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國家地理夜景

國家地理夜景

發布時間: 2021-02-22 02:48:39

❶ 國慶有好玩又人少的地方推薦🙈

您好

烏鎮

烏鎮是桐鄉北郊一座歷史悠久的江南古鎮,主景區分為西柵、東柵,賞西柵夜景、坐搖櫓船、看民俗表演,是遊人不會錯過的體驗。這里也是黃磊和劉若英主演的《似水年華》的取景地。

在這里,太陽和月亮就停泊在你心中。香格里拉縣是雲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低的縣份之一,由於這一大一小,處子般的溝箐和山峰就比比皆是。

❷ 世界上最美的城市夜景都有哪些城市呢

上海。在電視塔上,俯瞰黃浦江夜景,繁華大都市的現代感油然而生,很美,很現代。

❸ 維多利亞港的無敵海景

在香港,維多利亞港兩岸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維多利亞港的景色。坐擁維多利亞港海景的住宅、酒店或辦公室,在香港被視為富裕的象徵。因此,『無敵海景』往往成為物業的賣點之一,有海景的物業售價或租金和沒有海景的可以相差很大。維多利亞港的存在,讓香港無數的建築物增添了景觀價值和金錢價值。
避風塘與避風塘炒蟹
香港每年夏季不時遭受台風侵襲,因此維多利亞港內設有多個避風塘供船艇躲避風雨及停泊,也有不少經營游覽維港以及香港一些離島的船艇,部分更提供娛樂設施和餐飲服務。銅鑼灣避風塘除了是遊艇的停泊點外,也以避風塘菜聞名,以富辛辣及味濃特色的海鮮料理為主,當中的「避風塘炒蟹」更是香港著名的地道美食之一,昔日的不少食店已「上岸」移到北角至銅鑼灣一帶經營。
維多利亞港上的主要避風塘包括銅鑼灣避風塘(香港第一個避風塘)、油麻地避風塘、筲箕灣避風塘、官塘避風塘、鯉魚門避風塘、九龍灣避風塘、土瓜灣避風塘,其中的很多地方都有「避風塘炒蟹」。最正宗的「避風塘炒蟹」特指銅鑼灣避風塘的出品,其他的一般標榜「避風塘風味」。
人生50個必到的景點之一
香港有多種海上觀光船,其中天星小輪最受歡迎。天星小輪主要往來中環、灣仔及尖沙咀等市區旅遊點,也接駁不少其他交通工具,非常方便,收費廉宜。遊客除了可以依靠天星小輪穿梭港島和九龍外,也可在船上飽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天星小輪作為游覽維多利亞港首選途徑之一,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列為「人生50個必到的景點」之一。
維多利亞港出口位於東西兩邊,在黎明和黃昏的時候均能在船上觀看到日出和夕陽在海岸線上的景色。乘坐已有百年歷史的天星小輪,一個繁榮璀璨的美麗海港盡入眼簾;熙來攘往的船艇,升降頻密的航機,泊在港灣的國際郵輪,瑰麗壯觀的會展新翼 。
新年熱門地
,每逢迎新年的除夕夜,都有數十萬名香港市民聚集在維多利亞港兩岸慶祝新年的來臨。在2007年12月31日的除夕夜,就有40萬名市民聚集在港口的南北兩邊慶祝新年倒數,而且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首次在樓頂施放煙花表演,景況熱鬧,蔚為奇觀。
維多利亞港夜景全景:幻彩詠香江
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夜景是世界知名的觀光點之一,由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布,入夜後萬家燈火,相互輝映,香港的夜景因而與日本函館和義大利那不勒斯並列「世界三大夜景」。為慶祝特別節日及吸引遊客,維港上每年都會舉行數次煙花表演。2004年起香港旅遊發展局在每晚均舉辦「幻彩詠香江」的激光射燈和音樂表演,有超過40座建築物聯手參與。2005年11月21日,該表演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太平山山頂
