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湖南人文地理介紹

湖南人文地理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2-22 07:24:58

A. 湖南的人文地理(250字)

2011年末戶籍人口為7110.34萬,常住人口6568.37萬,總人口年平均增長率為0.2%-0.5%。湖南是多民族省份,版共有漢族、土家權族、苗族、瑤族、侗族等55個民族。設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常住人口數居中國第7位。
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自古以來就享有「九州糧倉」、「魚米之鄉」的美譽。 湖南農林特產豐富多彩,盛產湘蓮、湘茶、油茶、辣椒、薴麻、柑桔、湖粉等。
2013年,湖南省工業實力增強,全部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規模工業主營業務收入超過3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規模工業比重上升1.3個百分點,電子信息、新材料、汽車等優勢產業加速發展。
湖南鐵路交通較為發達。京廣線(2009年12月26日開通)、滬昆線、湘桂線(2013年12月28日開通)、石長線、洛湛線、焦柳線、渝懷線等鐵路共7大幹線,澧茶、資許、韶山等支線,衡茶吉鐵路開通貨運列車。

B. 湖南省的人文地理特徵

湖南屬於內陸省份,位於中國中南部長江中游以南,因大部分位於洞庭湖以南而得名湖南,又因湘江貫穿於全境而簡稱「湘」,全省面積過半為湘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地圖坐標為東經109°—114°、北緯20°—30°之間,相鄰有六個省市即廣東、江西、湖北、貴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重慶直轄市。
地 勢
全省以中、低山與丘陵為主,面積約為14.9萬平方公里,佔70.2%;崗地與平原約為5.2萬平方公里,佔24.5%;河流湖泊水域面積約為1.1萬平方公里,佔5.3%。本省東、南、西三面山地環繞,中部和北部地勢低平,呈馬蹄形的丘陵型盆地。西北有武陵山脈,西南有雪峰山脈,南部為五嶺山脈(即南嶺山脈),東面為湘贛交界諸山,湘中地區大多為丘陵、盆地和河谷沖擊平原,除衡山高達千米以外其他均為海拔500米以下,湘北為洞庭湖、與湘、資、沅、澧四水尾閭的河湖沖積 平原,地勢很低,一般海拔50米以下,因此,湖南的水系呈扇形狀匯入洞庭湖。
最高點位於石門境內的壺瓶山,海拔2099米。湖南海拔超過2000米的山峰有五座,另外四座為炎陵(原「酃縣」)的斗笠頂海拔2052米,桂東的八面山2042米,城步的二寶頂2021米和道縣的韭菜嶺2009米。
武夷山脈位於湘西北角,屬湘鄂山原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山地地勢大致從西北向東南漸降。澧水的源流與支流多發源於西北流向東南,成為平行狀水系注入幹流,最後轉向東北方向流入洞庭湖。
湘西北的雪峰山脈地勢較高,南端高達1500米左右,主峰蘇寶頂海拔1934米。雪峰山脈為資江與沅江的分水嶺,貫穿於湖南西部,成為湖南西部地區交通的主要屏障。
湘南邊緣山地屬南嶺的一部分。一般海拔在1000—1500米左右,為長江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山間盆地較多,谷地為交通要道。南嶺山地,山體大,延伸長,山勢高。
