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國家地理小報內容

中國國家地理小報內容

發布時間: 2021-02-22 17:10:56

『壹』 《中國國家地理》這本雜志是講什麼的 誰能介紹下

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專,並揭示其背景和屬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不好意思,我是復制來的

『貳』 求中國國家地理摘錄

你是指中國國家地理中的優秀文章吧。恰好我這里有好多,我也是國家地理的忠實讀者,平時也有及時摘錄優秀文章的習慣,現把我摘錄的向你呈上。內容挺大,以附件呈上。

『叄』 老師讓我們做一張關於地理知識的小報,該怎麼做給點素材和資料 初一

先找個地方寫題目,如果用A4紙,可以分三~四個欄目,最好欄目的大小都一樣,必要可以縮一縮或者放大;如果是大一點的紙,就分五個欄目吧,中間一個,旁邊挨著四個。寫哪個都行。
不一定非按我說的寫,課本上也是有知識的,總結起來就行。手抄報的形式可以自己想,下面的不用都抄上去,看情況。下面我都從網路上搜的,不過自我認為還是課本最好。

地球:
地球是太陽系從內到外的第三顆行星,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赤道半徑為6378.2公里,其大小在行星中排列第五位。地球有大氣層和磁場,表面的71%被水覆蓋,其餘部分是陸地,是一個藍色星球。地球是包括人類在內上百萬種生物的家園,也是目前人類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已有45億歲,有一顆天然衛星月球圍繞著地球以27.32天的周期旋轉,而地球自西向東旋轉,以近24小時的周期自轉並且以一年的周期繞太陽公轉。

七大洲:
七大洲指亞洲、歐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極洲。
亞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2.29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人口6.62億,佔世界總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4.3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人口3.02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總面積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僅大於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人口7.23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人口27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0.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七大洲的劃分:
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亞洲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亞洲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四大洋:
四大洋是地球上四片海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的總稱,也泛指地球上所有的海洋。海洋面積為36100萬平方公里,太平洋佔49.8%,大西洋26%,印度洋20%,北冰洋4.2%。世界海洋面積太平洋占將近一半,其他三大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佔一半。由於海洋學上發現南冰洋有重要的不同洋流,於是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其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但在學術界依舊有人認為依據大洋應有其對應的中洋脊而不承認南極洋這一稱謂。
四大洋按面積大小依次為:
1. 太平洋18134.4萬平方公里
2. 大西洋9431.4萬平方公里
3. 印度洋7411.8萬平方公里
4. 北冰洋1225.7萬平方公里
連接四大洋的海峽
白令海峽:連接北冰洋和太平洋
馬六甲海峽: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麥哲倫海峽: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
直布羅陀海峽:連接印度洋(地中海)和大西洋
戴維斯海峽:連接北冰洋和大西洋
南冰洋現在是五大洋了,國際水文地理組織於2000年確定南冰洋為一個獨立的大洋,成為五大洋中的第四大洋。英文名稱是Southern Ocean,也叫「南極海」、「南大洋」,是世界第五洋、第四大洋。

我們的祖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位於歐亞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中國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是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常任理事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第一大出口國,世界第二大進口國,擁有最多外匯儲備;亦是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截至2004年底,全國縣級以 上行政區劃共有: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50個地區(州、盟);661個市,其中:直轄市4個;地級市283個;縣級市374個;1636個縣(自治縣、旗、自治旗、特區和林區);852個市轄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長18400多公里,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公里。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個,其中台灣島最大,約為35989.76平方公里。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公里,同14國接壤與6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世界地理之最:
最大的國家:俄羅斯
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
最長的峽谷:科羅拉多大峽谷
最深的峽谷:雅魯藏布大峽谷
最長的河;尼羅河
流量最大的河:亞馬孫河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巴西)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中國)
最大的湖泊:裏海
最大的淡水湖:蘇必利爾湖
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連湖(蘇必利爾湖、密歇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安大略湖)
最深的湖泊:貝加爾湖(俄羅斯,淡水最多)
最大的平原:亞馬遜平原(巴西)
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非洲)
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非洲)
最大的半島:阿拉伯半島(亞洲)
最大的島嶼:格陵蘭島(丹麥,北美洲)
最深的海溝:馬里亞納海溝(太平洋,-11,033米)
最鹹的海:紅海(北部鹽度有42‰,比起世界海水準均鹽度35‰高得多)
最淺的海:亞速海(平均8米)
最大最深的海:珊瑚海
最鹹的湖:死海(鹹度33.2%,位於巴勒斯坦和約旦的交界處)
最高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秘魯,玻利維亞)
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大堡礁(澳大利亞)
最大的洞:加爾吉斯洞(9998540.364萬平方千米)

『肆』 中國國家地理主要內容 側重方向是什麼

《中國復國家地理》可以說是內容制豐富,圖文並茂的好雜志。我已經連續訂閱了5年了。每一本雜志我都精心收藏著。
涉及的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雜志有很強的權威性和獨家性。
每月一期,出版日期為每月一號,十月刊除外。有時會有贈刊。一般來說,除開廣告內容和目錄,文章和圖片約有160至200頁,多則有230頁。十月特刊內容最豐富,一般能達到400至500頁之間。每期的圖片也是相當豐富的。
雜志的價格為RMB20元,HK $ 25元。不包括郵費。
如果您還比較猶豫,建議您買一期過期雜志參詳。內容最多的一期刊定當是十月的期刊。
如果考慮要定的話,可以去當地郵局訂閱。如果是長期訂閱的話,最好是入會,只要交一定的會費金額,選擇對應套餐,您就可以較郵局優惠的價格得到相應的獲贈雜志。
申明一下。。。我不是在打廣告。。。望理解和信任。。。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幫助。謝謝。

『伍』 2014中國國家地理各期的主要內容

十大峽谷美麗中國:雅魯藏布大峽谷(西藏),金沙江峽谷(雲南),長江專三峽(重慶,湖北屬),怒江大峽谷(西藏,雲南),瀾滄江梅里大峽谷(雲南),太魯閣大峽谷(台灣),黃河峽谷(內蒙古,山西,陝西),大渡河(四川),太行山大峽谷(北京,河北,河南,山西),天山庫車大峽谷(新疆) - 歐洲6中國最美的旅遊洞穴:織金洞(貴州畢節),芙蓉洞(重慶武隆),黃龍洞(湖南張家界),騰龍洞(湖北利川),薛吁冬(重慶豐都),本溪(遼寧)

