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理人文 » 我眼中的中國論文地理論文

我眼中的中國論文地理論文

發布時間: 2021-02-21 20:43:51

① 論文<<我眼中的中國>>

1500字,10分...

② 跪求!!!以我眼中的中國為題的地理論文!!!!要原創!!!謝謝

我國是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很多地區出現了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尤其是我國北方地區缺水更為嚴重,水資源短缺已越來越嚴重地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通過開發新的水源及跨流域調水,可以緩解部分地區的缺水問題,但往往工程艱巨、投資大,實現難度也比較大,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相對較低的狀況。因此,筆者認為,解決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方法在於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即以節流為基本對策,建立節水型社會。

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首先應建立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將地表水、地下水及城市廢污水等進行統一管理,建立不同層次的水研究機構,從戰略、政策和技術上進行綜合研究,對流域和地區水資源進行規劃,有計劃地統一調度和分配,以達到對水資源合理利用的目的。

其次是建立新的管水戰略。所謂新的管水戰略,簡單地說就是加強用水管理,提高用水效率,向節水型經濟戰略轉移。為此必須改變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舊觀念,建立科學的水觀念,即水是維系著經濟和生態系統的關鍵性要素,它是不可替代的物質,而且是有限的、可以枯竭的。在科學的水觀念基礎上,對水資源進行宏觀調控,在供需平衡分析中,不把用水需求量看成是必須供給的量,而認為是受資源約束和市場調節共同作用的量;調整產業結構,優先發展效益大、省水、少污染的工業和農業,嚴格控制在缺水地區安排大耗水的工礦企業;對各項用水參數,如用水定額、水的利用率和污水處理水平等,提出控制性指標和要求;制定特殊乾旱年份的水量壓縮政策和分配原則;制定新的投資政策,從以往重視投資開發新水源轉向優先投資節水工程、節水設備以及污水處理和再利用設施的開發改造,從而逐步理順水資源的供求關系,使我國有限的水資源最大限度地為發展國民經濟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服務。

此外,還應制定合理的水費制度。以往水費普遍偏低的狀況不能反映供水成本,調動不了人們節水的積極性,造成了水的濫用和浪費。同時,供水單位經濟效益低下,不能維持其正常運營,更無法擴大再生產,致使水利工程年久失修,無以為繼。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運用市場經濟理論改革水費制度,核算成本計收水費。對用水建立嚴格的定量和定時供應、超用加價、浪費受罰、節約受獎的管理制度,充分發揮經濟杠桿作用,推動合理供水和節水,促進水資源分配合理化,並保證供水部門工程設施的正常運行。

③ 我眼中的中國 中國資源概況 中國人文環境 對我國自然災難的認識 地理論文 800字 o()^))o 唉

中國自然資源概況

豐富多樣、潛力巨大 中國自然資源種類多,數量豐,向有「地大物博」之說。

① 土地資源。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亞洲大陸土地面積的22.1%,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 6.4%,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之一。中國豐富的土地資源具有兩個顯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較高、起伏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佔的面積超過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與1/3之比;二、在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難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點。目前,草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37.4%,耕地佔10.4%,林地約佔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積雪等難以利用的土地則合計約佔20.5%。盡管如此,中國土地資源進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潛力仍很大,除現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計全國還有約3300萬公頃的宜農荒地、6000多萬公頃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萬公頃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開發利用。

② 能源。中國常規能源的資源品種齊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國家之一。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水力資源尤為豐富,理論蘊藏量6.76億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儲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國陸上和海上遠景儲量都很樂觀

③ 礦產。 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 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其中以有色金屬居優勢,鎢、銻、錫、汞、鉬、鋅、銅、鉍、釩、鈦、稀土、鋰等均佔世界前列。如鎢的儲量為世界各國總儲量的 3倍多,稀土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銻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44%。鉛、鐵、銀、錳、鎳等的儲量亦具世界意義。鐵和錳的儲量雖均佔世界第3位,但貧礦多,富礦少;此外,還多伴生礦。如攀枝花鐵礦中,有釩、 鈦、 鎳等伴生。非金屬礦中的硫鐵礦、菱鎂礦亦居世界首位,磷礦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