湘中大部屬湘中丘陵,台地廣布,一般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間,紅岩盆地眾多,主要盆地有衡陽盆地、株洲盆地、長沙盆地、永興茶陵盆地和攸縣盆地等,均為紅岩盆地,盆地沿河區域常有河流沖積平原,為人口密度較大的地區與農業區。從形態上看,湘中丘陵的起伏與高度不完全一致,丘陵的頂部比較平坦。衡山位於丘陵台地之上,主峰祝融峰海拔1290米,為中國名山五嶽之一的南嶽。
湘北為洞庭湖湖積沖積平原,海拔大多在50米以下。河流、湖泊分布廣,堤垸眾多。一般的堤垸邊緣的位置較垸心高,土壤以粉沙壤土或輕粘土為主,土壤肥沃,為重要產糧區。
地 貌
按成因可分為:以流水地貌為主,佔全省總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佔25.97%;湖成地貌最小,僅佔2.88%,水面積佔6.39%。按組成物質(不含水域)分沉積岩(包括砂質岩、碳酸鹽岩、紅岩、第四紀鬆散堆積物)地貌為主,佔全總總面積的57.75%;變質岩類地貌次之,佔24.99%;岩漿岩類地貌 ,僅佔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為主,佔全省總面積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佔22.58%;500—800米地貌佔18.43%;800米以上地貌佔11.72%。按形態分,山地(含山原)佔全省總面積51.22%,丘陵佔15.40%,崗地佔13.87%,平原佔13.11%,水面佔6.39%。全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為主,合占總面積的66.62%。全省可劃分為六個地貌區:湘西北山原山地區、湘西山地區、湘南丘山區、湘東山丘區、湘中丘陵區、湘北平原區。
面 積
湖南省土地總面積21.18萬平方公里,到2007年底,全省農用地面積1790.72萬公頃,建設用地137.36萬公頃,未利用地190.45萬公頃。根據「十一五」規劃目標:到2010年,湖南省耕地保有量為377.20萬公頃,其中基本農田保護面積為336萬公頃,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138.50萬公頃以內,全省平均土地產出效益達到491.91萬元/平方公里 。
地 質
分屬兩個大地構造單元。以羅翁綏寧大斷裂向北東經安化,寧鄉至長壽永安大斷裂一線為界,其北西為楊子准地台的一部分,其東南為南華准地台的一部分。三大岩系(沉積岩、岩漿岩、變質岩)發育,晚元古代以後的地層出露齊全。地史上各期磊的構造運動在湖南均表現明顯。中、酸性岩漿活動強烈。受到三個地質成礦構造單元的控制:一是八面山褶皺區,二是雪峰的隆起區,三是湘中、湘東南褶皺區,構成了湘中、湘南兩個大的成礦帶。有「有色金屬之鄉「和」非金屬之鄉「之稱,礦藏豐富,礦種齊全,質量優良。在全世界已發現的160多種礦種中,湖南有141種,已探明儲量的有83種,成為全國礦種較多的省份之一。銻、鎢、鉍、雄黃、海泡石、重晶石、獨居石的儲量居全國第一位,錳、釩、錸、芒硝、砷、高嶺土居全國第二位。由於在地質構造上岩漿活動較弱,湖南是一個弱震,少震區。
土 壤
地層發育較齊全,土壤類型多樣。根據分類原則和土壤的具體情況,可分為鐵鋁土綱、淋溶土綱、半淋溶土綱、初育土綱、水成土綱、半水成土綱和人為土綱等7個土綱,紅壤、黃壤等13個土類,29個亞類,129個土屬和463個土種。沿武陵~雪峰山東麓一線劃界,以東紅壤為主,以西黃壤為主。洞庭湖平原為潮土、紫湖泥地區;湘中為丘陵紅壤、紫色土、水稻土地區;湘南為中低山丘陵黃壤地區;湘西為中低山石灰土,黃壤地區。紅壤840.88萬公頃,佔全省土壤總面積約50.4%;水稻土275.59萬公頃,佔16.5%;黃壤210.64萬公頃,佔12.62%;黑色石灰土、紅色石灰土、紫色土、潮土佔16.54%;紅粘土、石質土、粗骨土、草甸土佔3.94%。

