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與希臘因為地理環境不同

中國與希臘因為地理環境不同

發布時間: 2021-02-23 00:23:35

❶ 古代埃及,古代巴比倫,古代印度,古代中國與古代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有什麼不同

古希臘文明是典型的海洋文明;希臘全境大都是海灣,並劃分為許多小的區域,內各區域間分布的是容平原。地理環境的復雜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這種多樣化的適應方式和狹小的地理空間,促進了古希臘海上貿易的發展;這種地理環境,又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專制政治的出現,形成了古希臘民主制的城邦文明。
也許有些多,但這是正確答案。

❷ 結合有關地圖談談古代希臘與古代中國兩個文明在自然地理環境與政治制度方面最主要的區別有哪些

首先是地理環境:希臘是環繞著愛琴海發展起來的,由多個島嶼組成的海洋國家。
同時期的中國(具體時間得自己查查,大概是西周末以及春秋戰國時期)是以黃河流域為核心發展起來的陸上國家。
兩者最大的差別是:一個是圍繞著海洋發展起來的文化與經濟強國,一個是以陸地河流為核心發展起來的軍事強國。

由於地理環境的區別,造成了2國在經濟,社會生活,政治,文化等多個方面的區別。
首先,最根本的區別是經濟基礎的本質不同。
希臘以愛琴海為核心,利用便利的海上交通,建立了與小亞細亞、埃及北非各國的貿易往來。(希臘的主要出口品是陶器,橄欖油)並逐漸成為地中海的貿易主體,希臘各城邦從這種貿易往來中獲得了巨大的利潤,並逐漸發展為一個強國。
而東方的中國,由於是圍繞大河進行生產和發展的,於是形成了自給自足的農耕文化。商業在社會生活中處於次要地位, 商業在對國家的貢獻遠不如希臘。

其次,由於經濟的差別,使得社會階級關系和政治制度有明顯的差異。
在希臘,商人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它們控制了國家的經濟命脈。為了維護他們的利益,在希臘產生了「共和制」以及「議會」,商人通過這種手段獲得政治權力。而由於是由多個島嶼組成的國家,各個島嶼都希望享有自主的經濟權力,又同時希望能有一個可以維持秩序與安全的中央,所以在希臘形成了聯邦制。各個城邦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權。所以希臘的政體是:共和制,政治制度或國體是:聯邦制。
而中國,由於以定居的農耕文化為核心。擁有土地的奴隸主或早期的地主是社會的統治主體。他們更加需要一個穩定而強有力的中央來維護他們的統治,因而國家的政治制度傾向於「中央集權制」發展(分封制與郡縣制都是中央集權的體現),並以發展農業作為國家富強昌盛的核心,因而國家的基本特點是「重農抑商」。
由於經濟形式與政治統治秩序的差異,當兩個國家逐漸發掌壯大之後,兩者產生了更大的區別。
希臘強盛之時,僅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幾個殖民地,作為貿易據點,希臘對外擴展是為了獲取更多的貿易市場,其目的是為商人追逐更多的利潤。而中國的擴展更多的是為了獲取土地和人口,因而在中國完成了統一與發展之後,國土都一直在擴展。

在文化上。由於鬆散的中央控制以及相對獨立的聯邦制度,希臘的文化相對較為活躍,並且多樣。大家所熟知的亞里士多德,阿基米德等偉大的古希臘哲學家,物理學家等等都出自於這個時期,這個時期的希臘文化是人類古文化上最閃亮的一顆星。而相對於此,中國的文化就顯得不甚活躍。雖然中國的分裂時期曾產生過燦爛的文化,但國家一旦統一,為了維持政治秩序,統治者一般都採取抑制思想自由的政策。相對於統一的希臘,中國在這點顯得遜色許多。
而相對希臘,中國也有其自身的長處,由於政治的統一,使得國家相對穩定,對周邊國家和其他具有很強的向心力。而由於領土擴展帶來了廣闊的領土,大國具有較大的迴旋餘地。盡管國家曾多次遭遇少數民族的洗劫和侵佔,(早在原設社會的西周,就是被北方的戎狄給滅了的)但文化從未斷裂過,相反是將周圍的落後國家給同化進來,促進了自身民族的發展壯大。而希臘,自從被亞歷山大大帝洗劫之後,國家就不復存在了,但是強大的文化還是繼續往外擴展,並為羅馬帝國所繼承。證明了希臘文化強大的生命力。

