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地理中國的手抄報

地理中國的手抄報

發布時間: 2021-01-18 06:50:48

❶ 中國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河流的手抄報

中國各省、市、自復治區制的簡稱,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是同歷史上的名稱有關。

如山東省的簡稱是「魯」,就是因為該省的大部分地區春秋時期隸屬於魯國;

山西省,春秋時期大部分地區為晉國的領地,故簡稱晉;

雲南東部地區屬滇國疆域,故簡稱滇;

貴州東北部秦朝時屬黔中郡,故簡稱黔;

廣東曾屬南粵管轄,故簡稱粵;

河南位於古時豫州一帶,故簡稱豫;

河北因大部地區屬於古代冀州,故簡稱冀;

甘肅大部分地區古代歸隴西郡統轄,故簡稱隴;

廣西,秦時為桂林郡轄地,故簡稱桂;

四川,北宋時,在東部地區設川陝四路,後稱四川,簡稱川,又因部分地區為古代蜀國轄地,又簡稱蜀;
湖北省由於漢、隋先後置鄂州,故簡稱「鄂」。

第二種,是直接從全稱中選取一個或兩個字而得名的。如黑(龍江)、吉(林)、遼(寧)、江(蘇)、青(海)、台(灣)、西(藏)、新(疆)、內蒙(古)、浙(江)、寧(夏)等。

第三種,是由境內較為有名的河流、山脈而來的。
例如,安徽境內西南部有霍山,亦名皖山,這就是安徽省簡稱「皖」的原因;

江西境內,以贛江為本省最大的河流,故簡稱「贛」;

福建簡稱「閩」,是因為閩江為本省最大的河...

❷ 地理小報—中國資源危機

■全人類正共同面臨著一場新的人口資源危機,如果沒有新的全球資源配置體系的革新,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矛盾將會迅速激化,人類有可能越不過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

■舊工業文明的最後一次掙扎,意味著各國可能圍繞即將枯竭的自然資源展開最後一次哄搶,意味著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系在短期內可能發生一次更大的碰撞

■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人與自然的矛盾從未像今天這樣嚴重,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國人口的繼續膨脹,開始愈來愈面臨資源瓶頸和環境容量的嚴重製約。

人類的文明轉型都伴隨戰爭與流血

人類歷史上經歷過許多次文明轉型。所謂文明轉型,即由於生產技術和社會組織方式發生了重大變革,而使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關系及相關的文化價值體系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文明轉型,都伴隨著戰爭與流血,都伴隨著思想混亂和社會動盪,都伴隨著國家民族關系的巨大調整。2000多年前,中國經過春秋戰國500多年的混亂,完成了第一次文明轉型,「鐵制農具+小農經濟+君主官僚體制+儒道法意識形態」的中國傳統文明終於成型。自秦統一中國以來,人口由1000萬增加到20世紀初的4億。傳統農耕文明對自然的破壞是漸進的,但破壞的總趨勢從未中止。幾百年前,歐洲農耕文明的發展面臨著人口與資源的激烈矛盾。後來,一場黑死病席捲西方,1/4以上的歐洲人口因此消失。這次黑死病後,西方文明出現新的轉型,開始了文藝復興,發明了蒸汽機,並因此牽動了工業革命,展開了一場人類對自然更大的征服運動。

工業文明開採挖掘出地底深處的幾百種礦產資源,將其轉化為人類可支配使用的財富,支撐了人口新一輪的膨脹。又經過幾百年的內外戰爭,逐步建立起了以自由企業為中心的自由民主政體。整個20世紀,人類消耗了1420億噸石油、2650億噸煤、380億噸鐵、7.6億噸鋁、4.8億噸銅。佔世界人口15%的工業發達國家,消費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氣、50%以上的重要礦產資源,全球各國各民族間出現嚴重的不平衡。

為獲取資源與市場,工業文明的先導國家以槍炮打開了地球上其他民族和國家的大門,迫使一切後進民族走向工業化之路。近代中國為實現民族的平等和國家的發展,進入了由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的轉型期,百年動盪,內憂外患,血流成河。直到中國共產黨執政,中華民族才開始了一場艱難的工業化運動。

