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可可西里
㈠ 路川導演作品
青年電影導演陸川簡介
生於1971年2月
籍貫:江蘇南通
主要經歷
1993年畢業於解放軍國際關系學院 英國語言文學專業
1998年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 導演系碩士學位
現為中國電影集團電影導演
主要作品
2000年20集電視連續劇《黑洞》 編劇;
2001年 電影《尋槍》編劇、導演
(華誼兄弟影視公司及中國電影集團投資)
2003年 電影《可可西里》編劇、導演
(美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及華誼兄弟影視公司投資)
主要獲獎紀錄
2001年度 《尋槍》劇本獲台灣2001年度優良劇本大獎
2002年度 參賽威尼斯電影節「逆流而上」(Up Stream)單元
2002年度 大學生電影節 最佳處女作獎
2002年度 新周刊中國年度新銳榜 年度最佳電影
2002年度 衛視周刊年度全球十大電影,年度最佳導演
2002年度 上海影評人協會 年度十大國產片
2002年度 華語傳媒電影大獎 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處女作 (南方報業,光線傳媒,鳳凰衛視聯合)
2004年度 《可可西里》獲第17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委會大獎
第41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Mtv超級盛典最具風格導演獎
2004年度新銳榜最佳年度電影獎
2004年度新浪網評選最佳新銳導演獎
第1屆中國兩岸三地導演協會最佳青年導演獎。
2005年
㈡ 中國景色的作者介紹
單之薔,男。《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執行總編,畢業於吉林大學,曾擔任過高中數學教師、環境保護局的職員。1985年分配到人民日報海外版經濟部,後來到《中國國家地理》。為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副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出版委員會副主任。發行量近百萬冊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擁有廣泛的讀者,各行各業人士如媒體、探險者、攝影師、白領、學生、老師等都是《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廣大讀者。
單之薔先生酷愛思考,觀點新穎,嗜書如命,行路萬里。作為《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執行總編,他熟悉編輯業務,善於策劃和組織編輯為廣大讀者喜愛的專輯和報道, 「上帝為什麼造四川」、「選美中國」等專輯不斷的刷新雜志發行的奇跡。他曾率隊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絨布冰川,希夏邦馬峰,塔克拉瑪干沙漠,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秦嶺,長江源,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等地,親歷過許多艱險,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長期遊走於自然之中、並深受人文和地理學科浸潤的單之薔,深諳人與自然交流的內涵,他的文字總是娓娓道來,既充滿對自然世界的美好認知,又不乏理性或激情的描述。那些看似簡單的遺存、平凡的山水景觀或者事物,通過他提供的框架和視角,往往被勾勒出具體生動的場景和模樣,激發出無數讀者對中國景觀的無限嚮往。
㈢ 目前還有那些地方沒有開發,但是卻很值得一去的地方啊
