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省份地理模型
❶ 如何各個省份的地理分類位置
這個資料信息可以登錄各個省份的政府官方網站在行政區域窗口一個一個的查詢的。
比如:雲南省
簡稱雲(別稱滇)。省會昆明(省政府駐昆明市五華區華山南路78號)。全省轄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合計16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17個市轄區、15個縣級市、69個縣、29個自治縣(合計129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
雲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及駐地一覽
昆明市(呈貢區)轄7個市轄區、3個縣、3個自治縣,代管1個縣級市
五華區(華山街道)盤龍區(拓東街道)官渡區(關上街道)西山區(西苑街道)
東川區(銅都街道)呈貢區(龍城街道)晉寧區(昆陽街道)
安寧市(連然街道)
富民縣(永定街道)宜良縣(匡遠街道)
石林彝族自治縣(鹿阜街道)嵩明縣(嵩陽街道)
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屏山街道)尋甸回族自治縣(仁德街道)
曲靖市(麒麟區)轄3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麒麟區(南寧街道)沾益區(西平街道)馬龍區(通泉街道)
宣威市(宛水街道)
陸良縣(中樞街道)師宗縣(丹鳳街道)羅平縣(羅雄街道)
富源縣(中安街道)會澤縣(古城街道)
玉溪市(紅塔區)轄2個市轄區、4個縣、3個自治縣
紅塔區(玉興街道)江川區(大街街道)
澄江縣(鳳麓街道)通海縣(秀山街道)華寧縣(寧州街道)易門縣(龍泉街道)
峨山彝族自治縣(雙江街道)新平彝族傣族自治縣(桂山街道)
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縣(紅河街道)
保山市(隆陽區)轄1個市轄區、3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
隆陽區(蘭城街道)
騰沖市(騰越鎮)
施甸縣(甸陽鎮)龍陵縣(龍山鎮)昌寧縣(田園鎮)
昭通市(昭陽區)轄1個市轄區、10個縣
昭陽區(鳳凰街道)
魯甸縣(文屏鎮)巧家縣(白鶴灘鎮)鹽津縣(鹽井鎮)大關縣(翠華鎮)
永善縣(溪落渡鎮)綏江縣(中城鎮)鎮雄縣(烏峰街道)彝良縣(角奎鎮)
威信縣(扎西鎮)水富縣(雲富街道)
麗江市(古城區)轄1個市轄區、2個縣、2個自治縣
古城區(西安街道)
玉龍納西族自治縣(黃山鎮)永勝縣(永北鎮)
華坪縣(中心鎮)寧蒗彝族自治縣(大興鎮)
普洱市(思茅區)轄1個市轄區、9個自治縣
思茅區(思茅鎮)
寧洱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寧洱鎮)墨江哈尼族自治縣(聯珠鎮)
景東彝族自治縣(錦屏鎮)景谷彝族傣族自治縣(威遠鎮)
鎮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縣(恩樂鎮)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勐烈鎮)
孟連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縣(娜允鎮)瀾滄拉祜族自治縣(勐朗鎮)
西盟佤族自治縣(勐梭鎮)
臨滄市(臨翔區)轄1個市轄區、4個縣、3個自治縣
臨翔區(鳳翔街道)
鳳慶縣(鳳山鎮)雲縣(愛華鎮)永德縣(德黨鎮)鎮康縣(南傘鎮)
雙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縣(勐勐鎮)耿馬傣族佤族治縣(耿馬鎮)
滄源佤族自治縣(勐董鎮)
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轄1個縣級市、9個縣
楚雄市(鹿城鎮)
雙柏縣(妥甸鎮)牟定縣(共和鎮)南華縣(龍川鎮)姚安縣(棟川鎮)
大姚縣(金碧鎮)永仁縣(永定鎮)元謀縣(元馬鎮)武定縣(獅山鎮)
祿豐縣(金山鎮)
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轄4個縣級市、6個縣、3個自治縣