太平山(Victoria Peak)一般指「太平山山頂」,因而被香港人簡稱為山頂(The Peak),是香港島著名旅遊景點,因此有「游港第一正選」之稱。相傳太平山原名「硬頭山」,後來太平山又稱為扯旗山、爐峰或柯士甸山,此外也被英國人以維多利亞女王的名字命名為維多利亞山。太平山海拔554米,是香港島的最高峰。
山頂是遊客熱門的游覽地方之一,香港的壯麗美景可盡收眼底,而晚上來到此地,從山上俯瞰世界著名的香港夜景,可感受香港動感之都的魅力。 太平山山頂已是香港的主要旅遊景點之一,每年吸引超過六百萬人次的市民和遊客。早年太平山一帶由於景觀優美、風高氣爽,吸引不少英國人居住和發展,所以也留下不少歷史建築,如獅子亭。太平山山頂也是購物和娛樂的中心,有不少高級食肆。
太平山山頂早年就發展得很好,設立了香港最早通車的公共交通工具--山頂纜車,沿途可飽覽維多利亞港美景。登上太平山最好的方法是乘坐山頂纜車,電纜軌道沿著陡峭的山坡直上山頂。纜車的靠站處在凌霄閣的三樓,凌霄閣還有「時光漫遊列車」、「信不信由你奇趣館」、超動感影院、還有亞洲首間杜莎夫人蠟像館。
尖沙咀海濱長廊
九龍半島最南端的尖沙咀位於維多利亞港正中央,三面被維港環繞,因此尖沙咀海旁設有海濱長廊,又名尖沙咀海濱公園,可看到維多利亞港全海景。2004至2005年,香港政府耗資1.9億港元對該長廊進行美化,美化之後的長廊有文化中心、香港星光大道、餐廳、交通接駁站、海傍及市政局百周年紀念花園等。
西九龍海濱長廊
西九龍海濱長廊佔地36000平方米,坐落西九龍南端,其入口位於九龍尖沙咀柯士甸道西與雅翔道交界。長廊在2006年進行過優化工程,在2007年2月1日起全面重新開放。西九龍海濱長廊沿海而建的全長700米的木板步行道 、蜿蜒1.6公里的文化燈飾走廊(由123座4米高的三角形燈箱組成,燈箱頂裝置了風鈴), 還有長1500米的單車徑(自行車專用的小徑)。
香港星光大道
香港星光大道是尖沙咀海濱長廊其中一個景點,2004年4月27日開幕,為表揚為香港電影事業作出過貢獻的傑出人士(包括去世的和活著的)而建造,大道上有他們的手掌印,是香港的新旅遊景點之一。當中有國際武打巨星李小龍的銅像,銅像高2米,按照電影《龍虎門》的造型而製成。
金紫荊廣場
金紫荊廣場位於香港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人工島上,三面被維港包圍,在維港的中心位置,與對岸的尖沙咀對峙,是觀景的好地方。金紫荊廣場是為紀念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而設,當時中央人民政府把一座金紫荊雕像送贈香港,並安放在當時新落成的會議展覽中心新翼,面對海港的廣場上,現已成為香港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金紫荊廣場每日早上八時有升國旗儀式,在特別日子,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紀念日,行政長官等政府官員會出席儀式,並由警察樂隊奏國歌。
海軍基地變身新政府總部
英國皇家海軍在維多利亞港旁的前「添馬艦海軍基地」當下是一塊很大的空地,該地段已經被決定發展成新的香港政府總部,預計2011年年底完成,耗資52億港元。添馬艦發展工程包括興建三座建築物,總建築面積136,000平方米。第一座是政府總部大樓高座,樓高40層。第二座是政府總部大樓低座,包含行政長官辦公室,行政會議辦公室等,樓高10層。第三座是立法會綜合大樓,樓高10層。此外,工程包括興建不少於2公頃的公眾休憩用地。