1.西藏墨脫
交通的不便造成了這個與世隔絕的地方,即使是近幾年西藏旅遊回大熱,這個被藏答族人稱作白馬岡的地方仍然是中國最原始的地方
不管是風景還是人文文化都是頂級的,當然,路也是頂級難走
2.雲南省廣南
不同與墨脫,這個地方很少有人知道
我是在兩三年前的中國國家地理了解到的,實際沒有去,但是近幾年都沒有此地的旅遊消息,可見此處仍然不為人知
我現在只記得那是某幾個少數民族的雜居地,民族文化保留完好,路途艱難
汽車翻山後要徒步幾個小時然後還得坐船漂流山澗
3.川滇藏大香格里拉區
西藏是最近幾年被炒的最多的,和,墨脫不同,大香格里拉區是以廣闊的地域面積使遊客僅能窺其一斑,此大區主要看三江,雪山,走婚以及一妻多夫的婚俗習慣
4.貴州
憑良心說,貴州的風景絕不次於雲南川西等地,但是貴州的景點分散造成各旅行社不願意對此做推廣,所以廣告一般很少見到,也就是遵義了黃果樹了之類
但是真正去過你就會發現貴州的美,山水氧氣瀑布原始森林,隨處都是,因為宣傳不夠,所以人文文化保留完好,少數民族絕大多數保留原有生活習慣
㈣ 有沒有什麼介紹可可西里地理知識的圖書
厲子 著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可可西里檔案》是10多年之前一次國家級的秘密回行動的答紀實報告。全書共分4篇近40個章節,從不同的側面講述了由國家林業局聯合新疆、青海、西藏三省相關部門組成三支隊伍,發起得可可西里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保護行動——「可可西里—號行動」。
㈤ 河南小伙靠網貸騎三輪到可可西里撿垃圾,幾次遭遇猛獸是如何應對的
可可西西是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有無數的人都想要走一遭,但真正有勇氣的人並不多,因為那裡的環境和氣候對一般人來說還是有很大挑戰性的。對於現在網路爆紅的河南小伙武相宏來說,他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環保公益,要把可可西里的垃圾收拾干凈,不過一個人的力量還是很微弱的,生存都會受到挑戰,據說他遇到過幾次猛獸,他說不怕狼,但熊還是要注意,遭遇到熊的話他都是看準時機悄悄溜走的。
武相宏有一次在撿垃圾的時候,就在附近的鐵軌涵洞下面看到了一隻成年的熊,深褐色的,然後他偷偷地用相機記錄了下來,身高大概1米5,但體重應該超過100公斤,人類根本不是他們的對手,所以拍完照後就匆匆離開了,他認為快速躲避是最好的辦法。
對武相宏來說,這並不是一條享受旅遊時光的路,而是一種信念和追求,就是想看到109國道可可西里段乾乾凈凈,雖然一個人幾乎不可能做到,但他願意用自己的行動去告訴所有人:我們有責任去維護生態環境,請勿隨手扔垃圾!
對於武相宏的行動,你支持嗎?歡迎留言討論!
㈥ 《中國國家地理》的主編單之薔是一個怎樣
單之薔,《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執行總編。
畢業於吉林大學,1985年任職《人民日報》(海外版)經濟部。後來到《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擔任編輯管理工作。現為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地理學會出版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自然辯證法學會科學傳播與科學教育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科學傳播中心特聘研究員等。
單之薔先生酷愛思考,觀點新穎,嗜書如命,行路萬里。作為《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執行總編,他熟悉編輯業務,善於策劃和組織編輯為廣大讀者喜愛的專輯和報道, "上帝為什麼造四川"、"選美中國"等專輯不斷的刷新雜志發行的奇跡。他曾率隊深入可可西里,珠峰絨布冰川,希夏邦馬峰,塔克拉瑪干沙漠,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秦嶺,長江源,雅魯藏布江大拐彎等地,親歷過許多艱險,記錄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地方。
