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怎麼樣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1-02-22 13:07:50

A. 中國文學論叢怎麼樣

原文見本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f46f701018kbx.html 此處看不到演示的Flash及部分高亮格式。 最近在公司(聯科集團)內部電子郵件討論某些話題時提到了「錢穆」以及他寫的一些書,於是CEO讓我和CJ在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讀書心得。這里我將我的分享演示及文本貼到這里,與各位分享。 錢穆先生(Ch'ien Mu),本來我以為很多人知道他的大名,後來發現並不是。他的具體生平我就不介紹了。一位中學肄業的人能有如此大的成就,非常人毅力。顧頡剛、胡適、燕京大學、北京大學、司徒雷登、香港中文大學、台灣的中國文化大學……,與他都有好多說不完的故事。有興趣的可以從網路、谷歌、維基網路、互動網路等八卦一下。我想,八卦得越多,你也許會越佩服他。 以下內容都是我寫的,或者我摘抄的。如有錯誤,盡請賜教。 分享會標題:讀書會——小窺歷史與文學之美 內容提要: 歷史在於求真,文學在於求美。卡夫卡說:「人們真正需要的書,應該是一把能擊破我們心頭冰海的利斧。」我想,錢穆先生的書就是其中一把利斧。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其間治亂興替,波譎雲詭。錢穆先生在《中國歷史精神》一書中以其淵博的史學涵養,敏銳的剖析能力,使人得窺中國歷史文化之堂奧,深入瞭解五千年來歷史精神之所在,從而認清我們這一代中國人所背負的歷史使命及應當努力的方向。《中國文學論叢》原本名為《中國文學講演集》,集結了錢穆先生數年來在中國各地有關中國文學的講演稿和少數筆記,分享了先生對中國文學的精妙見解。 我們希望通過對此兩本書的閱讀分享,讓大家「知之」;藉以講座,引各位「樂之」;結束之後,能使諸君「好之」,那麼歷史和文學或許能讓我們發現 「坐銷歲月於幽憂困苑之下」的生趣,並幫我們「盡其可能地保留審美的人生態度和精緻的生活藝術。」 分享演示(使用Prezi.com製作): 註:Prezi.com對繁體中文支持好過簡體中文,但仍然有些字顯示不了,所以某些地方(比如繁體的「歷」、「黃」、「說」等等),我用拼音替代。不影響閱讀。 若下面的Flash演示看不見,可以訪問此鏈接:http://prezi.com/wuitfuqxd5rz/clustertech-/ ClusterTech 讀書會 --《中國文學論叢》(錢穆) on Prezi 《中國文學論叢》原文摘抄(演示中我轉換成了繁體,而且根據主題不同,內容先後順序有所調整): 1. 中國文化與中國文學 42頁 中國文學之理想境界,並非由一作家遠站在人生之外圈,而僅對人生作一種冷靜之寫照。亦非由一作家遠離人生現實,而對人生作一種熱烈幻想之追求。中國文學之理想最高境界,乃必由此作家,對於其本人之當身生活,有一番親切之體味。而此種體味,又必先懸有一種理想上之崇高標準的嚮往,而在其內心,經驗了長期的陶冶與修養,所謂有「鑽之彌堅,仰之彌高」之一境。必具有此種心靈感映,然後其所體味,其所抒寫,雖若短篇薄物,旁見側出,而能使讀者亦隨其一鱗片爪而隱約窺見人生之大體與全真。 43頁 人生不能脫離大群, 而人群亦復不能脫離自然。故個人人生,不僅當與大群人生融凝合一,而又須與大自然融凝合一,此即中國思想傳統中之所謂"萬物一體"與夫"天人合一"。 