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地理摘錄
❶ 中國四大名著原文摘錄
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全書120回,前80回是曹雪芹所作,後40回據說由高鶚續寫。
雪芹1715?一1763?名沾,字夢阮,號雪芹,又號芹溪居士。清代偉大小說家。祖籍一說是河北豐潤,一說是遼寧遼陽。清人入關後,入正白旗內務府籍。從他曾祖至他父親,其家世襲江寧織造。幼年時家勢貴盛,氣派顯赫。後來其父因事獲罪,產業被抄沒,家道衰落。曹氏全家從南方北遷,中年後住在北京西北郊,家境清貧,過著「舉家食粥」的日子。曹雪芹多才多藝,能詩善畫,嗜酒健談,性格傲岸。《紅樓夢》寫到80回時,因貧病交迫,加之愛子夭折,含恨而逝,使《紅樓夢》成為未完稿的著作。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人物的感情糾葛,描寫了大觀園內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同時,通過對這些愛情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描繪,牽涉到封建社會政治法律、宗法、婦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問題,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的世態,暴露了封建貴族階級及其統治的腐朽與罪惡,歌頌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宣告了這一社會必然走向滅亡。可以說,《紅樓夢》是一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紅樓夢》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生動的人物形象。寶玉始終站在封建主義精神道德之外,他視仕途為祿蠹,以應酬文字為沽名釣譽之工具,視讀聖賢為畏途,既具有濃厚的貴公子的紈褲習氣,又具有反封建的叛逆性。他尊重女性,尊重個性,追尋自由,是一位貴族家庭乃至封建制度的叛逆典型;黛玉是一位冰清玉潔、孤高自許、多愁善感的貴族小姐,她視愛情如同她的生命,但她的愛情卻因不容於貴族家庭而被摧毀;寶釵是一位遵奉婦道、恪守婦規的封建淑女,她同樣是封建制度的犧牲品。
《紅樓夢》突破了傳統的取材和構思方式,將社會高度濃縮於家庭范圍內作整體展現,賈府實際上是整個社會的縮影。
《紅樓夢》寫人的技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所描寫的人物皆栩栩如生,個性鮮明,具有多重性格,打破了以往小說寫人類型化的特徵,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法有:在廣闊的社會背景上,以精雕細刻的工夫,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注意人物的個性化,心理描寫具體而簡潔;把人物放在特定的藝術氣氛里,烘託人物的內心情緒。
《紅樓夢》吸取了中國古典文學語言的營養,又提煉了大眾語言,熔鑄成准確、精煉、純凈、傳神、典雅的語言。
《紅樓夢》的情節安排脈胳分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其結構既筋絡相聯,縱橫交錯,又主次分明,有條不紊,一如生活本身,不露人工斧鑿之痕。
《紅樓夢》表面看來都是平常的生活瑣事,但能夠以小見大,見微知著,反映生活的本質,具有豐富深刻的社會意義。
《紅樓夢》問世後,以其深進的思想意蘊與精湛的藝術魅力,震撼著一代代讀者的心靈,產生了跨越時空的巨大的影響,在學術研究領域形成了聲勢浩大的「紅學」。在經歷了二百多年風風雨雨之後,「紅學」不唯沒有衰微,反而更為興盛,這足以說明《紅樓夢》所具備的藝術價值。
《紅樓夢》的版本有兩個系統,一是僅流傳八十回的脂評抄本系統;一是程偉元高鶚整理補綴的一百二十回印本系統。198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紅樓夢》120回校訂注釋本,是一種較為完善的新讀本。
水滸傳
《水滸傳》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長篇小說。
水滸傳的故事早就在民間傳誦。南宋時,王的《東都事略》等,書已有零星記載。宋末遺民龔聖與作有《宋江三十六贊》;無名氏的《大宋宣和遺事》記述了宋江等人的事跡。元代有25種水滸題材的劇目,水滸故事傳到元末大致形成了今本《水滸》的規模。
《水滸》的作者一般認為是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施耐庵1296—1370之間,名耳,祖籍蘇州。明初著名小說家。35歲中進士,後棄官退居故鄉,從事創作。傳說他同元末農民起義運動有一定的聯系。
《水滸傳》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經歷,描寫出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作者站在被壓迫者一邊,歌頌了農民起義領袖們劫富濟貧、除暴安良的正義行為,肯定了他們敢於造反、敢於斗爭的革命精神。宋江原是一位周急扶困的義士,當他被逼上樑山之後,「替天行道」,壯大了起義軍的聲威,取得了一系列勝利。但由於他性格的二重性和思想的局限性,在起義事業登上峰巔之時選擇了妥協、招安,終於葬送了起義事業。小說通過宋江起義的失敗客觀上總結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失敗的經驗教訓。
小說以高俅發跡作為故事的開端,意在表明「亂自上作」,高俅是封建統治集團的代表人物。作者還寫了大批的貪官污吏和地方惡霸,正是他們狼狽為奸,漁肉百姓,才迫使善良而正直的人們不得不挺而走險,奮起反抗。小說深刻地挖掘出了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深層原因。
《水滸傳》的結構獨具一格,先以單個英雄故事為主體,上一個人物故事結束時,由事件和場景的轉換牽出另一個人物,因人生事,開始下一個故事。就好象一個個環,環環相扣,環環相生。其中也有一些自成段落的故事,集中表現了眾多英雄好漢,智取生辰綱和三打祝家莊等即為其例。一個一個的小故事如同涓涓細流流向長江大河,終於匯合成滔天洪流,匯合成聲勢浩大的英雄大聚義。
