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地理的優勢
① 中國地理位置和美國哪個好
不見得美國就好。
那要看美國當時的國情來說,如果美國繼續是世界第一強國,內那麼樓容上說的就對;如果美國淪落,哪些優點反而會成為缺點。
如果美國衰敗,周圍缺乏盟國。如果加拿大和墨西哥同時對美國出兵,那麼美國就麻煩大咯。而且美國想要大量進口只能依賴海運,如果周圍出現索馬裏海盜那種情況,肯定經濟受影響。但是中國不同。中國周圍有一圈島鏈,相當於有一層大門(但是就要看中國實力如何,如果是晚清政府那樣,那就完蛋了)。中國東面對海,西面深入大陸,打仗有地理縱深。
雖說中國周圍有印度河俄羅斯兩個潛在對手(朝鮮經濟屬於病態發展),但是喜馬拉雅山隔斷中印兩國,俄羅斯主要力量還是部署在歐洲。至於中亞那些小國,估計只有恐怖襲擊的份。
中國氣候多樣,可以有多種農產品。這樣人民選擇也可以多種多樣。中國有的極端天氣,美國基本上也都有,所以天氣不是多麼嚴重的區別。
中國貿易如果海路中斷,還可以通過陸路,走以前的絲綢之路。
地理位置是否好,還要看當時具體的國情。現在來說美國的確佔有優勢,但是不能保證以後繼續保持這個優勢
② 中國和美國是地理位置最好的大國嗎
個人看法;不是
美國的地理位置好是毋庸置疑的,陸地只有兩個鄰國,版這也使得他邊權境問題少了很多很多,不論東邊還是西邊港口也多兩面臨海,離發達國家也近,很多資源都很不錯。相比較之下中國,鄰國很多很多問題相繼出現,並且只有東邊少部分地方有港口,東西差距很大,周邊大多數都是發展中國家,資源很是不足。而地理位置好的大國,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望採納
③ 中國與美國相比,地理的特徵有什麼
中國的地理特徵 由於海陸熱力差異或行星風帶隨季節移動而引起的大范圍地區的盛行風隨季節而改變的現象,稱季風。風氣候受季風支配地區的氣候。最主要特徵是一年中隨同季風的旋轉,降水發生明顯的季節變化,東亞與南亞為兩個典型的季風氣候區,但兩者因緯度地理位置等的差異,季風氣候亦各有特徵。澳門是屬於亞洲季風,支配大陸與海洋冬夏之間,氣壓高低形勢不同,風向相反,風性各異,天氣差別很大。每年約自四至八月受海洋氣流控制,盛吹東南、西南風,是夏季風;自九、十月至翌年二、三月受大陸氣流控制,盛吹北、西北風,是冬季風。 由於季風強弱與進退時間每年不一,故季風氣候易於發生旱澇自然災害,如去年的乾旱少雨、今年的洪澇多雨。 季風氣候是大陸性氣候與海洋性氣候的混合型。夏季受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的影響,高溫潮濕多雨,氣候具有海洋性。冬季受來自大陸的乾冷氣流的影響,氣候寒冷,乾燥少雨,氣候具有大陸性。 在季風氣候條件下,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因此,氣溫年較差比海洋氣候大。最冷月出現在1月,表現出大陸性氣候特點;最熱月出現在7~8月,秋季氣溫高於春季氣溫,又表現出海洋性氣候特點。例如,長沙的年較差24.6 ℃,最冷月1月平均溫度4.7 ℃,最熱月為7~8月。從月平均值來看,7月平均為29.3 ℃,8月平均28.7 ℃,7月只比8月高0.6 ℃,實際上在1951~1980年的30年中,有1/3的年份是8月溫度高於7月,況且從平均最高溫度看,則以8月最熱,為31.2 ℃。再以南京為例,年較差為26.0 ℃,1月最冷,平均2.0 ℃,最熱也在7~8月,7月平均28.0 ℃,8月平均27.8 ℃,從1951~1980年30年間,有14年是8月平均溫度高於7月,平均最高溫度也是8月最熱,為30.5 ℃。 美國的地理特徵 國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5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200米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 美國的官方語言是英語。