C. 湖南湘西的人文地理、風俗民情等有關資料......

如果要從文化上去體味,多看看沈從文的書如《邊城》《鳳凰》等,還有如《五溪大湘西》之內類容的書也還不錯!
如果想要直接的資料,去網上搜搜或圖書館直接去查就是!
現在介紹湘西的資料太多了,如果您想問代表性如何,可以將具體的CASE拿出來,我幫你判斷!我在湘西生活的!

D.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洲風凰縣人文地理

  •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隸屬湖南省,是湖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專。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屬處湘鄂黔渝四省市交界處。1952年8月成立湘西苗族自治區,1955年改為湘西苗族自治州,1957年9月成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湘西州位於東經109°10′~110°22.5′,北緯27°44.5′~29°38′之間。管轄7縣1市,國土面積15462平方公里。湘西州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具有明顯的大陸性氣候特徵。

  • 2015年,湘西州常住人口為263.4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08.36萬人,城鎮化率41.1%;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佔77.21%。2015年湘西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12億元,比2013年增長9.2%。[1]

  • 湘西州歷史悠久,文化燦爛,轄區內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鳳凰縣、2015年入選首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州內人文古跡眾多,老司城及其周邊有大量的自然及人文景觀遺跡。湘西也是武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

E. 了解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的人文地理知識地理位置,交通狀況,風土人情,民俗文化

永興縣位於湖南省東南部,是郴州市第二大縣,東部為山地,西部為丘陵,中部丘陵盆地相間,京廣鐵路,京珠高速,107國道穿越其境內,每年的元宵節永興縣都會有倒燈儀式,倒燈儀式分為焚香,掃邪,送龍入海三個環節

F. 湖南省地理

以下我分為從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角度分別來解釋湖南省的地理全貌。
自然地理: 湖南位於我國東南腹地,長江中游,是連接東部沿海省與西部內陸省的橋梁地帶。全省土地面積 21.18萬平方公里。因大部份地區在洞庭湖之南,故名「湖南」。又以省內最大河流為湘江,而簡稱「湘」。 湖南東南西三面環山,中部、北部低平,形成向北開口的馬蹄形盆地。境內山地約占總面積的一半,平原、盆地、丘陵、水面約佔一半。主要山脈有雪峰山、武陵山、幕阜山—羅霄山及南嶺山脈。省內最高峰為炎陵縣的酃峰,海拔 2122米;最低點為臨湘市的黃蓋鎮,海拔21米。主要水面有洞庭湖及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水由西南向北匯聚洞庭湖,經岳陽城陵磯注入長江。

r人文地理:湖南是我國人口眾多的省份之一, 2001年末全省總人口6595.85萬人,在全國31個省市中,僅低於河南、河北、山東、江蘇、廣東、四川,排名第7位。湖南又是人口密集的省份之一,平均每平方公里311人,比全國平均人口密度高1倍多。
湖南是一個多民族省,全國 56個民族,都有居民在境內生活。少數民族分布在全省14個市州,但多數在湘西、湘南一帶,呈小聚居、大分散態勢。

湖南是我國旅遊大省之一,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極為豐富,素以名山名水、名樓名寺、名城名人著稱於世。旅遊勝地星羅棋布,遍及全省。主要有: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長沙、岳陽、鳳凰;省歷史文化名城永州、衡陽、郴州等6處。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南嶽衡山、武陵源、岳陽—洞庭湖、韶山、嶽麓山、崀山6處;省風景名勝區桃花源、蘇仙嶺、猛洞河、吉首德夯等22處。
國家森林公園莽山、雲山、九疑山等22處;國家自然保護區東洞庭湖〔濕地〕、壺瓶山、八大公山等6處;省自然保護區洛塔、大圍山、八面山等17處。
全國和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炎帝陵、舜帝陵、蔡侯祠、屈子祠、三絕碑、浯溪石刻、杜甫墓、銅官窯、張谷英村、毛澤東故居、劉少奇故居、彭德懷故居等古陵,古碑,古建築,古遺址及近現代重要史跡200多處。

G. 關於常德地區的人文地理情況

常德山川秀麗,自然風光旖旎,2000餘年悠久歷史遺留下眾多的名勝古跡。全市列為重點保護的文物處,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觀,使常德享有「風景之國」的美譽分布在全市范圍內的風景名勝有12處之多,其中四處被列為全國或全省重點保護對象 位於市區的鐵經幢、德山寶塔、筆架城是省級重點文物。石門縣境內的壺瓶山和龍王洞是本市兩大自然景觀。前者生長著1000餘種珍稀動植物,是我市一大自然博物館,後者是一可與武陵源黃龍洞相比美的奇特群洞。建於唐前的古剎夾山寺,原為佛教聖地距今已有1100餘年歷史。宋代圓悟禪師住持夾山時。著有《碧岩寺》。此書在日本及東南亞諸國流傳甚廣,被視為佛家寶典。寺旁的奉天玉和尚墓據傳為明未農民起義領袖李自城兵敗禪隱以終的墓葬。位於澧縣城關鎮的澧洲古城,是歷代郡、洲府治所。其中的澧洲的文廟巍峨壯觀、金壁輝煌,城東花宛寶塔雄偉,城北余家牌樓結構穩重,是我國古建築史上典範之作。 桃花源位於桃源境內、距縣城15公里處,是湖南省十大風景區之一,其始建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東晉詩人陶淵明曾以此為原型作《桃花源記》,桃花源因此而德名,「世外桃源「多此聞名遐邇。桃花源以此繽紛卧艷麗的桃花和恬靜優雅的田園風觀吸引著古今遊人。盡管桃花源歷盡滄桑、屢毀屢建,則桃花源規模愈來愈大,目前以達8.2平方公里。桃花源完美的將人文景觀與自然觀容於一體,其中的亭台樓閣,廟於古剎,詩詞碑刻都以《桃花源記》的故事情節為線索,這里山林水土亦充分體現《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那種和平,優雅隔絕的風格。近年來,桃花源興建了一大批景點,其中「秦人村」是集中古建築,秦風秦俗一體的中心景觀,修復後的「水府閣」使瀟湘八景之一的「漁村夕照」重放光彩。92桃花源游園會是桃花源修復開發史是的一次盛會

