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地理概述名詞解釋
㈠ 中國歷史地理的名詞解釋,地理時間和《山經》河,請問是什麼意思
《山經》是中國先秦古籍。一般認為主要記述的是古代神話、地理、物產、巫術、宗教、古史、醫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內容。有些學者則認為《山海經》不單是神話,而且是遠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鳥獸。 《山海經》全書十八卷,其中「山經」五卷,「海經」八卷,「大荒經」四卷,「海內經」一卷,共約31000字。記載了100多邦國,550山,300水道以及邦國山水的地理、風土物產等訊息。其中《山經》所載的大部分是歷代巫師、方士和祠官的踏勘記錄,經長期傳寫編纂,多少會有所誇飾,但仍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山經》河是戰國初期認為的黃河入海口。見於先秦文獻的古黃河下遊河道「山經大河」,由於《山經》中不見關於河水徑流的記載,一直為世人所忽視。近年譚其驤根據《北山經·北次三經》所載入河諸水,與《漢書·地理志》、《水經注》所載的河北水道相印證,發現「禹貢大河」流至今河北深縣後,「山經大河」即由此分道北流,會合虖沱水,又北流至今蠡縣南,會合泒水、滱水後,繼續北流至今清苑縣折而東流,經今安新縣南、霸縣北,東流至今天津市東北入海。
地理時間:由於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所以同緯度上不同地區見到日出的時間有早有晚,東邊時刻比西邊時刻早,這種因緯度不同而產生的不同時刻,就是地方時。每向東15度,時間要早1小時,每向西15度,時間晚1小時。
㈡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怎麼樣
第一節當代歷史地理學產生和發展過程 第二節歷史地理學研究對象和學科性質 第三節歷史地理學的學術意義和現實意義 第二章歷史時期氣候的變遷 第一節三四千年前的溫暖濕潤氣候 第二節三四千年來氣候的變遷 第三章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一節主要森林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二節草原和荒漠地帶的原始植被狀況 第三節歷史時期植被的變遷 第四章歷史時期水系的變遷 第一節黃河下遊河道的變遷及其影響 第二節長江中下游水系的變遷 第三節海河水系的歷史變遷 第四節黃淮海平原湖沼的歷史變遷 第五章海岸線的變遷 第一節遼東灣海岸 第二節渤海灣海岸 第三節蘇北海岸 第四節長江口海岸 第五節杭州灣海岸 第六章沙漠的變遷 第一節我國東部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帶沙漠的形成和變遷 第二節第四紀以來形成的沙漠地區的變遷 第七章歷史時期疆域的變遷 第一節夏商周時期中原王朝的勢力范圍及其周邊民族 第二節先秦時期華夏諸國的疆域 第三節秦漢統一王朝疆域的形成和變遷 第四節魏晉南北朝時期疆界的變遷 第五節隋唐統一帝國疆域的形成 第六節宋遼金時期各分裂政權的疆域 第七節元代的疆域 第八節明時期中國疆域 第九節清帝國疆域的形成--中華帝國最終疆域的形成 第十節近代帝國主義侵華和中國國土的淪喪 第八章歷代行政區劃的變遷 第一節秦統一前地方行政區劃的出現 第二節郡縣制的確立 第三節州郡縣三級制的確立與解體 第四節道路制度的出現與演變 第五節行省時代與中央集權的加強 第九章人口的增長、分布和遷移 第一節戰國至兩漢時期 第二節魏晉南北朝時期 第三節隋唐五代時期 第四節宋遼金元時期 第五節明清民國時期 第十章中國古代農業的地區開發與地域差異 第一節我國北部農牧界線的歷史變遷 第二節我國古代主要農業區的歷史變遷 第三節主要糧食作物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一章歷代工礦業的分布和興衰變遷 第一節絲棉織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二節雕版印刷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三節造紙業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四節陶瓷業的地理分布及共變遷 第五節歷代五金生產的地理分布及其變遷 第十二章城市分布和交通路線的歷史變遷 第一節先秦時期的城市和交通 第二節秦漢時期全國交通--城市體系的形成 第三節魏晉南北朝時期南北城市交通路線格局的變化 第四節隋唐五代時期全國城市體系的重建與發展 第五節宋遼金時期城市重心的南移與商業市鎮的出現 第六節域外交通的歷史發展 第十三章歷史文化景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 第一節文化重心區的分布、轉移與政治、經濟關系 第二節方言的地域差異及其變遷的地理背景 第三節社會人群的地域差異
㈢ 中國歷史地理名詞解釋監軍
釋義】 (1).監督軍隊。《史記·司馬穰苴列傳》:「願得君之寵臣,國之所尊,以監回軍。」《舊唐書答·宦官傳·高力士》:「監軍則權過節度,出使則列郡辟易。」《明史·陳新甲傳》:「 若麒 自海道遁還,言官請罪之。 新甲 力庇,復令出關監軍。」 郭沫若 《海濤集·塗家埠》:「照官制,黨代表和總指揮是平行的,而且有監軍的任務。」
(2).官名。監督軍隊的官員。
中文名
監軍
拼 音
jiān jūn
注 音
ㄐㄧㄢ ㄐㄩㄣ
出 處
《史記·司馬穰苴列傳》
歷史沿革
【古代監軍皆臨時差遣,代表朝廷協理軍務,督察將帥。漢武帝時置監軍使者。東漢、魏晉皆有,省稱監軍,也稱監軍事。又有軍師、軍司,亦為監軍之職。隋末以御史監軍事,唐玄宗始以宦民為監軍。中唐以後,出監諸鎮,與統帥分庭抗禮。明代以御史或宦官為監軍,專掌功罪,賞罰的稽核。清廢。
㈣ 求《知到》選修里中國歷史地理概況的章節習題答案!!!
