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理信息中心陳軍教授
A. 中國的國土面積
中國官方公布的國土面積是約960萬平方公里。
據美國CIA,the world factbook,其中陸地面積 9,326,410 平方公里,水域面版積 270,550 平方公里,另權外幾部權威的網路全書公布的中國國土面積也都在955-960萬之間。但不知這些數據是否包括麥線以南(約8萬,印度控制)、阿克賽欽(約3萬,中國控制)地區,另外把2003年中國地圖出版社出的《分省中國地圖集》中的各省數據匯總起來為933.8226萬,大致與CIA公布的陸地面積相當。當然各省面積數據並不很精確,因為各省省界從來沒有精確劃定過。很多都是約數。
綜上,大致可判斷,中國的陸地面積應該為930多萬(包括分布於陸地上的水體面積)。
想知道中國領土的確切數據,你可以從國外資料上查到很精確的數據,但從中國官方,現階段肯定得不到。
不是中國做不到,而是因為中國現在與部分國家的邊界線並未正式劃定,而且有爭議的地方相當大。如果官方現在給出精確數據,只怕以後在邊界談判中,對外對內,都會處於一個被動的境地。只要中國邊界不最後敲定,中國領土面積到底有多大永遠也不會有準確的說法。
B.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的歷史沿革
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是集遙感、測繪、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技術為一體,立足於培養面向現代化,從事遙感、測繪、空間信息技術高級專門人才的信息和工程類學院。它的前身是1956年由同濟大學、天津大學、南京工學院、清華大學、華南工學院及青島工學院等有關專業調整,成立的武漢測量制圖學院。設有航測與制圖系,包括航空攝影測量與制圖兩個專業。1957年8月獨立成立航空攝影測量系。隨著遙感技術的發展,1984年航空攝影測量專業更名為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1985年航空攝影測量系更名為航測與遙感系。1995年成立遙感與信息工程學院,1996年4月與計算機系合並成立信息工程學院。2000年8月新的武漢大學組建後,與計算機系分離成立遙感信息工程學院。
經過長期的努力,學院現擁有的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是國家教育部審定的首批全國重點學科以及「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該學科點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歐亞科學院院士3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兼職教授17人。學院目前在編教職員工88人,教師54人,其中教授18人,博士生導師18人,副教授18人,講師17人。 鄭肇葆(5421班)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張祖勛(5521班)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鄒升恆 (5621班) 曾任湖南省測繪科技研究所總工程師
李德仁(5721,因政治原因留級5821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劉先林 中國測繪科學研究名譽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
卜兆宏(5821班)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朱宜萱(5822班)李德仁院士妻子,武漢大學教授
孫家柄(5926班)武漢大學遙感院教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林宗堅(6021班)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
徐名澄(6121班)汕頭市國土房產局
范良培(6221班)湖北省測繪局總工程師
陳軍 (7621班)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第二十一屆大會主席(2004-2008)
顧行發(7821班)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所長,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法國農科院終身研究員
萬幼川(8021班)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曾任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院長
王樹根(8021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潘勵 (8023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於子松(8122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黨委書記
付仲良(8122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地理信息工程技術研究所所長
