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實證主義方法論人文地理學

實證主義方法論人文地理學

發布時間: 2021-02-22 21:54:56

1. 任選一個人文地理問題,針對該問題設計一個實證主義的論證方法

任選一個人文地理問題,針對該問題設計一個實證主義的論證方法。(20 分) 北京師范大學 2002 年攻讀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考試試題

2. 人文地理學最新研究方法論

這個你還不如看期刊或者論文呢,網路不太像有人知道的樣子。

3. 用人文地理的知識驗證經驗主義方法論

地理學方法抄論的發展回顧人文地理學方法論主要與四個哲學方法 論流派有關,即經驗主義、實證主義、人本 主義、結構主義,其中經驗主義是人文地理學最古老的方法論, 也是傳統地理學的主流;實證主義、 人本主義、 結構主義方法論是在20世紀60年代以後引入人文地理學的

4. 論述實證主義方法論在理論上和認識論方面的特徵,結合思辨哲學的方法論談談對這兩種方法論的認識。

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主要特點如下: 
長期以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版展而形成的實證研究權範式在社會學研究中一直占據著主流地位。實證研究者受到自然科學量化研究範式的影響,認為只有客觀的、實證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學的要求,才具有價值。而社會學要取得進步,量化的測量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說白了就是量化和總結分析

5. (好的加分)人文地理學的方法論是什麼

人文地理學復的方法論制是:地理要素論
掌握地理要素及其要素之間的關系——如氣候的要素是:位置、溫度、降水;位置的要素是: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交通位置、資源、經濟水平(工業、農業、服務業……)等。「位置」是地理要素當中最為主要,是核心。
地理要素在不同的地方,其中一個要素會起主導作用,位置則是永遠不可以忽視的因素。
地理要素之間會相互影響:位置影響氣候、自然資源,位置與資源影響交通、經濟水平與地位……

傳統的方法:分析還原法、主要矛盾分析法、系統分析法和理想化方法
研究的方法論:經驗主義方法論、實證主義方法論、人本主義方法論、結構主義方法論

6. 實證主義方法論在認識論方面具有哪些特徵

實證主義方法論的主要特點如下: 
長期以來,伴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而形成的實證研究範式在社會學研究中一直占據著主流地位。實證研究者受到自然科學量化研究範式的影響,認為只有客觀的、實證的和定量的研究才符合科學的要求,才具有價值。而社會學要取得進步,量化的測量和分析是必不可少的。
說白了就是量化和總結分析

7. 在人文地理學中 請舉例說明,經驗主義與實證主義方法的異同

社會主義理論在中國的應用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早期左傾右傾都是照搬蘇聯模式,屬於經驗主義
後期經歷改革開放之後,研究出了中國式的馬列主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路線就屬於實證主義
相同點,都是參照原有的理論進行實踐
不同點,經驗主義是直接照抄,生搬硬套
實證主義是結合自身特點,進行改進後實施