中國的現代化伴隨著深重的資源環境矛盾

改革開放20多年,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更加突飛猛進。從1990年到2001年,中國石油消費量增長100%,天然氣增長92%,鋼增長143%,銅增長189%,鋁增長380%,鋅增長311%,十種有色金屬增長276%。這樣的消耗速度,迅速耗盡了國內的資源。中國人口佔世界21%,但石油儲量僅佔世界1.8%,天然氣佔0.7%,鐵礦石不足9%,銅礦不足5%,鋁土礦不足2%。到今天,我們已經不可能靠國內資源來支撐今後的發展。從消費總量看,到2010年,我國的石油對外依存度將達到57%,鐵礦石將達到57%,銅將達到70%,鋁將達80%。

我國的國內資源再也難以支撐傳統工業文明的持續增長,我國的環境更難以支撐當前這種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益生產方式的持續擴張。我國現有荒漠化土地面積267.4萬多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萬多平方公里;我國18個省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我國目前的廢水排放總量為439.5億噸,超過環境容量的82%;我國七大江河水系,劣五類水質佔40.9%,75%的湖泊出現不同程度的富營養化;我國60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供水不足,其中100多個城市嚴重缺水;我國尚有3.6億農村人口喝不上符合衛生標準的水;我國廢氣中二氧化硫排放量為1927萬噸,煙塵排放量為1013萬噸,工業粉塵排放量為941萬噸,人民身體健康受到嚴重損害。

全人類正共同面臨著一場新的人口資源危機,全人類正共同面臨著一場新的文明轉型,如果沒有新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沒有新的全球資源配置體系的革新,人與自然和人與人的矛盾將會迅速激化,人類有可能越不過這次文明轉型的門檻。對中國而言,如果我們繼續沿著當前這種發展模式走下去,將難以解決人口與資源的矛盾,將難以解決區域分化和階層分化的矛盾,將難以解決全球環境惡化的矛盾。我們也許是幸運的一代人,能看到未來新文明的曙光,它將徹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我們也許是最不幸運的一代人,因為我們可能將經歷一場人與自然徹底沖撞後的劫難。

呼喚新文明,避免重蹈歷史災難

因此,我們呼喚一種取代傳統工業文明的新的生態工業文明。它將在人與自然和諧的基礎上,實現人與人更大的和諧。人類幾千年文明史,都是以破壞自然來換取人類人口的增長和文明的進步,只是節奏快慢與規模大小不同而已。尤其是300多年來的工業文明發展史,對自然的破壞最為徹底也最為無情。迄今為止,人類的科技智慧和社會文明似乎不像是自然系統的一部分,總是與自然相對抗,由此下去,這種「放縱的自由」絕對是難以維持的。難道我們就找不到一條希望之路,

使人類能正實現人與人和人與自然的雙重和諧目標?雖然1972年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顯示出了人類對環境問題的覺醒,雖然1992年裡約熱內盧環境與發展大會提出了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但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革命跟上,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只能是美好的願望,它阻攔不住人口的持續增長和不可再生資源的持續消耗,阻攔不住人類對環境的更大污染和破壞。幸運的是,綠色技術革命已經產生了;遺憾的是,世界上許多政治家們並沒有充分理解其中深遠的意義。

2002年7月,美國得克薩斯州舉辦了一場太陽能汽車賽,10輛太陽能驅動的汽車無聲開動,平均時速達到56公里。不要小看了這56公里的時速,這是一場正的綠色技術革命。100年前,歷史上第一次汽車大賽也是在美國,當時最高時速也就是8公里,以至於一位觀眾站起來憤怒高喊:換馬來比賽!

幾年前,德國的弗萊堡已建成世界上第一個太陽城。城中的辦公樓和住房就是太陽能發電站,房屋建築材料使用的是太陽能電池材料。每幢太陽能房屋發出的電力供應,超過房屋自身用電的5倍以上,多餘的電輸送到一個中心配電站,用於一些更耗能的業務。

美國能源部和斯坦福大學最近完成一份報告,認為僅依賴現有的技術條件和幾個州的風力,就可以滿足全美的能源需要。歐洲能源委員會最近也完成了一份報告說,北美大平原、中國西北、東西伯利亞、阿根庭北部地區的風力,加上各大洋沿海主要城市的風力,可以完全滿足全球能源需要。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世界各國政府的通力合作。