李建松(8122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張景雄(8122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袁修孝(8122班)武漢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得者
倪 玲(8123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史文中(8123班)香港理工大學教授,地球資訊科技研究中心主任
談國新(8123班)華中師范大學教授
錢自紅(8123班)湖北省第一測繪院教授級高工
曹 輝(8123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副研究員(副教授)
詹慶明(8123班)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孫和利(8221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副教授
李平湘(8223班)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高慶方(8223班)黃河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
趙雙明(8422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方聖輝(8426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巫兆聰(8426班)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教授
張繼賢 (88年獲學士學位)現任中國測繪科學研究院院長
江萬壽(8522班)武漢大學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
閆 利(8522班)武漢大學測繪學院教授,航空航天測繪研究所所長
陶 闖 (86022班)現任PPTV網路電視和PPLIVE 聚力傳媒公司 CEO
畢衛民(97021班)2012.10開始任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黨委委員、書記 武漢大學遙感信息工程學院學子馬鴻旭以及其他九名學子代表武漢大學參加中國教育一頻道大學生益智節目《天才知道》。第一季單場得分王、我校水利水電學院2012級研究生馬鴻旭以一題優勢擊敗北京大學單場冠軍嚴堃,摘得《天才知道》第一季總冠軍,並為武漢大學贏得了15萬元的公益助學金。
「巔峰對決」現場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在經歷殘酷的淘汰賽後,馬鴻旭和嚴堃在冠軍爭奪中「如約」相遇。在「輪答題」、「共答題」、「記憶題」中,兩人你追我趕,比分交替上升,特別是在最後難度系數超高的「記憶題」環節,雙方爭奪進入白熱化,馬鴻旭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奮起直追將比分扳平,將比賽拖入一題定勝負的加時賽環節。在最後一題的爭奪中,馬鴻旭腦疾手快,先搶到題目並且答對,最終憑借這關鍵一分獲得《天才知道》第一季總冠軍。
馬鴻旭在奪得冠軍後激動地流下熱淚,「感謝我的母校武漢大學,它即將迎來120周年校慶。我希望這個節目播出以後,讓更多的初中生、高中生、甚至大學生能夠看到當代大學生的精神面貌,也讓我們感受到知識讓人更有魅力。」馬鴻旭說。比賽結束後,馬鴻旭將接受節目組邀請赴英國游學。
C. 中國有多大
D.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總工程師陳軍可退休了
年齡達到60周歲,按規定不再擔任行政職務,安心搞科研了。
E. 美國和中國哪個大
中國的國土面來積是多少?源
美國中央情報局在網站上發布消息說:「中國國土面積為959.6960萬平方公里,而美國的國土面積為963.1418萬平方公里,我們比美國要少3.4458萬平方公里。因此,中國面積不是僅次於俄羅斯和加拿大的排名第三,而是排在美國之後的第四。」
對此,北大環境學院崔海亭教授和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陳軍均表示:「中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里。在大英網路全書中,中國國土面積為957.2900萬平方公里,美國面積為951.8287萬平方公里,比中國要小。」與此同時,國家測繪局向記者透露:「准確統計數據已經完成,將在適當時機公布。」
但現在還流行著中國國土面積大於美國的說法.這就要看你是怎麼看了.
F. 世界國土面積位居第二的是哪個國家
1 俄羅斯 1,707.5
2 加拿大 997.1
3 中國 960.1
4 美國 936.4
5 巴西 854.7
6 澳大利亞 774.1
7 印度 328.8
8 阿根廷 278.0
9 哈薩克 271.7
10 蘇丹 250.6
11 阿爾及利亞 238.2
12 剛果(金) 234.5
13 沙烏地阿拉伯 215.0
14 墨西哥 195.8
15 印度尼西亞 190.5
16 利比亞 176.0
17 伊朗 163.3
18 蒙古 156.7
19 秘魯 128.5
20 查德 128.4
21 尼日 126.7
22 安哥拉 124.7
23 馬里 124.0
24 南非 122.1
25 哥倫比亞 113.9
26 衣索比亞 110.4
27 玻利維亞 109.9
28 茅利塔尼亞 102.6
29 埃及 100.1
30 坦尚尼亞 94.5
31 奈及利亞 92.4
32 委內瑞拉 91.2
33 納米比亞 82.4
34 莫三比克 80.2
35 巴基斯坦 79.6
