萬
江西對中國意味著什麼?地球知識局
地球知識局
贊420
閱讀14.8萬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江西共轄11個設區市、27個市轄區、12個縣級市、61個縣。截至2019年12月,江西共轄165個街道辦事處、828個鎮、570個鄉[14]。
江西省人民政府駐地南昌市紅谷灘區卧龍路999號。[15]
城市 車牌 行政區劃代碼 區號 下轄縣級行政區
南昌
贛A
贛M
360100
0791
東湖區、西湖區、青雲譜區、青山湖區、新建區、紅谷灘區、南昌縣、安義縣、進賢縣
九江
贛G
360400
0792
潯陽區、濂溪區、柴桑區、永修縣、德安縣、都昌縣、湖口縣、彭澤縣、武寧縣、修水縣、瑞昌市、共青城市、廬山市
上饒
贛E
361100
0793
信州區、廣豐區、廣信區[16]、玉山縣、鉛山縣、橫峰縣、弋陽縣、余干縣、鄱陽縣、萬年縣、婺源縣、德興市
展開全部
兩千年過去,江西地圖邊界為什麼幾乎沒變
歷史大學堂
贊9
閱讀2149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江西省的地形以江南丘陵、山地為主;盆地、谷地廣布,略帶鄱陽湖平原。地質與地貌地質構造上,以錦江—信江一線為界,北部屬揚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屬華南褶皺系,志留紀末晚加里東運動使二者合並在一起,後又經受印支、燕山和喜馬拉雅運動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東北—西南走向的構造帶,南部地區有大量花崗岩侵入,盆地中沉積了白堊系至老第三系的紅色碎屑岩層,並夾有石膏和岩鹽沉積;北部地區形成了以鄱陽湖為中心的斷陷盆地,盆地邊緣的山前地帶有第四紀紅土堆積。這是造成全省地勢向北傾斜的地質基礎。
江西省的地形圖
地貌上屬江南丘陵的主要組成部分。省境東、西、南三面環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錯分布,北部則為鄱陽湖平原。鄱陽湖平原與兩湖平原同為長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長江和省內五大河流泥沙沉積而成,北狹南寬,面積近2萬平方公里。地表主要覆蓋紅土及河流沖積物,紅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狀起伏。湖濱地區還廣泛發育有湖田洲地。水網稠密,河灣港汊交織,湖泊星羅棋布。
贛中南以丘陵為主,多由紅色砂頁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較松軟岩石構成,經風化侵蝕,呈低緩渾圓狀,海拔一般200米,接近邊緣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約300-500米;其相對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僅50-80米。丘陵之中,間夾有盆地,多沿河作帶狀延伸,較大的有吉泰盆地、贛州盆地。山地大多分布於省境邊緣,主要有:東北部的懷玉山,東部沿贛閩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脈,南部的大庾嶺和九連山,西北與西部的幕阜山脈、九嶺山和羅霄山脈(包括武功山、萬洋山、諸廣山)等,成為江西與鄰省的界山和分水嶺。山脈走向以東北—西南向為主體,控制著省內主要水系和盆地的發育。多數山地由古老的變質岩系和花崗岩組成,山峰陡峭,堆積物較厚[17]。黃崗山(2157米)為省內最高點。
江西的地圖輪廓,為何兩千多年來變化不大?
地圖帝
贊35
閱讀6610
鄱陽湖大戰後500年:江西商幫的興與衰
最愛歷史
贊156
閱讀4.2萬
山是如何改變江西的?
