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的降水

地理中國的降水

發布時間: 2021-02-22 13:10:23

⑴ 中國降水分布特點

中國的氣候有很多種,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氣候等等。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蘇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本區位於北緯25°~35°之間,按行星風系的氣候分帶,這里屬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乾旱區,但由於海陸差異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導致的溫壓場的改變,季風環流改變了近地面層行星風系的環流系統,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為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變乾旱的荒漠景觀為濕潤的常綠闊葉林景觀。再經過幾千年的人為作用,使本區成為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區域。

本區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本區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介於13℃~20℃之間,≥10℃積溫為4000℃~6500℃。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長江以北0℃~2℃,江南2℃~10℃,南嶺一帶10℃~12℃。由於淮陽山地山勢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特別是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陽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為冷空氣南下的通道,1月等溫線在這里呈舌狀向南凸出。長江以北,絕對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漢口曾出現-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長江以南,多在-7℃~-10℃之間。每當強冷空氣南下時,氣溫下降的幅度常可超過10℃,上海曾出現過兩天之內氣溫下降25.2℃的記錄。所以,本區雖屬亞熱帶,但冬季氣溫比世界同緯度其他地區為低。由於冬季的低溫,中國亞熱帶所處的緯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論上的界線南移4~5個緯度。和地中海地區比較,要偏南10~11個緯度。但中國的亞熱帶,特別在華中區,夏季普遍高溫,7月平均氣溫均達28℃左右,有些地區超過29℃。5~9月常出現高於35℃的酷熱天氣。7~8月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高溫出現的頻率最大,絕對高溫常超過40℃,浙江的金華,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溫記錄。4月和10月的平均氣溫為16℃~21℃,秋溫略高於春溫。

總的來說,長江中下游區冬溫夏熱,四季分明。一般冬長1~4個月,長江以北4個月左右,南嶺一帶不到1個月;夏長在4個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開始至9月下旬結束,南部則遲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區春、秋季節各長2個月,南部可達3個月。

本區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華北區多1~2倍,比西南區也要豐富些。降水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嶺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長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對降水的影響也很顯著。一般山地多於平地,向風坡多於背風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黃山,兩地相距很近,而黃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黃山2263.9 mm)。羅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過1800 mm。

降水的季節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佔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長江中下游區是全國冬雨比率較高、春雨最為豐沛的地區。

降水季節分配的這一特點是與長江中下游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過程密切相關的。

長江中下游區處在青藏高原的東面,冬季高空西風帶南北兩支急流在本區上空輻合,形成一條比較穩定的切變線,再加上南嶺山地的影響,在地面層出現一條比較持久的華南准靜止鋒,氣旋過境頻繁,雲雨天氣特多,大部分地區12月與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左右。從3月開始,南來暖濕氣流增強,降水頻度增加。3月下旬,贛南最先進入春雨期,並以此為中心,春雨漸次向西北、西南和東北方向延伸(圖12.1.2)。大部分地區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結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長,大部分地區春雨從4月上旬開始,5月下旬結束,雨期長達60天。本區春雨較多,長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還多。南京、上海、溫州等地,春雨約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⑵ 中國降水特點及成因

中國的氣候有很多種,例如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高原氣候等等。
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季風氣候出現在北緯35°~55°左右的亞歐大陸東岸,包括我國華北和東北、朝鮮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蘇聯遠東地區的一部分。冬季這里受來自高緯內陸偏北風的影響,盛行極地大陸氣團,寒冷乾燥;夏季受極地海洋氣團或變性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東和東南風,暖熱多雨,雨熱同季。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約有三分之二集中於夏季(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全年四季分明,天氣多變,隨著緯度的增高,冬、夏氣溫變幅相應增大,而降水逐漸減少。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在北緯25°~35°亞熱帶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主要分布在中國東部秦嶺淮河以南、熱帶季風氣候型以北的地帶,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鮮半島南部等地。這里冬季不冷,1月平均溫普遍在0℃以上,夏季較熱,7月平均溫一般為25℃左右,冬夏風向有明顯變化,年降水量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季較少。這類氣候以我國東南部最為典型。其它地區,由於冬季也有相當數量的降水,冬夏干濕差別不大,因此被稱為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本區位於北緯25°~35°之間,按行星風系的氣候分帶,這里屬副熱帶高壓帶控制的乾旱區,但由於海陸差異及青藏高原隆起所導致的溫壓場的改變,季風環流改變了近地面層行星風系的環流系統,變乾旱的大陸性氣候為濕潤的亞熱帶季風氣候,變乾旱的荒漠景觀為濕潤的常綠闊葉林景觀。再經過幾千年的人為作用,使本區成為我國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區域。