單之薔經歷復雜,做過許多工作。大學的專業是漢語言文學,但與其他文科生不同,單之薔對科學、數學有著濃厚的興趣。單之薔從事的工作與"地理"有關,因為地理科學離人文科學最接近。
在單之薔任主編以來,雜志策劃的"給中國最美的地方劃個圈"、"上帝為什麼造四川"、"走遍世界去問河"、"大香格里拉"、"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等專輯不但創造了發行的奇跡,更成為許多人的經典珍藏。
能走遍祖國的山山水水,正是許多人羨慕單之薔的地方。但他卻笑稱,"走"並不是他的本來目的。他曾經也是閉門造車的編輯,直至2003年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受邀來到四川旅遊。走一圈之後,發現普通人們對四川的印象,還局限於天府之國、成都平原、人口眾多、物產豐富這老一套上。這時,他的目光停留在了川西上,甘孜、阿壩、涼山,廣大的土地,眾多的雪山,特別是四川的雪山和雪峰,四姑娘山、貢嘎山、海螺溝等,庄嚴聖潔,與中國傳統審美中的名山大川有著不同的凜然大氣之美。
"看山要看極高山。"這是單之薔在"上帝為什麼造四川"專輯中提出的一個著名理念,他說,中國人幾千年來歌詠的都是東部的風景,卻忽視了西部的壯麗河山,中國人的審美應在珠峰前工作的單之薔當來一場革命,進入到欣賞冰川的時代。他的這個理論,得了很多人的熱烈響應,當時四川的一幫學者文人,也為他這個外來者的觀點而嘆服。
自此,《中國國家地理》慢慢成熟,而單之薔也開始了更多的行走。行走越多,他越覺得一個國家的公民應當對自己祖國的山川河流有基本的了解。在川藏線上,他遇到過一群年輕人,他們都是大城市裡的白領,辭了職走完了川藏線,卻沒有任何收獲,也不知道身邊就有著壯麗的景色。這讓他更堅定的樹立起幫助人們掌握地理知識的念頭,他說這樣會讓人生更豐富。
作為一名行者,單之薔非常喜歡走在路上的狀態。就像文藝復興一定要回到希臘的源頭,他如果想做一篇地理報道,就一定會親自去那個地方看看,而每次都會有著出人意料的驚喜和發現。
單之薔他說,攝影師的照片永遠是令人信不過的,你相信的,只有自己的眼睛。他原來以為中國已"沒什麼稀罕的地方"可去,但後來發現自己錯了。在香格里拉地區,他看到了與現代婚姻制度並存的一妻多夫制,在一個村子裡,每家都是四個兄弟共一個妻子;在常人通常認為危險重重的珠峰,他看到美麗的冰塔林,走在其中,腳下的石頭彷彿用水沖洗過一般,在陽光下閃著藍幽幽的光。
經常在西部地區行走,單之薔的考察生活並非人們所想像的輕松休閑的旅遊觀光,而是充滿了艱辛和危險。在敦煌附近,他們一行人為了尋找大規模的雅丹地貌,誤將車開到一條廢棄的國道上,路上到處是流沙,汽車很快就沒會油……而近乎絕望之中看到的亮光,讓他們歡欣鼓舞;在珠峰,從未有人進入過的冰塔林美麗而充滿著陷阱,到處都是冰裂縫、冰湖,連當地向導也極力勸說單之薔不要下去,但單之薔"一意孤行",他笑說,最美的風景往往就在最險之處。
走過很多路的單之薔,嘆惜自己還有很多地方沒去,很多的書還沒有讀。看過這多風光,他一直堅持自己來寫專輯前的文章,他說,只有親自寫作才能去關注自然、研究自然。
單之薔是雜志社的總編,喜歡寫字、看書、引經據典,比如為了寫三峽,他會查出《唐詩三百首》里有54首關於長江的詩,有12首關於三峽的詩;他用喜歡隱匿的中國四合院建築和好炫耀、搶占制高點的西方城堡建築作比較,用地理知識解釋關中盆地文化和雅典山地文化的區別……此外,他還有很多受到爭議的"離經叛道"的論斷,比如認為植樹造林是個神話,質疑任何大型造林工程,為此動用了美國生態學家克羅門茨的"頂級群落"理論;青藏鐵路開通,他宣稱又一座長城誕生了,使他受到很多網友的抨擊。他的文字風格呈現出戶外人士的自然和穩重,同時又能令我們體會到讀書人那種匡正天下的激烈情緒和沖動,他總是急於為那些默默無聞的山、湖、高原、濕地在城市裡討要一個恰當的"名分"。