2. 中國散文 71頁 宋明理學注重人格修養,這正如韓愈所說:"我非好古之文,好古之道也。"尤其如朱子、陽明,是理學家中能文的。他們的文章,也都能把自己的日常生活一切事物及對外應接都裝入其詩文中去。從這里,我們更看得清楚些,所謂文以載道,其實是要在文學里表現出作者的人生。 72頁 他(姚鼐)又特別提出八個字來作為衡評文學的主要標准。此八字為神、理、氣、味、格、律、聲、色。此八個字遂為桐城派做文章的依據。我們可說神、理、氣、味四字, 偏在文學的人生方面。格、律、聲、色四字,則偏在文學的技巧方面。桐城派主張義理、考據、辭章三者兼重,而桐城派言義理,其實有些即已涵在他們所舉神、 理、氣、味、格、律、聲、色八字之內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主張。此神、理、氣、味、格、律、聲、色八字,即是文章與義理兼通互用融化合一了。因此桐城派 主張文章的每一辭句,都得含有道德意味在內,都得慎細考慮,從嚴檢別。這樣的寫作態度,可算得是很嚴肅的。 73頁 從這一觀點,章氏(章學誠,《文史通義》)又申述"讀書養氣之功,博古通今之要,親師近友之益,取材求助之方"諸語。照這樣做來,則可成為如古代諸子,成一家之言,而不專限在文學中去學文學。 3. 中國文學中的散文小品 82頁 相傳清代乾隆下江南,路遇雪景,脫口唱道: 一片一片又一片, 兩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這是俗謅,不成詩,下面又沒法接得下,但紀曉嵐從旁接道:"飛入蘆花皆不見。"這一句也成為畫龍點睛,使上三句全都生動了,這就有了詩境和詩味,勉強 也算得是詩了。此事固非實有,只是了解文字的人捏造來譏笑乾隆。但我們正可借來說明,一段文字,如何便不成為文學,如何便可被目為文學之所在。 4. 談詩 124頁 我們學做文章,讀一家作品,也該從他筆墨去了解他胸襟。我們不必要想自己成個文學家,只要能在文學里接觸到個較高的人生,接觸到一個合乎我自己的更高的人生。 125頁 故中國人學文學,實即是學做人一條徑直的大道。 130頁 我這些瑣碎話,只說中國文學之偉大有其內在的真實性,所教訓我們的,全是些最平常而最真實的。倘我們對這些不能有所欣賞,我們做人,可能做不通。因此我希 望諸位要了解中國文學的真精神。中國人拿人生加進文學里,而這些人生則是有一個很高的境界的。這個高境界,需要經過多少年修養。但這些大文學家,好像一開 頭就是大文學家了,不曉得怎樣一開頭他的胸襟情趣會就與眾不同呀!好在我們並不想自己做大文學家,只要欣賞得到便夠了。你喜歡看梅蘭芳戲,自己並不想做梅 蘭芳。這樣也不就是無志氣。當知做學問最高境界,也只像聽人唱戲,能欣賞即夠,不想自己亦登台出風頭。有人說這樣不是便會一無成就嗎?其實詩人心胸最高境 界並不在時時自己想成就。大人物,大事業,大詩人,大作家,都該有一個來源,我們且把它來源處欣賞。自己心胸境界自會日進高明,當下即是一滿足,便何論成 就與其他。讓我且舉《詩經》中兩句來作我此番講演之結束。《詩經》說:"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不忮不求,不忌刻他人來表現自己,至少也應是一個詩人的心 胸吧! 5. 再論中國小說戲劇中之中國心情 180頁 人不能獨立營生,必群居以為生。既相群居,則必求其同。而相與群居者,則仍屬各個人。個人與個人間,終必有異。故異中求同,同中求異,乃為人生一大藝術。 6. 品與味 215頁 次言地利,中國全國之錦綉河山,乃為中國人陶冶品格一大溫床。