地球知識局
贊278
閱讀20.3萬
鄱陽湖平原
水文氣候
氣候
氣候屬亞熱帶溫暖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溫約16.3-19.5℃,一般自北向南遞增。贛東北、贛西北山區與鄱陽湖平原,年均溫為16.3-17.5℃,贛南盆地則為19.0-19.5℃。夏季較長,7月均溫,除省境周圍山區在26.9-28.0℃外,南北差異很小,都在28.0-29.8℃。極端最高溫幾乎都在40℃以上,成為長江中游最熱地區之一。冬季較短,1月均溫贛北鄱陽湖平原為3.6-5.0℃,贛南盆地為6.2-8.5℃。全省冬暖夏熱,無霜期長達240-307天。日均溫穩定超過10℃的持續期為240-270天,活動積溫5000-6000℃,對於發展以雙季稻為主的三熟制及喜溫的亞熱帶經濟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開敞,特大寒潮南侵時有不利影響。
江西省的水系圖
江西為中國多雨省區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區分布上是南多北少,東多西少;山地多,盆地少。廬山、武夷山、懷玉山和九嶺山一帶是全省4個多雨區,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區,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其中4-6月約佔42-53%,降水的年際變化也很大,多雨與少雨年份相差幾近一倍,二者是導致江西旱澇災害頻繁發生的原因之一。
水文
江西省境內地形南高北低,有利於水源匯聚,水網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節變化較大,對航運略有影響。地表徑流贛東大於贛西、山區大於平原。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條,總長度達1.84萬公里,除邊緣部分分屬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長江外,其餘均分別發源於省境山地,匯聚成贛江、撫河、信江、饒河、修河五大河系,最後注入鄱陽湖,經湖口縣匯入長江,構成以鄱陽湖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積達16.22萬平方公里。鄱陽湖是中國第一大淡水湖,連同其外圍一系列大小湖泊,成為天然水產資源寶庫,並對航運、灌溉、養殖和調節長江水位及湖區氣候均起重要作用[17]。
贛江
江西河川徑流主要靠降水補給,季節性變化很大,具有夏季豐水、冬季枯水、春秋過渡的特點。年內波動較大:1至3月佔14-17%,4至6月佔53-60%,7至9月佔18-22%,10至12月佔6-10%。徑流最大月份一般是6月或5月,各河最大徑流量月份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的22%左右;徑流最小月份一般是12月或1月,各河最小徑流量月份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的3%以下[18]。
鄱陽湖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江西地下礦藏豐富,是我國礦產資源配套程度較高的省份之一。儲量居全國前三位的有銅、鎢、銀、鉭、鈧、鈾、銣、銫、金、伴生硫、滑石、粉石英、硅灰石等。銅、鎢、鈾、鉭、稀土、金、銀被譽為江西的「七朵金花」。[19]
共2張
世界自然遺產——龜峰
水資源
地熱水及礦水資源
江西地處粵閩高、中溫熱水帶邊緣,截止2008年7月8日,發現溫泉百餘處、熱水鑽孔20多處。最高溫度達82℃(溫泉)及88℃(鑽孔)。以60℃以下的多,約占總數的86%左右。溫泉總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熱水鑽孔總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溫泉分布以贛南和贛中南為最密,約占總數的62.7%,熱水孔也多集中於該區,約佔64%左右[18]。
溫泉
水資源和水力資源
地表水資源