❹ 大家好,請問香港維多利亞港有什麼好玩的

去維多利亞港,人生50個必到的景點之一。香港有多種海上觀光船,其中天星小輪最受歡迎。天星小輪主要往來中環、灣仔及尖沙咀等市區旅遊點,也接駁不少其他交通工具,非常方便,收費廉宜。遊客除了可以依靠天星小輪穿梭港島和九龍外,也可在船上飽覽維多利亞港兩岸景色。天星小輪作為游覽維多利亞港首選途徑之一,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列為「人生50個必到的景點」之一。

維多利亞港出口位於東西兩邊,在黎明和黃昏的時候均能在船上觀看到日出和夕陽在海岸線上的景色。乘坐已有百年歷史的天星小輪,一個繁榮璀璨的美麗海港盡入眼簾;熙來攘往的船艇,升降頻密的航機,泊在港灣的國際郵輪,瑰麗壯觀的會展新翼。

近年來,每逢迎新年的除夕夜,都有數十萬名香港市民聚集在維多利亞港兩岸慶祝新年的來臨。在2007年12月31日的除夕夜,就有40萬名市民聚集在港口的南北兩邊慶祝新年倒數,而且是香港最高的建築物國際金融中心二期首次在樓頂施放煙花表演,景況熱鬧,蔚為奇觀。

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夜景是世界知名的觀光點之一,由於香港島和九龍半島高樓大廈滿布,入夜後萬家燈火,相互輝映,香港的夜景因而與日本函館和義大利那不勒斯並列「世界三大夜景」。為慶祝特別節日及吸引遊客,維港上每年都會舉行數次煙花表演。2004年起香港旅遊發展局在每晚均舉辦「幻彩詠香江」的激光射燈和音樂表演,有超過40座建築物聯手參與。2005年11月21日,該表演成為「全球最大型燈光音樂匯演」被列入《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

