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考地理南美洲
㈠ 中國地理高考重點
自然復地理包括宇宙中的地球制、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自然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四部分,是高三地理復習的重點和難點。在高中地理三大知識板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的復習中,同學們普遍認為自然地理是最難的。對文科生來說,自然地理是文科中的「理科」,學習中的「瓶頸」,考試中失分的「重災區」。如何優化復習過程,提高效率,提高地理思維能力和應試能力,是高三師生普遍關心的問題,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戰略決策——精確1.研究高考地理試題,把握復習重點研究歷年真題,尤其是近三年高考題,有助於同學們准確把握高考命題趨勢、鎖定復習重點。建議同學們分專題總結近三年高考中出現的知識點,如「地理環境的整體性與差異性」這一專題在近三年高考各地試卷中知識點分布情況如下表所示:整體性海南(2008年):不同植被相同降雨強度下,泥沙量的大小分析
重慶(2008年):自然帶類型的判斷
㈡ 高三復習地理南美洲
答:自然條件:A地地處內陸,四周高山環繞,無法受到巴西暖流的影響,降水量少回。答
B地地處安第斯山脈,屬於高原高山氣候,氣溫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逐漸下降,一般每升高1000米,氣溫下降約6℃,氣候寒冷乾燥,空氣稀薄乾燥,太陽輻射大。
故以上為A、B兩地氣候乾燥的自然原因。
本人大二,高中文中每科平均90。有問題追問
㈢ 南美洲的地理知識(詳細)
南美洲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瀕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西面有海拔數千米的安第斯山脈,東向則主要是平原,包括亞馬遜河森林。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相分,包括哥倫比亞、委內瑞拉、蓋亞那、蘇利南、厄瓜多、秘魯、巴西、玻利維亞、智利、巴拉圭、烏拉圭、阿根廷、法屬蓋亞那等13個國家和地區。
南美洲是南亞美利加洲的簡稱。
南美洲
陸地以巴拿馬運河為界與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與南極洲相望。總面積1797萬平方公里(含附近島嶼),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按面積大小排是七大洲中的第四個。南美洲海岸線長28700公里。海岸較為平直,少島嶼和海灣。
南美洲大陸的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方向的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安第斯山脈長9000公里,是世界最長的山脈,阿空加瓜山海參拔696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東部為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和巴塔哥尼亞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最大的高原;中部為奧里諾科平原、亞馬遜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是世界最大的沖積平原。
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溫暖濕潤。
南美洲的自然資源豐富。石油、鐵、銅等儲量皆居世界前列。森林面積佔到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草原面積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漁業資源和水力資源也十分豐富。
㈣ 高中地理,南美洲一月風向及成因,謝謝
南美洲風向分三個部分:赤道以北:東北風
成因:東北信風
;
南回歸線專到赤道之間:東屬南風
成因:東南信風
;南回歸線以南:西北風
成因:西風帶影響
三個風向還有整體成因:一、受太陽輻射的原因,受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影響(局部風向有變化)。二、受地轉偏向力的影響,決定風向。三、受地形、洋流等因素影響,改變局地風向。
㈤ 高中地理:南美洲的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別是什麼季節吹什麼方向的風為什麼請詳細介紹。
亞熱帶季風氣候襲分布在北緯25°~35°的大陸東岸,它是熱帶海洋氣團和
亞熱帶季風氣候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綏的地帶。
南美洲:聖保羅(巴西)、庫里蒂巴(巴西)、阿雷格里港(巴西)、亞松森(巴拉圭)、蒙得維的亞(烏拉圭)、布宜諾斯艾利斯(阿根廷)、羅薩里奧(阿根廷)。
南美洲東南部夏季(1月份左右)靠近南大西洋高壓,盛行從該高壓吹來的東北風,帶來了大西洋濕潤水汽,同時有巴西暖流經過,降水較多.冬季(7月左右),氣壓帶、風帶等北移,南大西洋高壓亦然,此時南美東南部盛行從巴西高原吹來的偏北風(反氣旋北移導致方向改變,如圖),乾燥少雨.這與中國的東南部季風氣候類似.
墨西哥灣(美國東南部)那裡也是類似的道理,夏季(7月)盛行從北大西洋高壓吹來的東南風,有墨西哥暖流經過,濕潤、降水多;冬季(1月),盛行從北美高壓吹來的西北風,乾燥、降水少.
