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國氣候
⑴ 中國的地理氣候特點與資源
中國只要是季風(包括溫帶季風、亞熱帶季風、熱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是同緯度地區農作物產量最高的國家。有大量礦產、水、人力、光能、地熱等諸多資源。
⑵ 關於初二地理「中國的氣候」
初中的地理課本上的解釋,就是山地從低到高的氣候像從赤道到兩級那樣的回氣候變化
因高度和地形答影響而形成的山區特殊氣候。從山麓到山頂的垂直方向上先後出現類似赤道到兩極的氣候變化,形成垂直氣候帶。氣候的垂直變化還影響土壤和植被的分布,從而形成自然帶的垂直更迭。
⑶ 關於中國城市地理氣候(真正懂的人進)
1,紫外線一般跟當地海拔高度,日照時間有關系,比如青藏高原,版日照時間長,權紫外線強烈,如西藏拉薩,青海西寧,都屬於紫外線比較強的地區,一般都是4級左右,你的問題是紫外線最低的地方,這個很不好回答,因為即使是同一個地區,不同季節,不同氣候條件,如晴,陰,多雲,紫外線的數值都會變化的,但一般情況下,取平均值的話,還是以當地海拔高度來決定,最低的五個城市,大概是上海,香港,天津,青島,大連。
2,位於北回歸線附近,海拔1000米以上的城市一般都屬於這種冬天夏天氣溫差別不大的,比如春城昆明,大理,麗江。
3,上海冬季平均氣溫5-8攝氏度,不過也歷史上也出現過零下12攝氏度的極端氣候,夏季平均氣溫30-35攝氏度。四季氣候溫暖潮濕,屬於溫帶海洋氣候。降雨多。
4,杭州是中國海拔低,濕度較大的城市,因為杭州屬於溫帶海洋氣候和東北信風氣候,終年降雨多,且海拔低。同類的城市,如浙江舟山,金華,福建龍泉,福州,廈門,很多。
5,夏天溫度排序:南寧 廈門 中山 南京 西安 北京
冬天氣溫排序:中山 南寧 廈門 南京 西安 北京
⑷ 人教版初中地理 所有的氣候類型介紹
熱帶雨林氣候(南北緯10度之間):終年高溫多雨,年降水量大於。
熱帶草原氣候(南北緯10度-20度):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高溫少雨,年降水量少於600mm。
熱帶沙漠氣候(南北回歸線附近):終年炎熱乾燥,年降水量少於200mm。
熱帶季風氣候(南亞地區):夏季高溫多雨,冬季高溫少雨,年降水量大於1000mm。
亞熱帶季風氣候(中國南部,日本南部)和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美國東南部、阿根庭東南部、澳大利亞東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年降水量大於800mm。
地中海氣候(南北緯30度-40度,主要分布地區有地中海沿岸、美國西部沿海、南非南部、澳大利亞東部沿海、南美洲西岸):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溫帶季風氣候(只有東亞有,絕大部分分布在中國東北部和日本北部):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降水量600mm-700mm。
溫帶海洋氣候(歐洲西部沿海、北美洲西部沿海、南美洲西南沿海、澳大利亞東北部、紐西蘭全部):終年溫和濕潤,年降水量大於700mm。
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中西部、歐洲東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中部):夏季高溫少雨,冬季寒冷乾燥,年降水量少於400mm。
氣候方面知道這些就可以應付任何有關氣候的題了。
⑸ 初中中國地理北方與南方的比較,急啊!!!