他在自然世界和文明世界兩個極端之間來回奔跑。在一個極端,他和同行的難兄難弟在冰川、沙漠中跋涉迷路,為一個朋友在登上冰川後全裸自拍興奮不已;在另一個極端,他作為一名單位人,每月必須按商業法則推動雜志社的流程,統籌每月雜志的按時出版,除了寫序言,還要穿西服打領帶,不定期進行讀者見面會或做演講……
顯然,單之薔已經適應了在兩個世界中來回穿梭的生活,每月一次,他像鍾表一樣搖擺一次,而且每次,他都准時擺回到自己的位置。他告訴記者,為了趕稿,自己有過在海拔5000 多米的冰山,或烈日炎炎的沙漠戈壁,剛剛喝完面湯,便壓著帽子、穿著沖鋒服、戴上耳機,在鍵盤上敲打出他的經歷;可以想像,他敲出的,不是別的,是他一直在干,並想繼續做下去的事--建構中國的形象。
㈦ 可可西里的影片評價
《可可西里》被稱之為「一部關於信仰和生命的電影」,該片不僅在國內國際獲獎,而且也感動了不少觀眾。《可可西里》的震撼在於它揭示了民族精神的核心,把一個理想主義者由生到死的過程鮮活地展現出來(《競報》評) 。這部電影帶著一種絕對的淳樸和陽剛,以及被無限放大的生存和死亡的自然法則。影片並沒有用慷慨激昂的宣傳台詞向觀眾喊話,也沒有用常見的宣傳語氣說「殺死藏羚羊剝皮的行為是無恥的」,而是通過一個個真實到令人窒息的畫面和巡山隊員朴實的話語,讓觀眾自己感受到那種震撼的力量(《人民公安》評) 。
陸川的《可可西里》展示了一種國產片中從未有過的極度洗練、殘酷的紀實美學風格,雖然這種風格在世界影壇並非罕見,比如在《可可西里》中經常出現突如其來的暴力和沒有鋪墊的死亡,這些在美國導演昆汀·塔倫蒂諾和日本導演北野武的電影中亦屬常見,但與他們不同的是,《可可西里》的暴力徹底剔除黑色幽默成分,剩下的完全是冰冷和決絕。在可可西里嚴酷的生存環境里,這種描述方法表達了對生命的最大尊重(《京華時報》評) 。 《可可西里》是一部把青藏高原「險惡化」的電影,這部電影為了突出人物的高大,環境描寫不顧基本事實,存在諸多事實錯誤,給觀眾造成了誤導作用。首先,沙漠承重能力很強,這與沼澤不同,更何況可可西里是中國的永久凍土區,因此不可能出現片中人物下陷到流沙里的情況。其二,電影中可可西里的「荒漠化」也與實際情況不符合,事實上可可西里不僅不是荒漠,而且還是中國湖泊最密集的地方。其三,可可西里並沒有影片描述的那樣可怕,可可西里也不是片中所說的無人區,在可可西里除了有淘金者、撈鹵蟲的人出現,還有牧民在那裡放牧。可可西里和青藏高原在片中被「險惡化」,是因為造英雄、樹典型的需要,這種現象不應該提倡(《中國國家地理》評) 。
《可可西里》的最大遺憾在於它未能將洗練的紀實風格貫徹到影片的每一個角落。對於天葬、成片的藏羚羊屍骸以及流沙吞人三大奇觀的津津樂道,損害了影片的客觀和冷靜。首尾兩次天葬的濃墨重彩,使得影片盡量價值中立的努力幾乎化為烏有,而鏡頭在藏羚羊屍骸上的反復流連,更有製造奇觀、濫情的嫌疑。甚至,影片足足用了96秒的時間來細致描述流沙將一個人吞沒的完整過程,然後又用34秒的遠景空鏡頭加以致敬。不論編導的本意是否要為影片製造出足夠的殘酷意味,但這種帶著不節制情感的過度介入會對影片的紀實風格造成傷害,並且減弱影片本該具有的人道主義力量(《京華時報》評) 。
㈧ 青海和西藏哪個更吸引人
阿尼瑪卿神山圖片作者:舒小簡
藏地很大,
除了西藏的7個地市,
還有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的10個藏族自治州。
自從2012年初到藏地,小簡每年都會到藏區,
走遍了除甘南藏族自治州之外的藏地。
青海卻是停留時間最少的。
比起,無數文藝青年們火熱的「西藏情節」,
以及川西藏區人潮湧動奔赴川藏線的盛況。
青海藏區的熱度和吸引力,明顯,遠遠低於西藏和川西。
然而,人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青海幾乎佔了藏地的半壁江山。
此外,
1.十大藏族自治州,青海佔了6個
2.藏傳佛教四大神山,青海佔了2個
3.中國四大無人區,青海佔了2個
4.中國兩大母親河,長江黃河全都發源於青海
5.中國分三大自然區劃,青海是唯二全部包含的省區之一
這些足以說明青海的獨特和神奇。
那麼,明明擁有傲視的風景和人文資源,
青海為什麼卻沒有那麼吸引人呢?