孔子曰:"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中國人山水之樂,其性其情,固本天賦,亦屬地成。東岳泰 山,西嶽華山,積朝野數千年之經營,有天然,亦有人文。北嶽恆山,中嶽嵩山,南嶽衡山,以及其他如四川之峨眉,雲南之括蒼,湖北之武當,安徽之黃山、九華,江西之廬山、青原,山西之太行,浙江之天台,更如兩廣福建等諸省各有名山勝景,亦莫不有人文薈萃。而河濟江淮四大瀆,則又流貫其間。又如江之有漢,河 之有渭,西南之有瀾滄江、珠江,東北之有黑龍江等,古人著有《水經》。水又匯而為湖泊,如雲南大理有洱海,昆明有滇池,湖南有洞庭,江西有鄱陽,蘇浙有太 湖。又如杭州有西湖,濟南有大明湖,川瀆湖澤,幾乎遍地皆是。豈能盈篇累幅,逐一稱舉。中國乃如一幅大山水,一山一水,又必有人文點染。 故游中國山水,即如讀中國歷史,全國歷史盡融入山水中。而每一山水名勝之經營構造,亦皆有歷史可稽。如西湖,自唐之白樂天,吳越之錢武肅王,北宋之蘇東 坡,循此以往,上下一千年,西湖非由天造地設,乃有人文灌溉。故此中國一幅大山水,不僅一自然,乃由中國人文不斷繪就,其多情多味有如此。 220頁 中國山水園亭亦不宜辟為近代之觀光游覽區。近代之觀光游覽必廣攬游眾,乃可贏利。故凡屬勝境,惟求通俗化,遂使群客奔波盡興。實則人看人,倘兼以歌唱舞 蹈,愈撩亂,則愈活躍,心神無片刻安頓處,斯為觀光之成功。凡屬觀光,乃求動,不求靜。乃求熱鬧,不求清凈。此乃近代人心一大趨向。中國風景皆求清賞," 鳥鳴山更幽",始覺此山中之深趣。"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倘亦男女雜沓,喧嘩擁擠,轉眼即過,則七日亦在一瞬間。此始是近代觀光客游覽客所要求,如 此才感快意。 7. 讀書與游歷 240頁 中國書讀不完,中國地也走不完。而更所遺憾的,當吾世之中國人,似乎心不愛中國,不愛讀中國書,亦不愛游中國地。更主要的,是不愛中國古人,因此中國古人所活動的天地,也連帶受輕忽,受厭棄。像是天地景物都變了,總似乎外國的天地景物,都勝過了中國。 243頁 故中國地理,得天既厚,而中國人四千年來經之營之,人文賡續自然之參贊培植之功,亦在此世獨占鰲頭。計此後,在中國欲復興文化,勸人讀中國書,莫如先導人 游中國地。身履其地,不啻即是讀了中國一部活歷史,而此一部活歷史,實從天地大自然中孕育醞釀而來。不僅是所謂天人合一之人文大理想,而實具有幾千年來吾 中華民族躬修實踐之大智大慧而得此成果,可以有目而共睹。求之歷史,不易驟入,求之地理,則驚心動魄,不啻耳提而面命。 我讀的版本是由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書店出版,ISBN 7-108-01720-2/K.362 《中國文學論叢》這本書可以從這里看到簡體中文全文。其他的著作網上多半都有PDF提供下載。 其實,有關錢穆,我最想寫的是他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的艱辛過程。 拖了估計有一年了吧,下次單獨寫,一定。 哦,對了,差點忘記說了。有關文章中寫的孔子的那句: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我演講時發錯音,被香港同事指出,我們CEO Dr. Suen給出了非常准確的解釋。 令人汗顏的是,我們當時在座的大陸同事,沒有一個人知道這個字還有三種發音,都以為只有兩種。 各位知道是哪個字,發的什麼音么? 答案參考這里吧:http://culture.163.com/06/0510/16/2GPC17FR00280003.html