本區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冬溫夏熱、四季分明,降水豐沛,季節分配比較均勻。

本區熱量資源豐富,年平均氣溫介於13℃~20℃之間,≥10℃積溫為4000℃~6500℃。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長江以北0℃~2℃,江南2℃~10℃,南嶺一帶10℃~12℃。由於淮陽山地山勢低矮而破碎,屏障作用弱,冬半年常受南下冷空氣的影響,特別是江漢平原和洞庭湖平原,北接南陽盆地,南通湘桂走廊,冬季成為冷空氣南下的通道,1月等溫線在這里呈舌狀向南凸出。長江以北,絕對最低氣溫可達-10℃以下,漢口曾出現-18.1℃的最低值(1977年1月30日),長江以南,多在-7℃~-10℃之間。每當強冷空氣南下時,氣溫下降的幅度常可超過10℃,上海曾出現過兩天之內氣溫下降25.2℃的記錄。所以,本區雖屬亞熱帶,但冬季氣溫比世界同緯度其他地區為低。由於冬季的低溫,中國亞熱帶所處的緯度偏南,其北界比理論上的界線南移4~5個緯度。和地中海地區比較,要偏南10~11個緯度。但中國的亞熱帶,特別在華中區,夏季普遍高溫,7月平均氣溫均達28℃左右,有些地區超過29℃。5~9月常出現高於35℃的酷熱天氣。7~8月因受副熱帶高壓控制,晴天多,日照時間長,高溫出現的頻率最大,絕對高溫常超過40℃,浙江的金華,湖南的安化,都有41℃以上的高溫記錄。4月和10月的平均氣溫為16℃~21℃,秋溫略高於春溫。

總的來說,長江中下游區冬溫夏熱,四季分明。一般冬長1~4個月,長江以北4個月左右,南嶺一帶不到1個月;夏長在4個月以上,一般由5月中下旬開始至9月下旬結束,南部則遲至10月上旬;大部分地區春、秋季節各長2個月,南部可達3個月。

本區平均年降水量一般在800 mm~1600 mm,比華北區多1~2倍,比西南區也要豐富些。降水分布由東南向西北遞減。浙江丘陵年降水量1200 mm~1800 mm,南嶺山地和江南丘陵1500 mm左右,長江中下游平原1000 mm~1200 mm。地形對降水的影響也很顯著。一般山地多於平地,向風坡多於背風坡。例如安徽的屯溪和黃山,兩地相距很近,而黃山的降水量就比屯溪多700 mm(屯溪1507.8 mm,黃山2263.9 mm)。羅霄山、雪峰山年降水量可超過1800 mm。

降水的季節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佔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長江中下游區是全國冬雨比率較高、春雨最為豐沛的地區。

降水季節分配的這一特點是與長江中下游區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大氣環流過程密切相關的。

長江中下游區處在青藏高原的東面,冬季高空西風帶南北兩支急流在本區上空輻合,形成一條比較穩定的切變線,再加上南嶺山地的影響,在地面層出現一條比較持久的華南准靜止鋒,氣旋過境頻繁,雲雨天氣特多,大部分地區12月與1月平均降水量均在40 mm~50 mm左右,2月份在60 mm~80 mm左右。從3月開始,南來暖濕氣流增強,降水頻度增加。3月下旬,贛南最先進入春雨期,並以此為中心,春雨漸次向西北、西南和東北方向延伸(圖12.1.2)。大部分地區直到6月上、中旬,春雨始告結束。江南丘陵春季降水多、雨期長,大部分地區春雨從4月上旬開始,5月下旬結束,雨期長達60天。本區春雨較多,長沙、南昌等地春雨比率在40%左右,比夏雨還多。南京、上海、溫州等地,春雨約占年降水量的25%左右。

⑶ 求中國地理等降水量線的圖

你看看,希望對你有幫助

⑷ 什麼叫降水 地理

地面從大氣中獲得來的水汽凝結物,源總稱為降水,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但是單純的霜、露、霧和霧淞等,不作降水量處理。在中國,國家氣象局地面觀測規范規定,降水量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為降水量處理。一天之內50毫米以上降水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為大雨,10-25毫米為中雨,10毫米以下為小雨,75毫米以上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

高中地理:中國南北方氣溫降水問題

冬季降水我國的原因:冷鋒.
南北方冬季降水差異及其原因:冷鋒

氣溫差異及其原因:北冷而晴,南溫而晴.鋒面多雨.

