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對中國的地理包圍
⑴ 據稱美國對中國周邊布置了C型包圍圈,如果美國在蒙古和俄羅斯方向也布置包圍圈,就形成對中國的O型合圍,
樓主,你把這問題設想得太悲觀了,關鍵是很多人總把南海和東南亞方面的威脅說得過分誇張,中國和東南亞部分國家的南海島嶼爭端,中國和印度在喜馬拉雅區域的領土爭端,是2戰後英國和法國殖民體系崩潰後的產物,中國由於當時的明智考慮,故只有尋找機會收復當中的部分爭端領土的方式----比如1962年的部分西藏領土,1970年代初自南越西貢當局收復西沙群島。
而且,美國方面的直接影響並不見得比冷戰時代要大。
首先,隨著美國從菲律賓基地群的撤離,事實上美國在中國南線,就只剩下了新加坡這個不怎麼強大的一個美軍駐扎點,澳洲的美國駐軍也只有不多的幾百人,(新加坡和紐西蘭在澳洲的軍事部署數量目前比美國更多)。美國不能更大規模的駐軍東南亞,所以說,新加坡人希望以自己為首都建立一個統一親美的當地華人為JY階層的大東盟夢想,根本就顯得不現實。
東南亞方面,美國唯一有效的做法就是利用台灣這個實力有限的點去對中國進行制約。台灣有先天不足,就是得不到國際社會大部分認可,包括日本在內的美國主要盟友普遍都不認同台灣地區的合法地位。這樣,由於缺乏海外軍事合作機會和海外作戰機會,台灣軍事的提升潛力比較有限。同時美國也不可能在台灣駐軍而直接導致和中國交戰的危險。
一直以來中國並沒有把能源通道寄希望於包括馬六甲海峽在內的南海南部地區,這個設想一點都不現實。中國很清楚新加坡和東南亞國家的華人利益和中國大陸的利益是對立的,所以一直也縱容著東南亞國家內部對南海南部利益的明爭暗鬥,以達到消磨東南亞國家發展機會的作用。東南亞內部明爭暗鬥的態勢,比起中國直接出兵去控制南海諸島的做法,可是好處多很多啊。這樣中國在東南亞獲得一些信得過的盟友,目前是泰國,這個國家同時也是傾向親西方的國家,可以為中國潛在的能源輸入起到一個轉口國的作用。
西線,表面上這幾年來美國對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用兵,顯得美國明顯加強了對亞洲西半部的控制。但是和東北部一樣,中國西北地區一直以來同樣都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很大的軍事壓力,只不過在冷戰時代是蘇聯-印度同盟的問題,而現在則換成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對於巴基斯坦的政治趨勢,個人是很放心的,為了對抗俄-印同盟,巴基斯坦只能四處尋找盟友,中國,美國和大多數西歐國家都是巴基斯坦不錯的潛在盟友,而且巴基斯坦會成為中國和北約國家之間很好的一個矛盾調解方。如果西方國家放棄巴基斯坦的盟友關系,對西方國家在整個印度洋區域的布局都很不利,因為這可能就是導致土耳其和沙特這2個大的中東受駐軍國的反彈。所以就是那樣的情況,維持沙特-土耳其-巴基斯坦三個穆斯林大國大體的穩定,是中國和西方國家共同的目的,只要維持那樣的目的,大家都可以在這樣的環內獲得不錯的能源供應。同時諸如阿富汗和伊拉克,所謂的「傀儡政府」,亦有求於中國,所以不能類似那些中歐國家那樣經常做出一些無聊的傻事出來。
西北和正北方向,蒙古因素,蒙古是一個綜合國力弱小得可憐的國家,這個不應把蒙古本身的軍事威脅當一會事,而恰好中國手上直接掌握著東北三省,而中亞的最大國哈薩克則有俄羅斯強大的軍事部署,所以美軍希望的控制中亞五國政治和軍事事務進而把蒙古國也納入在內的希望,個人看來除了俄羅斯崩潰,可能性不大。
美國威脅中,最關鍵的一個面主要就是中國的東北方向----日本和南韓的美軍,這在1950年代就已經存在。這個點,可以扼遠東和東南亞----北美大陸的海空交通要道,所以說這方面,美國一直控製得很好。冷戰時代有蘇聯在遠東的強大軍事部署得以制衡,所以朝鮮當時也可以在地緣政治均勢的環境下發展得非常順利,但冷戰結束後至今,由於俄羅斯只能把海空軍精銳力量集中部署到俄西北部挪威邊境一帶,遠東地區的海空軍事部署相對削弱,所以美國在這一區域的危險更加明顯一點,更要命的是中國沒有在朝鮮半島爭取獲得海空軍事部署的意識。