所以兩者都是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夏季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氣壓帶風帶向北移,受南半球東南信風帶控制,盛行東南風;冬季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氣壓帶風帶向南移,北半球吹來的東北信風越過赤道向左偏轉成西北風
夏季大陸高溫形成低壓,由海洋吹向內陸,形成東南季風。
㈥ 南美洲地理概況有哪些
又名:南亞美利加洲,簡稱南美洲(SouthAmerica)。
全稱「南亞美利加洲」。在西半球南部,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北濱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分開。面積約1,797萬平方公里(包括島嶼)。人口2.69億(1985),主要為印歐混血種人、白種人、印第安人、黑種人等。除巴西通行葡萄牙語,蓋亞那通行英語,蘇利南通行荷蘭語,法屬蓋亞那通行法語外,其他國家均通行西班牙語。大陸輪廓完整,缺乏大半島和海灣。地勢西高東低,大陸可分為三個南北縱列帶:東部是波狀起伏的高原,北為蓋亞那高原,中為巴西高原,南為巴塔哥尼亞高原;西部是狹窄綿長的安第斯山脈,屬美洲科迪勒拉山系,多6,000米以上雪峰和火山,地震頻繁;中部是平原,北為奧里諾科平原,中為亞馬孫平原,南為拉普拉塔平原。富水力資源,有奧里諾科河、亞馬孫河和巴拉那河三大水系流貫其間;其中亞馬孫水系是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和水量最大的水系。巴拉那河上、中游多瀑布、激流,有著名的伊瓜蘇瀑布和瓜伊拉瀑布等。大部分地區位於北緯10°至南回歸線之間,以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西部高山地帶垂直氣候帶明顯。礦物資源豐富,巴西高原的鐵、錳、鉻、鉛、鋅、鎳,蓋亞那高原東北部的鋁土礦,安第斯山區的銅、錫、鉛、鋅、銀、銻、鉬、鉍、硝石,馬拉開波湖的石油,在世界上都占重要地位。富森林資源,有世界上面積最廣的熱帶雨林以及亞熱帶和溫帶森林,盛產各種熱帶林產品和高大建築用材。沿海海域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有秘魯沿海、巴西沿海和加勒比海三大漁場,盛產鰻魚、沙丁魚、鰻魚、金槍魚和各種蝦類。南美洲包括蓋亞那、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西、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巴拉圭、烏拉圭、蘇利南12國和法屬蓋亞那。
洲名釋義:與北美洲全稱亞美利亞洲,義大利探險者亞美利亞到此探險。
國家:有12個獨立國家,另有法屬蓋亞那和馬爾維納斯群島兩地區。
面積:1797萬平方千米。
人口:3.25億人。
民族:民族成份比較復雜,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歐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語言:印第安語、葡萄牙語、法語、英語、西班牙語等。
宗教:大多數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
【地理概況】位置:它位於西半球的南部。東臨大西洋,西瀕太平洋,北濱加勒比海,南隔德雷克海峽與南極洲相望,一般以巴拿馬運河為界,同北美洲分開。
范圍:大陸東至布朗庫角(西經34°46′,南緯7°09′),南至弗羅厄德角(西經71°18′,南緯53°54′),西至帕里尼亞斯角(西經81°20′,南緯4°41′),北至加伊納斯角(西經71°40′,北緯12°28′)。
面積:約1797萬平方千米(包括附近島嶼),約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
地理區域:從地理區域上劃分為:南美北部諸國,包括蓋亞那、蘇利南、法屬蓋亞那、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安第斯山地中段諸國,包括厄瓜多、秘魯、玻利維亞。南美南部諸國,包括智利、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南美東部國家巴西,面積約佔大陸總面積的一半。
【居民概述】人口:人口32500萬,約佔世界總人口的5.6%。人口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和東部沿海一帶人口稠密,廣大的亞馬孫平原是世界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每平方千米不到一人。人口分布的另一特點是人口高度集中在少數大城市。
民族:南美洲民族成分比較復雜,有印第安人、白人、黑人及各種不同的混血型,以印歐混血型最多。在近3億人口中,白人最多,其次是印歐混血型和印第安人,黑人最少。
語言:印第安人用印第安語,巴西的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法屬蓋亞那官方語言為法語,蓋亞那官方語言為英語,蘇利南官方語言為荷蘭語,其它國家均以西班牙語為官方語言。