可可西里卓乃湖與青海最高峰布喀達坂峰
圖片作者:哈哈
我想用簡短的詞彙來概括復雜的闡述。
恰好,無論青海在風景和人文上的獨特之處,
都可以歸結在一個詞:過渡。
青海的三大過渡:
6.青海是青藏高寒區與西北乾旱區、東部季風區的過渡
7.青海是伊斯蘭教地區和藏傳佛教地區的過渡
8.青海是內地與邊疆的過渡
1
風景
一、神山
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西藏岡仁波齊、雲南卡瓦格博、青海阿尼瑪卿、青海尕(ga)朵覺沃。
青海佔了一半。
(ps:後台回復關鍵詞「阿尼瑪卿」或「尕朵覺沃」,可查看小簡的旅途記錄和攻略)
說來奇怪,諸多所謂四大,前二和後二都有不小差距。
比如,香港四大天王,郭富城和黎明顯然弱於劉德華和張學友。
比如,NBA當年四大中鋒,上將和尤因的成就明顯遜色於奧尼爾和大夢。
比如,江南四大才子,除了唐伯虎和祝枝山,另外兩位是誰,您可能就要想很久了。
阿尼瑪卿和尕朵覺沃的名氣,
也是遠遠不及岡仁波齊和卡瓦格博。
1.阿尼瑪卿
青海的雪山。
最值得推薦的,莫過於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阿尼瑪卿。
阿尼瑪卿是山脈,其海拔6282米的主峰模樣極其俊秀。
在神話中,阿尼瑪卿是開天闢地九大造化神之一,是這九位山神構建了宇宙。
藏地最偉大的英雄格薩爾王,則是阿尼瑪卿山神與龍女果薩拉姆夢合而生。
也就是說:
9.阿尼瑪卿是格薩爾王的父親。
阿尼瑪卿
圖片作者:舒小簡
去年連轉藏區八大神山時,我初見阿尼瑪卿時寫下過這樣的字:
初見阿尼瑪卿
圖片作者:舒小簡
「一座曲線優美的潔白山峰高高地懸掛雲端,供眾生仰望。
身旁的翠綠山巒盡皆俯首,成它陪襯。
這是我看到阿尼瑪卿的第一眼。」
這是阿尼瑪卿山的南側,有稍顯柔美的一面。
而到了東側的特定角度,它則有了雄偉的樣子。
因為它的雄偉高峻,早年二戰期間,美國飛行員甚至預測阿尼瑪卿主峰有9000米高,
10.所以,青海的阿尼瑪卿曾被誤認為才是世界最高峰。
阿尼瑪卿與哈龍冰川
圖片作者:舒小簡
而到了偏西北側,阿尼瑪卿的模樣就歸於平庸。
但它卻展示出了黃河流域規模最巨大的冰川——哈龍冰川。
2.尕朵覺沃
青海另一座神山尕朵覺沃,名氣最小。
卻是一座至今無人登頂的處女峰。
它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
海拔不高,僅僅只有不到5500米。
它的轉山路途,經過三次接近海拔5000米的埡口,
距離山峰主峰頂峰可謂相當接近。
但是,山不在高。
尕朵覺沃群峰,擁有無比奇特的山峰造型。
無數尖錐般的山峰筆直成群,好像哥特式教堂的尖頂。
尕朵覺沃群峰
圖片作者:舒小簡
它們都是一看就是攀登難度極高,
不遜色於南美巴塔哥尼亞的神奇之地。
3.青海的其他山峰
比如年保玉則、布喀達坂、格拉丹東、賽宗神山、玉珠峰等等,就略顯平庸,不再多言了。
年保玉則
圖片作者:grove
賽宗寺以及賽宗神山——安多藏區屬猴的神山
去年恰是猴年,小簡差點去轉此山。
圖片作者未知
二、一個有三張面孔的省區
中國分三大自然區劃——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青藏高寒區。
這是理解中國景色最重要的規律。
東部季風區、西北乾旱區、青藏高寒區
青海的三面孔,圖片來自《中國國家地理》。
中國,有兩個省份可以近似看做同時橫跨這三大自然區域,
那就是甘肅和青海。
青海的柴達木盆地,有沙漠戈壁,有雅丹,
接近西北乾旱區的地貌。
柴達木盆地俄博梁雅丹林
圖片作者:Jambo
青海獨有的水上雅丹
圖片作者:氂牛747
青海的沙漠戈壁,面積和整體性要大於沙漠零散的西藏。
而青海的雅丹地貌,則更幾乎是西藏沒有的了。
門源花海——中國最著名的油菜花之一
圖片作者:王劍424
青海湖以東,還是農耕之地,是東部季風可以吹拂的最後最弱的地方。
這里是更接近於東部的景觀。
比如:丹霞地貌。
貴德丹霞
圖片作者:隔岸觀火
11.能同時擁有雅丹地貌和丹霞地貌的省區,也只有甘肅、青海兩地。
三、無人區
中國有四大無人區。
西藏羌塘、新疆羅布泊、青海與新疆交界的阿爾金,
以及最著名的、去年被列入世界遺產的青海可可西里。
布喀達坂峰與太陽湖
圖片作者: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局書記布瓊
白象山
圖片作者: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局書記布瓊
可可西里索南達傑保護站
索南達傑是保護藏羚羊被偷獵者殺害的當地英雄