8. 社會學實證主義的方法論哲學基礎是什麼

社會學主要派別之一。由19世紀上半葉,法國實證主義哲學家、社會學創始人A.孔德根據實證哲學思想體系建立,20世紀在世界廣泛流行。
理論和方法論特徵
實證主義社會學是在西歐啟蒙運動、英國經驗主義哲學、以物理學和生物學等重大科學發現為代表的發達的自然科學,以及法國的政治大革命和日益高漲的社會改良運動等背景下產生的。受19世紀初特殊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乃至宗教等氛圍的影響,實證主義社會學在理論和方法論上表現出如下特徵:①它明確地規定了社會學理論及其研究對象的特殊性,反對傳統的形而上學思辨的思維方式,使社會學擺脫了思辨哲學的羈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②它的理論原則具有強烈的本體論的自然主義傾向,堅持統一的科學觀,認為社會現象與自然現象之間沒有本質的差異,它們都是一種「物」,故而遵從同樣的科學法則。這樣便混淆了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區別。③在探討「物」的規律時,認為自然科學的方法完全適用於對人類社會的研究,特別是按照自然科學的模式應用了類比的法則後,產生了實證主義社會學知識體系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機進化論和機械論。④重視經驗和感性資料在社會認識中的重要作用,在方法論上恪守經驗主義原則。⑤強調價值中立性,要求在社會學研究中不作任何個人的價值判斷,反對個人的情感介入,以保持嚴格的客觀性和科學性。⑥強調對現實社會生活進行干預,強調社會學理論研究的實踐功能,把社會學看作「社會工程學」或「社會醫學」,即強調社會學對現實社會的改造作用。⑦重視對社會秩序、社會平衡和社會穩定性的研究,在政治和意識形態畛域內具有相當保守的價值取向。
古典實證主義社會學 實證主義社會學的發展經歷了 3個時期。前兩個時期通常被看作是實證主義社會學發展的古典階段。第一個時期始自19世紀上半葉,與社會學的初創階段相吻合。其理論創始人是孔德、英國社會學家H.斯賓塞、比利時社會學家L.A.凱特萊和法國社會學家F.勒普累等。此階段雖然確立了實證主義社會學的一般宗旨,但還存在兩大缺陷:①社會學理論還殘存著思辨哲學的成分;②理論研究和經驗探討相互分離。孔德和斯賓塞致力於構築實證主義社會學的理論體系,凱特萊和勒普累等人則偏重於經驗研究的方法和具體的社會調查。
從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初為實證主義社會學發展的第二個時期,也是實證主義社會學的鼎盛期。法國的□.迪爾凱姆和義大利的V.帕雷托對以往社會學進行了綜合,把實證主義社會學推向了高峰。迪爾凱姆在提出「社會事實」概念的同時,制定了一系列社會研究的實證規則。他把社會事實作為社會學的研究對象,進而揭示了它們之間所存在的「形態學」(即結構)的、功能的和因果的關系,由此把社會學的唯實論發展成為把社會看作高於個人的社會決定論。迪爾凱姆還把實證主義社會學的基本理論與經驗研究密切結合起來。他運用統計方法對自殺現象的研究,用人種學資料對澳大利亞土著居民進行的宗教研究,是社會學的理論研究與經驗研究相結合的範例。帕雷托對邏輯與非邏輯行動的分類,對動態平衡的闡述以及精英循環的看法,使實證主義社會學更加豐富和完善。
新實證主義社會學 繼帕雷托之後,實證主義社會學結束了古典階段,開始向新實證主義社會學階段演變。與古典實證主義社會學相比較,新實證主義社會學有以下特點:①新實證主義社會學摒棄了古典實證主義社會學的一些粗俗看法,不再把自然科學及其方法看作是社會學理論賴以存在的基礎,而把它們視為社會學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②新實證主義社會學依然保持著自然主義的風格,但社會有機體論的基本觀點已逐漸演變成現代的結構功能主義,機械論則演變為行為主義的理論公設。③在強調經驗材料的重要性的基礎上,開始重視科學方法論的研究,力圖使社會學的研究通過程序化、操作化和定量化等手段,達到精細化和准確化的水平,進而將社會學的理論概念同經驗的操作概念聯系在一起,實現理論知識體系和邏輯—方法論手段相統一的目的。
新實證主義社會學包括形形色色的實證主義潮流,如以L.F.沃德等人為代表的具有自然主義進化論傾向的實證主義和以P.A.索羅金為代表的文化實證主義等。到30年代,新實證主義社會學內部又發生了變化,功能主義的方法逐漸取代了新實證主義純經驗的方法。T.帕森斯以《社會行動的結構》(1937)為起點,開始構造系統的結構功能主義理論體系。帕森斯制定了「社會行動的唯意志論」模式,並重點分析行動者動機—目的的結構意義。他雖然承認社會的文化和規范的客觀性,並將行為主義、控制論和資訊理論納入自己的宏觀體系,但畢竟向理解的社會學作出了寬容的讓步,沖淡了結構功能主義的實證的自然主義實質。帕森斯的繼承人R.K.默頓則無視這種寬容精神,將文化規范等屬於人的客觀方面加以絕對化。
實證主義社會學在當代的另一變形是行為主義社會學。它以美國心理學家B.F.斯金納和社會學家G.C.霍曼斯、P.M.布勞、R.埃默森為代表。斯金納把人的行為等同於動物對外界的刺激—反應的理論,在很大程度上成為社會交換論的基本出發點。他的操作主義和霍曼斯的心理還原主義,以適應新的自然科學方法論的姿態突出實證主義的實質。
具有實證主義傾向的經驗主義社會學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它不再排斥理論的指導意義,並把科學方法論作為研究中心。美國的P.F.拉扎斯菲爾德、S.A.斯托福和H.M.布萊洛克等社會學家千方百計地尋找社會學理論概念和經驗現實之間的結合點,克服操作主義的局限性,重申實證主義曾一度輕視過的嚴格的邏輯程序的重要價值,把社會學實證研究的方法與科學哲學聯系起來。布萊洛克對變數間因果關系模型的論述,將默頓的中層理論概念具體化為可進行定量研究和分析的操作的經驗概念,這一趨向雖然符合社會學計量化和電子計算機化的潮流,但卻引起了人文主義者的不安和反感。
對實證主義社會學的批評 實證主義社會學產生、發展和演變的過程,一直受到來自社會學界其他學派的有力挑戰。馬克思主義社會學、理解的社會學、法蘭克福學派、現象學社會學、符號互動論和存在主義社會學等,從不同角度對實證主義社會學將人和人的活動還原為抽象的變數的非人本主義理論進行了批判。它們之間的長期論戰,揭示了實證主義社會學的致命弱點,也促進了各學派之間的相互借鑒和相互滲透。