《水滸傳》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武松、林沖、魯智深、李逵等人物形象。作者善於把人物放在真實的歷史環境中,緊扣人物身份和經歷刻劃人物性格;善於把人物放在尖銳的斗爭中生死存亡的關頭來描寫人物性格,還善於運用比較法、反襯法來突顯人物性格。
《水滸傳》沒有絲毫的脂粉氣兒女情,它具有豪放粗獷的陽剛美和崇高美。這種美學風格對後來的英雄傳奇小說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水滸傳》對後世的影響,不限於文學的范圍。幾百年來,《水滸傳》在人民群眾中廣為流傳,直接推動了人民群眾的反抗運動。《水滸傳》對後世小說、戲劇有較大影響,到今天水滸故事仍然是戲劇劇目中的重要內容。
《水滸傳》有繁本簡本之分。繁本文繁事簡,簡本文簡本繁。明萬曆末楊定見取簡本中征田虎王慶事加以潤飾,與繁本合成120回本。清人金聖嘆取繁本前71回加以潤改,將第1回作楔子,成70回本。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校訂的《水滸全傳》適合於普通讀者閱讀;人民文學出版社的《水滸傳》匯校本適合於文學研究者。
❷ 地理中國的摘錄
對於「天府」這個概念,有些含義是我們知道的,並能意識到;有些是知道但意識不到,經過分析,是可以浮現出來的。推而廣之,就我們頭腦中的知識而言,我們知道的比意識到的多得多。沒意識到的更深刻,因為它可能反映了我們所屬文化的一些深層次東西。
人們把「天府」與「物華天寶、安居樂業」聯系起來。叫做 「天府」的地方應該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這些都是我們能意識到的。
還有一些雖然不是常識,但是只要查找一些書籍辭典也能掌握,這也不是我所說的我們意識不到的那部分「天府」的含義。比如:一般人都以為「天府之國」是專指四川盆地的成都平原,其實不然。在歷史上,所謂「天府之國」或「天府」這樣的稱號,在中國的版圖上曾經賦予至少7個地方。比如:最早是西安所在的關中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而後太原所在的汾河盆地被稱為「天府之國」;太湖平原在唐以後被稱為「天府之國」;北京所處的河北北部也曾戴上「天府」的桂冠。宋以後,福建的福州地區所在地閩中丘陵地區亦獲得了「天府」的稱號。清以後,滿族人的發祥龍興之地沈陽地區也被賦予了「天府」的稱號。
如果你仔細研究一下這些歷史上的天府,就會發現天府並不僅僅是「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豐富」的富饒之地,那些大平原,譬如東北大平原、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的諸多大平原雖然都是沃野糧倉,但我們的先人並不把這些地方稱之為「天府」。
為什麼我們的祖先不把「天府」的稱號送給這些大平原?回答這個問題,就開始接觸到了「天府」這個概念中難以被清晰地意識到的那部分含義。
認真分析,你會發現天府原來是中國人心裡的秘密它隱含了中國人關於風水的理念,是中國人集體潛意識的一部分。
北京大學的俞孔堅教授把天府看作是中國人關於風水寶地的放大版。中國人的風水寶地是這樣一種模式:依山面水,俯臨平原,左右護山懷抱,眼前朝山、案山拱揖相迎。簡單地說,中國人的所謂風水寶地,不是一馬平川的大平原,也不是凸起的高地,而是三面圍合的山間盆地。
而且據俞先生分析,中國人風水這種模式的形成,深受「關中盆地」地形的影響,因為我們漢民族的文化成型期周、秦、漢、唐的核心區就在關中盆地。而更有意思的是「關中盆地」又是最早被稱為「天府」的地方。《史記·蘇秦列傳》載,蘇秦游說秦惠王時說:「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 這是「天府」這個概念的濫觴。
為什麼中國人喜歡將這種三面圍合、一面開闊的地方作為理想的居住之地?主要原因還是認為這樣的環境有安全感。三面環山,一面開闊,就意味著三面已經有山作為屏障來拱衛,只有一面臨敵,這對於防守而言,的確是一種理想的地形。將這種觀念擴展,將這種地形擴大,風水就變成了天府。
說到這里,我們又引出了「天府」的又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天府是安全之地。
關中盆地、四川盆地之所以被稱之為天府,很重要的是先人認識到這里是安全的。
像華北大平原、長江中下游的諸多大平原和東北大平原,古時候往往是群雄逐鹿之地,不是天府。
如果我們找來一張地勢圖察看,我們就會發現古時候被稱為天府的7個地方都不是大平原,都有山可依傍。
安全不僅僅是指能承受攻擊,抵抗入侵。安全也有無危險,安然、安定、安詳之意。
更深層的安全,是糧食或食品的安全。一切榮華富貴,一切高樓大廈,一切現代化的工業產品,皆可舍棄,唯獨吃的,不可舍棄。所以說「無糧不穩」,一個沒有天府的國家,是不穩的。
如果我們對「天府」這個詞,進行一番詞源探索,或許更能幫助我們尋找出天府的隱含之義。
「天」,會意字。一個人頭上頂著一片東西天空,引申義為天然而非人工。
「府」,形聲字。從廣,表示與房屋有關,付聲。廣既然表意,府的含義應在廣中。「廣」,原讀yǎn ,甲骨文和金文的寫法很像房牆和屋頂,其含義是依山崖建造的房屋。引申義:寬大的房屋。《說文》段玉裁註:無四壁而上有大覆蓋,其所通者宏遠矣,是曰廣。
天府,意為天然的府庫。從詞源來看,所謂天府者,天地似屋也。
安全的「安」字,是一個會意字。「女」在屋宇下,就意味著安全無危險。天地似屋,首先給人的就是安全感。從這個角度,也驗證了天府是給人以安全感的地方。
天府,天地似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天府雖是天然府庫,但並不排斥人的作為。人的作為只是彌補天的不盡人意處。比如氣候變化導致的旱澇之災。但人的作為並不想控制天。比如最早的天府關中盆地,如果沒有人的作為,也難以成為豐衣足食、生活無憂之地。早在戰國時期在關中修建的鄭國渠,就是選取涇河流經的地勢高亢處,開渠引水,通過網狀的渠道系統,讓部分涇河水自流灌溉關中大地的。
成都平原在都江堰未修之前,還不是天府。都江堰建成之後,《華陽國志》卷三《蜀志》稱成都平原「沃野千里,號為陸海,旱則引水浸潤,雨則杜塞水門,故記曰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也。」
鄭國渠、都江堰都是讓河水自由地流淌,澆灌田地似乎是河水在流淌之時順便而為。而現在建在涇河和岷江之上的一座座水電站是強迫河水進入它們的囊中。
天府還是以天為主。它主要的產品是糧食、瓜果菜蔬及其他農副產品。今日太湖平原、閩中一帶這些昔日的天府及珠江三角洲一帶已經工廠林立,成為了世界的加工廠,還能稱它們為天府嗎?