圖片作者:哈哈
12.可可西里是中國湖泊最密集的地方,
湖泊率超過6%,甚至高於藏北。
並且,可可西里和阿爾金山都是野生動物的天堂。
均是藏羚羊、藏原羚、藏野驢、野氂牛為主,輔之以狼、熊之類。
阿爾金一帶,還有羌塘、可可西里等地沒有的野駱駝。
13.藏羚羊最重要的產仔地,就是青海的卓乃湖。
大地上的黃色小點是密密麻麻的藏羚羊(可點擊放大)
圖片作者:哈哈
布喀達坂峰、卓乃湖與藏羚羊
圖片作者: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局書記布瓊
可可西里藏野驢
圖片作者: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局書記布瓊
可可西里棕熊
圖片作者: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局書記布瓊
14.可可西里是中國藏羚羊最多的地方,超過了西藏羌塘。
擁有15萬頭藏羚羊。
高於西藏羌塘的12萬頭。
四、三江源
15.中國面積最大的保護區,是青海的三江源。
1.長江發源於唐古拉山脈的格拉丹東峰。
作為中國的母親河,知道長江源頭山峰的人卻並不多。
這是一件奇怪的事了。
格拉丹東峰
圖片作者:南卡
可更具體些:
16.長江發源於姜根迪如冰川。
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格拉丹東腳下姜根迪如冰川,30年,後退2000米
圖片來自楊勇
2.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脈。
難說出具體的源頭。
但基本有共識,黃河的上游是星宿海。
也就是金庸所著《天龍八部》中阿紫所在星宿派的所在地。
遠看巴顏喀拉山脈
圖片作者:舒小簡
昔日波光點點的星宿海已然日趨乾涸
圖片來自網路
那是一片沼澤濕地。一個個水窪星羅棋布。
是它們匯聚成為了黃河之水。
而如今,濕地退化極其嚴重。
星宿海早已不復星宿之名。
3.至於瀾滄江的發源,始於一片沼澤型濕地,就更加說不清具體的源頭所在了。
2
文化
一、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的過渡
很多人不知道的一個特別的事實是:
17.絕大多數的蘭州拉麵,都是青海人做的。
有這樣的說法:青海化隆縣。
當年全縣的主要產業是製造私槍。
以至於一種槍支叫做「化隆造」。
後來造私槍的產業被取締。
百姓不能再造槍,集體改行去做牛肉麵。
所以,內地的蘭州拉麵,基本都是青海化隆人開的,跟蘭州關系不大。
這故事反應了:青海的回民眾多。
新疆和西藏,分別是伊斯蘭教和藏傳佛教的主要地區。
而新疆和西藏又是接壤,除了天然屏障昆侖山的阻隔。
這兩種教義相差極大的宗教,就靠青海來完成過渡。
西寧東關清真寺的穆斯林們
圖片作者:張騫Qianz
西寧市區幾乎處處是白帽的伊斯蘭教裝扮。
可驅車20公里外,卻是藏傳佛教最大教派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的塔爾寺。
作為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主寺,這里的藏傳佛信徒虔誠程度幾乎比其他藏地還要更高一些。
不得不說,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混合,
是只有青海才能看到的奇景。
二、民族的豐富交混
青海除了大量回族之外,還有大量蒙古族、土族、撒拉族等。
這種民族豐富的程度顯然高於西藏和川西。
3
為什麼沒有那麼迷人呢?
那麼它為什麼相比西藏、新疆和川西,受關注度和吸引力都弱小那麼多呢?
一.很首要的原因是因為過渡
青海是內地和邊疆的過渡。
對於西藏和新疆這樣真正的邊疆來說,它就像是內地。
而對於中國內地的絕大多數地方來講,邊遠的青海又像是邊疆。
這就有一種:定位不明確的尷尬。
也就難具特色了。
那有人要問了,為什麼同樣類似的川西不會遇到這種尷尬呢?
可,川西不是內地與邊疆的過渡。
過渡,是緩慢變化。
而川西是突變。
從漢文化的內地到如同異域風情的藏地,小半天的車程就足以上升幾千米海拔,完成這種巨大差異的變化。
突變讓川西具有特色。
而過渡不行。
二.青海在人文上的最大亮點,也是最大弱點
因為過渡,
青海的宗教和民族混雜交錯,顯得豐富多樣,
卻也成了特色不鮮明、不夠純粹。
要了解最純粹的伊斯蘭教文化,旅行者們直接去新疆了,不必到青海。
要了解最純粹的藏傳佛教文化,旅行者們直接去西藏了,不必到青海。
想看蒙古族、回族,何不在內蒙和寧夏逗留?