江西平均年降水深1600毫米,相應平均每年降水總量約2670億立方米。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總量1385億立方米,摺合平均徑流深828毫米,徑流總量居全國第七位,人均居全國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國第六位。
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資源
地下水天然資源多年平均值為212億立方米以上。年內分配為:豐水期123.8億立方米,佔全年的58%,多在4—7月間;平水期55.5億立方米,佔26%,多在3、8、9、10月間;枯水期34.1億立方米,佔16%,多在11、12月,以及次年1、2月間。其年際變化為:偏豐年(頻率20%)282億立方米,平水年(頻率50%)217億立方米,偏枯年(頻率75%)150億立方米,枯水年(頻率95%)67億立方米。
江西具有集中開采價值的地下水資源為68億立方米/年。鄱陽湖平原最豐富,具集中開采價值的地下水在江西分布面積較小,僅2.7萬平方公里。
水力資源
江西水能理論蘊藏量682萬千瓦以上。在華東地區六個省區中處於第二位。可開發的水力資源有610.89萬千瓦,年發電量215.61億度。其中25萬千瓦以上大型水電站有萬安、峽山、峽江
⑶ 《秘境廣西》觀後感300字作文
潿洲島的火哥采撈淺海下的海蒿子,無形中為弱小的珊瑚蟲掃清生存障礙;潛水教練檸檬在尋找「洞潛」最理想的訓練場所;白頭葉猴為了生存進化出特殊的胃囊……《秘境廣西》的第一集《天饗》,很像當年《舌尖》的筆調,一開場就牢牢吸引觀眾的目光。「廣西是中國飲食最復雜的地方。兩部《舌尖》都故意迴避了廣西的內容,是因為當時我就已經知道中央電視台要跟廣西合作拍攝《秘境廣西》,所以特別留著廣西美食,憋大招。」8月25日,陳曉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盡管故意「繞道」,但對於廣為吃貨們喜歡的「螺螄粉」,陳曉卿還是把它的製作工藝放進了《舌尖》。
作為《舌尖》的總導演,陳曉卿對廣西的美食情有獨鍾,多次來過廣西之後,長居北京的他幾乎成為廣西美食的「代言人」。「在北京東四環的老唐家螺螄粉,粉和湯都不錯,酸筍和鴨腳更好,遺憾的是每次去,燒田螺都是賣完,看著鄰桌吃此物有滋有味,不由懷疑了一下自己的人品」、「廣西大廈那蘭酒家有純純的廣西風味,啤酒魚﹑黃燜雞﹑八渡筍爆肚絲﹑桂林米粉都很地道」、「侗族打油茶很有意思,老茶葉,配黃姜﹑鮮蒜﹑花生等,放在生鐵鍋中,用茶樹棍慢慢翻炒,味道澀﹑苦﹑甜﹑香。潘家園廣西大廈有現做的,10元一碗。吃油茶有癮,且解酒」……這些令人垂涎的文字,都是陳曉卿寫在自己微博上的,為不少吃貨指明了一條道路。
甚至於對南寧本地的美食,陳曉卿也是了如指掌。他告訴記者,「在思賢路上,桂林米粉、螺螄粉、老友粉……密集轟炸,各種口水各種受不了啊。有一次我選了一家八珍粉,大把胡椒酸辣椒一放,哎呀那個爽。」他還透露「我們全家都是空心菜控」。「在廣西拍攝《秘境廣西》時,我吃過最好的空心菜是廣西博白的,半人高,那叫嫩!一根菜,抓中間,輕輕一顫,兩端齊手而斷!用桂林的花橋腐乳烹炒,人間絕品。」
值得一提的是,也因為陳曉卿的建議,《秘境廣西》的拍攝,與《中國國家地理》「地道風物」的廣西尋訪,幾乎同步進行。目前不管是《秘境廣西》,還是《地道風物·廣西》,關於廣西的這兩個作品,都向觀眾和讀者呈現出了一個不為人所知的美好廣西。很多網友留言表示:「沒想到廣西有那麼豐富的資源和美味,現在最想做的就是背起行囊,到廣西走一走,看一看,大吃大喝。」[1]
分集簡介
編輯
第一集《天饗》
山的國度,水的沃土。廣西,群山環抱的盆地之家。山和海之間,無數人類與自然攜手造就的秘境,正等待著我們。天饗,上天的饋贈其實就在我們身邊。潿洲島的火哥采撈淺海下的海蒿子,無形中為弱小的珊瑚蟲掃清生存障礙。紅樹林、珊瑚礁共同護衛陸海之間的隱秘之地。潛水教練檸檬在尋找「洞潛」最理想的訓練場所;白頭葉猴為了生存進化出特殊的胃囊;七百弄農民唐奇美在最深的窪地中絕境求生;都安東廟鄉農民韋至奉練就藤編手藝;樂業飛貓探險隊的洗飛勇敢挑戰天坑、地下河;桂平白石山農民陳永江用特殊方法培育珍貴葯材;浦北縣農民容家良熟悉物候時令,收獲大地饋贈的紅椎菌。廣西人尋找、發現一處處不曾到達的秘境。決心與勇氣,推動生活在這塊地域上的人們,不斷向前。
第二集《物華》