中國南北方地理方面的差異 氣候地形植被河流等方面
南矮北高:就人口的生物學特徵而言,我國南方人矮,北方人高。據統計,我國東北、華北地區的男子平均身高為1.693米,雲貴川地區則是1.647米。從南北方的氣溫差異來講,由於南方氣候炎熱,人體的新陳代謝速度較快,生殖器官發育快,成熟早,生命周期短,因而身材大多不高。而北方由於氣候寒冷,影響了體內酶的活性,新陳代謝慢,生命周期長;再加上北方冬季漫長而寒冷,人們的戶外活動少,體內營養物質積累多,因而長得「人高馬大」些。
南輕北重:由於受到資源和區位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的工業布局有南輕北重的地域特徵,即我國北方以重工業為主,南方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國北方煤炭、石油、鐵礦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因而逐漸形成以采礦、冶金、機械製造等重工業為主的工業結構。而東南沿海地區資源貧乏,但是交通便捷,資金技術力量雄厚,所以便揚長避短,發展原料、燃料消耗少的工業類型,因而輕工業相對比較發達。
南經北政:從總體上看,我國北方軍事、政治活動活躍,南方經濟、文化發達。北方歷來是我國的政治中心,秦、漢、唐定都長安(今西安),元、明、清定都北京,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這更確定了北方在全國的政治地位。到了近現代,由於西方的科學文化首先從我國東南沿海傳入,促進了南方經濟的飛躍發展,使得南方在經濟文化上的優勢不斷加強。因而「北方出當官的,南方出經商的」,這兩句話較好地反映了南北方不同的政治、經濟心態。
南繁北齊:我國語言的地理差異表現為南繁北齊,即南方語言繁雜,北方語言比較單一。我國北方廣大地區都屬北方方言區,從哈爾濱到昆明直線距離 3000多千米,兩地語言雖有區別,但通話、交流並沒有太大障礙。而南方即使在同一方言區內,如閩方言區內,還分福州話、廈門話、莆田話、閩西話等,彼此差異極大,甚至聽不懂。這些語言的形成與地理環境是有一定關系的。一則我國北方多地勢平坦的高原和平原,交通聯系方便,老百姓交往、交流的機會多,彼此融合,因而語言差異不大。二則南方多丘陵山地,地形崎嶇,交通閉塞,不利於人們交往,久而久之,便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土話」。
南尖北平和南敞北封:我國居民屋頂的坡度從南往北是逐漸減緩的。南方屋頂高而尖,原因是南方的年降水量大,氣候又炎熱,高而尖的屋頂既利於排水,又利於通風散熱。北方由於降水較少,所以屋頂多建成平頂,這樣既可節省建築材料,還可兼作晾曬作物的場所。另外,我國南方的園林建築,輕巧纖細,玲瓏剔透,內外空間連貫,層次分明,蘇州的拙政園是其典型代表。北方園林建築則平緩嚴謹,粗壯質朴,內外空間界限分明。我國著名園林學家陳從周做出總結:「南方為棚,多出口。北方為窩,多封閉。」可見,從適應環境、居住舒適出發,南方建築注重台風散熱,北方建築利於保溫保暖。
南澇北旱:我國隸屬東亞季風氣候,年降水量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南方不僅雨季歷時長,而且由於夏秋季節降水集中,因而常出現洪澇災害。而華北、西北降水較少,再加上墾殖、放牧過度,蓄水抗旱能力差,所以面臨嚴重的「水荒」,影響著當地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為此黨中央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以調節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配矛盾,這樣既可緩解南方的水急,又可解決北方的水資源危機。
此外,形容南北方地理和文化差異的詞彙還有南拳北腿、南腔北調、南柔北剛、南甜北咸等等。總之,南北差異表現在各個方面,造成的原因也很復雜,其中,地理因素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原因。在今後的發展過程中,南北雙方應正視這種差異的存在,實現優勢互補,互相促進,共同創造祖國美好的未來。
1、地理分區上: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的分界線。
2、氣候類型上:溫帶季風氣候(北)與亞熱帶季風氣候(南)的分界線。
3、溫度帶上:暖溫帶(北)與亞熱帶(南)的分界線。
4、自然帶上:溫帶落葉闊葉林帶(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南)的分界線。
5、典型植被上:溫帶落葉闊葉林(北)與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南)的分界線。
6、土壤上:棕壤(北)和紅、黃壤(南)的分界線。
7、水文上:黃河水系與長江水系的分水嶺。
8、干濕地區上:半濕潤地區(北)與濕潤地區(南)的分界線。
9、地形上:華北平原與長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線。
10、一月份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經過地區。
11、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
12、農業:小麥主產區(北方旱作農業)與水稻主產區(南方水田農業)的分界線。
13、亞熱帶水果柑橘生長的北限(橘生南國)。
⑹ 初中的中國地理怎麼讀地圖判斷哪個地區是什麼氣候
青藏高原為高原山地氣候;
西北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
