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中國歷史地理學說課稿

中國歷史地理學說課稿

發布時間: 2021-02-22 01:54:33

① 藍勇的《中國歷史地理學》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調劑的政策各個學校都不一樣
你在這里問作用肯定不容易得到你想要的結果。一般的招生負責人怎麼會這么巧來到這個地方呢,你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結果我建議你按下面的方法作。
我建議你把你所能搜到的學校,特別是西部院校,普通院校,研究所等上他們網站,這個一般你上google或者,搜這個學校的名字就可以了。然後得到他們招生辦電話,一個個的打,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失敗,一個個的問,會得到調配資格的
http://e.sina.com.cn/focus/2005tj/index.html上面也登記了很多學校調配信息阿,
http://www.chinakaoyan.com/2005tiaoji上也登記了很多調配信息
一個個的打一邊電話吧,命運掌握在你自己手上的。
我同學當年就是這樣,後來居然有一個學校一個研究所都願意接收他的調配
加油

下面的是我一個在學校研究生辦公室工作過的朋友說的
一般說來,在3月中旬,各學校的成績陸續出來了,調劑名額也就差不多了,在這個時候各個學校都會把自己接受調劑的專業和聯系電話發布出來,按照他的電話,你就給接受調劑的學校打電話,問他如何把自己的材料給他.一般情況下都是傳真,這是最有效也是最快捷的方式.同時出現自己報考的相近專業和相同的專業接受調劑考生的情況以後,你就打電話聯系,發傳真給他.要向許多學校發傳真.把材料傳過去之後,每隔三天兩天的就打電話問國家線出來了沒有,和老師客氣一些,多打電話。如果是34所自己訂線的學校,咱們學校(北理工)就是,可能更好辦一些