『陸』 地理和政治手抄報

徽州人家的生產習俗
徽州舊時各生產行業,如做農、從意、經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規習俗。農村要祭「五穀神」,祈求莊稼興旺;天旱常興「求雨」,素食齋戒,做道場祭拜龍女菩薩;耕牛轉讓時,買主要帶牛繩將舊牛繩換下,叫做「斷索」,表示買賣雙方均不得反悔。磚工建房上門枋時,要宰殺公雞,將雞血淋門口,叫做「祭門神」,並口念祭詞「雞血淋到東,恭賀東家添兒孫;雞血淋到西,恭賀東家多添丁。」眾人互相呼應,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魯班師傅」,最忌諱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為坐冷板凳,即無生意可做。商店家設「財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帥」,以求生意興隆、賺錢發財等等。

開秧門:農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稱為「開秧門」。歙縣這一天要設宴請「田公、田母」,朝拜時,先插先插三根香於田埂,還要虔誠跪拜。休寧、屯溪這一帶,當家人去秧田選定「門向」,然後帶泥拔出一塊秧苗,置於茶盤,捧送回家放在貢桌上,祭拜天地後,將帶泥秧苗倒甩上閣板,已全部粘上為無災無害生長良好的好兆頭。牛福會:專門為耕牛保安祈福的組織。凡願入會的農戶,每頭耕牛交一二元銀洋作為牛福會基金。會員的耕牛被盜或走失,報經值年會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處尋查,無償地歸還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會中領取一些救濟金作為補償。

打鑼封山:山區為保護森林形成許多條規習俗,打鑼封山就是較為流行的一種。每年冬季,村或鄉定人鳴鑼,口中呼喚所封山場的地名,串村走戶,昭示禁戒規約。此後,家家戶戶,互相告誡,不得犯戒。鳴鑼同時,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標明禁山范圍。

接財神:徽州以農歷五月五為財神日,工商業者多在這天接財神。

開張禮:徽州新店開張這天,要在店門口披紅結綵,掛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還奏樂,以示慶祝。對開張這一天上門的顧客,象徵性的手下紅紙包(貨幣退還),同時贈送一定的貨物,如布店贈3尺紅布,百貨店贈送一件日用品等。

學藝:民國時期,學藝拜師必須經過中薦人出面,為師徒雙方商議協約。洽妥後,徒弟要辦拜師酒,向師傅行大禮。磚工學藝,一般一年出師;木工學藝,則為三年,均無工資,師傅只供給伙食。三年升為伙計,師傅給一定的生活費,藝成後才離師營生。

唐大明宮丹鳳門遺址發掘創下隋唐城門考古之最
據記載,丹鳳門是唐長安大明宮的南牆正門,建於唐高宗龍朔二年(六六二年),是皇帝舉行改元、登基、大赦等外朝大典之處,也是宣示皇朝政令、禮儀的重要場所。唐玄宗以前,大赦、改元的敕令多在太極宮的承天門宣布,唐肅宗執政後,皇帝起居在大明宮,故而大赦、改元的詔令改在丹鳳門宣布。

丹鳳門遺址現位於西安市自強東路東段北側。從二00五年九月開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工作隊對丹鳳門遺址展開了考古鑽探和發掘,發掘面積近八千平方米。結果表明,丹鳳門為城門中最高等級的五門道制。發掘出的殘存門址由墩台、門道、隔牆、馬道、城牆等部分組成,但破壞較為嚴重,除西邊的三個門道、隔牆、墩台和城牆保存較好外,其餘的門道、隔牆、墩台、馬道及城牆僅剩下最底下的夯土基礎。整個墩台東西長七十五米,南北寬三十三米(包括護基和散水部分)。保存較好的三個門道東西均寬九點四米、殘存進深二十三米,隔牆寬三米。

記者今天在現場看到,發掘出的丹鳳門門道地面較平整,中部偏南處地面較高,尚存有部分木門限的遺跡和石門砧的遺物。門道兩側的夯牆下有南北向排列的長方形排叉柱坑,個別柱坑中尚保存有未移動的石礎,其中心有長方形的卯眼。據專家介紹,丹鳳門門道比明清北京天安門門道還寬闊,門道內豎立有巨大的木柱並架以橫梁以支撐承重,這些柱坑即是立柱的支撐點。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過程中,於門道地面、隔牆上發現有火燒紅土的痕跡,在門道的堆積中還出土了許多燒流的磚瓦殘塊。這些跡象表明,丹鳳門最終毀於唐晚期的一場大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表示,丹鳳門遺址的考古發掘不僅為唐大明宮遺址的整體保護提供了准確的依據,而且也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科學資料。

消失的城市——世界著名廢都的興亡故事與探險

1.龐貝(Pompei):

繁華的哀傷

公元前10世紀,龐貝只是一個小集鎮,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後來,它演變成一座繁華的城市,約有2萬居民。它面積約1.8平方公里,環繞有4800多米長的石砌城牆,兩條筆直平坦的大街將全城分成9個城區,裡面小街小巷縱橫相連,路面用碎石鋪成。大街兩旁有人行道,街寬達10米,鋪著整塊的大石板;十字路口雕花石砌的水池裡滿是清涼的泉水。最宏偉的建築物集中在城西南,這兒是政治、經濟、宗教的中心。龐貝人奔放的個性和整座城市歡愉的風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後的人們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維蘇威是其中最活躍者之一,它海拔1277米,位於義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灣。它已經平靜了幾百年,人們都以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開始變得不安靜,其後小震不斷;至公元79年,它突然變成不眠的活火山,帶給龐貝城以滅頂之災。

8月24日中午,悶熱的天氣令人窒息。突然,一塊奇怪的雲從維蘇威山頂升起,太陽暗淡下來,接著一聲巨響,火山口揭蓋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溫沖出火山口,火紅色的礫石飛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礫構成的「陣雨」在龐貝城下了8天8夜,接著是高熱水蒸氣形成的瓢潑大雨掃盪了山頂的灰渣,混濁的泥流漿沖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發18個小時後,火山碎屑將整個龐貝城掩埋,最深處竟達19米,曾被譽為美麗花園的龐貝消失了。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人有時間逃命,至今在遺址只發掘到2000多具屍骨。後來,考古學家將石膏漿灌進已經乾枯了的屍體空殼,製成許多和真人一樣形狀的石膏像,再現了受難者當時絕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觀光者無不唏噓嘆息。

新的城鎮很快又矗立起來。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已忘卻了這座完整密封於佔地65公頃的火山屑中的羅馬古城,只叫它「西維塔」。

1707年,有人打井時掘出了三尊衣飾華麗的女性雕像,但只將其當作海灣沿岸古代遺址中的文物。1748年,又有人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著的人體遺骸,這才想起了那座被掩埋中的古城。1750年,一群義大利農民挖水渠時發現了金幣,接著又掘出刻有「龐貝」字樣的石頭,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城開始蘇醒了,大批考古學家和尋寶者聞風而至。

龐貝最初是坎帕尼亞人的城市,在曠日持久的較量中,它於公元前89年秋被羅馬人征服。富有表現欲的龐貝人在公元前6世紀前~8世紀中,創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話,濃墨重彩的肉慾享樂活動,勾畫出他們多元的世情風俗畫面。