個舊市(城區街道)開遠市(樂白道街道)蒙自市(文瀾鎮)彌勒市(彌陽鎮)
屏邊苗族自治縣(玉屏鎮)建水縣(臨安鎮)石屏縣(異龍鎮)
瀘西縣(中樞鎮)元陽縣(南沙鎮)紅河縣(迤薩鎮)
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金河鎮)綠春縣(大興鎮)河口瑤族自治縣(河口鎮)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文山市)轄1個市、7個縣
文山市(卧龍街道)
硯山縣(江那鎮)西疇縣(西灑鎮)麻栗坡縣(麻栗鎮)馬關縣(馬白鎮)
丘北縣(錦屏鎮)廣南縣(蓮城鎮)富寧縣(新華鎮)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轄1個縣級市、2個縣
景洪市(允景洪街道)
勐海縣(勐海鎮)勐臘縣(勐臘鎮)
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轄1個縣級市、8個縣、3個自治縣
大理市(下關鎮)
漾濞彝族自治縣(蒼山西鎮)祥雲縣(祥城鎮)賓川縣(金牛鎮)
彌渡縣(彌城鎮)南澗彝族自治縣(南澗鎮)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南詔鎮)
永平縣(博南鎮)雲龍縣(諾鄧鎮)洱源縣(茈碧湖鎮)劍川縣(金華鎮)
鶴慶縣(雲鶴鎮)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轄2個縣級市、3個縣
瑞麗市(勐卯鎮)芒市(勐煥街道)
梁河縣(遮島鎮)盈江縣(平原鎮)隴川縣(章鳳鎮)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瀘水市)轄1個縣級市、1個縣、2個自治縣
瀘水市(六庫鎮)
福貢縣(上帕鎮)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茨開鎮)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金頂鎮)
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轄1個縣級市、1個縣、1個自治縣
香格里拉市(建塘鎮)
德欽縣(昇平鎮)維西傈僳族自治縣(保和鎮)
❷ 關於地理地圖各種山脈各大洲以及中國各省份記憶方法
推薦歸納聯系記憶法,很簡單咯!就是把山脈和山脈聯系起來,比如說中專國西北的阿爾屬泰山幾乎是橫向的吧,以及天山,昆侖山,祁連山,唐古拉山,喜馬拉雅山等等,都是橫向的,把他們聯系起來,形成一個網,其他的以此類推!總之要把他們聯系起來!不能孤立了哪個地名!試一試吧!!
❸ 地理題(中國省份)
鄰國在四個一上的自治區:
西藏,與印度、尼泊爾、不丹、克什米爾地區(印巴爭奪)相內鄰;
新疆,與蒙古容國、俄羅斯、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塔基克斯坦、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印巴爭奪)相鄰;
我國的鄰國:
陸上鄰國:朝鮮 俄羅斯 蒙古 哈薩克 吉爾吉斯斯坦 塔吉克 阿富汗 巴基斯坦 印度 尼泊爾 不丹 緬甸 寮國 越南
海上臨國:日本 韓國 馬來西亞 印度尼西亞 汶萊
❹ 中國所有省份自然地理特徵總結
湖南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地處108°47′~114°15′E,24°39′~30°08′N之間;面積21萬Km2。春秋戰國時屬楚國,秦分二郡,漢屬荊州。唐分歸兩道,因地居洞庭湖以南,始稱湖南。宋為兩路,元、明設湖廣行省,清置湖南省。因湘江縱貫省境,故簡稱湘。省會長沙。
湖北省位於長江中游北岸;地處108°21′~116°07′E,29°05′~33°20′N之間;面積18.6萬Km2。春秋戰國時期,為楚國之地。秦統一後,楚地為避秦始皇父親名「子楚」諱,遂以荊山之「荊」改稱之。後湖北多稱荊,有時合稱荊楚。漢屬荊州。北宋置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因地處洞庭湖以北,始稱湖北。元代屬湖廣行省。明代改行省為承宣布政使司。清康熙年間,改為湖北省,沿襲至今。因西部有鄂西山地,故簡稱鄂。省會武漢。