除了能源結構的轉變外,世界循環經濟也日新月異。工業文明所使用的化石燃料是不可回收的,但其它的鋼、銅、鋁等幾百種材料則是可以回收的,提高原材料的循環利用水平,是資源效率與使用效率雙提高的必然選擇。1981年,丹麥政府制訂法令,規定啤酒和軟飲料只有使用「可重復使用的包裝」才可上市出售。這意味著塑料和金屬材料容器被禁止使用,也意味著要企業必須建立起一個飲料包裝回收和重復使用的系統。丹麥聯合釀酒公司迅速回應了此項法令,其99%的瓶子得到回收,有些瓶子重復使用達30多次。2002年,寶馬德國公司國內汽車回收處理再利用的部件已達到90%。2000年,世界一些國家的廢鋼回收率,德國為80%,荷蘭為78%,奧地利75%,美國67%,而中國僅達20%。

世界循環經濟的革命性發展,預示著世界能源已由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轉向可再生的豐裕資源,預示著新文明的出現和人類文明的再次轉型,預示著人類可以從根本上實現人與自然、人與人的雙重和諧。但同時,它也意味著舊工業文明的最後一次掙扎,意味著各國可能圍繞即將枯竭的自然資源展開最後一次哄搶,意味著人與自然和人與人關系在短期內可能發生一次更大的碰撞。200多年前,當瓦特蒸汽機和珍妮紡紗機剛開始出現在英國時,沒有人會想到一個全面的工業文明時代的來臨,更沒有人會想到以後的兩次世界大戰。

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人與自然的矛盾從未像今天這樣嚴重,中國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中國人口的繼續膨脹,開始愈來愈面臨資源瓶頸和環境容量的嚴重製約。我們沒有足夠的資源總量來支撐高消耗的生產方式,我們沒有足夠的環境容量來承載高污染的生產方式。我們必須強化全民的資源環境危機意識,必須發展循環經濟以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必須發展清潔生產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成本,必須發展綠色消費以減少消費過程對生態的破壞,必須發展新能源以實現生產方式的徹底超越。唯有如此,我國人民才能告別歷史上曾出現過的種種災難,建立起一個全新的社會,培育出一個全新的人與自然、人與人雙重和諧的生態文明

❸ 20分追加~以「中國地理」為主題的地理手抄報名字。

「中華圖騰」亂有氣勢的吧~~

❹ 初二中國地理手抄報,要圖文並茂

誰肯畫完個,再傳上來啊???懸賞還少,即使多、估計也沒人幫你的!自己畫吧!!!

