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知乎
『壹』 在哪兒能看到旅遊的好照片 知乎
蜂鳥攝影網,橡樹攝影網,國家地理PPT...
『貳』 一家很COOL的企業文化公司是怎麼樣的體驗
知乎上有個被瀏覽了超過千萬次的話題:有哪些很 cool 的公司文化?在700多個回復中,著實有很多很cool的回答。托爾斯泰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福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其實這些很酷的公司文化也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粗暴的歸結為一點就是:為員工、顧客著想,價值理念有格調。
首先看看這個被最高票贊了的回答吧,作者是蘇耷水。「《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每個月有一百塊錢的讀書補助,只能拿買書的發票兌換,為了保證買的都是正經書,還要提供購買書單。從前雜志社人少,每年都會有一次全體員工集體野外考察的活動,基本上去的都是人跡罕至的很冷門但很美的地方,一般來說會有保護區或不對外開放的地方,會有隨隊的科學家一路講解。這里的員工如果沒有點公眾眼裡不正經的愛好,其實是挺受鄙視的,主要是這意味著你沒也啥稿子可寫。比如養各種昆蟲蜥蜴小烏龜大蛤蟆一隻蟲子盯半天,比如帶個馬扎和望遠鏡去看鳥看松鼠,比如帶著求生裝備鑽進山裡有打火機不用非要鑽木取火,比如倒騰各國古董礦石標本,上山下鄉就為拍攝根草,比如從城市到荒野四處找古代石碑認字玩。工作氛圍很好,雖然是科普單位,但也很尊重每個人的宗教信仰。這里年會最高榮譽是社長親自送的禮物,基本上都是石頭或貝殼,都是社長早年外出科考時撿的,屯了一整個辦公室。」對於那些有著小眾愛好的朋友而言,如果還是喜歡戶外、旅行、科考,這樣的公司文化簡直就是如魚得水:好玩兒,還可以順便工作。當然,《中國國家地理》這樣的單位不好找哇!但是,能夠在工作中發現樂趣、好玩兒的地方也是工作的動力之一。人生苦短,工作如果是讓人深感無聊的,豈不如同受刑一般。《中國國家地理》讓人看到了出版單位內部組織文化的活躍之處,心嚮往之啊。
除了高票被贊排第一的,第二的回答就簡單粗暴了一些,但是透露著深刻到不差錢的酷和平等意識。答主寫到:「不算很酷,但我覺得不錯了。以前的公司,公司旅遊去普吉島,連打掃衛生的阿姨也去了。關鍵是,這是十多年前。」嗯,這家公司的文化在平等待人上可以是一流了。估計也不差錢的單位。當代公司治理的內部結構科層制,形成了層級結構下權力關系的不平等。如果公司內部各個層級的員工能夠被一視同仁的對待,至少人文氣氛不會差。如果能一起去普吉島旅遊,錢估計也不會少啊。所以,公司文化不是教條,而是組織內交流相處的氛圍和落實到員工頭上的福利以及對待客戶的態度和所秉持的價值理念。
再看看星巴克的吧。有一次我休息去吃飯吃完回來休息,看到外面非常忙碌。就准備穿上圍裙去幫忙。經理見到問我。你休息夠50分鍾了么。我說48差不多了。外面忙我來幫忙。經理直接告訴我。我不差你的兩分鍾回去休息夠點再來。店裡再忙都不需要你提前上班。 不侵佔員工的休息權力,資本主義的公司做的還是比較好。