❺ 國家地理的雜志歷史

雜志的另一特色是經常提供高質量地圖。國家地理學會的地圖檔案曾經為美國聯邦政府所採用以彌補美國軍方地圖資源的不足。2001年國家地理發布了一套8張CD的合集,內容包括從1888年至2000年12月的所有雜志地圖。雜志訂閱者對這本雜志的收藏愛好也是其與眾不同之處(大部分其他種類的舊雜志一般人都是看完就扔),訂閱者也可以選擇全年合集購買。
1915年一月號國家地理雜志封面1960年開始, 雜志開始在其封面刊登照片(原先只有文字)。接下來的幾年,雜志去掉了封面上那著名的橡樹葉飾紋。
1985年有一張封面描述的是阿富汗難民──一位用刺骨的綠眼看著鏡頭的年輕阿富汗小女孩。她的照片後來變得非常著名。在美軍擊敗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後,國家地理雜志第二次發起人力尋找她。2002年,普什圖族婦女Sharbat Gula被認出就是當年的那位女孩。
1995年,國家地理雜志開始發行日文版,這也是第一個本地化版的國家地理。之後,國家地理的本地語言版本已經在全球大大擴展,包括:簡體中文、西班牙文、希伯來文、希臘文、法文、德文、波蘭文、印度尼西亞文、韓文、葡萄牙文、繁體中文、日文、捷克文、羅馬尼亞文、俄文、挪威文、土耳其文、荷蘭文、瑞典文與克羅埃西亞文。
中文環境中第一本國家地理雜志的譯版,是在台灣發行,使用繁體中文編輯,創刊號是2001年1月號。
2007年以後在中國內地也可以買到《國家地理》雜志,中國內地的《華夏地理》於2007年7月與《國家地理》雜志建立了正式的版權合作關系。(《華夏地理》在採用《國家地理》稿件的同時,保持一半內容為本土原創)
2009年,《國家地理》少兒版正式由學友園教育傳媒集團開始運營,2010年1月在國內上市。 時 間 事 件 1888年1月13日 33名始創人在華盛頓特區的「宇宙俱樂部」聚會,組建「一個增進與傳播地理知識的學會」。 1888年10月 向200名會員寄出第一期《國家地理》雜志 1890-91年 國家地理學會首次資助探險隊,對阿拉斯加聖伊萊亞斯山地區進行地圖測繪;發現加拿大最高峰洛根山。 1898年1月7日 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出任國家地理學會總裁。 1903年2月 吉爾伯特·H·格羅夫納成為《國家地理》主編。 1905年1月 格羅夫納用整整11頁刊登西藏拉薩的照片。他本以為自己將因此被解職,不料卻得到學會成員的稱贊。 1906年7月 格羅夫納刊登了喬治·西羅斯三世首創的閃光燈拍攝夜景動物照片;兩名學會委員憤而辭職,指責雜志正在變成一本「圖畫書」。 1909年4月6日 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羅伯特·E·波爾利和馬修·A·漢森首次到達北極。 1912-15年 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由海勒姆·賓漢領導的探險隊對秘魯安第斯山中印加王朝消失的山頂古城馬丘比丘進行發掘。 1920年 吉爾伯特·H·格羅夫納成為國家地理學會總裁(直至1954年)。 1926年 《國家地理》雜志攝影師查爾斯·馬丁和科學家W·H·朗利首次拍出自然色彩的水下照片。 1929年11月29日 理查德·E·伯德完成人類首次飛越南極的航行;從空中拍攝6萬平方英里的南極照片。 1930年 梅爾維爾·貝爾·格羅夫納首創刊登自然色彩的航拍照片。 1941年 國家地理學會向羅斯福總統和美國軍隊開放自己的照片、地圖和其他制圖資料庫,協助軍事行動。 1952年10月 雜志開始刊登雅克-伊夫·庫斯托介紹海底世界的文章。 1956年8月 雜志刊登大西洋中部海底2.5萬英尺的羅曼希海溝照片,是當時最深的海底攝影。 1959年9月 雜志封面開始定期採用彩色照片。 1960年9月 《國家地理》報道路易絲·李基和瑪麗·李基發現年代超過175萬年的南方古猿。 1961年 簡·古道爾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開始在坦尚尼亞的貢比河國家公園從事黑猩猩研究。 1962年2月 雜志出版了第一期全彩雜志。 1962年6月 約翰·格倫攜帶國家地理學會會旗完成美國首次繞地軌道飛行。 1963年5月 首批美國人在國家地理學會支持下登上珠穆朗瑪峰。 1965年 國家地理電視節目在CBS上首播,推出國家地理專題「美國人在珠峰」。 1967年 戴安·弗西在國家地理學會資助下開始對盧安達高山大猩猩進行長期研究。 1969年7月 阿波羅11號宇航員將國家地理學會會旗帶上月球。 1975年 《國家地理世界》取代《校刊》雜志成為國家地理的青少年出版物,1976年發行量已達130萬。 1979年4月 瑪麗·李基報告在坦尚尼亞一處河床的火山灰中發現距今360萬年的腳印,據信是現代人行動緩慢的祖先留下的。 1984年 海底考古學先驅喬治·F·巴斯在學會資助下,在南土耳其海域發現一艘3.4萬年前的沉船遺骸,其中有有史以來海底發現的最大一批青銅器時代貿易物品。 1984年 學會的旅行雜志《國家地理旅行者》創刊。 1984年3月 《國家地理》封面上出現一張鷹的全息照片,這是全息照片在大發行量雜志中首次使用。 