廣東省位於華南地區東部;地處108°13′~119°59′E,3°28′~25°31′N之間;面積18萬多Km2。戰國時為百越地,秦屬南海、象兩郡,漢屬交州,唐為嶺南道。宋置廣南東路和西路,從簡稱中得廣東政區名。元屬江西行省,明改廣東布政使司,清設廣東省。因古時為南越地(越又作粵),故簡稱粵。省會廣州。
廣西壯族自治區位於華南地區西部;地處104°29′~112°13′E,20°54′~26°23′N之間;面積23.6萬Km2。戰國為百越地,秦分屬桂林、象兩郡,漢屬交州。唐屬嶺南道,宋分廣南西路、東路,由簡稱得廣西政區名。元屬湖廣行省,明改廣西布政使司,清初為廣西省。1958年設廣西壯族自治區。因秦時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首府南寧。
河南省位於古時傳說中九州(冀、兗、青、徐、揚、荊、豫、梁和雍州)中心的「豫州」或稱「中州」、「中原」;地處110°22′~116°38′E,31°23′~36°22′N之間;面積16.7萬Km2。夏、商時期即以此為生息地。戰國為東周、韓、魏地,秦設河南縣,漢置郡,唐正式建河南(黃河以南得名)道,宋、金分多路,元屬河南江北行省,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創河南省。因在豫州之域,故簡稱豫。省會鄭州。
河北省位於北京周邊;地處113°04′~119°53′E,36°01′~42°37′N之間;面積18.77萬Km2。古時為中國傳說中的九州之一。春秋戰國時,北部屬燕國,南部屬晉國,故有「燕趙」之稱。秦時設多郡。漢設幽冀二州。三國歸魏轄。晉仍設二州。唐為河北道,因地處黃河以北而得名。宋為東、西路。元為中書省所轄。明改北直隸省。清稱直隸省。1928年始稱河北省。因漢設幽冀二州,故簡稱為冀。省會石家莊。
山東省位於渤海和黃海之濱;地處114°36′~112°43′E,34°25′~38°23′N之間;面積15.3萬Km2。春秋為齊魯之地,秦分多郡,漢分屬青、兗、徐等3州,唐歸河南、河北道,宋、金分兩路,後改為山東東路、西路,創始政區名稱。元屬中書省,明置山東布政使司,清為山東省。省會濟南。
山西省位於太行山西側,故稱山西;地處110°15′~114°32′E,34°35′~40°45′N之間;面積15.63萬Km2。古時屬並州,春秋時為晉國,故簡稱為晉。戰國為趙地。秦置多郡,漢仍稱並州,唐為河東道,宋置河東路,金被分屬。元屬中書省。明設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會太原。
江蘇省位於長江下游,東瀕黃海;地處116°21′~121°54′E,30°46′~35°08′N之間;面積10萬多Km2。春秋為吳、宋屬地,戰國歸楚,秦劃多郡,漢屬徐、揚二州。三國蘇南為吳,蘇北為魏。唐宋為三道,元歸江北、江浙兩行省,明直隸南京。清取江寧府、蘇州府合稱,置江蘇省,始得「江蘇」政區名。省會南京。
江西省位於長江中游南岸;地處113°34′~118°28′E,24°29′~30°05′N之間;面積16萬多Km2。春秋戰國為楚國地,秦屬九江郡,漢為揚州地。唐屬江南西道,簡稱江西道,為政區原始名。宋為江南西、江南東兩路,元為江西行省。明置江西布政使司,清為江西省。因境內大河以贛江為最,故簡稱贛。省會南昌。
浙江省位於東海的近鄰;地處118°01′~123°08′E,27°01′~31°10′N之間;面積10.18萬Km2。春秋為越國地,戰國為楚國地。漢置多郡,唐始置浙江西、東道(因錢塘江流向曲折——因折與浙同音,又稱浙江,漸成地名),宋置兩路,元屬江浙行省,明為浙江布政司,清設浙江省。省會杭州。
黑龍江省位於東北北部;地處121°13′~135°06′E,43°26′~53°34′N之間;面積46.9萬Km2。 古時為肅慎地,漢為挹婁、夫餘地。唐屬渤海國,遼金為東京、上京二道(路),元歸遼陽行省,明屬女真奴兒干都司。清1671年沿黑龍江岸築城,名黑龍江城,後置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位於中國西北邊陲;地處 34°22′~ 49°33′E, 73°41′~ 96°18′N之間;面積160萬Km2,佔全國1/6,是最大的省級行政區。古稱西域,漢置西域都護府,唐置安西、北庭兩都護府,宋為西遼地,元設兩行省。清屬伊犁將軍府,被稱新疆,1884年建新疆省。1955年成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首府烏魯木齊。