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海南省、雷州半島、台灣省南部、雲南省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
⑺ 七年級上冊地理氣候類型
1、熱帶雨林
位於各洲的赤道兩側,向南、北延伸5°~10°左右,如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非洲的剛果盆地和幾內亞灣沿岸,亞洲東部的一些群島等。
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分布:赤道附近(南北緯10°之間)
成因:全年受赤道低壓控制,盛行上升氣流
典型地區:亞馬孫河流域,剛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亞
2、熱帶草原
這種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多雨氣候區的兩側,即南、北緯10°~15°左右(有的伸達25°)的中美、南美和非洲。
特點:全年高溫,濕季多雨(有明顯的干濕兩季)
分布:非洲、南美洲附近熱帶雨林兩側(南北10°~15°)
成因:低壓(濕季)與信風帶(乾季)交替控制
3、熱帶沙漠
它分布於熱帶干濕季氣候區以外,大致在南、北緯15°~30°之間,以非洲北部、西南亞和澳大利亞中西部分布最廣。
特點:全年炎熱乾燥
分布:回歸線附近,大陸西岸沿岸(南、北緯15°~30°)
成因:副熱帶高壓與信風帶控制
4、熱帶季風
熱帶季風氣候分布於北緯10°至25°之間的大陸東岸。主要分布在中國台灣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以及中南半島、印度半島的大部分地區、菲律賓群島;此外,在澳大利亞大陸北部沿海地帶也有分布。
特點:全年高溫,夏季多雨,有旱雨兩季
分布:印度半島,中南半島(北緯10°至25°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和氣壓帶風帶的季節性移動
5、地中海
位於副熱帶緯度的大陸西岸,約在緯度30°~40°之間,大陸西海岸,包括地中海沿岸、美國加里福尼亞州沿海、南美智利中部沿海、南非的南端和澳大利亞的南端。
特點: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分布:南北緯30°~40°大陸西岸
成因:西風帶與副熱帶高氣壓交替控制
6、亞熱帶季風
亞熱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南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分布:北緯25°~35°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差異
7、亞熱帶沙漠
亞熱帶沙漠氣候是熱帶沙漠氣候向高緯的延伸。與熱帶沙漠氣候的共同點:少雨、少雲、日照強、氣溫高、蒸發旺盛。
特點:全年乾旱少雨,夏季高溫炎熱
分布:南、北緯25°~35°的大陸西部和內陸地區
成因:受副高和乾燥信風作用形成
8、溫帶海洋
溫帶海洋性氣候景觀位於大陸西岸,南、北緯40°~60°地區。
特點:全年濕潤,冬季溫和,夏季涼爽
分布:南北緯40°~60°大陸西岸
成因:全年受中緯西風控制
9、溫帶季風
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大陸東岸,包括中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遠東地區的一部分。
特點: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
分布:北緯35°~55°左右的大陸東岸
成因:海陸熱力性質差異
10、大陸性濕潤
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位於北美大陸東部西經100°以東和亞歐大陸溫帶海洋性氣候區的東側。
特點:夏季炎熱多對流雨、冬季寒冷少雨
分布:北美洲100°W以東、40-60°N地區
成因:從海洋來的西風經過大陸變性作用,氣溫較低且濕度較低。但常有鋒面氣旋經過。冬季降水比較少但溫帶海洋性氣候比溫帶季風氣候要多。
11、溫帶大陸性
主要分布在北緯35°~50°的亞洲和北美大陸的中心部分。
特點:冬夏溫差大,全年降水少
分布:北緯35°~50°大陸內部
成因:距海較遠,緯度較高
(7)初中地理中國氣候擴展閱讀:
我國氣候的特徵:
1.氣候復雜多樣
中國幅員遼闊,跨緯度較廣,距海遠近差距較大,加之地勢高低不同,地形類型及山脈走向多樣,因而氣溫降水的組合多種多樣,形成了多種多樣的氣候。
2.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的氣候具有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的季風氣候特徵。由於中國位於世界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東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較近,因之氣候受大陸、大洋的影響非常顯著。
⑻ 關於中國地理氣候的問題
我國東南沿海的風力資源是豐富的.由沿海向內陸是由強變弱再變強.
⑼ 初中的中國地理怎麼讀地圖判斷哪個地區是什麼氣候
青藏高原為高原山地氣候;
西北地區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北為溫帶季風氣候;
東部季風區秦嶺淮河以南為亞熱帶季風氣候;
海南省、雷州半島、台灣省南部、雲南省南部為熱帶季風氣候.
⑽ 地理 中國氣候
多種經營 生物 社會生活
正解,請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