1985年 國家地理學會在吉爾·格羅夫納的領導下推出「地理教育項目」,旨在改善學校系統內的地理教學。 1985年9月 羅伯特·D·巴拉德在國家地理學會宣布發現泰坦尼克。 1986年5月1日 斯蒂格爾國際極地探險隊的六名成員(包括一名女性)在1909年波爾利和漢森之後首次乘狗拉雪橇、無補給抵達南極。 1986年1月 資深副主編約瑟夫·加吉經過多年研究,報告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的地點是在巴哈馬群島的薩馬納島。 1988年1月 國家地理學會慶祝自己的百年誕辰。 1988年12月 全息封面的百年紀念專刊專題討論「我們能否拯救這脆弱的地球?」 1989年1月 「國家地理小蜜蜂」首次舉辦。到第10年,每年有500萬學生參與。 1989年7月 整期雜志為法國專題,慶祝法國大革命200周年。 1993年1月 芝加哥大學的保羅·塞利諾在學會總部宣布發現世界上最早的恐龍。 1995年4月 《國家地理》雜志日文版開始出刊,是雜志的首個地方語言版本。 1995年8月 「國家地理電視」成為獨立納稅的子公司。 1996年5月 在秘魯高山上發現的一具冰凍的印加女孩木乃伊在學會的探索堂首次展出,觀眾達到創紀錄的8.5萬人。 1996年6月 學會推出網站 1996年8月 整期雜志集中關注墨西哥。 1997年7月 羅伯特·D·巴拉德在學會宣布在地中海海底發現八艘古代沉船。 1997年8月 古人類學家李·貝格爾介紹在南非發現有史以來最古老的現代人足跡。 1997年9月 「完全國家地理:《國家地理》雜志108年」光碟推出。 1997年9月 國家地理國際頻道開播;到2002年7月,收視超過1.15億戶,在140個國家用23種語言播出。 1997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西班牙語版在西班牙發刊。 1997年11月 《國家地理》雜志拉美西班牙語版發刊。 1998年2月 《國家地理》雜志義大利語版發刊。 1998年3月 探險項目委員會成立。第一年就出資約1百萬美元,用於對地球上一些最有魅力、少有人知的地點進行考察。 1998年4月 國家地理製作了自己第一部大幅面電影《埃及之謎》。 1998年5月 羅伯特·巴拉德在國家地理資助下對中途島進行考察,在太平洋下3英里多的海底發現美軍的二戰時期的「約克城」號航母。 1998年6月 國家地理宣布在中國發現有明顯羽毛的恐龍化石,進一步鞏固了恐龍與鳥類關系理論。 1998年6月 《國家地理》雜志希伯來語版在以色列發刊。 1998年9月 學會向美國和加拿大贈送千禧紀念禮:每個學校一幅新版世界地圖。 1998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希臘語版發刊。 1998年11月 保羅·塞利諾在學會宣布,在西非尼日共和國境內撒哈拉沙漠發現巨型食肉恐龍。這種叫做「似鱷龍」的食魚恐龍頭顱狀若鱷魚,指長盈尺。 1999年1月 伊恩·貝克領導的小組在西藏南部的藏布峽谷發現瀑布。這條19世紀以來傳說中的「隱身瀑布」落差115英尺,數百年來,門巴獵人們嚴守著它的秘密。 1999年3月 高海拔考古學家約安·雷恩哈德在世界上最高的考古發掘場所、阿根廷尤耶亞科山頂墓穴中發現三具冰凍木乃伊和精美的印加器物。 1999年4月 海洋生物學家希爾維亞·厄爾開始「可持續性海洋考察」的探索階段,這是國家地理學會一個為期5年的美國海洋保護區探索和記錄項目。 1999年4月 《國家地理探險》雜志創刊。雜志以國家地理學會遍布全球的探索家和探險家撰寫的獨家專稿為特色。 1999年6月 羅伯特·巴拉德領導的考察隊在東地中海發現兩艘古腓尼基沉船。 1999年9月 《國家地理》雜志的法語、德語和波蘭語版發刊。 1999年11月 著名的山地攝影師/探險家布拉德福德·沃什伯恩宣布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正式修正高度為29,035英尺(8,850米),比此前在1954年確定的高度高出7英尺。 1999年11月 古生物學家保羅·塞利諾在學會為一隻巨型素食恐龍揭幕,這只叫做「泰鳩敦龍」的史前長頸恐龍重約20噸,長成有70英尺(21米)長。 1999年11月 羅伯特·巴拉德宣布,1999年7月的一次考察中發現支持7000年前黑海大洪水的證據。 2000年1月 《國家地理》雜志韓語版發刊。 2000年4月 國家地理召集第一屆駐會探險家聚會,為新千年的探險事業重新規劃。他們是斯蒂芬·安布羅斯、羅伯特·巴拉德、韋德·戴維斯、希爾維亞·厄爾、簡·古道爾、約安·雷恩哈德和保羅·塞利諾。 2000年4月 古斯塔夫斯·麥克勞德在《國家地理》的支持下首次完成了駕駛開放式駕駛倉飛機飛越北極的壯舉。 2000年5月 《國家地理》雜志巴西葡萄牙語版發刊。 2000年8月 國家地理資助的考察小組使用先進的全球定位系統裝置,在秘魯的內瓦多-米斯密山中發現亞馬遜河源的精確位置。 2000年9月 《國家地理》雜志的丹麥、瑞典、和挪威語版發刊。 2000年10月 《國家地理》雜志第一期荷蘭語版出刊。 2000年11月 羅伯特·巴拉德宣布在黑海發現一隻保存完好的1500年前古木船。 2001年1月 進入21世紀,國家地理學會有新的目標:鼓勵人們更好保護地球。