八山一水一分田,廣西氣候溫熱,但耕地稀少。為了收獲自然的賜予,勞作者的耕耘格外講究。東蘭縣武篆鎮農民黃語劍用傳統方法種植稀有稻種「墨米」;賓陽縣手藝人鄒玉特和胡廷旭一家人,早早就為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扎制「炮龍「;潿洲島漁民康哥勇於挑戰,試驗養殖珍珠貝;靈山縣退休園藝師用技術提高荔枝產量;藤縣古龍鎮農民莫藝苦心鑽研,十年磨一劍,為八角樹高產學會了嫁接術;桂平市石咀鎮稻農楊炳友精準把握農時,趕在洪水到來之前收獲稻穀;玉林市牛巴點老闆楊三姐繼承家傳手藝,堅持手工製作牛肉巴;平南縣果農何世全與時間賽跑,搶占商機,把最新鮮的石硤龍眼運到深圳水果市場;橫縣茶商梁巧恩不怕挫折,開發高端茉莉龍井茶。正月初十的賓陽炮龍節里,人們沉浸在農耕時代的娛樂意境中,其樂融融。廣西這片土地上,農人從不吝嗇對賜予他們食物的天與地,表示感恩。
第三集《人和》
每一寸土地都曾點燃人們的想像。根植於山水之間,得益於自然的啟示,廣西人用雙手營造出屬於自己的秘境。欽州陶藝師黃亞男追求完美,在創作中期待屔興陶「窯變」的出現;融水大苗山蘆笙師杜慶仁升華手藝,創制新蘆笙;三江縣「掌墨」師傅石萬春,傳承匠人絕技,不用圖紙,不用鐵釘,讓木樓聳立山水間;全州老農唐以金潛心琢磨,以一己之力復原古宅院,圓了夢想;桂劇演員袁傑,傳承「打棍出箱」絕活,精益求精;南丹白褲瑤女孩陸秀珍努力學習染布、刺綉;巴馬瑤族女孩覃媛媛勇於挑戰自我,成為射弩好手;桂林髹漆師王伯楊依靠悟性,無師自通,鑽研古老髹漆工藝。廣西大地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無論山野鄉村、喧囂都市,從生活中誕生的藝術,總能連通昨日與今天,讓我們的心靈富足安穩。
⑷ 餃子的來歷和傳說。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原名「嬌耳」,是古老的漢族傳統麵食,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1]。是我國東漢時期南陽鄧州人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作為葯用。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2]
中文名
餃子
外文名
mpling
jiaozi
ravioli(法文名)
分類
小吃,點心,主食,滋補葯膳,早餐
口味
鮮美、細膩、可口
主要食材
麵皮,精肉(豬,羊,牛,雞,鴨,鵝·),蔬菜,醬料,海鮮(蝦粉、蟹肉、蝦肉),佐料,醋,辣椒醬,蚝油、香油、鮁魚,蔬菜(玉米、韭菜、胡蘿卜、地菜)
精品薦讀
餃子的進化論
作者:山河志
快速
導航
歷史起源民俗外國餃子象徵意義製作方法類型營養套餐外國餃子餃子宴典故和傳說相關俗語食物營養成分
詞語釋義
精選片單 餃子怎麼做好吃
+
關注02:02
餃子:粉絲泡發,香姑末煸炒,肉末中加入薑末、粉絲末、香姑末、蛋清、蔥花、調味品攪拌均勻包成餃子即可。色香味俱全!
818次播放 | 5個視頻
【詞目】:餃子
【漢語拼音】:Jiǎo·zi
餃子
【外文名】:
英語:mpling、jiaozi
日語:餃子(ぎょうざ)/ギョウザ/ギョーザ;
韓國語:만두;
西班牙語:ravioles;
義大利語:ravioli.
【食用地區】:世界各地也均有食用。
餃皮也可用燙面、油酥面、雞蛋步或米粉製作;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咸;制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又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
中國各地餃子的名品甚多,如廣東用澄粉做的蝦餃、西安的酸湯水餃、衡水的豬肉白菜餃,上海的鍋貼煎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小餃、沈陽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鍾水餃等,都是受人歡迎的品種。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紅糖、花生、棗和栗子硬幣等包進餡里。吃到如意、吃到紅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吃到錢幣則是財源不斷。
一家團圓,整口面唄
地道風物
贊11
閱讀965
沒餃子不叫過節,北方人愛這口愛到走火入魔
單向街書店
贊96
閱讀1.3萬
如果我說「想吃餃子」,其實是有點想家
地道風物
贊5
閱讀904
歷史起源
起源
精選片單 七彩餃子有哪些好吃的做法?