❺ 關於中國地理的手抄報資料

1.位置我國的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的西岸。我國的經緯度位置:我國領土南北跨越的緯度近50度,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2.遼闊的疆域我國領土遼闊廣大,總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僅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3位。我國領土的四端為:最東端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主航道中心線的相交處,最西端在帕米爾高原附近,東西跨經度60多度,東西相距約5000千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的中心線上,南北跨緯度約50度,南北相距約5500千米。3.疆界和鄰國我國陸上疆界兩萬多千米與我國相鄰的國家有14個。我國大陸海岸線長達18000多千米,自北向南瀕臨的近海有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我國的領海,是指從海岸基線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和瓊州海峽為我國內海。沿海分布有台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等5000多個大大小小的島嶼。同我國隔海相望的鄰國有六個國家。4.行政區劃我國現在行政區基本劃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縣(自治縣)和鄉(鎮)三級,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在歷史上全國劃分東北區、華北區、華東區、中南區、西南區和西北區6個大區。 (二)人口和民族1.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約有13億人口,約佔世界人口總數的21%,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我國人口的分布是東南多,西北少。從城鄉分布來看,2004年末全國城鎮人口達到54283萬人,占總人口的41.76%,鄉村人口為75705萬人,佔58.24%。2.華僑與華人我國的有3000多萬華僑和華人分布世界各地。僑胞原籍以廣東、福建兩省最多,這兩省許多地方一向以僑鄉著稱。3.控制人口增長速度,提高人口素質我國人口的突出特點是人口基數大,人口增長快。因此,推行計劃生育仍然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4.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社會主義國家。全國共有56個民族。漢族人口最多,約佔全國人口的92%。其他55個民族人口較少,統稱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漢族分布遍及全國,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等邊疆地區。總之各民族的分布特點是大雜居,小聚居。 (三)地形1、我國的地形特徵我國地形復雜多樣,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種地形齊備,山區面積廣大,約佔全國面積的2/3;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三階梯狀分布。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為第一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雲貴高原東一線以西與第一階梯之間為第二級階梯,海拔在1000米一2000米之間,主要為高原和盆地。第二階梯以東,海平面以上的陸面為第三級階梯,海拔多在500米以下,主要為丘陵和平原。2.主要山脈分布東西走向的三列:由北而南為天山一陰山一燕山;昆侖山一秦嶺;南嶺。東北一西南走向的三列:從西而東為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長白山一武夷山;台灣山脈。南北走向的2條:賀蘭山;橫斷山。西北一東南走向的有2條:阿爾泰山、祁連山。3.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四大高原的特點和分布:青藏高原位於我國西南部,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是我國最大、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其特點是高峻多山,雪山連綿,冰川廣布,湖泊眾多,草原遼闊,水源充足。內蒙古高原在我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和甘、寧、冀的一部分,海拔1000米左右,是我國第二大高原。其特點:地面開闊平坦,地勢起伏不大;多草原和沙漠。黃土高原海拔為1000米一2000米,地面覆蓋著疏鬆的黃土層,是世界上黃士分布最廣闊、最深厚的地區;水土流失嚴重;千溝萬壑。雲貴高原岩溶地形廣布;山嶺起伏;崎嶇不平。四大盆地的分布及特點:四川盆地位於四川東部,因廣布紫色砂頁岩,有『紅色盆地」和「紫色盆地」之稱,是我國地勢最低的大盆地:塔里木盆地位於新疆南部,呈環狀分布,中部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國最大的沙漠,是我國最大的內陸盆地。柴達木盆地位於青海省西北部,大部分為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是我國地勢最高的典型的內陸高原盆。准噶爾盆地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北部,是中國第二大盆地,東西長1120千米,南北最寬處約800千米。面積約38萬平方千米,海拔500~1000米。三大平原的分布和特點:東北平原,地表以肥沃的黑土著稱,海拔多在200米以下,是我國面積最大的平原。華北平原地勢低平,千里沃野,是我國第二大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位於長江中下游沿岸,地勢低平,河網密布,湖泊眾多。主要丘陵: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等。4.主要地震帶和火山分布區我國是多地震的國家之一,主要分布地區:①東南部的台灣和福建沿海;②華北太行沿線和京津唐地區;③西南青藏高原和它邊緣的四川雲南兩省西部;④西北的新疆、甘肅、寧夏。

❻ 我要中國省份擬人圖,可以用在地理手抄報中的

這種很漂亮啊,復古華美,當然你做手抄報就不知道用不用得到了(做收藏也不錯嘛


求採納!