④ 水資源。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

⑤ 森林資源。中國現有森林面積1.24億公頃,雖佔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蓋率僅為12.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積量91.41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種材質優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

⑥ 生物資源。中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種子植物即達2.45萬種,次於馬來西亞的巴西,居世界第 3位。在種類繁多的植物中,經濟植物(按單項用途一次一種計)即達2411種,不僅提供各種食料、葯材、纖維和其他多種工業原料,並可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條件。水產資源中有魚類約2400多種,其中海洋魚類約佔3/5,其餘為淡水魚類。此外尚有甲殼類、貝類和海藻類等。

人均資源佔有量低 從中國各項自然資源的絕對數量看均甚可觀,但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國土地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面積列世界第4位,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草場資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面積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地表徑流總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按礦產總值比計,中國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主要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 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長江流域水量最大,佔全國總水量的37.7%,次為珠江和廣東、廣西沿海各河流域佔17.2%;反觀淮河以北,黃河雖為大河,但其水量僅佔全國徑流量的2%,海河、灤河為1%。但黃河下游及海、灤河流域的豫、魯、冀 3省的耕地面積卻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21.25%,相互對照,水土資源的失調,灼然可見。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儲量將近80%分布於中國北方(其中64%集中於華北地區),10%在西南地區,而江南8省只佔2%;石油探明儲量98%在北方;天然氣探明儲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資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區佔90%,其餘10%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地區。中國東南部的滇、黔、桂、湘、贛、粵 6省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鎢、錫、銻、鋅、汞、鉛等儲量,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分布上一大特點。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運輸有著重大的影響。

資源的地域組合各有所長 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關繫到地區的經濟發展。由於自然資源的地區分布不平衡,全國 6大地區自然資源的地域組合各有所長。現簡述如下:

① 東北地區。多種自然資源富饒,且結合較好。可耕地廣,僅黑龍江一省耕地面積即佔全國的9.23%,且有大片宜農荒地。森林資源豐富,佔全國的33%,野生動植物資源亦豐。能源資源中以石油最為雄厚,探明儲量佔全國45~50%。煤炭資源不足,佔全國的9%,有賴調入。鐵礦儲量佔全國1/4,礦種配套以黑龍江、遼寧兩省較好,吉林較差。

② 華北地區。為富煤省(區),內蒙古和山西並列全國前茅,河北次之。3省(區)的煤炭和石油探明儲量分別佔全國的1/2和1/3。鐵礦儲量大,與煤配套好。內蒙古的稀土礦馳名世界。但水和森林資源嚴重不足,水資源供需矛盾特別突出。區境北部草場廣大,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

③ 華東地區。為中國人口最密集,經濟較發達的地區,耕地面積約佔全國1/5,農業生產水平較高。能源以煤為主,集中於魯皖蘇邊區,安徽且有一定儲量的鐵礦與之配合。山東礦種也較多,蘇、浙、閩3省則礦產貧乏。水資源以淮河以南較豐沛;杭州灣以南雖屬豐水區域,但河流短促。全區水力資源僅佔全國的 4%。華東海域遼闊,東海魚類資源尤見豐富。森林資源則以杉木、毛竹和馬尾松等用材林著稱。

④ 中南地區。耕地面積佔全國的 22.82%,居全國首位。除南部地區屬豐水帶外,其餘廣大地區為多水帶。森林和水產資源具有一定規模。森林面積雖略小於東北和西南地區,然其蓄積量則遠小於這 2個地區。區內以有色金屬居優勢,湖南和贛南的鎢、湘中的銻、湘南、湘西的鉛、鋅及贛東北的銅礦在全國均負盛名。能源方面,水力蘊藏豐富,佔全國的13.8%。煤則集中於河南省。

⑤ 西南地區。以金屬礦產,水力和森林資源至為重要。金屬礦產、如鐵、錳、銅、錫、鉛、鋅等,在國內均具一定地位,並有鹽、磷等非金屬。水力蘊藏量佔全國的68%。黔、 滇、 川鄰界地區有相當規模的煤田,其中貴州為富煤省,居江南各省前列。川、黔 2省還富天然氣。西南地區為中國第2大林區,木材蓄積量佔全國20%以上,僅次於東北。區內多山地,耕地佔全國比例最小。