宗教:居民絕大多數信天主教,少數信基督教。
【自然環境】海岸線大陸海岸線長約28700千米,比較平直,多為與山脈走向一致的侵蝕海岸。缺少大半島和大海灣。島嶼也不多,主要分布在大陸南部沿海地區。
地形南美洲大陸地形可分為三個南北向縱列帶:西部為狹長的安第斯山,東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原,中部為廣闊平坦的平原低地。南美洲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洲面積的60%,海拔300?000米之間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33%,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約佔全洲面積的7%。全洲平均海拔600米。安第斯山脈由幾條平行山嶺組成,山體最寬處達400千米,全長約9000千米,大部分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長的山脈,也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安第斯山脈有不少高峰海拔6000米以上,其中阿空加瓜山海拔69600米,是南美洲最高峰。南美洲東部有寬廣的巴西高原、蓋亞那高原,其中巴西高原面積500多萬平方千米,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南部則有巴塔哥尼亞高原。南美洲平原自北而南有奧里諾科平原、亞馬孫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其中亞馬孫平原面積約56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沖積平原,地形坦盪,海拔多在200米以下。
火山與地震:南美洲是世界上火山較多、地震頻繁且多強烈地震的一個洲。科迪勒拉山系是太平洋東岸火山帶的主要組成部分,安第斯山脈北段有16座活火山,南段有30多座活火山。尤耶亞科火山海拔6723米,是世界上較高的活火山。地震以太平洋沿岸地區最為頻繁。
氣候:南美洲大部分地區屬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氣候特點是溫暖濕潤,以熱帶為主,大陸性不顯著。全洲除山地外,冬季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均在0℃以上,佔大陸主要部分的熱帶地區,平均氣溫超過20℃。冬季遠比北美洲暖和。大部分地區夏季最熱月平均氣溫介於26?8℃之間,遠不及非洲和澳大利亞大陸的熱帶地區炎熱。南美洲各地氣溫的年較差較小,不象亞洲、北美洲那樣變化劇烈。全洲降水充沛,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地區約佔全洲面積的70%以上,為各洲中沙漠面積較小的一洲。
水系:南美洲水系以科迪勒拉山系的安第斯山為分水嶺,東西分屬於大西洋水系和太平洋水系。太平洋水系源短流急,且多獨流入海。大西洋水系的河流大多源遠流長、支流眾多、水量豐富、流域面積廣。其中,亞馬孫河是世界上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的河流之一,其支流超過1000千米的有20多條。南美洲水系內流區域很小,內流河主要分布在南美西中部的荒漠高原和阿根廷的西北部。南美洲除最南部外,河流終年不凍。南美洲多瀑布,安赫爾瀑布落差達979米,為世界落差最大的瀑布。南美洲湖泊不多,安第斯山區的荒漠高原地區多構造湖,如的的喀喀湖、波波湖等;南部巴塔哥尼亞高原區多冰川湖;內流區多內陸鹽沼。南美洲西北部的馬拉開波湖是最大的湖泊。
【自然資源】礦物資源尚未很好勘探,目前已知現代化工業中所需要的20多種最重要的礦物原料大部分都有,且儲量豐富。委內瑞拉石油儲量、巴西的鐵礦儲量居世界前列;天然氣主要分布在委內瑞拉和阿根廷;煤主要分布在哥倫比亞和巴西;鋁土礦主要分布在蘇利南;銅礦的金屬儲量在1億噸以上,居各洲首位,智利銅的儲量居世界第二位,秘魯居第四位;鉍、銻、銀、硝石、鈹和硫磺儲量均居各洲前列;錫、錳、汞、鉑、鋰、鈾、釩、鋯、釷、金剛石等礦物也很豐富。
森林:森林面積約92000萬公頃,佔全洲總面積的50%以上,約佔世界森林總面積的23%,盛產紅木、檀香木、鐵樹、木棉樹、巴西木、香膏木、花梨木等貴重林木。草原面積約44000萬公頃,約佔全洲總面積的25%,佔世界草原總面積的14%多。水力資源:水力蘊藏量估計為4670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蘊藏量的16.9%;已開發的水力資源為560萬千瓦,約佔世界水力資源總開發量的3.6%。
漁業:智利北部沿海和巴西東南部沿海盛產金槍魚,秘魯沿海盛產魚,智利沿海盛產沙丁魚,鱈和鯨。此外,巴西、阿根廷沿海還盛產鱸、鯔、鯷、鯖、鱈等魚類。秘魯沿海、巴西沿海為南美洲兩大漁場。
【經濟簡況】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南美洲經濟發展很快,經濟結構發生顯著變化。但各國經濟水平和經濟實力相距甚遠。巴西、阿根廷已建立了比較完備的國民經濟體系,兩國國內生產總值約佔全洲2/3。委內瑞拉、哥倫比亞、智利、秘魯經濟也較發達。