⑹ 地理問題 年降水量

1.海陸因素
2.季風因素
3.地形因素
4.全球氣候都有關,如果美國西部持續下大雨,中國東部同時間內持續乾旱,那就是厄爾尼諾在「發作」

⑺ 簡述降水的地理分布,這個問題怎麼答啊

分兩來步就可以啦…
第一步,答空間分布自.哪裡多哪裡少,從哪裡向哪裡增多(或減少).比如:中國降水量東多西少,南多北少,降水量從東南向西北遞減.
第二步,答時間分布.什麼時候多,什麼時候少.比如:中國夏秋季節降水多,冬春季節降水少.
如果把降水量變化答上就萬無一失啦!比如:中國東西年際降水量差別大等.
總之,想到什麼就寫什麼,但記住要分點寫清(空開兩三個字的距離或用逗號隔開也可以).只要不與題目和你答的內容相矛盾,答對就給分,答不對也不扣分的.

⑻ 地理中國雨季類型

兩個地區都是夏秋季節降水多一些,但兩地相比還是淮河以北的降水更為集中。因為南方鋒面和夏季風影響時間長,所以雨季長;北方,尤其是東北和華北地區一般是7月和8月鋒面雨帶控制,因此降水也特別集中於這兩個月

⑼ 地理的降水類型分幾種

降水來是指空氣中的水汽冷凝並降落源到地表的現象,它包括兩部分,一是大氣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結物,如霜、露、霧和霧淞,又稱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稱為垂直降水。但是單純的霜、露、霧和霧淞等,不作降水量處理。在中國,國家氣象局地面觀測規范規定,降水量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為降水量處理,發生降水不一定有降水量,只有有效降水才有降水量。一天之內50毫米以上降水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為大雨,10-25毫米為中雨,10毫米以下為小雨,75毫米以上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

⑽ 中國地理氣候類型

中國氣候類型:

1、熱帶季風

包括台灣省的南部、雷州半島、海南島和西雙版納等地。年積溫>=8000℃,最冷月平均氣溫不低於15℃,年極端最低氣溫多年平均不低於5℃,極端最低氣溫一般不低於0℃,終年無霜。

2、亞熱帶季風

中國華南大部分地區和華東地區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在4500--80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0--15℃,是副熱帶與溫帶之間的過渡地帶,夏季氣溫相當高(侯平均氣溫>=25℃至少有6個侯,即30天),冬季氣溫相當低。

3、溫帶季風

中國華北地區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3000--4500℃之間,最冷月平均氣溫在-28--0℃、夏季侯平均氣溫多數仍超過22℃,超過25℃的已很少見,屬於比較溫暖涼爽的。近幾年來,由於氣候變暖等原因,華北南部地區頻頻出現高溫天氣,但平均氣溫仍不超過25℃。

4、高原山地

中國青藏高原屬於此種類型的氣候。年積溫低於2000℃,日平均氣溫低於10℃,最熱的氣溫也低於5℃,甚至低於0℃。氣溫日較差大而年較差較小,但太陽輻射強,日照充足。

5、溫帶大陸性

廣義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包括溫帶沙漠氣候、溫帶草原氣候及亞寒帶針葉林氣候。狹義的概念將濕潤的後者除外,中國大部分北緯40°以北的內陸地區都是溫帶大陸性氣候。這些地區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氣溫日較差、年較差都很大,如我國新疆。

6、熱帶雨林

中國南沙群島屬於這種類型的氣候。全年高溫多雨,降水豐沛,年平均氣溫28到30度,年降水量2800毫米以上。

(10)地理中國的降水擴展閱讀:

氣候特徵:

中國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也為中國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因夏季氣溫高,熱量條件優越,這使許多對熱量條件需求較高的農作物在中國種植范圍的緯度遠比世界上其他同緯度國家的偏高,水稻可在北緯52°的黑龍江省呼瑪縣種植。

夏季多雨,高溫期與多雨期一致,有利於農作物生長發育,中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氣候溫暖濕潤,物產富饒,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而與之同緯度的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島等地卻多呈乾旱、半乾旱的荒漠景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