H. 湖南美人窩的人文地理資料

美人窩是湖南省益陽市桃江縣的別稱,桃江縣地處湘中偏北,資江中下游,是雪峰山余脈向洞庭湖平原過渡的環湖丘崗地帶,總面積2063平方公里。縣城距益陽市區20公里,距省城長沙90公里。居長常高速公路、桃益一級公路、長石鐵路、洛湛鐵路、資江水運體系交匯之處,交通發達,區位優勢突出。 全縣轄24個鄉鎮,773個自然村。有人口82萬,其中農業人口72萬。 「桃花江是美人窩,桃花千萬朵,比不上美人多」,上世紀三十年代著名作曲家黎錦輝先生一曲《桃花江是美人窩》使桃花江的美名蜚聲海內外。從此美人窩,也是桃江縣的一個稱呼,桃江山水秀美,十大旅遊勝景,遐邇聞名。桃花江「燦漫芳菲,其色甚嬌」,大竹海碧浪無垠,黛色如煙,浮邱山南楚勝地,雲蒸霞蔚,鳳凰台古木參天,鍾靈毓秀,羞女峰如出浴美女,煙雨朦朧;羅溪瀑布是凌空白練,飛流直瀉於幽谷之下…… 桃花江山美水美物產亦豐美。70萬畝楠竹鬱郁蔥蔥,使其獨得國家林業部「中國竹子之鄉」的美名;3萬畝茶葉品質優良,使其享有「茶葉之鄉」的稱譽;地下豐富的石灰石、花崗石、銻、錳等礦產資源,使其「建材之鄉」、「有色金屬之鄉」聲名遠播;更兼近年來的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薯類、葛類等農產品、土雞、中豬、牛、山羊等畜禽產品琳琅滿目,規模漸成。

I. 湖南婁底人文地理

婁底歷史悠久,人文薈萃,風光旖旎。市內有清代名臣曾國藩故居等人文景觀和各類風景名勝旅遊點70多處。湄江風景區、波月洞風景區、洛陽灣古建築群、水府廟水庫等旅遊勝地各具特色、風光迷人。鍾靈毓秀的婁底山水孕育了代代英才,清代中興名臣曾國藩、晚清外交家曾紀澤、辛亥革命先驅陳天華、中共早期領導人蔡和森、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羅盛教等大批志士仁人,在婁底悠久歷史長河中譜寫了一曲又一曲光輝的篇章。 婁底大江口 江口為湄江唯一人工景區。全長20餘公里,蓄水5600萬立方米,其江口大壩為雙曲拱壩,壩長244米,高82米,為全國同類之冠,景區內有神農田255級,呈碟樣外張,最大丘30平方米,最高1.1米,為天下一絕,其它景點沿江分布,目不暇接。大江口,典型的水鄉澤國,田園風光。 婁底黃羅灣 這里迷人慾醉,主要景點有三湘一絕的十里畫廊,泉水含二十多種礦物質的雙龍洞,通高200多米的湄江大佛,湄江雄魂、攬月古道、千年古棕、一柱香、祝雲茅庵、獅山畫壁等。 婁底仙人府 主要景點有洞中飛瀑長壽瀑,洞中一線天,世間絕景三孔立交仙人橋、洞內舞廳、南天門、東方維納斯等。 婁底蔡和森紀念館 該館位於雙峰縣城復興路與書院路交匯處,1987年7月1日建成開館,總建築面積1624平方米,正門上方是聶榮臻元帥題寫的「蔡和森同志紀念館」館額。館前為蔡和森廣場,豎立9米高的紀念碑,碑文由陳雲同志同志親筆題寫,頂層為蔡和森同志立身塑像。館內陳列有蔡和森同志從青少年時代勤奮學習到為中國革命奮斗終身的文物、照片、著作等140多件。1995年3月30日,蔡和森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館前蔡和森、向警予、蔡暢、葛健豪四人群塑破土奠基。同年,該館被確定為湖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婁底曾國藩故居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國藩的侯府,坐落在位於湖南婁底市雙峰縣東部的荷葉鎮富托村,與湘鄉市、湘潭縣、衡山縣、衡陽縣毗鄰,總佔地面幟四萬多半方米,主體建築近一萬平方米,是典型的沿中軸線對稱的明清迴廊式建築群體。富厚堂座南朝北,背倚的半月形鰲魚山從東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圍住。從遠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張圍椅中。周圍自然環境優美,後山上樹木茂密,古樹參天。門前是一片較開闊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東流去,平地四周峰巒疊嶂,群山環抱。曾國藩是我國近代史上一個有重大影響的歷史人物,曾國藩故居已被有關部門確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J. 懷化市的人文地理。民俗風情。