❼ 初二地理會考手抄報,題目系《中國地理》,起咩題目好啊手抄報內容最好系咩

既然是地理,那就要寫一些有關地質,地形的相關內容。在加一些中國特有地理

❽ 中國地理名勝古跡手抄報怎麼辦

名勝古跡有些台灣八景:①定於清康熙年間的八景是:安平晚渡、沙鯤漁火、鹿耳春潮、雞籠積雪、東溟曉日、西嶼落霞、斐亭聽濤、澄台觀海。②定於清乾隆前期的八景是:香洋春耨、赤嵌夕照、雁門煙雨、鹿耳春帆、鯤身集綢、金群曉霞、鯽潭霽月、旗尾秋收。③定於日據時期的八景是:旭岡、淡水、八仙山、日月潭、阿里山、壽山、鵝鑾鼻、東海斷崖。④定於1953年的八景是:玉山積雪、阿里山海、雙潭秋月、在屯春色、安平夕照、清水斷崖、魯閣幽峽、澎湖漁火。⑤現行八景是:阿里奇觀、日月風姿、魯閣幽峽、南灣極致、陽明風光、北投溫泉、野柳公園、烏來飛瀑。
除了全省性的「台灣八景」以外,還有許多各地的「八景」。
基隆八景:雞山聚雨、獅嶺匝雲、魴頂瀑布、鱟嶼凝煙、仙洞聽濤=社寮曉日、海門、澄清、 杙峰聳翠。後又有新八景為:旭岡晴嵐、米瓮曉霞、獅嶺匝雲、八斗夕照、靈泉晚鍾、楮橋秋月、暖暖春水、社寮銀瀾。
淡水八景: ①坌嶺吐霧、峰峙灘音、戍台夕陽、劍潭夜光、蘆洲泛月、淡水吼濤、關渡分潮、屯山積雪。②羅漢朝佛、半月沉江、龍目甘泉、馬煉香房、峰溪石壁、海山石門、石屏錦麟、燭台雙峙。另有全淡八景:指峰凌霄、香山觀海、雞嶼晴雪、鳳崎晚霞、滬口飛輪、隙溪吐墨、劍潭幻影、關渡劃流。
蘭陽八景:龜山朝日、北關海潮、湯圍溫泉、隆嶺夕照、西風爽氣、石港春帆、沙喃秋水、蘇澳蜃市。
新竹八景: ①舊八景:玉山積雪、馬陵小海、磺窟響泉、雙峰凌霄、三台疊翠、蛤市浮嵐、吞霄漁舟、銀錠綺霞。②新八景:法雲禪寺、磺窟夜景、福星公園、昭忠寶塔、虎山溫泉、虎嶼浴場、崎頂雲霞、五指凌霄。
台中八景:谷關泉韻、鐵砧劍井、昆廬疏鍾、霧峰籠日、甲溪掬月、梨山曉色、五指凌霄。
花蓮八景:太魯合流、八螺疊翠、能高飛瀑、築港歸帆、澄潭躍魚、紅葉尋蹊、秀姑漱玉、安通濯暖。
彰化八景:定寨望洋、豐亭坐月、虎岩聽竹、龍井觀泉、碧山曙色、清水春光、珠潭浮嶼、鹿港飛帆。
南投八景:玉山積雪,雙潭秋月、霧社雲霞、碧山曙色、松嶺遠眺、廬山瘟泉、合歡奇觀、八通古隘。
雲林八景:龍門涌月、風麓飛煙、獅岩春曙、鹿社秋光、虎溪躍渡、象渚垂虹、珠潭映日、玉山流霞。
嘉義八景:玉山雪凈、木園風清、北港秋荷、水沙浮嶼、梅坑月霽、龍目甘泉、月嶺曉翠、牛溪晚嵐。又有
新八景:蘭潭泛月、檜沼垂綸、彌陀曉鍾、康樂暮鼓、公園雨霽、林場風清、鷺橋跨浪、橡苑聽鶯。
鳳山八景:鳳岫春雨、泮水荷香、琅蕎潮聲、岡山樹色、翠屏夕照、舟渡晴帆、淡溪秋月、球嶼曉霞。
高雄八景:旗山夕照、埕埔曉鷺、猿峰夜雨、戍樓秋月、江港歸帆、鼓灣濤聲、苓湖晴風、江村漁歌。
恆春八景:猴洞仙居、三台雲嶂、龍潭秋影、鵝鑾燈火、龜石印累、馬鞍春光、羅佛山莊、海口文峰。
澎湖八景:龍門鼓浪、虎井澄淵、香爐起霧、奎壁聯輝、案山漁火、太武樵歌、西嶼落霞、南天夕照。
……
除了以上這些地區性的「八景」外,還有許多名山,具體景區的「八景」如:
圓山八景:神花朝曦、龍峒暮靄、稻埕春耕、芝山聚雨、星峰霽雪、古巢寒月、石壁絲虹、劍潭龍氣。
炎山八景:碧潭垂釣、錦水梯燈、港灣消夏、歇斯底里橋晚眺、尖山夕照、網溪賞月、新竹牧笛、茅店雞聲。
龜山八景:山崗曙色、層岩晚照、雨中春樹、秋林新霽、晴巒觀海、古寺曛風、登峰野望、寒夜啼猿。
草嶺八景:水火同源、深淵天塹、洞口長橋、太空飛瀑、嘉南雲峰、深山猿嘯、蝙蝙仙洞、石壁雄風。
青草湖八景:鍾鋒夕照、山寺朝曦、葫島秋聲、柴橋春色、五指列屏、雙溪環帶、壽塔塔凌霄、彌勒現肚。
八仙山八景:小阪泉、久良溪社、見返瀧、岩松山、合流峽、侄保溪谷、斜頭角、菊地台。
東山八景:寒泉試茗,楓亭待月、山房讀書、別墅清談、蕉嶺聽鶯、雨後看山、曲徑樵唱、沿溪漁歌。
日月潭八景:萬潭浮嶼、點點漁火、潭口九曲、獨木舟、山水拱秀、杵聲、荷葉金錢、水社朝霧。
另外還有台北縣中和鄉八景、北郭園八景、潛園八景、澄清湖八景等等。
有的八景以「八詠」或別的名稱稱之,如鼓山八詠:秀峰插漢、石佛凌波、雞嶼夜帆、斜灣樵唱、無興古剎、石塔垂綸、旗濱漁火、龍泉甘林。
十二勝在台灣亦為數不少,全省性的十二勝有:①日據時期的十二勝:草山北投、新店、大溪、角板山、五指山、獅頭山、八卦山、霧社、虎頭山、旗山、大里簡、太平山。②1996年台灣省旅遊局重新選定的十二勝:太魯閣、阿里山、溪頭、陽明山、玉山、合歡山、日月潭、鵝鑾鼻、故宮文物、野柳、大霸尖山、秀姑巒溪。