遼寧省位於東北南部;地處118°53′~125°46′E,38°43′~43°26′N之間;面積14.59萬Km2。戰國屬燕國,秦歸遼東、遼西兩郡,漢為幽州,唐置安東都護府及河北道,遼金分屬三道(路),元置中書省,明設都指揮使司,清初建都稱盛京,清末改奉天省。1929年取"遼河流域永久安寧之意",改稱遼寧省。省會沈陽。
寧夏回族自治區位於104°17′~107°40′E,35°14′~39°22′N之間;面積6.6萬Km2。春秋戰國為羌戎、匈奴族散居地,秦屬北地郡,漢、魏分屬郡州。唐、宋分歸兩道(路)。元稱寧夏行省(取"夏地安寧"義得省名),明設寧夏衛,屬陝西布政使司,清屬甘肅省。1928年設寧夏省。1958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首府銀川。
青海省位於西北中部;地處89°35′~103°03′E,31°4′~39°19′N之間;面積72.4萬Km2。古為西羌居地,漢設郡,隋設二郡,唐、宋屬吐蕃。元多屬,明為西番地,清多屬。1928年置青海省,因境內青海湖得名,簡稱青。省會西寧。
陝西省位於位於黃河中游,西北地區東部;105°29′~111°15′E,31°42′~39°35′N;20.5萬Km2。陝西在西周初得名。當時周、召二公以陝原(同「塬」,黃土高原地區因流水沖刷而形成的地貌,特點為:四邊陡,頂上平)為界分而治之。陝原以東由周公治理,稱「陝東」;陝原以西由召公治理稱「陝西」;又因陝西在春秋戰國時為秦國治地,故又簡稱「秦」。 秦代為內史及漢中郡、上郡,漢屬司隸和並、益州,唐屬關內、山南等道,宋初置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自清朝始設陝西省制至今。省會西安。
甘肅省位於河西走廊周圍;地處93°28′~108°44′E,32°36′~42°48′N之間;面積45.1萬Km2。春秋戰國為秦、西戎地。秦置二郡,漢屬涼州。唐分三道,宋分兩路,西夏時合甘州(張掖)、肅州(酒泉)兩州首字得甘肅政區名。元置甘肅行省,始作省名。明屬陝西省,清為甘肅省。因境內有隴山,故簡稱隴。省會蘭州。
雲南省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地處97°32′~106°12′E,21°08′~29°15′N之間;面積39.4萬Km2。因省內東部地區古屬滇國疆域,故簡稱滇。省會昆明。春秋楚國開滇,漢屬益州。三國屬蜀,唐歸劍南道,五代、宋為大理國,元設雲南行省(因位於雲嶺之南而得名),明置雲南布政使司,清設雲南省。省會昆明。
貴州省位於中國西南部雲貴高原東部;地處103°37′~109°32′E,24°37′~29°13′N之間;面積17萬Km2。春秋戰國為楚、蜀、夜郎等7小國地,秦分多郡。漢屬荊、益二州,隋、唐置黔中道。宋名貴州,元分屬湖廣、雲南、四川三個行省,明設貴州布政使司。清為貴州省。因元時為黔州,故簡稱黔。省會貴陽。
西藏自治區位於青藏高原南部;地處78°25′~99°06′E,26°44′~36°32′N之間;面積120萬Km2。周為西戎,漢為西羌地,唐後屬吐蕃,元設烏思藏宣尉司都元帥府。明設二都指揮使司,清先分治,後定名西藏(藏為聖潔義,因藏在中國西,康熙帝定名西藏),劃為行政區。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首府拉薩。
四川省位於長江上游;地處97°22′~110°10′E,26°03′~34°20′N之間;面積56.7萬Km2。春秋戰國時為巴、蜀國,秦置蜀郡,漢屬益州。唐分兩道。宋置4路,元設四川行省,簡稱四川行省,始有初稱。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設四川省。故簡稱蜀(或川)。省會成都。
北京市位於華北平原北端;地處115°25′~117°30′E,39°26′N;面積16807 Km2。春秋戰國為燕國都城,稱薊。遼為陪都,稱南京,又名燕京。金建都於此,號中都。此後800年,元稱大都,明、清稱京師,曾改稱為北平、北京,及民國初年,稱為首都。