+
關注01:36
彩色水餃:這樣吃起來口感更嫩,色澤亮麗,看著就很有食慾,好看又好吃。
73次播放 | 5個視頻
餃子由餛飩演變而來。在其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名目繁多,古時有「牢丸」「扁食」「餃餌」「粉角」等名稱。三國時期稱作「月牙餛飩」,南北朝時期稱「餛飩」,唐代稱餃子為「偃月形餛飩」,宋代稱為「角子」,元代、明代稱為「扁食」;清代則稱為「餃子」。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東漢河南鄧州人張仲景首創。當時餃子是葯用,張仲景用麵皮包上一些祛寒的葯材用來治病(羊肉、胡椒等),避免病人耳朵上生凍瘡。
共4張
食品 餃子 實拍
餃子起源於東漢時期,為醫聖張仲景首創。餃子多以冷水和麵粉為劑,將面和水和在一起,揉成大的粗面團,蓋上拯乾的濕紗布或毛巾,放置(餳)一小時左右,刀切或手摘成若干個小面團,先後揉搓成直徑約3公分左右的圓長條,刀切或手摘成一個個小面劑子,將這些小面劑子用小擀麵杖擀成中間略厚周邊較薄的餃子皮,包裹餡心,捏成月牙形或角形,先將冷水燒開,包成後下鍋並用漏勺或者湯勺(反過來凸面朝上)順著鍋沿逆時針或順時針劃圓弧狀以防餃子粘連,煮至餃子浮上水面即可(如為肉餡可在沸騰時添少許冷水再燒,反復兩三次)。餃皮也可用燙面、油酥面或米粉製作;餡心可葷可素、可甜可咸;成熟方法也可用蒸、烙、煎、炸等、葷餡有三鮮、蝦仁、蟹黃、海參、魚肉、雞肉、豬肉、牛肉、羊肉等,素餡雙分為什錦素餡、普通素餡之類。 餃子的特點是皮薄餡嫩,味道鮮美,形狀獨特,百食不厭。餃子的製作原料營養素種類齊全,蒸煮法保證營養較少流失,並且符合中國色香味飲食文化的內涵。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餚。[2]
餃子
漢末三國時期
漢末三國時期,餃子已經成為一種食品,被稱為「月牙餛飩」。魏張揖所著的《廣雅》一書中,就提到這種食品。據三國時期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餃子形狀基本類似。
共14張
餃子
南北朝
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里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中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陝西吃餃子,要在湯里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唐代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如今的餃子幾乎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里單個吃。又稱「偃月形餛飩」。
宋代
宋代稱餃子為「角兒」,它是後世「餃子」一詞的詞源。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追憶北宋汴京的繁盛,其卷二曾提到市場上有「水晶角兒」「煎角子」,此外,還有「駝峰角子」。宋四水潛夫周密輯《武林舊事》卷六提到,臨安的市場上有「市羅角兒」「諸色角兒」。這種寫法,在其後的元、明、清及民國間仍可見到。南宋時叫做「燥肉雙下角子」。
餃子在宋代的時候,傳入蒙古。餃子傳到了蒙古,餃子在蒙古語中讀音類似於「匾食」。隨著蒙古帝國的征伐,匾食也傳到了世界各地。出現了俄羅斯餃子、哈薩克餃子、朝鮮餃子等多個變種。
共28張
各式餃子成品
明代
根據文獻記載,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最遲在明代已經出現。據《酌中志》載,明代宮廷已是''正月初一五更起……飲柏椒酒,吃水點心(即餃子)。或暗包銀錢一二於內,得之者以卜一歲之吉,是日亦互相拜祝,名曰賀新年也。」
《酌中志》是一部比較翔實可信的著作。書中詳細地記述了由明萬曆朝至崇禎初年的宮廷事跡。他以自己在宮內多年所耳聞目睹的有關皇帝,後妃及內侍的日常生活,宮中規則、內臣職掌從及飲食,服飾等等,全都分別予以記載下來。在正史中是不可能詳細地看到如此詳細的記載的。明沈德符《萬曆野獲編》雖然以記述萬曆以前的朝廷掌故和當時政治生活而著稱,但卻很少有如此全面的系統闡述。