② 急急急~~高中地理說課稿,最好是有特色的模板

愛學啦有 可以去看看

③ 求一份中國歷史說課稿,謝謝啦!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說課稿
一、教材分析
我說課的題目是《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本課位於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大一統的秦漢帝國」主題下。在第十三課中我們已經了解了秦朝的相關歷史。本課則從政治、經濟和文化、思想、軍事四個方面闡釋秦始皇建立和加強中央集權制的措施,以及這一制度對當時和後世產生的深遠影響。所以在中國古代史中起著承前啟後的橋梁和紐帶作用。
二、學情分析
1、通過對秦帝國興亡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了解秦朝相關的歷史。在此基礎上,引導其進一步了解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度,有助於全面客觀的評價歷史。
2、七年級的學生認知以感性認識為主。對圖片、影音資料等形象化的內容,興趣大,接受快。但邏輯思維尚處於上升階段,對歷史現象及原因的分析、歸納、聯系的能力較弱。
三、根據課程標准和學生特點,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如下:
1、知識與能力
了解基礎知識:中央集權制的確立、郡縣制、皇帝、三公、交通的暢達、文字的統一、貨幣和度量衡的統一、小篆和隸書、圓形方孔錢、萬里長城、焚書坑儒。
通過對秦始皇其人和他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具體措施的了解,逐步培養正確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的能力。
通過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對後世產生什麼影響」,懂得綜合分析問題,知道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2、過程與方法
課前布置學生收集在大連出土的古代錢幣。
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講述「習。出示「秦朝行政系統的簡表」,學生貼貼看,有助於學生對重點概念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本課和第十三課的學習,學生能懂得,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他所採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權制度的措施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並對以後幾千年的中國歷史產生了極其巨大的影響。「周遊列國的尷尬事」設疑質疑,促進學生有目的的自主學習。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廢分封,立郡縣」講述了秦始皇確立的 「中央集權制」,這一制度對後世歷代政治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車同軌,書同文」、「焚書坑儒」都是為中央集權制的建立和鞏固服務的,因而確立為本課的重點。
教學難點:
1、由於七年級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較低,對一些歷史概念理解有很大的難度。因此如何理解中央集權制的概念就成為本課的難點之一。
2、「車同軌,書同文」與建立中央集權和鞏固統一的關系,屬於教材的隱形知識,初一學生一般不易看出並理解,所以這兩方面內容均需要教師進行闡述,定為本課的難點問題。
五、教法與學法
1、模擬歷史情境、探究式教學,我根據教學內容, 提出「秦皇的四個煩惱」,創設特殊的情境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參與教學,體驗歷史、感悟歷史。
2、運用合作、探究、比較歸納的學習方式,以學生為主體,自主體驗,合作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解決問題,培養自學能力。
六、教學過程
(一)「周遊列國尷尬事」,運用故事導新課。
在導課環節中我創設了一個這樣的歷史情境。(放幻燈片)戰國末年有些 「驢友」喜歡四處旅遊。在旅途中遇到了諸如:車不能行、錢不能花、字不能識、尺度不一等尷尬事引來了秦皇的無盡煩惱。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貼合初一學生的感性認知特點,此環節創設目的是設置懸念,激情引趣,導入新課。
( 二 )古今史料展新授,師生互動出謀略。
在新授環節,我設計了 「秦皇的四個煩惱」
「秦皇的煩惱一」:「車不同軌,書不同文」。
我設計的活動是「我幫秦皇解煩憂」。
首先請學生結合教材呈現的史料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找出對策。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每提及的一點,教師就相應的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關於統一貨幣的知識點,課前叫學生收集古代錢幣,結合學生收集的錢幣提出問題:為什麼中國多鑄造圓形方孔錢?從而引導學生了解古人的宇宙觀——「天圓地方」。
關於統一度量衡,教師出示幻燈片,通過古今數據對比,以算一算活動,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加深對度量衡的統一認識。
組織學生小組討論:「車同軌、書同文」的歷史意義。教師適機補充更為詳實的史料,凸顯難點。
設計意圖:「車同軌、書同文」 與建立中央集權和鞏固統一的關系是本課的難點之一,採用小組合作方式,教師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到各組中,及時了解學情,適機加以引導。學生普遍能夠理解文字、貨幣、度量衡的統一不僅消除了六國遺留的陳跡,而且促進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但對於其更重要的作用是有利於秦始皇鞏固統一,加強統治,可能會理解不到。所以教師要准備相應的史實加以闡述,引導學生突破難點的學習。
秦皇的煩惱二:「廢分封還是立郡縣」
我設計的活動是角色模擬。學生扮演群臣,殿前爭辯。(請看大屏幕),
現場展示的形式體現出分封制的弊端,使學生認識到為了適應新的統一形式,加強封建統治,秦始皇必須創立了一套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
圖片展示中央集權制的具體內容。(大屏幕展示)
便於學生了解秦始皇通過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將上至中央下至地方的軍政大權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從而實現政治上的完美統一。
接下來,教師在大屏幕展示「歷代中央集權制的簡況」。
使同學能夠清楚的認識和體會到:秦朝的政治制度確實是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為以後學習古代史的相關內容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和詮釋。
設計意圖:這是本課的重點與難點內容,我們通過課本劇的形式配合大屏幕的動畫演示,再現歷史場景,直觀體現中央集權制的概念及其內容。讓學生能夠體會秦皇的煩惱,理解秦皇的創新。由此成功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秦皇的煩惱三:匈奴進犯
我採用的教學方式是:視頻再現歷史場景,引導學生領悟新知。(大屏幕展示視頻:匈奴進犯等場景)。
在了解了秦長城修築的原因之後,教師出示幻燈片,學生看圖講解,識記秦長城和靈渠的基本概況及歷史意義。教師再出示一組現狀圖,組織學生探討如何保護這些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遺產,從而使學生理解保護長城和靈渠的現實意義。
設計意圖:保護長城和靈渠,這雖然不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但巧奪天工的長城,已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教師有必要指導學生在保護的基礎上繼承和發揚。關注和保護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文化遺產有著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秦皇的煩惱四:儒生怨
秦始皇的暴政引起的儒生們的背後議論,引起他的第四個煩惱。他又是怎樣解決的呢?
大屏幕展示「焚書坑儒」的相關內容,提出問題:「歷史上對秦始皇的評價始終是功過參半,請你結合本段內容談一談假如你是秦始皇,你為何要 「焚書坑儒」?
學生激烈爭辯,得出結論: 「焚書坑儒」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統一的思想措施。
教師追問「焚書坑儒」的利與弊。
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總結歸納: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目的是為了加強思想控制,鞏固統一,但手段殘暴,同時也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是他實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體現。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和教師指導,使學生掌握要辨證看問題的方法,能夠正確的看待和評價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從而達到以史為鑒、古為今用的現實作用。
(三)課堂小結
學生小結:結合板書(看大屏幕)總結歸納秦始皇建立和鞏固中央集權的措施。教師適機點撥重、難點。
教師小結:秦朝結束了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是大勢所趨,是民心所向!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為中國長期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今天,我們再一次走近秦始皇,共同感受了他作為政治家的創新精神,共同領略了這位「千古一帝」的非常人生!希望他銳意改革、不斷創新的精神能引領今天的我們厚積薄發、與時俱進!