36 土耳其 77.5
37 智利 75.7
38 尚比亞 75.3
39 緬甸 67.7
40 阿富汗 65.2
41 索馬里 63.8
42 中非 62.3
43 烏克蘭 60.4
44 馬達加斯加 58.7
45 波札那 58.2
46 肯亞 58.0
47 法國 55.2
48 葉門 52.8
49 泰國 51.3
50 西班牙 50.6
51 土庫曼 48.8
52 喀嘜隆 47.5
53 巴布亞紐幾內亞 46.3
54 瑞典 45.0
55 烏茲別克 44.7
56 摩洛哥 44.7
57 伊拉克 43.8
58 巴拉圭 40.7
59 辛巴威 39.1
60 日本 37.8
61 德國 35.7
62 剛果(布) 34.2
63 芬蘭 33.8
64 越南 33.2
65 馬來西亞 33.0
66 挪威 32.4
67 波蘭 32.3
68 象牙海岸 32.2
69 義大利 30.1
70 菲律賓 30.0
71 厄瓜多 28.4
72 布吉納法索 27.4
73 紐西蘭 27.1
74 加彭 26.8
75 幾內亞 24.6
76 英國 24.5
77 烏干達 24.1
78 迦納 23.9
79 羅馬尼亞 23.8
80 寮國 23.7
81 蓋亞那 21.5
82 阿曼 21.2
83 白俄羅斯 20.8
84 吉爾吉斯 19.9
85 塞內加爾 19.7
86 敘利亞 18.5
87 柬埔寨 18.1
88 烏拉圭 17.7
89 突尼西亞 16.4
90 蘇利南 16.3
91 尼泊爾 14.7
92 孟加拉 14.4
93 塔吉克 14.3
94 希臘 13.2
95 尼加拉瓜 13.0
96 朝鮮 12.1
97 馬拉維 11.8
98 貝南 11.3
99 宏都拉斯 11.2
100 賴比瑞亞 11.1
G. 求 武漢大學 研究生導師 陳軍 的信息
陳軍,男,1967年抄12月出生,研究襲生學歷,碩士學位,博士在讀,1997年7月參加工作,現國家多媒體軟體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高級工程師。
我查了下他的論文,大致有下,你可以洞察下他的研究方向~
軟體復用的數化方法研究——以GIS應用領域軟體工程為例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6年10期)
基於角色和任務的層次對象訪問控制模型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6年8期)
WebGIS空間數據分布式緩存技術研究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5年12期)
多維動態GIS空間數據模型與方法的研究 (武漢大學學報:信息科學版-2004年10期)
Windows視頻驅動程序的技術剖析和比較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年16期)
基於US匯流排復合設備的設計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2年23期)
據老師介紹,武大學報的信息科學版是很牛的,發表在它上面的文章都是收錄在SCI裡面的。
H. 請問每一個中國人你知道我們國家國土面積是多大但我肯定告訴你不是960萬平方公里!!!
中國的國土面積是1040萬平方公里。這是我們大學軍事理論課上老師說的。通過衛星遙感影像測得
I. 國際攝影測量和遙感學會的中國大事
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ISPRS)成立於1910 年,是一個具有百年歷史的國際學術組織。第一屆國際攝影測量大會1913年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行。 1980年在西德漢堡舉辦的第14屆國際攝影測量大會上,中國測繪學會被接納入會,代表中國成為該組織的國家會員。這是中國首次派代表團出席國際攝影測量大會。在這次會上,該組織名稱由國際攝影測量學會改名為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學會。
1984年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舉辦第15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中國測繪學會派出了由副理事長王之卓教授任團長的代表團,並在科技展覽中展示了中國測繪科研、教育、生產、儀器製造等方面情況和成果,這是我國首次在國際會議上系統展示、宣傳中國攝影測量與遙感發展狀況。
第16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於1988年在日本京都召開。在這次大會上,中國獲得兩項顯著成果:一是王之卓教授成為ISPRS榮譽會員。按照會章規定,榮譽會員總數同時不超過7位,獲此榮譽的都是在國際上有聲望、有貢獻的老資格攝影測量與遙感學家和學會活動家,只有在原成員去世後才能遞補。二是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李德仁教授當選為ISPRS第三委員會主席。
1992年在美國華盛頓召開了第17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中國首次表達了申辦ISPRS大會的意向。
2000年7月在荷蘭舉行了第19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中國組成了以楊凱教授為團長的代表團參會。在這次大會上,中國為申辦ISPRS大會進行了首次沖刺,預定目標是取得2004年第20屆大會的主辦權。在ISPRS技術委員會領導人競選中,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陳軍教授當選為第二委員會主席。