打了這么多,真是累...找點材料進去,夠樓主寫篇論文了!選中了記得加分。

❸ 簡述地理環境對古代中國,古代希臘文化的不同影響。

(抄1)古代中國發祥襲於中原地區,屬於遼闊地域農耕經濟,長期以來血緣紐帶不能突破,由於治水、對外戰爭等公共事務的需要,更容易形成專制集權的體制。
(2)古代希臘多山地、港灣,山脈把陸地分割成小塊,有利於小國寡民形成,不易建立領土廣大的中央集權國家。同時人們可以早出晚歸,一切國家政務比較簡單,易於在公民大會中討論和表決。土地貧瘠,生產力不發達,促使人們產生積極、勇敢和富於進取的精神。多種經濟形態並存,人員頻繁交往流動,導致地緣戰勝血緣,形成「個體導向」為傾向的文化淵源,有利於民煮制的發展。海外貿易興盛,以平等交換為原則,有助於人們平等觀念的形成與民煮政治的建立。愛琴海地區氣候宜人,人們喜歡在露天進行政治活動,直接或間接促成了希臘民煮政治的建立。

❹ 古代希臘與古代中國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有哪些差異

古希臘是圍抄繞愛情海襲發展起來的,而中國是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發展起來的.
兩者最大的差別是:一個是圍繞著海洋發展起來的文化與經濟強國,一個是以陸地河流為核心發展起來的軍事強國.
以上是你要的題目答案,救人水火,望採納

❺ 與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國文明相比,古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有什麼不同這種環境造成了什麼結果

答案提示:古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與埃及,印度和中國背靠大陸,腹地開闊,依託平原大河的形回勢具有極為顯著的答不同.希臘全境滿是千形萬態的海灣.這地方普遍的特質便是劃分為許多小的區域,同時各區域間的平原,小小的山谷和河流;這里並沒有大江巨川,沒有開闊的平原流域;這里山嶺縱橫,河流交錯,幾乎沒有一個大面積的整塊. 地理環境的復雜使他們的生活方式具有多樣性.近海地區的居民,主要依靠捕魚,制鹽和經商謀生.山地的居民,主要從事游牧業.只有占據了那些谷地平原的居民,才能從事農業.這種多樣化的適應方式和狹小的地理空間,從遠古起,就使希臘人的商業航海貿易發達起來.這種地理環境,又不利於中央集權的專制政治的出現.如果說在大平原地區,極易通過軍事征服實現統一,建立一個專制主義的大帝國,如古代埃及,中國,以及印度,從而將每一個人都納入某種高度集中統一的政治體制之下,那麼希臘這種被高山海洋分割成小塊的山地半島,就不便於做到這一點.這就是造成希臘城邦文明的地理根源.

❻ 古希臘與古中國對比(地理環境、經濟基礎、政治基礎、)