但由於地理的阻隔、時間的流逝,美英兩國語言已產生了很大的差異,美國人通常講話較慢,語調較平緩,整個句子的語調、重音也不同。美國人在講話時也不過份遵守語法,例如常把介詞省略,或把名詞變成動詞使用,使整個句子顯得簡練、隨便。此外,在一些習慣用法、片語甚至詞的構成與拼寫都與英語不同,這就演變出了具有美國特色的美式英語。此外,有些地區和民族還使用其它語言,如法語、西班牙語等,印第安人用美洲印第安語。來自各國移民及其後裔也多使用本民族的語言,這就在美國形成了一塊塊不同的語言區 氣候 由於幅員遼闊和廣泛的地理特徵,美國幾乎有著世界上所有的氣候類型。美國相較之下相當理想的氣候也是促成它邁向世界強權的原因之一,在主要農業地帶少有嚴重的乾旱發生、氾濫也並不常見,並且有著溫和而又能取得足夠降雨量的氣溫。 影響美國氣候的主要是北極氣流,每年從太平洋帶來了大規模的低氣壓,這些低氣壓在通過內華達山脈、洛磯山派、和喀斯喀特山脈時夾帶了大量水分,當這些氣壓到達中部大平原時便能進行重組,導致主要的氣團相遇而帶來激烈的大雷雨,尤其是在春季和夏季。有時這些暴雨可能與其他的低氣壓會合,繼續前往東海岸和大西洋,並會演變為更激烈的東北風暴(Nor'easter),在美國東北的中大西洋區域和新英格蘭形成廣泛而沉重的降雪。大平原廣闊無比的草原也形成了許多世界上最極端的氣候轉變現象。大臉盆地區和哥倫比亞河高原則是乾旱而極少降雨的地區,最乾旱時平均降雨量少於15英吋(38厘米)。美國西南部是乾旱的沙漠,夏季時最熱的數個禮拜溫度超過華氏100度(攝氏38度)。西南部和大臉盆地區也會受到來自加利福尼亞灣的季風影響,偶而會帶來少見的大雨。加利福尼亞州大多數區域都屬於地中海式氣候,有時會在每年的10月至隔年的4月引發強烈豪雨,而其他月份幾乎全無降雨。瀕臨太平洋的西北方地區則終年豪雨不斷,但在冬季和春季降雨量最大。西部山脈吸收了充足的濕氣,降雨量和降雪都相當沉重。喀斯喀特山脈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多的地方之一,但海拔較低的沿海地區降雪不多。 人口與民族源流 根據每十年進行一次的人口調查顯示,1980年美國現 有人口是226,545,805人.其中包括了18,371萬的白種人, 以及總數超過2,649萬的黑種人.黑人是這個國家少數民族中之最多數,占人口總數的11%.而包括在白種人之內的600萬名墨西哥美國人則是美國第二大少數民 族.在美國境內也有將近80萬的美籍印第安人. 每一個美國人基本上都是移民或是移民的後裔.印第安人、愛斯基摩人和夏威夷人是最早安居在美國土地的原住民.美國早期的移民多半來自歐洲,但到美 國獨立戰爭前後,大批移民由各地蜂湧而至,他們分別是分布在賓州的德國人、分布在紐約的何蘭人、分布在路易斯安那的法國人及分布在佛羅里達與加州的西班人.同時南方也有許多由非洲輸入的黑奴, 進行耕作.1840年到1860年間將近440萬的移民湧入美國.他們被發展中的城市與工業、肥沃的土壤,西部 未開發的土地,以及自由、財富吸引而來.移民們不斷地湧入美國,一直到20世紀初期,美國才通過限制 移民人數的法律.第二次世界大戰使成千上萬的歐洲 人無家可歸,於是美國再一次打開大門.從1945年大戰 結束到今天,美國又已接受900萬之多的移民. 不過,現在的美國人多半是在美國土生土長的,在 100個人里,只有將近5個人是在外地出生.而且100個人中也只有將近18個人是移民,或移民的後裔.外來 的幾大人種分別是:義大利、德國、波蘭、俄國、墨西 哥、英格蘭及威爾斯.美國一直被視為一個大熔爐,其人民分屬不同的種 族,來自不同的國家.然而他們卻發展出共同的文 化.大多數的人都順應美國的風俗,遵循著她的傳 統.甚至積極參加政黨.但是也有一部分的外來者, 仍遵循其祖先遺留下來的風俗與節慶.這種遵奉有助 於美國生活的多樣性.