④ 怎樣學習中國歷史地理學,學習地理學需要掌握哪些要點

關鍵詞:初中地理

初中地理的學習技巧,你都知道多少?

在學習初中地理的時候,需要有專業的方式,認真了解,了解所學的知識,明確各部分的知識點及其相互關系之外,我們還必須充分的運用這方面的知識,使我們的初中地理成績更好,使自身得到更好的發展.

並且在學習當中如果有自己解決不了問題,需要和老師進行討論,這樣可以及時的把每一個難點都解決掉,並且加上教科書知識以及可以課外的知識,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內容更加的豐富,讓自己的初中地理成績有所提高,但是學到的知識需要在一段時間之後進行再次練習,否則可能會出現忘記的情況.

以上就是學習初中地理的技巧,通過以上的內容,學會以上的方式之後自身的成績會有一定的提高.

⑤ 怎麼學中國歷史地理學

吃透:
只有1建立興趣,興趣是專長的母親。
2 理清脈絡,歷史是脈絡是時代,順應時代,無往不克;地理的脈絡是區域與板塊,將其細化,再細化,即可吃透。
除以上兩條,不能吃透該書也。

⑥ 泰山學院歷史系裡的行政管理專業怎麼樣

其實還好啦,可是你想想,行政管理專業本應該是經濟類的吧,現在是歷史系的,總不會學的太專業。歷史系考上研的還算不少,可是沒大有特別好的學校,這個全靠自己努力了,考上好的研究生一定會有好的就業前景的,加油!

任課老師:
公維章,男,山東沂源人,歷史系副教授,蘭州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佛教文化研究。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西夏元明清時期的敦煌佛教》項目,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一項,其研究成果《敦煌莫高窟第148窟研究》由民族出版社出版,並獲得2005年度山東省文化藝術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在《宗教學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學輯刊》、《考古與文物》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美術考古學、中國佛教史等課程,另開設全院公選課《中國佛教藝術專題十五講》。主持

郭華,女,山東東平人,歷史系副教授,天津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世界中世紀史研究。主要講授英國史、西方史學史等課程,曾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多次獲得校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二等獎。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等教材,在《齊魯學刊》、《山東社會科學》、《東方論壇》等雜志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有多篇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多篇論文獲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孫月華,女,山東青州人,歷史系副教授,主要從事第二次世界大戰及國際關系史的研究。1985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近年來先後講述過世界通史、世界現代史、中學歷史教學法等專業課程,開設了外國法制史、中東史等選修課程,曾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多次獲得校中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一、二等獎,校首屆十佳師德標兵稱號。參加編寫省統編教材《世界通史教程》,在《山東社會科學》、《煙台師范學院學報》、《臨沂師范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世界歷史》全文轉載,多篇論文獲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倪翠蘭,女,山東萊蕪人,歷史系副教授,教學副主任。主要從事世界近現代史的研究。1987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近年來主要講授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當代史、西方政治制度史、世界現代化進程、宗教與國際政治等課程,曾獲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校「十佳」青年園丁稱號。參加編寫《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近現代殖民史》等教材,在《史學集刊》、《中國高等教育研究》、《青少年研究》、《中國教育界》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20餘篇,曾獲校科研成果獎。

張淑華,女,山東萊蕪人,歷史系副教授,歷史學碩士,主要從事美國史的研究。1993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獲歷史學學士學位,1999年獲華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學位。主要講授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美國史、國際關系史等課程,曾獲校中青年教師教學比賽二等獎。在《歷史教學問題》、《山東農業大學學報》、《常德師范學院學報》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其中多篇被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世界史》全文轉載,多篇論文獲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孫明傑,男,山東萊蕪人,助理研究員,歷史系副書記。1991年畢業於山東師范大學青年思想教育專業,1997—1999年,在山東省委黨校黨政幹部研究生班脫產學習。先後在英語系、黨委宣傳部、外事辦公室等部門工作。在《青年工作論壇》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多篇,獲省級思想政治教育成果一等獎1項。曾被評為「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先進個人、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崔纓,女,山東泰安人,歷史系副教授,山東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近年來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晚清改革史等課程。在《職業技術教育》、《岱宗學刊》、《泰山學院學報》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論文《抗日戰爭時期中共的成人教育政策分析》在泰安市社聯、市委宣傳部、市黨史辦組織的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理論研討會上獲得三等獎。