遠古的龐貝富庶而又開放,工商業的繁榮和藝術水準的高超,令人驚嘆。商業的發達產生了不少銀行家,商業之神墨丘利清秀可人的形象隨處可見。和諧有序的社會從未有過階級斗爭,也沒有種族歧視。每年7月,市民們選舉市政官員。婦女的地位與男人一樣,城內的小酒館很多,多由女人經營,是休閑的好去處。人們對維納斯極為崇拜,稱她為「龐貝女人」,她的任何錶現形式,都受到歡迎。

觀看角斗是龐貝人一種殘酷的愛好,已有專職的角鬥士出現,他們是最令人羨慕的人。城東南角的圓形露天劇場也兼作角斗場,有灌水和防泄系統。四周層環的觀眾席,分下、中、高席,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可容納5000人。中心低處為舞台,可進行海戰表演。它建於公元前70年,比羅馬圓形劇場還早40年。

龐貝人對神極為崇拜,也不排斥外來的神,他們認為赫克力士是龐貝的創造者,維納斯則是龐貝的守護者。他們也熱愛藝術,戲劇、繪畫、雕刻都是他們所鍾愛的。浴場也是龐貝城的一大景觀,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場滿足了人們日益高漲的享樂慾望。德國詩人歌德在游覽龐貝後說:「在世界上發生的諸多災難中,還從未有過任何災難像龐貝一樣,它帶給後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悅。」而英國文學批評家泰納則感嘆道:「它是一座灰紅色的城市。」「那時候的人,是用整個身體活著。」

2.巴比倫(Babylon):

天堂的失落

巴比倫最初不過是由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沖擊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一個無名小城,後來不斷壯大和輝煌,佔地2100英畝,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為兩河流域的明珠。古城遺址在現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公里處,3800年前,這里誕生過強大的巴比倫帝國,帶給人類歷史空前的輝煌,其古老的文明由蘇美爾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創造,史稱巴比倫文明或「巴比倫一亞述文明」。巴比倫城在《聖經》中被稱為「天堂」。

巴比倫城以其豪華壯麗著稱於世,包括王宮、神廟、大道和寺塔。其城門尤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座,城池的8道城門用8個神的名字命名,最著名是北門,以巴比倫神話中掌管戰爭和勝利的女神伊什塔爾命名。城門高12米,雄偉壯麗、氣勢磅礴。每道門有4個望樓,相互間以拱形過道相連,牆外壁及塔樓用色彩艷麗的彩釉磚和琉璃磚砌成,磚上飾有獸類浮雕,浮雕高約90公分,共有575座。由於多次戰火,此門現為該城惟一完整的建築,由柏林國家博物館復原收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也由巴比倫創立,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條內容,用阿卡德語寫成。此外,巴比倫還第一個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並實行7日一周制度。後來的希臘文化、羅馬文化都深受其影響。

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也屬於巴比倫文明,它最令人稱奇的是供水系統。空中花園實際上是一個築造在人造石林之上,具有居住、游樂功能的園林式建築體。它呈階梯型,中央矗立一座城樓,有幽靜的山間小道,上面栽滿奇花異草,下面是潺潺流水,由於花園比宮牆還高,又被稱為「懸苑」。

「楔形文字」因其形狀像楔子而命名,是蘇美爾人的一大發明,它由圖畫文字經幾百年時間,約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才完成。19世紀中葉,英國人萊亞德在發掘亞述王國首都尼尼微時,將2萬多塊楔形文字碑帶回英國。這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印證了《聖經·創世紀》上「洪水與諾亞方舟」的故事,解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爭論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遠古初民時代,地球確曾是被一場特大洪水淹沒過,由此,全世界才會有這么普遍的關於一場大洪水的傳說。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佔領了巴比倫城,巴比倫開始失去往日的輝煌,到亞歷山大大帝時期,它逐漸勢微。公元前330年春,亞歷山大引兵北上追殺了波斯國王大流士,並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但他還不到33歲時,即因發熱生病而亡。

從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到塞琉西王朝時期,巴比倫城開始沙漠化。至公元前2世紀,古巴比倫被沙漠徹底摧毀,在歲月無情的滌盪下,滾滾黃沙掩埋了昔日輝煌無比的巴比倫城。1958年,伊拉克政府開始對城址中的遺址進行修復。

3.特佩拉(Petra):

中東玫瑰紅

被穆斯林看做「禁區」的佩特拉地處從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的貿易之路上,傳說中它是摩西「擊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來先知、猶太民族的立國之父、猶太教(又稱「摩西教」)的創始人。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後重返迦南。傳說只是想像,但佩特拉卻的確有著沉重和不尋常的歷史,它是中東古代城市中的一個另類。

佩特拉在希臘語中意為「岩石」,隱藏在狹窄而陰森的西克峽谷中,建築物雕築在紅色和粉紅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徵是其色彩:在陽光照耀下,粉紅、紅、橘色及深紅色層次分明,襯著黃、白、紫三色條紋,閃閃爍爍,神奇異常;但據考證,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紅也不是類似鮭魚的粉紅色,而是灰泥粉飾,與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它是已消失的納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納巴泰人與貝督因人一樣,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紀從阿拉伯半島北移於此,並建立了佩特拉城,因為這兒水土肥美而又地勢險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達3萬人,比早期歐洲人估計的大得多。王國由大馬士革一直延伸到紅海地區,連原來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納巴泰文化所替代。他們曾鑄造自己的錢幣,修建了希臘式的圓形劇場,蜚聲於古代世界。

但其後的5個多世紀,除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於大漠與高山間,幾乎無人造訪過。公元1世紀,羅馬人攻入,它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稱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羅馬帝國最繁榮的一個省。公元4世紀,它淪為拜占庭(或稱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成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稱東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東山再起,波及西亞和北非地區,最終控制了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佩特拉又成為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石頭城在十字軍東征時再次興旺,直到12世紀後再次被遺棄。14世紀中,地處土耳其中心地帶的奧斯曼帝國強大起來,17世紀,成為地跨亞、非、歐的穆斯林軍事封建帝國。由於幾個世紀帝國與信仰基督教的歐洲各國戰火不斷,奧斯曼土耳其人及他們遍布中東和北非的臣民對歐洲人頗懷疑心,獨身途經此地的基督徒會被驅逐出境甚至殺害。1812年,一名化裝成阿拉伯商人的瑞士探險家奇跡般地通過西克峽谷,發現了佩特拉,而6年前,他的同道、德國學者卻因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慘遭殺害。

20世紀,佩特拉「禁區」重又被打開,但它的幾度興廢乃至最終被遺棄,始終是一個謎,因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對商道的控制權,仍然可能倖存,而它卻為什麼卻沒有倖存下來呢?這一直是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4.科潘(Copan):

馬雅切膚之痛

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橫跨大西洋,在宏都拉斯海灣碰見一群他們從未見過的「怪異」人種———瑪雅人(又譯「馬亞」、「馬雅」),繼而打開了美洲大門,使這片土地既成為天堂,又成為印第安人的地獄,人們將其視作哥倫布一生最偉大的錯誤。

瑪雅文化誕生於公元前2世紀,大約在公元前250年即進入所謂的古瑪雅時代,其中心地帶從瓜地馬拉高原、墨西哥城、薩爾瓦多、宏都拉斯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遼闊平原,身處其間的科潘古城是其前哨。

瑪雅文明至今仍留給世界許多的不解之謎!