天府,天地似屋。意為我們的先人把大地當席,以天空為屋頂,天地之間皆是我家也。但是今天,那些為了所謂的財富和發達,為了所謂的經濟高速增長,為了少數人當官或者成為億萬富翁的美夢,不惜把藍天染黑,把空氣變濁;那些向藍盈盈的河水、湖水中排放廢水、污水,讓水中的魚蝦絕跡;那些用黑水、化學水、重金屬含量很高的水,澆灌萬頃良田,把土地也污染了的地方,即使過去號為天府,今天它們還能保持天府的桂冠嗎?
天府最深層的含義是追求一種天人合一的生活,這是一種東方的智慧,不同於西方征服自然的思路。天府的深層含義是簡單的生活,內心的愉悅。
昔日的東方天府,今日變成了西方的工廠,「桃花源」成了「專業鎮」發達了,富裕了,但代價呢?
今天我們的版圖上還有多少地方能夠讓我們以「天地為屋」呢?
❸ 中國歷史故事集(好句、好段)
廉頗對藺相如的官級比他高不服並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而藺相如卻說:「秦國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們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要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廉頗知道後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藺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董卓雖說請了一些有名望的人來做官,可是他根本不懂得怎麼跟這些人打交道。籠絡自己的將士,他倒是有一套土霸王的辦法。他放這些剛進京城的將軍和士兵隨便搶財物,搶美女。洛陽城裡一條街挨著一條街,買賣人家挺多;還有不少皇親國戚,貴族富豪。董卓的將士闖進去,見什麼搶什麼,還有個名目,說這叫「搜牢」,就是保護治安的意思。這么「保護」下去,誰受得了哇?將士們把搶來的財物美女交給董卓,他就分給他們一部分,好讓大夥兒享受享受。他還叫人刨開了漢靈帝的墳,把里邊藏的珠寶都拿出來分了。這么一來,將士們都豎起大拇指誇董卓真夠意思。
查看全部2個回答
看歷史書籍有哪些?找歷史書籍,就上阿里巴巴。
關注書籍推薦的人都在看
歷史書籍采購批發,盡在阿里巴巴!阿里巴巴,匯聚海量商機信息,提供便捷在線交易!
杭州易宏廣告有限公司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求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里的西漢故事中的好詞好句
網路知道 提問 有問題,搜一搜 求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里的西漢故事中的好詞好句 我來答 查看全部12個回答 xizi8199 LV.5 推薦於 2018-04-16 千金一笑 兄弟相殘 暗箭傷人 管鮑之交 一鼓作氣 老馬識途 仙鶴坐車 唇亡齒寒 五張羊皮 「仁義」大旗 飽不忘飢 退避三舍 犒軍救國 放虎回山 桃園打鳥 一鳴驚人 搜孤救孤 晏子使楚 混出昭關 魚肚藏劍 掘墓鞭屍 夾谷之會 石屋養馬 卧薪嘗膽 戰國故事 三家分晉 用人不疑 河伯娶婦 起死回生 不受蒙蔽 商鞅變法 孫臏下山 馬陵道上 懸梁刺股 攻守同盟 合縱抗秦 連橫親秦 胡服騎射 屈原投江 雞鳴狗盜 狡兔三窟 火牛陷陣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遠交近攻 贈送綈袍 坑殺趙卒 毛遂自薦 盜符救趙 圖窮匕見 統一中原 西漢故事 張良拜師 學萬人敵 揭竿而起 天下響應 破釜沉舟 約法三章 鴻門忍辱 火燒阿房 韓信拜將 暗渡陳倉 鴻溝為界 四面楚歌 漢王登基 制訂朝儀 緹縈救父 晁錯削地 李廣射虎 張騫探險 再通西域 通神求仙 蘇武牧羊 大雁帶信 霍光輔政 昭君出塞 王莽稱帝 東漢故事 綠林好漢 赤眉起義 劉氏舉兵 昆陽大戰 死守黃金 豆粥麥飯 「銅馬皇帝」 爭先恐後 攻佔兩京 得隴望蜀 種地釣魚 寧死不屈 取經求佛 投筆從戎 外戚專權 天知地知 豺狼當道 跋扈將軍 宦官五侯 禁錮黨人 官逼民反 廉頗對藺相如的官級比他高不服並揚言要羞辱藺相如,藺相如知道後,有意不與廉頗會面。別人以為藺相如害怕廉頗,而藺相如卻說:「秦國怕我們趙國,這主要是因為有廉將軍和我兩個人在。如果我們互相攻擊,那隻能對秦國有益。我要以國事為重,把私人的恩怨丟一邊!」廉頗知道後十分感動,便光著上身,背負荊杖,來到藺相如家請罪。他羞愧地對藺相如說:「我真是一個糊塗人,想不到你能這樣地寬宏大量!」兩個人終於結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董卓雖說請了一些有名望的人來做官,可是他根本不懂得怎麼跟這些人打交道。籠絡自己的將士,他倒是有一套土霸王的辦法。他放這些剛進京城的將軍和士兵隨便搶財物,搶美女。洛陽城裡一條街挨著一條街,買賣人家挺多;還有不少皇親國戚,貴族富豪。董卓的將士闖進去,見什麼搶什麼,還有個名目,說這叫「搜牢」,就是保護治安的意思。這么「保護」下去,誰受得了哇?將士們把搶來的財物美女交給董卓,他就分給他們一部分,好讓大夥兒享受享受。他還叫人刨開了漢靈帝的墳,把里邊藏的珠寶都拿出來分了。這么一來,將士們都豎起大拇指誇董卓真夠意思。 496 602 下一條回答 幽門螺旋桿菌的危害?怎麼清除超標的幽門螺旋桿菌? 幽門螺旋桿菌的危害?患胃病5年了,經常出現燒心以及胃痛,口臭等症狀,吃什麼可以緩.. 廣州麗森健康咨詢廣告 13條評論 看都看了,聊兩句~ 發布 ZSX185182 10 牛 2017-08-09 11:28 · 回復Ta 手工豆皮yi2836 : 剛剛紅紅火火 ZSX185182 8 牛 2017-08-09 11:28 · 回復Ta 丶棄己 : 你是你是屬牛的嗎? 熱心網友 4 牛什麼 我身為一個讀者 這些都是文章名字 目錄裡面都有(切~)讓我也能不粘貼他的 一字不差的打下來(切~有什麼牛的~) 2019-01-01 20:47 · 回復Ta 查看更多精彩評論 為您推薦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好詞好句 上網查查吧,應該會有。 