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福建泉州人文地理狀況
黃山歸來不看山,泉州歸來不看閩!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泉州是一座屬於客人的城市
環城及在巷陌中遍植刺桐,因此別稱刺桐城。
那些橘紅色的騎樓已經泄漏了關於這個城市的過去。
穿行在古老的民居當中
不少樓房的紅牆上都鑲嵌著諸如「江夏衍派」 「九牧傳芳」之類的牌匾
這些似曾相識的地名,讓我頗有幾分困惑
今天的泉州城不少人祖上都是西晉永嘉之亂中南遷的中原人.
古書上曾有記載,「中原板盪,衣冠始入閩者八族」。
雖然千年以降,他們早已經是這個城市的主人
但是他們依然保留著從中原帶來的某些生活習性,還有他們不變的姓氏。
而那些鐫刻在紅房子上的文字正是他們的郡望之所。
老房子精雕細刻非常精美,雖然歲月輪回,但是那些細節依然動人。
這些房屋當年都是那些貴族和望族所有的,但很多也是數易其主了,
那些房子的主人已經不在是那些牌匾的主人了。
所謂「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正是今天泉州古居的真實情境了。
雖然那些牌匾已經失去了承載一段信史的作用,
但是每一個懂得南音的人,依然承擔著這樣一個身分認同的作用。
因為這種獨具特色的樂曲正是源於當年南來的中原人的行囊,
是當年中原宮廷音樂和閩南音樂的一種衍生。
入夜時分,獨自去逛夜市的時候,在泉州文化館邊上看到了唱南音的檯子。
台上有人橫彈琵琶,有人豎拿洞簫,曲調悠揚婉轉,
在泉州並不很明亮的夜晚頗有幾分纏綿的意味
但要一小壺茶,一個人閉上眼睛去感受,從那些咿咿呀呀當中也能夠聽出一些心潮彭湃來。
具體旅遊路線:
一、市區東街(步行街)- 海交館 - 靈山聖墓 - 蔡襄祠 - 洛陽橋 - 惠安石雕 -崇武古城(民俗風情、海灘)
二、九日山 - 清源山風景區 - 開元寺 - 清真寺
三、泉州天後宮 - 石獅姑嫂塔 - 虎岫寺 - 石獅市區購物 - 石獅黃金海岸渡假區
四、晉江草庵摩尼教遺址 - 靈源寺 - 龍山寺 - 東石寨 - 金井「看金門」瞭望台 - 深滬海底古森林遺跡
五、市區 - 高爾夫球場 - 官橋蔡資深古民居 - 鄭成功墓 - 安平橋 - 鄭成功紀念館
六、市區 - 施琅將軍陵園 - 河市俞大猷民俗村 - 馬甲仙公山游覽區 -仰恩水上樂園
七、市區 - 安溪烏龍茶博物館 - 茶園風光 - 茶葉加工、製作 - 安溪清水岩風景區
八、市區 - 魁星岩 - 百丈岩 - 仙洞 - 普濟寺
九、市區 - 九仙山 - 德化陶瓷博物館 - 屈斗宮古窯址 - 陶瓷一條街
十、市區 - 肖厝閩林始祖 - 天湖岩寺 - 沙格靈慈宮 - 福建煉油廠
泉州市轄4個市轄區、5個縣,代管3個縣級市。
泉州市 面積11244平方千米,
豐澤區 面積 132平方千米,
鯉城區 面積52平方千米,
洛江區 面積 382平方千米,
泉港區 面積 326平方千米,
石獅市 面積 189平方千米,
晉江市 面積 721平方千米,
南安市 面積2035平方千米,
惠安縣 面積 762平方千米,
安溪縣 面積2983平方千米,
永春縣面積1452平方千米,
德化縣面積2210平方千米,
金門縣(待統一)
② 泉州的地理位置
泉州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南臨台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地處閩東山內地中段和閩東南沿容海丘陵平原中段。
泉州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③ 泉州站的地理位置
泉州站位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市豐澤區北峰街道霞美村與南安市豐州鎮西華村交界處。

④ 泉州的地理坐標
泉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地理坐標為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⑤ 泉州在中國圖的什麼位置
泉州地處福建省抄、位於中國版圖東南沿海,東經117°25′-119°05′,北緯24°30′-25°56′。
泉州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台灣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2018年末常住人口870萬人(不含金門縣)。 主要方言為閩南語, 少數講莆仙話、畲語。
泉州是著名僑鄉。祖籍泉州的華僑、華人750 多萬,港澳同胞76 萬,分布在世界各地129個國家和地區。歸僑、僑眷250 多萬人。在台灣,有 44.8% 的漢族(約 900 萬人)祖籍泉州。

(5)地理中國福建泉州擴展閱讀:
泉州歷史悠久,經濟開發早在周秦時期就已開始。三國吳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豐州鎮置東安縣治,南朝梁天監間(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為本地設置縣、郡治之始。