聶立申,男,山東新泰人,歷史系副教授,山東大學歷史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的研究。近年來主要開設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中國文化史等課程,曾獲泰山學院教學成果三等獎,中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二等獎,被評為「泰山學院最受歡迎」教師。主持泰安市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項目一項,出版《簡明中國歷史地理學》著作1部,在《史學月刊》、《求實》、《泰山學報學報》等雜志發表學術論文10餘篇,曾獲泰安市、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張春慧,女,山東寧陽人,歷史系講師,山東師范大學歷史學碩士,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近年來主要講授中國現代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社會心理學、農村社會學等課程。近年來在《岱宗學刊》、《泰山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論文多篇。

戚煥麗,女,山東泰安人,歷史系副教授,山東大學法律碩士,主要從事中國文化、憲政發展的研究。近年來主要開設世界近代史、中國法制史、外國法制史、社會學、人口社會學、法律基礎等課程。出版地方歷史文化研究專著《神童山》,近年來在《岱宗學刊》、《泰山學院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周曉冀,男,江蘇宜興人,助理研究員,山東大學歷史學碩士,歷史系辦公室主任。多次獲市政府嘉獎,記三等功2次,學院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學院優秀教學成果三等獎、優秀科研論文三等獎等。主要講授外國教育史、美術考古學等課程,在省級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5篇。

周紹華,男,山東泗水人,歷史系講師,上海師范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思想史的研究。主要講授中國古代史、中國史學史等課程。發表了《董仲舒君主觀念的思想來源》、《董仲舒的君臣觀》等文章。

張日元,男,山東高密人,歷史系講師,南開大學歷史學博士,主要從事經濟社會史的研究。主要講授世界古代史、歷史專業英語等課程。論文《十七世紀的英國民眾宗教》,載於《經濟——社會史》(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歷史科學有性別嗎?》,載於《婦女史譯文集》(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趙京國,男,山東新泰人,歷史系講師,2006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政治學與公共管理學院,獲管理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行政管理理論研究與教學。主要講授《管理學》、《公共行政學》、《公共政策學》、《公共管理學》等課程。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多篇。

李耀奎,男,山東鄆城人,歷史系助教,西南民族大學管理學碩士,主要從事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研究。講授人力資源管理與組織行為學課程。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多篇,其中《構建行政決策失誤責任追究的封閉運行機制》一文被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7年年會論文集收錄。

李慧,女,山東濟寧人,歷史系輔導員,2007年畢業於曲阜師范大學歷史系,獲史學碩士學位,在《北京聯合大學學報》、《泰山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王偉,男,山東臨沂人,歷史系助教,2007年畢業於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獲管理學碩士學位,主要從事市政學和社會保障學的教學和研究。主要講授《西方行政學理論概要》、《管理心理學》、《市政學》、《社會保障學》等課程。曾在《國際城市規劃》、《中國農村城鎮化研究》、《山東科技信息》等省級以上刊物發表多篇文章。

安其心,男,山東寧陽人,歷史系輔導員。2005年畢業於曲阜師范大學,獲法學學士學位;2008年畢業於山東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獲法學碩士學位。在《山西高等學校社會學報》、《大連幹部學刊》、《懷化學院學報》、《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6篇。

劉霞,女,山東泰安人,歷史系資料員。曲阜師大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1991年7月至2008年6月在泰山區糧食市學校任教,曾獲全國嘗試教學說課稿一等獎、山東省教科研成果二等獎、泰安市優質課一等獎等各一項,曾作為主要成員參加全國教育科學「十五」規劃部級課題子課題一項,另有多篇論文、教案獲市(區)一、二等獎。多次榮獲優秀輔導員、優秀教師等榮譽稱號。

李曉筠,女,山東泰安人,歷史系助教。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本科、研究生畢業,碩士學位。主要從事考古學、民俗學基礎理論的教學,在漢唐美術考古方面研究有一定影響。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