文化是人們共同形塑的,當然,組織領導對於公司的文化有著不可忽視影響與主導作用。下面看看一位總監對下屬的態度吧,這也是公司文化的一部分:1.任何時候有加班需求都請求我的同意然後再三感謝,雖然我一直是都配合甚至主動加班的。談加班的時候告訴我們,他領的是年薪是24小時工作制,只要母公司有需求,半夜十二點也要起床參加conference-call。但我們工程師領的是月薪,合同里就是8小時工作制。超出這個時間的加班,是我們犧牲私人時間的代價,所以他必須感謝。 2.教會我為自己理直氣壯爭取權益。每次調薪期間,我都是提前發郵件預約他時間,然後進入他辦公室和他說:xxx您好,我想和您聊一下我的薪水和以後的工作規劃。他一直告訴我們這是我們付出應得的回報,但需要自己為自己爭取,並且不需要感謝任何人。
文化是一種競爭力,公司文化是贏得客戶的因素,也是公司吸引優秀人才加盟的重要因素。員工的工作動力,不完全是拿著工資坐在辦公室幹活。作為社會性的動物,人,員工有著更為高層次的生活追求與生活理想。如果錢留不下人,可能就是文化了。或者是二者都沒有到位。祝願新的一年,各位都能處在於舒服的文化環境中生活、工作。
『叄』 在中國國家地理工作是一種怎樣的體驗知乎
《家理》編輯部
招聘職位:文字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聽、說、讀、寫能力專佳;涉外媒體相屬關工作經驗者優先;較強選題策劃能力采編能力;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本科歷
招聘職位:圖片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聽、說能力佳者優先;攝影、攝像或圖片編輯工作經驗;較強選題策劃能力采編能力;解境外媒體視覺審美規律;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
招聘職位:圖編輯
職位要求:
英文讀、寫能力佳者優先;熟練應用InDesign , Photoshop , Illustrator 軟體;定美術設計能力;溝通能力強;合作精神;
相關工作經驗者優先
記採納哦
我DTA
『肆』 中國國家地理和華夏地理哪個好知乎
中國國家地理》是中科院地理所出的,原名地理知識,英文名是CNG 。
《國家地理》是National Geographic是美回國國家地理學會答出的,在中國大陸正規渠道有售三個版本:英文版(中國香港出版)、繁體中文版(中國台灣出版)、簡體中文版(中國大陸出版,與時尚雜志社合作辦刊)
而《華夏地理》是《國家地理》授權,中國發行 。
『伍』 知乎 歷史上有哪些很厲害的騙局
著名騙局加的夫巨人騙局
這是發生的最早也是最大的一個媒體騙局,「加的夫巨人騙局」開始於1869年,工人們在紐約州加的夫海港的一座農場挖井,挖出一座神秘的化石,其形狀是一個高達10英尺的巨人。當報紙對此進行了大篇幅報道之後,爭論戰就此打響,甚至還有一些「專家」推測這個「人類化石」應該來源於《聖經》中記載過的那段日子:巨人在地球上漫步。與此同時,農場主威廉·C·紐厄爾將自己的農場對外開放,允許別人買票來觀看這座巨石像,很快,他就以3萬美金的價錢將化石賣給了位於錫拉庫扎港口的一個大財團。兩個月之後,這座化石開始了巡展,騙局才被紐厄爾的一個遠房親戚喬治·赫爾揭穿,這位雪茄銷售商表示,他們聯手製造了這個騸局,只為了證明美國人是多麼地容易上當受騙。如今,這座「加的夫巨石」保存在紐約州古珀鎮的一家農業博物館中。
皮爾丹人騙局