西晉末年,中原戰亂,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 宋元時期,泉州一度成為世界第一大港。 泉州是聯合國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2017年,泉州入選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2018年4月,泉州入選新一批城市開展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名單。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泉州
⑥ 泉州地理位置的特點
泉州市地復形呈"E"型,地制處福建省東南部、台灣海峽西岸,東經117°25'~ 119°05',北緯24°30'~ 25°56,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157公里。北與福州及莆田市接壤,南與經濟特區廈門市相接,西與三明市、漳州市為鄰,東與台灣省隔水相望,離台灣最近的地方,僅距97海里。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內山巒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泉州海岸線曲折蜿蜒,總長約421公里,占福建省海岸線的12.7%,沿岸有4個港灣和14個港口。
⑦ 福建泉州地理位置在哪裡
地理概況別稱:鯉城、刺桐城、溫陵 Quanzhou和Zayton為泉州的英文名稱。 地理位置:北緯24°專22』—屬25°56』,東經117°34』—119°05』 全市土地面積110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人口800萬人(不含金門縣),漢族占人口總數的98.2%,少數民族占 泉州示意圖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1.8%。少數民族有48個,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泉州風俗民情古樸精深,別具一格。儒、釋、道等多種宗教並盛,互為融合。
⑧ 泉州地理位置
泉州位於福建省抄東南沿海,南臨台灣海峽,北緯24°22′~25°56′、東經117°34′~119°05′。
地處閩東山地中段和閩東南沿海丘陵平原中段。
泉州是國家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⑨ 泉州地理環境
泉州地形復雜,山地、丘陵占土地總面積的五分之四,戴雲山為最高峰。地形地勢西北部高,東南部低;而且呈三級階梯分布:
第一級階梯是戴雲山脈,主峰海拔為1856米;
第二級階梯地勢較為開闊,山地、丘陵和河谷平原相間排列;
第三級階梯多數是海拔200米以下的低丘、台地和泉州平原;第三級階梯向海面以下延伸部分稱為大陸架。所以,我市的地形類型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和河谷小盆地五種。
【自然環境】 泉州位於東經117°25′—119°05′,北緯24°30′—25°56′,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台灣海峽西岸,離台灣最近處僅距97海里,距金門最近處僅5.61海里,東西寬153公里,南北長157公里,陸域面積11014.78平方公里(包括金門島),約佔全省陸地面積的9.08%。大地構造位於華南褶皺系的東南部,閩東火山斷拗帶的中南段。構造帶均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境內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積分布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兩者出露面積約各佔一半,從西北往東南侵入岩分布面積增多成為主體。閩中大山帶中段戴雲山脈主幹呈北東—南西方向展布,橫卧西北部德化境內,規模龐大,主峰海拔1856米,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脈和余脈向東南、南部綿延,地勢西北高,往東南呈階梯狀下降,構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遞變的多層狀地形地貌景觀。河川密布,晉江為福建省第三大河,貫穿中部,蘊藏豐富的水力資源。東南瀕臨台灣海峽,與台灣相望,海岸線蜿蜒曲折,多港灣、灘塗及島嶼,是發展漁業、養殖業、海運業及對外友好往來的要地。
泉州市地處低緯度,有瀕太平洋,形成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常春。但自然災害較為頻繁,主要為旱、澇、風害等。土壤類型多樣,分布最廣的土壤為紅壤,次為水稻土及磚紅壤性紅壤。耕地多屬一、二級,土壤較肥沃。植被茂繁,類型多,動植物資源豐富。境內還蘊藏較豐富的礦產資源,主要有煤、鐵、黃金、花崗岩、石灰石、石英砂、高嶺土等,以「砂、石、土」為主的非金屬礦產資源是泉州市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礦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