B. 地理雜志有哪些是很有意義的,不會枯燥的

推薦指數:★★★★☆; 《經濟地理》(雙月刊),目前惟一以經濟地理命名的地學類學術期刊,中國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前沿性較強,適合經濟地理(區域經濟)、旅遊地理、人文地理方向的朋友閱讀。不過個人覺得近年來期刊論文的質量似乎有所下降。推薦指數★★★★☆; 《地理研究》(雙月刊),僅次於《地理學報》的地理學類綜合權威刊物,論文質量高,最大的特色是論文的領域比較均衡(不似地理學報過於偏重在狹義自然、經濟、GIS三塊),自然地理、GIS與遙感、人文地理、經濟地理、城市地理、旅遊地理、文化地理的論文基本都能找到,論文的可讀性也較強,難度較低。推薦指數★★★★★; 《地理科學》(雙月刊),中科院長春地理所主辦的地理學綜合學術期刊,各方面綜合來講稍遜色於《地理學報》、《地理研究》,且區域性比較明顯,刊登的很多的研究論文都是以東北為背景著手。推薦指數★★★★; 《人文地理》(雙月刊),我國惟一的人文地理類核心期刊,由西安外語學院人地所主辦,側重於刊登經濟、城市、旅遊、社會、文化方面的人文地理類論文,可讀性較強,難度較低,是人文地理學專業方向必讀的刊物之一。不過和經濟地理有類似的問題,期刊論文質量不及從前。推薦指數★★★★★; 《城市規劃》(雙月刊),強烈推薦,也屬於傳統意義上的非地學類核心期刊,但是卻非常值得城市地理學專業的同學瀏覽,裡面的有很多大家的論文,看這本期刊,你不僅會體會到城市地理學與城市規劃的區別跟聯系,還會有更大的收獲。推薦指數★★★★★;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季刊),歷史地理類權威刊物,由我國歷史地理學科很強的陝西師大主辦。論文主要反應歷史時期的環境演變過程、歷史人地關系、歷史人文過程。適合歷史、歷史地理、文化地理方向的同學閱讀,不過由於是掛在歷史學下面的刊物,所以論文的思路大多按照傳統的文科歷史模式召開,地理學特徵不明顯。推薦指數★★★★。 《城市問題》(季刊),這個期刊嚴格說來不能算地理學類,按中圖法的分號是「C」打頭,即社科類期刊,我大概翻過幾期,感覺論文質量一般,論文的作者來源很雜,但地理學者不佔主導,裡面的論文綜合性、理論性很強,可讀性一般。推薦指數★★★☆。 《地理科學進展》(雙月刊),也是很權威的地理學綜合學術期刊,和地理學報、地理研究、地理科學並列為地理學傳統的四大核心期刊。期刊論文的偏重領域類似於地理學報,難度較大。推薦指數★★★★。 《旅遊學刊》,看得不多,一般會看上師大(並了上海旅遊高專)的旅遊學報,不過應該也是旅遊類比較權威的期刊了吧,旅遊方向的朋友必讀。推薦指數★★★☆。