公元前1100年,瑪雅先民出於一種對離奇世界的幻覺,開始在各地修建大型城市,並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樣修建了一座座巨大建築;不同的是,瑪雅建築散布在高山叢林中,也未修建連接都市與密林的道路。他們的金字塔與埃及不同,前者是空心的,內部為帝王陵寢;後者是實心的,塔頂供教士們辦公、居住或觀察天象之用,塔前廣場是民眾參加祭典的場所。在熱帶雨林中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巨石必須從10公里外運來,再切成塊狀。瑪雅人始終不曾使用過金屬,這些巨石從何而來,如何搬運,至今仍是一個謎。瑪雅人修建巨大建築不僅是為了居住,其中包含了深奧的科學道理,如金字塔型神廟有12個平台和365階,每一平台代表一月,每一階代表一天,計算了一年的時間;有的建築指出金星或月球的運行;有的則表示出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瑪雅人的歷法可維持到4億年以後,計算的太陽年與金星年的誤差可精確到小數點後4位。他們把一年分為18個月,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現代人測算為365.2422天,誤差僅0.0002天;他們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人50年內的測算僅差7秒。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就能有這么精確的計算,簡直不可思議。他們還保持著一種特殊的宗教紀年法,一年分13個月,每月29天,稱「佐爾金年」,此種歷法從何而來,也是一個謎。

瑪雅人還有著無與倫比的數學造詣和獨特的謎一樣的文字。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公元前3世紀,是用800個符號和圖形組成的象形文字,詞彙量多達3萬個;主要是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稱、數目字、方位、顏色及神只的名稱;大多記載在石碑、木板、陶器和書籍上;至今只破譯出其中數字和歷法的記號,某種人名、城市名,及少量有限名詞和某些表示動物的繪畫文字。他們曾留下過幾千本書或手抄本,但只有4本倖免於西班牙傳教士和時間的蹂躪。瑪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就掌握了「0」這個數字概念,比中國和歐洲人早了800年~1000年。此外,瑪雅人精美絕倫的雕刻、繪畫和青銅藝術也令人咋舌。

16世紀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陸時,瑪雅人還巢居樹穴,以採集為生,過著原始部落生活,但公元前8世紀的他們,怎麼會產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實在是匪夷所思。

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大多數瑪雅城市早已荒廢幾百年,瑪雅人似約好了一般,各自放棄了城中的一切,帶上他們民族文化中最為神聖的東西,到達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瑪雅異常璀璨的文化就如此突然地中斷了,這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其他著名的廢都

特洛伊(Troy):神諭指引的黃金城———公元前8世紀,希臘盲詩人荷馬圍繞著一座城市特洛伊與一個美女海倫,寫下了兩部偉大的史詩《伊里亞特》與《奧德塞》。多少年來,人們只把它們看作為神話。天才的考古學家亨利·謝里曼卻對特洛伊城深信不疑。他帶著他惟一的向導《伊里亞特》直奔土耳其的西沙里克小山而去,以手中發掘的寶藏向世界證明了一個童話的存在。這個發現的價值和意義,並不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遜色。

統萬(Tongwan):惟一遺存的匈奴都城———中國陝西和內蒙古交界的毛烏素沙漠深處,有一座湮埋地下千餘年的匈奴故城統萬。它建於5世紀初,正是史稱「西晉十六國」大亂的時代。這里曾是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交匯點,在建成後的5個多世紀里,統萬一直是鄂爾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絲綢之路」的東西方交通重鎮之一。統萬依地勢而築,構思精巧,雖是土城,卻有石頭一樣堅硬的質地和抗毀性,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設的最完整、雄偉、堅固的都城。它直到清朝後期才被發現。它是營建之初就在沙漠中,還是後來陷入沙漠中的,已成為一個懸案。

克諾塞斯(Knossos):歐羅巴最初的榮華———謝里曼發現特洛伊和邁錫尼遺址後,把視線轉移到地中海東部的克里特島,這是另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神秘之地,相關故事人物在希臘神話中有詳細記載。謝里曼未竟的事業由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完成,克諾塞斯精美絕倫的豪華宮殿得以重見天日。伊文思發現的不僅是一座廢墟,而是一個全新的文明,它將歐洲文明從希臘的古典時代上推到傳說中的「荷馬時代」,又進而追溯到史前時代。

樓蘭(Loulan):羅布泊的美麗幽靈———19世紀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中國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發現了被風沙湮沒了1600餘年的古城樓蘭,世界驚呼:「中國再現了龐貝城!」樓蘭是一西域小國,2000年前,因位處羅布泊和孔雀河故道的「絲綢之路」而盛絕一時。東西方文明尤其是漢文明的沖擊,使手工業、建築、宗教、民間藝術等成為樓蘭文明的傑出代表。但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只在歷史舞台上活躍了五六百年便在公元4世紀神秘消亡,史不記載,傳不列名。它的傳奇消失,使其成為古絲綢路上的最大之謎。

高昌(Gaochang):城頭變幻大王旗———赫定從樓蘭帶走的大批900年前的佛教古物,引發了一場國際考古熱,古城高昌的神秘面紗在此尋寶賽中被悄然揭開。高昌是東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中原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西域五大名城之一。它城郭高聳,街衢縱橫,防禦工事固若金湯。漢人主政高昌,出現了儒、道、佛並存的多元文化,並在此發現了早已滅絕的波斯摩尼教遺跡。察合台汗國建立後,首領鐵木爾汗成為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汗王。落入「聖戰」者手中的高昌城,在戰火洗禮中變成一座廢城。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消失在雲霧中的古城———印加、瑪雅、阿茲特克並稱為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是最成熟的。印加的國教是太陽神崇拜,主神是太陽神因蒂。印加人的生活充滿了神秘色彩,以日月盈虧規律來安排宗教活動,是印加人的首創。馬丘·比丘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城市,而是一個宗教活動遺址的中心。這兒居住著擔任太陽貞女的王室少女「紐斯塔」,她們經層層選拔,百里挑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像天主教的修女一般。隨著美洲大陸的被發現,強盛的印加帝國迅速瓦解。