希臘是個多山的半島,大片崎嶇的山地之間分布著零碎的小塊平地。這些小塊平地成了古希臘人的主要居住地。由於平地狹小,限制了居住人口的規模;大片的山地阻礙了陸地交通,也限制了戰爭。於是古希臘獨特的城邦制應運而生,每塊小平地就是一個城邦,各地之間的交通更多地是依靠海運。
在軍事上城邦之間實力相差不大,城邦之間的戰爭通常會拖上很長時間,往往兩敗俱傷,只有少數能夠脫穎而出(如斯巴達和雅典)。隨著時代的發展,各個城邦根據地區組成了同盟,改單挑為群架,斯巴達和雅典就是各自同盟的盟主城邦。無論是對外擴張(希波戰爭)還是本土的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基本都是以同盟的形式參戰的。
在經濟上城邦的土地無法滿足人口增長的需要,大多數希臘城邦都採用了建立海外殖民地的辦法(比較出名的殖民地區有南義大利)。一方面向殖民地移民轉移人口壓力,一方面通過殖民地建立糧食和礦產的基地。希臘本土則大力種植經濟作物和發展手工業,同時也帶動了海上貿易的繁榮。不過也有特例,就是斯巴達。斯巴達很早就把土地根據成年男子的人口平分,把所有的成年男子集中起來進行軍事化管理,土地則由奴隸耕種,延緩了生產發展帶來的土地兼並和社會矛盾。對於新生兒進行優勝劣汰,在較長的時期保證人口數量和質量的穩定,並確保了城邦軍事力量的強大。再用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來扼殺一切可能危及此制度的改革因素。所以當雅典進入了經濟文化繁榮發展的黃金時代,斯巴達還是僵化在原來的社會狀態,除了軍事,其它的自然是會令人感到無比落後的。也正因為如此,斯巴達的社會制度只此一例,別說是其它的民族,就是希臘的其它城邦也無意仿效。
在文化上希臘人充滿了對神靈的崇拜,從國家大事到日常小事無不需要神諭的指點。這是因為希臘人無論在陸地上還是在海洋上,時刻面對嚴酷的自然環境,深刻體會到自然的強大,形成了對自然以及它們化身神靈的無比崇敬。但是由於各個城邦的獨立,使得各個城邦信奉的神靈各不相同,為後來的精神獨立埋下了伏筆。隨著希臘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對外戰爭的勝利,希臘人逐步提高了對自己的信心,擺脫了神靈的束縛,開始廣泛探討各個未知的領域,並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正是希臘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古希臘不可能建立起類似古中國的政治制度。原始社會的政治結構是由三部分組成的,由全體部落成員參加的全民大會、少數長老組成的議事會和軍事首領。全民大會討論大政方針,長老議事會是日常管理機構,軍事首領則是常設的統帥。進入奴隸社會後,全民大會的地位被削弱,議事會和首領的地位被加強。隨著統治疆域的擴大,為了統治的有效性,出現了議事會和首領合並的王政形式,即首領成為國王,議事會成員成為貴族,這是一個世界性的發展趨勢(不光是古中國,古埃及和古波斯都是如此)。在希臘也短暫出現過(即所謂的僭主時期),但是後來就被以斯巴達為代表的寡頭制和以雅典為代表的民主製取代了。希臘城邦的小國寡民,使得城邦的每個人彼此都很了解,加上各個城邦的精神獨立,個人崇拜和神化很難形成。另外希臘的經濟特點是以商業貿易為主體,這需要社會的分工合作,而土地的支離破碎無法形成壟斷土地的大地主階層,使得王政的建立缺乏必要的經濟基礎。所以不單單是王政,就是任何想統一希臘的城邦都會遭到其他城邦的反對(雅典和斯巴達都失敗了),外來勢力也是如此(波斯失敗了,亞歷山大最大限度地保證了各城邦的獨立性才得到了支持,不過他一死希臘又陷入了分裂的狀態)。但是希臘的對外擴張(即有名的希臘化運動),破壞了原本平衡的社會結構。希臘化的即得利益階層為了上位,打破了以往自由的傳統,日益趨向專制統治。最終被羅馬人征服。
因此,希臘的政治制度是個不可復制的特例,不僅是中國,即使羅馬的政體也與希臘的政體存在著巨大的差別。希臘的政治制度雖然催生了繁榮的文化,但是這種制度有著根本的缺陷,即不合適對外擴張,因此在全球化的歷史洪流面前,希臘無論是勝利還是失敗終究難逃被兼並的命運。

❼ 根據材料一,概括古希臘和中國的地理環境有什麼差異

概括古希臘和古中國的自然地理環境有什麼差異
古希臘:廣闊的海洋、海島林立、山嶺縱橫、地中海氣候。
古中國:廣袤的平原、土地肥沃、溫帶季風氣候。

❽ 與古代的埃及、印度和中國相比, 古希臘文明產生的地理環境有什麼不同

希臘三面環海,緊鄰愛琴海。愛琴海上有許多島嶼,這些島嶼與希臘本土共同專孕育出繁榮的古代屬文明。這些文明的存在主要以海洋為依託,航海和漁業發達,形成最初的海洋文明。與古埃及、印度和中國以大河為依託,以農業生產為主要生產方式的文明有明顯不同。

❾ 古希臘與古中國在自然地理環境方面有什麼差異

古代文明與氣候

所謂古代文明,大約是在5000年前開始的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流域和中國黃河流域的文明。這樣看起來四大文明古國都起源於大河流域 。如果真是這樣單一的自然地理因素的話,那麼為什麼世界上還有那麼多條大河卻沒有成為古代文明的發祥地呢?譬如,恆河、長江、亞馬孫河、密西西比河、萊茵河等等都不是,氣候及其氣候變化成為古代文明的舞台背景。