④ 介紹中國的地理論文4000子

古人說:「袖手於前,方能疾書於後。」魯迅也曾說,靜觀默察,爛熟於心;凝神結想,一揮而就。做好了充分的准備,寫起來就會很快。有的人不重視寫作前的准備,對所寫的對象只有一點粗淺的認識就急於動筆,在寫作過程中「邊施工邊設計」,弄得次序顛倒,手忙腳亂,或做或掇,時斷時續,結果反而進展緩慢。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筆。
在動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備,一旦下筆之後,則要堅持不懈地一口氣寫下去,務必在最短時間內拿出初稿。這是許多文章家的寫作訣竅。有的人寫文章喜歡咬文嚼字,邊寫邊琢磨詞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來查半天字典。這樣寫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斷。其實,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無關大局。暫時不必去改動它,等到全部初稿寫成後,再來加工不遲。魯迅就是這樣做的,他在《致葉紫》的信中說:
先前那樣十步九回頭的作文法,是很不對的,這就是在不斷的不相信自己——結果一定做不成。以後應該立定格局之後,一直寫下去,不管修辭,也不要回頭看。等到成後,擱它幾天,然後再來復看,刪去若干,改換幾字。在創作的途中,一面煉字,真要把感興打斷的。我翻譯時,倘想不到適當的字,就把這些字空起來,仍舊譯下去,這字待稍暇時再想。
否則,能因為一個字,停到大半天。這是魯迅的經驗之談,對我們寫畢業論文也極有啟發。

⑤ 一篇中國地理的小論文

一、中國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東半球和北半球

海陸位置:亞洲東部、太平洋內西岸

(2)疆域

陸地面積:960萬平容方千米,次於俄羅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帶位置:大部分在溫帶、小部分在熱帶、沒有寒帶。北回歸線穿過台、粵、桂、雲四省區

優 越 性:緯度位置和南北氣候差異,為發展多種農業經濟提供條件

(3)瀕臨的海洋

領海:海岸基線至12海里的海域,領土的一部分——約300萬Km

⑥ 以我眼中的中國為題,求一篇地理論文,800字以上

中國,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曾經,有多少文人雅士歌頌他,有多少愛國詩人贊美她。他就像一隻雄雞,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可是,翻開歷史的昨天,我們的祖國母親又飽經過多少磨難:19世紀後期,英、法、俄、日等多次侵入中國,強迫中國與之簽定不平等條約。1860年,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侵入北京,掠奪並燒毀皇家園林圓明園,隨後與清廷簽定《北京條約》,新開放長江沿岸和北方沿海的通商口岸。俄國則通過《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中國東北和西北1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95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後,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並割讓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以「扶清滅洋」為宗旨並在慈禧太後默許下開始圍攻外國駐北京使館。於是,各國以解救駐京使館人員的名義侵入中國,史稱八國聯軍。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各國簽定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同時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由各國派兵駐扎,開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國人不得入內等。就在這時,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帶著千萬名滿懷熱血的中國人為我們的母親而奮斗,戰士們用熱血灑滿了這片黃土地,終於,經過十三年的奮戰,飽受煎熬的人們走出了黑暗,迎來了光明。 那一夜,沉睡了五千年的獅子在烈火中蘇醒了:1949,10.1,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建國的第一年裡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 氣式飛 機
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大慶油田建成。 中近程地地導 彈飛行試驗成功; 第一顆原 子 彈爆 炸成功。 第一顆人 造地球衛 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秈型雜交水稻。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為中國贏得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共十五大召開,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我國第一艘無 人飛 船「神 州一號」發射成功,一直到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51枚金牌。
這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正在告訴世界我們炎黃子孫的智慧與努力。現在,中國是世界強國之一。母親啊,你聽到這個消息,是不是很高興呢?
母親啊,您用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們,作為您的子女,我們將把握住新世紀的方向,為您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⑦ 我眼中的中國年 論文