45 瀏覽2116 中國歷史故事的好詞好句好段,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最有氣勢的一些詩詞名句關鍵詞:口才,,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12 瀏覽633 中國歷史故事集的好詞 感覺中國的詞都有故事吧 好詞的話念奴嬌·赤壁懷古很不錯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 14 瀏覽1026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中的四字成語 千金一笑 兄弟相殘 暗箭傷人 管鮑之交 一鼓作氣 老馬識途 仙鶴坐車 唇亡齒寒 五張 3 瀏覽423 2018-05-10 林漢達歷史故事集好詞 一鼓作氣、唇亡齒寒、一鳴驚人、卧薪嘗膽、 懸梁刺股、雞鳴狗盜、狡兔三窟、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毛遂自 169 瀏覽3059 2017-11-25 中華力量:壯我大國氣派 新聞說中國將在南極建設我國第一個永久機場了,請問這個機場的建成對我國發展的意義是什麼呢? 14個問題136,465人瀏覽 管材耐壓試驗 ,承德東海, 承德東海試驗機製造 廣告 管材耐壓試驗機 濟南賽思特很專業 濟南賽思特流體系統.. 廣告 正在載入 13
75 瀏覽85162019-08-03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好詞好句
上網查查吧,應該會有。
71 瀏覽2448
中國歷史故事好詞好句好段
帶歷史故事和以文會友的話!當然首選「推敲」啊!賈島初次在京城裡參加科舉考試。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了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一開始想用「推」字,又想用「敲」字,反復思考沒有定下來,便在驢背上(繼續)吟誦,不停做著推和敲的動作。當時韓愈臨時代理京城的地方長官,他正帶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直走到(韓愈儀仗隊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做(推敲)的手勢,圍觀的人對此感到驚訝。於是一下子就被(韓愈)左右的侍從推搡到韓愈的面前。賈島詳細地回答了他在醞釀的詩句,用「推」字還是用「敲」字沒有確定,精神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迴避。韓愈停下車馬思考了好一會,對賈島說:「用『敲』字好。」兩人於是並排騎著驢馬回家,一同談論作詩的方法,好幾天不捨得離開。(韓愈)因此跟普通老百姓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42 瀏覽3362
林漢達,中國歷史故事集好句
1、千金一笑 講的是:受周幽王喜愛一個女子——褒姒,她長得很美,卻不愛笑。周幽王想:褒姒這么美的女人不願意笑,那可多刻可惜啊! 於是周幽王派人貼出:誰能讓褒姒笑,就可以得到千兩金子(其實是銅)。許多人都來試試,可沒有一個人成功。 忽然有一天,一個大臣虢石父對想出了一個主意,周幽王聽後覺得不錯,於是就派人在烽火台上點火。 各個諸侯王都帶領人馬匆匆來救,結果並沒有敵人。褒姒看到這種情況,開心大笑。於是賞給虢石父千兩金子。 2、管鮑之交 春秋時期,管仲和鮑叔牙合夥做買賣。管仲家裡窮,出的本錢沒有鮑叔牙多,可是到分紅的時候,他卻要多拿。鮑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興,罵管仲貪婪。 鮑叔牙卻解釋說:「他哪裡是貪這幾個錢呢?他家生活困難,是我自願讓給他。」 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反而把事情辦砸了,鮑叔牙也不生氣,還安慰管仲,說:「事情辦不成,不是因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為時機不好,你別介意。」 管仲曾經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罷免,鮑叔牙認為不是管仲沒有才能,而是因為管仲沒有碰到賞識他的人。管仲曾經帶兵打仗,進攻的時候他躲在後面,退卻的時候他卻跑在最前面。 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願再跟他去打仗。鮑叔牙卻說:「管仲家裡有老母親,他保護自己是為了侍奉母親,並不真是怕死。」 鮑叔牙替管仲辯護,極力掩蓋管仲的缺點,完全是為了愛惜管仲這個人才。管仲聽到這些話,非常感動,嘆口氣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鮑叔牙啊!」 管仲和鮑叔牙就這樣結成了生死之交。 3、老馬識途 公元前663年,北方的燕國(都城在今北京)派使者來討救兵,說燕國被附近的一個部落山戎侵犯,打了敗仗。齊桓公就決定率領大軍去救燕國。 齊國大軍到了燕國,山戎已經搶了一批百姓和財寶逃回去了。齊國和燕國的軍隊聯合起來,一直向北追去。沒想到他們被敵人引進了一個迷谷。 那迷谷就像大海一樣,沒邊沒沿,怎麼也找不到原來的道兒。還是管仲想出一個主意來。他對齊桓公說:「馬也許能認得路,不如找幾匹當地的老馬,讓它們在頭里走,也許能走出這個地方。」 齊桓公叫人挑了幾匹老馬,讓它們領路。這幾匹老馬果然領著人馬出了迷谷。 4、一鳴驚人 楚莊王熊旅統治朝政三年,不發布政令,不治理朝政。右司馬伍舉來到君王座駕旁,對楚莊王講了一段微妙的謎語,說:「有一隻鳥停駐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飛翔,也不鳴叫,沉默無聲,這是什麼鳥呢?」 