我們的民俗研究者便可以根據這些記載參見當時的風俗習慣,更為有意義的是,書中的某些風俗記載還可以糾正後人的某些錯誤,比如正月初一吃餃子的習俗,在北京至晚在明代萬曆年間就有了,另外,書中還介紹了司禮監經廠庫刻書情況,因為作者開列了內府有版經書的目錄,可以使人們考見其源流。
清代
清朝時,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子時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清朝有關史料記載:「元旦子時,盛饌同離,如食扁食,名角子,取其更歲交子之義。」又說:「每年初一,無論貧富貴賤,皆以白面做餃食之,謂之煮餑餑,舉國皆然,無不同也。富貴之家,暗以金銀小錁藏之餑餑中,以卜順利,家人食得者,則終歲大吉。」這說明新春佳節無論貧富,家家都要吃餃子,寓意吉利,以示辭舊迎新。近人徐珂編的《清稗類鈔》中說:「中有餡,或謂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湯叫水餃。」「其在正月,則元日至五日為破五,舊例食水餃子五日。」[4]
冬至了,來講講餃子的歷史吧!它與餛飩都有哪些關聯?
一本正經說歷史
贊999+
閱讀20.4萬
民俗
春節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吃餃子也是國人在春節時特有的民俗傳統。因為取「更歲交子」之意,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佳餚。在許多漢族地區民俗中的[5],除夕守歲吃「餃子」,是任何山珍海味所無法替代的重頭大宴。餃子起源於張仲景的時代,「餃子」又名「交子」或者「嬌耳」,是新舊交替之意,也是秉承上蒼之意,是必須要吃的一道大宴美食,否則,上蒼會在陰陽界中除去你的名字,亡後會變成不在冊的孤魂野鬼。表明我國祖先對此的重視度。無論怎樣,為除掉一年的晦氣您也要在除夕吃一頓「餃子」。遠方的人們都會跋山涉水回鄉和家人過冬節吃餃子,以示有個圓滿的歸宿。
俗話說:「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過年,是中國人一年一度最隆重的節日。為了過好年,舊時農家一進臘月的門檻,就開始忙著過年。從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的時候起,就進入了過年的倒計時,張彩燈、貼對聯、打掃庭院,准備迎接遠方的親人,過個團圓年。在中國北部,到了大年三十的晚上,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全家老小一起包餃子。
蒸餃
年夜飯有吃餃子的傳統,但各地吃餃子的習俗亦不相同。有的地方除夕夜吃餃子,有的地方初一吃餃子。吃餃子是表達人們辭舊迎新之際祈求願望的特有方式。餃子與交子同音,即舊年與新年相交之時。過春節吃餃子意味著大吉大利。另外餃子形狀像元寶,包餃子意味著包住福運。
據文獻記載,春節時候吃餃子這種習俗至遲在明代已經出現。這種習俗和中國古代的計時法有關系,中國古代用十二地支來記錄每一天的時間。就把每一天分為十二個時段,那麼每天開始呢是子時,子時就相當於今天半夜二十三點到一點這個時間,那麼到了每年的年底,年三十的時候,那麼這就不僅是新舊兩天的更替,而是新舊歲的更替,中國人管它叫「交子」。中國人非常注意界限,尤其是辭舊迎新這個界限,那麼在這個時候,應該有一些儀式來祈求來年的吉祥如意,那麼在這個時候吃餃子,餃子和這個「交子」正好是諧音,而且餃子還有那麼豐富的寓意吉祥的文化涵義,所以才慢慢形成,在春節、在大年初一、在交子這個時刻,吃餃子這么個習俗。對崇尚親情的中國人來說,在除夕夜裡,窗外雪落無聲,屋內燈光暖人,鍋里熱氣騰騰。把所有的思念與祝福,都包進那薄薄的餃子皮。紅紅的火苗滾開的水,越煮越覺得有滋味,伴隨著辭舊迎新的鞭炮,盛上餃子,也盛出了對來年美好的期望。農歷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同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⑸ 小米怎麼用小窗
這個我覺得你可以就是看看一些我們的其他的軟體就可以了,很多時候有的軟體是可以直接進行的。下面是一些無關緊要的來源於網路!!!