工礦業:工業以采礦業和製造業最為重要。采礦業是南美各國的基礎部門,大部分礦產供出口,委內瑞拉、阿根廷、厄瓜多、秘魯等國的石油;巴西、委內瑞拉、智利的鐵;玻利維亞的錫、銻;智利、秘魯的銅;蓋亞那、蘇利南的鋁土;秘魯的鉛、鋅、銀、鉍;智利的硝石、鉬;巴西的鈮的產量或出口量在世界占據重要地位。輕工業為南美多數國家製造業的主體,肉類加工、製糖、飲料、皮革、紡織、服裝等部門較發達。鋼鐵、汽車、化工、橡膠、電器、機械等重工業集中在巴西、阿根廷、委內瑞拉、智利、秘魯、哥倫比亞等國家。
農業:農業在南美各國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種植業中經濟作物占據絕對優勢。南美洲是可可、向日葵、菠蘿、馬鈴薯、木薯、巴西橡膠樹、煙草、金雞納樹、玉米、番茄、巴拉圭茶、辣椒等栽培植物的原產地。甘蔗、香蕉、咖啡分別佔世界總產量的2005%,其中巴西的咖啡和香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可可、柑橘均佔世界總產量的25%左右,其中巴西的可可產量居世界第三位;劍麻產量居各洲第二位,主要產在巴西;巴西木薯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南美洲向世界提供所需咖啡、香蕉、蔗糖的絕大部分及大量的棉花、可可、劍麻等。東南部阿根廷等國則大量出口肉類和糧食。牛、羊的總頭數在世界上占重要地位。沿海盛產鯷魚、沙丁魚、鰻魚、鱸魚、金槍魚等,秘魯和智利為世界著名漁業國。南美洲大部分國家中多數人從事農業生產,但糧食生產仍不足自給,大多數國家需進口糧食。
【交通網路】交通運輸以鐵路、公路為主。阿根廷和巴西交通較發達。蓋亞那、蘇利南、委內瑞拉、烏拉圭、智利等國擁有較稠密的公路網。南美洲公路總長約2000000千米,鐵路總長約85000千米,內河通航里程約100000千米。
【南美洲世界之最】秘魯釩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智利銅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智利硝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哥倫比亞綠寶石的儲量是世界最多的;哥倫比亞的希帕基臘鹽岩礦山是世界最大的;巴西的伊泰普大壩是世界第一大壩。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村是世界第一長壽村。
以下列出南美洲所有國家和地區。
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福克蘭群島(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阿根廷爭議)法屬蓋亞那(法國)蓋亞那巴拉圭秘魯蘇利南烏拉圭委內瑞拉大洋州首頁世界地理中國地理高山平原海洋大氣草原濕地河流湖泊自然災害地質礦產世界遺產地理雜談世界之最欄目導航:地理科普-世界地理-
㈦ 小高考地理:為什麼南美洲熱帶荒漠帶形成與西岸高大山脈有關
一是因為安第斯山脈的原因,使得氣候帶狹長分布;二是緯度原因,低緯度地區受秘魯寒流和副高的影響形成熱帶沙漠氣候,30---40度的大陸西岸是地中海氣候,40---60 為溫帶海洋氣候
㈧ 高中地理,為什麼非洲南部的西海岸大部分是草原氣候,而南美洲的西海岸則有各種氣候兩者西海岸不都一樣
因為非洲大陸不夠長,就是海陸分布。非洲南部只到南緯30多度,南美洲卻接近60度。
㈨ 一道高中地理題,有關南北美洲
用a代表北美洲,b代表南美洲.
1.經度:a在80W--180,b在40W--80W.
2.地形:a是東部是山地,中部平原西部山地,b是高原平回原山地相答間分布
3.氣候:a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形對氣候和天氣的影響大;b以濕熱氣候為主,以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地形和緯度對氣候的影響較大
4.河流湖泊:a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冰川作用形成;b亞歐大陸馬孫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
5.人口:a是外來移民為主白人佔80%以上,當地居民以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為主;b是混世魔王血種人為主種族復雜
6.語言:a以英語為主,b以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主
7.經濟:a經濟發達;b以初級產品為主,發展中的確民族經濟
㈩ 高中世界地理-南美洲,選擇題
19.A地形以平原和高原為主;B乙國即巴西,工業分布在巴西東南部;D農業也主要在回東南部,北部是熱帶雨林,不適合答發展農業生產。
20.B甲地是巴西暖流,不是上升流,有下降流(寒流才容易有上升流,比如秘魯寒流);C甲地大陸沿岸熱帶氣候,不可能有油橄欖,油橄欖分布在地中海氣候區;D甲地對岸的沿岸非洲熱帶沙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