楚莊王說:「三年不展翅,是為了生長羽翼;不飛翔、不鳴叫,是為了觀察民眾的態度。雖然還沒飛,一飛必將沖天;雖然還沒鳴,一鳴必會驚人。你放心,我知道了。」 經過半年,楚莊王就親自聽取朝政,被廢除的有十項政令,被啟用的有九項政令,誅殺大奸臣五人,提拔隱士六人,因而國家能被大力整治。 帶兵討伐齊國,在徐州大敗了齊軍,在河雍戰勝了晉軍,在宋國匯合諸侯,終於使楚國稱霸天下。庄王不因為小事而妨礙好事,故此能有好的名聲;沒有過早顯露,故此能有好的功績。 5、晏子使楚 晏子出使楚國。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門的旁邊開一個五尺高的小洞請晏子進去。晏子不進去,說:"出使到狗國的人從狗洞進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國來,不應該從這個洞進去。" 迎接賓客的人帶晏子改從大門進去。晏子拜見楚王。楚王說:"齊國沒有人嗎?竟派您做使臣。" 晏子回答說:「齊國首都臨淄有七千多戶人家,展開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揮灑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樣,人挨著人,肩並著肩,腳尖碰著腳跟,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 楚王說:「既然這樣,為什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做使臣呢?」 晏子回答說:「齊國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對象,賢明的使者被派遣出使賢明的君主那兒,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兒,我是最無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國了。」
21 瀏覽3162019-10-07
中國歷史故事集(好句、好段)
有名人點評說出師一表真名,千載誰甚伯仲間? 李斯
20 瀏覽1126
1評論
熱心網友贊
有沒有好詞
評論兩句
❹ 《中國歷史故事》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翻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翻譯: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為光明正大。 原意為:仰望著高山,賓士在大道。
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翻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鏟除私有制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翻譯:三軍之勇,可以劫取首領,而普通的人,卻不可奪其志氣。形容一個人志氣的重要。
5.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
翻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6.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荊軻
翻譯: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7.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
翻譯: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8.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
翻譯:讓他們知道,侵犯強大漢帝國的,逃得再遠,也一定要誅殺。
9.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翻譯: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士,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10.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
翻譯: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十年之後才得勝而歸。
❺ 幫忙摘錄中國歷史十五講的重點
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在這五千年的歷史里醞釀著一個國家的興衰榮辱。《中國歷史十五講》這本書重點突出,內容和間節明晰,深入淺出,又能適當接觸學科前沿,能讓人更好地了解中國的歷史,卻也不會覺得乏味。
此書從中國文明起源的科學探索為第一講,講述了中國的古史,從黃帝炎帝的傳說時代,從而引發多源的文明和多元的文明,並發展了原始的農耕經濟,促進文明進步。這也是文明的開始,從而就是源源不斷的中國歷史的繼續和發展。依照朝代的順序,接著講到了中國古代社會與朝代的更替,講出了朝代的形成和更替,講到中國第一個大一統的時代—秦朝的興亡,並對此引發思考。讓我們看到了當時那個時代的興衰,更好地了解當時發生的重大事件。