9. 舉例說明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應用

西方社會學家大多在某種程度上堅持由孔德和迪爾凱姆所開創的實證主義方向,其中包括各種理論流派。盡管各派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是他們都在一定程度上主張社會學應當成為一門科學。社會學不是探討「應該如何」,而只是客觀地闡明社會「究竟是如何」,它不關注於獨特的歷史事件,而主要關注於社會現象的原因和規律。他們堅持認為社會研究的邏輯方法是假設演繹法,科學假說的陳述必須由經驗事實來檢驗,理論僅當它得到經驗證據的完備支持時才是可接受的。獲取經驗證據需要採用實驗、系統觀察、調查、訪問、文獻考察等方法。雖然社會科學在方法、技術的運用上有其特點,但它在理論構建、證據搜集、證據分析與評判、理論檢驗等方面所運用的方法,與自然科學方法並無本質區別。實證主義者把自然科學方法論作為自己的基本原則,把自然科學當作科學的範例,在他們看來,社會學是符合科學的邏輯的。
在實證主義方法論流派中,較極端的派別是定量主義和數理社會學派。定量主義受心理學的操作主義和生物測量學的影響,強調在任何科學中都必須使用測量和計量的方法。定量主義的倡導者、美國社會學家G.A.倫德伯格主張,任何概念都可以測量,由於定義不明確而無法測量的概念在科學研究中是沒有用處的。20世紀40年代,美國社會學家S.A.斯托福、P.F.拉扎斯菲爾德等人進一步發展了社會學的數量分析技術。他們嚴格遵循經驗實證主義的原則,主張用精心設計的方法從資料中推導出理論。數理學派是50~60年代開始發展的,主張以數學的概念、理論、方法和公式來描述和表示社會現象,並運用數學模型或數學符號的運算來模擬真實的社會過程。認為通過數學描述和計算機模擬就能夠發現社會規律並對社會發展作出預測。這一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國社會學家H.M.布萊洛克和J.S.科爾曼等人。
美國的芝加哥學派創立了社會學經驗研究的傳統,早期它側重對城市生態問題的實證研究,提出「科學的社會學研究」的口號,摒棄一切哲學思考和內省方法。後期它又受心理行為主義的影響,只注重對微觀社會現象的描述和統計資料的堆積,忽視對宏觀現象的把握。
作為20世紀中期社會學主流的結構功能主義,直接繼承了迪爾凱姆側重分析社會結構及文化要素的研究傳統。這一學派的創始人T.帕森斯在他的社會行動理論中將社會化決定論與因果關系論作為他的基本假設,認為由社會化而得到的社會規范、道德與價值觀,支配、影響著個人行為,強調社會結構與文化的制約性。他還指出,社會學研究應側重分析文化因素與社會行動之間的因果關系。
社會交換論受美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B.F.斯金納的影響,它借鑒心理學和經濟學的假設,將個人行為視為通過對不同利益與代價的衡量作出理性選擇與決策的產物,認為社會學研究的重點是:通過經驗與觀察來揭示個人接受報酬與付出代價的刺激而形成的行為或互動模式。這一學派的創始人是美國社會學家G.C.霍曼斯。G.C.霍曼斯與社會學現代結構主義的代表人物P.M.布勞都主張以嚴格的邏輯演繹建立公理形式的理論體系。他們認為,科學理論應是一個概括程度不斷提高的命題等級系統,所有低層命題都是依據邏輯嚴格地從高層命題推演得到的。布勞的理論體系包括21個假設、34個主要定理和150個子定理或推論,用以考察和解釋社會行動的基本模式。現代功能主義者,如德國社會學家N.盧曼,在構建理論體系時也經常使用演繹方法,即從抽象的假設出發,演繹出一套命題,再從經驗世界中尋找驗證。

10. 實證主義社會學的研究方法論

實證哲學,實證顧名思義就是凡事都要有個證據,都要證明一下,光說不行還得有實踐的基礎。所以他的哲學基礎就是經驗主義。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