上海市地處中國海岸帶的中部,面臨太平洋,背靠長江流域;位於30′41′~31′53′E,120′51′~122′12′N之間;面積6341 Km2。唐宋時期,上海舊城廂一帶是個漁村,在它的東面有兩條河注入東北方的高橋、長江口一帶。東面一條叫下海浦,西面靠近漁村的一條叫上海浦,漁村即以此為名,叫「上海」。新石器時代吳淞口下游一帶的居民,以漁獵為生,並創造了一種叫「滬」的捕魚的工具。這種工具適合於上海一帶潮水漲落時進行捕魚。後來就把這一帶地方叫「滬」,簡寫為「滬」。
天津市位於華北平原東北部;地處116°44′~118°01′E,38°33′~44°15′N之間;面積1.13萬Km2。戰國時有民散居。漢、隋在此開鑿運河,漸成重地。宋、遼時此為前線,金、元稱直沽。明置海津鎮,後取「天子津渡」之意,以紀念明成祖朱棣奪權勝利,改稱「天津」,再築城置天津衛。清為直隸州、天津府。
重慶市位於中國西南部、長江上游;地跨105°11′~110°11′E,28°10′~32°13′N之間;面積8.2萬Km2。多丘陵,少數盆地。
❺ 中國各個地區省份詳細地理介紹
[1]湖南省地處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地理上屬於華中地區,省會為長沙;因魚和大米產量很大,號稱魚米之鄉;因地處洞庭湖以南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全境而簡稱「湘」。湖南歷史悠久,舊石器時代有人類活動,古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區。西周時期為楚國南部。唐廣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觀察使,至此中國行政區劃上開始出現湖南之名。湖南經濟主要集中於湘東北,長沙、株洲、湘潭、岳陽、衡陽和常德為工商業發達城市。2008年末全省總人口6845.20萬人,根據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湖南人口漢族佔89.87%,少數民族639.09萬人,佔10.13%;主要世居的少數民族為土家族、苗族、侗族、瑤族、白族、回族、壯族、維吾爾族、蒙古族、畲族和滿族共11個,佔全省少數民族人口的的99.69%。全省共劃分為14個地級行政區,16個縣級市、65個縣、7個自治縣和34個市轄區。地理上,轄域面積21萬平方公里;與六個省級行政區相鄰,北接湖北、東接江西,南與廣西、廣東為鄰,西和貴州、重慶接壤;轄境邊緣北距北京約1300公里,東距上海1000公里,南距廣州400公里。全境以中低山和丘陵為主,主要山脈有武陵山脈、雪峰山脈、南嶺山脈和羅霄山脈;洞庭湖平原為最大的平原;湘江、資水、沅水和澧水為省內四大河流,均屬長江水系。湖南一年四季季節分明,1月平均溫度最低,極限低溫-8度;7月溫度最高,一般極限溫度40度;降雨在5~7月比較集中,年均降雨量1350~1450毫米。近年來全球氣溫普遍升高,到2008年7月,湖南最高氣溫竟已達45°。
❻ 求中國各省份的基本地理資料
甘肅省地理氣候
地理地貌
甘肅省位於祖國西部,地處黃河上游,地域遼闊。介於北緯32°11′~42°57′、東經92°13′~108°46′之間。東接陝西,南鄰四川,西連青海、新疆,北靠內蒙、寧夏並與蒙古國接壤。甘肅地貌復雜多樣,山地、高原、平川、河谷、沙漠、戈壁交錯分布。地勢自西南向東北傾斜,地形狹長,東西長1655公里,南北寬530公里,大致可分為各具特色的六大區域:
隴南山地:這里重巒疊嶂,山高谷深,植被豐厚,到處清流不息。這一區域大致包括渭水以南、臨潭、迭部一線以東的山區,為秦嶺的西延部分。山地和丘陵西高東低,綠山對峙,溪流急盪,峰銳坡陡,恰似江南風光,又呈五嶺逶迤。南疆的「纖秀」,北國的「粗獷」,在這里得到了完美的融合。
隴中黃土高原:位於甘肅省中部和東部,東起甘陝省界,西至烏鞘嶺畔。這里曾經孕育了華夏民族的祖先,這里有蒼松翠柏,有潺潺溪流,有豐富的石油、煤炭,也有聞名遐邇的名山大川。黃河從這里穿流而過,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大水庫如一顆顆明珠鑲嵌在這塊充滿生機的土地上,把無窮無盡的動力和光明,奉送給這塊土地,煥發著它新的活力。
甘南高原:它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東部邊緣一隅,地勢高聳,平均海拔超過3000米,是典型的高原區。這里草灘寬廣,水草豐美,牛肥馬壯,是甘肅省主要畜牧業基地之一。