在書中,還提到了中國古代的交通以及文化的傳播,還有中國古代的外來文明。這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歷史上對文明傳播的重視和取得的成就。作為一個多民族國家,中國歷史上對民族關系也採取了一些方針。書中講述了地理環境對民族關系的影響,並講到中國大一統之後對民族關系問題的處理以及民族之間的融合,也提出了民族關系中的問題。這讓我們看到了歷史上民族關系的發展與融合,更好地認識中國這個多民族的國家。書中不僅提到文明的傳播與發展,也有政治層面的,經濟層面的,科技方面的。我們沒有辦法親身體會時代的變遷和發展,但是通過這本書,我們能更好地了解中國歷史的璀璨光芒。當然少不了的還有我們中國的近代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探索的曲折歷程。從而我們能全面看到中國歷史的進步和發展。
雖然這本書只有十五講,但是融合了中國歷史上的精華,讓我們能用最少的精力去了解最多的信息。從這本書中,我們能看到不一樣的中國歷史事件,中國的歷史不能用三言兩語來描述,我們不能親眼看到過去的時代帶來的輝煌和成就,但是我們能從這本書中感受到中國歷史的輝煌成就。也看到中國歷史得以傳承的價值。中國的歷史並不是僅僅以數字取勝,而是中國歷史中蘊含的各種不可磨滅的價值,讓中國得以在這個世界上存在,得以進步和發展。這本書也很好地將中國歷史的價值告訴了我們,讓我們無論如何都不能忘懷中國歷史上的大事和中國歷史給人們的啟發。這是我們永遠不能忘懷的歷史,是所有中國人的歷史。
❻ 巜中國上下五千年>>摘抄
上下五千年(2張)
、「從前到後」、「從古到今」的意思。中國第一部少兒史物讀通俗歷《上下五千年》所講述的中國歷史,上自三皇五帝(最早從三皇五帝開始),下至辛亥革命(最晚到辛亥革命)。因為是按照時代早晚的順序敘述中國歷史,最早和最晚的歷史相隔五千年,所以叫「上下五千年」。當然,這個「五千」是個約數,但這個約數不是由「上下」表示的,把有零頭的數目按照整數說出,這是一種表達習慣,就像孔子把《詩經》三百零五首詩稱為「詩三百」一樣。另外,用「上下」表示時間的前後,也是一種表達習慣。
名稱出處
讓「上下五千年」名聞遐邇的是國內第一款少兒通俗歷史讀物《上下五千年》,它是由著名的語言學家、歷史教育家林漢達教授與現代作家曹余章先後編著,林漢達教授編寫了寫作提綱和部分篇目,曹余章則寫了剩下的篇目,其中第一版分5冊於1979年問世,東漢以前的部分為林漢達與曹余章合著,其餘的部分是曹余章在林漢達手稿基礎上整理而成,1991年該書分精華版和平裝版發行了第二版。受其影響和啟發,有了相關讀物「中華上下五千年」,繼而又有了「世界五千年」少兒文學讀物問世。但是,這些讀物,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歷史書,不能和
上下五千年
「通史」,斷代史,中國史,世界史相提並論。
口頭說法
上下五千年屬於一種口語,是「在中國的上下五千年中,經典的民間傳說和精粹的歷史故事」的縮略語。從林漢達和曹余年版的《上下五千年》,我們知道始篇就是「盤古開天地」、「黃帝戰蚩尤」等經久流傳的民間故事,再有就是有文字記載歷史故事,從客觀的角度列數了古往今來的極具影響人物和事件,及其重大發明發現和貢獻作用。
書面意義
(1)從狹義的角度,特指中華上下五千年,因為中國有近五千年的歷史,說「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3張)
」通常就是指整個中國歷史。(2)從廣義的角度,泛指人類文明和發現,包括中國以外更廣闊的范圍,說「上下五千年」通常就是指全世界的人類文明史。以「上下五千年」為書名的的著作有《中華上下五千年》、《世界上下五千年》兩種。「
1內涵編輯
在現代考古學、人類學意義上,「文明」與「文化」兩個術語的定義不同,「文化(culture)」
上下五千年(5張)
是自從人類進入石器時代使用工具以來創造物的總稱。考古學研究中的專門術語,用以表示考古遺存中(尤其是原始社會遺存中)所觀察到的共同體。文化一詞本有不同含義,一般指人類社會在科技、文藝、教育、精神生活等方面所達到的總成就,如中國文化、文化遺產等。但考古學的文化,有特定的含義,專指考古發現中可供人們觀察到的屬於同一時代、分布於共同地區、並且具有共同的特徵的一群遺存。例如在考古中,發現某幾種特定類型的器物,經常在一定地區的某一類型的居址或墓葬中共同出土,這樣一群有著特定組合關系的遺存,即可以稱為一種「文化」。
「文明(civilization)」則相對於「野蠻」和「蒙昧」而言;一般公認需具備
(1)政治上的國家權力機構
(2)經濟上的金屬冶煉技術和金屬工具農具
(3)文化上的文字和文獻記錄
(4)建築上的城市等設施,這四項主要條件。這些條件中以文字最為重要!例如,古代的游牧或漁獵人群有文化而無文明,還處在蒙昧、野蠻的發展階段。中國考古學大師夏鼐先生又指出:歐洲的遠古文化只有愛琴海文化(因為她開始有文字——希臘線形字A和B),此外歐洲各地的各種史前文化,雖然有的已進入青銅時代甚至鐵器時代,但是還沒有產生文字,就不夠稱為「文明」(見夏鼐:《中國文明的起源》81頁);相應的,中國的良渚文化、三星堆文化等,也不夠稱為「文明」……因此,「文明」是人類文化從新石器農耕畜牧階段開始克服蒙昧和野蠻、發展到比較高級階段的產物。
2上下五千年編輯
中國文明
中華文化歷史久遠[1],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有2000年以上。華夏民族在中華大地上演繹出
上下五千年(4張)
了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故事,出現一個個叱吒風雲的人物,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中華文化就是我們生命之源。《中華上下五千年》是一套故事化的歷史讀物。在這套書中,編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通俗的現代語言寫出來,不加鋪敘和描寫,基本上沒有虛構。但本書不僅僅局限於歷史,而是廣泛涉及哲學、軍事、藝術、教育等領域,使本書從一般的歷史性介紹上升到對中華文化各個層面的廣泛介紹。
中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古代的傳統說法,公元前兩千年就有了中國,大約有四千多年的歷史,通常叫做「上下五千年」。