❻ 法國-國家地理詳解

首都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盧浮宮博物館和巴黎聖母院譽滿全球,香榭麗舍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其地上與地下交通四通八達、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巴黎的標志建築——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恬靜的塞納河畔。法國位於歐洲西部,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異常豐富的自然與文化遺產。 面積為55.1602萬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島)。法國三面鄰海,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馬恩河(525公里)。 塞納河夜景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中部和東部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大部分氣候溫和,環境優美,是一個適合居住的地方。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森林覆蓋率26.4%。 人口: 截至2008年1月1日,法國人口估計為6380萬,其中本土人口6190萬,海外人口190萬。邊境有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拉芒人等。通用法語。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宗教。

麻煩採納,謝謝!

❼ 誰有國家地理的一張圖片

http://images.google.cn/images?gbv=2&hl=zh-CN&newwindow=1&q=%E5%8A%A0%E5%B7%9E%E5%A4%A7%E7%81%AB&revid=1977424774&ei=ezLXSbqEGpiI6wPVvtntCg&sa=X&oi=revisions_inline&resnum=0&ct=broad-revision&cd=3

❽ 維多利亞港的基本信息

維多利亞港(英語:Victoria Harbour)簡稱維港,是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海港。東起鯉魚門,西面海界由青衣島至香港島。中間尖沙咀到中環之間較窄。由於港闊水深,為天然良港,香港亦因其而擁有「東方之珠」、「世界三大夜景」之美譽。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一年四季都可以自由進出。早年就已經被英國人看中有成為東亞地區優良港口的潛力,後來從清政府手上奪得香港,發展其遠東的海上貿易。維多利亞港一直影響香港的歷史和文化,主導香港的經濟和旅遊業發展,是香港成為國際化大都市的關鍵之一。
維多利亞港的名字,來自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港系英國人紀念英女皇維多利亞(Victoria)而起。而維港亦坐落香港首府維多利亞城的北面。未起名維多利亞港之前,英文就叫Harbour of Hongkong或者Hongkong Harbour,即『香港之港』的意思。初期維多利亞港西界沒有這么遠,只系包括香港島北角,九龍紅磡到昂船洲的水域。
維多利亞港是位於香港的香港島和九龍半島之間的港口和海域。維多利亞港水面寬闊,景色迷人,海港的西北部有世界最大的集裝箱運輸中心之一的「葵涌貨櫃碼頭」。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輪穿梭於南北兩岸之間,漁船、郵輪、觀光船、萬噸巨輪和它們鳴放的汽笛聲,交織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華景緻。
維多利亞港的海岸線很長,南北兩岸的景點多不勝數。香港島一岸既有充滿現代感的高樓大廈和已成地標的香港會展新翼,也曾有懷舊的天星小輪碼頭(已拆除);九龍則有香港藝術館和香港太空館。維多利亞港日間藍天白雲碧水,小船和萬噸巨輪進出海港,互不幹擾,到了夜晚便更加燈火璀璨,締造「東方之珠」的壯麗夜景。香港有多種海上觀光船,其中天星小輪最受歡迎。天星小輪主要往來中環、灣仔及尖沙咀等市區旅遊點,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列為「人生50個必到的景點」之一。
一百多年來,維多利亞港的角色遠遠超越了一個普通的港口。維多利亞港一帶,在位置及地貌上來說都是香港的中心,它是香港重要的天然資源,也是香港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每天數百萬人次跨越南北兩岸;經濟上,它擁有世界上最繁忙的集裝箱港口,見證著香港的商貿、經濟和旅遊業的變遷;文化上,維多利亞港以及維多利亞港兩岸的建設、發展、花絮、新聞、是是非非和喜慶盛事影響著香港的歷史和文化內涵,為香港這個國際大都市不斷增添華彩和魅力。
標志
設計者羅曉騰當年失落高考,無緣心儀的設計學系,為堅持興趣,他再讀書後投身設計行業,他稱作品以港人角度設計,V字形狀代表VictoriaHarbour(維多利亞港),亦表達海水波浪,令人感到身在維港,放鬆心情。
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2005年10月23日,中國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京發布。此次活動由《中國國家地理》主辦,全國34家媒體協辦的「中國最美的地方」評選活動,歷時8個月,共評出「專家學會組」、「媒體大從組」與「網路 手機人氣組」三類獎項。「媒體組」與「人氣組」分別以媒體投票及網友、手機用戶投票的方式各產生12個獲獎優點。而由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濃墨重彩推出的「專家學會組」獎項則別具一格,分成了山、湖泊、森林、草原、沙漠、雅丹地貌、海島、海岸、瀑布、冰川、峽谷、城區、鄉村古鎮、旅遊洞穴、沼澤濕地等15個類型。其中,維多利亞海灣的海岸被評為中國最美八大海岸之一。

中國地理:NASA下的城市夜景,看到你的家鄉了嗎

看到了,我的家鄉就在這張圖上,一個小亮點附近,感謝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發布的全球城市夜景圖。