河西走廊:位於祁連山以北,北山以南,東起烏鞘嶺,西至甘新交界,是塊自東向西、由南而北傾斜的狹長地帶。海拔在1000-1500米之間,長約1000餘公里,寬由幾公里到百餘公里不等。這里地勢平坦,機耕條件好,光熱充足,水資源豐富,是著名的戈壁綠洲,農業發展前景廣闊,是甘肅主要的商品糧基地。
❼ 各省份的輪廓圖
各省輪廓圖課件(可下載)
http://geo.cersp.com/sJxzy/sc/200708/3113.html
地理空間概念的建立,關鍵是要做到掌握知識和運用地圖的有機結合。具體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建立與鞏固:
加強對世界輪廓、世界政區,我國輪廓、我國政區的判讀。要求學生了解世界的整體輪廓,包括重要地區、主要國家、重要島嶼和海洋的經緯度位置、相對位置和海陸位置;了解中國的整體輪廓和各省份的輪廓特徵,同時結合中國分區地理進一步熟悉中國局部圖(如北方地區(東北區、華北區)、南方地區、西北區、青藏地區等)的輪廓特徵、山河分布、省區分布、城市分布、礦產分布等。
通過重要的經緯網來確定地理事物的分布
從世界范圍看,重要的經線有:20°W(東西半球分界;繞過歐洲、非洲西側)、 0°、60°E(阿拉伯海、西亞東部)、90°E(印度半島、孟加拉灣)、120°E(我國沿海、澳大利亞西部)、150°E(澳大利亞東部沿海)、 180°經線(太平洋、白令海峽、紐西蘭)、120°W—70°W(北美洲介於其中)、80°W—30°W(南美洲介於其中)。
重要的緯線有:赤道、南北回歸線、南北緯30°、北極圈及40°N、40°S的特定指示作用—歐洲南部三大半島、地中海、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北緣、紐西蘭南北島、日本本州島北部等。要知道這些經緯線經過或附近的國家、城市、氣候、地形、河流、湖泊、海洋等基本概況。
從中國范圍看,要注重對90°E、110°E、120°E、23°26′N、30°N、40°N的判讀,了解它們經過的地形區、省區、溫度帶、干濕狀況等。
❽ 中國省份地圖 是每一個省單獨的那種,只有省的輪廓。
山東像老鷹,青海像玉兔,雲南像孔雀、蝴蝶,台灣像香蕉(茄子)專,海南像菠蘿,廣西像虎頭,新屬疆像牛頭,四川像耗牛,河南像弓箭,黑龍江像天鵝,內蒙古像大鵬(雄鷹),西藏、江西像靴子,遼寧像月亮、鉤子,山西像平行四邊形,甘肅像骨頭,台灣像甘薯,浙江像六邊形,福建像長方形。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❾ 中國地理的區域劃分以及所屬省份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9)中國各省份地理模型擴展閱讀
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四大經濟分區: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加速發展的新形勢,全國分為四大經濟區域:東部地區、東北地區、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各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內容為:西部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東部率先發展。
東北地區(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的呼倫貝爾市、興安盟、通遼市、赤峰市、錫林郭勒盟)
中部地區(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
東部地區(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
西部地區(四川省、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陝西省、甘肅省、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青海省、西藏自治區)
❿ 中國各省份的基本地理介紹
告訴你一個通法
1.上網搜索各個省份網路
2。分析自然地理,地形氣候水文土壤
3.分析人文地理,人口工業農業和交通
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