1912年,英格蘭的皮爾丹有一位業余收藏家查爾斯·道森對外宣稱了一個重大的發現,那是一個頭蓋骨的化石,據說可以解開人猿向人類的進化謎團……整個世界都為此沸騰了,一些人類學家甚至將這個發現當成了自己畢業研究的事業。1953年,科學家才意識到這塊聞名於世界的頭蓋骨其實是偽造的,是用一塊地球上隨處可見的動物骨頭做成的。直到今天,這個騙局仍然被當作科學史上最著名的欺騙行為之一。
維梅爾騙局
二戰之後,有人從納粹軍官赫爾曼·戈林的收藏中發現了一幅荷蘭大師約翰尼斯·維梅爾的作品……官方迅速追查到,這幅畫是由一位荷蘭畫家漢斯·范·梅赫倫賣給戈林的。梅赫倫以叛國罪被捕後,卻在法庭上語出驚人,原來他賣出去的畫是自己偽造的,為了證明這一點,他還在監獄親手復制了維梅爾的另一幅畫。事實證明,梅赫倫是這個世界是最偉大的復制畫家之一,經過了仔細的鑒定,還發現了另外14幅假冒成維梅爾手筆的畫,梅赫倫從中獲利數百萬美元。他模仿的手段如此之高明,甚至在他公開表示了自己的作假行為之後,仍然有一些專家拿不準那些畫到底是不是真的。
石器時代的部落騙局
上世紀70年代,費迪南德·馬科斯總統在任期間的文化部長曼紐爾·伊利贊爾德向全世界宣告,他與一個在菲律賓新發現的部落進行了「第一次親密接觸」,即塔桑代人,據說他們代表著人類遠古的過去--塔桑代人就像生活在石器時代一樣,住在山洞裡,全身赤裸,過著鑽木取火、使用石器或竹木工具、主要靠採集為生的生活。《國家地理》雜志以及媒體的新聞網都有派記者過去,但是卻幾乎沒有人能夠找到他們。然而當馬科斯倒台之後,那些對塔桑代人進行研究的人卻發現,他們竟然穿著T恤衫和牛仔褲,而且會使用大量的現代工具。這個部落的成員隨後承認他們收取了伊利贊爾德的酬金,丟掉了他們的衣服,使用假的石器,在這里過 「原始」的生活。
波士頓馬拉松騙局
1980年,第一個在波士頓馬拉松大賽中穿過終點線的女人震驚了在場的每一位評委,不僅僅是因為她打破了這個項目的世界紀錄,同時,她在這個領域中可以說是完全沒什麼名氣。她的名字叫羅絲·魯茲,後來,調查機構和目擊證人都表示魯茲在穿越終點線之前,至少比別人少跑了0.5英里……盡管魯茲一再聲明這種指責毫無根據,然而評委會仍然取消了她第一名的成績,而第二個穿過終點的傑姬·加羅成了新的冠軍。
毒癮騙局
這是發生在1980年最能打擊新聞業的丑聞之一。那一年,《華盛頓郵報》的黑人女記者珍妮特·庫克被授予普利策獎,因為她報道得那篇感人、心碎的關於一個名叫吉米的8歲男孩染上毒癮的故事。當政府要求庫克公開男孩的真實身份,好給予他適當的救助時,她卻拒絕了,並聲稱這種做法會危及自己的生命。但是在連續的壓力之下,庫克最終只好承認「吉米」是一個完全虛構的人物。
希特勒日記騙局
發生在1983年最大的新聞故事之一,德國的《明星》周刊表示收藏了一本阿道夫·希特勒1932-1945年的日記本。日記本是在一架墜毀的飛機中找到的,並被一名東德的將軍保存了幾十年。在經歷了一場爭奪版權的風波之後,《明星》表示這些日記百分之百是真的。然而,當專家最終有機會看到這些日記時,他們發現日記不但是偽造的,而且手法還非常拙劣。後來,《明星》只好承認自己被一名西德的收藏家給騙了,這些日記都是那個人自己寫的。
米力瓦利合唱團騙局
德國的米力瓦利合唱團是上世紀80年代末樂壇上的一記重型炮彈,同時還贏得了1989年的格萊美獎。然而,後來卻曝出讓所有的歌迷都崩潰的丑聞,原來這個二重唱組合並沒有什麼音樂天分,只是通過對口型造假……米力瓦利合唱團被剝奪了格萊美獎,即使他們曾嘗試著發行自己的專輯來恢復人氣,可惜他們的丑聞對於歌迷的傷害實在是太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