④ 美國的地理優勢有哪些
要分析一個地方的地理優勢,包括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地理環境。1美國具有很長的海專岸線,東臨大西洋,西臨太屬平洋,還擁有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2美國周圍都是弱國不算是地理優勢,重要的是美國利用自己的經濟優勢跟其他國的資源優勢做交易;3美國人口素質高,自由性強,這是人文地理優勢。
⑤ 中國和美國地理上有什麼區別!
相同點:1、東部都面臨大洋,美國是大西洋,中國是太平洋.這一特點造成了兩國東海岸氣候都受到季風影響,夏季都會有台風登陸(美國叫颶風,數目相對中國少一點).2、人口分布都主要集中在東部平原(美國初期建國的十三個州都在東北部平原上,是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後來人口逐步西遷).總的來說,兩國都是東部比西部更加發達一些(美國的東西部差距更小一些,但是仍然存在)3、總體地勢上都是西高東低,中國西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美國西部是落基山脈4、地緣上來說,兩國國土北方都是大面積國土的主權國家,比如中國北方的俄羅斯,美國北方的加拿大.5、兩國國土緯度基本相同,面積相差不大.
不同點:1、中部地區地貌不一樣.美國中部是中央平原,中國中部是黃土高原、秦嶺、大別山、東南丘陵、雲貴高原,大多是高原或者山地.2、農業生產模式不一樣,美國依靠大范圍機械生產,中國更多依靠人工耕作.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區地貌不同造成農業生產上的差別,美國可以在中央平原上給農業中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劃分區域,如玉米生產區、棉花生產區等,大范圍耕地有利於大規模的農業機械生產,比如飛機播種、施肥、殺毒,因此美國可以依靠較少的農民耕種大片的耕地.而中國,由於東部平原面積相對較少,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東南丘陵必須開發梯田來進行耕種,所以耕地面積相對不大,而且較分散,不利於推廣大規模的機械耕種.中國南方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稻屬於依賴高密度人工的作物,也是不便推廣機械耕種的原因之一.3、兩國西部的氣候壞境不一樣,美國西部面臨太平洋,屬於海洋性氣候,中國西部是亞歐大陸的腹地,屬於大陸性氣候.因此,中國的降水是自東南向西北減少的.4、兩國北方水資源分布不一樣,美國北部是和加拿大相鄰的五大湖,水資源相對豐富.中國北部是蒙古高原,西北內陸缺少降水,東北降雨季節來得晚,結束得早,時間較短.海河斷流,黃河高懸.總的來說中國北方較為缺水.5、兩國周圍地緣形勢不一樣,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和諸多國家接壤,其中不乏強國,或者歷史上有領土爭執的國家,周圍地緣政治更為復雜.美國北方加拿大,南方墨西哥,東南中美洲諸島,地緣政治較為簡單.
⑥ 中國和美國的地理環境資源那個好
比人文的話 可能中國佔一些優勢 純地理環境的話 個人覺得應該是美國的好 首先地理資源回的保護要答好於中國 其次人少 對環境的破壞也相對少 單純的比較大江大山類的資源 其實差不多 美國的良田也好於中國
⑦ 中國和美國地理上有什麼區別!