C. 請問,誰知道暨南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怎麼樣

暨南大學的歷史地理研究有悠久的歷史。建國前,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教授曾在本校文學院工作,講授中國沿革地理。建國後,又有李長傅、陳代光、湯開建、陳偉明教授等繼承不絕。近年來,學校又先後引進系出歷史地理名門的王元林、王頲、郭聲波、吳宏岐等博士、教授,初步形成一支年富力強的科研教學隊伍,在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社會與環境歷史地理、中外交通歷史地理、城市與經濟歷史地理四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特色。
一、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研究
暨南大學關於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的研究,發軔於上世紀朱傑勤、湯開建教授對西域南海、西北邊疆民族史地的探索,近年則大力開展古代西南、中南民族地理及東南沿海港澳台地區的歷史地理研究,形成特色。郭聲波教授在國家及教育部項目《唐宋羈縻府州研究》、《青藏高原歷史地理研究》、《彝族歷史地理研究》的支持下,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手段,對西南地區數百個長期以來為學術界深感棘手的唐宋羈縻府州的建置沿革、部族分布、社會經濟文化、交通與地望及相關的帝國西部邊界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僅在《民族研究》、《中國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就有20多篇,受到國內外同行關注。王頲教授對遼、金、蒙古國政區地理的研究,也多有成果問世。
暨南大學以歷史地理研究中心為核心,已形成一支力量較強的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研究隊伍,出版著作《完顏金行政地理》、論文集《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民族與邊疆歷史地理》等多部,在《中國史研究》、《中國藏學》、《西域研究》等核心學術刊物發表有關學術論文70多篇,在研國家及省部級項目7項,學術骨幹多次參加國內外有關學術會議並作報告。
二、社會與環境歷史地理研究
早年李龍潛、唐森教授等曾在嶺南社會與環境歷史地理研究方面作出了貢獻。近年,本方向研究不僅在空間上拓展到中南、西南、西北地區,並且運用多學科綜合研究方法,對這些地區少數民族等特殊社會集團的生產、生活、文化心理特徵及相關的自然、人文環境進行全方位考察,闡釋了社會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關系。陳偉明教授主持《全方位與多功能——歷史時期嶺南交通地理》、《歷史時期華南少數民族生態學研究》等省部項目,出版《明清澳門與內地移民》等專著3部,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了30多篇有關澳門城市移民、閩粵海商、華南少數民族地區生態環境、農工商貿、社會文化地理等方面的論文,中國社會科學院有關學科前沿報告給予了較高評價。吳宏岐教授對歷史社會地理的理論問題有所發明,主編《黃河文化叢書·住行卷》。王頲、郭聲波教授對華東、四川某些地區的環境變遷,有比較精到的研究。王元林教授的新著《涇洛流域自然環境變遷研究》更是這方面的力作。劉正剛教授對南方移民問題、少數民族地區經濟開發問題也有論著。
目前,本方向研究隊伍承擔了國家及省部級科研課題8項,出版學術著作5部,在《中國史研究》、《歷史地理》、《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核心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90多篇。
三、中外交通歷史地理研究
由於著名中外關系史專家朱傑勤教授的倡導和培養,長期以來,就是我校學者認真從事的學術點面之一。早年以嶺南與南洋史地研究為特色,如李長傅、盧葦教授等,著有若干論文揭櫫南粵。近5年來,承擔《從中國走向世界:16世紀中葉至20世紀的粵商海商》、《明清之際天主教在廣東的傳播及興衰》等6項國家及省部級有關課題,出版了《古代中外交通史略》、《鴐澤摶雲——中外關系史地研究》等6部教材、著作和論文集,在《文史》、《中國史研究》等核心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80多篇。
本方向研究在傳統學科西域南海史地、中西交通史方面有較強優勢。王頲教授對古代西域南海史地的研究成果比較突出,在《中國史研究》等核心期刊上發表有論文多篇,或以典籍所載異域地名的勘同,或以動物、生態為切入點,多所發明,其後收入《西域南海史地研究》一書中。紀宗安教授對清代中英俄在中亞的領土爭奪及三角關系進行了細致研究,新意勃發;王元林教授對嶺南沿海外貿港口與海上絲綢之路的關系發表有系列研究論文,並出版了專著《國家祭祀與海上絲路遺跡——廣州南海神廟研究》。總之,暨南大學中外交通歷史地理的總體研究水平在全國屬一流,在國外也有較大影響。
四、城市與經濟歷史地理研究,
在城市地理方面,陳代光教授著有《廣州城市發展史》,為其代表作。郭聲波教授曾對唐代長安水利有過深入研究。吳宏岐教授承擔《中國北方城鄉居民生活史研究》、《近1000年來黃土高原地區小城鎮發展與環境影響因素研究》、《中國古代都城內部空間結構演變及其規律研究》、《中國歷史城市地理》等國家及省部項目,在城市與社會歷史地理方面取得了在學術界有較大影響的科研成果,推出了新著《西安歷史地理研究》,顯示了深厚的研究功力,現在又開始對以廣州為中心的珠三角地區歷史城市地理進行研究。
在歷史經濟地理方面,郭聲波、吳宏岐教授均曾從事過歷史農業、工礦業地理研究,出版了專著《四川歷史農業地理》、《元代農業地理》等,在學術界受到較高評價,被認為在歷史農業地理研究領域具有示範性作用,前者獲得了國家教委首屆全國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顯示了堅強的研究實力和影響力。
本方向在《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等核心期刊上已發表論文20多篇,承擔國家和省級項目3項。
在教學上,以歷史系歷史地理教研室為核心,已有歷史地理學博士點和碩士點。2005年3月,成立了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本中心以專職科研教學人員郭聲波教授、吳宏岐教授、陳偉明教授、王頲教授、王元林教授等為骨幹,另有勾利軍教授、趙善德副教授等兼職授課教師數人,郭聲波教授任主任,吳宏岐教授任副主任。已招收歷史地理專業碩士生三屆,共31名。招收專門史專業邊疆與民族史地方向博士生3屆,共6名;2007年開始招收歷史地理專業博士生。

D. 怎樣學習中國歷史地理學,學習地理學需要掌握哪些要點

關鍵詞: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學習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需要有專業的方式,認真了解,了解所學的知識,明確各部分的知識點及其相互關系之外,我們還必須充分的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們的初中地理成績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並且在學習當中如果有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和老師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及時的把每一個難點都解決掉,並且加上教科書知識以及可以課外的知識,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內容更加的豐富,讓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學到的知識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後進行再次練習,否則可能會出現忘記的情況.