大辛巴威(Zimbabwe):石頭城的秘密———大辛巴威城的牆和塔,由切割得非常精確的石板天衣無縫地壘砌而成,石板間找不到任何泥漿之類的黏合物。它曾是一個強大的非洲國家的中心。傳說這就是《聖經》中的黃金和寶石城———俄斐。遺址龐大巍峨的建築及出土文物所體現的高度非洲文明,曾使歐洲人不相信這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所建。1980年,羅得西亞獨立,一切權力歸占絕大多數的黑人,這個國家自豪地取名辛巴威,這是馬紹那語的英語形式,意思是「望族。(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柒』 求任何一期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主要內容。200字左右

2011年6月期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這一期的主要內容有三個。
一、梯田:登高線上的秘密
二、瀘縣:千年石雕驚天下
三、56個名族系列---傣族、黎族
梯田:在我國的土地利用規定里,坡度大於25°的山坡,是不適合農耕的,需要退耕還林或還草。然而,在人口密度較大的山區,平地較少,所以,人們不得不利用坡地作為自己的農耕地,於是,梯田就成為把坡地變為平地的土地利用手段之一,梯田也成為了人類在長期的農生產中的重要基礎。所有的梯田是沿等高線延伸的,這樣才能使田地平趟,才能有利於儲水和儲肥,使農作物更好的生長,提高產量。
瀘縣:位於南丘陵中的小縣城,隱藏著上百座明清時期的時刻龍橋,踏著這些石橋行走在瀘縣鄉野,腳下無處不是宋代的石刻墓葬,瀘縣高聳在山崖上,幾乎通體是精美的明代石窟,在瀘縣,無論是橋、墓、石窟遺像,無一不是精美的時刻藝術。全縣19個鄉鎮都有宋墓分布,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是發現宋墓群160餘處,暴露在外的就有500餘座,是迄今的中國最為密集的宋代石窟墓群。
傣族:對許多人來說,傣族是一個既熟悉有陌生的民族,因為傣族的孔雀舞和潑水節實在是太有名氣了,以至於成為傣族的符號象徵。傣族的名族文化十分豐富,全民信奉佛教,是一個平和、淡泊的名族。
黎族:黎族是中國嶺南民族之一。以農業為主,婦女精於紡 織,「黎錦」、「黎單」聞名於世。黎族沒有形成統一的宗教信仰,各地均以祖先崇拜為主,也有自然崇拜,個別地區還殘留著氏族圖騰崇拜的痕跡。

因為我也喜歡中國國家地理,以上是我自認為的主要內容,如有不同見解,請分享!

『捌』 有關地理的手抄報文章

徽州人家的生產習俗
徽州舊時各生產行業,如做農、從意、經商等都有各自的行規習俗。農村要祭「五穀神」,祈求莊稼興旺;天旱常興「求雨」,素食齋戒,做道場祭拜龍女菩薩;耕牛轉讓時,買主要帶牛繩將舊牛繩換下,叫做「斷索」,表示買賣雙方均不得反悔。磚工建房上門枋時,要宰殺公雞,將雞血淋門口,叫做「祭門神」,並口念祭詞「雞血淋到東,恭賀東家添兒孫;雞血淋到西,恭賀東家多添丁。」眾人互相呼應,以求吉利。木工供奉「魯班師傅」,最忌諱清晨有人坐其工具凳,意為坐冷板凳,即無生意可做。商店家設「財神座」,常年供奉「大元帥」,以求生意興隆、賺錢發財等等。

開秧門:農村每年早稻的第一次插秧稱為「開秧門」。歙縣這一天要設宴請「田公、田母」,朝拜時,先插先插三根香於田埂,還要虔誠跪拜。休寧、屯溪這一帶,當家人去秧田選定「門向」,然後帶泥拔出一塊秧苗,置於茶盤,捧送回家放在貢桌上,祭拜天地後,將帶泥秧苗倒甩上閣板,已全部粘上為無災無害生長良好的好兆頭。牛福會:專門為耕牛保安祈福的組織。凡願入會的農戶,每頭耕牛交一二元銀洋作為牛福會基金。會員的耕牛被盜或走失,報經值年會首(一年一任),即派人四處尋查,無償地歸還失主,如牛找不到,失主也可以牛福會中領取一些救濟金作為補償。

打鑼封山:山區為保護森林形成許多條規習俗,打鑼封山就是較為流行的一種。每年冬季,村或鄉定人鳴鑼,口中呼喚所封山場的地名,串村走戶,昭示禁戒規約。此後,家家戶戶,互相告誡,不得犯戒。鳴鑼同時,在各要道路口和山界立木牌、石牌,以標明禁山范圍。

接財神:徽州以農歷五月五為財神日,工商業者多在這天接財神。

開張禮:徽州新店開張這天,要在店門口披紅結綵,掛金字招牌,燃放爆竹,有的還奏樂,以示慶祝。對開張這一天上門的顧客,象徵性的手下紅紙包(貨幣退還),同時贈送一定的貨物,如布店贈3尺紅布,百貨店贈送一件日用品等。

學藝:民國時期,學藝拜師必須經過中薦人出面,為師徒雙方商議協約。洽妥後,徒弟要辦拜師酒,向師傅行大禮。磚工學藝,一般一年出師;木工學藝,則為三年,均無工資,師傅只供給伙食。三年升為伙計,師傅給一定的生活費,藝成後才離師營生。

唐大明宮丹鳳門遺址發掘創下隋唐城門考古之最
據記載,丹鳳門是唐長安大明宮的南牆正門,建於唐高宗龍朔二年(六六二年),是皇帝舉行改元、登基、大赦等外朝大典之處,也是宣示皇朝政令、禮儀的重要場所。唐玄宗以前,大赦、改元的敕令多在太極宮的承天門宣布,唐肅宗執政後,皇帝起居在大明宮,故而大赦、改元的詔令改在丹鳳門宣布。

丹鳳門遺址現位於西安市自強東路東段北側。從二00五年九月開始,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西安唐城工作隊對丹鳳門遺址展開了考古鑽探和發掘,發掘面積近八千平方米。結果表明,丹鳳門為城門中最高等級的五門道制。發掘出的殘存門址由墩台、門道、隔牆、馬道、城牆等部分組成,但破壞較為嚴重,除西邊的三個門道、隔牆、墩台和城牆保存較好外,其餘的門道、隔牆、墩台、馬道及城牆僅剩下最底下的夯土基礎。整個墩台東西長七十五米,南北寬三十三米(包括護基和散水部分)。保存較好的三個門道東西均寬九點四米、殘存進深二十三米,隔牆寬三米。