甲骨文[2]
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里,有許多動人的有意義的故事。其中有許多是有文字記載的。至於五千年以前遠古時期的情況,沒有文字記載,但是也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說。
譬如,我們人類的祖先,究竟是從哪裡來的?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以後,天每天高出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氏本人也每天長高了一丈。這樣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就很高很高,地也就很厚很厚,盤古氏當然也成了頂天立地的巨人。後來,盤古氏死了,他的身體的各個部分就變成了太陽、月亮、星星、高山、河流、草木等等。
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神話。
神話畢竟只是神話,誰也不會相信真有這樣的事。但是人們喜歡這個神話,一談起歷史,常常說從「盤古開天地」起。這是因為它象徵著人類征服自然的偉大氣魄和豐富的創造力。
那麼,人類歷史究竟應該從哪兒說起呢?後來,科學發達了,人們從地下發掘出來的化石,證明人類最早的祖先是一種從古猿轉變而來的猿人。
中國科學工作者在祖國各地先後發掘了許多猿人的遺骨和遺物的化石,可以看到我們祖國境內最早的原始人,已經有一百萬年以上的歷史。像雲南發現的元謀猿人,大約有一百七十萬年歷史;陝西出土的藍田猿人,大約有八十萬年歷史;拿有名的北京猿人來說,也有四五十萬年的歷史了。
這里,我們就從北京猿人說起。北京猿人生活在周口店一帶。那時候,中國北方的氣候比現今溫和濕潤。山上山下,生長著樹林、灌木和豐茂的野草。兇猛的虎、豹、狼、熊等野獸,出沒在樹林和山野中。那裡還生長著大象、犀(xī)牛和梅花鹿。
猿人的力氣比不上這些兇猛的野獸,但是他們和任何動物根本不同的地方,就是猿人能夠製造和使用工具。這種工具十分簡單,一件是木棒,一件是石頭。木棒,樹林里多的是,但它是經過人砍削的;石頭呢,是經過人工砸打過的,雖然很粗糙,但畢竟是人製造的工具。
他們就是用這種簡單的工具來採集果子,挖植物的根莖吃。他們還用木棒、石器來同野獸作斗爭,獵取食物。
但是,這種工具畢竟太簡陋了,他們獲取的食物是很有限的,靠單個人的力量,沒法生活下去,只好過著群居的生活,共同勞動,共同對付猛獸的侵襲。這種人群就叫原始人群。
幾十萬年過去了,猿人在艱苦的斗爭中進化了。在北京周口店龍骨山的山頂洞穴里,發現另一種原始人的遺跡。這種原始人的樣子,已經和現代人沒有什麼兩樣。我們把他們叫做「山頂洞人」。
山頂洞人的勞動工具有了很大的改進,他們不但能夠把石頭砸成石斧、石錘,而且還把野獸的骨頭磨製成骨針。別看這一枚小小的骨針,在那時候,人們能磨製骨針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有了骨針,人們可以把獸皮縫成衣服,不像北京猿人時期那樣赤身裸體。
上下五千年(6張)
山頂洞人過的也是群居生活。但他們的群居生活已經按照血統關系固定下來。一個集體的成員都是共同祖先生下來的,也就是同一氏族的人。這樣,人類社會就進入了氏族公社時期了。
詞條圖冊更多圖冊
◆
上下五千年(2張)
上下五千年(3張)
上下五千年(5張)
上下五千年(4張)
上下五千年(6張)
詞條圖片(1張)
1/2
參考資料
1. http://amuseum.cdstm.cn/AMuseum/renyushengtaihuanjing/docc/proct_tabbrow.asp-id=2031&classid=167.html .
2. 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10/7/139761.html .
詞條標簽:
歷史文化文明科普圖書 , 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圖冊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490240次
編輯次數:56次 歷史版本
最近更新:2014-03-10
創建者:月冰心
詞條貢獻榜
辛勤貢獻者:
c6g
企鵝2416254262
浮游單子
onekfeng561
❼ 《中國歷史故事》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易經》
翻譯: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
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
翻譯:高山,比喻道德崇高或高尚;景行,大路,比喻行為光明正大。
原意為:仰望著高山,賓士在大道。
3.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禮記》
翻譯: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為大家所共有,只有實現天下為公,徹底鏟除私有制帶來的社會弊端,才能使社會充滿光明,百姓得到幸福。
4.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孔子
翻譯:三軍之勇,可以劫取首領,而普通的人,卻不可奪其志氣。形容一個人志氣的重要。
5.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孟子
翻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
6.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荊軻
翻譯:風聲蕭蕭地吹呵,易水寒氣襲人,壯士在此遠去呵,不完成任務誓不回還!