1,美國。東西兩邊海岸,東部大片平原為農林牧提供了充分的條件。中內國除東部沿海線容及東部平原以外,中部西部大部分是沙漠、盆地、高原。
2,中國是自西向東為高原,山地,平原,海拔逐漸降低。美國是自西向東為山地,平原,高原,西海岸海拔最高,中間最低。
3,東部都面臨大洋,美國是大西洋,中國是太平洋。
4,中部地區地貌不一樣。美國中部是中央平原,中國中部是黃土高原、秦嶺、大別山、東南丘陵、雲貴高原,大多是高原或者山地。
5,兩國周圍地緣形勢不一樣,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和諸多國家接壤,其中不乏強國,或者歷史上有領土爭執的國家,周圍地緣政治更為復雜。美國北方加拿大,南方墨西哥,東南中美洲諸島,地緣政治較為簡單。
⑧ 中國與美國有什麼地理上的異同
相同點:
1、東部都面臨大洋,美國是大西洋,中國是太平洋。這一特點造成了兩國東海岸氣候都受到季風影響,夏季都會有台風登陸(美國叫颶風,數目相對中國少一點)。
2、人口分布都主要集中在東部平原(美國初期建國的十三個州都在東北部平原上,是人口分布密集的地區,後來人口逐步西遷)。總的來說,兩國都是東部比西部更加發達一些(美國的東西部差距更小一些,但是仍然存在)3、總體地勢上都是西高東低,中國西部是喜馬拉雅山脈,美國西部是落基山脈4、地緣上來說,兩國國土北方都是大面積國土的主權國家,比如中國北方的俄羅斯,美國北方的加拿大。5、兩國國土緯度基本相同,面積相差不大。
不同點:
1、中部地區地貌不一樣。美國中部是中央平原,中國中部是黃土高原、秦嶺、大別山、東南丘陵、雲貴高原,大多是高原或者山地。
2、農業生產模式不一樣,美國依靠大范圍機械生產,中國更多依靠人工耕作。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區地貌不同造成農業生產上的差別,美國可以在中央平原上給農業中經濟作物和糧食作物劃分區域,如玉米生產區、棉花生產區等,大范圍耕地有利於大規模的農業機械生產,比如飛機播種、施肥、殺毒,因此美國可以依靠較少的農民耕種大片的耕地。而中國,由於東部平原面積相對較少,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東南丘陵必須開發梯田來進行耕種,所以耕地面積相對不大,而且較分散,不利於推廣大規模的機械耕種。中國南方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水稻屬於依賴高密度人工的作物,也是不便推廣機械耕種的原因之一。
3、兩國西部的氣候壞境不一樣,美國西部面臨太平洋,屬於海洋性氣候,中國西部是亞歐大陸的腹地,屬於大陸性氣候。因此,中國的降水是自東南向西北減少的。
4、兩國北方水資源分布不一樣,美國北部是和加拿大相鄰的五大湖,水資源相對豐富。中國北部是蒙古高原,西北內陸缺少降水,東北降雨季節來得晚,結束得早,時間較短。海河斷流,黃河高懸。總的來說中國北方較為缺水。
5、兩國周圍地緣形勢不一樣,中國是世界上鄰國最多的國家,和諸多國家接壤,其中不乏強國,或者歷史上有領土爭執的國家,周圍地緣政治更為復雜。美國北方加拿大,南方墨西哥,東南中美洲諸島,地緣政治較為簡單。
⑨ 中國和美國地理地形特點和區別
美國本土位於北美洲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接加拿大,南靠墨西哥及墨西哥灣。全境由東向西可分為五個地理區:東南部沿岸平原分大西洋沿岸平原和墨西哥沿岸平原兩部分。這一地帶海拔在 200 米 以下,多數由河川沖積而成,特別是密西西比河三角洲,乃是世界上最大的三角洲,土質油黑,土壤肥沃。河口附近有一些沼澤地。位於這一地理區的佛羅里達半島是美國最大的半島。阿帕拉契山脈位於大西洋沿岸平原西側,基本與海岸平行,長約 2300 多公里,一般海拔 1000 ~ 1500 米,由幾條平行山脈組成。內地平原呈倒三角形,北起漫長的美國與加拿大邊界,南達大西洋沿岸平原的格蘭德河一帶。西部山系由西部兩條山脈所組成,東邊為落磯山脈,西邊為內華達山脈和喀斯喀特山脈,乃舊褶曲運動後的產物。