記者今天在現場看到,發掘出的丹鳳門門道地面較平整,中部偏南處地面較高,尚存有部分木門限的遺跡和石門砧的遺物。門道兩側的夯牆下有南北向排列的長方形排叉柱坑,個別柱坑中尚保存有未移動的石礎,其中心有長方形的卯眼。據專家介紹,丹鳳門門道比明清北京天安門門道還寬闊,門道內豎立有巨大的木柱並架以橫梁以支撐承重,這些柱坑即是立柱的支撐點。

此外,考古工作者在發掘過程中,於門道地面、隔牆上發現有火燒紅土的痕跡,在門道的堆積中還出土了許多燒流的磚瓦殘塊。這些跡象表明,丹鳳門最終毀於唐晚期的一場大火。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安家瑤表示,丹鳳門遺址的考古發掘不僅為唐大明宮遺址的整體保護提供了准確的依據,而且也為中國古代都城考古、中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科學資料。

消失的城市——世界著名廢都的興亡故事與探險

1.龐貝(Pompei):

繁華的哀傷

公元前10世紀,龐貝只是一個小集鎮,主要從事農業和漁業生產。後來,它演變成一座繁華的城市,約有2萬居民。它面積約1.8平方公里,環繞有4800多米長的石砌城牆,兩條筆直平坦的大街將全城分成9個城區,裡面小街小巷縱橫相連,路面用碎石鋪成。大街兩旁有人行道,街寬達10米,鋪著整塊的大石板;十字路口雕花石砌的水池裡滿是清涼的泉水。最宏偉的建築物集中在城西南,這兒是政治、經濟、宗教的中心。龐貝人奔放的個性和整座城市歡愉的風情,至今仍令2000多年後的人們傾倒。

地球上有1500座活火山,維蘇威是其中最活躍者之一,它海拔1277米,位於義大利西南海岸,可以俯瞰那不勒斯海灣。它已經平靜了幾百年,人們都以為它是座死火山,但公元63年,它開始變得不安靜,其後小震不斷;至公元79年,它突然變成不眠的活火山,帶給龐貝城以滅頂之災。

8月24日中午,悶熱的天氣令人窒息。突然,一塊奇怪的雲從維蘇威山頂升起,太陽暗淡下來,接著一聲巨響,火山口揭蓋了!熔化的岩石以1000度的高溫沖出火山口,火紅色的礫石飛上7000米的高空。火山灰、浮石、火山礫構成的「陣雨」在龐貝城下了8天8夜,接著是高熱水蒸氣形成的瓢潑大雨掃盪了山頂的灰渣,混濁的泥流漿沖向山麓的平原。

火山爆發18個小時後,火山碎屑將整個龐貝城掩埋,最深處竟達19米,曾被譽為美麗花園的龐貝消失了。在這個過程中,大部分人有時間逃命,至今在遺址只發掘到2000多具屍骨。後來,考古學家將石膏漿灌進已經乾枯了的屍體空殼,製成許多和真人一樣形狀的石膏像,再現了受難者當時絕望和痛苦的表情,令觀光者無不唏噓嘆息。

新的城鎮很快又矗立起來。經過漫長的歲月,人們已忘卻了這座完整密封於佔地65公頃的火山屑中的羅馬古城,只叫它「西維塔」。

1707年,有人打井時掘出了三尊衣飾華麗的女性雕像,但只將其當作海灣沿岸古代遺址中的文物。1748年,又有人掘出了被火山灰包裹著的人體遺骸,這才想起了那座被掩埋中的古城。1750年,一群義大利農民挖水渠時發現了金幣,接著又掘出刻有「龐貝」字樣的石頭,沉睡了1600多年的古城開始蘇醒了,大批考古學家和尋寶者聞風而至。

龐貝最初是坎帕尼亞人的城市,在曠日持久的較量中,它於公元前89年秋被羅馬人征服。富有表現欲的龐貝人在公元前6世紀前~8世紀中,創造了空前的文明神話,濃墨重彩的肉慾享樂活動,勾畫出他們多元的世情風俗畫面。

遠古的龐貝富庶而又開放,工商業的繁榮和藝術水準的高超,令人驚嘆。商業的發達產生了不少銀行家,商業之神墨丘利清秀可人的形象隨處可見。和諧有序的社會從未有過階級斗爭,也沒有種族歧視。每年7月,市民們選舉市政官員。婦女的地位與男人一樣,城內的小酒館很多,多由女人經營,是休閑的好去處。人們對維納斯極為崇拜,稱她為「龐貝女人」,她的任何錶現形式,都受到歡迎。

觀看角斗是龐貝人一種殘酷的愛好,已有專職的角鬥士出現,他們是最令人羨慕的人。城東南角的圓形露天劇場也兼作角斗場,有灌水和防泄系統。四周層環的觀眾席,分下、中、高席,分屬不同的社會階層,可容納5000人。中心低處為舞台,可進行海戰表演。它建於公元前70年,比羅馬圓形劇場還早40年。

龐貝人對神極為崇拜,也不排斥外來的神,他們認為赫克力士是龐貝的創造者,維納斯則是龐貝的守護者。他們也熱愛藝術,戲劇、繪畫、雕刻都是他們所鍾愛的。浴場也是龐貝城的一大景觀,而且都集中在市中心,遍布的浴場滿足了人們日益高漲的享樂慾望。德國詩人歌德在游覽龐貝後說:「在世界上發生的諸多災難中,還從未有過任何災難像龐貝一樣,它帶給後人的是如此巨大的愉悅。」而英國文學批評家泰納則感嘆道:「它是一座灰紅色的城市。」「那時候的人,是用整個身體活著。」

2.巴比倫(Babylon):

天堂的失落

巴比倫最初不過是由幼發拉底河與底格里斯河沖擊而成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上的一個無名小城,後來不斷壯大和輝煌,佔地2100英畝,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城市之一,成為兩河流域的明珠。古城遺址在現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達以南90公里處,3800年前,這里誕生過強大的巴比倫帝國,帶給人類歷史空前的輝煌,其古老的文明由蘇美爾人、巴比倫人、亞述人和迦勒底人共同創造,史稱巴比倫文明或「巴比倫一亞述文明」。巴比倫城在《聖經》中被稱為「天堂」。

巴比倫城以其豪華壯麗著稱於世,包括王宮、神廟、大道和寺塔。其城門尤為世界之最,共有100多座,城池的8道城門用8個神的名字命名,最著名是北門,以巴比倫神話中掌管戰爭和勝利的女神伊什塔爾命名。城門高12米,雄偉壯麗、氣勢磅礴。每道門有4個望樓,相互間以拱形過道相連,牆外壁及塔樓用色彩艷麗的彩釉磚和琉璃磚砌成,磚上飾有獸類浮雕,浮雕高約90公分,共有575座。由於多次戰火,此門現為該城惟一完整的建築,由柏林國家博物館復原收藏。

