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八年級地理中國河流評課

八年級地理中國河流評課

發布時間: 2021-02-22 10:51:02

初中地理《河流與湖泊》說課稿範文

各位領導、老師:
你們好!
今天我要為大家講的課選自人教版教材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河流和湖泊》,在講授新課之前,我先就我對本節課教學內容的處理、教學方法的選擇、重點難點的確立等方面的內容作簡單的說明。
一、教材分析——說教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和作用
水資源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它孕育和維持著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在當今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城市都存在著嚴重的水危機,水的問題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河流、湖泊是人類重要的水源地。我國是一個河湖眾多的國家,豐富的河流和湖泊,既給我們提供了灌溉、航運、旅遊之便利,又蘊藏著豐富的水產、水力資源,但是,在我國因為各地自然環境的差異和人類活動的影響,河流湖泊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大不相同。所以了解我國河流的分布情況,認識河流、湖泊的水文特徵,對抵禦各類自然災害,實現人地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教學內容
本節的教學內容從結構上可以分為四個部分,即眾多的河流、湖泊、黃河和長江。從知識體系的設置來看,前兩個知識點是從總體上研究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而黃河、長江是我國最重要,對我國影響最大的兩條河流,教材也專門設置一定的篇幅加以介紹。
在眾多的河流中,教材從活動入手,藉助我國外流區、內流區分布圖,讓學生明確外流河、內流河、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認識我國一些主要河流的空間分布狀況,並在讀圖過程中,認識外流區、內流區的分布特點。教材把內流河、外流河的水文特徵和內部差異作為一個重點內容講述,意在讓學生掌握我國河流的水文特徵,以便更好地了解河流、利用河流,為生產生活服務。此外教材還補充了典型內流河——塔里木河的閱讀材料,意在加深學生對內流河的認識,並了解在乾旱地區如何協調水與人類的關系,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除了對天然河流研究外,教材也提到了京杭運河這樣典型的人工河,讓學生了解人類在生產生活中對自然的改造、利用,也滲透著愛國主義教育。
關於湖泊,教材沒有濃墨重彩的介紹,而是通過學習活動和補充閱讀材料,了解我國湖泊的分布情況,並探究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對於黃河、長江這兩部分教學內容,由於教學環節的設置的影響,在這里就不加以分析了。
3、我對教材的處理
明確了教學的地位、作用和教材的內容體系後,我結合自身的業務素養、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環境的特點等條件,對教材進行如下的處理:
1)確立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課程標准要求學生能在地圖上找出我國主要的河流,並說出長江黃河的概況。我覺得這個標準是對學生的最低要求。為了更好地掌握河流、湖泊情況,辨析各自然要素對河流湖泊的影響,探究河流湖泊對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讀圖、用圖能力,我決定在本次教學活動中,確定下面這樣的學習目標和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了解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
2、在地圖上能描述出我國外流區和內流區位置、界線,並能闡述他們的分布與地形、氣候的關系。
3、掌握我國外流河、內流河的水文特徵,並理解河流水文特徵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的關系。
4、知道京杭運河時世界最長的運河,了解它在古代和今天的航運意義。
5、掌握我國主要湖泊的名稱和空間分布情況,了解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的影響。
6、在知識掌握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讀圖、析圖、用圖以及辨析自然要素間相互影響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反復閱讀地圖信息,使學生在讀圖的過程中,掌握我國河流、湖泊的基本狀況,建立河流、湖泊空間分布的觀念。通過教師的提示和學生的討論,掌握河流、湖泊的空間分布、水文特徵的形成與其它自然要素間的關系。
態度、情感、價值觀
教學中,通過學習我國河湖眾多、京杭運河是世界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等知識點,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通過河流水文特徵的研究,使學生初步建立起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響,即地理環境整體性的意識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我國主要河流湖泊的名稱、分布狀況,外流區和內流區,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難點:辨析河流與地形、氣候等自然要素間的影響關系,外流河和內流河的水文特徵,湖泊對河流的影響。
2)確定教學策略——說教法
明確了課程標准對學生知識、能力的要求後,結合教材的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可操作性,我決定在教學中以講授法為主,結合讀圖分析、討論和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學、板圖板畫等方法和手段,完成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在能力上得到發展,知識上有所收獲。
3)課時安排
因為教學過程需要連續性,同時在教學中,我能藉助計算機輔助教學和板圖板畫等教學方法,所以我把本節教學內容安排在3個課時進行。眾多的河流、湖泊作為一課時,長江、黃河各一課時。這樣的安排既能體現教學的整體性,同時又能實現由一般到特殊,由普遍到個例的研究,從而從橫向和縱深兩個維度認識我國的河流、湖泊,加深對中國自然環境的認識。
二、教學流程
1、導言:
在導言中我由學生熟悉的家鄉入手,設置了幾個小問題。我覺得這樣的設置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同時,在討論中還可以挖掘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豐富教學。
2、新課講授
一、眾多的河流
在這部分教學內容中,我設計讓學生在3.22圖中找出長江、黃河、珠江和塔里木河這幾條河流,判斷河流河水最終流向哪裡,從而認識什麼是外流河、內流河,進而掌握外流區、內流區的概念。同時,可以藉助中國主要山脈、季風區非季風區示意圖,掌握內流區外流區的界線。
對於河流的水文特徵,我藉助對東部主要河流流量圖的分析,結合前面學習過的中國的一月氣溫分布、降水空間分布等示意圖,認識外流河的共同水文特徵和差異。內流河的水文特徵,主要是藉助對內流河分布地區自然環境的研究,認識內流河河水的來源,掌握內流河水文特徵。同時又研究了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並通過對塔里木河文字材料的閱讀,了解河流在利用過程中,應該怎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京杭運河是通過教材上設置的兩個問題和補充的學習材料,來了解京杭運河的歷史和現實意義的。
我國是一個湖泊眾多的國家,但湖泊的分布、性質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湖泊對河流和人類生產生活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在這部分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研究為主,認識我國外流湖、內流湖的分布,鹹水湖、淡水湖的成因,及幾個重要湖泊的分布情況,並在研究中了解湖泊的作用。
3、鞏固練習
把知識的檢驗,融合在教學活動中,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掌握知識。
4、課堂小結
總結本節課講授的主要內容,並為下一節講授長江做好鋪墊。