一年生草本,地下部分具圓形、橢圓形或紡錘形的塊根,塊根的形狀、皮色和肉色因品種或土壤不同而異。莖平卧或上升,偶有纏繞,多分枝,圓柱形或具棱,綠或紫色,被疏柔毛或無毛,莖節易生不定根。
番薯
葉片形狀、顏色常因品種不同而異,也有時在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葉形,通常為寬卵形,長4-13厘米,寬3-13厘米,全緣或3-5(-7)裂,裂片寬卵形、三角狀卵形或線狀披針形,葉片基部心形或近於平截,頂端漸尖,兩面被疏柔毛或近於無毛,葉色有濃綠、黃綠、紫綠等,頂葉的顏色為品種的特徵之一;葉柄長短不一,長2.5-20厘米,被疏柔毛或無毛。
聚傘花序腋生,有1-3-7朵花聚集成傘形,花序梗長2-10.5厘米,稍粗壯,無毛或有時被疏柔毛;苞片小,披針形,長2-4毫米,頂端芒尖或驟尖,早落;花梗長2-10毫米;萼片長圓形或橢圓形,不等長,外萼片長7-10毫米,內萼片長8-11毫米,頂端驟然成芒尖狀,無毛或疏生緣毛;花冠粉紅色、白色、淡紫色或紫色,鍾狀或漏斗狀,長3-4厘米,外面無毛;雄蕊及花柱內藏,花絲基部被毛;子房2-4室,被毛或有時無毛。
開花習性隨品種和生長條件而不同,有的品種容易開花,有的品種在氣候乾旱時會開花,在氣溫高、日照短的地區常見開花,溫度較低的地區很少開花。蒴果卵形或扁圓形,有假隔膜分為4室。種子1-4粒,通常2粒,無毛。由於番薯屬於異花授粉,自花授粉常不結實,所以有時只見開花不見結果。[1]
番薯?紅薯?地瓜?你確定我們吃的是同一個「土肥圓」?
地道風物
贊42
閱讀8369
產地生境
番薯原產南美洲及大、小安的列斯群島,全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廣泛栽培,中國大多數地區普遍栽培。[1]
⑹ 樹莓月餅吃著怎麼樣
樹莓月餅吃著不怎麼樣?因為那樣的月餅又甜又可口,但是吃起來會讓人比較膩
⑺ 被外地遊客眼中低估的是浙江的哪一座城市
對於很多外地遊客來說的,說到去浙江旅遊,首先會想到去杭州,寧波,溫州這樣省內的“大城市”去看看,又有多少人會想到去紹興旅行呢?有人說在浙江,紹興只能算個“二線城市”,知名度不及杭州,城市地位不及寧波,經濟發展不如溫州。紹興顯然一直在被低估,但是真正了解紹興這座城市的人都知道,其實真實的紹興遠比遊客想像中厲害得多。
紹興是座有著悠久歷史文化底蘊的古城,雖然看起來不顯山露水,且一直在被低估,甚至在外地遊客眼中有點平庸,但是曾經輝煌的紹興城,又豈是當時的杭州,寧波,溫州能高攀得起的?紹興,其實遠比外地遊客想像中厲害得多!您說呢?
⑻ 9月9日憶山東兄弟的全詩
1、《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全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2、白話譯文: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3、《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
4、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凄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8)中國地理地道風物擴展閱讀:
王維:
1、字摩詰,號摩詰居士,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唐朝著名詩人、畫家。
2、王維的書畫特臻其妙,後人推其為南宗山水畫之祖,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有「詩佛」之稱。存詩400餘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畫學秘訣》。
3、作品風格關鍵詞:繪影繪形,有寫意傳神、形神兼備之妙。"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王維以清新淡遠,自然脫俗的風格,創造出一種「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詩中有禪」的意境,在詩壇樹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幟。
4、王維的大多數詩都是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
5、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著有繪畫理論著作《山水論》《山水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