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漢謨拉比法典》也由巴比倫創立,它刻在一根高225米,上周長165米,底部周長190米的黑色玄武岩柱上,共3500行,正文有282條內容,用阿卡德語寫成。此外,巴比倫還第一個把一天劃分為12個時辰,並實行7日一周制度。後來的希臘文化、羅馬文化都深受其影響。

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跡之一的「空中花園」也屬於巴比倫文明,它最令人稱奇的是供水系統。空中花園實際上是一個築造在人造石林之上,具有居住、游樂功能的園林式建築體。它呈階梯型,中央矗立一座城樓,有幽靜的山間小道,上面栽滿奇花異草,下面是潺潺流水,由於花園比宮牆還高,又被稱為「懸苑」。

「楔形文字」因其形狀像楔子而命名,是蘇美爾人的一大發明,它由圖畫文字經幾百年時間,約在公元前3000年中期才完成。19世紀中葉,英國人萊亞德在發掘亞述王國首都尼尼微時,將2萬多塊楔形文字碑帶回英國。這種刻在泥板上的文字,印證了《聖經·創世紀》上「洪水與諾亞方舟」的故事,解決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上爭論最激烈的上古大疑案之一:遠古初民時代,地球確曾是被一場特大洪水淹沒過,由此,全世界才會有這么普遍的關於一場大洪水的傳說。

公元前539年,波斯人佔領了巴比倫城,巴比倫開始失去往日的輝煌,到亞歷山大大帝時期,它逐漸勢微。公元前330年春,亞歷山大引兵北上追殺了波斯國王大流士,並建立起一個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但他還不到33歲時,即因發熱生病而亡。

從亞歷山大進入巴比倫到塞琉西王朝時期,巴比倫城開始沙漠化。至公元前2世紀,古巴比倫被沙漠徹底摧毀,在歲月無情的滌盪下,滾滾黃沙掩埋了昔日輝煌無比的巴比倫城。1958年,伊拉克政府開始對城址中的遺址進行修復。

3.特佩拉(Petra):

中東玫瑰紅

被穆斯林看做「禁區」的佩特拉地處從阿拉伯半島到地中海的貿易之路上,傳說中它是摩西「擊石出水」的地方。摩西是希伯來先知、猶太民族的立國之父、猶太教(又稱「摩西教」)的創始人。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後重返迦南。傳說只是想像,但佩特拉卻的確有著沉重和不尋常的歷史,它是中東古代城市中的一個另類。

佩特拉在希臘語中意為「岩石」,隱藏在狹窄而陰森的西克峽谷中,建築物雕築在紅色和粉紅色岩壁上,最引人的特徵是其色彩:在陽光照耀下,粉紅、紅、橘色及深紅色層次分明,襯著黃、白、紫三色條紋,閃閃爍爍,神奇異常;但據考證,早先它既不是玫瑰紅也不是類似鮭魚的粉紅色,而是灰泥粉飾,與今天看到的完全不同。它是已消失的納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廟。納巴泰人與貝督因人一樣,是阿拉伯游牧民族,公元前6世紀從阿拉伯半島北移於此,並建立了佩特拉城,因為這兒水土肥美而又地勢險要。在其全盛期,居民多達3萬人,比早期歐洲人估計的大得多。王國由大馬士革一直延伸到紅海地區,連原來的阿拉伯文字也被納巴泰文化所替代。他們曾鑄造自己的錢幣,修建了希臘式的圓形劇場,蜚聲於古代世界。

但其後的5個多世紀,除貝督因人知道它存在於大漠與高山間,幾乎無人造訪過。公元1世紀,羅馬人攻入,它成為羅馬帝國的一個省,稱作阿拉伯佩特拉,是羅馬帝國最繁榮的一個省。公元4世紀,它淪為拜占庭(或稱東羅馬帝國)的一部分,成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或稱東正教)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紀,伊斯蘭教在阿拉伯地區東山再起,波及西亞和北非地區,最終控制了從西班牙到阿富汗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佩特拉又成為伊斯蘭帝國的一個小省。石頭城在十字軍東征時再次興旺,直到12世紀後再次被遺棄。14世紀中,地處土耳其中心地帶的奧斯曼帝國強大起來,17世紀,成為地跨亞、非、歐的穆斯林軍事封建帝國。由於幾個世紀帝國與信仰基督教的歐洲各國戰火不斷,奧斯曼土耳其人及他們遍布中東和北非的臣民對歐洲人頗懷疑心,獨身途經此地的基督徒會被驅逐出境甚至殺害。1812年,一名化裝成阿拉伯商人的瑞士探險家奇跡般地通過西克峽谷,發現了佩特拉,而6年前,他的同道、德國學者卻因基督教身份被揭穿而慘遭殺害。

20世紀,佩特拉「禁區」重又被打開,但它的幾度興廢乃至最終被遺棄,始終是一個謎,因為即使它一度失去了對商道的控制權,仍然可能倖存,而它卻為什麼卻沒有倖存下來呢?這一直是人們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

4.科潘(Copan):

馬雅切膚之痛

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橫跨大西洋,在宏都拉斯海灣碰見一群他們從未見過的「怪異」人種———瑪雅人(又譯「馬亞」、「馬雅」),繼而打開了美洲大門,使這片土地既成為天堂,又成為印第安人的地獄,人們將其視作哥倫布一生最偉大的錯誤。

瑪雅文化誕生於公元前2世紀,大約在公元前250年即進入所謂的古瑪雅時代,其中心地帶從瓜地馬拉高原、墨西哥城、薩爾瓦多、宏都拉斯一直延伸到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遼闊平原,身處其間的科潘古城是其前哨。

瑪雅文明至今仍留給世界許多的不解之謎!

公元前1100年,瑪雅先民出於一種對離奇世界的幻覺,開始在各地修建大型城市,並像其他古代民族一樣修建了一座座巨大建築;不同的是,瑪雅建築散布在高山叢林中,也未修建連接都市與密林的道路。他們的金字塔與埃及不同,前者是空心的,內部為帝王陵寢;後者是實心的,塔頂供教士們辦公、居住或觀察天象之用,塔前廣場是民眾參加祭典的場所。在熱帶雨林中建造世界最大的超文明金字塔,所需巨石必須從10公里外運來,再切成塊狀。瑪雅人始終不曾使用過金屬,這些巨石從何而來,如何搬運,至今仍是一個謎。瑪雅人修建巨大建築不僅是為了居住,其中包含了深奧的科學道理,如金字塔型神廟有12個平台和365階,每一平台代表一月,每一階代表一天,計算了一年的時間;有的建築指出金星或月球的運行;有的則表示出地球與太陽的平均距離。瑪雅人的歷法可維持到4億年以後,計算的太陽年與金星年的誤差可精確到小數點後4位。他們把一年分為18個月,測算的地球年為365.2420天,現代人測算為365.2422天,誤差僅0.0002天;他們測算的金星年為584天,與現代人50年內的測算僅差7秒。幾千年前的瑪雅人就能有這么精確的計算,簡直不可思議。他們還保持著一種特殊的宗教紀年法,一年分13個月,每月29天,稱「佐爾金年」,此種歷法從何而來,也是一個謎。