以上就是學習初中地理的技巧,通過以上的內容,學會以上的方式之後自身的成績會有一定的提高.

E. 中國大陸有哪些比較權威的歷史學刊物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北大史學
北京大學出版社
北大歷史系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當代中國史研究
北京
當代中國史研究所,國史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檔案學通訊
《檔案學通訊》雜志社
中國人民大學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雜志社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年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抗日戰爭研究
北京
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歷史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史學理論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史學史研究
北師大史學所
北師大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世界歷史
北京·世界歷史雜志社
中國社科院世界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文獻
北京·圖書館出版社
北京圖書館社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史研究
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歷史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農史
南京農業大學農史研究室
中國農業歷史學會,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業大學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學史研究所
中國自然科學史學會,中科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重點期刊
中國黨史研究
北京·中央黨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黨史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出版發行研究
出版發行雜志社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檔案學研究
北京·該刊編輯部
中國檔案學會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東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肅敦煌
敦煌研究院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故宮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宮博物院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胡適研究叢刊
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歷史學
國家級期刊
考古學報
北京·科學出版社
中國社科院考古所

F.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一般什麼時候出刊

看清楚 季刊 3個月出一份

G.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論文外審多長時間

中國歷史地理論來叢論文外審三個自月左右。
來稿一律不退,請自留底稿。對所有來稿均實行編輯初審、編委或專家復審、主編終審三級定稿制,如作者在投稿後4個月內未收到用稿通知,可自行處理;在此期限內,若因一稿多投產生不良後果,概由作者負責。