1【單抄選題】(2分)什麼是歷史襲地理?D
History
Geography
History and geography
Historical geography
2【單選題】(2分)歷史時期的地理現象,地理要素是通過什麼辦法來研究的?A
歷史文獻
考察
觀測
調查
3【單選題】(2分)當今的北京在遼朝統治下時叫什麼?C
長安
洛陽
南京
大名府
4【單選題】(2分)清朝在乾隆二十四年所達到的疆域范圍是多少?D
960萬平方公里
1000萬平方公里
1200萬平方公里
1300萬平方公里
5【看圖題】如下圖,輸入題目關鍵詞就能搜到答案,都有的
㈤ 2019超星爾雅中國歷史地理概況題庫在哪找
可以去當當網看一下有沒有,或者網路文庫應該會有,反正我去年就是在網路文庫那裡找到有關超星爾雅的一些題庫。希望對你有幫助,希望你可以給我個採納,謝謝!
㈥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的簡介
中國歷史地理概述——大學歷史叢書
印刷時間: 2004-10第5次印刷
價 格(元): 13
㈦ 中國歷史地理的名詞解釋有哪些
歷史方面的有:四大書院 八大古都 四大名樓 淝水之戰 赤壁之戰 貞觀之治 安史之亂 王安石變法 王叔文變法及八司馬 土木堡慘敗 等等.
地理方面的有:1梅雨初夏季節在江淮地區經常出現的一種大范圍的降水氣候特徵.降水豐沛相對濕度大、雲量多、風力、大氣悶熱.
2.寒潮冬半年降溫幅度較大的大氣現象.標准日降溫高於10度溫度天距平高於10度溫度頁距平高5度.
3.伏旱發生在七月下旬八月上旬即梅雨過後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形成的乾旱天氣現象.
4.干濕度地帶性海陸分布及其對比關系形成了大陸性氣候和海洋性氣候的差別大陸內部和東西兩岸各植被類型的差別以及景觀的干濕度差別這種差別常呈經度分異的方向變化故習稱為經度地帶性或稱為干濕度地帶性.
5.灘塗海陸之間的交接地帶其地貌沉積、土壤都與潮汐、海浪及泥沙來源密切相關.
6.黑潮暖流北太平洋副熱帶總環流系統中的西部邊界流具有流速強流量大流幅狹窄延伸隧道高溫高鹽等特徵為其特色其潮流因水色深藍遠看似黑色故謂黑潮.
7.冷島效應綠洲內部防護林和農作物使風速減速蒸散強烈使用相對濕度增加下墊面的改變使溫度變幅減小且平均值低於周圍荒漠.這些特點不僅有利於綠洲化過程持續進行還對綠洲邊附近的荒漠侵襲起著某種抑製作用.
8.土地資源從自然屬性看是指地質、地形、氣候、水文、植被和土壤等要素組成的自然綜合體其性質取決於土地要素的組合關系和綜合特點.從社會屬性看是具有可促使發展農業生產的具有經濟特徵的社會財富.
9.地域分異規律指整個景觀或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按確定方向發生有規律的空間分異現象.10.區域文化形成於一定地區的地理單元內的以一定地域概念為基礎的相對明確的地域范圍內形成的系統文化.
11.傳統文化是指在中國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並沿傳下來的具有一定特色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