❿ 廣州哪裡好玩,夜景的

1.嶺南印象園(回憶過去,是為了更好地展望將來)
嶺南印象園位於廣州大學城(小谷圍島)南部,原練溪村的區域內,總佔地面積 16.5 公頃 ,是集觀光、休閑、娛樂、住宿、餐飲、購物,體驗嶺南鄉土風情和嶺南民俗文化的旅遊景區。
2.廣州海洋館(清涼一「夏」)
廣州海洋館位於廣州動物園內,1997年起對遊人開放,是一家集游樂、觀賞、科研、教育多功能為一體的,以陳列展覽海洋魚類為主要特色的藍色海底世界。
全館佔地面積為1.5萬平方米,館內放養著200多種魚類及其它獨特罕見的海洋生物。主要的景觀有:海底隧道、深海景觀、18米長的熱帶珊瑚缸、珍品缸、觸摸池、淡水世界、錦鯉池、鯊魚館、海獅樂園等,令遊人眼界大開,樂而忘返。
3.百萬葵園(鮮花動漫樂翻天)
百萬葵園於2002年4月建成及對外開放。其地理位置位於廣州最南端出海口,廣州番禺新墾鎮。
百萬葵園佔地26萬平方米,100多萬朵金黃色的向日葵迎著太陽競相怒放,構成一幅絢麗多彩的田園美景。「百萬葵園」這個以向日葵為主題的生態公園,同時名列兩項世界第一:1)規模最大達66.7公頃,榮獲「全國規模最大的葵花園」—「吉尼斯之最」記錄 2)葵花常年開放,世界唯一。葵園共引進了來自18個歐洲、日本等觀賞性向日葵品種,並優選培育出一批適宜亞熱帶種植生長的品種。通過基因的導入,培育出紅色、紫色等特殊顏色及具有濃郁香味的向日葵,且經過科學規劃種植,使葵園保持10 0萬朵葵花常年盛放。
4.白水寨(有我國大陸落差最大的瀑布)
白水寨風景名勝區位於增城市北部山區的派潭鎮,現為省級風景名勝區,面積約170平方公里,北回歸線穿越其中,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瑰麗翡翠,屬山嶽型風景名勝區。
5.寶桑園(體驗採摘的樂趣)
寶桑園新生態農業示範基地坐落於花都區山前大道,距廣州市中心45分鍾、距白雲機場20分鍾車程,是一個以蠶桑為主,集現代農業、都市農業和生態農業為一體的休閑觀光、科普教育的生態農業示範基地。
6.寶墨園(嶺南園林傑出代表)
寶墨園位於番禺市西南部的沙灣鎮紫坭村內,現佔地5000平方米,是集包公文化、古建築藝術、嶺南園林於一體的古建園林。園內溪水環繞,巨樹叢叢,風景奇麗。
7.珠江夜遊(大沙頭碼頭)都市夜景一覽無余
珠江包括東江、西江和北江等支流,匯合至廣州河段,景色十分秀麗。入夜,華燈璀燦。
8.珠江夜遊(天字碼頭)都市夜景一覽無余
廣州之星游輪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業經營珠江水上旅遊的公司,是中國第一家中外合作的水上旅遊公司。公司遊船規模強大,旗下擁有豪華游輪、歐式豪華遊艇等十幾艘遊船。它們分別是:信息時報號、廣東電台號、珠水明珠號、花城明珠、珠江明珠號、翡翠號、天字一號、天字三號及銀鷗遊艇。公司擁有一流的星級服務水準,曾先後多次接待了多位國家主要領導人和外國國賓,是廣州省政府和市政府接待國家領導及重要外賓的指定接待單位。
9.芙蓉峽??至尊漂流漂流正當時
芙蓉峽漂流位於芙蓉度假區的峽谷中,芙蓉峽處於一個完善的旅遊度假區中,芙蓉峽旅遊配套更加齊備。這條芙蓉峽谷呈「Y」字形,最刺激的猛士漂從山的最頂端開始,全長8000米。而喜歡休閑的人們也可以選擇芙蓉峽逍遙漂,大部分的芙蓉峽漂流河道隱蔽在茂密叢林中,偶爾幾個較為驚驗的落差,但不會帶來太大的刺激,芙蓉峽途中還可以停靠港灣,炎炎夏日裡,一群人互相打起水仗,無比清涼。
10.芙蓉野戰拓展俱樂部
芙蓉野戰﹒拓展俱樂部位於省級旅遊景區的廣州花都區芙蓉度假區內,距廣州僅40公里,交通方便,這里群山環峙,峰巒疊嶂,飛瀑流泉與湖光山色交相輝映,自然風光優美怡人,負離子近萬個/MM3,讓您盡情享受生態大自然青山綠水的無限風光,形成一個以拓展、旅遊相結合的主題景點。
珠江夜遊 最好
請採納 謝謝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