由此,個人認為中國主要擔心的不應該是能源進口來源問題,因為主要的能源出口國和能源轉口國都很明顯的----它們有求於中國。值得擔心的倒是中國產品對整個美洲和整個西歐的出口通道是否暢通的問題。因為這最關鍵的,太平洋北部,一直都控制在美國人手上。
至於樓主擔心的俄羅斯問題,我認為不可能擔心的,俄羅斯又不是沒有親西方過,1990年代初,那時候的俄羅斯可是非常的親西方。但這由於東歐地區地緣政治因素的特別性,註定俄羅斯會是一個和美洲自由商業精神相違背的現代帝國,事實也證明,俄羅斯親西方,按西方要求走自由商業化道路,時間不會長的。
樓主,目前的情況就是中東的很多能源出口大國,東南亞的一些能源轉運大國,盡管他們當中不少有西方軍隊部署,但他們想做中國的生意。
B2轟炸機,這個,可是洲際戰略轟炸機啊。這可以從美國本土起飛轟炸中國的。關鍵就是除了中國以外,俄羅斯人的空軍力量更強大一點。B2主要優勝在於所謂的隱身功能,但這也只能是在獲得制空優勢的情況下才能安全地進行轟炸任務,關鍵還是制空權方面,中國東北方向可能威脅比較大,因為美日韓三角同盟的空軍力量必然強於中國。 要打破這種情況就必須盡快能使用朝鮮對出的日本海的出海口,在美國和日本之間的海空航線進行必要的制約活動。
反正,按目前的情況,中國東北方面面對美日韓三國同盟的確是全方位地處於劣勢。
⑵ 中國!在軍事的地理領域上漸漸被美國包圍著… 中國 難道會成為第二個蘇聯
不會。時代不同,國際環境不同,蘇聯是激進的社會主義,要與美國西方世界對抗到底,而中國呢跟誰都沒有弄頂,軟軟捏捏的。朋友不多,敵人也不多。不會和蘇聯一樣。
⑶ 建國初,美國對中國軍事包圍是什麼意思
是指美國利用韓國,日本,台灣,越南,菲律賓等國家對中國形成了一個半月形的包圍圈,對中國進行軍事封鎖,以遏制中國的對外交往和經濟發展。
⑷ 美國對中國軍事包圍事件如何解決!
一位軍事專家說過,「在自家門口打架,我誰也不怕。」我覺得美國對中國回形成「G」形包圍答圈,聯俄聯朝可以對付歐盟和韓國順便稍帶日本,畢竟日俄有領土爭端,想維護領土安全只有沖出第一島鏈,近幾年越南軍力發展快得很,南邊有巴基斯坦幫忙牽著印度。其實仗一時半會兒也打不起來,先不說奧巴馬需要中國幫他恢復經濟,他自己的國內出現的問題也足夠另他頭疼,失業率持續走高;醫改讓財政赤字越來越大;從阿富汗撤軍撤到今天還未撤出來;美元匯率持續走低,美元霸主地位不保。所以這仗一時半會還真打不起來。
⑸ 關於中國被美國C型包圍
戴旭被西方媒體稱為中國軍方新一代「鷹派」人物。他近期接連撰文指出,中國正處於西方的C形包圍圈。倪樂雄認為C形包圍圈的說法是成立的。「中美兩國一百年內可能打起來,也可能打不起來。對於美國的全球戰略來說,如果萬一兩國發生軍事沖突,美國需要提前確保優勢,有了包圍圈就容易建立優勢。」唐小松認為其實C形包圍圈早已經存在,「我們沒有必要太過緊張」。他分析說:「其實C形包圍圈對中國來講並不是中國歷史上遭遇到的最嚴重的威脅。上世紀70年代以前,中國就長期處於U形包圍圈中長達數十年之久。而中國政治家面對這樣的環境卻做到了臨危不懼,不失分寸。」有這么一個故事:話說某地有野豬禍害莊稼,人們沒有辦法控制,於是請來智者想辦法。沒有過多久,發現野豬少了,直至最後沒有了。人們非常高興的找到智者,看到智者已經將這些野豬關到結實的柵欄里了。人們充滿了疑問,就問智者怎麼做到的。智者莞爾,向柵欄里扔了幾個玉米棒子,後對大家講出了實情。開始的時候,他只是向沒有人的野豬出沒的林子里扔了幾個玉米棒子,開始他們不吃,後來小心翼翼的吃;再後來就吃慣了。後來我就釘木樁子,那些野豬開始時見我釘木樁子比較警惕,當時我每天只釘一段距離;時間久了野豬發現也沒有什麼危險。然後放心大膽的吃著我扔給他們的玉米棒子。後來我釘的木柵欄越來越多,他們一直以為沒有危險。直到最後我的柵欄釘完了,只留下四個門,他們會從門里進去,然後關掉一個門,再關掉一個門,直到最後,將所有的野豬控制在柵欄里了。從這個故事來看,我們拋開帶有歧視性的詞語,來看待中美之間的關系,我們發現中國和美國就如同是鬥智的雙方。