八年級地理自然資源觀課議課記錄

說教材

(一)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的教學內容是對初中地理上冊進行復習。
在初中新人教版八年級上冊
第三單元的教學內容中只涉及了三節內容;
分別是中國的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

,
土地資源和水資源三節內容。要求教師要根據會考的要求對本單元的內容進
行詳細的歸納總結,
明確教學重點,
難點和關鍵點,
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網路。

(二)

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在學習了中國的地形,
氣候,
河流和湖泊後安排學習中國的自然資源,
主要
是考慮到地形、
氣候、
河流和湖泊是促進和影響自然資源形成與利用的主要自然
地理環境要素,而自然資源的利用受人類長期的生產活動與社會經濟條件的影
響,
是人類經濟活動的物質基礎,
中國自然資源的學習是後期中國的農業,
工業,
交通運輸業學習的基礎。
因此本單元教學內容有明顯的承上啟下、
前後關聯的特
征。

(三)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教學重點:各類自然資源的分布以及基本特徵。

2
、教學難點:

1
)各類自然資源在利用和開發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帶來的
嚴重後果以及以及採取的解決措施。


2
)對學生進行自然資源的國情國策教育,培養學生正確的資源觀、環境觀,
形成可持續發展意識。

(四)教學准備:

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

(五)課時安排:
2
課時

1
課時教授本單元的內容,一課時安排練習並講解練習。

❸ 初中地理如何評課

初中地理課如何評課?解答如下:

一、綜合評析法

(1)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2)從處理教材上分析

(3)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4)從教學方法與手段上分析

(5)從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6)從教學效果上分析

(7)從教學個性個性上分析

(8)從教學思想上分析

二、單項評析法

從處理教材角度分析

1.從教學思路設計角度分析

2.從知識處理科學性.准確性角度分析

3.從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角度分析

4.從搞好鋪墊,突破難點角度分析

從教學環節設計角度分析

1.從導入設計角度分析

2.從講授新課角度分析

3.從練習設計角度分析

4.從課堂小結角度分析

從教學手段運籌角度分析

1.從課堂情景設計角度分析

2.從課堂板書設計角度分析

3.從課堂提問設計角度分析

4.從運用電教手段角度分析

5.其他

從現代教育思想角度分析

1.從發揮學生主體活動角度分析

2.從重視思維訓練.能力培養角度分析

3.從重視學法指導角度分析

4.從重視學生創新能力角度分析

5.其他

❹ 怎麼寫地理中國的水資源評課記錄表

地理課《中國的水資源》評課稿

聽了xxx老師上的地理課——中國的水資源,使我受益非淺。
一、從教學目標上分析
1、從教學目標制訂來看:能從知識、能力、思想情感等幾個方面來把握,體現學科特點;能以新課程的大綱為指導,體現年段、單元教材特點,符合學生年齡實際和認識規律,難易適度。關注學生分析綜合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和新課程要求的教學目的相符。
2、從目標達成來看:教學目標能體現在每一教學環節中,教學手段緊緊圍繞目標,為實現目標服務。課堂上能較快地接觸重點內容,注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從提問到練習,都能把「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思想貫穿課堂始終。
二、從教學程序上分析
1、從課堂結構安排看:課堂結構較嚴謹、環環相扣,嚴格按照教材的順序進行教學,過渡自然,講解和學生活動時間分配合理,密度適中,效率較高。
2、從教學思路設計看:能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兩個方面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思路,教學思路設計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符合學生實際。課堂導入以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側擊點,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很快融入到學習當中。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不是簡單的給出結論,而是通過學生討論分析總結得出。主體,尊重個體差異,採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 ,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 。
三、從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1、老師講解和學生活動有效結合:在課堂上教師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同時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傳統教學手段和現代化教學手段相互補充:「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陳舊單一教學手段應該成為歷史。導學案的應用和熟練適時的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充分的彌補了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視頻插入為學生形象直觀的展示知識內容。同時也不忘把本部分重點的知識系統的羅列在黑板上。
四、從教師教學基本功上分析
1.板書:設計較合理,依綱扣本,言簡意賅,條理性強,字跡工整美觀。
2.教態:教師在課堂上的教態明朗、快活,儀表端莊,舉止從容,態度熱情。
3.語言:生動形象,准確清楚,有啟發性。語速快慢適度,抑揚頓挫,富於變化。
總的來說,這次上課很成功,我應該好好向xxx老師學習。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