市區城市框架拉通到80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52平方公里,城區人口數52萬(2009年數據),是「大西南橋頭堡、原生態植物園、古建築博物館、多民族文化村、雜交稻發源地、抗戰勝利受降坊」。懷化區位條件獨特,交通優勢明顯。自古就有「黔滇門戶」、「全楚咽喉」之稱,是東中部地區通向大西南的橋頭堡和國內重要交通樞紐城市。
自然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為中國十大水能基地之一的主體地帶,水能理論蘊藏量499萬千瓦,可開發量460萬千瓦,已建成五強溪、鳳灘、洪江等水電站,總裝機容量320萬千瓦;屬中國南方重點林區之一,森林覆蓋率65.3%,活立木蓄積量5510萬立方米,居湖南省第一,有葯用植物1909種,其中,列入國家重點中葯材資源的有175種,茯苓、天麻等產量居全國第一;水果種植面積56.9千公頃,年產水果59萬噸;初步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藏11類45種,總儲量28.9億噸,其中,黃金、銅、磷三種礦藏儲量在湖南省居第一、三、四位,重晶石礦藏儲量在國內位居前列,市內礦產資源潛在價值5000多億元。 歷史悠久,民俗風情濃郁,自然景觀秀麗。史書記載懷化為「五溪」之地。市區內的洪江高廟、黔城芙蓉樓,洪江古商城,沅陵黔中郡、二酉洞、龍興講寺,通道芋頭侗寨,芷江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坊、天後宮,會同高椅民居,中方荊坪古村等文化古跡和五強溪水電站水庫蓄水形成的陳家灘「千島湖」,著名丹霞地貌群——通道萬佛山、溶洞奇觀——辰溪燕子洞等自然景觀聞名遐邇,侗族、苗族等46個少數民族以其獨具藝術魅力的多民族文化和民族習俗風情吸引著芸芸眾生。