從朝鮮戰爭,從越南戰爭,再到現在的阿富汗戰爭,以及將來的可能的緬甸戰爭,中亞戰爭等,都是美國對中國的圍堵。相應的美國對俄羅斯的圍堵,也是有目共睹的,但是作為同樣是世界大國的中國和俄羅斯來說,卻有著不同的表現。俄羅斯逢堵必反,不惜訴諸武力,甚至是明顯的對抗。而中國的表現卻過多的表現在口頭的抗議。美國在不斷向中國扔玉米棒子的時候,也在不斷的紮起柵欄。美國當年扔給中國的玉米棒子有很多啦,經濟合作,文化交流,給所有中國的權威人物到美國演講的可能,甚至是帶領到什麼金融交易所等等,可謂之榮光無限。而作為美國扎的柵欄卻一直都沒有放鬆。每當中國有所反應的時候,美國就扔幾個胡蘿卜過來,告訴我們,美國是安全的,美國是不敢和中國對抗的,就這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中國躺在美國製造的安樂窩里,享受著酒足飯飽的待遇,而美國已經紮起了柵欄,我們還有退路嗎?那麼想要知道我們的退路,先要看看美國的柵欄是什麼樣子的。軍事圍堵 C型,或者O型,這個是已經固定的了。從太平洋的第一島鏈,到陸地上的軍事基地,都已經將中國包圍在中間了。在這這種局面下,即便美國和中國的軍事實力相當,按照美國指導的中國要打高技術局部戰爭的思路,中國即便勝算,也要付出血的代價。
⑹ 如何破解美國對中國的軍事包圍!!!
美國一向是「打老二」。誰對他構成威脅,就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搞孤立回、制裁、分裂。
我個人感覺,答應該繼續走「韜光隱晦」的低調路線。
積極發展經濟,跟周邊鄰國建立良好的經濟關系。也可以帶上周邊的小夥伴一起搞經濟。有錢能使鬼推磨,在金錢利益面前,雙邊關系應該很好維持。能讓他們掙到錢,他們也很願意附屬在我們身邊。
之後,在逐步帶動工業信息化產業的發展。有了技術基礎,再向軍工過度可能不會有太大困難。戰斗機軍艦的動力裝置我們搞得還可以,可民航客機萬噸油輪我們卻造不出。
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量的積累的過程,待到變更的那一天,突然過渡到質變。到那時,美國就措手不及了。
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本論技術,沒有什麼比美國差,為什麼不力爭擺脫美國,獨立呢?其實,日本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趕走美國人,完成自己主權的獨立。日本人知道不能明著干,對著干,朝野里就有一群親美派。迎合美國的喜好和要求的同時,完成自己工業和技術上的發展。日本的煉鋼技術、造船能力、機械技術、航電技術都是獨立且先進的。
假如戰爭爆發,廢舊鋼材一回爐,飛機軍艦大炮就都出來了。
⑺ 想知道: 美國對中國形成的月牙形包圍圈地圖
北起日本諸島~~台灣~~菲律賓~為第一島鏈,美國以夏威夷為支撐點,現在正在積極拉攏越南~馬拉西亞~~還有印度尼西亞~~封堵中國潛艇和艦船出南海進太平洋路鐧懼害鍦板浘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最新數據為准。
⑻ 為什麼美國要對中國實行戰略性包圍呢
簡短說一下美國歷史,美國總共才300多年歷史,美國是個種族主義建立起來的國家,歐洲人漂移到美洲後,就開始對印第安人進行了「種族清洗」的方式強佔美洲,同時又販賣黑奴。所以美國是一個白人至上的國家,這也說明美國的種族主義已經烙在美國人的內心。美國獨立後,一直保持不關心外界的狀態。一直到珍珠港事件,美國加入二戰,美國也就是在1945年後才開始強大。二戰結束,歐洲開始衰落,歐洲國家的殖民地紛紛獨立,歐洲影響力瞬間盪然無存。美國這時就開始突起,也正是這種情況下美國也開始膨脹,野心不斷擴大,二戰後,意識形態沖突,美蘇對抗形成了冷戰,美國組建了北約,以老大的身份自居。之後又發動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等軍事措施,但都失敗了。