H. 誰知道陝西師范大學歷史學怎麼樣

1.歷史地理學
創建人為大陸「歷史地理學三傑」之一的史念海(其餘二人為譚其驤、侯仁之)。
歷史淵源:
早期奠定了師大歷史地理學在國內地位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史念海、朱士光、馬正林三位教授。1987年由史念海創辦《中國歷史地理論叢》,它在今天依然是國內歷史地理學界唯一的專業期刊(CSSCI)。同年,師大成立歷史地理研究所;2000年,改組為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簡稱西北環發中心),同年被評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2002年,師大歷史地理學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中國古都學會:由史念海創建,如今會長是朱士光。今天八大古都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中國古都學會的影響,其中幾個古都是由中國古都學會認定的。
現狀:
上述三位教授,朱士光、馬正林早已不帶學生了,而史念海則在2001年病逝。如今擔任西北環發中心主任的是侯甬堅。
中心主要人員:
侯甬堅:教授,石泉、安芷生(中科院)的弟子;擔任師大西北環發中心主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歷史地理論叢》主編,《歷史地理》副主編。他是目前國內為數不多的系統學過歷史地理學(歷史學)、地質學(理學)的學者之一。
王社教: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擔任師大西北環發中心副主任、中國古都學會副秘書長、《中國歷史地理論叢》編輯部主任。
李令福: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擔任西北環發中心副主任,中國古都學會秘書長。
張萍:教授,朱士光的弟子;代表作《明清陝西商業地理研究》在2007年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
耿占軍: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擔任中國古都學會副會長。
今天,同在西安的西北大學歷史地理學的導師也是從師大出來的:如呂卓民、徐衛民,是史念海的學生。
2.中國古代史
歷史淵源:
中國古代史是師大的傳統優勢學科。其中,師大的先秦史、唐史作為全國重鎮之一已經很多年了。歷史上在師大任教的學者有趙世超(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何清谷(戰國秦漢史學家)、斯維至(中國先秦史學會副會長);史念海(中國唐史學會名譽會長、秘書長)、胡戟(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馬馳(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牛致功(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秘書長)、牛志平(中國唐史學會秘書長)……
1980年成立的中國唐史學會會址設在師大,主要創建人為史念海、唐長孺、郭琦。然後史念海創辦了《唐史論叢》,擔任主編多年,之後主編是杜文玉。2007,中國古代史被評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今天師大中國古代史的主要教授有:
杜文玉:教授,擔任中國唐史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唐史論叢》主編。
王雙懷:教授,史念海的弟子;擔任中國經濟史學會理事、中國武則天研究會副會長。
王暉:教授,晁福林的弟子;擔任中國秦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先秦史學會理事、中國殷商文化學會理事。
韓小忙:教授、李範文的弟子,主攻西夏學;代表作《西夏文正字研究》在2006年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蕭正洪:教授,李長年(中國農業科學院)、史念海的弟子,主攻歷史地理學、明清史;擔任師大副校長。
3.歷史文獻學
歷史淵源:
由黃永年創建,黃永年的主攻方向是唐代歷史文獻。
今天師大歷史文獻學主要是黃永年的弟子賈二強(師大歷史文化學院院長)在,他的主攻方向也是唐代歷史文獻。師大是國內唐代文獻方面的重鎮之一。
4.專門史
師大專門史有8個方向左右,每位導師有自己不同的主攻方向:
韓星:教授,主攻中國文化史、先秦史;擔任師大儒教研究所所長。
袁林:教授,王玉哲的弟子,主攻先秦史、中國古代經濟史;擔任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西北區的副秘書長(西南區則是川大彭邦本,已升任副會長)。
薛平拴:教授,史念海的弟子,主攻隋唐史、歷史地理學、中國古代經濟史;擔任中國唐史學會副秘書長。
艾沖:教授,主攻歷史地理學、中國邊疆史地。
唐亦功:教授,黃永年、侯仁之的弟子,主攻城市歷史地理。
拜根興:教授,主攻中外關系史(東北亞方向)。
劉戈:教授,主攻中國民族史(回紇文方向)。
商國君:教授,主攻中國古代思想史,朱紹侯版《中國古代史》編者之一。
5.中國近現代史
主要導師有:
王玉華:教授,主攻中國近代思想史、文化史。
張華騰:教授,主攻清末民初社會轉型。
6.世界史
師大世界史是同中國社科院的合作基地之一。世界史80年代之後逐漸成為師大的一個傳統優勢學科之一。其中蘇聯史(俄國史)學科由楊存堂(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副會長)創建,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1985年由師大籌辦在西安舉辦成立大會。今天師大俄國史方面的導師是——曹維安:教授,擔任中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會理事、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理事。
今天師大世界史的主要優勢學科是美國史(冷戰史)、俄國史、歐洲史、世界近現代史。
主要教授有:
白建才:教授。擔任中國美國史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世界現代史學會常務理事(西北分會副會長)。
馬瑞映:教授,主攻歐洲史、國際關系史。擔任師大社科處處長。
何志龍:主攻中東歷史與國際關系,擔任師大歷史文化學院副院長。
7.考古學及博物館學
主要導師是張懋鎔教授,西大校友,李學勤的弟子,不過因為年紀大了貌似已經不帶學生了;曹瑋,教授,主攻商周考古與古文字,擔任中國殷商學會理事。
8.史學理論及史學史
史學理論及史學史只有一位導師——施建雄,教授,擔任師大研究生部副主任。

I. 中國地理歷史論叢是一級還是二級期刊

是 中國歷史地理論叢 http://ke..com/view/5657258.htm
屬於 中文核心期刊 http://ke..com/view/574725.htm
目前國內有7大核心期刊(或來源期刊)遴選體系:一、「北大核心」:北京大學圖書館「中文核心期刊」,即北京大學圖書館與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編輯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每四年修訂一次,目前是2004版。二、「南大核心」:南京大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期刊」,三、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又稱「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五、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CSCD)來源期刊」,六、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學報學會「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七、萬方數據股份有限公司的「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但各單位對中文核心認定辦法不一樣,應以自己單位的規定為准。一般的以北京大學為准,即《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為准來確定核心期刊。

國家級期刊。同時也可以稱為一級期刊,這是老百姓的通俗叫法。
所謂省級期刊,是省部級所主辦的期刊。當然相對一級期刊來說,也可以稱它為二級期刊。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