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地理華東南
『壹』 《中國國家地理》推出過那些省份(地區)的專輯
《中國國家地理》推出過以下省份(地區)的專輯:
01——2001年03期 台灣專輯
02——2001年06期 北京專輯
03——2002年01期 新疆
2002.4,澳門
04——2002年06期 山西
05——2002年01期 雲南
06——2003年01期 山東
07——2003年09期 四川專輯
08——2004年07期 大香格里拉
09——2004年10月 貴州
10——2005年5月 陝西
11——2005年6月 陝西
12——2005年9月 西藏
13——2006年2月 青海
14——2006年3月 青海
15——2007年3月 江南
16——2007年10月 塞北西域
17——2008年5月 河南
18——2008年7月 河南
19——2008年8月 北京
20——2008年10月 東北
21——2009年4月 福建
22——2009年5月 福建
23——2010年1月 寧夏
24——2010年2月 寧夏
25——2012年1月 浙江
26——2012年2月 浙江
27——2012年10月 內蒙古
2013.1-2海南
2013.10新疆
2014.1-2重慶
2014.10西藏
2015.1-2河北
『貳』 《中國國家地理》哪期是詳細介紹南嶺(即五嶺)的不限年份。
我只知道嶺南!不知道南嶺是什麼地方!或者是叫什麼!
『叄』 華北、華東、華西、華南、華中以什麼標准劃分
自然地理分區。中國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國一般分為六大地理地區:
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華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3)中國國家地理華東南擴展閱讀:
中國區域地理,其劃分從各個時代、研究重點、綜合性與可比性考慮,存在多種多樣的劃分方式,每種方式主題和重點各不相同。
根據美國地理學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對區域的定義,「區域是一個具有具體位置的地區,在某種方式上與其他地區有差別,並限於這個差別所延伸的范圍之內,區域往往有具體的地方所指」。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國先後設立華北、東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區,簡稱大區。華北由中央直轄,東北設人民政府,其他各大行政區設軍政委員會。大區設人民政府或軍政委員會,是一級地方政府,分別管轄若干省級行政單位。
1952年,六大行政區改設行政委員會,僅作為中央的派出機構監督地方政府,本身不再是一級地方政權。為了加強集中統一領導,1954年,撤銷六大行政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地方、地區改由中央直轄。這一劃分方式影響比較深遠。
『肆』 中國按大區劃分華北、東北、華東、華南、西南、西北各包括哪些省份
中國按大區劃分,復一般分為七制大地理地區。即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北、西南、東北和台港澳地區。
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福建、上海)
華南地區(包括廣東、廣西、海南)
華中地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江西)
華北地區(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
西北地區(包括寧夏、新疆、青海、陝西、甘肅)
西南地區(包括四川、雲南、貴州、西藏、重慶)
東北地區(包括遼寧、吉林、黑龍江)
台港澳地區(包括台灣、香港、澳門)。
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伍』 為什麼中國的地理區位被分為:華東,華南
地理區劃可以認為是國家地理區域劃分的簡稱。地理區域劃分首先是把全國國土作為一個整體。就是把一個國家的全部國土區域按照其特點劃分成幾個大塊,以便進行地理、氣候、經濟和行政管理等方面的研究和管理。
中國區域地理,其劃分從各個時代、研究重點、綜合性與可比性考慮,存在多種多樣的劃分方式,每種方式主題和重點各不相同。根據美國地理學家理查德·哈特向(Richard Hartshorne)對區域的定義,「區域是一個具有具體位置的地區,在某種方式上與其他地區有差別,並限於這個差別所延伸的范圍之內,區域往往有具體的地方所指」。
由於中國疆域的寬廣,從地形、氣候、人文、經濟和政治各個角度分析,有各種類型的地理區域,各種地理區域類型可以劃分為自然帶、亞地帶、自然大區、自然區等等亞區。
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中部);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西部);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內蒙古自治區東部)
摘自:http://ke..com/item/%E4%B8%AD%E5%9B%BD%E5%9C%B0%E7%90%86%E5%8C%BA%E5%88%92/4221764?sefr=enterbtn
『陸』 中國的區域是怎麼區分的,像華東 華南這些
中國的區域的劃分與解放戰爭直到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黨政軍一體化大區管理體回制有關。
當時全國一共六個答大區,也就是華北(代碼1),東北(代碼2),華東(代碼3),中南(代碼4),西南(代碼5),西北(代碼6)。
東北野戰軍解放東北全境後,奉命入關,解放華北全境,並改稱第四野戰軍。此後配合二野、三野南下進行渡江戰役,並與中原軍區合並,先後解放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中央軍委隨即同意中原軍區改稱中南軍區,之後,中南軍區解放海南島。
山東野戰軍、華中野戰軍整合為華東野戰軍,再後來改稱第三野戰軍並參與渡江戰役,解放南京、上海、杭州、福建,並准備解放台灣。
(6)中國國家地理華東南擴展閱讀:
分區劃分:
【華北】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
【東北】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
【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
【中南】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
【西南】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西藏自治區;
【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柒』 中國的華北,華南,華中,東北,西南,西北是怎麼劃分的
眾所周知,我國疆域寬廣,按照各個時代的不同、研究重點的不同以及參考性的不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區域劃分方式。而區域是一個擁有具體位置的地區,正如我們經常說的華東、華北、東北、華南、西北和西南,它們在地圖上有著很明確的區域劃分,具體是按照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來劃分的。
最後,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可以從很多個角度來劃分不同類型的區域,其中東北、華東、華南、華北、西南和西北這幾個地區主要是按照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來劃分的。
『捌』 中國國家地理出過幾個國內省份的專輯
01——2001年03期 台灣專輯
02——2001年06期 北京專輯
03——2002年專01期 新疆
2002.4,澳門屬
04——2002年06期 山西
05——2002年01期 雲南
06——2003年01期 山東
07——2003年09期 四川專輯
08——2004年07期 大香格里拉
09——2004年10月 貴州
10——2005年5月 陝西
11——2005年6月 陝西
12——2005年9月 西藏
13——2006年2月 青海
14——2006年3月 青海
15——2007年3月 江南
16——2007年10月 塞北西域
17——2008年5月 河南
18——2008年7月 河南
19——2008年8月 北京
20——2008年10月 東北
21——2009年4月 福建
22——2009年5月 福建
23——2010年1月 寧夏
24——2010年2月 寧夏
25——2012年1月 浙江
26——2012年2月 浙江
27——2012年10月 內蒙古
2013.1-2海南
2013.10新疆
2014.1-2重慶
2014.10西藏
2015.1-2河北
『玖』 如何劃分中國華北、華東、東北、華南、華中、西南、西北幾大區域
眾所周知,我國疆域寬廣,按照各個時代的不同、研究重點的不同以及參考性的不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區域劃分方式。而區域是一個擁有具體位置的地區,正如我們經常說的華東、華北、東北、華南、西北和西南,它們在地圖上有著很明確的區域劃分,具體是按照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來劃分的。
最後,我國國土面積廣闊,可以從很多個角度來劃分不同類型的區域,其中東北、華東、華南、華北、西南和西北這幾個地區主要是按照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來劃分的。
『拾』 中國國家地理 省份特輯
01:台彎
02:新疆、山西、雲南、澳門
03:四川、山東
04:貴州、大香格里拉
05:陝西(2冊)專、西X
06:青海
07:江南、屬塞北西域珍藏版
08:北京、河南(上下)、東北
09:福建(上下)
10:寧夏(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