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人享受了幾年勝利的喜悅,又開始膨脹,發動了海灣戰爭。再到後來2003年對伊拉克的侵略,伊拉克戰爭是轉折點,因為伊拉克戰爭使全世界更加看清了美國的真面目。美國人都有「戰爭生意」的思維。
美國自認為天下無敵,美國人的內心都有著深深的優越感,他們認為世界是美國的世界,國際組織是美國的組織。美國一直在奉行「修昔底德」警戒,即不能讓其他國家的實力超過美國,美國時刻都在擔心他的霸主地位會動搖,故而美國時刻警惕潛在敵手。美國只有幾百年短暫的歷史,所以美國人認為美國強大是與生俱來、毫無疑問的,中國的快速發展,美國人感到困惑。
殊不知,在過去兩千年裡,中國一直是世界第一,主導東亞的一直是中國,朝貢體系維持了將近一千多年。
好萊塢是美國輸出美國文化的一個重要途徑,美國輸出美國文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其他國家變得越來越像美國。美國社會一直存在冷戰思維,意思就是,不是跟美國走的、不是美式民注的國家都是美國的潛在敵人。所以美國容不下其他國家的發展。美國人認為這個世界會一直保持著由美國主導的秩序去發展,所以美國人不相信美國也會衰落。當一個人不接受現實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一般不是逃避現實,就是選擇直接進攻。所以美國選擇了進攻的方式遏制中國。
殖民地思維、霸權主義是西方文明的一貫思維。在冷戰結束後,美國不但沒有建立起新的和平秩序,而且還不斷製造戰爭和製造悲劇。
中國講究的是和平、合作,但美國卻不是這么認為,他們認為這是個單極世界,世界只能有一個老大,那所謂的老大就是美國,所以美國和日本等國積極圍堵中國,因為中國的快速發展使他們感到焦慮。
這個世界發生那麼多悲劇,就是因為有美國、日本這種有妄想奴役世界的國家。如果世界真的需要一個和平穩定的新秩序,那麼就需要「新型大國關系」
⑼ 美國現在已經在亞洲快形成一個對中國的包圍圈,中國對此的是採取積極的措施還是被動的
樓上的,開什麼玩笑?!你以為現在是什麼時候?漢朝?二戰?陸軍強了沒那樣大用處。
我很贊成樓住說的這個戰略事實,雖然很多人都不以為然。但是我覺得美國絕對不會發動軍事進攻,至少在中國並沒有內戰的時候不會進攻,軍事存在是一種壓力,也許是一種當年對付蘇聯相似的辦法——[迫使中國進行軍備競賽。
不過真正的打擊肯定是更隱蔽的,美國可以通過在經濟上的行動給中國沉重打擊,不過目前中美貿易聯系緊密,所以不會貿然這樣做,其他還有什麼手段。。我畢竟不是戰略家,不知道了,也許分化中國內部,製造社會動盪都是辦法,現在其實已經有一些苗頭了。
中國的辦法其實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北邊只能依靠俄羅斯(所以現在社會上某些人煽動反俄目的很值得懷疑,因為中俄敵視只能對美國有好處);東邊通過對日本的政策企圖分化韓日美的關系,(如果日本太過了美國是會和它保持距離的),雖然不可能是日韓投入中國懷抱,但使得這個地區情況復雜,美國不容易有支配能力;最後中國還企圖在南邊有突破,比如運河,石油,中印邊界等等,不過收效不大。西邊加緊和中亞國家的聯系,使這些國家更依靠中國,雖然這樣會使俄羅斯不高興,所以中國也願意拉俄羅斯一起整頓中亞事務,不過我想更重要的關鍵是俄羅斯和中國被迫互相依存,否則中亞問題不會這樣平靜,如果沒有外部壓力,中俄一定會因為中亞鬧的。
以上只是我個人看法,沒有任何官方報導證實。
⑽ 美國對中國實行了C型的戰略包圍,未來會起戰事嗎
世界大戰發生的幾率很小,眾所周知現今中國面臨的問題還是關於釣魚島最為棘手
據傳明年4月日回本答將強行購買釣魚島,屆時中國政府必有所行動,也只會是局部的戰爭。
中國主張和平外交政策,發生大規模戰事的可能性不大,目前與美國之間也是進行著「經濟戰爭」,畢竟戰爭的爆發對於中國來說是有害無利的,經濟倒退等現象會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