❾ 怎樣寫中國地理手抄報

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山川、氣候等)及社會要素的統稱。「地理」一詞最早見於中國《易經》。古代的地理學主要探索關於地球形狀、大小有關的測量方法,或對已知的地區和國家進行描述。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

地理學主要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

地理是一門關於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與他所處地理環境之間關系的學科。一般來講,地理所涉及的范圍包括人類生活的各種環境,也就是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自然環境包括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土壤圈等圈層,由此就產生了地理的各個分支,例如氣候現象、水文現象以及水環境、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地貌、生物的分布以及生態現象,土壤的分布以及類型等等很多現象,除了這些以外,自然地理現象還關注於由於樣式、水文、植物、土壤相互作用的地表系統現象以及由於人類活動而產生的各種環境現象、氣候現象。因此學者把這樣的學科叫做自然地理。除了自然地理,人類具有社會性所以還包括各種人類社會現象與地理環境的關系,例如農業的分布、工業的分布、聚落的分布等等現象,尤其注重人類的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系,但是關於這個方面的內容比較廣闊,涉及的范圍很多而且和其他的不好區分,姑且稱之為人文地理(包括經濟地理)。人文地理有一個最突出的理念就是要實現人類的各種與環境的和諧統一,也就是可持續發展。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❿ 有關《地理中國》的手抄報 急需啊!!!!!!!!!

眾所周知,島嶼可以分為以下類別:大陸島,火山島, 沖積島,人工島,珊瑚島等,如果說後四者的形成和一定的偶然因素有關的話,那麼大陸島由於是大陸的一部分,多分布在離大陸不遠的海洋上。大陸島的形成主要是陸地局部下沉或海洋水面普遍上升。下沉的陸地,低的地方被海水淹沒,高的地方仍露出水面;露出水面的那部分陸地,就成為海島。我國的舟山群島、台灣島、海南島以及沿海的一些小島,都屬於這樣形成的大陸島。比較有名的大陸島,如紐西蘭南北島、馬達加斯加島等。是地質歷史上大陸在漂移過程中被甩下的小陸地。大陸島有大島,也有小島。但世界上大島都是大陸島。如格陵蘭島、新幾內亞島、加里曼丹島、馬達加斯加島等。

不知大家注意到沒有,除了格陵蘭島(亦或可被視為一塊大陸)之外,其他諸島都位於大陸的右下角(或說是東南方向),即便不是如此,也都是位於大陸的南部或者東南部。亞歐大陸東南的印尼諸島;非洲大陸東南的馬達加斯加島,以及可能非大陸島的模里西斯群島;北美大陸東南方的西印度群島;澳洲大陸東南的,紐西蘭島,塔斯馬尼亞島;南美大陸(可能不是很明顯)南方的火地島,東南方的馬爾維納斯群島(英稱福克蘭群島),莫不是如此。甚至連被稱為南亞次大陸的東南方也有斯里蘭卡這樣的大島。前面提到的格陵蘭島東南方也有冰島(當然它是火山島,可不在以上討論之列)。甚至具體到某個國家,這種情況也會出現:比如我國的海南,台灣島;希臘,西班牙,法國等國的東南方諸島(不過這種情況不參與討論,僅視為例證)。

可以推廣了來看,一個大陸板塊的周圍必定會有諸多島嶼的圍繞,但仔細來看,位於這個大陸周圍的比較大型的島嶼,重要集中在其右下方,即東南角。(當然加拿大北部的群島是個案)——這是怎麼一回事?

筆者自己考慮著還是大陸漂移說的一種補充,這種現象(姑且稱之為現象)的形成和地球的自轉方向(自西向東,自轉離心力使質量較輕的陸地板塊被撕裂而輪轉出去),以及天體引潮力共同作用有一定關系。之所以在南極洲這個現象不是很明顯,還有一點就是南極洲位於「輪盤」的中央,離心力影響不是很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