瑪雅人還有著無與倫比的數學造詣和獨特的謎一樣的文字。瑪雅文字最早出現於公元前3世紀,是用800個符號和圖形組成的象形文字,詞彙量多達3萬個;主要是代表一周各天和月份的名稱、數目字、方位、顏色及神只的名稱;大多記載在石碑、木板、陶器和書籍上;至今只破譯出其中數字和歷法的記號,某種人名、城市名,及少量有限名詞和某些表示動物的繪畫文字。他們曾留下過幾千本書或手抄本,但只有4本倖免於西班牙傳教士和時間的蹂躪。瑪雅人至少在公元前4世紀就掌握了「0」這個數字概念,比中國和歐洲人早了800年~1000年。此外,瑪雅人精美絕倫的雕刻、繪畫和青銅藝術也令人咋舌。

16世紀西班牙人登上美洲大陸時,瑪雅人還巢居樹穴,以採集為生,過著原始部落生活,但公元前8世紀的他們,怎麼會產生如此高度的文明?實在是匪夷所思。

在殖民者入侵之前,大多數瑪雅城市早已荒廢幾百年,瑪雅人似約好了一般,各自放棄了城中的一切,帶上他們民族文化中最為神聖的東西,到達一個不為人知的地方。瑪雅異常璀璨的文化就如此突然地中斷了,這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困惑。

其他著名的廢都

特洛伊(Troy):神諭指引的黃金城———公元前8世紀,希臘盲詩人荷馬圍繞著一座城市特洛伊與一個美女海倫,寫下了兩部偉大的史詩《伊里亞特》與《奧德塞》。多少年來,人們只把它們看作為神話。天才的考古學家亨利·謝里曼卻對特洛伊城深信不疑。他帶著他惟一的向導《伊里亞特》直奔土耳其的西沙里克小山而去,以手中發掘的寶藏向世界證明了一個童話的存在。這個發現的價值和意義,並不比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遜色。

統萬(Tongwan):惟一遺存的匈奴都城———中國陝西和內蒙古交界的毛烏素沙漠深處,有一座湮埋地下千餘年的匈奴故城統萬。它建於5世紀初,正是史稱「西晉十六國」大亂的時代。這里曾是農耕文明與草原文明的交匯點,在建成後的5個多世紀里,統萬一直是鄂爾多斯高原南部的政治、經濟、軍事中心,也是扼守「草原絲綢之路」的東西方交通重鎮之一。統萬依地勢而築,構思精巧,雖是土城,卻有石頭一樣堅硬的質地和抗毀性,是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設的最完整、雄偉、堅固的都城。它直到清朝後期才被發現。它是營建之初就在沙漠中,還是後來陷入沙漠中的,已成為一個懸案。

克諾塞斯(Knossos):歐羅巴最初的榮華———謝里曼發現特洛伊和邁錫尼遺址後,把視線轉移到地中海東部的克里特島,這是另一個充滿神話色彩的神秘之地,相關故事人物在希臘神話中有詳細記載。謝里曼未竟的事業由英國考古學家伊文思完成,克諾塞斯精美絕倫的豪華宮殿得以重見天日。伊文思發現的不僅是一座廢墟,而是一個全新的文明,它將歐洲文明從希臘的古典時代上推到傳說中的「荷馬時代」,又進而追溯到史前時代。

樓蘭(Loulan):羅布泊的美麗幽靈———19世紀末,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在中國新疆塔克拉瑪干大沙漠中,發現了被風沙湮沒了1600餘年的古城樓蘭,世界驚呼:「中國再現了龐貝城!」樓蘭是一西域小國,2000年前,因位處羅布泊和孔雀河故道的「絲綢之路」而盛絕一時。東西方文明尤其是漢文明的沖擊,使手工業、建築、宗教、民間藝術等成為樓蘭文明的傑出代表。但作為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樓蘭,只在歷史舞台上活躍了五六百年便在公元4世紀神秘消亡,史不記載,傳不列名。它的傳奇消失,使其成為古絲綢路上的最大之謎。

高昌(Gaochang):城頭變幻大王旗———赫定從樓蘭帶走的大批900年前的佛教古物,引發了一場國際考古熱,古城高昌的神秘面紗在此尋寶賽中被悄然揭開。高昌是東西方交通的十字路口,中原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使其成為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和西域五大名城之一。它城郭高聳,街衢縱橫,防禦工事固若金湯。漢人主政高昌,出現了儒、道、佛並存的多元文化,並在此發現了早已滅絕的波斯摩尼教遺跡。察合台汗國建立後,首領鐵木爾汗成為第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蒙古汗王。落入「聖戰」者手中的高昌城,在戰火洗禮中變成一座廢城。

馬丘·比丘(Machu Picchu):消失在雲霧中的古城———印加、瑪雅、阿茲特克並稱為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是最成熟的。印加的國教是太陽神崇拜,主神是太陽神因蒂。印加人的生活充滿了神秘色彩,以日月盈虧規律來安排宗教活動,是印加人的首創。馬丘·比丘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城市,而是一個宗教活動遺址的中心。這兒居住著擔任太陽貞女的王室少女「紐斯塔」,她們經層層選拔,百里挑一,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像天主教的修女一般。隨著美洲大陸的被發現,強盛的印加帝國迅速瓦解。

大辛巴威(Zimbabwe):石頭城的秘密———大辛巴威城的牆和塔,由切割得非常精確的石板天衣無縫地壘砌而成,石板間找不到任何泥漿之類的黏合物。它曾是一個強大的非洲國家的中心。傳說這就是《聖經》中的黃金和寶石城———俄斐。遺址龐大巍峨的建築及出土文物所體現的高度非洲文明,曾使歐洲人不相信這是「低人一等」的黑人所建。1980年,羅得西亞獨立,一切權力歸占絕大多數的黑人,這個國家自豪地取名辛巴威,這是馬紹那語的英語形式,意思是「望族。(

參考資料:中國國家地理中文網

『玖』 中國國家地理是什麼東西

《中國國家地理》,原名《地理知識》,是關於地理的月刊,該刊的文章和圖片經常被中央及回地答方媒體轉載。具有很強的可讀性和收藏價值,國內外很多家圖書館已經把該刊作為重點收藏期刊。內容以中國地理為主,兼具世界各地不同區域的自然、人文景觀和事件,並揭示其背景和奧秘,另亦涉及天文、生物、歷史和考古等領域。是中國大陸著名的有關地理的雜志。因該社隸屬中國科學院,有一大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專家學者作為該社顧問,同時還有許多戰斗在科考第一線的工作者與雜志社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具有很強的獨家性和權威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