初一論文(我眼中的中國年)在中國,最深廣的文化,莫過於年文化了。鞭炮、春聯、掃巡、元宵等,這些都是祖先流傳下來的最寶貴的年文化。貼春聯、放鞭炮放鞭炮、貼春聯的由來是因為一種叫「年」的怪物。傳說這種怪物特別兇猛,嚴冬到來時候的,年就來搶奪過冬的食物,有時還傷人。人們在戰斗中了解到了年的弱點:一怕紅色,二怕火光,三怕聲響。於是人們一到嚴冬家家戶戶就在門口掛個桃紅色木板,燒起木柴,敲鑼打鼓,把年驅趕到別的地方。後來,就演變成鐵春聯,放鞭炮了。現在,人們貼春聯、放鞭炮,則是寄予一種對未來的美好嚮往。掃巡,是莆田人的傳統。據說我們祖先曾經以船為家,過水上生活。每年歲末人們都要把所住的船打掃洗滌一遍,名曰「掃船」。後來雖移居岸上,築屋而住,這一習俗卻遺傳了下來。因為莆田方言「船」與「巡」同音,逐漸變成掃巡,其實就是掃除的意思。一年到頭,的確該進行一次大掃除。這些習俗是祖先們傳承下來的,我們應當好好繼承和發揚光大。而現在,年文化遭受到空前的猛烈沖擊。現在,人們對闖入生活的外來文化更有興趣,不願再遵循傳統的繁縟習俗,現代人的觀念與年文化的傳統含義格格不入,各種習俗從年的活動中「撤退」。有一種說法,過年只剩下吃合家飯,看春節聯歡晚會和拜年三項內容了。引用作家馮驥才先生的一句話:建設年文化,是一個太大、又不容忽視的文化工程。我說,年文化是最傳統的傳統,我們應當發揚光大。

⑧ 東南大學我眼中的中國論文

雖然我幫不了你,但樓上那個是騙子,已經把我騙過了,請你慎重,不要相信這類人,錢匯過去就不會有下文了

⑨ 急求一篇地理論文!以「我眼中的中國」為題

我眼中的祖國
中國,一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泱泱大國,曾經,有多少文人雅士歌頌他,有多少愛國詩人贊美她。他就像一隻雄雞,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可是,翻開歷史的昨天,我們的祖國母親又飽經過多少磨難:19世紀後期,英、法、俄、日等多次侵入中國,強迫中國與之簽定不平等條約。1860年,英法聯軍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侵入北京,掠奪並燒毀皇家園林圓明園,隨後與清廷簽定《北京條約》,新開放長江沿岸和北方沿海的通商口岸。俄國則通過《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去中國東北和西北14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1895年,中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戰敗後,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並割讓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1899年,義和團運動爆發,以「扶清滅洋」為宗旨並在慈禧太後默許下開始圍攻外國駐北京使館。於是,各國以解救駐京使館人員的名義侵入中國,史稱八國聯軍。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各國簽定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分39年還清(本息合計9.8億兩),同時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由各國派兵駐扎,開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國人不得入內等。就在這時,我們偉大的領袖毛主席帶著千萬名滿懷熱血的中國人為我們的母親而奮斗,戰士們用熱血灑滿了這片黃土地,終於,經過十三年的奮戰,飽受煎熬的人們走出了黑暗,迎來了光明。 翻開歷史新的一頁,沉睡了五千年的獅子在烈火中蘇醒了:1997,10.1,開國大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在建國的第一年裡同蘇聯等17個國家建立外交關系;第一個飛機製造廠試製成功第一架噴 氣式飛 機(殲5型殲 擊 機);
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大慶油田建成。 中近程地地導 彈飛行試驗成功; 第一顆原 子 彈爆 炸成功。 第一顆人 造地球衛 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成為第5個能獨立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秈型雜交水稻。射擊運動員許海峰為中國贏得奧運史上的第一枚金牌。中共十五大召開,把鄧小平理論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 中英兩國政府在香港舉行香港政權交接儀式,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我國第一艘無 人飛 船「神 州一號」發射成功,一直到2008年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和51枚金牌。
這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正在告訴世界我們炎黃子孫的智慧與努力。現在,中國是世界強國之一。母親啊,你聽到這個消息,是不是很高興呢?
母親啊,您用您那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我們,作為您的子女,我們將把握住新世紀的方向,為您的明天而努力奮斗。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