首先,從歷史的高溫期說起。大約在11000年前,冰期結束,氣溫回升,舊大陸開始狩獵、放牧向農耕過渡。10000年前,氣溫開始急劇上升,到了8000年前已開始達到最高,舊大陸的氣溫大約比現在還要偏高2℃左右,一直持續到5000年前才開始緩慢下降。這3000年左右稱謂歷史高溫期。

歷史高溫期的氣候對初耕時期農牧業是非常有利的。從植物遺體分析,歷史高溫期,現在的非洲撒哈拉大沙漠,那時卻是一個廣大無際的綠色原野。這是由於冬季從歐洲南下的極地冷鋒,夏季從肯亞灣北上的赤道西風,攜帶了大量的水源,形成了撒哈拉的豐沛雨水,不僅澆灌成撒哈拉綠洲,阿拉伯綠洲,也給同緯度的印度河流域帶來了季風雨。而且,更引人注目的是這個赤道西風北上途中,遇到高聳的喜馬拉雅山脈的阻擋,便折向東流,經菲律賓吹往中太平洋。這是定常的路徑。還有一個分支,就是繞過喜馬拉雅山脈又折向東北,經中國東部、朝鮮半島,穿過日本海,直抵北海道。從中國黃河一帶出土的竹子和水牛等遺物的事實,可視為赤道西風北上的標志。

歷史高溫期,撒哈拉綠洲上的自耕農,過著自己自足的樂園生活。其後,從5000年前開始到3500年前,由於赤道輻合帶逐漸向南撤退,赤道西風隨之南退。綠色的撒哈拉,雨水逐漸減少,無雨空間越來越大,侵吞綠洲的沙漠也就越來越擴大。這樣,就越來越迫使一些喪失土地的自耕農,為了尋找水源豐富的土地而逃離沙漠,流亡到了 大河流域,即現在的尼羅河流域。阿拉伯沙漠也同樣是因赤道西風南退形成的,也有一些人從沙漠流亡到了底格里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

大河流域的先住民,早已在高溫濕潤良好的氣候環境下,隨著農業的發展,5000年前已有了古代文明的萌芽,已開始出現城市部落和城市文明。大河流域的先住居民對於外地逃荒來的人,採取了收買為奴隸的政策。一個目的是防備外來人侵佔他們的土地,另一個目的是為了發展河流灌溉技術,擴大耕種面積。把收買的難民奴隸充當便宜的勞動力使用。這樣,奴隸主不但使用奴隸發展了農業生產,而且還利用奴隸們創造出的剩餘價值,為他們創造富麗堂皇的奢侈生活和束縛奴隸的精神枷鎖,大舉修造神殿、金字塔等。奴隸們創建了大量的財富和古代文物,形成了光輝燦爛的古代文化。

埃及的古代文明、美索不達米亞的古代文明都是這樣形成的,印度的古代文明大體上也是這樣形成的。中國黃河流域的古代文明的形成,雖然與上述三個地區有所不同,但赤道西風的南退,向北分支的溫舌到達頻率的減少,氣候趨於乾燥化確實有相當大的關系。

原作者:矯春甫
來 源:《地理知識》1984年第3期

❿ 有誰知道從地理環境的角度分析古希臘和古中國的經濟和政治為什麼不同

一、地理環境:古代雅典位於巴爾干半島上,多山少平原,各地阻隔;瀕專臨地中海,多優良港灣屬;氣候類型是地中海式氣候,水熱不同步(夏天炎熱乾燥,冬天溫暖濕潤),不利於農業生產;古代中國發源於黃河中游,內陸,廣闊平原,土壤肥沃;溫帶季風氣候,夏天高溫多雨,適合農業生產.
二、經濟發展:古代雅典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其經濟不是以農業為主,而是工商業為主;而且各地的相互阻隔,就形成了小國寡民的城邦國家.上述經濟和政治因素由決定了其體制是民主制;中國古代自然條件優越,因而發展出以農業為主導的自然經濟,加上國家規模大,人口多,版圖大.這兩個因素決定了中國只能採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
註:古代雅典是奴隸社會,並非封建社會,因此不存在地主階級;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從秦朝算起.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