撐杯酒:撐杯酒是侗家宴席上較熱鬧動人的場面。它體現了主客之間主幫主,客幫客,客幫主,互相幫助的精神。在敬酒中,無論是主人向任何一位客人敬酒,還是客人向主方的任何一位親戚敬酒,主客雙方少則一人、二人,多則十人、八人,總之人數不限,都要來幫助自己一方向對方敬酒,幫敬的人叫「幫撐」,又叫「撐酒」。如果形成撐酒的局面,主客雙方的發起人,先不能喝對方的敬酒,而要先喝對方的「撐酒」,「撐酒」喝完,再喝敬酒。主客雙方的發起人對「撐酒」不能拒絕,拒絕就是對撐酒者的不尊。對於不勝酒力者,如果有十人、八人過來撐酒,哪怕是對撐酒每杯舔一點點,也是表示對撐酒者的敬意,否則就會被灌得酷酊大醉。 轉龍酒:轉龍酒又叫換龍頭。是侗家宴席上的又一熱鬧場面。轉龍酒由主或主客任何一方的代表提議,提議人稱為龍頭。龍頭提議大家喝轉龍酒時,滿席站起,端起酒杯,先由"龍頭"帶頭喝,然後從左至右或從右至左喝過去。往右傳時,"龍頭"左邊那人就是「龍尾」,往左傳時,「龍頭」右邊那人就是「龍尾」。「龍頭」飲干後,依次一個接一個飲下去,如果「龍身」當中哪一人不幹,就要受罰。喝轉龍酒時因可左右轉動,「龍頭」可變「龍尾」,「龍尾」可變「龍頭」,滿席當中任何一人都可當「龍頭」,也可當「龍尾」。如此反來復去,變化無窮。 團圓酒:侗家的團圓酒別具特色。它不象一般喝團圓酒,由主人提議,滿桌頻頻舉杯,大家一飲而盡。而是由主人提議,滿席端起酒杯,由右邊往下傳遞到後者的口邊,乙喝甲的,丙喝乙的,丁喝丙的……,如此下推。這時,主人要領呼:「大家來呀」滿桌合呼「飲呀!嗚呼!」這樣滿桌同干,一飲而盡。酒宴散席。 合攏酒 :合攏酒是侗家村寨或家族集體接待貴賓的一種最高規格的酒宴。一般是在村寨或家族舉行盛大的慶典活動,邀請上級貴賓和四鄰來賓參加的慶典活動才進行。村寨舉辦的合攏宴酒,一般在團寨的鼓樓里擺設,家族舉辦的一般須比較寬敞的農戶家的走廊里進行。酒席的擺設叫「拉長桌」。把十張八張方桌連在一起擺成一條長線,有的用寬木板一塊連一塊擺設。合攏宴酒的酒、飯、菜都是村寨、家族各家各戶把自家最好的米酒或苦酒、最好的糯米飯或磁粑,最好的腌肉、腌魚、酸菜或小炒,用竹籃或籮筐挑來,湊到一塊共同擺設的,可以說是百家酒、百家飯、百家菜,各領風騷。合攏宴酒的規模是根據來賓的人數確定的,一般要求賓主人數為一比一的對等比例。主方還要安排一批姑娘站立一旁負責為來賓斟酒、敬酒、唱敬酒歌。規模大的上一、二百人,小的也有幾十人。 合攏宴開始前,主人要在寨門外組織迎賓儀式,第一項,放「禮炮(鐵炮)」湊「笙歌」,第二項在寨門或屋門前設「攔門酒」。第三項,獻上一碗侗家油茶。此套程序完畢,方正式入席。合攏宴酒的座席安排一般是一賓一主間隔而坐,也可賓主面對面地坐。賓主坐定,宴席開始。先由主方村寨或家族中的頭人代表致祝酒詞,而後領頭高呼「統統飲呀!」,賓主隨聲附和「飲呀,飲呀!」滿桌舉杯,一飲而盡。然後,賓主正式餐飲。相互敬酒,相互交流談心,結識朋友。 席間,按侗家敬酒的六道程序相互敬酒,始而復返。喝到盡興為止;敬酒姑娘兩人一對或三人一群,手捧酒杯--向來賓敬酒,並邊敬邊唱敬(勸)酒歌。侗家姑娘那情景交融的唱詞和圓滑的音嗓使得來賓飄飄欲仙,「酒不醉人人自醉」了。合攏宴結束後,主人在鼓樓門口列隊用鞭炮送客,對貴賓--「過篩」,即派七、八名男女青年把貴賓一一抬起來,在空中拋幾次或者有的捉手,有的捉腳,將貴賓抬起在空中盪鞦韆,然後送貴賓上路。那個場面,真叫人如痴如醉,留連忘返。 另外,芷江鴨、新晃牛肉、麻陽椪柑/冰糖橙、靖州楊梅、沅陵燈盞窩、獼猴桃、鰓蘭、沙田柚、鍋貼餃等等,都是聞名湖南省內外乃至中外的的懷化特產。
編輯本段風流人物
懷化地靈人傑,人文薈萃。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向警予、滕代遠、粟裕出生於此,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安江農校首次培育成功雜交水稻,愛國將領張學良曾被囚禁羈絆於沅陵鳳凰山。懷化也是一些重大歷史事件的發生地。中國工農紅軍通道轉兵會議舊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受降紀念館都記載了這些影響現代中國歷史的重大事件。 粟 裕: 粟裕(1907-1984),湖南省會同縣人。 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一九二七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南昌起義和湖南起義。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連長、營長、支隊長,六十四師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一軍團教導師政治委員,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紅十軍團參謀長,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謀長,挺進師師長,閩浙軍區司令員。堅持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新四軍江南、蘇北指揮部副指揮,新四軍第一師師長兼政治委員,蘇中軍區、蘇浙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解放戰爭時期,任華中軍區副司令員,華中野戰軍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代政治委員,第三野戰軍副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華東軍政委員會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國防部副部長,軍事科學院副院長、第一政治委員,中共中央軍委常委。 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是第一、二、三屆國防委員會委員,第三、四屆全國人大常務會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修補中央委員,第八、九、十、十一屆中央委員。在中國共懷化 胡珈瑋拍攝
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被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