2004年7月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舉行的第20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上,中國成功獲得2008年第21屆國際攝影測量與遙感大會主辦權。陳軍教授當選為第21屆大會主席,進入ISPRS執行局。大會還增設了「王之卓獎」,這是為紀念中國攝影測量與遙感學科的創始者、ISPRS榮譽會員王之卓院士而設立的獎項。
J. 誰有建立地理信息系統的報告
走近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的「窗口」
記者胡其峰
--------------------------------------------------------------------------------
在普通人眼裡,「基礎地理信息」這個詞似乎和國家建設和百姓的生活內容離得很遠,其實並非如此。12月28日,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迎來了自己10周歲的生日,記者也有機會親身感受她長期以來默默無聞、卻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主任陳軍教授用4句話概括了中心10年來承擔的責任:提供國家基礎地理信息及服務的「總窗口」、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的「主節點」、完成國家應急服務任務的綜合隊、測繪工程建設和國際合作的國家隊。
讓國家重大決策更加「精準」
「基礎地理信息」對國家建設的意義何在?在中心聽到的幾件事讓記者恍然大悟。
中心專題應用部的高級工程師季曉燕告訴記者,在中國工程院受國務院委託、組織的「中國可持續發展水資源戰略研究」、「西北地區水資源配置、生態環境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等重大咨詢項目中,中心充分利用直觀的可視化數字地圖、三維模型等表達的多種地理信息,對地形地貌、湖泊演變、調水工程淹沒損失、調水路線等方面進行空間分析,為全國水資源規劃布局提供了科學、翔實的決策依據,並開拓了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系統為國家宏觀管理與重大戰略服務的應用模式。
中心副主任李偉建介紹說,中心充分利用國家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相關技術,向財政部提供的全國財政補償分析所需的地理影響調節系數,被用於制定全國汽車燃油稅徵收辦法和衛生事業費補償政策,提高了國家財政分析決策的水平與效率。
中心工程師許禮林告訴記者,在我國公安邊防邊境管理、國家防汛調度信息化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線路分析等諸多領域,「基礎地理信息」及相關技術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它使許多國家重大決策更加「精準化」。
「基礎地理信息」就在你我身邊
「基礎地理信息」和普通百姓的生活有聯系嗎?記者得到的答案同樣是肯定的。
在抗擊2003年肆虐的「非典」疫情戰斗中,中心充分發揮在地理信息數據及技術方面的優勢,組織技術力量建立了「『非典』疫情查詢檢索系統」,提供給中央進行輔助決策和快速指揮。「在突發性災難面前,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和技術所發揮的作用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陳軍主任說。
目前,城市的智能交通、旅遊、監控、車載導航等對地理信息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中心開發的180多個城市框架電子地圖數據,被廣泛地應用於城市建設、居民生活的各方面。中心辦公室副主任殷海榮說,這些在城市功能規劃、環保、智能交通等方面有著諸多應用。
大型歷史文化紀錄片《故宮》開篇的動畫里,華北平原古老河道的效果,就是將華北平原的數字高程模型數據和衛星影像數據疊加後,再經三維製作呈現真實而古老的效果。
「持續更新」是生命力
記者了解到,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1985年12月成立後,圍繞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這個目標,建設和維護了國家級大地資料庫、遙感影像資料庫、地圖資料庫、專題資料庫四個資料庫和測繪檔案資料館及其業務運行系統。10年來,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一個多尺度、多種類、多時態、不斷動態更新的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已初具規模。
談到中心未來的發展,陳軍主任提到最多的是「持續更新」這個詞。他說,「更新」是「基礎地理信息」的生命力所在,目前信息更新與服務滯後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加快基礎地理信息更新步伐,努力開拓靈活、便捷、多樣化的基礎地理信息及技術服務,提高基礎測繪保障能力和基礎地理信息服務水平已是迫在眉睫,這也是測繪事業發展、特別是基礎測繪發展的生命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