想認識藏人朋友,川西和西藏成了首選。
青海說:哎,我有點尷尬。
三.青海在地質地貌方面,確實天然有弱點
我們常說:青藏高原、青藏高原。
好像青海和西藏在自然環境上是同類的。
的確,青海的平均海拔也很高。
但,其實,青海與西藏相比,確有劣勢。
我們知道,青藏高原之所以是傲世全球的絕世風景。
主要是因為兩點:雪山、冰川。
這也正是青海的弱點所在:
1.青海的冰川太少了
西藏擁有全國48%的冰川。
18.面積只比西藏略小的青海,冰川面積卻只佔全國的6%。
甚至,相比於面積只有青海一半大的川西,也佔了全國2%的冰川呢。
2.青海的身高太矮了
雖然共稱為青藏高原,青海的平均海拔並不比西藏遜色太多。
但,青海的身高還不如四川。
19.青海的最高峰海拔僅僅6820米:布喀達坂峰(又名新青峰)。
比西藏的最高峰珠峰要矮了整整2000米。
航拍青海最高峰布喀達坂峰
圖片作者:可可西里保護區管理局書記布瓊
相比西藏和新疆成群結隊般壯觀的7000米、8000米山峰,青海太矮了。
因為四川省第一高峰——海拔7556米的貢嘎山存在。
青海也比四川矮了將近800米。
3.青海的雪山,造型平庸,辨識度不高
這是青海在風景上最大的弱點。
川西地方不大,卻魅力非凡,大大歸功於造物主的不公平,
把那麼多造型別致、一眼就能認出的雪山聚集在那麼小的面積內。
央邁勇溫婉曲線以銳利尖角指向天庭、
貢嘎山鶴立雞群,巨大的硬朗角峰展現王者之氣、
幺妹峰花崗岩陡峻絕壁引領三位姐妹等諸多群峰。
西藏呢,
岡仁波齊寶塔般的身軀上有天然的十字印、
南迦巴瓦體量巨大,七座連體角峰眾星捧月般托舉主峰、
薩普神山以一大一小兩個標準的等腰三角形山峰詮釋天然的幾何之美。
可是青海,
阿尼瑪卿美感有餘,獨特不足,
尕朵覺沃獨特有餘,美感不足。
至於年保玉則等山,則幾乎是既不見山峰造型的獨特,也難說美感。
論辨識度,青海群峰難有一座山峰能擔得起和上述奇山較量的資質。
這是事實。
四、革青海湖的命
最後一點,才是青海真正沒能發揮它的魅力的最主要原因。
這個省的名字起的不好。
青海的最著名的風景青海湖,
是青海最大的絆腳石。
它太大了,也太有名了,以至於它成為了青海省的招牌。
一家獨大,就限制了青海的其他美景。
一個地方是不是吸引人,
其實並不是靠這個地方本身,而是取決於人的輿論。
十年前,北大有一個女作家,寫武俠小說,她叫步非煙。
她說:「武俠要發展,我們得革金庸先生的命。」
正如面對青海,
我們要革青海湖的命。
如果,有一天,青海湖不再是青海最響亮的招牌,
那麼青海才可能逐漸具備像西藏、川西那樣吸引天下旅人的魅力。
可惜,這很難。
誰叫青海省是以青海湖來命名的呢?
4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再次總結青海的三大過渡:
1.青海是青藏高寒區與西北乾旱區、東部季風區的過渡。
2.青海是伊斯蘭教地區和藏傳佛教地區的過渡。
3.青海是內地與邊疆的過渡。
這些既是青海的優勢,
也是青海的劣勢。
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就像我們的人生。
有得有失,都有代價。
㈨ 我想問問這到底是種什麼地形最好能具體些.
沙陷。
沙漠或沙灘里人工或天然大坑,周圍的浮沙和泥漿就會很快把這個大坑填平,形成一個沙陷。沙陷里的浮沙極松軟稀薄,看上去與其他的沙地一樣,踏上去就會直陷進去,生生被活埋,絕無可能生還,極殘酷,極可怕。
㈩ 中國國家地理有關藏羚羊的
應該還沒有吧,雜志一般比片子超前的,否則就沒人買這一期了。推薦去看下陸川的《可可西里》,也是關於藏羚羊的。還有,吐血推薦《海豚灣》,雖然是關於海豚,但差不多也是這個類型的,很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