內華達山脈的惠特尼峰海拔 4418 米 ,為美國大陸最高點,喀斯喀特山脈的雷尼爾山海拔 4392 米 ,僅次於惠特尼峰。西部山間高原由科羅拉多高原、懷俄明高原、哥倫比亞高原與大峽谷組成,為美國西部地質構造最復雜的地區。大峽谷位於亞利桑那州西北部,由一系列迂迴曲折、錯綜復雜的山峽和深谷組成,氣勢雄偉,岩壁陡峭,為世界上罕見的自然景觀。美國河流湖泊眾多,水系復雜,從總體上可分為三大水系:凡位於落基山以東,注入大西洋的河流都稱為大西洋水系,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乃迪克河和哈得森河。其中密西西比河全長 6020 公里 ,居世界第三位。凡注入太平洋的河流稱太平洋水系,主要有科羅拉多河、哥倫比亞河、育空河等。北美洲中東部的大湖群,包括蘇必略湖、密西根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總面積 24.5 萬平方公里,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水域,素有 「 北美地中海 」 之稱,其中密西根湖屬美國,其餘四湖為美國和加拿大共有。蘇必利爾湖為世界最大的淡水湖,面積在世界湖泊中僅次於裏海而居世界第二位。
⑩ 與中國相比,美國有什麼地理優勢用英語講解
作者:冷哲
鏈接:https://www.hu.com/question/21477474/answer/188205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地理這個問題,需要從兩個角度來考慮,一個是對內(生產、交通、居住),一個是對外(地緣政治)。
就對內而言美國顯然比中國的地理條件優越。美國平原多,適合耕種的面積比中國大。有兩條海岸線,運輸十分便利,因此經濟也更容易發展。當然,有朋友注意到了美國很多地區雨熱不同季的劣勢,但是總體來說美國還是占優的。
但是就地緣政治而言,美國並不見得有優勢。很多人都注意到美國面向兩洋,天然具備極高的戰略防禦能力。而且南北鄰國均是弱國,因此國防十分便利。
但是要注意到的是,美國與世界島(亞歐非大陸)的距離,導致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其力量向世界其他主要地區的投射,是有相當困難的。這意味著,美國如果在相關地區沒有強有力的盟友,那麼其本土的巨大實力將無法對世界其他地區產生顯著的影響力。
所以就美國的地理來說,它在美國是弱國時十分有利,但是在美國是強國時就比較不利了。
中國的地緣政治條件恰好相反。中國陸地鄰國無數,所處的位置向北與俄羅斯有相當的接觸,向東,是一群東亞小國,向南是東南亞和澳大利亞以及印度,向西是世界的十字路口——中東。這個世界一半的人口都在中國周邊地區。如果中國正常發展下去,世界超過一半的經濟力量也在中國周邊。這是一個適合強國生存的位置。如果中國現在具備美國的經濟實力,那麼周邊這些國家將必然成為中國的盟國或附庸(因為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夠在這些區域內挑戰中國的力量)。當一個國家能夠如此緊密地控制世界上一半的人口和超過一半的經濟實力時,它對世界的影響力和控制力將會遠遠超過任何時期的美國。
但是,中國這種位置,也意味著,在中國衰微的時候,我們將受到各個方向的攻擊。因此,中國的地緣政治條件,對弱國不利,而對強國有利。
所以,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國力只要有一點起色,在世界上就是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而美國必須要不停地積極向外拓展,否則就只能退回到19世紀的孤立狀態(美國19世紀到20世紀初的孤立主義,很大程度上是美國地緣問題造成)。而且隨著南美的崛起,如果美國退回孤立狀態,與19世紀相比,還會丟掉對南美的影響力,那隻會更加不堪。不過反過來講,美國就算衰微,其國防安全也不會有什麼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