7.大風起兮雲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劉邦
翻譯:大風勁吹啊浮雲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8.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陳湯
翻譯:讓他們知道,侵犯強大漢帝國的,逃得再遠,也一定要誅殺。
9.周公吐哺,天下歸心。——曹操
翻譯:只有像周公那樣禮待賢士,才能使天下人心都歸向我。
10.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木蘭辭》
翻譯:不遠萬里,奔赴戰場。像飛一樣地跨過一道道的關,越過一座座的山。北方的寒風中傳來刁斗聲,清冷的月光映照著戰士們的鐵甲戰袍。將士們經過無數次出生入死的戰斗,十年之後才得勝而歸。
❽ 《追尋現代中國:1600-1912年的中國歷史》的讀書摘抄
讀都沒有讀過怎麼寫??o(≧v≦)o
❾ 摘抄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或世界歷史上下5000年中的一段好文章再寫一篇600字的讀後感
中國上下五千年》讀後感
正所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這個小書蟲前不久剛剛閱讀了《中國上下五千年》這本書。
我國已經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了,這本書追隨歷史發展軌跡,觸摸五千年文明脈搏,講述了我國五千年的巨大變化……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一脈相承,從茹毛飲血的遠古時代,到封建文明極度繁榮的明清時代,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進程中,中華名族創造了無數的輝煌與成就,也經歷了無數的苦難與挫折,數不清的英雄豪傑、文人志士在歷史的長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跡……
在《上下五千年》中,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千百多個生動的小故事,和一張張精美的小插圖。
全書用嚴謹、簡潔的文字勾勒時代背景,介紹歷史常識,使我們更了解那歷史。不僅如此,書中的小插圖也惟妙惟肖。那些精彩的彩色插圖和文物圖片,全面而直觀地展現社會風俗和歷史面貌,讓我們又進一步地了解了那源遠流長的中國文明史了!
在暑假中,書不僅是我的好夥伴,還是我的好老師,它陪我開心、傷心、動腦筋、做游戲……又使我在學習方面更上一層樓!
中華五千年歷史是一個漫長而又耐人尋味的過程,即有繁榮輝煌、也有曲折艱難,過去的歷史積累,鑄成了今天燦爛的現代文明,而在新的千年中,我們更需要歷史的光輝照亮前方未知的道路!博古通今一直是中國人的追求,因為歷史中蘊含著經驗與真知,無論是王朝帝國的興衰成敗、歷史人物的功過是非,還是重大事件的曲折內幕、偉大改革背後的艱辛......這些歷史無不折射出做人與做事的道理。古往今來,有所成就的有識之士,大都是通古博今的人。學習歷史,從歷史的興衰演變中體會生存智慧,從歷史人物的叱詫風雲中感悟人生真諦...
摘抄:鑽木取火的傳說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類生活是怎樣進化的,我國古代也有許多傳說。傳說中有一 些大人物,這些人往往既是首領,又是一個發明家。這種傳說多半是古人根據遠古時代的原 始人生活想像出來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簡單,周圍又有許多猛獸,隨時隨地會遭到它們的傷害。後來,他們 看到鳥兒在樹上做窩,野獸爬不上去,不能傷害它們。原始人就學著鳥兒的樣,在樹上做起 窩來,也就是在樹上造一座小屋。這樣就安全得多了。後來的人把這叫做「構木為巢」(巢 音cháo,就是鳥窩)。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大家一起摸索出來的。但是在傳說中,卻 把這件事說成有一個人教大家這樣做的,他的名字叫做「有巢氏」。
最早的原始人,還不知道利用火,東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實還不算,就是打來的 野獸,也是生吞活剝,連毛帶血的吃了。後來,才發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遺址上, 已發現用火的痕跡,說明那時候已經知道利用火)。
火的現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發,有火;打雷閃電的時候,樹林里也會起火。可 是原始人開始看到火,不會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後來偶爾撿到被火燒死的野獸,拿來一 嘗,味道挺香。經過多少次的試驗,人們漸漸學會用火燒東西吃,並且想法子把火種保存下 來,使它常年不滅。
又過了相當長的時期,人們把堅硬而尖銳的木頭,在另一塊硬木頭上使勁地鑽,鑽出火 星來;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來。這就懂得了工人能夠取火(從考 古材料發現,山頂洞人已經懂得人工取火)。是誰發明的呢?當然是勞動人民,但是傳說中 又說成是一個人,叫做「燧人氏」。
人工取火是一個了不起的發明。從那時候起,人們就隨時可以吃到燒熟的東西,而且食 物的品種也增加了。據說,燧人氏還教人捕魚。原來像魚、鱉、蚌、蛤一類東西,生的有腥 臊味不能吃,有了取火辦法,就可以燒熟來吃了。
不知過了多少長的時間,人們開始用繩子結網,用網去打獵,還發明了弓箭,這比光用 木棒、石器打獵要強得多。不但平地上的走獸,就是天空上的飛鳥,水裡的游魚,都可以射 殺、捕捉起來。捕來的鳥獸,多半是活的,一時吃不完,還可以留看、養著,留到下次吃, 這樣,人們又學會了飼養。這種結網、打獵、養牲口的活,都是人們在勞動中共同積累起來 的經驗。傳說中卻說發明這些事的人是「伏羲氏」,或者叫「庖犧氏」(庖犧音páox ī,皰是廚房,犧是牲口的意思)。
這種漁獵的時期又不知經過了多少年,人類的文明越來越進步。開始,人們偶爾把一把 野穀子撒在地上,到了第二年,發現地面上生出苗來,一到秋天,又長成了更多穀子。於 是,人們就大量栽種起來。他們用木頭製造一種耕地的農具,叫做耒耜(音lěisì,一 種帶把的木鍬)。他們用耒耜耕地,種植五穀,收獲量就更大了。後來傳說中把這些種莊稼 的人說成是一個人,名叫「神農氏」。
傳說中的神農氏還親自嘗過各種野草野果的味兒,有甜的,也有苦的,甚至碰到有毒 的。他不但發現了許多可以吃的食物,還發現了許多可以治病的葯材。據說,醫葯事業,就 是從那時候開始的。
從有巢氏到神農氏,這些傳說中的大人物實際上是不存在的。但是從構木為巢,鑽木取 火,一直到漁獵、畜牧,發展農業,反映了原始人生產力的發展,倒是有一定道理的。公元 1952年,在陝西西安半坡村發現了一處大約六七千年以前的氏族村落遺址。從遺址中發 掘出來的東西,知道那個時期的人已經學會飼養和農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